(完整版)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版)高考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巧用一.基本不等式1.(1)若R b a ∈,,则ab b a 222≥+ (2)若R b a ∈,,则22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2. (1)若*,R b a ∈,则ab b a ≥+2(2)若*,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R b a ∈,则22⎪⎭⎫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2-2a b a b a bb a b a b a+≥+≥+≤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R b a ∈,,则2)2(222b a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12x 2 (2)y =x +1x解:(1)y =3x 2+12x2 ≥23x 2·12x2 = 6 ∴值域为[ 6 ,+∞)(2)当x >0时,y =x +1x≥2x ·1x=2; 当x <0时, y =x +1x = -(- x -1x )≤-2x ·1x=-2∴值域为(-∞,-2]∪[2,+∞)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4x <,求函数14245y x x =-+-的最大值。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结构及知识点
o 不等式知识结构及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结构二.知识点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可加性)a b b a >⇔>,a b b c a c >>⇒>a b a c b c>⇔+>+(同向可加性)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db c a d c b a ->-⇒<>,④(可积性) bc ac c b a >⇒>>0,bc ac c b a <⇒<>0,⑤(同向正数可乘性)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c d ac bd >>>>⇒>0,0a b a b c d c d>><<⇒>⑥(平方法则)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0,1)a b n N n >>⇒>∈>且⑧(倒数法则)ba b a b a b a 110;110>⇒<<<⇒>>2、几个重要不等式①,(当且仅当时取号).变形公式:()222a b ab a b R +≥∈,a b =""=o 22.2a b ab +≤②(基本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2a b+≥()a b R +∈,a b =变形公式: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a b +≥2.2a b ab +⎛⎫≤ ⎪⎝⎭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当且仅当3a b c ++()a b c R +∈、、时取到等号).a b c ==④(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222a b c ab bc ca a b R ++≥++∈,a b c ==⑤(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3333(0,0,0)a b c abc a b c ++≥>>>a b c ==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当仅当a=b 0,2b aab a b>+≥若则0,2b aab a b<+-若则时取等号)⑦其中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ban b n a m a m b a b <++<<++<1(000)a b m n >>>>,,1同加则变小.⑧ 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22.x a x a a x a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b -≤±≤+3、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当且1122a b a b --+≤≤+()a b R +∈,仅当时取号).(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a b =""=≤≤≤ 变形公式: 222;22a b a b ab ++⎛⎫≤≤⎪⎝⎭222().2a b a b ++≥②幂平均不等式:222212121...(...).n n a a a a a a n+++≥++++≥1122(,,,).x y x y R ∈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当且仅当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时,等号成立.ad bc =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2123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1212(...)(...)n n a a a b b b ++++++o r21122(...).n n a b a b a b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是两个向量,则当且仅当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使,αβ ,αβαβ⋅≤ βk 时,等号成立.k αβ=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为两组实数.是的任一排列,1212...,...n n a a a b b b ≤≤≤≤≤≤12,,...,n c c c 12,,...,n b b b 则(反序和乱序和12111122......n 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1122....n n a b a b a b ≤+++≤顺序和)≤当且仅当或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12...n a a a ===12...n b b b ===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对于定义域中任()f x 意两点有则称f(x)为凸(或1212,(),x x x x ≠12121212()()()()()().2222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凹)函数.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22131((;242a a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211,(1)k k k <-211,(1)k k k >+==<等.*,1)k N k >∈>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骤: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0()()0()()()0()0()0()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时同理)<≤“或”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2()0(0)()f x a a f x a ≥⎧>>⇔⎨>⎩2()0(0)()f x a a f x a≥⎧<>⇔⎨<⎩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0()0()()f x g x f x g x ≥⎧⎪⇔≥⎨⎪>⎩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时,⑵当时,1a >()()()()f x g x aa f x g x >⇔>01a <<()()()()f xg x a a f x g x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时, ⑵当时,1a >()0log ()log ()()0()()a af x f xg x g x f x g x >⎧⎪>⇔>⎨⎪>⎩01a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⑴定义法:⑵平方法:(0).(0)a a a a a ≥⎧=⎨-<⎩22()()()().f xg x f x g x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②(0);x a a x a a ≤⇔-≤≤≥(0);x a x a x a a ≥⇔≥≤-≥或③④()()()()()(()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0)f x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形如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20ax bx c ++>准有:⑴讨论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a ∆14、恒成立问题⑴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时20ax bx c ++>0a =②当时 ⑵不等式的解集是全0,0;b c ⇒=>0a ≠00.a >⎧⇒⎨∆<⎩20ax bx c ++<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时②当时0a =0,0;b c ⇒=<0a ≠00.a <⎧⇒⎨∆<⎩⑶恒成立恒成立()f x a <max ();f x a ⇔<()f x a ≤max ();f x a ⇔≤⑷恒成立恒成立()f x a >min ();f x a ⇔>()f x a ≥min ().f x a ⇔≥15、线性规划问题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0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Ax By C ++一特殊点(如原点),由的正负即可判断出或00(,)x y 00Ax By C ++0Ax By C ++>(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0)<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或,观察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0Ax By C ++>(0)<B 或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即:同0Ax By C ++>(0)<号上方,异号下方.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为常数)的最值:z Ax By =+(,A B 法一: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z Ax By =+x y 、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z z z 法二:画——移——定——求: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 ,平移直0:0l Ax By +=线(据可行域,将直线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第四步,0l 0l (,)x y 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x y z Ax By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的几何意义:,为直线的纵截距.z A z y x B B =-+zB①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0,B >z Ax By =+z 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小值;z ②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0,B <z Ax By =+z 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大值.z 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 ②“斜率”型:或;z Ax By =+yz x =;y b z x a-=-③“距离”型:或 或22z x y =+z =22()()z x a y b =-+-z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16. 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22222+≥∈+≥≤+⎛⎝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值?(一正、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二定、三相等)注意如下结论:()a b a b ab aba ba b R 22222+≥+≥≥+∈+,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不等式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不等式性质,还包括不等式的求解、图像表示以及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若a < b,且b < c,则有a < c。
传递性是不等式推导中常用的重要性质。
2. 不等式的加减性:若a < b,则有a±c < b±c,其中c为实数。
加减性运算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成立的性质。
3. 不等式的倍乘性: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
倍乘性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或负数时成立的性质。
二、不等式的求解1. 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 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采用移项和分段讨论等方法。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例如ax^2 + bx + c < 0或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利用函数图像、判别式、因式分解等方法来进行求解。
3. 绝对值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时,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复合不等式进行求解。
三、不等式的图像表示1.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例如a < x < b或a ≤ x ≤ b,其中a、b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可以通过画数轴,标示出解集所在的区间。
2. 不等式的图像表示:例如y < ax + b或y > ax + b,其中a、b 为已知实数,x、y为未知数。
基本不等式完整版(非常全面)
基本不等式完整版(非常全面) 基本不等式专题辅导一、知识点总结1、基本不等式原始形式1) 若 $a,b\in R$,则 $a^2+b^2\geq 2ab$2) 若 $a,b\in R$,则 $ab\leq \frac{a^2+b^2}{2}$2、基本不等式一般形式(均值不等式)若 $a,b\in R^*$,则 $a+b\geq 2\sqrt{ab}$3、基本不等式的两个重要变形1) 若 $a,b\in R^*$,则 $\frac{a+b}{2}\geq \sqrt{ab}$2) 若 $a,b\in R^*$,则 $ab\leq \left(\frac{a+b}{2}\right)^2$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特别说明:以上不等式中,当且仅当 $a=b$ 时取“=”。
4、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5、常用结论1) 若 $x>0$,则 $x+\frac{1}{x}\geq 2$(当且仅当$x=1$ 时取“=”)2) 若 $x<0$,则 $x+\frac{1}{x}\leq -2$(当且仅当 $x=-1$ 时取“=”)3) 若 $a,b>0$,则 $\frac{a}{b}+\frac{b}{a}\geq 2$(当且仅当 $a=b$ 时取“=”)4) 若 $a,b\in R$,则 $ab\leq \frac{a+b}{2}\leq\sqrt{\frac{a^2+b^2}{2}}$5) 若 $a,b\in R^*$,则 $\frac{1}{a^2+b^2}\leq\frac{1}{2ab}\leq \frac{1}{a+b}$特别说明:以上不等式中,当且仅当 $a=b$ 时取“=”。
6、柯西不等式1) 若 $a,b,c,d\in R$,则 $(a^2+b^2)(c^2+d^2)\geq(ac+bd)^2$2) 若 $a_1,a_2,a_3,b_1,b_2,b_3\in R$,则$(a_1^2+a_2^2+a_3^2)(b_1^2+b_2^2+b_3^2)\geq(a_1b_1+a_2b_2+a_3b_3)^2$3) 设 $a_1,a_2,\dots,a_n$ 与 $b_1,b_2,\dots,b_n$ 是两组实数,则有$(a_1^2+a_2^2+\dots+a_n^2)(b_1^2+b_2^2+\dots+b_n^2)\geq (a_1b_1+a_2b_2+\dots+a_nb_n)^2$二、题型分析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1、设 $a,b$ 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ab\geq\frac{1}{2}(a+b)^2$2、已知 $a,b,c$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a^2+b^2+c^2>ab+bc+ca$3、已知 $a+b+c=1$,求证:$a^2+b^2+c^2\geq\frac{1}{3}$4、已知 $a,b,c\in R^+$,且 $a+b+c=1$,求证:$(1-a)(1-b)(1-c)\geq 8abc$5、已知 $a,b,c\in R^+$,且 $a+b+c=1$,求证:$\frac{1}{a+b}+\frac{1}{b+c}+\frac{1}{c+a}\geq\frac{9}{2(a+b+c)}$题型二:利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不等式1、已知 $a,b,c\in R^+$,求证:$\frac{a^2}{b+c}+\frac{b^2}{c+a}+\frac{c^2}{a+b}\geq\frac{(a+b+c)^2}{2(a+b+c)}$2、已知 $a,b,c\in R^+$,求证:$\frac{a}{b}+\frac{b}{c}+\frac{c}{a}\geq 3$3、已知 $a,b,c\in R^+$,且 $abc=1$,求证:$\frac{a}{b}+\frac{b}{c}+\frac{c}{a}\geq a+b+c$4、已知 $a,b,c\in R^+$,求证:$\frac{a^2}{b}+\frac{b^2}{c}+\frac{c^2}{a}\geq a+b+c$5、已知 $a,b,c\in R^+$,求证:$\frac{a^3}{b^2-bc+c^2}+\frac{b^3}{c^2-ca+a^2}+\frac{c^3}{a^2-ab+b^2}\geq a+b+c$题型三:求最值1、已知 $a,b$ 均为正数,且 $a+b=1$,求 $a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
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知识整合1。
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转化。
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
2。
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和相互变用。
3。
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
4。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
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 (对称性)a ■ b := b - a ② (传递性)a b,b • a c ③ (可加性)a • b= a c b c (同向可加性)a . b , c = a c b d (异向可减性)a b ,c . d = a - c b - d ④ (可积性)a ■ b , c ■ Q = ac . bc a . b , c ::: 0 二 ac ::: bc ⑤ (同向正数可乘性) a .b . 0,c d .0=- ac . bd a b 0,0 ::: c :::d 二 a £ c d ⑥(平方法则)a b 0= a n b n (N,且n 1) ⑦(开方法则) a >b 苗 >V b (n E N,且n>1) 1 1 1 a b 0 ; a :: b :: 0 二 a b a 2、几个重要不等式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三(异向正数可除性) ⑧(倒数法则) 2 2 ①a b -2ab a ,b ・R ,(当且仅当 ab -a 2b 2 号)变形公式:②(基本不等式)a b €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变形公式:ab -¥2,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相等” •a b C 3 赢3 「- (a、b c R )(当且仅当2 2 2④a b c _ ab bc ca a, b 二R(当且仅当a =b =c时取到等号).3 3 3⑤a3b3c _3abc(a 0,b 0,c 0)(当且仅当a=b=c时取到等号).b a若ab 0,则--_2⑥ a b (当仅当a=b时取等号)b a右ab ::: 0,则■: 2a b (当仅当a=b时取等号)b b m a n a1 :::⑦ a a+m b+n b ,(其中a Rb>0, m^O, n A°)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⑧当a .0时,x .a:=x2.a2:=x”-a或x a;x <a 吕x2 <a2二-acxca.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_b兰a=b兰a + b.3、几个著名不等式¥^兰后兰整-兰J o云一+①平均不等式:a b 2■2,(a b 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即调和平均 -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变形公式:ab 严仁士a2+b2’4I 2 丿2②幕平均不等式:a i2 a22 ' ... a*2—^(a i a? … an)2.n③(三个正数的算术一几何平均不等式)③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xj y;M22y22-、(x i -X2)2(% -y?)2(x i’yzm R).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 2 2 2 2 _(a +b )(c +d )3(ac + bd) (a,b,c,^ R).当且仅当ad = be时,等号成立.⑤ 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2 2 2 2 2 2 2 (Q a ? a 3 )(b b 2 b s ) _(aib a zd a s b s ). ⑥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2 2 2 2 2 2 2 (a i a ... - a n )(b b 2 ... b n ) - (ab azb …a n b n ). ⑦ 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⑧ 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 设a i 兰a 2兰…兰a n , b i 兰b 2兰…兰b n 为两组实数 .C 1 , C 2 ,..., C n 是b 1 , b 2 ,..., b n 的任一排列,则 a i b n a 2bu ... a nd 乞• a 2$ ... a n C^ aQ a 2b ? ... a n b n (反序和岂乱序和 < 顺序和),当且仅当a i =吐二…二冇或b =b 2 = ... =0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 ⑨ 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 f (X ),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X 公2(人=X 2),有 f (X 十X 2) ^f (x ) +f (X 2)或 f (X i +X 2) > f (X i ) +f (X 2) (2 2 或 ( 2丿- 2 .则称f (X )为凸(或凹)函数 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 、综合法、分析法; 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 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k N *,k i)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 bX c °(或::°)2(a =0" =b -4ac 0)解集的步骤: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当且仅当 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 时, 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 ①舍去或加上(a ¥ 2 3 +— 4 (a * 2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 1 i i i 2 , 2如 k k (k -i ) k k (k i )i 22 “ k 、k 「k Jk 「k Jk=i 是两个向量,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 6、 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 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f(x) 0 f (x) g (x) 0 g(x)f(x) c f(x)g(x)—0g (x) g(x )=0 (“ :::或乞”时同理)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f(x “0,f(x) :: g(x) = g(x) 0I 2f(x)订g(x)]2!f(x^0 ,1 ---------------- I -----------------------------Jf(x) > Jg(x)二 g (x)Z0⑸ / (x^>g(x)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 a>1 时,a f(x) Aa g(x) = f(x)>g(x)f (x) g(x) …、 彳、⑵当 0cav1 时,a >af(x)cg(x)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f(x) 0,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 .f(x) a(a 0):=⑴ f(x) 一0 f(x) a 2f(x) :: a(a 0):=⑵ f(x) 一0 2 .f(x) ::.f(x) g(x)u ⑶f(x) 0 g(x)_O2 f(x) [g(x)] 或{ g;:):0lOg a f(X)- lOg a g(X):= g(x) 0⑴当a>1 时,l f(x)>g(x)f(x) 0 log a f (x) log a g(x) u g(x) . 0l⑵当0ca<1 时,l f(x)v g(x)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 (ax 0)a =《⑴定义法:—a (a :: 0)⑵平方法:f(x)| |g(x)二f2(x)乞g2(x).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x Ea= —aExEa(a^O);②x £a二x^a或xW—a(a£0);③| f (x)| 兰g(x)二—g(x)兰f (x)兰g(x) (g(x)色0)④ f (x) _g(x):= f(x) _g(x)或f(x)乞-g(x) (g(x) _0)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2解形如ax bx c 0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⑴讨论a与0的大小;⑵讨论二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14、恒成立问题2⑴不等式ax bx c 0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a = 0 时=b = 0,c 0;a 0=I②当a = 0时0 -2⑵不等式ax bx c ::: 0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a = 0 时二b = 0, c :: 0;-l a ::: 00.②当a = 0时⑶ f(X)::a恒成立:=f(x)max ::a;f(X)一a 恒成立=f(X)max -a;⑷ f (x) a恒成立:=f (X)min a;f(X)— a 恒成立=f(x)min —a-15、线性规划问题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Ax By;z y z y-b.z =_ z = ------------ .②“斜率”型:X或x-a2 丄 2 _2③“距离”型:z = x・y或z —X y .2 2 2 2z=(x-a) (y-b)或z = :,(x-a) (y-b).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 题简单化.从而使问。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2一、不等式及其解法:《不等式》知识点1. 一元二次不等式: 化标准式(即二次项系数为正) ⇒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如:解不等式(1) x 2 + 2x - 3 ≤ 0 ;(2) - x 2 + 2x + 1 ≤ 0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 (x + 3)(x - 1) ≤ 0 , 方程(x + 3)(x - 1) = 0 的根为- 3 ,1 故解集为{x }- 3 ≤ x ≤ 1}. (2)原不等式等价于 x 2 - 2x - 1 ≥ 0 , 方程 x 2 - 2x - 1 = 0 的根为1+ ,1 - ,故解集为{x }x ≤ 1 - 2或x ≥ 1 + 2}.2. 高次不等式:“穿根法”. 化标准式(即每一项的 x 系数为都为正) ⇒ 穿根 (从右上方出发,依次穿过每个根,如遇“重根”,奇穿偶回)(x + 2)(x - 1)(x - 1)2 如:解不等式(1) x (x + 1)(x - 1) ≤ 0 ; (2) x - 3≥ 0 ; (3) (x + 1)(x + 2) < 0 解:(1)解集为{x x < -1或0 ≤ x ≤ 1}; (2)解集为{x - 2 ≤ x ≤ 1或x > 3; (3)解集为[-2,-1]3. 分式不等式:移项⇒ 通分. 如:解不等式 2 ≤ 1. 解:移项后 2 - 1 ≤ 0 ,通分后 2 - x≤ 0 ,化标准式为 x - 2 ≥ 0 ,故解集为{x x < 0或x ≥ 2} x x x x4. 绝对值不等式: x < a (a > 0) 的解集为{x - a < x < a };x > a (a > 0) 的解集为{x x > a 或x < -a } 二、1.重要不等式: a 2 + b 2 ≥ 2ab (a , b ∈ R )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变形: ab ≤ a 2 + b 2 2应用: a 2 + b 2 为定值时,求 ab 的最大值.2.基本不等式: ≤ a + b 2(a > 0, b > 0)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变形一: a + b ≥ 2 a + b 变形二: ab ≤ ( )2 2应用: ab 为定值时,求 a + b 的最小值.应用: a + b 为定值时,求 ab 的最大值. 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三、线性规划问题 1. 能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2. 相关概念: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3. 目标函数常见类型:(1) 求线性目标函数 z = Ax + By 的最值时,先令 z = 0 ,画出直线l : Ax + By = 0 ,①若 B > 0 ,则l 向上平移, z 变大,向下平移, z 变小;②若 B < 0 ,则l 向上平移, z 变小,向下平移, z 变大y - b (2) “斜率型”目标函数 z =x - a , z 表示可行域内动点(x , y ) 与定点(a , b ) 连线的斜率.(3)“距离型”目标函数 z = (x - a )2 + ( y - b )2 = ( 的距离的平方. (x - a )2 + ( y - b )2 )2 , z 表示可行域内动点(x , y ) 到定点(a , b )2 ab ab。
数学高考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数学高考不等式知识点归纳数学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目,而数学的不等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高考中,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不等式问题,考生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有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将对数学高考中常见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它是数学推理的起点。
基本不等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一个数平方一定大于等于零,即对任意实数x,x²≥0,即x²≥0;其二是有理数的平方的大小关系,即对任意实数x和y,如果x>y,则x²>y²。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高考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不等式类型。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考生需要掌握解法的基本思路,如通过移项、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考中较为复杂的不等式类型。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考生需要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然后通过解二次方程来求解。
在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时,应注意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推理,从而获得正确的解集。
四、有理不等式有理不等式是由有理数构成的不等式。
对于有理不等式,考生需要掌握解法的一般步骤,如将不等式分母消去、确定分界点、绘制数轴图、判断各个区间的正负性等。
五、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高考中常见的不等式类型,而且解法相对简单。
对于绝对值不等式,考生需要掌握将其转化为两个简单的不等式,并分别求解的方法。
六、复合不等式复合不等式由多个不等式组合而成,对于复合不等式,考生需要掌握解法的一般步骤,如将多个不等式合并、确定解集的交集或并集等。
在解复合不等式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各个不等式的对应关系。
七、几何不等式几何不等式是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解决不等式问题。
对于几何不等式,考生需要通过合理的假设、推理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来求解。
在解决几何不等式问题时,应灵活运用几何知识和不等式知识,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和推导。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1. 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不等式是数学中用来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
一般地,设a、b是实数,可以有以下四种不等式关系:•$ a < b $ :表示a小于b,即a严格小于b;•$ a > b $ :表示a大于b,即a严格大于b;•$ a b $ :表示a小于等于b,即a小于或等于b;•$ a b $ :表示a大于等于b,即a大于或等于b。
基本性质:•对于不等式的加减运算:若a小于等于b,则a+c小于等于b+c,a-c小于等于b-c(c为实数);•对于不等式的乘法运算:若a小于等于b且c大于0,则ac小于等于bc,若c小于0,则ac大于等于bc;•对于不等式的除法运算:若a小于等于b且c大于0,则a/c小于等于b/c,若c小于0,则a/c大于等于b/c(c不等于0)。
2. 一元一次不等式2.1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数轴上的区间表示。
对于形如ax+b>0或ax+b<0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先求出方程的零点x=-b/a,再根据a的正负判断不等式的解集:•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b/a或x>−b/a;•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b/a或x<−b/a。
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当且仅当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且仅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且仅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1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数轴上的区间表示。
对于形如ax2+bx+c>0或ax2+bx+c<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先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和判别式D的值,再根据D的正负判断不等式的解集。
•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抛物线顶点的左右两侧;•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抛物线顶点的外侧。
(完整版)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d>><<⇒>⑥(平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b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2a b ab +≤②(基本不等式)2a 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变形公式: a b +≥ 2.2a b ab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3()a b c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④()222a b c ab bc ca a b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⑤3333(0,0,0)a b c abc a b 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⑥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0,2b aab a b<+≤-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⑦ba nb n a m a m b a b <++<<++<1其中(000)a b m n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 22.x a x a a x a <⇔<⇔-<<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b -≤±≤+3、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112a b a 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变形公式:222;22a b a b ab ++⎛⎫≤≤ ⎪⎝⎭222().2a b a b ++≥ ②幂平均不等式:222212121...(...).n n a a a a a a n+++≥+++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2123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1212(...)(...)n n a a a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αβu r u r 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u r u r u r u r当且仅当βu r 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k αβ=u r u r 时,等号成立.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1212...,...n n a a a b b b ≤≤≤≤≤≤为两组实数.12,,...,n c c c 是12,,...,n b b b 的任一排列,则12111122......n 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1122....n n a b a b a b ≤+++(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12...n b b b ===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 x ,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1212,(),x x x x ≠有12121212()()()()()().2222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 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22131()();242a a ++>+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211,(1)k k k <- 211,(1)k k k >+==<*,1)k N k >∈>等.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解集的步骤: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0()()0()()()0()0()0()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 (<≤“或”时同理) 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2()0(0)()f x a a f x a ≥⎧>>⇔⎨>⎩2()0(0)()f x a a f x a ≥⎧<>⇔⎨<⎩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0()0()()f x g x f x g x ≥⎧⎪>≥⎨⎪>⎩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 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1a >时,()()()()f x g x aa f x g x >⇔>⑵当0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1a >时, ()0log ()log ()()0()()a af x f xg x g x f x g x >⎧⎪>⇔>⎨⎪>⎩⑵当01a <<时,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⑴定义法:(0).(0)a a a a a ≥⎧=⎨-<⎩⑵平方法:22()()()().f x g x f x g x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0);x a a x a a ≤⇔-≤≤≥②(0);x a x a x a a ≥⇔≥≤-≥或③()()()()()(()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④()()()()()()(()0)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 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形如20ax bx c ++>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⑴讨论a 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恒成立问题⑴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0a =时 0,0;b c ⇒=>②当0a ≠时00.a >⎧⇒⎨∆<⎩ ⑵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0a =时0,0;b c ⇒=<②当0a ≠时00.a <⎧⇒⎨∆<⎩⑶()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⑷()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15、线性规划问题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0Ax By C ++=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特殊点00(,)x y (如原点),由00Ax By C ++的正负即可判断出0Ax By C ++>(或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0Ax By C ++>(或0)<,观察B 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0Ax By C ++>(或0)<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z Ax By =+(,A B 为常数)的最值:法一: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z Ax By =+ (x y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z 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小值 法二:画——移——定——求: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0:0l Ax By += ,平移直线0l (据可行域,将直线0l 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x y ;第四步,将最优解(,)x y 代入目标函数z Ax By =+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z 的几何意义:A z y x B B =-+,zB为直线的纵截距. ①若0,B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②若0,B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 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z Ax By =+ ②“斜率”型:yz x =或;y b z x a-=-③“距离”型:22z x y =+或z =22()()z x a y b =-+-或z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35. 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22222+≥∈+≥≤+⎛⎝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b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如下结论:()a b a b ab aba ba b R 22222+≥+≥≥+∈+,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完整)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和训练,推荐文档.docx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和训练本章知识点:1、不等式: 用 或 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解集: 使不等式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不等式的性质:( 1)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 字母表示:若 a b ,则 a c b c ;若 a b ,则 a c b c )( 2)基本性质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 若 ab,c 0 ,则 ac bc ,或ab;若 a b, c 0 ,则 ac bc ,或ab )cccc( 3)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 若 ab,c 0 ,则 ac bc ,或ab;若 a b, c0 ,则 ac bc ,或ab )c ccc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
一般步骤如下:( 1)去分母(注意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 ; 如分子是多项式的, 去掉分母要加括号)( 2)去括号(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时里面的每一项都要变号) ( 3)移项(移项要变号) ( 4)合并同类项( 5)未知数的系数化为 1(当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7、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几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 2)确定各个解集的公共部分。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各个解集, 再由图形直观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3).如果 a x a xx a 无解(或空集);x a b ,则的解集为 a ;的解集为 x 的x b x bb解集为 b xx a b 。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大全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大全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解不等式1.解不等式时,最终需要用集合的形式表示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通常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
2.解分式不等式f(x)。
a(a≠0)的一般思路是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使x的系数变为正值,标根及奇穿过偶弹回。
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需要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去绝对值。
4.解含参不等式时,常常需要分类等价转化。
按参数讨论时,最后需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按未知数讨论时,最后需要求并集。
二、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1.在利用重要不等式a+b≥2ab以及变式ab≤(a+b)²求函数的最值时,需要注意a、b∈R⁺(或a、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2.常用的不等式有:a、2(a²+b²+c²)≥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b、a+b+c≥√(3(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三、含立方的几个重要不等式1.对于正数a、b、c,有a³+b³+c³≥3abc(当且仅当a=b=c 时,取等号)。
2.对于正数a、b、c,有(a+b+c)³≥27abc(当且仅当a=b=c 时,取等号)。
四、最值定理1.积定和最小:当x、y>0,且x+y≥2xy时,若积xy=P (定值),则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P。
2.和定积最大:当x、y>0,且x+y≥2xy时,若和x+y=S (定值),则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S²/4.3.已知a、b、x、y∈R,且ax+by=1,有x/y+y/x的最小值为(a+b+√(a²+b²))/2.4.对于已知x>0、y>0、x+2y+2xy=8的等式,x+2y的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8.注:删除了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大全
《不等式》知识点归纳一.(1)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的解集,最后务必有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2)解分式不等式()()()0≠>a a x g x f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x 的系数变为正值,标根及奇穿过偶弹回);(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4)解含参不等式常分类等价转化,必要时需分类讨论.注意:按参数讨论,最后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二、 利用重要不等式ab b a 2≥+ 以及变式2()2a b ab +≤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 ,b +∈R (或a ,b 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 或和a +b 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三、.2211a b a b+≥≥≥+(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 a 、b 、c ∈R ,222a b c 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四、含立方的几个重要不等式(a 、b 、c 为正数):(,);五、最值定理(积定和最小) ①,则当时和有最小值(和定积最大)②若和,则当是积有最大值. 【推广】:③已知,,,,+∈R y x b a 若1=+by ax ,则有则y x 11+的最小值为:3333a b c abc++≥0ab c ++>等式即可成立时取等或0=++==c b a c b a 3a b c ++⇒3()3a b c abc ++≤3333a b c ++≤,0,x y x y >+≥由()xy P =定值x y =x y +,0,x y x y >+≥由()x y S +=定值x y =xy 214s 21111()()by ax ax by a b a b xy x y x y +=++=+++++=+≥④等式到不等式的转化:已知x >0,y >0,x +2y +2xy =8,则x +2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4)2()2(82)2(822y x y x y x y x xy +≤+-=⋅⇒+-=即0)42)(82(08)2(4)2(2≥-+++⇒≥-+++y x y x y x y x 解得4282≥+-≤+y x y x (舍)或故x +2y 的最小值是4 如果求xy 的最大值,则xy xy y x y x xy 22282)2(82≥-=+⇒+-=, 然后解关于xy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xy 的范围,进而得到xy 的最大值六、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差比较法、商比较法、函数性质法、综合法、分析法和放缩法(注意:对“整式、分式、绝对值不等式”的放缩途径, “配方、函数单调性等”对放缩的影响).七、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a b 、同号或有0⇔||||||a b a b +=+≥||||||||a b a b -=-;a b 、异号或有0⇔||||||a b a b -=+≥||||||||a b a b -=+.八、不等式中的函数思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把不等式、函数、三角、几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以覆盖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点而倍受高考、竞赛命题者的青睐。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
不等式是一种用于描述数值的大小关系的数学语句,它包含“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
在数学考试中,不等式问题常常出现在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的部分,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高中数学中关于不等式的知识点。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值之间大小关系的表达式,由关系符号和数值构成。
2. 关系符号的含义:- 大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要大,如a>b。
- 小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要小,如a<b。
- 大于等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或相等,如a≥b。
- 小于等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或相等,如a≤b。
二、不等式的性质及常用规则1. 不等式的性质:- 若a>b,则-a<-b。
- 若a>b,则a+c>b+c。
- 若a>b,则ac>bc(当c为正数时)。
- 若a>b,则ac<bc(当c为负数时)。
- 若a>b,且c>0,那么a/c>b/c。
- 若a>b,且c<0,那么a/c<b/c。
2. 不等式的常用规则:- 加法规则:若a>b,则a+c>b+c。
- 减法规则:若a>b,则a-c>b-c。
- 乘法规则:若a>b(c>0),则ac>bc;若a<b(c<0),则ac<bc。
- 除法规则:若a>b(c>0),则a/c>b/c;若a<b(c<0),则a/c<b/c。
- 对称性:若a>b,则-b<-a。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 解集用区间表示。
- 开区间:解集中的数不包括端点。
- 闭区间:解集中的数包括端点。
2. 不等式的性质应用举例:- 若a>0,则-1/a<0。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d>><<⇒>⑥(平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ba b a b a b a 110;110>⇒<<<⇒>> 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2a b ab +≤②(基本不等式)2a 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2.2a b ab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3a b c ++≥()a b c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④()222a b c ab bc ca a b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⑤3333(0,0,0)a b c abc a b 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⑥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0,2b aab a b<+≤-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⑦ban b n a m a m b a b <++<<++<1其中(000)a b m n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 22.x a x a a x a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b -≤±≤+、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112a b a 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变形公式:222;22a b a b ab ++⎛⎫≤≤ ⎪⎝⎭222().2a b a b ++≥ ②幂平均不等式:222212121...(...).n n a a a a a a n+++≥+++≥1122(,,,).x y x y R ∈ 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2123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1212(...)(...)n n a a a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αβ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k αβ=时,等号成立.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1212...,...n n a a a b b b ≤≤≤≤≤≤为两组实数.12,,...,n c c c 是12,,...,n b b b 的任一排列,则12111122......n 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1122....n n a b a b a b ≤+++(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12...n b b b ===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 x ,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1212,(),x x x x ≠有12121212()()()()()().2222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4 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 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22131()();242a a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211,(1)k k k <- 211,(1)k k k >+==<*,1)k N k >∈>等.5求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解集的步骤: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0()()0()()()0()0()0()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 (<≤“或”时同理)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8⑴2()0(0)()f x a a f x a ≥⎧>>⇔⎨>⎩2()0(0)()f x a a f x a≥⎧<>⇔⎨<⎩ 2()0()0()()0()0()[()]f x f x g x g x g xf x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0()0()()f x g x f x g x ≥⎧⎪>≥⎨⎪>⎩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9⑴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⑵当0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0⑴当1a >时, ()0log ()log ()()0()()a af x f xg x g x f x g x >⎧⎪>⇔>⎨⎪>⎩⑵当01a <<时,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0).(0)a a a a a ≥⎧=⎨-<⎩⑵平方法:22()()()().f x g x f x g x ≤⇔≤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0);x a a x a a ≤⇔-≤≤≥②(0);x a x a x a a ≥⇔≥≤-≥或 ③()()()()()(()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④()()()()()()(()0)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13解形如20ax bx c ++>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⑴讨论a 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⑴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0a =时0,0;b c ⇒=>②当0a ≠时00.a >⎧⇒⎨∆<⎩ ⑵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0a =时0,0;b c ⇒=<②当0a ≠时00.a <⎧⇒⎨∆<⎩ ⑶()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 ⑷()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15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0Ax By C ++=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特殊点00(,)x y (如原点),由00Ax By C ++的正负即可判断出0Ax By C ++>(或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0Ax By C ++>(或0)<,观察B 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0Ax By C ++>(或0)<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z Ax By =+(,A B 为常数)的最值:法一: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z Ax By =+ (x y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z 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小值 法二:画——移——定——求: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0:0l Ax By += ,平移直线0l (据可行域,将直线0l 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x y ;第四步,将最优解(,)x y 代入目标函数z Ax By =+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z 的几何意义:A z y x B B =-+,zB为直线的纵截距.①若0,B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②若0,B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 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z Ax By =+ ②“斜率”型:y z x=或;y b z x a-=-③“距离”型:22z x y =+或z = 22()()z x a y b =-+-或z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35. 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22222+≥∈+≥≤+⎛⎝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如下结论: ()a b a b ab aba ba b R 2222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 b b a ②(传递性) ab, b c ac ③(可加性) a ba cb c(同向可加 性) a b , c d a c bd (异向可减 性) ab , cda cb d④(可积性) ab , cacbcab , cacbc⑤ (同向正数 可乘性) a b 0,cd0 ac bd(异向正数 可除性) a b 0,0c da bcd⑥(平方法则) a b 0 a n b n (n N ,且 n 1)⑦(开方法则) a bnanb (n N ,且 n1)⑧ (倒数法则) ab 01 1; a b 0 11abab2、几个重要不等式① a 2b 22ab a , b R , (当且仅当 a b 时取 ""号).变形公式: aba 2b 2 .2② (基本不等式) a b aba ,b R ,(当且仅当 ab 时取到等号) .22变形公式:a b 2 ababab.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2满足三个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a b c 3 abc (a 、 b 、 c R )( 当且仅当 a bc 时取到等号) .3④ a 2b 2c 2 abbc ca a ,b R (当且仅当 a b c 时取到等号) .⑤ a 3 b 3 c 3 3abc(a 0, b 0, c 0) (当且仅当 a bc 时取到等号) .⑥ 若 ab 0,则ba 2 (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 若 ab 0, 则 ba 2 (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a ba b⑦ bb m 1 ana其中 (a b 0, m 0, n 0) 规律:小于 1 同加则变大,大于1 同加则变小 .aa m bn b⑧当a 0时,x a x 2a 2xa 或x a;x ax 2 a 2a x a.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b a ba b .3、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2a b a 2 b 2a ,b R ,(当且仅当 a b 时取a 1b 1 ab22" " 号) . (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 算术平均 平方平均) .a b 2a 2b 2(a b)2变形公式: ab; a 2 b 2 .22 2②幂平均不等式: a 12a 2 2... a n 2 1 ( a 1 a 2... a n )2 .n③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x 12 y 12x 2 2 y 2 2( x 1 x 2 ) 2 ( y 1 y 2 ) 2 (x 1, y 1, x 2 , y 2 R).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 a 2 b 2 )(c 2 d 2 ) (ac bd ) 2 (a, b,c, d R). 当且仅当 ad bc 时,等号成立 .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a 1 2 a 2 2 a 3 2 )(b 1 2 b 2 2 b 3 2)(a 1b 1 a 2 b 2 a 3b 3 )2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a 1 2 a 2 2 ... a n 2 )(b 1 2 b 2 2... b n2)( a 1b 1 a 2 b 2 ... a n b n )2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ur urur urur ur, 当且仅当 ururur设 , 是两个向量,则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k时,等号成立 .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 :设 a 1 a 2 ... a n , b 1 b 2 ... b n 为两组实数 . c 1, c 2 ,..., c n 是 b 1,b 2 ,..., b n 的任一排列,则a 1b na 2bn 1... a n b 1 a 1c 1 a 2 c 2 ... a n c n a 1b 1 a 2b 2 ... a n b n . (反序和 乱序和 顺序和 )当且仅当 a 1a 2 ... a n 或b 1 b 2 ... b n 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 .⑨琴生不等式 : (特例 : 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 ( x) , 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x 1 , x 2 ( x 1 x 2 ), 有 f ( x 1 x 2) f (x 1 ) f (x 2 ) 或f ( x 1 2 x 2 ) f ( x 1 ) f ( x 2 ).则称 f(x)为凸(或凹)函数 .2 2 2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有: 比较法(作差,作商法) 、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 数学归纳法 等 .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 a 1)23 (a 1)2;24 2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 ,如1 1 1 1k 2,k 2,k (k 1)k (k 1)( 2 k 2 ) 1 2 , 12(k N * , k 1) 等 .2 kk kkk 1 kk k 1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2bx c0(或 0) (a 0,b 2 4ac0) 解集的步骤: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 . 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 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穿根法 . 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 ),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f ( x)f ( x) g( x) 0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 标准化,则g( x)“ 或 ”(时同理)f ( x) f ( x) g( x)g ( x) 0g( x)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f (x) a(a 0) f (x) 0f ( x) a(af ( x) 0⑴f (x)⑵0)a2 a2 f ( x)f (x) 0或 f (x) 0 ⑷f (x) 0⑶ f (x) g( x) g( x) 0 f ( x) g( x) g ( x) 0f (x) [ g( x)]2 g(x) 0 f (x) [ g( x)]2⑸f ( x) 0f (x)g (x) g( x) 0f ( x)g (x)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 a 1 时,a f ( x)a g ( x) f (x)g( x) ⑵当0 a 1时,a f ( x)a g ( x) f ( x)g( x)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 a 1 时,log af (x) 0⑵当 0 a 1时,f (x) 0f (x) log a g( x) g( x) 0 log a f ( x) log a g (x) g (x) 0 .f (x) g(x) f (x) g( x)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⑴定义法: a a ( a 0)f (x) g( x) f 2 (x)g 2 ( x).a (a. ⑵平方法:0)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x a a x a(a 0); ② x a x a或x a(a 0);③ f ( x) g( x) g( x) f ( x) g( x) (g ( x) 0) ④ f (x ) g ( x ) f ( x) g (x) 或f ( x) g ( x ) ( g ( x ) 0) 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形如 ax2bx c0 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⑴讨论 a 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 0 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恒成立问题⑴不等式 ax2 bx c 0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 a 0 时b 0, c 0; ②当a 0时 a 0 ⑵不等式 ax2 bx c 0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0.当 a 0 时 b 0, c 0; ②当a 0时 a 00.⑶ f (x) a 恒成立 f ( x)max a; f (x) a 恒成立 f ( x)max a;⑷ f (x) a 恒成立 f ( x)min a; f ( x) a 恒成立 f (x)min a.15、线性规划问题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 Ax By C 0 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 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 .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特殊点(x0 , y0 ) (如原点),由Ax0 By0 C 的正负即可判断出 Ax By C 0 ( 或0) 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 Ax By C 0 ( 或 0) ,观察B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Ax By C 0 ( 或 0) 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 即:同号上方,异号下方 .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z Ax By ( A, B 为常数)的最值:法一: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z Ax By (x、y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z 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 z 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小值法二:画——移——定——求:第二步,作直线 l0 : Ax By 0 ,平移直线 l 0(据可行域,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将直线 l 0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 x, y) ;第四步,将最优解 (x, y) 代入目标函数z Ax By 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 z 的几何意义:y A x z , z为直线的纵截距 .B B B①若 B 0, 则使目标函数 z Ax By 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 z 取得最小值;②若 B 0,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 z Ax By; ②“斜率”型:z y或z y b ; x x a③“距离”型:z x2y 2或z x2y2 ;z (x a)2( y b)2或z( x a) 2( y b) 2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35. 利用均值不等式:a 2b 2, R ; ; ab 2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2ab a ba b 2 ab ab2意到“ a , b R ”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ab 或和 ab其中之一为定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 ()注意如下结论:a 2b 2a b2ab ,R22aba ba b当且仅当 a b 时等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