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d466e3f8c75fbfc77db2d0.png)
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P<O . 0 1 ,- p <O . 0 5 ; 治疗 后 A、B组 间 比
较 ,△ P<O . 0 1 ,Am优 于B组 。
表3 两组 患者胫 神 经F 波潜 伏期 比较 ( ±S )
合理联 合 用应 用情 况 :毒 性反 应 ,拮抗 作 用 ,加 强作 用 ,酸碱 作 用 ,酶抑 或抑 酶作 用,沉 淀 与分布 作 用等 。结果 本 组 1 4 0例 ,不 合理 配 伍2 8 例 ,占 2 0 %。其 中毒 性反 应 4例 ,拮抗 作 用 3例 ,加 强作 用 7例 , 酸碱 作 用 2例 ,酶 抑 或抑 酶作 用 6例 ,酶促 作用 2例 ,沉 淀 与分
【 2 】 C h e n Q, B a b a H , Ka mi t a n t i I , e t a 1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b o n e r e g r o wt h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a mu l t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4 8 p a t i e n t s [ J ] . S p i n e ( P h i l a P a 1 9 7 6 ) , 1 9 9 4 , 1 9 ( 1 9 ) : 2 1 4 4 - 2 1 4 9 .
应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 包 ,合理选 择数据集 ,进行临床疗 效的数 据分析 。两 组疗 效 比较采用R i d i t 分析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 化独 立样本t
检验 比较 。计量 指标用均数 ±标准差进行描述 。
中西药联合运用分析
![中西药联合运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499e3af111f18583d05af8.png)
C J G M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1 1
2 41 1・
【 方药纵横 】
中西 药 联 合 运 用 分 析
植 洁 文
摘要 : 临床上中西药联合运用治疗疾病的现象愈发普遍。本文通过分析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的理论, 以及联合运用的优势与 配伍禁忌, 为合理使用中西药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价值。
丸等 ) 与 中枢兴 奋药 ( 如尼 可 刹米 、 山梗 菜碱 等 ) 合用 ,
前者 的镇 静 作 用 能拮 抗 后 者 的 中枢 兴 奋 作 用 。某 些 中西 药联用 则发 生不 良协 同效应 , 如 知柏 地黄 丸 、 济
生 肾气 丸 、 桂 附八 昧丸 不 宜 与 螺 内酯 、 氨 苯蝶 啶合 用 , 因其 含钾 可致 高钾 血症 ; 甘草 、 鹿茸 等具 有糖 皮质 激素
标本 兼 顾 , 增 强疗 效 。如鱼腥 草 、 七 叶一 枝花 、 桔梗 、 法
某 些 中西 药 联 用 可 能 产 生 拮 抗 作 用 导 致 疗 效 降
低, 如平 肝熄风 药 ( 如天麻 、 僵蚕等) 及其制剂( 如天 麻
半夏 、 罂粟 壳等 , 与 氨茶 碱 、 苯海 拉 明联用 , 能增 强 止 咳 平 喘之 效 ; 银花 与青 霉 素联 用 , 能减少 金 黄色 葡萄 球 菌 对青 霉 素 的耐药 性 , 增 强 青 霉 素 的作 用 ; 黄连 、 黄柏 与 四环素 、 呋喃唑 酮 、 磺胺 脒 同用 , 治痢 疾及 细 菌性 腹泻 , 有 协 同作用 ; 麻 黄 与青霉 素 联用 , 治疗 细 菌性肺 炎 有协 同增 效 作用 ; 蒲 公英 、 苦参 、 鱼腥 草 等 与 T MP联 用 可使
浅谈中西药联用的疗效分析
![浅谈中西药联用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ad2f45852458fb770b5681.png)
1 中 西 药联 合 应 用 的协 同作 用
1 1 中药能 降低 西 药 的不 良反 应 . 如健脾 益 肾 药 与 化 疗 药 合 用 , 降低 化 疗 药 的不 良反 可
应 。如在 注 射链 霉 素 的 同 时 内 服 中药 骨 碎 补 煎 剂 可 以 药学 刊
20 0 1年
第 1 7卷
第 4期
浅 谈 中西 药 联 用 的 疗 效 分 析
琚 斌
( 河南省 鹤 壁 市 中 医院 , 南 鹤壁 4 8 0 ) 河 5 0 0
关键 词 : 中西 药联 用 ; 效 分析 疗 中 图分类 号 : 2 9 9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6—3 3 ( 0 2 0 R8. B 10 2 4 2 0 ) 4—0 4 —0 02 2
片 已用 于治疗 消 化 系统 的癌 症 , 效较 好 。 疗 1 2 中 药 能 影 响 西 药 的 吸 收 排 泄 .
而 降低 左 旋多 巴 的生 物效 应 。
22 产 生毒 性 .
含朱 砂 的药 物与 溴化 物 、 化物 、 铁盐 、 硝酸 盐 等 同 碘 亚 亚 服 可产 生有 毒 的 溴化 汞 和 碘 化汞 , 出 现腹 痛 、 泻 和 痢样 会 腹
含 鞣 质 较 多 的 中 药 与 vB 合 用 后 , 在 体 内 产 生 永 久 可
如蒲 公 英 与 甲氧苄 氨 嘧 啶 ( MP 配 伍制 成 的复 方 注 射 T ) 液对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 草 扦菌 等 的抑 菌效果 大 于单 方 的 蒲 枯 公英 与 TMP, 床 用 于青 霉 素 过 敏 者 、 临 扁桃 体炎 、 管 炎 等 气 效 果较 好 。又 如 中药 枳实 能 松弛 胆道 括 约肌 , 利 于庆 大 霉 有 素进 入胆 道 , 感染 作用 增强 。中 药甘 草 、 抗 白芍 、 片与 谷 丙 冰 胺 治疗 消 化道 溃 疡有 协 同 作用 。其他 诸 如 中药 甘 草 与 氢 化 可的松; 中药 黄 柏 与西 环 素 、 持 灵 ; 痢 中药 猪苓 、 泻 与 双 氢 泽 克尿塞 、 尿 ; 速 中药金 银 花 与青 霉素 合 用后均 有协 同作 用 , 增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6bdb8d71fe910ef12df816.png)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_刘殿玉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_刘殿玉](https://img.taocdn.com/s3/m/4948cf7c8e9951e79b892740.png)
195第14卷 第11期 2012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11 Nov .,201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指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1]。
由于在体查中大部分慢性咳嗽病例,均发现鼻腔分泌物通过后鼻孔向咽部倒流,刺激咽部、声门甚至气管等处的咳嗽感受器而导致咳嗽,以往称之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UACS 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尤其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2]。
由于长期慢性咳嗽不但会影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而且还会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诱发他疾病的产生,而镇咳作用和改善上呼吸道阻力则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从UACS 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看,属中医学“久嗽”、“鼻窒”、“鼻渊”等范畴[3],是由于肺失宣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而引发咳嗽。
美敏伪麻溶液是由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组成的复合性中枢性镇咳药,其止咳作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儿科临床证实。
本院中医科门诊使用美敏伪麻溶液加中药治疗方法,对78例UACS 患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1.1.1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UACS 的相关诊断标准[1]:①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为甚,常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有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或者患儿有头痛、头晕、低热等;②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有黄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或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③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④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鼻窦炎所致者,鼻窦CT 片可见相应改变。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3f38b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6.png)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发炎,常见于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西药合用治疗已经成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观察。
一、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意义1.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传统中医经验对治疗心肌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袭心脏导致气血不畅、瘀滞作症,从而造成心肌损伤,而西医则更注重病毒的抗感染和心脏功能的调整,因此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2. 降低心脏损伤和改善心功能病毒性心肌炎在致病机制上包括直接细胞毒性和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中西药合用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和中药进行抗炎、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脏损伤,改善心功能。
3. 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毒副作用许多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由于病情复杂,可能会被滥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滥用不仅增加了耐药性细菌感染的风险,还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可以帮助患儿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1. 患儿基本信息我们在某市儿童医院收治了2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3岁至10岁。
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均经临床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2. 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接受了中西药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案包括利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应用皮质类固醇和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反应,应用心血管药物支持心功能。
中医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内服和外治相结合,活血化瘀、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和针灸调理气血运行。
3. 观察结果观察发现,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明显,患儿的发热、乏力等一般症状得到缓解,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心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cbf8a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f.png)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其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评估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1.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疗效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临床实验、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式,观察患者在接受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后的疗效变化。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体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提高等。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疗效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对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总结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在特定疾病或领域中的疗效和优势。
二、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优势1.综合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弥补单一疗法的不足。
中医药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西医药则能快速控制病情、救治重症、消除病因等。
两者相结合,可以发挥互补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个体化治疗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治疗患者的整体状态,西医药则更加依赖科学、标准化的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不足之处1.规范问题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在实践中存在规范不一致问题。
由于中西医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差异,相关规范和指南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联合治疗中的用药、剂量、疗程等因素也需要更为严格的规范。
2.短期疗效评估困难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困难主要表现在短期疗效评估上。
由于中医药的治疗原则强调“缓解病根”、“调整体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明显效果。
而西医药则更加注重短期控制病情,难以满足短期疗效评估的需要。
四、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前景展望1.发展科学评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应不断发展科学的评估方法。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5b37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6.png)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是指将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综合
治疗方法。
中西药合用的目的是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又能发挥西
药的特点,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
首先,中西药合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和西药都有其独特
的治疗机理。
通过中西药合用,可以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加强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中药的温补作用可
以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加速组织修复,西药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
以缓解病痛,这样中西药的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治疗
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西药合用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西药治疗的一些疾病可
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具有温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西药
的不良反应。
例如,常用抗癫痫药物多次给患者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等不良反应,但是中药在治疗癫痫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利用中
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机体修复,缓解不良反应。
最后,中西药合用具有提高依从性的作用。
西药一般以药物形
式给予患者,而中药多半是通过饮片等特殊制剂给患者。
而中西药
合用,则可以通过中药的煎煮或制成口服液剂等,让患者更好地接
受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理解,避免因为药物味
道和剂型等问题出现的拒绝治疗的情况。
中西药合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因素分析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2a41e5b8f67c1cfad6b8ca.png)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联合应用 的临床疗效 因素分析
萸 又土 ( 广西南宁市 邕宁区中医院 南宁 5 3 0 2 0 0 )
摘要 : 中西药联合 应用是 中西医相 互结合 的必然趋 势和 临床应 用途径 , 在许 多基层 医院已成 常规 , 但是合 用时产 生的相互作 用 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通过探讨临床上影响 中西药联合应用疗效的因素 , 为 中西药的合 理联合应 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中西 药联 合 临床 疗 效 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 2 — 0 3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0 3 — 0 0 2 6 — 0 2
随着 西方 医学及药 品 的引入 以及 我 国现代 中医 药 的发 酶是肝 脏中发挥主要代谢 作用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体系 ,其活 展, 在 中西 医结合 的思想影 响之下 ,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逐步 性 易受影 响。一些增强肝药酶活性 的药物如中药生甘草 , 含有 广泛 。西药一般是 以化学单体为有效成分 , 其组分 明确 , 作用 乙醇 的酊 剂 、 醑 剂等 , 西药 中苯 妥英钠 、 苯 巴比妥 、 保泰 松 、 二 的靶点专一 , 疗效评价体 系也较 清晰 , 而 中药在于多种活性成 甲双胍 、 利福平 等 , 均会造成合用 的药物在体 内代 谢加快 , 药 分发挥作用 , 注重多效性和整体 性 , 疗效评价往往更为复 杂_ l l 。 效减弱。相反对于能降低肝药酶活性的补 肾复方( 含生熟地 、 将 中西药联合应用是基于两者可 以优势互补 , 相得 益彰 , 但是 补骨脂 、 淫羊藿 、 山药等 ) 汤剂 、 氯霉素 、 异 烟肼 、 华法林等则会 绝不是单纯将单一理论作为依据 , “ 中药西药化 ” 或“ 西药 中药 减慢合用的其他药物代谢 , 使药效增强。 化” 的思想 ,即仅仅应用西药药理学理论或 中医方剂组 方原 1 . 4中西药联合对 排泄 的影 响 :肾脏是药 物排泄 的最重要器 则, 均为不妥 。根据疾 病的不同病理过程 , 发挥 中医的辨证施 官 , 其次是消化道 。脂溶性较高的非解离药物易被 肾小管重吸 治和西 医的辨病施治 的长处 , 整体和局部治疗 相配合 , 以期达 收而排泄速度较慢 ,水溶性 的解离性药物则不易被 肾小 管重 到最好疗效 。但 是现在由于中药活性成 分 、 作用机制并 未明 吸收而直接排 出体外 。肾小管 内尿液酸碱度对于药物解 离具 确, 中西药联合应用 的问题众多 , 使得 临床疗效达不 到预期效 有显著影 响, 中药山楂 、 五 味子 、 山茱萸含有大量有机酸 , 能酸 果, 笔者通过探讨临床上影响 中西药联合应用疗效 的因素 , 为 化尿液 , 在与同样 为酸性的药物( 大环 内酯类 、 磺胺类 、 阿司匹 中西药 的合理联合应用提供参考 。 林等 ) 合用时 , 使其溶解性降低 , 增加肾脏毒性 。若 碱性 中药 1中西药配伍 问题 如乌贝散 、 煅牡蛎 、 女金丹等联用 能酸化尿液 的西药 ( 头孢类 、 中西药 的应用 由于存在理论 的差异 ,在配伍 时会 发生药 吲哚美辛 、 诺 氟沙星等 ) 时则会互相作用 , 加快排泄 , 药物疗效 物作用及效应 的改变 , 造成疗效 的增强或减弱 、 不 良反应 的增 减弱 。 多或减少 , 随着针对 中西药联合应用 的研究深入 , 从 配伍所造 2中西药理论缺失 问题 成 的药物 吸收 、 分布、 代谢、 排泄等影 响中西药疗效 的因素不 现在不少 临床 医生对于西药化学合成 药物药理作用及应 断被 阐述 。 用事 项 了解清楚 , 但 对于传统 中药 的有效成分 、 理化性 质 、 药 1 . 1中西药联用对 吸收 的影 响: 中西药联合使用 时 , 胃肠 道 P H 理作用 知之甚 少 , 加上 中药 的疗效评价体系复杂 , 成分分析 困 值 的变化引起 中西药物溶解 速度 改变 , 影 响药物 的跨膜转 运 , 难, 给临床中西药合用理论的掌握增加难度 。一些不合理 的联 从而影响 中西药联用吸收速度 ;还可影响 胃肠蠕动 的频率及 用方法往往会造成药物浪费 、 疗效降低 、 患者负担加重 。 胃排空的时间 , 从 而影 响药物进入小肠 吸收; 还有酸碱 中和反 2 . 1中西 药重叠使用 : 有 些医务人员有 时为 了追求疗 效 , 通常 应 是药物间最为常见的相互作用 ,可改变药物性能而影 响疗 在没有确切 的临床指征 时重 复应 用中西药 ,比如在最常见 的 效; 药物相互作用产生 络合 物 , 妨碍吸收 , 降低疗效 , 或增加毒 感 冒发烧 的治疗上 , 在运用 中药进行清凉解表 时 , 很多 医生会 副反应。如含有生物碱的 中药( 如麻黄 中含有 的麻 黄碱 、 黄连 联用解热镇痛类西药 , 以求能达到最好效果 。因为很多中西药 中的小檗 碱 、 延胡 中延胡 索 甲素和 乙素等 ) 在遇到碘化 物 、 金 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未明确 , 从安全用药 角度来看 , 为尽 可能 属类 、 酶类西药时 , 均会发生沉淀反应 , 影响药物 的吸收 。牛黄 降低毒 副作用 , 针对同一病症的 中西药应避免联用 。在以西药 解毒丸 中石膏成分能与 四环素类药物结构 中酰胺基 、羟 基结 治疗为主时 , 就不能孤 立考 虑中医的辨证 实施 , 应充分理清 中 合形成螯合物降低溶解度 。含有鞣质 的中药如地榆 、 五倍子 、 医在整个治疗 中应 当发挥的作用 ,而 以中药治疗为 主西药 为 石榴皮等能与维生素 B 发生持久结合而 直接 排出体外 , 使得 辅时 , 也应做到有机配合。 维生素 B 的作用失去i 3 ] 。中成药 胃痛散 、 元 胡止痛片等含有颠 2 . 2中西 药交 替使用 : 一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 , 如哮喘 、 茄类 生物碱 的药 物 , 可使 胃肠蠕动 减慢 , 胃排空延迟 , 若 同时 高血压 、 肝炎 等 , 临床医生 常对 患者进行试探 性的用药 , 在 西 应用洋地黄毒苷类强心药 ,则使该类药物 因在 胃肠 内停 留时 药运用一段时 间无 明显效果后改用 中药 ,如此反 复不仅会增 间过长 , 吸收量增加而导致中毒 。 加患者负担 , 也易使患者产 生药源性疾病 , 病情加重 。合理的 1 . 2中西药联 用对分布 的影响 : 中西药联 合应用时 , 可影 响相 中西药配合使用往往会增加治疗效果 ,如 患者 胃肠 道反应严 互在体 内的分 布 , 引起血药浓度发生变化 , 影 响其与血浆蛋 白 重不能耐受西药 时 , 可先选用 中药对其全身状况进行改善 , 调 的结合 , 使疗效增强或减弱 , 甚 至产生毒副作用。如硼砂 、 痧气 理 胃肠道功能 , 创造有利条件后使用西药 。 散、 红 灵散等碱性 药物在 与氨基苷类抗生 素药物 ( 链霉素 、 庆 3结 语 大霉 素 、 卡那霉素等 ) 合用时 , 使得抗生素 的排泄减少 , 抗菌作 中西药各有所长 ,联合应用是 中西医结合的趋势 。一方 用增强 , 但血药浓度上升后会 同时增加脑组织 内药物 浓度 , 不 面 , 中西药联用 增加 了疗效 , 缩短 了病程 , 其应用几 率越来越 良反应耳毒性加重 。在用庆大霉素治疗胆道感染 时 , 合用理 高 , 逐渐为患者接受 , 对其运 用的规律 、 禁忌报道越来越多。另 气药枳实 , 可提高其抗菌作用 , 因为枳实能松弛胆道 总管 括约 一方面 , 盲 目运用 , 双管齐下 , 不讲禁忌 , 造成浪费甚 至是药 源 肌, 使胆道 内压力下 降 , 可增加 胆道 中庆 大霉素 的药 物浓 度 。 性疾病的现象也 日益增多。这是 由于 目前其理论基础仍 然薄 这些都说 明药物 间的相互作用 对相互 的分布有很大影 响 , 从 弱 ,研究 中西药配伍及其相互问的作用有着深远 的学术 意义 而产生对药效 的影 响。 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 以, 在联合使用 中西 药时应慎重 , 除了 1 . 3中西药联 用对代谢 的影 响 :多数 中西 药的代谢 经肝脏 完 注重药物 的适应症外 , 还 应注意药物 的药理作用 、 作用机 理 、 成, 通 过降解为水溶性的代谢产 物从 肾脏排 出体外。肝微粒体 毒副作用及患者 的个体差异 ,对于影 响疗效 的不合 理配伍 以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fbc381d0d233d4b14e697d.png)
例。两组性别 、 龄 、 程等 临床 资料经 年 病
摘 要 目的 : 察 自拟 健 胃汤 结合 西 药 观
统 计 学 处 理 , 显 著 性 差 异 ( > .5 , 无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治疗 消 化 性 溃 疡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 将 9 0例 惠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4 5
肺燥 、 胃热 、 肾虚 并见 , 有侧 重 , 或 而成 消
渴 , 一而不能成 此 病。故治 疗组 3 缺 0例
时尿糖 <1 g 4无效 : 5 。() 各项 指标 达不 到
上述要求标准 。
结 果
中医辨证和西 医辨病相结合 , 取得了满意 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 , 强调 扬长 避短选择好适应证 。就 降糖作用而言 , 中 药一般没有 西药快 , 它注 重整体 调控 , 但 在改善症状方 面则 明显优于西 医 , 故中医
~
讨
论
5 60 44 0广西罗城仫佬 族 自治县人 民医院
7 7岁, 年均 4 . 2 3岁 ; 病程 3~1 年 , 1 平
消化性溃 疡 属 中医 “ 脘痛 ” 畴。 胃 范
均 4 3年 ; . 胃溃 疡 2 4例 , 二 指 肠 溃 疡 2 十 1
多 因饮食不节 、 志不畅 、 情 过度 劳累等 导 致脾 胃受损 , 升降失调 , 气滞 血瘀 , 胃失所
② 中消( 胃消 ) 以多食 易饥为 主症 , 清 : 用
胃泻火 、 养阴增液 治法。③下 消 ( 肾消 ) :
以多 饮 多 尿 、 一 溲 二 为 主 症 , 补 肾 治 饮 用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8fdc01f78a6529647d537a.png)
wih c mb n d t o i e Ch n s n we t r d c n c n r l g o p, 5 a i n s wi h we t r me i i e. e ut Th o a e f c i e r t s ieea d s e n me i i el o t o r u 4 p t e t t s e n d cn R s l s e t t l f e t v a e wa
[ e od ] C rn c pli n lmm tr ies # o bn to o hn s n Wetr e ii e tet e t K y W rs h o i vc i f e a aoy ds ae C m i ain fC i ee a d sen m dcn r am n
9 p t e s 0 a i nt wi h c r n c p l c i l mma o y i e s we e a o y d vi d n o wo g o p , r a me t gr up t h o i e vi nfa t r d s a e r r nd ml i de i t t r u s t e t n o 45 a i n s t e t d p t e t r a e
面无 显著差 异。 12 诊 断标 准 . 参 照《 产科 学 》 妇 为依 据 。 通过 询 问 病史 , 科 检查 及 实验 室 检 妇 查明确诊断 , 少数诊断有 困难者 , 借助B 检查确诊 : 染病史 ; 超 有感 下腹 部坠 胀压 痛 及骶 部 疼 痛 , 在劳 累 、 性生 活后 、 经期 加 剧 , 伴有 月 经失
me i i e t e t n f c r n c p l i n lmma o y d s a e g v u l p a o t e e i a y e h n e f c c l w o t s o d b d l p le d c n r a me t o h o i e v c i fa tr i e s , i e f l ly t h f c c , n a c d e f a y,o c s , h u e wi ey a p i d. i l
中西药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5ee581d0d233d4b14e69d6.png)
总 有效 率9 .% ; 照 组 治愈4 例 , 转l例 , 效 l例 , 愈率 6 6 t 55 对 2 好 O 无 3 治 4.% 好 转率 1 . %, 有 效率 8 .% 。 统计 学处 理 , 54 总 0O 经 治疗 组 明 显优 于对 照 组 ( < .5。 P 0o)
3 红 景天 的生药 鉴定
4 对红景天药材的资源保护 我国红景天的资源较丰富, 但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 红景天的生
存环 境 比较 特殊 , 并且 生 长周 期 较长 , 限可 利 用的 红景 天资 源 较 少 , 有 因 此 , 应加 强对 红景 天 的保护 力度 , 理利 用 , 我们 合 采取建 立 资源保 护 区 , 禁
治 疗组 的西药 治疗 的基 础上 , 用中药 治疗 : 加 中药 治疗 基 本方 由金
我院2 l年3 -2 1年5 0O 月 02 月共收治泌尿系结石患者12 4 例门诊病例。 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 其中治疗组J6例, 3 , 4 j r 7 男3例 女3y ; - 年龄最大6岁 , 2 最小l岁; 7 病程最短半天, .年。 最F2 结石部位: 肾结石2例, 7 输尿管结石l 5
显优于对照组(< .5 。 P 0 0 )结论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可靠且时问短, 见效快 , 可供 临床参考。 【 关键词 】 泌尿 系结石 ; 中药治疗 ; 效率 ; 有 联合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275 R 7.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6 22 2(0 2 0 —7 40 17 — 532 1 ) 60 0— 2
症状消失, 部分结石排出, 线摄片或B 查结石下移或肾盂积水减少, x 超检
中西药结合治疗48例桥本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48例桥本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d75b1bf18583d0496459ef.png)
・
中医中药 ・
2 年O第 卷 3 0 1 7第0 1 月 0 期
中西药结合治疗 3 4例桥本病患者 的临床疗效分析
薛科辉 . 莫颖 莉
( 阳医专 附属 医 院 内分 泌科 , 益 湖南益 阳 4 3 0 ) 14 0 【 要】目的 : 摘 观察 自拟 理气 活 血 消瘿 汤 联 合 左旋 甲状腺 素钠 治疗 桥 本 病 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0 8年 2月 ~ 0 0年 20 21 7月我 院 明确诊 断 的桥本 病 患 者共 4 8例 , 随机 分成 治 疗组 2 4例 和 对照 组 2 4例 , 治疗 组使 用 自拟 理 气 活血 消 瘿汤
4 .3 74 2 .8 1 . 8  ̄. 2 5 45  ̄ 0 9 0
治疗 组 2 5 .  ̄1 . 45  ̄ 00 4 41 21 2 . 1 . 4 5 3 9
对照组 2 5 .1 l . 65  ̄ 1 2 4 3  ̄ 1 7 4 .7 1 . 4 . 1 72 1 1 92 2 0 8 8 1  ̄ .0 4 .  ̄ . 0 6 两 组治 疗 后 与治 疗 前 比较 , O0 < . ; 间 治 疗 后 比较 , p . . O叭 组 5,P A <
腺 B超证 实 甲状 腺肿 大者 2 0例 ,甲状 腺功 能正 常者 1 0例 ; 4 8例患者 a t T b a t T Ab均升 高 。 ni MA 。ni G — —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分析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2c5110227916888486d7fa.png)
【 键词 】联 用 ;Taioa C iee d ie 关 rdt nl hns in ;西药 ;中 药 i Me c 中图分 类号 :R 8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2 0 0 3- 2 6 1 89 21 )1 - 6 5 0
随着祖 国医药 技术 的 发展 , 中西药 联合 治疗 以成 为 临床治 疗常 见现 象 ,这是 我 国临床 药学 特点所 在 ,越来 越 多的 中成 药制剂 应用
急性 湿疹是一 种 由多种 内外因素所 引起 的表皮和真 皮浅层 炎症 性
的皮肤病 ,他 是一种常见 的疾 病 ;在 中医上认为湿疹 是 由于身体五 行 的混乱加上 饮食的失调 ,从 而导致七情 内伤 ,风寒 阻塞 ,湿热 内蕴 , 血 气不足 ,诸邪相搏于 皮肤 所致一种 邪毒。因此在使 用 中药治疗 时会 按 照患者不 同病情给予 临床辨证 治疗 。 在 西医学说上则 把湿疹认为 是身体代谢 混乱 ,病毒 性侵染 ,抗 体
观 察组痊 愈的有5例 ,显效为3 例 ,有效为 3 ,无效 为2 ,无 7 8 例 例
不 良反 应发 生 ,总有效 率9 . 5O %;对 照组痊愈 为4例 ,显效为 3例 , 2 O
参 考 文献
[】 文 海 泉 , 晓 明. 代 中 西 医结 合 一 用 皮 肤 病 性 病 手 册 湿 疹 1 朱 现 实 篇 [ . 沙: M] 长 湖南科 学 技术 出版社 , 9:3 . 1 819 9 [】 郭晴 . 2 中西 医结 合 外敷 内服 治疗 急性 湿疹 临床 观 察[] J. 黑龙江 中
医 药, 0 ,() 52 . 2 6 1: — 6 0 5 2
有效为 l例 ,无效为9 ,不 良反应9 ,总有 效率7 . 9 例 例 2O %,两 组疗效
中西药结合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临床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32a07ff46527d3240ce0ec.png)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保 护器官 ,各种原因所致的烧伤病 人 , 期 不 仅 易 出现 低 血 容 量 性休 克 , 发 全 身 各 系 统 的 病 早 并 理 改 变 , 胃肠 功 能 紊 乱 , 激 性 溃 疡 , 、 功 能 损 害 等 , 如 应 肝 肾 而且后期遗 留有严重 的瘢 痕挛缩畸形 ,影响患者 容貌 、 发 育 、 体 功 能 等 。 同 时在 溶 痂 过 程 中 , 分 患 者 出 现 不 同 程 肢 部 度 的 发 热 、 痛 等 症 状 , 此 我 们 辅 以清 热 中 药 治 法 , 临 疼 对 经 床 观察 , 果 明 显 , 报 告 如下 。 效 现 1 临 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 本 组 患 者共 1 2 , 中男 6 0例 其 0例 , 4 女 2例 ,2例 年 龄 2 在 l4 一 7岁,平均 2 . ;烧伤 面积 3 %一 0 0例 ,0 66岁 0 4 %6 4 % 5 %3 ,0 8 %1 0 0例 5 %一 0 2例。以四肢躯干暴露部位为主 , 就 诊 时 间 最 短 伤 后 2小 时 ,最 长 为 7 d由 外 院 转 入 。把 上 述 12例患 者 随 机平 分 为 两 组 各 5 例 一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 0 1 两 组 一般 资 料 情 况 对 比无显 著 性 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 ) 具 00 。 5 1 治 疗 方 法 . 2 所有患者首先都采用 全身 治疗方法 : 治疗方 法 : 全身治 疗: 抗休克治疗 , 即建立静脉通 道 , 维持补液速度 、 。密切 量 观 察 患 者 口渴 程 度 、 率 、 心 神智 、 肢末 梢循 环 , 当调 整 滴 四 适 速。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以清热解毒 、 凉血散瘀类 中药 煎汁 口服 , 清热解毒法 常用 药有 黄连 、 黄芩 、 子 、 栀 银花 、 连 翘、 黄柏 、 叶等药 物配伍 , 竹 凉血 散瘀法 常用药有 犀角 、 当 归 、 芎 、 地 、 药 、 皮 等 药 物 配伍 ; 老体 弱 或 体 液 大 川 生 芍 丹 年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f74dadf242336c1fb95eb8.png)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目的: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临床性应用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合理性分析,以达到可以正确使用中西药复方制剂标准性程度。
方法:根据近几年来中西药复方制剂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和对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对其中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根据多年来的临床资料显示,中西药复方制剂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甚至严重情况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并重视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管理与应用,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的降低在临床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对药物的最佳利用效果,治愈相关疾病。
标签:中西药复方制剂;科学合理性;临床治疗;不良反应中西药复方制剂其历史根源相当深远,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它是在中国传统中医药理与西医先进的理论支撑背景下配制而成,其中药物成分包括西药与中药两个主要成分。
中西药复方制剂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经过现代医生在实践与理论证明之后,进行广泛应用,其毒性与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也可以根据自我主动性及经验直接选用。
然而中西药剂在病患使用过程中,因化学药物联用等相关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在增加,这无疑成为了患者用药安全最大的挑战,因此在使用基础中西药复方制剂时,应首先了解药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与主治功能,以确保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选国内目前中西药复方制剂普遍性最高的药剂,其中包括珍菊降压片、维C银翘片以及消渴丸等药物,总结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情况[1]。
1.2方法通过对临床中使用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病例进行综述性研究,归纳目前国内普遍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在临床重的应用,并分析在患者使用后其治疗效果与一些不良反应,并对造成此类不良反应的原因做深入的分析。
在临床中,一般患者使用珍菊降压片来降低血压,其药理中的主要西药成分是双氢氯噻嗪。
这种药物成分会有效的抑制人体内部胰岛素B细胞的部分组织功能,从而降低存在于血液中的胰岛素,但是随之血液中的血糖会随之升高。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ed5632c1c708a1294a4475.png)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总结不同中西药合用对各种疾病疗效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从中西药合用后的临床反应、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加以总结。
结果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
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临床观察,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慎重用药。
【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用药;协同增效;副作用由于中西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医生常尝试将二者配合应用,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玻随着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广泛开展,发现中西药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同时也会引发许多不良反应,举例介绍如下。
1协同增效、减毒作用1.1协同增效青霉素G与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合用,治疗慢性肺心病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优于单用抗生素。
青霉素与金银花联用,可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当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缺血缺氧。
参附注射液不但能加强阿拉明、多巴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机体对升压药的依赖性。
1.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甘草可降低呋喃妥因对胃肠道的刺激。
甘草、白芍、冰片和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谷丙胺同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利于局部调节和全面调整,加强止酸,促进溃疡愈合,甘草可降低链霉素对颅脑损伤的毒害作用,减轻抗癌药喜树碱引起的腹泻和白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
2减效及不良反应2.1合用后疗效降低大黄、虎杖、石榴皮、老鹳草等含鞣质的中药与酶制剂配伍,鞣质与酶制剂中的酰胺键、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合成物,使药效减弱或完全丧失。
含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的中成药,如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牛黄消毒丸等与黄连素同服,其蛋白质等成分可拮抗黄连素的抗菌作用,影响其抗痢疾杆菌的疗效。
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配伍可产生缔合反应,使二者不能发挥各自药理作用。
大黄和含大黄的中成药清宁片、解暑片、麻仁丸等与胰酶等酶制剂同服,可影响酶的促消化作用。
观察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分析
![观察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5f14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f.png)
观察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4T06:14:18.97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赵研[导读] 观察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分析。
赵研(通辽市中医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目的观察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分析。
方法抽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和观察2组,各30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用中药汤剂益气活血汤。
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
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结合患者需要及时应用。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缺血性脑中风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此病是多种因素作用所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此病发展快,患者预后差,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且此类患者更容易发生多种后遗症[1]。
目前对患者治疗时,临床所运用的主要是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法,但常规西药整体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患者需要采用中药治疗,便成为加强患者疗效的重要保证。
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见下:1资料方法1.1研究资料抽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和观察2组,各30例。
纳入标准:①均经CT及MRI诊断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晓内容,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症疾病;②确切药物禁忌及过敏;③精神疾病;④研究资料不完整。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下限35岁,上限75岁,平均年龄(54.66±6.57)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下限36岁,上限76岁,平均年龄(55.09±6.15)岁。
中西药结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68例临床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6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654c03581b6bd97f19ea9f.png)
临 床
医
学
中西 结 合 治疗 勃 起 功 能 障碍 l 临床 分 析 ① 药 8例 6
吕绍 勋 ’ 闫子 忠 徐雪花 ’ 李玉东 ’
( . 南省 项城 市 计划 生 育服 务 站 河 南项 城 1河
【 要 】目的 摘
勃 起功 能 障 碍(rci yfn t n E 是 指 男子 在 性 刺激 eet e d su ci , D) l o 下 阴 茎 持 续 地 不能 达 到 或 维 持 足 够 硬 度 的 勃 起 以 完 成 满 意 的性
生活 【, 男性 常 见 病 之 ・危 害 男性 健 康 , 响 生 活 质 量 。 据 病 2是 1 ~, 影 根
药治 疗 , 得 较 好 效 果 , 将 冶 疗 情 况 报 道 如 下 。 取 现
本组 病 例 , 均给 予 P E 抑制 剂 他达 拉 非 , D 5 每次 1 ~2 rg 性生 O 0 , a 活前 lH用 。 hE 同时 , 予 中药 治 疗 , 程 l 个 月 , 给 疗 ~3 中药 使 用 方 法 及组方 , 因人 而 异 。 体 用 法 : 于阴 虚 火 旺 型 者 , 使 用 知 柏 地 具 对 可 黄 汤加 减 ; 组方 : 知母 1g 黄柏 9 、 地 1 g 熟 地 1 g 酸 枣 仁 2g 0、 g生 5、 5、 0、 枸杞 子 2g 山茱 萸 1g 茯 苓 1g 丹 皮 1g 苑 丝子 1g 鳖 甲2 g先 0、 5、 5、 0、 5、 5( 煎 )蜈 蚣 一 条研 面 水 冲 服 ,d 剂 。 于 肝 郁 气滞 型 者 , 疗 疏肝 理 、 ll 对 治 气 , 补 肾阳 。 用达 郁 汤 加减 , 兼 方 组方 : 麻 5 、 胡 lg 川 芎6 、 升 g柴 O、 g 香 附 1g 桔叶 2g 桑 皮 lg 枸 杞子 1g 苑 丝子 1g 淫羊 藿 1g 巴戟 5, 0、 O、 5、 5、 5、
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5a31e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e.png)
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闫海凤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13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收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类疾病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闫海凤
【作者单位】834500新疆托里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J], 李盛姿
2.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J], 牛芳;李亚梅;那柏玲
3.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 [J], 张詈嵋
4.我国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J], 刘钰;欧智明
5.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 [J], 贾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中西药合用对各种疾病疗效的
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从中西药合用后的临床反应、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加以总结。
结果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
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中
西药合用的临床观察,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慎重用药。
【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用药;协同增效;副作用
由于中西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医生常尝试将二者配合应用,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随着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广泛开展,发现中西药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同时也会引发许多不良反应,举例介绍如下。
1协同增效、减毒作用
1.1协同增效青霉素G与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合用,治疗慢性肺心病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优于单用抗生素。
青霉素与金银花联用,可加
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当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缺血缺氧。
参附注射液不但能加强阿拉明、多巴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机体对升压药的依赖性。
1.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甘草可降低咲喃妥因对胃肠道的刺激。
甘草、白芍、冰片和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谷丙胺同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利于局部调节和全面调整,加强止酸,促进溃疡愈合,甘草可降低链霉素对颅脑损伤的毒害作用,减轻抗癌药喜树碱引起的腹泻和白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
2减效及不良反应
2.1合用后疗效降低大黄、虎杖、石榴皮、老鹳草等含鞣质的中药与酶制剂配伍,鞣质与酶制剂中的酰胺键、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合成物,使药效减弱或完全丧失。
含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的中成药,如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牛黄消毒丸等与黄连素同服,其蛋白质等成分可拮抗黄连素的抗菌作用,影响其抗痢疾杆菌的疗效。
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配伍可产生缔合反应,使二者不能发挥各自药理作用。
大黄和含大黄的中成药清宁片、解暑片、麻仁丸等与胰酶等酶制剂同服,可影响酶的促消化作用。
2.2产生不良反应含有机酸成分的山楂丸、乌梅丸和五味子糖浆等可使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人参、甘草中含激素成分能使糖元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增加,不宜与优降糖、D860同服。
雷公藤片与
氯霉素均抑制骨髓造血,二者合用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提高。
中药鹿茸长期与水杨酸衍生物如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桃仁、苦杏仁、白果等含氰甙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同用,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
2.3产生有毒化合物朱砂安神丸、安神补心丸等含朱砂的中药和溴化物类如巴氏合剂、三溴合剂、10 %溴化钾以及碘化物类如碘化钾合剂、复方碘溶液等合用,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遇到碘或溴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可导致药源性肠炎。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可增大毒性,甚至引起砷中毒。
风湿酒、人参酒等乙醇浓度较高的制剂与水合氯醛配伍,可生成有毒的醇合氯醛。
2.4增加毒性含有蟾酥的益心丸、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同用,会产生拮抗作用增加不良反应。
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麻杏止咳片、消咳宁片等与降压药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
药同用,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作用,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压升高,降低降压药治疗作用,同时增强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含牛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与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等西药联用,可增加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能出现抑制中枢神经的急性中毒,如昏睡、呼吸中枢抑制、低血压等。
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
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故应慎重
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于俊敏•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J].长春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8,24(5):498.
:2]金世健,刘妮,王红丹.不同比例配制交泰丸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68.
:3]金京丽.浅谈合理用药[J].吉林中医药,2005,25(12):50.
:4]匡翠莲,徐小玲.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7):289.
:5]张训,林前.中药分段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9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1):38.
:6]朱元顺.浅谈中西药结合配伍禁忌]J]冲华中西医
杂志,2006,7(11):561.
[7]战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
志,2005,25(2):45.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