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系列光的合成和分解色光的实验,以感受光与色彩的无穷奥秘。

让学生认识到日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合成的,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

通过这些既贴近生活有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七色光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
天上飞架一座桥,。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1.光如何样行进教学目标:1、明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明白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青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伙儿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定: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如何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关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明白,光是如何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如何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伙儿依照自己的体会推测一下,光可能是如何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推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伙儿对光是如何样行进的进行了推测,你的推测对吗?如何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假如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如何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显现哪些惊奇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2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2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学目标1、学会做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通过使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了解光的色散与合成七色光与白光的关系。

3、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模拟探究日光的色散现象,并能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平面镜、水槽、三棱镜、手电筒、凸透镜、鱼缸、白纸、烧瓶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游戏揭示课题。

二、通过设疑了解彩虹形成原因引入实验一。

实验一模拟制造彩虹探究彩虹形成原因1、出示PPT(让学生了解模拟制造彩虹的操作步骤)。

2、出示PPT(让学生了模拟解制造彩虹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调整镜子和手电筒的角度,直到制造出彩虹,各小组合作交流并分享实验现象。

同时指导各小组填写好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单)。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用不同方法模拟制造彩虹,并小组合作交流与分享。

5、问题一:为什么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6、引导学生探究彩虹形成原因,生交流分享后,师再出示PPT小结。

(实验一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制造彩虹模拟实验,调动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积极性;通过用不同方法模拟制造彩虹,让学生了解光学的奇妙性,从而调动学生对光学探究的好奇心.)三、谈话引入实验二。

同学们,人们常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你们想啥办法不经风雨也能见彩虹呢?实验二使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验证白光能分解成为七色光出示PPT,认识三棱镜。

2.教师演示三棱镜做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问题二:白光经过三棱镜为什么会形成七色光?6.出示PPT小结。

(实验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白光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

每种颜色的光折射以后的路线也不一样,所以才会形成七彩的光芒。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全套
教案模板范文
【比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系列光的合成和分解色光的实验,以感受光与色彩的无穷奥秘。

让学生认识到日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合成的,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

通过这些既贴近生活有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七色光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
天上飞架一座桥,
不能走来只能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学设计陈钰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学设计陈钰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学设计腾冲市猴桥镇东村明德小学陈钰铢教学目标:1.学会制造彩虹和日光的色散实验。

2.初步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3.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感受光学世界的奥妙。

教学重点:学会制造彩虹和日光的色散实验。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镜子,手电,水盆,三棱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天上飞架一座桥,不能走来只能瞧,经历一番风雨后,赢得彩衣乐逍遥。

(谜底:彩虹)师: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的典型。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彩虹。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认识彩虹的颜色课件出示彩虹的图片。

师:同学们,是否见过这样的景观?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生:见过,是在雨后的晴天看到的。

师:对,彩虹出现是有一定的天气条件的。

请同学们回忆并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生:彩虹是七种颜色的。

师: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

彩虹是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形成的色散现象,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2.制造彩虹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生:想。

课件出示制造彩虹实验步骤。

(1)利用水盆制造彩虹a.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

B.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C.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学生分组制造彩虹,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三棱镜制造彩虹a.将三棱镜的一个面对准太阳让光线射入.B.调整角度时,摄入的光线分散成彩色光带.(3)利用喷雾器制造彩虹.a.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b.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也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利用这三种方法,我们观察到了拥有七种颜色的彩虹。

实验结论:日光具有色散现象,它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三、随堂练习结合三棱镜折射原理简述彩虹的形成?答:云雾里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彩虹就是阳光通过云里的小水滴折射形成的。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交流收获。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的行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探究时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手电筒、小孔成像实验盒等。

学生:手电筒、纸盒、不透明玻璃瓶、透明烧杯、支架等。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不透明玻璃瓶,瓶口有一个小孔,我请一位同学看看这个瓶中有什么东西?(生:看不到。

)2、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瓶中的东西?(生:让光射到瓶中)假如我们放一个荧光棒可以看到吗?为什么?(生:第一次是光射到瓶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是物体本身是发光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板书:光的行进)板块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光源,给光源分类。

1、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师出示课件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讲述:科学上把自己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光源)3、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光源。

4、学生辨别哪些是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

5、小结:我们还可以按照其它的标准给光源进行分类,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查阅资料继续给光源分类。

(二)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教材的几幅图片,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发现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行进的呢?2、学生分组讨论,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小结: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是不是正确,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手电筒,三张中间带小孔的卡纸,和一个纸屏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吗?4、学生分组讨论。

5、汇报交流。

6、教师提实验要求,学生分组验证假设。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教材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 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1、光的行进........................................................ 1课时2、照镜子.......................................................... 1课时3、研究透镜........................................................ 1课时4、七色光.......................................................... 1课时课题:光的行进第1课时7.学生分组交流后,学生3人同时上前分别画出铁杆影子的位置,并回答“为什么要把影子画在这里”。

8.学生讲述理由。

(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9.教师提出问题:光是直线行进的吗?10.学生猜测。

二、设计方法,搜集证据1.谈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想法。

【教案】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备课教案

【教案】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备课教案

【关键字】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一、单元概要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二、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科学探究:2.3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 了解平面镜或缩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三、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及教学活动框架图:五、前概念调查问卷:1、你知道哪里有光吗?这些光是什么颜色?2、请画出电筒的光如何传播到地面的?4、请将与光有关的概念填入下表?课题名称:第1 课光的行进计划学时:2 课时一、学习内容分析:光的行进,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和制作并观察小孔成像盒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二、学习者分析:三、预期学习结果: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4.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四、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本课包含两个主题概念:一是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为本课探究的重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解决措施:五、教学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解决措施:六、扬长研究点:七、学习材料: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学设计-精品教案(推荐)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学设计-精品教案(推荐)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光的行进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认识光源。

以一幅节日夜景图片引题,借美丽的焰火启发学生联想到更多的光源。

“光来自哪里?”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这两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认识光源的概念,并按一定的标准为光源分类。

插图中选取的光源都是具有代表意义的:阳光、萤火、闪电属于自然光源,灯光、烛光属千人造光源这些光源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如:阳光、闪电、蜡烛光和白炽灯光是热光源,而萤火则是冷光源,同时它也是生物光源的代表。

第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教材先以透过密林的阳光、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图片唤起学生的相关表象,使学生很容易地想到光沿直线行进,再引导学生设计“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墙上”的实验并进行实施,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案苏教版

2.4七色光
班级五年级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2.4七色光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重点难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三棱镜、镜子、手电筒、水槽、彩色滤光纸
实践
活动




2.4七色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
会出现彩虹?
二、制造彩虹
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 光与色彩_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 光与色彩_苏教版

第二单元教案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教学目标1 、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的提出假设。

3 、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手电筒,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朗读单元小诗,问: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1、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2、学生交流。

(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3、小结:我们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2、生看书上17页的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五、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 18页的相关内容。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3 、指导学生动手尝试小孔成像实验。

( 1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 2 )师指出注意事项。

( 3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苏教版
实践
活动
检 查




3.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2、谈话:拉开导线,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3、研究水是否能导电
(1)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2)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4)小结:有的水容易导电,有的水不容易导电。
4、安全用电:
(1)谈话:人体是导体吗?
(2)看课本P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3)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3.2导体和绝缘体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2导体和绝缘体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重 点
难 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待检测物体
分组实验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反思
(2)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3)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单元教材分析:
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
1、光的行进……………………………………………………………………1课时
2、照镜子………………………………………………………………………1课时
3、研究透镜……………………………………………………………………1课时
4、七色光………………………………………………………………………1课时
课题:光的行进第 1 课时
课题:照镜子第 1 课时
课题:研究透镜第 1 课时
课题:七色光第 1 课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简单电路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简单电路教案苏教版

3.1简单电路
班级五年级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3.1简单电路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重点难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
实践
活动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3.1简单电路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电池)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提问: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3、讲解:电池是一种电源。

二、学习新课
1、介绍简单电路元件:
讲解: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
有: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导线——用来传
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回答问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教案苏教版

2.3研究透镜
班级五年级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2.3研究透镜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重点难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杯实践
活动
自制望远镜
板书设计
2.3研究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
聚光散光
放大作用缩小作用
成倒立的像不能成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过放在水中的铅笔吗?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样
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尝试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3、讲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
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凹透镜和凸透镜,请
大家通过目测和手摸,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尝试解释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研究磁铁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研究磁铁教案苏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探究活动:
①分发:磁铁一块、 回形针六枚、小试管一只
②要求:用磁铁去吸引回形针,看看你能在几种情况下把回形针吸起来?
(3)小结:磁铁连续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
2、指南北的性质
(1)提问:磁铁各部分的吸力相同吗?
(2)演示用条形磁铁吸引碎铁屑,观察现象
(3)讲述:磁力最大的部位称为磁极。
(4)提问:磁极有方向吗?玩一玩,说说现象。用悬浮法和悬挂法研究、观察。
(5)小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南极S 北极N
(5)阅读P39资料
3、磁铁的磁极
(1)谈话:了解了磁铁吸引铁的本领,现在我们加入另一块磁铁,看看你是否有新的发现,或者有别的玩法?
(2)学生体验活动。
(3)提问:加入了一块磁铁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4)小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研究磁化现象
3、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呢?
二、学习新课
(一)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展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认识这些磁铁的形状。
2、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分别是:条形、马蹄形、环形、菱形。
(二)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吸铁的性质
(1)、谈话:它们可不是一般的铁块,它们都有一种本领,猜猜看它们有怎样的本领呢?
3。4研究磁铁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4研究磁铁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
2、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能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指南针及磁铁玩具。
4、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P16)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2.照镜子教学目标: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镜子):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游戏吗?怎么做的?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6、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学生想不想制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1、教师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2、小组活动: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玩凹面镜玩凸面镜我们发现了:我们发现了: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4、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1、提问: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

四、本课小结(略)3.玩放大镜教学目标: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教学过程: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五、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4.七色光教学目标: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利用三棱镜△利用平面镜和水△利用光盘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3.游戏:玩七色陀螺4.解释现象。

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一)色彩的形成(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5.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和色彩的关系,是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二、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三、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四、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

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五、制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眼病的预防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

眼睛会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