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情绪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内容浏览第2单元 理性——情绪疗法基本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

第二节 理性一一情绪疗法基本理论
理性一一情绪疗法的人性观

任何一个成型的心理治疗体系都有自己的人性观或人性假设,这种观点总是相当深刻地影响着它对心理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治疗途径的理解和探索。RET也不例外。RET的人性观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艾利斯强调人具有生物性的、先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一点上,RET与人本主义者相同,而和行为主义者有别。但对这种先天倾向的性质的看法,艾利斯与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判然有别。艾利斯虽然也认为人有要存在,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但同时还认为人天生就有发展出一种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的倾向,而且艾利斯更强调后一种倾向。例如,他说“在许多时候,人类天生就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倾向于自毁前程;倾向于过于易受暗示影响和过分概括化z倾向于无端的焦虑不安和生气,并且持续不断地让焦虑和敌意侵害自己。不管他们受过何种教育,也不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异常强大的倾向,要求并坚持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得尽善尽美。一旦他们未能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就狠狠地谴责自己、他人夜这个世界。',

在艾利斯看来,正是这种先天倾向,容易使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出非理性的生活态度,造成心理失调。
健全的人和咨询目标

RET假定人的基本存在规定性就是要活着,要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要自我实现。为了达到这样的存在,一个人应该获得并内化以下一些价值,或者说,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品质:

1.自我兴趣:健全的人应该首先对自己感兴趣,并且应稍稍高于对他人的兴趣。
2.社会兴趣:大多数人是在群体中生活,从社会交往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只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他才能在环境中生活得愉快适意。

3.自我指导:健全的人首先倾向于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愿意与人合作。他不一味依赖他人的支持和援助。
4.高耐挫力:健全的人能容忍自己和他人犯错误,即使他强烈厌恶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他也能克制自己不去诅咒自己或他人。
5.灵活机变性:成熟和健全的人在考虑问题时富有灵活性,能接受改变,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定下一套死板的、不能改变的规则。
6.能

接受不确定性:健全者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机遇和各种可能性,绝对的肯定性是不存在的。他们能接受并欣赏这种不确定性。

7.技身于创造性的追求:健全者除了积极从事基本的人生事业之外,还能从投身于一些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某些身外之事中获得更大乐趣。
8.科学的思维:健全的人比失调者更客观,更富理性,更求实。他们能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并在意识中达到知、情、行的整合协调。


9.自我接纳:健全者能够做到仅仅因为自己是个人,自己活着,就高兴活着,欣赏自己。他们不以自己是否做出了在外人看来有价值的事业来评判自己。简言之,他们无条件地接受自己。

10.冒险精神z情绪健全者敢想、敢试、敢冒失败的风险,有开拓精神,但并不蛮干。
11.追求长远的享乐:适应良好的人也是趋乐避苦的享乐主义者。但他们眼光更远,不会为眼前快乐牺性长远幸福。

12.现实主义:健全者有现实、实际的人生态度,他们知道十全十美的理想境界只是乌托邦。他们不枉费心机去追求十足的快乐、幸福,不企求完全免除焦虑、抑郁、灰心和敌意。

13.自己对情绪困扰负责:健全者觉得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困扰负主要责任,而不是防卫性地责怪他人和社会环境。

以上这些品质可以总起来看作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RET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人达到这种人生态度。而为了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就应该在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这些基本方面下功夫。因此,RET把咨询和治疗的直接目标放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上。具体一些说,RET直接追求的东西是:


1.矫正非理性的思想、信念,以及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来访者树立积极的、能带来生存快乐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和理想,坏学会用科学、理性、求实、灵活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思考方式又是更基本的东西,RET假定,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来说,是达致前者的有效工具。


2.矫正不合宜的情感,帮助来访者获得合宜的情感体验。艾利斯把情感区别为合宜的和不合宜的,这种区分颇有独到之处。情严感本有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之分,然而合宜与否并不与肯定非否定的划分标准一致。合宜情感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z不合宜情感亦然。合宜的肯定性情感是人的目标、愿望达到和满足时产生的体验,如爱、幸福、愉快等;合宜的否定性情感是人愿望受挫折,目标行动受阻时产生的体验,如遗憾、歉疚、生气

、失望等,不合宜的肯定性情感是使人暂时感到好受,但却导向将来的更大痛苦和挫折的情感,如自大、敌意、妄想;不合宜的否定性情感是使人的处境更糟,使挫折更重,而不是有助于人改善、克服不利处境的情感,如抑郁、焦虑、绝望、自卑等等。

3
.矫正不合宜的行为,增进合宜的行为。艾利斯把强迫冲动、不良的成瘾行为、刻板反应,以及退缩、恐怖等称作“自我损害(self-defeating)行为,',因为它们不必要地严重妨碍了人的生活和幸福,妨碍人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


情绪失调的原因一一ABC理论理性一一情绪疗法关于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它的“ABC理论"中。ABC理论非常著名,以至人们提到理性一一情绪疗法,就会想到它的ABC理论。


ABC理论的核心观点,艾利斯常引用古代斯多噶派哲学家爱比泰德和莎士比亚的话来表达,爱比泰德曾说:“人的烦恼不是起于事,而是起于他对事的看法。"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则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无好坏,思想使之然。',这些话和中国古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简直如出一辙。RET的确认为,大多数人的心理烦乱、情绪失调都具有“庸人自扰"的特点。艾利斯曾用下图来表示ABC理论(Ellis,1979):

图表11-1
A←B→C

D

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又常缩写为As)。按照RET较晚近的解释,As是当事人所遭遇的当前事件,或与这事件相关的当事人自己的思想、感受或行为,也可能是当事人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记忆。譬如,张女士离婚了(事件),张女士对自己说:“我离了婚,这一年来我不得不一个人带着孩子。"(有关这件事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张女士对她母亲当年离婚的可怕回忆(过去经验的记忆和思想)。C代表在A发生之后,个体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对接受治疗的当事人来说,常常就是神经症症状),因为这些不良情绪或行为总是接着A出现,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看成是A的结果,故称作C(consequences,亦可缩写为Cs)。


按常识的看法,会认为As直接引起了Cs,但RET认为,这种看法虽非总是,但在大多数时候是不符合事实的。通常在As和Cs之间总有一个非常要紧的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于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通常用信念(beliefs)的缩写来表示,写作B或Bs。按照RET的看法,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来经验A。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又因此,不是A直接

引起了C,而是B直接引起了C。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剌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剌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以前述例子来说,假如张女士现在正经验抑郁、悲观、伤心等抑郁症状(Cs),她的症状并非由离婚这件事来决定,而是由于她对离婚这件事所抱有的成见,所作的解释、评价所致。假如她对离婚及随后的一系列事件不是像现在这样,看成是一件极其糟糕、极其不幸的事,并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无能、无价值,将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改变;而是对自己说,“这事的确是不幸,但也不是糟透了,它让我从夫妻冲突中解脱出来,而且让我能够选择新的生活",她就不会产生抑郁。


在ABC理论中,D代表治疗〈因为RET的主要治疗技术是教导当事人对BS进行质疑问难,故用disputing词的缩写表示〉。通过D来影响胁,认识问题解决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E一一一种新的情绪和行为后效(anew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以及一种新的有效的生活态度或生活哲学(an Effective
phiioSophy)。
非理性信念及其特点
艾利斯把信念区分为理性信念(rational beliefs)和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缩写为“rBs"和“iBs"。引起情绪、行为失调的是非理性信念。这是一些有关生活的较为抽象较为一般化的信念。非理性信念的突出特点是绝对化,“必须如此,',不可通融。有关非理性信念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般性的非理性信念为数并不多(艾利斯曾列举美国人常有的非理性信念10余种),但具体联系到生活的不同方面时,这些一般信念会生发出许多较物化的信念,譬如关于爱情的信念。

所有非理性信念可以分为三类,都以“必须',为特征:
1)“我必须干得不错,必须赢得他人的赞赏,否则我就是个糟糕的人";
2〉“他人待我必须像我希望的那样周到、友善,否则社会和世界就该狠狠地谴责、诅咒和惩罚他们
3)“我的生活环境、条件必须样样合意,使我能轻松、迅速、方便地得到一切我想要的东西,免除任何我不想要的东西"。

2.非理性信念常不以确切的语言形式存在,它是不言明的,它存在于人的“前意识,,(参见第八章第二节)之中,因此很容易进入意识,影响人的思想活动。


3.抽象信念常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它影响一个人对现实、事件或经验的解释和评价。换句话说,信念是预先确定的组织框架,一个人会按照它们

来理解、评价自己的处境、经验。按照RET,一个人对现实的解释、期待、推测,不管是否符合实际,其本身并不足以引起极端的烦恼,他用自己的一些固有的非理性信念来衡量、评价对现实的认识才会产生极度的烦恼。


4.一个人带着非理性信念来理解、评价他所知觉到的现实,这种思维过程往往是非理性的、畸形的。正是这种非理性的思维及其结果最终导致情绪失调。这类自损思维(self-defeatingthinking)有四种常见的形式:。

1)“糟糕可怕化"(awfulizing)z例如“我必须考上大学,现在竟然没有考上,天下再也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了!"
2)“不能忍受',z如“这事绝不能落到我头上,竟然真就落到我头上了,我无论如何受不了。
3)包罗一切或过度概括;例如“我这次考试竟然失败了,我将永远不会有什么作为。"。
4)贬低自我价值;例如“我没能做得像应该的那样好,没能像应该的那样得到别人的称赞,我是个毫无用处的窝囊废!"
5.一个人何以会发展出非理性信念?艾利斯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类天生就有很强的倾向,趋于非理性地思考、看待事物,这几乎是一种“似本能"。其次,儿童时期的学习在形成非理性信念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有先天倾向的基础,加上孩子比·成人更缺乏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环境的能力,儿童很容易从父母的表扬和批评中概括出非理性的观念,并内化成自己的信念。第三,人们容易把一些理性信念通过过度概括、夸大,转化为非理性信念。例如,“关心人、对人友善是一种好品质,,这一理性信念,通过过度概括可能会变成“我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关心人,否则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最后,一个人在长大后会不断地自我灌输、自我宣传一些非理性信念,从而使它们得以维持(有些非理性信念也会由于实践检验而丢掉)。

其它重要概念和观点

1.次级症状。一个人在C点产生情绪失凋,体验到焦虑、抑郁、自卑或愤怒等痛苦感受时,会把相当大一部分注意力转到这些心理痛苦上,以同样非理性的信念和自损思维来对待自己的情绪症状。他会对自己说:“我是绝对不该如此焦虑的,天哪,我竟然得,了焦虑症,这太可怕了,我无法忍受,我是多么糟糕啊!"这样,这个?人就会出现对焦虑的焦虑,对抑郁的抑郁。艾利斯把这种由心理痛苦本身而来的症状称作次级症状。这种次级症状往往比初级症状还令人痛苦。由于次级症状,当事人更觉得无能为力,因而妨碍当事人把精力放在理解、处理初级症状上。所以,RET的治疗者往往先处

理次级症状,或者在处理初级症状的同时注意鉴别和处理次级症状。


2.咨访关系。RET赞成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也赞成运用共感倾听、情感反映等技术来建立关系。但总的说来,RET只把关系作为支持、鼓励来访者自我探索和改变的辅助条件,不像以人为中心治疗那么重视关系本身。事实上,RET认为在没有咨访关系支持的情况下,个人通过阅读RET的自助读物也能自我改变,更有甚者,RET指出,对咨访关系中咨询者和来访者过分依赖、需要对方的认可这一点应抱谨慎态度,因为这种态度一方面会妨碍来访者切实行动起来改变自己,另一方面会妨碍咨询者坚定地激励来访者作出改变,因为这种态度会导致彼此迁就。RET经常要对双方需要对方认可、赞赏这种态度背后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探讨。


RET与以人为中心治疗非常一致的一点是对无条件自我接纳的重视。它非常注意向来访者灌输这样的信念z对人不应作价值评判,一个人不因他有钱、事业成功就更有价值,也不因未达到某一外在标准就没有价值。总之,一个人肯定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时,是不需要任何先决条件的。


3.整体机能观和综合的改变途径。RET坚持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思想、体验和行为互相作用,彼此关联。假如一位妇女的信念是:“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很出色,如果不这样那就太糟了,那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她就会感受到焦虑、抑郁等情绪,她在求职、工作中的行为也会出现失调。不仅认知会影响情绪和行为,情绪、行为也会影响认知。这就是整体机能观。


与此相应,RET在治疗策略上持综合立场,即开放性地采用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RET认为,人产生失调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帮胁当事人从各不相同的失调中恢复过来。所以,RET除了它自己独有的一些认知、行为方法外,也有选择地运用由其它治疗流派发展出来的策略。


4.领悟与行为改变。RET极其强调领悟的作用。但它对领悟有自己的看法。RET认为领悟可以有认知的领悟和情绪的领悟,两种领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相信某事,其强度较弱,且难以一贯坚持,而后者强度大,坚持性好。因此,治疗应追求这种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的领悟,它对改变的作用更大。RET认为,一个人要改变其不适情绪和行为,须达到三种不同水平的领悟。第一种领悟是当事人承认情绪、行为的失调基本上不是由先前事件(即写As)引起,而是由自己加在这些事件上的非理性信念(iBs)引起z第二种领悟

是,当事人认识到,不管自己最初是怎样出现失调的,我们之所以现在仍然心烦意乱,是因为我们仍在向自己灌输与当初一样的非理性信念F第三种领悟是,来访者意识到j即使有了第一和第二种领悟,认识到是我们自己“创造"和“维持"着自己的情绪失调,这些认识不会自动使我们的情绪、行为困扰消失,除了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现在、在将来持之以恒地从思维上、情绪体验上和行动上与我们的非理性信念战斗,我们没有别的出路。


前一单元后一单元1.理性——情绪疗法概观2.理性——情绪疗法基本理论3.治疗过程和策略4.理性——情绪疗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