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矢状面平衡0352

合集下载

脊柱矢状面平衡

脊柱矢状面平衡
脊柱矢状面平衡
脊柱参数
C7铅垂线(C7 plumb line, C7PL):经C7中点作一与水平 面垂直的直线
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PL与Sl后上角 的距离
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T4上终板和T12下终板向 前延长线的夹角
骨盆人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经Sl上终板中点作该终板 的垂线.该垂线和Sl上终板的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 若双侧股骨头不重叠.取两股Tl脊柱骨盆倾斜角(T1 spinopelvic inclination,T1-SPI): 经过T1椎体中点和股骨头的 中点作一直线,测量该直线 与经Tl中点的垂线之间的夹 角
T9脊柱骨盆倾斜角(T9 spino-pelvic inclination,T9SPI):经过T9椎体中点和股 骨头的中点作一直线.测量 该直线与经T9中点的垂线之 间的夹角
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C7中点与S1 终板中点的连线与S1终板之 间的夹角
正常值
胸腰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1椎体上终 板和Ll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Ll椎体上终板和 L5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骨盆参数
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S1上终板和水平线的夹角
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 与垂直线的夹角
手术矫正标准
Boulay等:SVA<50mm、PT<20°、 LL=PI±9°是达到术后脊柱-骨盆平衡的要求。

脊柱矢状面平衡ppt课件

脊柱矢状面平衡ppt课件
T9脊柱骨盆倾斜角(T9 spino-pelvic inclination,T9SPI):经过T9椎体中点和股 骨头的中点作一直线.测量 该直线与经T9中点的垂线之 间的夹角
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C7中点与S1 终板中点的连线与S1终板之 间的夹角
4
正常值
5
手术矫正标准
Boulay等:SVA<50mm、PT<20°、 LL=PI±9°是达到术后脊柱-骨盆平衡的要求。
Rose等:L+TK+PI≤45°状态的患者矢状面平 衡最为理想。
Neal等:脊柱-骨盆常量(r)。即r=PI/(LL+TK) 正常人组(18-60岁)r=-2.57 老年组(大于60岁) r=-5.54
Lafga等、Barrey等、Mac—Thiong等分别测量了41 例、154例和709例正常人或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 得出了各参数的范围,并通过比较正常人和患者之间 参数范围的差异,提出了理想的手术矫正范围:
SVA≤5~6cm TK=40°~60 ° LL=45 ° ~60 ° PI=40 ° ~60 ° PT=12 ° ~25 ° SS=30 ° ~45 °
胸腰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1椎体上终 板和Ll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Ll椎体上终板和 L5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2
骨盆参数
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S1上终板和水平线的夹角 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
脊柱矢状面平衡
1

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及临床意义

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及临床意义
险。 ③如果PI比较大,会增加手术 后矢状位失衡的风险,并且是 退变性滑脱发生的预测因子。
2020/1/10
14
异常参数带来的 影响
第一次手术后 PI 55°
SS 20° theoretical value 41°.
LL 30° theoretical value 60°. 第二次手术后 LL 54°
• 虽然SS的大小与LL相关,但SS 还受体位影响,因此SS不适合单 独用作指导矫形手术的参考指标。
• 而PI不因体位改变而改变,与LL
相关性强,因此PI被认为是
2020/1/10
最重要的参数。
7
颈椎矢状面参数
颈椎前凸、 cSVA
颈椎前凸(cervical lordosis,,
2020/1/10 CL) :测量C2椎体下缘至C7 椎体下缘的Cobb角
例:脊柱后凸
畸形患者站立
2020/1/10
位时双髋过伸
19
及双膝屈曲代

目录
脊柱矢状位的主要影像学
参数
矢状位参数分析的临床意

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研究进展
结论
20
研究进展
①将矢状位参数纳入脊柱畸 形分类系统的参考指标
②随着年龄的改变各参数的理想 值有所改变
Schwab推荐的理想值:
SVA <40 mm;a PI-LL within
整体平衡
• 矢状面轴向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其他
• T1 pelvic angle (TPA) • global tilt (GT) • ……
2020/1/10
4
脊柱-骨盆矢状面 参数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指的是对脊柱在矢状面(正中面)的姿态和平衡进行评估的一组参数。

在脊柱手术和治疗中,矢状面平衡参数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平衡的脊柱姿态会导致脊柱功能障碍和疼痛等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1. 椎间平面(Inter-vertebral plane,IVP):椎间平面是连接相邻椎骨的平面。

它用于评估脊柱在矢状面上的曲率情况。

通常来说,椎间平面的旋转会导致脊柱扭曲,形成不平衡状态。

2. 角度参数(Angle parameters):包括直线法角(Cobb angle)、旋转参数(Rotation parameter)和侧弯角(Lateral bending angle)等。

直线法角是用于评估脊柱侧弯的角度参数。

旋转参数是用于评估脊柱的转动情况。

侧弯角是用于评估脊柱侧向的弯曲角度。

3. 平衡参数(Balance parameters):包括脊柱质心偏离(Center of gravity deviation,CGD)、平衡度(Balance ratio)和躯干偏斜角(Trunk inclination angle)等。

脊柱质心偏离是指脊柱质心在矢状面上与重心的偏离距离。

平衡度是指脊柱的重力中心在矢状面上的位置与骨盆重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躯干偏斜角是指从正对面观察脊柱时,躯干前倾时的矢状面曲率。

综上所述,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主要用于评估脊柱在矢状面上的姿态和平衡。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脊柱问题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2024基于坐位成像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研究进展

2024基于坐位成像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研究进展

2024基于坐位成像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研究进展摘要坐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体位。

在不同坐位姿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表现显著不同。

人体由端坐位过渡到放松坐位时,胸腰椎后凸增加,整体脊柱形态趋向”U形曲线,身体重心前移,骨盆向后旋转。

各类人群,如健康人群、腰痛人群及脊柱侧凸患者等,立位到坐位的转变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发生独特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矢状位重心前移、骨盆后旋、胸腰椎曲线变平直。

对老年患者或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由于脊柱-骨盆活动度降低,其立位和坐位间的变化能力较差。

临床工作中,了解患者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有助于为术前规划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系统性回顾2010至2023年发表坐位成像的相关文献,综述坐位成像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领域的最新进展,旨在阐述不同坐位姿势时的主要差异,并总结各群体立-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

坐位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的常用体位。

文献报道,办公室工作人群一天的工作时间中超过70%处于静态坐位[1]。

欧洲近20%人口每日坐位超过7.5h [2]o随着新冠流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居家隔离和线上办公等显著增加人们的坐位时间,伴随而来的是对骨骼肌肉的影响[3久坐易诱发下腰痛[4]和各种脊柱疾病[5]β对骨科医生来说,了解坐位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很有意义。

21世纪以来,脊柱内固定融合技术飞速发展。

术前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精准评估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7],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术前指导。

目前的术前评估技术以立位和卧位影像学成像为主[8,9],尚缺乏系统性总结坐位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文献。

本文旨在阐述不同坐位姿势时的差异,并总结不同群体在立-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变化情况。

一、检索方法本文以"sittingradiographs","seatedimaging∖"sagittaΓ'x n spine"为检索词,与布尔运算符(AND,OR)相结合,在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以“坐位“、“坐姿二“脊柱”为检索词,与布尔运算符(AND,OR)相结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1分钟学会!

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1分钟学会!

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1分钟学会!本文为作者整理脊柱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呈直立状态,将头及躯干的载荷传递到骨盆,提供在三维空间的生理活动和保护脊髓。

因此,必须维持脊柱的内外平衡和动静平衡。

近30年来,对脊柱侧凸矢状面形态越来越重视,矢状面不仅应包括脊柱,还包括骨盆这一位于脊柱与远端肢体之间调节整体平衡尤其是矢状面平衡的关键部位。

完整的脊柱矢状面研究,涵盖了骨盆的重要性。

下面对具体的参数进行简单介绍。

整体平衡:SVA矢状面轴向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为颈7铅垂线(C7PL)同骶1(S1)后上角垂线的相对关系,常用于判断脊柱矢状位有无失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当SVA超过4cm时,定义为矢状面失平衡,SVA超过9.5cm时,为严重矢状面失平衡。

SVA是评估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可靠指标。

测量方法: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C7PL与经S1后上角的垂直距离称为SVA,C7PL位于S1后方时为负值,位于S1前方时为正值,C7PL也可恰好经过S1后上角。

相关参数:C7PL : C7 plumb line(C7铅垂线), 经C7中点与水平面垂直的垂线。

SVA/S-C7D:sagittal vertical axis (矢状面偏移,又称又称骶-C7距),C7PL与骶1后上角的距离。

SFD:sacrofemoral distance(骶-股距), 骶骨后角垂线和股骨头中心轴的水平距离。

局部脊柱曲率:cobb法颈椎前凸(cervical lordosis,,CL) :测量C2椎体下缘至C7 椎体下缘的Cobb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经C2椎体几何中心的铅垂线到C7终板的上后角的水平距离。

胸椎后凸( thoracic kyphosis,TK) :测量胸4椎体上缘至胸12 椎体下缘的Cobb角。

腰椎前凸( lumbar lordosis,LL) : 测量L1 椎体上缘至骶骨平台的Cobb角。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理解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理解

脊柱骨盆参数
• T1-SPI(T1 Spino-Pelvic Inclination),T1 脊柱骨盆倾斜角
• T9-SPI,T9脊柱 骨盆倾斜角
脊柱-骨盆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PI是骨盆的核心参数
PI 为固定参数
PI是骨盆固定解剖结构,成年后不会随着骨盆或 脊柱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骨盆姿势参数-PT、SS
……
以上所有数据的测量都需要通过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获得
站立位拍片姿势
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片
站立位置脚印
脊柱参数
• C7PL、SVA:颈7铅垂 线、矢状面偏离距离
• TK:T4上终板-T12下终 板
• TLK:T11上终板-L1下 终板
• LL:腰1上终板-L5下终 板
骨盆参数
• PI(Pelvic Incidence),骨盆投射角 • PT(Pelvic tilt),骨盆倾斜角 • SS(Sacral Slope),骶骨倾斜角
• LL=PI±9°之外
• PI+TK-LL>45°
1、schwab F.spjne.2009.34(17) 2、Rose P.Spine 2009 34(8)
理想的手术矫正范围
• SVA≤5~6cm, • LL=45°~60°, TK=40°~60° • PT=12°~25°, PI=40°~60°,
Spine (Phila Pa 1976). 2004 Sep 15;29(18):2049-54.
Mac-Thiong,Spine,2011
骨盆参数与DDD
• 在腰椎间盘突出(49.8)和退变形椎间盘疾 病(51.6)中,PI是正常的;
• 而在退变形滑移中,PI呈显著性增高 (60.0) ,高PI意味着容易发展成为退变 形滑脱(DS)

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意义

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意义
8
脊柱整体矢状面参数
矢状面轴向距离(SVA)
• 矢状面轴向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为经C7椎体中点旳铅垂线至骶骨后 上角旳距离。
• SVA是评估脊柱矢状位平衡旳可靠指标。
2024/9/22
9
脊柱外测量参数
膝关节角度、骨盆位移、颌眉角
• 参加脊柱矢状面平衡代偿旳机制
22
结论
2024/9/22
①矢状面影像学参数旳分析对大部分脊柱外科患者 旳管理有指导意义,不限于脊柱畸形患者。 ②回忆文件显示对患者脊柱旳矢状面影像学参数进 行细致旳分析能使患者获益。 ③有利于制定患者旳个性化治疗方案。 ④对于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矢状面旳参数只是其中 一部分需考虑旳内容,临床上需结合其他指标更全 方面地评估患者。
2024/9/22
10
目录
脊柱矢状位旳主要影像学参数 矢状位参数分析旳临床意义
①应用范围广泛 ②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亲密有关 ③异常参数带来旳影响
临床应用中旳注意事项 研究进展 结论
11
应用范围广泛
对非畸形患者旳治疗亦有指导意义
2024/9/22
例如: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等
12
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亲密有关

①对术后旳椎间盘退变患者,矢状位失衡会增长邻
近节段病变旳概率。 ②对于骨折患者,纠正其矢状位失衡能提升患者旳 生活质量。
② ③
③对于曾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来说,矢状位失
衡是再新发骨折旳最主要旳危险原因。

④对于脊柱侧弯患者,保持正常旳矢状位平衡能降 ⑤
低腰痛并提升生活质量。
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 数和临床意义

矢状面平衡 Spinal sagittal balance

矢状面平衡  Spinal sagittal balance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脊柱和骨盆相互影响 以维持矢状面平衡 测量站立位脊柱全 长X线片来评估矢状 面平衡
矢状面力线受身体姿势的影响
摄片要求 身体站直放松 上臂前屈30° 膝、髋关节完全伸直, 拍摄自颅底至近侧股骨的后前位、左右侧 位片
C7PL
脊柱参数
(C7 plumb line,C7PL): C7铅垂线 经C7中点作一与水平面 垂直的直线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矢状面偏移 C7PL与Sl后上角的距离
SvA
C7铅垂线和人体重力 线不一致
正常人在测力平台上 安静站立时,GL投影 在包括两足底在内的 两足间的支持面上 GL投射到脊柱全长侧 位X线片上,一般经股 骨头中心稍偏后、骶 骨稍前
常用经C7椎体中心的 铅垂线(C7PL)衡量整 体平衡,即矢状面垂 直轴(SVA),正常人 C7PL与S1椎体后上角 的水平距离一般不超 过2.5Cm。
• T9脊柱骨盆倾斜角(T9 spinopelvic inclination,T9-SPI): 经过T9椎体中点和股骨头的 中点作一直线.测量该直线与 经T9中点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 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 SSA): C7中点与S1终板中点的连线 与S1终板之间的夹角
• 矢状面平衡对脊柱手术非常重要,失衡和代偿 的平衡与否都会影响疗效 • 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节段性前凸减 少或保护姿势尚未造成失衡,单纯减压术后矢 状力线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Lafage, Barrey, Mac-Thiong904例
提出理想的范围:
SVA≦5-6cm, TK=40°-60,LL=45°-60° PI=40-60°,PT=12-15°,SS=30-45°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理解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理解
?而在退变形滑移中pi呈显著性增高600高pi意味着容易发展成为退变形滑脱ds?异常的pi因股骨头髋臼前部缺乏覆盖造成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骨盆参数与ddd矢状面参数与退变性脊柱畸形矢状面失平衡关键参数?sva5cm?pt20?llpi9?pitkll45schwabfspjne20093417rosepspine2009348骨盆参数与退变性脊柱畸形pitkll45典型病例术前设计蔡计点m62ysva45cmpitkll58sva20cmpitkll43林小长m72ysva50cmpitkll74sva96cmpitkll94邱菊凤f60ysva05cmpitkll41sva15cmpitkll71王夏峰f62ysva05cmpitkll20sva15cmpitkll50朱善河m63ysva08cmpitkll32sva21cmpitkll43小结?随着脊柱矫形手术的开展矢状面平衡越来越受到重视
Spine (Phila Pa 1976). 2004 Sep 15;29(18):2049-54.
Mac-Thiong,Spine,2011
骨盆参数与DDD
• 在腰椎间盘突出(49.8)和退变形椎间盘疾 病(51.6)中,PI是正常的;
• 而在退变形滑移中,PI呈显著性增高 (60.0) ,高PI意味着容易发展成为退变 形滑脱(DS)
• C7PL 、SVA<5cm
• T1SPI
• PT
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疼痛评分 SRS-活动评分 SRS-总体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SF)-12v2物理健康评分 (PCS) SF-12v2精神健康评分(MCS) 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
常见矢状面失平衡
• SVA>5cm
• PT>25°

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代偿功能与治疗选择

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代偿功能与治疗选择

站立 位需 通过 双髋 过 伸 及 双 膝屈 曲代 偿 ; 影 像 学 常 用S V A值 表示 : 5 c m 以 内为脊 柱 矢 状 面 平衡 , 否则 为失 平衡 。 当脊柱 矢 状 面 失平 衡 时 , 可 以通 过 临近 节段 的过伸 后仰 、 椎体 的后 滑 脱 、 骨 盆 后倾 、 屈 膝等
异 常状 态 的发生和发 展等 , 仍是 目前脊 柱外科 研究 的
难 点。笔 者通过对 近年相关文献 的复习综述如下 。
1 脊柱 矢状 面 平衡 与失 平衡 的判 断
足, 例 如部 分 胸 腰 段 后 凸 畸形 的 患 者 , 临 床 症 状 很 重, 但c , P L通 过 代 偿 机 制 却 处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 所
2 矢 状面 失平衡 的 临床表 现
前 凸 范 围在 4 0 。 ~6 0 。 ( 顶点位于 L ~ ) 。正 常状 态
下, C 铅 垂 线 ( C 7 P L ) 应位于胸椎之前 , 通过 L 椎
体 中心 、 腰椎 后 部 和 L / s 间 盘 , 在 s 椎 体 后 上 角 前后 5 e m范 围内 ( 即S V A值 ) , 这种 平 衡 是 通 过 脊 柱 的稳定 系 统实 现 的 , 即: ( 1 ) 由椎 体 、 椎 问盘 、 关 节
撑 和应力 传 导作 用 , 并 可 将 导 致 平衡 异 常 的应 力 变
化反 馈 至神 经 控 制 系统 ; ( 2) 由脊 柱周 围 的 肌 肉和 肌腱 构成 的主动 稳定 系 统 , 在 神 经调 节 下 参 与 脊 柱 稳 定 的维 持 ; ( 3 ) 由不 同节 段 脊 神 经 分 支 构 成 的 神
人体脊柱 存在颈 一胸 一腰 一 骶 4个 生理 弧度 , 并

腰椎滑脱症融合术后脊柱矢状面平衡改变与疗效的关系

腰椎滑脱症融合术后脊柱矢状面平衡改变与疗效的关系

腰椎滑脱症融合术后脊柱矢状面平衡改变与疗效的关系叶林辉;刘蔚;倪婷;凡进;殷国勇;邹月芬;蔡卫华【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with single or double segment fixation on sagittal parameters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outcome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44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32 cases ofgradeⅠand 12 cases of gradeⅡ) undergoing TLIF i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ingle segment group(29 cases) and double segment group(15 cases). The sagittal parameters on the total spine roentgenograph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including spino-sacral angle(SSA),T1pelvic angle (TPA),lumbar lordosis(LL),pelvic incidence(PI),pelvic tilt(PT),sacral slope(SS),and the visual analoguescale(VAS) score,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 10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6 months. SSA,TPA,LLA and SS increased,and PT decreased after operation in all the patient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VAS score,JOA score and ODI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LL and ODI difference value in single segment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double segment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 < 0.05). The LL difference valu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ODI difference value in 2 groups. The SSA difference valu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VAS score in the double segment group,an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2 values in the single segment group. ConclusionGradeⅠorⅡdegree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TLIF can improve the spinal sagittal parameters,and single segment fixation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postoperative spinal sagittal parameters improved.%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单节段及双节段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4例(Ⅰ度32例,Ⅱ度12例)经T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节段分为单节段组(29例)和双节段组(15例).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全脊柱侧位X线片的矢状面参数脊柱骶骨角(SSA)、T1骨盆角(TPA)、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PI)、骨盆倾斜(PT)及骶骨倾斜(SS),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 10个月,平均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SSA、TPA、LL、SS均较术前增大,PT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AS 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节段组手术前后LL差值、ODI差值与双节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2组手术前后LL差值与ODI差值均相关.SSA差值在双节段组与VAS评分差值相关,在单节段组二者无相关性. 结论Ⅰ度或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TLIF治疗可改善脊柱矢状面参数,且单节段固定更有利于术后脊柱矢状面参数的改善.【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6页(P129-133,139)【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肌肉骨骼平衡【作者】叶林辉;刘蔚;倪婷;凡进;殷国勇;邹月芬;蔡卫华【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210029;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211200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导致脊柱不稳伴/不伴椎管狭窄[1]。

脊柱矢状面平衡与否对于指导髋臼假体定位的重要意义

脊柱矢状面平衡与否对于指导髋臼假体定位的重要意义

.综述.脊柱矢状面平衡与否对于指导髋臼假体定位的重要意义黄楷甫,陈青阳,孙超,王凤萍,李叔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吉林长春130000)【摘要】自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概念以来便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即使髋臼假体摆放在“安全区内”仍有很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生不明原因的假体脱位。

并开始质疑“安全区”是否真的适合所有患者。

脊柱退变、畸形,腰椎融合等会导致脊柱矢状面不平衡及骨盆活动的改变,进而导致髋臼方向的改变,最终导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边缘负荷,磨损,撞击,甚至脱位等。

从磨损、撞击和脱位等角度来看,是髋臼杯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而不是解剖定位。

对于站立位中性骨盆髋臼杯的解剖定位与功能定位可认为是等效的。

而对于骨盆旋转>20。

时则需考虑功能安放。

近年来随着对脊柱-骨盆-髋关节之间的内在关系的认识愈发深刻,有学者根据脊柱是否僵硬、是否畸形将髋脊柱关系进一步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髋脊柱关系提出相应的髋臼的功能安放,从而达到稳定的人工髋关节。

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矢状面是否平衡对于指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矢状面平衡;脊柱疾病;关节成形术,置换,髋中图分类号:R687.4DOI:10.12200/j.issn.l003-0034.2021.05.01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ignificance of spinal sagittal balance for guiding acetabular prosthesis positioning HUANG Kai-fu,CHEN Qin早yang,SUN Chao-WA NG Feng・ping,and LI Shu-qiang.Department of Joint Orthopaedics,No.l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130000,Jilin-ChinaABSTRACT Since the concept of"safe area"put forward by Lewinnek,i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While in recentyears-many scholars have found that even if the acetabular prosthesis was placed on the"safe area"-there were still many un­explained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nd scholars began to question whether the"safe area"is really suitable for all patients.Spinal degeneration,deformity,lumbar fusion,etc.will lead to spine sagittal imbalance and changes in pelvic activity,which could lead to changes in acetabular orientation,and ultimately lead to edge loading-wear-impact,and even dislocation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ar,impact and dislocation-it is determined by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of the acetabular cup,not the anatomical positioning.The anatomical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the neutral pelvic acetabular cup in the standing position can be considered equivalent.For pelvic rotation more than20°-functional placementneeds to be considered.In recent years-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ine・pelvis・hip joi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found-some scholars further classify the hip・spine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spine is stiffor deformed,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acetabulum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hip-spine relationships The function of placement,so as to achieve a stable artificial hip joint.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lly assess whether the patient's sagittal plane is balanced before surgery to guide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KEYWORDS Sagittal balance;Spinal diseases;Arthroplasty-replacement,hip全髓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改善终末期原发性髓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脊柱矢状面平衡_图文

脊柱矢状面平衡_图文
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 与垂直线的夹角
骨盆人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经Sl上终板中点作该终板 的垂线.该垂线和Sl上终板的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 若双侧股骨头不重叠.取两股骨头中心连线的中点作为中心点
脊柱矢状面平衡_图文.ppt
脊柱参数
C7铅垂线(C7 plumb line, C7PL):经C7中点作一与水平 面垂直的直线
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PL与Sl后上角 的终板和T12下终板 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胸腰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1椎体上终 板和Ll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
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 LL):Ll椎体上终板和L5下终板 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骨盆参数
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S1上终板和水平线的夹角

矢状面矫正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矢状面矫正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矢状面矫正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意义陆晓文;李明;侯铁胜;石志才;张子峰;羊国民;陈步俊【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05(26)3【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矢状面的矫正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1996年3月-2003年7月对21例脊柱矢状面异常的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手术矫正.结果本组经随访1年-2年3月,平均18个月,术后矢状面都恢复了生理性弯曲.结论脊柱侧凸患者矫正矢状面可改善躯干的矢状面畸形,还可预防脊柱早期退变.【总页数】3页(P192-194)【作者】陆晓文;李明;侯铁胜;石志才;张子峰;羊国民;陈步俊【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镇江,21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镇江,21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9医院骨科,镇江,2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3【相关文献】1.矢状面骶骨铅垂线与远端融合椎的距离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交界性后凸的临床意义 [J], 易红蕾;韦葛堇;魏显招;王飞;蓝思彬;段明阳2.矢状面平衡的重建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 [J], 杨永宏3.矢状面平衡的重建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 [J], 杨永宏;4.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2年随访 [J], 梁彦;赵永飞;朱震奇;刘海鹰;毛克亚5.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2年随访 [J], 梁彦;赵永飞;朱震奇;刘海鹰;毛克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矢状面平衡参数在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低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共84例,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

结果: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当中,除了PI(骨盆入射角)、TK(上胸椎后凸)以及TLJ(胸腰联合角)以外,其他相关性参数术前和术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7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与骨盆倾斜角之间的变化有明显关系。

结论:对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可以使其脊柱骨盆矢状位状态得到显著改善,C7矢状面平衡参数可以对其脊柱-骨盆状面平衡状况给予全面评估,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矢状面平衡;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脊柱-骨盆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移行的部分出现骨折或裂隙导致整个椎体峡部连续性中断。

对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而言,如果伴有马尾神经或者下肢神经根症状,腰椎的倾斜旋转和骨盆代偿会造成脊柱-骨盆空间发生明显异常,其总体平衡会受到非常大的破坏。

相关研究表明,骨盆形态对维持人体脊柱矢状面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矢状位上各项参数改变对脊柱整体平衡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及滑脱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1-4],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有文献报道,脊柱矢状位失衡与腰椎峡部裂发生滑脱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回顾分析在我科收治的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一共有84例,旨在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且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一共有84例,当中男52例,女32例。

年龄为41-72岁,平均为58.3±4.2岁。

按Mey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患者36名,Ⅱ度滑脱患者48名。

脊柱矢状面平衡课件

脊柱矢状面平衡课件
定期进行脊柱检查,了解自己的 脊柱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
姿势。
自我观察
平时多留意自己的姿势,一旦发现 不良姿势及时调整。
适时休息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 疲劳,适时休息和变换姿势有助于 缓解肌肉疲劳。
针对性的锻炼与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
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如仰卧起 坐、平板支撑等,有助于提高脊
柱稳定性。
建立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筛查和评估体系,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失衡问题,预防慢性 疼痛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生物材料、生物工程等技术 手段,研发新型的脊柱支撑器具 和矫形器,以改善脊柱矢状面平
衡。
探索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 推拿、按摩等,以缓解脊柱矢状
面失衡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提高公众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认识
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脊柱矢状面平衡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正确的姿势 和运动方式。
加强医生、治疗师等医疗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认识和干预 能力。
平衡训练
通过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的平 衡感和稳定性。
力量训练
强化脊柱周围的肌肉,提高脊 柱的支撑和保护能力。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如脊柱融合、矫形手术等。
手术风险
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如感染、神经损伤、术后疼痛等。因 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04
CATALOGUE
深入研究脊柱矢状面失衡与慢性疼痛、 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问题的关 系,提高对脊柱矢状面平衡重要性的 认识。
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 型等因素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脊柱矢状面平衡

脊柱矢状面平衡
02
矢状面是指将人体前后分开的平 面,而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维持 人体姿势、减轻压力分布和预防 脊柱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概述
良好的脊柱矢状面平衡有助于保持正确的姿势,减轻脊柱压力,预防脊柱疾病的发 生。
矢状面平衡的失衡可能导致姿势不良、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了解和评估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制定正确的康复计划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睡姿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身体 自然伸展,避免长时间侧卧或俯卧。
适当的运动与锻炼
瑜伽
通过瑜伽的拉伸和平衡练习,增 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脊
柱的稳定性。
游泳
游泳可以减轻脊柱压力,通过水 的浮力帮助身体放松。
核心肌群训练
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如腹肌、 背肌等,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
性和平衡。
定期检查与评估
MRI三维重建
通过MRI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 重建脊柱的三维形态,更准确地 评估脊柱的矢状面平衡和曲度。
其他评估方法
脊柱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检查脊柱的形态和曲度 ,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运动功能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如步态、 姿势等,可以初步评估脊柱矢状面平 衡和曲度是否存在异常。
04
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异常表现及影响
脊柱矢状面平衡有助于分散身体重量 和外部负荷,减轻对椎间盘和关节突 的压迫,降低腰痛等脊柱疾病的风险。
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
脊柱矢状面平衡有助于保持身体姿势 的稳定,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协调运动, 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
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 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导 致矢状面平衡的改变。
探索脊柱矢状面平衡与慢性疾 病之间的关系,如颈椎病、腰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PKP术后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PKP术后

•短篇论著*文章编号:1009-4237(2019)06-0442-03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影响李伟,赵立勇,杨东$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一2018年12月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骨伤科确诊并行PKP治疗的12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KP术后是否继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继发组(n=60)和未继发组(n=68),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VAS评分、OD【评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

结果两组骨水泥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446,-=0.151);两组手术节段、手术入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疋=0.187、0.008,-=0.911)0.929)。

继发组VAS评分、OD【评分明显高于未继发组(t=5.717、9.935,-=0.000、0.000)。

两组胸腰椎后凸角(TLK)、骨盆倾斜角(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1.086,-=0.342、0.279)。

继发组矢状面偏移(SVA)明显高于未继发组#Z=-9.142,-=0.000),胸椎后凸角#TK)明显高于未继发组(t=3.827,-=0.000),腰椎前凸角#LL)、O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明显低于未继发组(t=4.002、4.794、4.078,-=0.000、0.000、0.000)。

结论较小SVA、TK及较大LL^SS^PF可减小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概率。

$关键词】椎体骨折;骨盆入射角;矢状面;参数;老年$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4237.2019.06.010Effect of spino-pelvic sagStal alignment parameters on secondary vertebral fracthrr after percctaneous kyph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a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hrrL"Eei f ZHA0Li-yong&YANG Dong(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Sichuan2nd Hospitai of TCM,Chengdu61003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 of spino-pelvic sagittal alignment parameters on seconda-vertebrai fracture Oter percutaneous kyphoplasU(PKP)in elderlo patients with single seamental osteoporotic verte-brai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Methods The clindai data of128patients with single-seamental OVCF un­derwent PKP from Dec.2016to Dec.2018were retrospectively anO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conda-group(n=60)and non-seconda-group(n=68)according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econda-vertebrai fracture.The measured sagit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sagittal verticai axis(SVA),thoracic kyphosis(TK),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1umbar lordosis(LL),sacral slope(SS),pelvic UP(PT) ,and pelvic incidence()angle wereobtained on the standing posteroanUrior and laterai radioaraphs.Then the surgicai data,visuai analoaue scale(VAS),Oswest-Dysfunction Index(ODF),and measured sagittal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ueen the twogroups.Resudt No significant dide-nee was found in bone cement dosage(t=1.446,-=0.151),moreover,thesurgicai seament and surgicai approach either showed no dferencc betueen the two groups(!=0.187,0.008,-=0.911,0.929).The VAS and ODI scores in the seconda-g-up were significanWu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sec-onda-g-up(t=5.717,9.935'—二0.000,0.000).No significant ddferencc was found in TLK and PT between thetwo groups(t=0. 953,1. 086;-=0.342,0.279).The SVA in the seconda-group was signPicantlu higher Uan that inehenon-secondaeygeoup(Z=-9.142,-=0.000).TheTKin ehesecondaeygeoup wassignieicaneeyhigheeehan ehaeinthenon-secondaeygeoup(t=3.827,-=0.000) .TheLL,SS and PFin thesecondaeygeoup weeesignieicanteyeoweethanthose in the non-seconda-group(t=4.002,4.794,4.078;-=0.000,0.000,0.000).Conclusion Lower SVA and TK asweeashighe=LL,SS and PFaemoeeikeeytohavedeceased secondayveteb aeeactu e ateaete=PKP.$Key words】vertebrai fracture;pelvic incidencc;sagittal plane;parameter;elUerlu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OP)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6
n T9脊柱骨盆斜角 (T9 spino -pelvic inclination,T9-SPI): T9椎体中点和股骨的 中点作一直.量直 与 T9中点的垂之的 角
n 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C7中点与S1 板中点的与 S1板 之的角
与垂直的角
n 骨盆人射角(pelvic incidence,PI): Sl上板中点作 板的垂.垂和 Sl上板的中点与股骨中心的 角,若双股骨不重叠.取两股骨中心的中点作 中心点
精选ppt
3
脊柱骨盆参数
n Tl脊柱骨盆斜角 (T1 spinopelvic inclination,T1-SPI): T1椎体中点和股骨的 中点作一直,量直 与 Tl中点的垂之的 角
n 胸腰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1椎体上 板和 Ll下板向前延的 角:
n 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 LL):Ll椎体上板和 L5下板 向前延的角
精选ppt
2
骨盆参数
n 骶骨斜角 (sacral slope,SS):S1上板和水平的角 n 骨盆斜角 (pelvic tilt,PT)::S1板中点和股骨中心
精选ppt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
n Lafga等、Barrey等、Mac—Thiong等分量了 41 例、154例和709例正常人或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 得出了各参数的范,并通比正常人和患者之 参数范的差异,提出了理想的手正范:
n SVA≤5~6cm n TK=40°~60 ° n LL=45 ° ~60 ° n PI=40 ° ~60 ° n PT=12 ° ~25 ° n SS=30 ° ~45 °
脊柱矢状面平衡
精选ppt
1
脊柱参数
n C7垂 (C7 plumb line, C7PL): C7中点作一与水平 面垂直的直
n 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PL与Sl后上角 的距离
n 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T4上板和 T12下板向 前延的角
精选ppt
5
手正准
n Boulay等:SVA<50mm、PT<20°、LL=PI±9° 是达到后脊柱 -骨盆平衡的要求。
n Rose等:L+TK+PI≤45°状的患者矢状面平 衡最理想。
n Neal等:脊柱-骨盆常量(r)。即r=PI/(LL+TK) 正常人( 18-60) r=-2.57 老年(大于 60) r=-5.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