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去超市买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1教育价值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活动一:参观超市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
(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
(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组织策略:(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
(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活动四:商品分类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
(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
(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
(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
(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数学购物超市实践作业
数学购物超市实践作业一、实践背景购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数学来说,它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数学在购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计算商品价格、折扣、税费,还是处理付款、找零等等,都需要数学知识。
因此,在购物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购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实践目的本次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购物的过程,结合数学知识来解决购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具体包括计算商品价格、找零、折扣计算等方面的数学应用。
三、实践内容1.购物清单制定:在购物前,首先制定一份购物清单,列出需要购买的商品和对应的数量。
在清单上标注价格和折扣信息,以便后续的计算。
2.价格计算:在商店选购商品时,需要准确计算商品的价格。
根据购物清单上的价格信息,计算每个商品的总价,并做好记录。
3.折扣计算:如果商店提供了折扣活动,需要根据商品的原价和折扣比例来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并记录下来。
4.税费计算: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购物时需要交纳一定的税费。
根据规定的税率,计算每个商品的税费,并加入到总价中。
5.找零计算:当付款时,根据商品的总价和支付的金额来计算找零金额。
6.购物总结:在购物结束后,总结一下这次购物的过程,检查计算的准确性,并领会数学在购物过程中的作用。
四、实践步骤1.购物清单制定:在购物前,制定一份购物清单,列出需要购买的商品和对应的数量,同时标注价格和折扣信息。
2.价格计算:在商店选购商品时,根据购物清单上的价格信息来计算每个商品的总价。
将每个商品的价格相加,得到总价。
3.折扣计算:如果商店提供了折扣活动,根据商品的原价和折扣比例来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
将每个商品的实际支付金额相加,得到总支付金额。
4.税费计算:根据规定的税率,计算每个商品的税费,并加入到总价中。
将每个商品的税费相加,得到总税费。
5.找零计算:根据商品的总价和支付的金额来计算找零金额。
将支付金额减去总价和总税费,即可得到找零金额。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货币,了解货币的基本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购物兴趣,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货币:介绍人民币的种类,如纸币和硬币。
2. 学习计算:教授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购物实践: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货币模型、计算器、购物清单等。
2. 场地:模拟超市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货币的种类和用途,讲解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实践: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模拟超市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一道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购物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货币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2. 通过作业和课堂互动,了解幼儿对购物场景中数学应用的理解。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购物情境。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去超市体验真正的购物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幼儿在超市中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3. 结合主题,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购物清单、计算购物金额等。
八、教学资源1.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货币图片、购物场景图片等,以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准备实物货币模型,让幼儿能够亲手触摸和操作。
3. 设计购物清单和计算练习题,供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使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货币和计算器时受伤。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超市购物的过程和方式。
2.通过角色扮演和操作实物,培养幼儿的购物能力和数理智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上有各种超市商品的图片。
2.模拟超市环境的角色扮演和道具。
3.购物车、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的经验,让他们通过描述来表达自己的体验。
教师可以逐一提示幼儿,如购物车、收银台等。
2.学习(20分钟)(1)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超市商品,让幼儿猜测和说出商品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商品,将商品进行分类,如食品、生活用品等。
(3)教师介绍超市购物的方式和规则,如拿着购物篮或推着购物车、取货和付款等。
3.活动(40分钟)(1)角色扮演:将课堂环境布置成超市的样子,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角色扮演中选择1-2名消费者和1-2名服务员。
(2)操作实物:每个小组根据购物清单,使用真实的商品或模拟商品,在超市环境中进行购物。
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商品放入购物篮或购物车中。
(3)计算总价:购物结束后,消费者将商品拿到服务员处结账,服务员需要将商品的价格累加起来,并使用计算器计算出总价。
(4)支付款项:消费者使用模拟货币或者计算器上的数字输入付款给服务员,并接收找零。
4.总结(10分钟)请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购物经历和想法。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超市购物的好处。
四、巩固与拓展:1.家长亲子活动: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次超市购物,并记录下购物清单和价格。
2.数学游戏:设计一个计算总价的游戏,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通过加法计算出商品的总价。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和操作实物,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体验超市购物过程,并通过计算商品价格和付款,培养了幼儿的购物能力和数理智力。
通过小组合作,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更多时间给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班数学《去超市购物》说课稿
大班数学《去超市购物》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解析的是大班数学活动《去超市购物》的说课稿。
【说教材】本活动基于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要求设计。
《去超市购物》是一个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量、比较价格、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经济观念。
【说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物品的价格标签含义,能够正确辨认和计数各类商品的数量,以及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技能目标:通过模拟购物过程,使幼儿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购买商品时的付款问题,提高其实际操作与应用数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积极性,并养成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说重难点】重点是通过购物游戏,让幼儿理解价格、数量、货币之间的关系,掌握基础的加减运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相结合,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上,我将以情境教学为主,辅以互动式教学和探索性学习,创设“超市”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购物过程。
学习方法上,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如扮演顾客选购商品、计算总价等,实现从“做中学”,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包括实物道具(模拟货币、商品卡片及价格标签)、购物篮、收银台等情境设施,同时备好PPT展示购物流程及数学计算示例,以便于辅助教学。
【说活动过程】首先,通过故事导入,引出“去超市购物”的主题,然后带领幼儿参观“超市”,了解商品及其价格。
接着,分发“购物款”,让幼儿自行挑选商品,并计算所需支付的金额。
最后,在模拟结账环节,幼儿进行付款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和点评。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讨论如何合理使用金钱,甚至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型“超市角”,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孩子在日常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购物问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购物问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购物问应用题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他们需要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以下是小明和妈妈在超市购物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三年级的学生们练习购物时的数学应用。
问题一:计算总价小明和妈妈在超市里挑选了以下物品:- 苹果,每斤5元,买了3斤。
- 牛奶,每盒3元,买了5盒。
- 面包,每个2元,买了4个。
请计算小明和妈妈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
问题二:找零问题如果小明妈妈给了收银员50元,那么收银员应该找回多少钱?问题三:折扣计算超市里有一项优惠活动,满50元减10元。
小明和妈妈购物的总价如果没有优惠是61元,那么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问题四:选择优惠方案超市有两种优惠方案:- 方案一:满100元减20元。
- 方案二:每满50元送5元代金券,下次购物使用。
如果小明和妈妈这次购物总价为95元,那么他们应该选择哪种优惠方案更划算?问题五:比较价格小明在超市看到两种不同的巧克力:- 品牌A的巧克力,每盒15元,买二送一。
- 品牌B的巧克力,每盒12元,没有其他优惠。
如果小明想要买3盒巧克力,哪种品牌的巧克力更划算?问题六:预算限制小明妈妈给了他20元,让他自己选择购买一些零食。
超市里有以下零食:- 薯片,每包4元。
- 棒棒糖,每支1元。
- 果冻,每盒3元。
小明最多可以买多少种不同的零食?问题七:组合购买超市有一个新的促销活动,购买任意两种商品可以享受总价的9折优惠。
小明想要买以下两种商品:- 玩具车,原价25元。
- 彩色笔,原价15元。
如果小明选择这个促销活动,他需要支付多少钱?问题八:计算平均价格小明注意到超市里的橙子有三种不同的价格:- 大橙子,每斤8元。
- 中橙子,每斤6元。
- 小橙子,每斤4元。
如果小明买了2斤大橙子,3斤中橙子和4斤小橙子,请计算他买的橙子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问题九:预算分配小明妈妈给了他30元,让他买学习用品和零食。
学习用品需要至少花费15元,剩下的钱小明可以用来买零食。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超市的基本布局和购物流程。
2.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认识,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超市的基本布局:货架、收银台、推车等。
2. 货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如1元、5元、10元等。
3. 购物流程:挑选商品、排队付款、找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观察超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了解超市的布局和购物流程。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货币的认识和计算。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幼儿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模拟购物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超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给幼儿。
2. 准备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模型,供幼儿学习和实践使用。
3. 准备购物清单和计算器,用于情景模拟。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幼儿介绍超市的基本概念,让幼儿观察超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幼儿了解超市的布局和购物流程。
2. 学习货币:向幼儿介绍人民币的基本面额,让幼儿认识和辨别不同面额的货币。
3. 数学计算: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货币的计算,如加减法。
4. 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模拟购物流程,使用购物清单和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引导幼儿思考购物的意义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货币认识和数学计算的掌握程度。
2. 记录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实体超市,让他们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加深对超市布局和购物流程的理解。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设计购物清单和进行数学计算,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去超市购物》_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去超市购物》_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天地》第五章第二节《去超市购物》。
本节课主要围绕购物主题,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货币,学习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计算总价。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货币,了解加减法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货币,学会加减法运算,计算总价。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货币卡片、商品卡片、计算器、购物场景图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货币卡片、商品卡片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模拟购物过程,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2. 认识货币:教师向幼儿介绍货币的种类和面值,让幼儿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货币。
3. 学习加减法运算:教师通过实际情境,让幼儿学会加减法运算,例如:买一个苹果需要2元,买一个香蕉需要3元,两个一共需要多少元?4. 计算总价:教师让幼儿运用加减法运算,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并学会使用计算器。
5.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购物效率。
7.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种类及面值、加减法运算规则、购物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又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小明一共花了10元。
2. 作业题目:小红去超市购物,她买了1个橙子,需要4元,又买了2个梨,每个梨2元,请问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小红一共花了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并能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去超市购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去超市购物》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购物流程。
2.培养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3.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货币的换算和购物流程。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超市货架模型、各种商品图片、购物小票、人民币道具。
2.环境准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在超市里都买了些什么呢?生:我买过玩具、零食、文具……师:那你们知道超市里的商品是怎么买卖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超市购物。
2.教学新课(1)认识货币师:在超市购物,我们需要用到一种东西,那就是钱。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展示人民币道具)生:认识,这是1元、5元、10元……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钱的价值吗?1元可以买什么?5元可以买什么?生:1元可以买一颗棒棒糖,5元可以买一个文具盒……(2)购物流程师:在超市购物,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
我们要进入超市,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接着去收银台结账。
现在,我们就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
①挑选商品师: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一件商品,并告诉我这件商品的价格。
生:我选了一件玩具,价格是10元。
②结账师:我们要去收银台结账。
请小朋友们拿出相应的钱,交给收银员。
生:我拿出了10元,交给了收银员。
③找零师:收银员会根据我们支付的钱,找回多余的零钱。
请小朋友们算一下,收银员应该找回多少钱?生:我支付了10元,商品价格是8元,所以收银员应该找回2元。
3.实践操作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体验。
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收银员和若干名顾客。
顾客们需要挑选商品,然后去收银台结账。
收银员需要计算商品总价和找零。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师:通过这次购物体验,你们有什么收获呢?生1:我学会了如何用钱购物。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超市的环境和购物的基本流程。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购物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超市场景图、商品图片、购物车模型、数字卡片等。
2. 物品:模拟商品、收银台模型、纸币和硬币等。
3.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模拟超市,让幼儿熟悉超市环境和商品。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购物的基本流程,包括挑选商品、排队结账等。
3.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让幼儿运用数字卡片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选择合适的纸币和硬币支付。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真实的购物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购物过程中的加减法运算,并在家庭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其对超市购物流程的掌握程度。
2. 通过问答环节,了解幼儿对数字认知和加减法运算的应用能力。
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签名确认的家庭作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小小收银员”活动,让幼儿扮演收银员,为顾客计算总价,锻炼幼儿的计算能力和社交能力。
2. 组织“购物心得分享”活动,让幼儿相互讲述购物过程中的趣事,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九、教学调整:根据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如增加购物场景的复杂性,引入更多商品种类和价格,提高加减法运算的难度等。
十、教学建议:1.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参与家庭购物活动,让其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超市的环境和购物的基本流程。
2.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超市:介绍超市的环境,如货架、收银台等。
2. 购物流程:学习购物的基本流程,如挑选商品、排队结账等。
3. 数学概念: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如认识人民币、学习计算价格等。
4. 实践活动:模拟超市购物,让幼儿体验购物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超市的环境和购物流程。
2.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讲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数学概念。
3.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让幼儿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幼儿交流和分享购物经验。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准备超市环境的图片,如货架、收银台等。
2. 道具:准备一些玩具商品和人民币道具。
3. 教学材料:准备白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游戏场地:准备一个模拟超市的游戏场地。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环境和购物流程。
2. 讲解:讲解货币的基本知识和购物时的数学计算。
3. 实践:分组进行模拟超市购物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
4. 总结: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经验。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实践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模拟购物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超市环境和购物流程的认知。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对货币知识和数学计算的理解。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资源1. 超市环境图片:用于展示和介绍超市的各种场景。
2. 玩具商品和人民币道具: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3. 教学视频:可用于更直观地展示超市购物的流程。
4. 幼儿数学教材:用于辅助教学数学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不要过于复杂。
三年级关于数学日记超市购物
三年级关于数学日记超市购物
三年级关于数学日记——超市购物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在超市里,我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觉得数学真的太有用啦!
一、比较价格
在挑选商品时,我发现不同的品牌和种类价格都不一样。
妈妈教我如何比较价格,她说:“要看清标签上的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这让我明白了数学在购物中的重要性。
二、计算折扣
今天超市有很多商品在打折,妈妈告诉我:“折扣就是现价和原价之间的差距。
”通过计算折扣,我们可以知道打折后的价格,从而更加划算地购物。
这又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估算数量
在购物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估算数量。
比如,当妈妈让我拿两袋大米时,我可以通过估算知道大概需要多少重量,这样可以避免拿太多或太少。
这种估算能力在以后的购物中一定会派上用场。
四、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解决实例
妈妈让我算一下买面包和牛奶的总价,我发现需要用到加法和乘法。
我把面包和牛奶的价格相加,再乘以购买的数量,就得出了总价。
这让我觉得数学真的好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今天的购物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比较价格、计算折扣,还是估算数量,数学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购物行为。
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数学,让数学成为我生活的好帮手。
结尾
今天在超市购物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让我对数学更加喜爱。
数学:去超市买东西_幼教数学教案_模板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今天我当值日生
活动目标:
知道一周的周期和顺序,了解其表现形式,初步感知时间的周期性。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数学:去超市买东西_幼教数学教案_模板
(一)目标:1、幼儿在活动中逐步理解某数添上1就是它的后基数,形成的新数比原数大1。
2、在已有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学习用语言表达5以内数的形成。(二)活动准备:
火腿肠、橘子、纸杯、调羹、水彩笔、牙膏等幼儿人手一份。图片三张。(三)过程:1、幼儿去超市购物。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活动步骤:
1.出示本班本周的值日生安排表,引导幼儿回忆,说出本周班级值日生的名字以及值日的顺序。
大班数学《去超市购物》教案
大班数学《去超市购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术语。
2.学习使用数学知识计算购物花费。
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购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超市购物盘和菜单。
2.价格标签和计算器。
3.购物袋。
4.小黑板和粉笔。
5.教学PPT。
三、教学内容1. 集体探究1.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超市购物盘和菜单。
2.介绍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
3.引导学生自行挑选商品并查找价格标签,计算价格。
2.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负责一份购物菜单,并通知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前往超市购买菜品。
2.学生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购买对应的商品,并计算总价,统计哪个组的总价最低。
3. 拓展应用1.老师将给出更复杂的菜单和价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可以自行编写菜单,并与同伴交流讨论购物清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购物的场景,从中引出求购物价格的需求。
2. 正文1.集体探究:老师引导学生自行挑选购物品,并询问其价格。
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价格。
老师教导学生使用公式计算价格:花费 = 商品数量*单价。
2.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几组,并将购物菜单和购物篮发给每组。
老师规定时间,要求学生到超市购买对应商品。
学生到超市后要自行查找价格标签计算价格。
3.拓展应用:参考《超市购物》教材中的习题,学生自行编写菜单,并计算菜单总价。
3. 提高老师鼓励学生做更多的拓展应用,例如用更复杂的数字让学生计算价格,或者让学生在购物清单中删除某些商品等等。
4.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超市购物,以及计算价格的方法。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购物的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1.自行编写一份购物菜单,计算总价。
2.自行到超市购物,记录购买清单以及总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超市购物,以及计算购物价格的方法。
通过集体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超市购物的流程和实现方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货币,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学会简单的加减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货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货币的用途,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货币模型、商品模型、计算器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模拟超市的环境,准备一些商品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模拟超市,引导幼儿观察商品和价格。
2. 新课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3. 实践操作:教师安排幼儿分组进行购物活动,使用货币进行支付。
4. 总结讲解:教师讲解货币的加减法运算,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计算。
5. 课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货币和计算的作业,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幼儿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检查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2. 评价内容:货币的认识、计算能力的提高、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3. 评价结果: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周:认识货币,学习货币的名称和面值。
2. 第2周:学习货币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3. 第3周: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让幼儿实践使用货币支付。
4. 第4周:总结所学知识,进行货币和计算的测试。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使用货币模型和商品模型,直观地向幼儿展示货币的用途和计算方法。
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购物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幼儿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货币和进行计算。
3. 对幼儿进行耐心引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九、教学资源推荐:1. 《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用于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
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货币,了解货币的基本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学会在超市购物时与他人交流。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学会在超市中寻找所需商品。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货币:人民币的种类及面值。
2. 学习计算: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超市购物:学会在超市中寻找商品,了解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4. 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如询问商品价格、结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货币和计算。
2. 情景模拟:设置超市购物场景,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实际操作。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在超市购物的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人民币的真实货币,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超市购物的场景模型,包括商品、货架、收银台等。
3. 准备计算器,用于教学计算。
4. 准备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幼儿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向幼儿介绍货币的种类和用途,让他们了解货币在购物中的作用。
2. 教学货币:展示人民币的真实货币,让幼儿认识各种面值的货币。
3. 学习计算:教授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幼儿学会计算总价。
4. 情景模拟:设置超市购物场景,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实际操作。
5.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在超市购物的经验和心得。
6. 总结评价:对幼儿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7.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真实的超市购物,记录购物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超市购物场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货币的认识和计算能力的掌握。
2.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在购物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在家庭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幼儿去超市体验真实的购物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去超市买东西]
(一)目标: 1、幼儿在活动中逐步理解某数添上1就是它的后基数,形成的新数比原数大1,数学:去超市买东西。
2、在已有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学习用语言表达5以内数的形成。
(二)活动准备:
火腿肠、橘子、纸杯、调羹、水彩笔、牙膏等幼儿人手一份。
图片三张。
(三)过程: 1、幼儿去超市购物。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A、师:今天我们去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东西,超市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买,一边买一边数数,幼儿教案《数学:去超市买东西》
B、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幼儿一边买一边说说。
(2)、幼儿相互交流。
2、买一送一的游戏活动。
(1)师:在你买的东西里,你希望我送给你什么呢?
(2)、一边送礼物一边学说:原来有几个,添上一个,是几个。
(3)师小结:添上一个以后买的东西要比原来的多。
3、兑奖活动。
(1)、出示图片:讨论图片上的问号、箭头分别表示什么?
(2)、幼儿根据图意逐一对奖。
数学:去超市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