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实测示功图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完整)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

(完整)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
泵的余隙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越多,示功图的“刀 把”形状越明显。
下步措施: 控气
或调整防冲距
(3)、供液不足: 特点: 其卸载线与气体影响的卸载线相比较,陡而直 下步措施: 间开、优化生产参数或注汽
供液不足
(4)、泵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特点: 游动凡尔漏失: 上冲程悬点载荷不能及时上升到最大值,使加载变缓, 上冲程后半冲程悬点载荷提前卸载
工作筒内衬套乱
结论
1、示功图分析影响因素多,需要结合油井实际生产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示功图分析为管杆优化设计和提高抽油机系统效 率提供参考。
3、抽油机示功图分析是油水井分析的依据,有助于 我们有针对性提出日常科学管理措施。
4、示功图分析结合综合评价软件可实现油井智能化 控制。
2 、抽油机采油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工作时, 电动机通过皮带和减速 器带动曲柄作圆周运动, 曲柄通过连杆机 构的游梁, 以支架上的轴承为支点做上下 摆动, 通过驴头把游梁前端的往复摆动转 变为悬点的上下往复运动, 悬点带动抽油 杆柱、抽油泵柱塞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实现机械采油。
当活塞上行时, 活塞上的游动阀关闭, 泵筒上的固定阀打开, 井筒中的油液进入 泵筒, 同时柱塞之上的一部分液体排入地 面输油管线, 活塞下行时, 游动阀打开, 固 定阀关闭, 活塞之下抽油泵泵筒内的液体 进入油管内, 如此循环工作, 井液就源源不 断地被采出。
kN 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m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m
整改措施:(1)对地层能量不足的井, 要选择合理地 工作制度, 如调小生产参数, 换小泵, 也可采取间隙 抽油的管理方式。(2)根据油层实际条件, 也可以采 取压裂或酸化油层, 提高油层供液能力的方法。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解课件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解课件

01
03
本研究还针对示功图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 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为提高示功图分析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04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示功图的特征差异,本研究揭 示了不同采油工程条件下示功图的变化规律,为优化 采油工程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采油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示功图分 析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进 一步探索新的示功图分析方法和模型,提高分析 的精度和可靠性。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 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典型示功图分析 • 示功图分析方法 • 采油工程中示功图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了解采油工程中示功图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02
掌握示功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03
提高对采油工程中示功图的认识和理解,为实际应 用提供指导
03
油井工况监测
通过示功图分析,实时监 测油井的工作状况,包括 载荷变化、抽油杆位移等 。
故障诊断
利用示功图数据,判断油 井是否存在故障,如抽油 杆断脱、泵漏失等。
生产优化
根据示功图分析结果,优 化油井的生产参数,提高 采油效率和产量。
示功图在采油工程中的重要性
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示功图分析,及时发 现并解决油井故障,避免 生产事故的发生。
提高采收率
通过对示功图数据的分析 ,优化采油工艺和生产参 数,提高原油采收率。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准确的示功图分析, 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和生产 调整,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示功图应用效果的建议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采油工程师对示功图分析的技能和水平,确 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油井实测示功图解释大全

油井实测示功图解释大全

油井实测⽰功图解释⼤全六、解释抽油机井理论⽰功图A-驴头位于下死点 D点卸载终⽌点 C-驴头位于上死点AB-增载线 CD-卸载线B-吸⼊凡尔打开,游动凡尔关闭点增载终⽌点λ+λ-冲程损失(抽油杆伸长及油管缩短之和)D-固定凡尔关闭,游动凡尔打开点BC-活塞冲程上⾏程线也是最⼤负荷线AD- 下⾏程线也是最⼩负荷线 B1C-光杆冲程OA-抽油杆在液体中重量 AB1-活塞以上液柱重量ABCD-抽油泵所做的功七、实测⽰功图的解释(1)图1为其它因素影响不⼤,深井泵⼯作正常时测得的⽰功图。

这类图形共同特点是和理论⽰功图的差异不⼤,均为⼀近似的平⾏四边形。

(2)图2为供液不⾜的典型⽰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下⾏时,由于泵内没有完全充满,游动凡尔打不开,当活塞下⾏撞击到液⾯游动凡尔才打开,光杆突然卸载。

该图的增载线和卸载线相互平⾏。

(3)图3为供液极差的典型⽰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接近下死点时,才能接触到液⾯,使光杆卸载,但由于活塞刚接触到液⾯,上冲程⼜开始,液体来不及进⼊活塞以上,所以泵效极低。

(4)图4为⽓体影响的典型⽰功图。

理论根据:在活塞上⾏时,泵内压⼒降低,溶解⽓从⽯油中分离出来,由于⽓体膨胀,给活塞⼀个推动⼒,使增载过程变缓。

当活塞下⾏时,活塞压缩泵内⽓体,使泵内压⼒逐渐增⼤,直到被压缩的⽓体压⼒⼤于活塞以上液柱压⼒时,游动凡尔才能打开。

因此,光杆卸载较正常卸载缓慢。

卸载线成为⼀条弯曲的弧线。

(5)图5为“⽓锁”的典型⽰功图。

所谓“⽓锁”是指⼤量⽓体进⼊泵内后,引起游动凡尔、固定凡尔均失效,活塞只是上下往复压缩⽓体,泵不排液。

(6)图6为游动凡尔漏失的典型⽰功图。

当光杆开始上⾏时,由于游动凡尔漏失泵筒内压⼒升⾼,给活塞⼀个向上的顶托⼒,使光杆负荷不能迅速增加到最⼤理论值,使增载迟缓,增载线是⼀条斜率较⼩的曲线。

卸载线变陡,两上⾓变圆。

(7)图7为游动凡尔失灵,油井不出油的典型⽰功图。

图形呈窄条状,整个图形靠近下负荷线。

采油知识-示功图讲解

采油知识-示功图讲解

结蜡严重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固定阀被蜡堵死,使活塞下行 时不能即时接触到液面,游动 阀打不开,光杆不能卸载, 当活塞碰到液面,游动阀打开, 光杆开始卸载。
不 洗不通,电流:上电流正常,下电流比正常时要小。 开
活塞出泵筒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下泵时由于防冲距过大 , 使上行程的后半行程活塞脱出工作筒 , 脱出工作筒后悬点立即卸载,因此,后半行程与下行程线基本重合并伴有振动。
右下角有耳朵,右上角缺,形如倒置“菜刀”。
措施制定:调防冲距
活塞与泵筒间隙漏失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活塞与泵筒间隙漏失。由于活塞 与衬套之间磨损、间隙过大,造成漏失。 在 上行时液体从中漏失 ,光杆负载减小,使右 上角呈现斜坡, 缺少一块面积。
结蜡严重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结蜡井,上下行程流动阻力增加。上行程 时,流动阻力的方向向下,使悬点载荷增加;下行程 时,流动阻力的方向向上,使悬点载荷减小。示功图 出现肥大,上、下行线均超过理论负荷线,且有波纹。
措施制定: 油井: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调小参数,加深泵挂,换小泵径、压裂酸化 连通水井:加强注水
供液不足
液击问题
液击是在泵充不满时,柱塞下行以很高的速度撞击液面,使流体载荷突然由 杆柱转移到油管上,同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破坏整个抽油系统。液击能够造成 杆柱过早疲劳失效,同时冲击力会使抽油泵的凡尔球和凡尔座过早损坏。还会使 柱塞与泵筒得不到润滑,加速其磨损.另外油管液击的冲击下会突然拉伸,使其 连接螺纹松动,发生漏失或断脱故障。
游动凡尔漏失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摘要在油田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实测示功图作为分析深井泵工作状况的主要依据。

由于抽油泵井下工作情况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深井泵将受到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气、稠油和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各不相同。

为了能正确分析和解释示功图,常常需要与理论示功图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实测示功图的解释应以理论示功图为基础。

主题词:载荷游动阀固定阀泵况1静载荷下理论示功图如图1所示,静载理论示功图绘制于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悬点载荷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

在下死点A处的悬点静载荷为W1。

冲程开始后,液柱载荷W2逐渐加在活塞上,并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变形,液柱载荷全部回到活塞上之后,停止变形(Q=B`B)。

从B点以后悬点以不变的静载荷W1+W2上行至上死点C。

从上死点开始下行后,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液柱载荷W2逐渐地由活塞转移到油管上,故悬点逐渐卸载。

在D点卸载完毕,悬点以固定的静载荷W1继续下行至A点。

这样,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悬点理论示功图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AB为加载线,加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B点,加载完毕,变形结束,B`B=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固定阀也就开始打开而吸入液体。

BC为吸入过程,BC=S`,在此过程中游动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CD为卸载线,卸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也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D点,卸载完毕,变形结束,D`D=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游动阀被顶开而开始排出液体。

DA为排出过程DA=S`,排出过程中固定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2理论示功图的分析在绘制和解释理论示功图的基础上,我们把理论示功图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示功图的作用。

我们首先把理论示功图(图2)划分成四个部分即:A、B、C、DA表示固定凡尔,如这部分有缺失首先在固定凡尔上找原因。

分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

分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

管式泵的结构特点
只有一个工作筒 泵筒连接在油管的下端 固定凡尔安装在泵筒的下端 柱塞连接在抽油杆的下端 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的下泵 直径较杆式泵大 起下泵麻烦
柱塞 游动凡尔 工作筒
固定凡尔
抽 油 泵 的 工 作 原 理


P



O
S








P
O
S
P
O
S
P
O
S
P
O
S
P
O
S
P
30
20
kN
整改措施:
(1)如果抽油杆断脱位置在距井口 600m以内,可以进行对扣操作, 若失败,再进行作业检泵。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m
(2)如果判断为脱节器脱落, 可以直 接下放抽油杆, 与脱节器对接(此时, 不允许旋转光杆对扣), 若失败, 再进 行作业检泵。可以定量计算断脱部的深 度。L/L断=h/h断
抽油井 在生产过 程中,油 套管环形 空间中的 动面深度
沉没度:
深井泵 固定凡尔 与动液面





沉 没 度
实例一、
泵径56mm, 泵深1500m, 正常生产 时日产液量44m3, 产油7吨, 在1月中
L
旬开始液量缓慢下降, 到7月8日液量 24m3, 产油3吨, 液面由正常时的 答12: 2该0井m产到液目缓前慢4下26降m,。液面上升,功图
的比凡 特
左卸尔 点
下 角 变 圆 。
载 线 陡 ; 示 功 图
) 漏 失 , 增 载 线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1、考虑弹性的理论示功图2、冲程损失增载线越长,冲程损失越大,它与泵挂深度有关系。

3、考虑惯性和振动的理论示功图①实际上抽油杆是有弹性会“形变”的。

②ab 段为增载线(是受力后伸长);bc 段为上行过程。

③cd 段为卸载线(卸载后缩短);da 为下行过程④ab 和cd 都是倾斜着上下,与位移过程成线性的线段。

⑤理论示功图的特征:ab ∥cd 、bc ∥da3.2振动大后产生下倾现象。

冲数越快,动载也越大。

3.3地面平衡轻,下冲程平衡块向下运动,井下负荷轻,动载增大,下行程曲线阻尼特征较明显,振幅大;平衡重后与之相反。

3.4二级振动示功图图形抽油杆上、下运动时就会发生二级振动。

这种示功图图形在左下方和右上方(即在冲程:下死点和上死点处)经图形的右上方会有一个“结”出现。

这是抽油杆杆柱受力换向与杆柱弹性作用下造成的。

由于弹性振动传递快,而杆柱与油管和液体摩擦等因素造成滞后,影响曲线的形状而产生扭结。

冲次:4-6冲次:4-5 平衡轻示功图平衡轻示功图4、抽油机所承受最大载荷主要为抽油杆自重+液柱载荷+振动惯性载荷。

对同一口井杆柱自重与振动载荷是相同的,液体由于含气不同,井液密度不同,因此含气量越大,液柱载荷越小,相对最大悬点载荷越小,功图上下行程线相距越窄,功图面积越小。

反之越大。

功图a 相对密度为0.4 功图b 相对密度为0.6 功图c 相对密度为0.9 功图d 相对密度为1.1 4.15、抽喷理论功图由于抽喷井井液梯度小,上下行程距离短。

图形特征为近于水平状,很少有大的振动波,图形两端曲线近于平行(有增载和卸载特征),喷势较大的井,两端还有圆形面积,属于抽油过程中接近上,下死点时速度慢,喷势容易顶开游动阀球,相当于阀常开,也给下行柱塞以托力而减载。

6、有气体影响的理论示功图含气井由于抽油泵筒内存在大量气体,抽油杆下行时没有立刻卸载,而是首先压缩泵筒内气体,造成缓慢卸载特征,下行曲线为凸圆弧曲线特征。

抽油机井示功图..

抽油机井示功图..
泵的抽汲过程
2)下冲程 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泵
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 力时,游动阀被顶开。 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 使泵排出液体。 泵排出的条件: 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液柱 压力。
B-下冲程
理论示功图
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 悬点所承受的载荷: (1)抽油杆柱载荷,Wr (2)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W1 (3)沉没压力(泵口压力)与井口 回压在上冲程中造成的悬点载荷 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解决的方法:
当抽油井“供液不足”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油井地层 供液能力; 2、合理下调冲次; 3、根据地层供液,在作业时换小泵、加深泵挂 深度。 4、高压泵车洗井,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典型示功图分析
4.油管漏失 图形特点∶开抽时泵功图图 形正常,停抽后上行线比前 面低一段载荷,功图面积明 显减小。 成因分析∶如果油管的丝扣 连接处未上紧,或因油管被 磨损,腐蚀而产生裂缝和孔 洞时,进入油管的液体会从 这些裂缝和孔洞及未上紧处 重新漏入油管套管间的环形 空间,导致油井减产。
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 柱塞泵。
相同点
用抽油杆将地面动 力传递给井下泵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
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游梁式抽油机井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最广泛应用的 采油方式,大约有80%以上的油井采油采用该举升方式。
有杆泵采油
典型杆驱往复泵抽油系统 典型杆驱螺杆泵抽油系统
抽油装置示意图
主要内容
泵工作原理 理论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总结
泵的工作原理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解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解

件 入泵内的液体不可压缩。
油井没有连抽带喷现象。
油井供液能力充足,泵能够完全充满 。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在下死点前后,抽油杆柱上多了一个活塞截面以上液柱 的重量, 油管上少了一个活塞截面以上液柱的重量。这时, 就要发生弹性变形,油管缩短,抽油杆伸长。此时光杆虽然 在上移,但活塞相对于泵筒来说,实际未动,这样就画出示 功图中的AB斜直线,它表示光杆负载增加的过程,称为增载 线。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泵充不满的危害
液击是在泵充不满时,柱塞下行以很高的速度撞击液面, 使流体载荷突然由杆柱转移到油管上,同时产生强烈的冲击 波,破坏整个抽油系统。液击能够造成杆柱过早疲劳失效, 同时冲击力会使抽油泵的凡尔球和凡尔座过早损坏。还会使 柱塞与泵筒得不到润滑,加速其磨损。另外油管在液击的冲 击下会突然拉伸,使其连接螺纹松动,发生漏失或断脱故障。
段柱塞冲程;而在接近
上死点时又在C′点提前
关闭。这样柱塞的有效
吸入行程为B′C′。漏
失量越大, B′C′线越
短。
A
B’
C’
C
C″
D D’ S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1、游动阀漏失 P
当漏失量很大时,由
B
于漏失液对柱塞的“顶托”
作用很大,上冲程载荷远
低于最大载荷,如图中
AC'"所示,吸入阀始终是
关闭的,泵的排量等于零。
A—驴头下死点位置
B—固定阀打开,游动阀关闭,活塞开始上行程
C—驴头上死点,活塞运行到最高点
D—固定阀关闭,游动阀打开,活塞开始下行程
S—光杆冲程 , m S活—活塞冲程, m P—光杆负荷, KN P’杆—抽油杆在液体中质量, KN P’液—柱塞以上液柱质量, KN P静—光杆承受最大静负荷, KN λ—冲程损失,m λ= λ1+ λ2 λ1—抽油杆伸缩长度,m λ2—油管伸缩长度,m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

20
40
30
1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m
0.5
1
1.5
2
2.5 m3
双凡尔漏失不出实测功图
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2.5 3 mkN60504030
20
10

0.5
1
1.5
2
2.5 3
m
特点:没有增载线和卸载线,功图面积小,功图载荷照比原 载荷下降;产量下降或不出,液面上升。
1
1.5
2
2.5 3 m 0
0.5
1
1.5
2
2.5 3 m
气体影响实测示功图
典型案例(一)
抽油杆断脱示功图
kN 40
30
抽油杆底部断脱示功图
20
kN 40
30
抽油杆上部断脱示功图
20
10
10
0
0.5
1
1.5
2
2.5 3
m0
40 kN
0.5
1
1.5
2
2.5 m
30
20
抽油杆中部断脱示功图
1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是供液不足或气体影响。
左下角:分析光杆在下死点时出现的问题, 如固定阀的漏失情况等。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
kN
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m

抽油机井示功图

抽油机井示功图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解决的方法: 当抽油井“杆断脱”时,首先我们应通 过功图计算断脱点位置,然后根据断脱 点的深浅选择措施: 1、断脱点较浅——小于300米,可采取 使用吊车配合捞矛进行打捞; 2、断脱点较深300米以上,则需要小修 作业来修复。
典型示功图分析
10.固定阀(吸入部分)漏失
W1
静载荷作用下理论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1 .泵工作正常 图形特征∶左右、上下曲线 平行,接近理论示功图图形 特征,曲线较理想,充满程 度100%,排出系数较高,一 般泵效接近理论值,如图。 成因分析∶此类井供液充足, 沉没度大。泵阀不漏,泵效 高,出油好。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利用安装在井下的深 井泵将井下原油举升 到地面的方法。
无杆泵采油
深井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利用抽油杆将地面机械设备所 产生的运动传递到井下深井泵的抽油法。
无杆泵采油:利用抽油杆以外的其它方法将地 面能量传递到井下以驱动井下深井泵抽油的 方法(如电潜泵采油)。
区别
动力传递方式不同
有杆泵采油
游梁式抽油机井有杆泵采油:抽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12.泵工作正常但油稠 图形特点∶上负荷线高于最 大理论负荷线,下负荷线低 于最小理论负荷线,图形肥 胖,四个角是圆滑的。 成因分析∶油稠,使摩擦等 附加阻力变大,造成上负荷 线偏高,下负荷线偏低。同 时,使得凡尔开关比正常时 滞后,凡尔和凡尔座配合不 严密,造成较大漏失。
图形特征∶两下角缺失 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固定阀漏失,泵内压 力不能及时提高而延缓了卸载过程,同时 使游动阀不能及时打开。当柱塞速度大于 漏失速度后,泵内压力提高到大于液柱压 力,将排出阀打开而卸去液柱载荷,下冲 程后半冲程中因柱塞速度减小,当小于漏 失速度时,泵内压力降低使排出阀提前关 闭,悬点提前加载(当吸入阀严重漏失时, 排除阀一直不能打开,悬点不能卸载)。 成因分析∶由于固定凡尔与凡尔座配合不 严,凡尔座锥体装配不紧,凡尔罩内落入 脏物或结蜡而卡住凡尔球等原因,都会造 成深井泵的吸入部分漏失。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及井下故障判断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及井下故障判断

举例:某井62毫米油管 毫米油管, 毫米泵 泵深800米, 毫米泵, 举例:某井 毫米油管,56毫米泵,泵深 米 7/8英寸抽油杆 , 冲程 米 , 原油密度 英寸抽油杆, 英寸抽油杆 冲程3米 原油密度0.95, 含水 , 80%,示功图力比 毫米, ,示功图力比2000牛/毫米,减程比 :60,作 牛 毫米 减程比1: , 该井理论示功图。 该井理论示功图。 解:f杆=3.8 cm2,g杆=27.3 N/m;设m、n分别为 ; 、 分别为 力比和减程比。 力比和减程比 。 则 m=2000, n=1/60。 由已知条件 , 。 得D=0.056m,S光=3000 mm,L=800m,f管=11.657 , , , cm2 , f 活 =5.62/4*3.14-3.8=20.82 cm2 , ρ=950*0.2+1000*0.8=990 kg/m3 , P 杆 =g 杆 * L=800*27.3=21840N , P 液 = ( F 活 - f 杆 ) Lρ= (20.82-3.8)800*990*10=13480N )
图中的上冲程曲线呈阻尼曲线特征,左边波的幅度大,向右波幅减小; 图中的上冲程曲线呈阻尼曲线特征,左边波的幅度大,向右波幅减小;下 冲程振动曲线也是阻尼曲线,从右向左波幅变小, 下冲程阻尼曲线相平行, 冲程振动曲线也是阻尼曲线,从右向左波幅变小,上、下冲程阻尼曲线相平行, 波幅呈相反方向。 波幅呈相反方向。
实际上金属是有弹性,会“形变”的,因而使增载过程和卸载过程都不是直 实际上金属是有弹性, 形变” 上直下,而是受力后伸长,卸载后缩短,都是倾斜着上下, 上直下,而是受力后伸长,卸载后缩短,都是倾斜着上下,与位移过程成线性的 线段。这一变形过程是由于抽油杆伸长和油管缩短、 线段。这一变形过程是由于抽油杆伸长和油管缩短、抽油杆缩短和油管伸长所造 成的。 成的。

典型示功图详解大全

典型示功图详解大全

P B C
A’
D’
D
S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2)吸入部分漏失
泵内压力降低使排出阀提前 关闭,悬点提前加载,到达下死 点时,悬点载荷已增加到 A″。 上冲程,吸入部分漏失不 影响泵的工作,示功图形状 与理论示功图形状相近。
P B’ B C
A″
A
A’
D’
D
S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2)吸入部分漏失
由于吸入部分的漏失而造 成排出阀打开滞后(DDˊ)和 提前关闭(AA′)。 活塞的有效排出冲程为 DˊAˊ。 这种情况下的泵效
6、油井结蜡影响的示功图
由于油井结蜡,使活塞在整 个行程中或某个区域增加一个 附加阻力,上冲程,附加阻力 使悬点载荷增加;下冲程,附 加阻力使悬点载荷减小,并且
会出现振动载荷,反映在示功
图上,上下载荷线上出现波浪 型弯曲。(如右图所示):
7、带喷井的示功图
对于具有一定自喷能力的抽油井,抽汲实际上只起诱喷和助喷的 作用。在抽汲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处于同时打开的状态,液柱载 荷基本加不到悬点。示功图的位臵和载荷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喷势的强 弱及抽汲液体的粘度。
B
B’
C
A
D’
D
S
1、气体影响示功图
气体使泵效降低的数值
可使用下式近似计算:
P B B’

' g
充满系数:
DD S
'
C
式中:S—光杆冲程
AD AD
'
A
D'
D
S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当沉没度过小或供液不足使 液体不能充满工作筒时,均会 影响示功图的形状。 供液不足不影响示功图 的上冲程,与理论示功图 相近。 下冲程由于泵筒中液体充 不满,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 小,只有当柱塞遇到液面时, 才迅速卸载,卸载线与增载 A 线平行,卸载点较理论示功 图卸载点左移(如图中D‘点)

分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

分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

分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 (10图)
序 考核内容 号
评分要素
分析正常示功图的泵况
分析不正常示功图的泵况
1
分析
不正常示功图产生的原因
逐井查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 提出措施 提出下步整改措施
3
卷面 整 洁
卷面清洁、无乱涂改
清理桌面
4
安全文明 操作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合计
操作时间:15min
配分
评分标准
50 分析错误一图扣5分
游动阀漏失示功图
游动阀漏失严重或失效示功图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
双凡尔漏失:
这类功图的主要特点 是:上下行均不能有效加 载或卸载,四角消失,中 间粗;两头尖,形如梭状。 漏失越严重示功图越窄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
抽油杆断脱时的示功图:
抽油杆断脱时,光杆只承受 断裂上部抽油杆在液体中的重力, 因而示功图形成长条,长条图形 越向上,表示断脱位置越向下。 抽油杆断脱时,油井产液量为零。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
气体影响时的实测示功图:
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由 于气体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固 定凡尔打开滞后,加载变缓;在 下冲程开始后,气体受压缩,由 于气体传递压力较慢,泵内压力 不能很快提高,游动凡尔打开滞 后,卸载变缓。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
供液不足时的实测示功图:
深井泵供液不足与受气体影响图十 分相似,区别是:减载线呈现为圆弧线, 受气体影响越大,圆弧曲线特征更明显。 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有 当柱塞遇到液面时,才能迅速卸载,较 气体影响的卸载线陡而直。
油杆断脱示功图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
油井结蜡时的实测示功图:
由于油管结蜡,上下行时 摩擦阻力增大,因此最大、最 小载荷线比理论值相差大,功 图“肥大”结蜡严重的井,不论 是深井或浅井,只要结蜡就有增 载的特征,发现示功图有“结蜡” 的宽度,示功图有此类特征时, 热洗一般无效,应尽快检泵清蜡。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ppt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ppt

活塞下死点碰固定凡尔罩
160
150
kN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m
上死点时井下抽油杆刮井口
油管结蜡实测功图
kN
kN
110
60
100
90
50
80
70
40
30
60
双凡尔结蜡示功图
50
20
油管结蜡示功图
40
30
10
20
10

0.5
1
1.5
20
40
30
1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m
0.5
1
1.5
2
2.5 m3
双凡尔漏失不出实测功图
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m
kN 60
50
40
30
20
10

0.5
1
1.5
2
2.5 3
m
特点:没有增载线和卸载线,功图面积小,功图载荷照比原 载荷下降;产量下降或不出,液面上升。
严重漏失
1
1.5
2
2.5 3 m
80
70 60 50
40 30
轻微漏失
20
10
0.5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解释抽油机井理论示功图
A-驴头位于下死点 D点卸载终止点 C-驴头位于上死点AB-增载线 CD-卸载线
B-吸入凡尔打开,游动凡尔关闭点增载终止点
λ+λ-冲程损失(抽油杆伸长及油管缩短之和)
D-固定凡尔关闭,游动凡尔打开点
BC-活塞冲程上行程线也是最大负荷线
AD- 下行程线也是最小负荷线 B1C-光杆冲程
OA-抽油杆在液体中重量 AB1-活塞以上液柱重量ABCD-抽油泵所做的功
七、实测示功图的解释
(1)
图1为其它因素影响不大,深井泵工作正常时测得的示功图。

这类图形共同特点是和理论示功图的差异不大,均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
图2为供液不足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下行时,由于泵内没有完全充满,游动凡尔打不开,当活塞下行撞击到液面游动凡尔才打开,光杆突然卸载。

该图的增载线和卸载线相互平行。

(3)
图3为供液极差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行至接近下死点时,才能接触到液面,使光杆卸载,但由于活塞刚接触到液面,上冲程又开始,液体来不及进入活塞以上,所以泵效极低。

(4)
图4为气体影响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在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降低,溶解气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由于气体膨胀,给活塞一个推动力,使增载过程变缓。

当活塞下行时,活塞压缩泵内气体,使泵内压力逐渐增大,直到被压缩的气体压力大于活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才能打开。

因此,光杆卸载较正常卸载缓慢。

卸载线成为一条弯曲的弧线。

(5)
图5为“气锁”的典型示功图。

所谓“气锁”是指大量气体进入泵内后,引起游动凡尔、固定凡尔均失效,活塞只是上下往复压缩气体,泵不排液。

(6)
图6为游动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当光杆开始上行时,由于游动凡尔漏失泵筒内压力升高,给活塞一个向上的顶托力,使光杆负荷不能迅速增加到最大理论值,使增载迟缓,增载线是一条斜率较小的曲线。

卸载线变陡,两上角变圆。

(7)
图7为游动凡尔失灵,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图形呈窄条状,整个图形靠近下负荷线。

(8)
图8为固定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示功图的特点:反应在卸载时,右下角变圆,卸载线与理论负荷线夹角变小,漏失越严重夹角越小。

图形左下角变圆,漏失越严重,此角越圆滑。

(9)
图9为固定凡尔严重漏失,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图形呈窄条状,且接近理论上负荷线。

(10)
图10为双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由于光杆在加载和减载过程中两种漏失同时存在,使示功图的四角变圆,但此时油井仍出油。

(11)
图11为双凡尔失灵,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图形呈窄条状,最大负荷线低于最大理论负荷线。

(12)(13)
图12、13为泵断脱,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示功图图形成为近似水平条状。

断脱位置越深,越接近最小理论负荷线,断脱位置越浅,越接近基线。

图12是接近活塞处断脱,图13是在杆柱上部断脱的图形。

(14)
图14为连抽带喷的典型示功图。

从图形增载线、减载线不明显或根本看不出来,图形位置介于理论上下负荷线之间。

但自喷能力很强时,图形也可能低于最小理论负荷线。

现场有时也需用计量数据判定。

(15)
图15为油管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由于油管漏失不是深井泵本身所致,所以,图形变异不大,只是当漏失严重油井不出油时,示功图的最大负荷线低于最大理论负荷线。

但测试时仪器未完全吃上负荷,也会产生图形变瘦,示功图的最大负荷线低于最大理论负荷线。

若漏点在井口附近,图形与正常时所测图形极为相似,现场需用计量或憋压等数据判定。

如图形只是整体下移,则是示功仪负荷零点漂移所致。

C
(16)
图16为活塞部分脱出工作筒的典型示功图。

图形中的c点活塞已开始脱出工作筒,漏失量急剧增加,载荷也随之急剧下降一致降到最低理论负荷线。

(17)
图17为防冲距过小导致碰泵的典型示功图。

当活塞撞击固定凡尔罩时,光杆负荷急剧降低,但由于活塞又开始上行,在图形左下角形成不规则的且带环状的尾巴。

同时,因撞击引起抽油杆柱的强烈震动,双凡尔也剧烈跳动,封闭不严,造成漏失。

(18)
图18为出砂影响的典型示功图。

上冲程时,附加阻力使光杆负荷增加,下冲程是附加阻力使光杆负荷减少,致使光杆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多次急剧的变化,图形多处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尖峰,但油井仍能出油。

(19)(20)
图19为杆箍与井口发生上碰的典型示功图。

图20为光杆蹩驴头的典型示功图。

(21)
图21为固定凡尔卡死在凡尔座上,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上冲程时,游动凡尔关闭,固定凡尔打不开,井中液体不能吸入工作筒。

下冲程时,由于泵筒内无液体游动凡尔打不开,光杆泵内卸载,整个图形下负荷线接近最大理论负荷线附近,而且比较窄。

八、指示曲线分析实例
2、指示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吸水指数变小在相同
注水压力下吸水能力下降
3、指示曲线平行上移,斜率不变,吸水指数不变
在相同的注水量下,地层压力升高,要保持相同
的注水量必须提高注入压力。

Q
4、指示曲线平行下移,斜率不变,吸水指数不变,在相同的注水量下地层压力下降,一般情况下是采取了压裂酸化等增注措施。

产生原因:只有地层因素,压裂、酸化见效,使地层压力降低了
注水井常见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注水井常见故障大部分都是井下工具,如封隔器失效,配水器故障、油管刺漏及地面仪表故障。

1、封隔器失效原因:封隔器胶筒变形或破裂使封隔器无法实现密封;配水器弹簧失灵,管柱末端球与球不密封,造成封隔器失效
2、第一级封隔器密封性的判断 正注时发现套压上升,严重时打开套管闸门放溢流,
如发现溢流量随注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管外串槽也有此种现象)
一级封隔器以下各级封隔器若有一级不密封,则油压下降,套压不变,油管注入量上升,,若判断是哪一级不密封,必须测层段指示曲线,封隔器失效后,一般表现为该封隔器上部层下部层段的日注水量下降,指示曲线偏向压力轴方向。

2、水嘴堵 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吸水指数变小,在相同的注水压力下吸水能力下降。

水嘴堵堵后,全井水量下降或注不进水,发现水嘴堵后,采取洗井措施解除。

3、水嘴刺大
水嘴孔眼刺大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天长日久逐渐被磨损造成的,在历次所测试的曲线上有一个逐渐向水量轴方向偏移变化的过程。

水嘴孔眼被刺大应立即捞出堵塞器更换水嘴。

4、水嘴掉
水嘴掉后全井注水量突然上升,层段指示曲线明显向水量轴方向偏移,处理方法是捞出堵塞器重新安装水嘴。

5、滤网堵
滤网堵后全井注水量及该层段注水量下降,它与水嘴堵有所不同,滤网堵时注水量是逐渐递减,指示曲线逐渐向左偏移。

滤网是防止水嘴被堵的,堵塞后应进行反洗井解除堵塞。

6、球与球座不密封
球与球座不密封,使注入水从油管末端进入油套环形空间,可造成封隔器不密封,水量上升,油压下降,指示曲线明显右移。

处理措施:修井
7、管外水泥串槽
管外水泥串槽,全井注水量将会逐渐上升,指示曲线与封隔器失效相似,层段指示曲线集中平行排列,两相邻层段指示曲线相重合。

8、管柱脱节或刺漏
管柱脱节或刺漏,全井注水量明显增大,层段注水量等于全井注水量。

措施:修井
九、绘制注水井管柱图
1.准备工作
⑴直尺,橡皮,铅笔,绘图纸等
⑵(给定)井下工具名称,型号规范,下入深度等
⑶射开层段,注水层段等数据
2.操作步骤
⑴首先核对给定的管柱设计数据及注水层段数据是否相符,确认管柱是悬挂的还是整体的(直接坐到人工井底的)确认无误后准确正式画图。

⑵画基线,填图头名称:在给定纸幅的正上方适当位置画一横基线,并把“××注水井管柱示意图”填写在基线上。

⑶画油管、套管线:在横基线略偏左侧画一垂直点划线,为管柱中心线,并在中心垂直线两侧对称画4条垂直实线,两内侧垂直线为油管,两外侧为套管,如图是悬挂注水管柱,套管要略长于油管线,在最下端连一横线,即为人工井底。

⑷画注水层段(油层位置):在套管线左侧标画出给定的注水层段(几段、顺序等),位置在整个管柱高度的下1/3~2/3处,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整幅图布局是否合理等。

⑸画配水器:在油管线内对画定注水层段对应位置画配水器,一定要画在本注水层段内。

⑹画封隔器:在套管线内(等宽度)对准注水层段间夹(隔)层位置画出封隔器。

⑺画工作筒、中球(底球、筛管)、丝堵:有工作筒的要在最上一级封隔器顶部画出,丝堵要画在油管最末端,中球(筛管)要画在最下一级配水器与丝堵之间靠近丝堵位置。

⑻画间断线:在工作筒上横基线中间位置处,用橡皮把油管、套管4条垂线横向擦去约0.5cm左右,并在这一位置画出两条平行波浪线,即为管柱间断先线。

采油高级工晋级试题
⑼标注工具:层段、配水器等横线,管柱图右侧的对应标注线后依次写出名称、型号(规范)、深度。

⑽检查画好的管柱图,确认无误后在图的右上方填写绘图人的姓名、年月日;交图。

3.注意事项
⑴图线清晰,比例对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

⑵各下井工具及附件准确、齐全,标注清楚。

⑶未停注层数,保护封隔器一定要清楚。

⑷单位准确。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