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考研方剂学大纲版完美打印版
(完整word版)中医综合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所治病证的病机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乌梅丸(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筋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治痰饮——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饮停心下)真武汤(肾阳不足,水泛为饮)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治咳嗽痰血——咳血方(木火刑金)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药物在方中的作用1.大黄--大承气汤(配芒硝)――荡涤肠胃热结(相须为用,攻润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制性存用』(以温制寒,温中阳下积滞以除冷积)桃核承气汤(配桃仁)――逐瘀泄热(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2017考研新增方剂学内容
2017考研新增方剂学内容一、重点方剂(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解表剂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舒气机。
理气剂柴胡舒肝散: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失笑丸)祛湿剂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二、掌握方剂(下列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解表剂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通,表寒轻证服之康。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和解剂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清热剂栀子豉汤:山栀香豉治为何,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建功。
祛暑剂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补益剂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做散服,杏苓桑皮草二母,肺肾气虚蕴痰热,咳喘痰邪一并除。
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营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石斛夜光丸: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菊杏药,参味连苓蒺草风;再入犀羚清虚热,养阴明目第一功。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具,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左归饮:补肾滋阴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
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亏损此方医。
右归饮: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
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
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精气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安神剂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六份连。
最新2017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
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
三级的方剂,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
(二)教学方法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
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
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仍按部颁的统编教学大纲要求执行。
仅根据我校教学时数的具体情况,进行少数调整。
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2.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绪言1. 主要内容:(1)方剂学概念、性质、任务、地位及重要性。
《方剂学》考试大纲(专科中医)
《方剂学》专升本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方剂学适应专业:中医学专科教材:贾波方剂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一、考试目的《方剂学》课程考试要求学生学生掌握13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
能够运用所学的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对应相应的三级方剂、二级方剂、一级方剂。
一级方剂10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
二级方剂3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
三级方剂32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
一级方剂及部份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量合适、难度适中、范围较广,设有综合题来选拔优秀学生。
三、考试内容绪言1.熟悉: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2.了解: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1.熟悉: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1.掌握: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
2.熟悉:八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第五章方剂的煎服法1.熟悉: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第六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掌握: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2.熟悉:方剂配伍的目的。
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1.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2.熟悉:香薷散、柴葛解肌汤。
3.了解: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第二章泻下剂1.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
比较:三承气汤;2.熟悉: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济川煎;3.了解: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方剂考研大纲版
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勺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3.小青龙汤:桂芍姜麻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喘而发热句中探。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
)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5.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湿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6.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邪客肺络)7.麻杏石甘汤: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8.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有气滞)9.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桔枳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证)10.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助阳益气,散寒解表——阳气虚弱,外感风寒)11.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滋阴解表——阴虚,外感风热)12.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13.升麻葛根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宜。
(解肌透疹——麻疹初起)1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2017-研究生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高教版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I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017考研方剂大纲版
方剂学第1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辩证要点要点(如用法、配伍)方歌、趣记、组成(加粗为君药)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①用法:取微汗,不啜粥。
②使用注意: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禁用。
③配伍特点:麻桂相须,开腠畅营;麻杏相使,宣降相因。
④炙甘草:a、调和诸药b、缓峻以防伤正(98.145/96.113/97.113)⑤辛温发汗:麻黄、桂枝;宣降肺气:麻黄、杏仁。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趣记: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①甘草:扶正(调和)驱邪(助桂助芍)(96.114/97.114)②原方要求“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意义:助汗以祛外邪(92.148)。
③服桂枝汤后“遍身微似有汗”标志:胃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94.150)④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生姜、大枣。
⑤用法:a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b温覆令一时许,遍身蜇蛰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c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d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e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0.46)⑥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⑦桂枝、白芍同用方有:桂枝汤、小青龙汤、再造散、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趣记:桂芝要炒姜枣―桂枝药草姜枣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九味羌活汤“分经论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98.45)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2017中医考试大纲
2017中医考试大纲2017年中医考试大纲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气、血、津液、精、神2. 脏腑学说-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3. 经络学说- 经络的概念和作用-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4.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病因的分类和病机的演变5. 诊断学基础- 望、闻、问、切四诊- 辨证论治二、中医临床学科1. 内科- 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原则2. 外科- 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3. 妇科- 妇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妇女生理特点与妇科疾病的关系4. 儿科- 儿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儿童生长发育与儿科疾病的关系5. 骨伤科- 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中医处理方法三、中药学1.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来源、性能、功效、用法2.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和方法3. 中药的配伍- 单味药与复方药的配伍原则4. 中药的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四、针灸学1. 针灸基础- 针灸的原理和作用- 针灸的操作方法2.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3. 针灸的临床应用- 针灸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五、中医养生保健1. 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的养生原则2. 四季养生-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养生方法3. 特殊人群的养生保健- 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养生保健方法六、中医法规与伦理1. 中医法规- 中医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 中医伦理- 中医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七、中医临床实践1. 临床实践的基本要求- 临床实践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临床实践的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八、中医科研方法1. 中医科研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统计等科研方法2. 中医科研的伦理问题- 科研过程中的伦理规范和问题九、中医文化与交流1. 中医文化的特点- 中医文化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特点2. 中医的国际交流- 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3. 中医的现代发展-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十、考试形式与要求1. 笔试- 理论知识的考核2. 实践操作- 临床技能和操作的考核3. 综合面试- 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以上是2017年中医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系统学习和复习相关知识,以确保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
方剂学大纲
第一章 总论01、方剂-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02、方剂学-是研究和阐述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03、方剂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基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04、《五十二病方》是现存医籍中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05、《黄帝内经》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06、《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载方314首。
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于一体,后世誉称之为“方书之祖”。
07、《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唐代孙思邈编著。
成书于公元652年,载方5000首。
著者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08、《外台秘要》唐代王焘编著,成书公元752年,载方6000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主要文献。
09、《太平圣惠方》宋代王怀隐等医家编著,载方16834首。
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剂著作。
0A、《古今名医方论》清代罗美撰。
0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官府药局——和剂局的成药配本,经名医陈承、裴宗元、陈师文等校正,载方788首。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成药典”0C、《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代成无己编著。
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著作,开后世“方论”之先河。
0D、《普济方》编著于明代,共载方61739首。
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著作。
0E、《医方考》明代吴崑编著,载方700余首,是方剂学史上第一部详析方剂的理论专著。
0F、《医方解集》清代汪昂编著,成书于1682年,载方约700首;开创了以治法(功效)分类的新的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0G、八法-汗、和、下、吐、消、温、清、补八种治法。
0H、汗法-即解表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完整word版)中医综合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所治病证的病机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乌梅丸(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筋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治痰饮——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饮停心下)真武汤(肾阳不足,水泛为饮)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治咳嗽痰血——咳血方(木火刑金)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药物在方中的作用1.大黄--大承气汤(配芒硝)――荡涤肠胃热结(相须为用,攻润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制性存用』(以温制寒,温中阳下积滞以除冷积)桃核承气汤(配桃仁)――逐瘀泄热(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杏发啥】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鬼将接踵】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就喜欢发疯】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同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甘外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草夏味加,外助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直白宣讲】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甘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竹竿轻】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疏风清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上路疏风】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翘饶,疏风清热宣肺咳,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种新鞋油】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喘,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考研-方剂学总结(打印版)V3.2(A4纸)
1 吴瑭称“辛 凉平剂”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辛凉疏表, 清肺平喘 散寒祛湿, 益气解表 助阳益气, 发汗解表 解肌透疹
风温初起 表热轻证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 证 气虚, 外感 风寒湿表 证 阳气虚弱
辛凉重剂
1 人参 -扶正祛邪 2 逆流挽舟
麻疹初起
1 升麻-①透 疹;②解毒; ③散风邪; ④ 升清阳
外寒里饮 证 外感风寒 湿邪, 兼有 里热证 四时感冒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发汗解表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麻 黄 桂 枝 芍 药 无汗, 喘咳, 痰多而稀, 细辛 干姜 炙甘草 胸痞,舌苔薄白,脉浮 半夏 五味子 外感风寒湿邪, 恶寒发 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 渴 头项强痛,鼻塞流涕, 身体疼痛, 恶寒发热或 恶风,胸脘痞闷,苔薄 白,脉浮 发 热 , 无汗或 有汗不 畅,微恶风寒,头痛口 渴, 咳嗽咽痛, 舌尖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咳嗽,发热不甚,口微 渴,脉浮数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 甚则鼻煽,口渴,有汗 或无汗,苔薄白或黄, 脉数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 肢体酸痛,无汗,鼻塞 声重,咳嗽有痰,胸膈 痞满,舌淡脉浮无力 头痛身热恶寒, 热轻寒 重,无汗肢冷,倦怠嗜 卧,面色苍白,舌淡苔 白,脉沉无力 麻疹不出,发而不透, 身热, 头痛肢疼, 咳嗽, 且赤流泪,口渴,舌红 苔干,脉浮数 恶 寒 渐 轻,身热增盛 者,头痛无汗,目疼鼻 干,心烦不眠,咽干耳 聋, 眼眶痛, 舌苔薄黄, 脉微洪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 咳嗽,口渴,无汗或汗 出不多,咽干,心烦, 舌红,脉数 少 阳 病 始得之,反发 热,脉沉者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 咳嗽痰多,胸膈满闷, 苔白脉浮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紫苏叶 荆芥 陈皮 香附 秦艽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生姜 炙甘草 金银花 连翘 苦桔 梗 薄荷 竹叶 生 甘草 荆芥穗 淡豆 豉 牛蒡子 苇根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 桔梗 生甘草 苇根 麻黄 石膏 杏仁 炙甘草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 生姜 薄荷 黄芪 人参 桂枝 甘草 细辛 羌活 防风 川芎 熟附子 煨生姜 升麻 葛根 芍药 炙甘草 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羌活 白芷 芍药 桔梗 生姜? 大枣? 生葳蕤(即玉竹) 生葱 白 淡豆豉 薄荷 白薇 桔梗 大枣 炙甘草 麻黄 附子 细辛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方剂学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方剂学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方剂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方剂学方剂学1.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
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代表作。
2.治法的概念。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及其应用。
3."七方"、"十剂"、"八阵"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4.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5.配伍的目的。
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
"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指导意义及其具体运用。
6.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7.常用剂型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8.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1)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香苏散、败毒散、再造散、加减葳蕤汤。
(2)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济川煎、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3)和解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4)清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5)祛暑剂: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6)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7)表里双解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
(8)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内补黄芪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9)安神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夭王补心丹。
2017中医综合考研方剂
第1章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 1.麻黄汤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1.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1.麻黄汤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1.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3g)2.桂枝汤 2.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2.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2.桂枝汤主症: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2.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桂枝9g、芍药9g;生姜9g、大枣6g、炙甘草6g)3.九味羌活汤 3.九味羌活汤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3.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3.九味羌活汤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紧。
口苦微渴。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白芷6g、川芎6g、甘草6g、黄芩6g、生地黄6g)4.香苏散*4.香苏散*功效:疏散风寒理气和中4.香苏散*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4.香苏散*主症: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4.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香附子120g、紫苏叶120g、炙甘草30g、陈皮60g)5.小青龙汤 5.小青龙汤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5.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5.小青龙汤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麻黄9g、桂枝9g、干姜6g、细辛3g、半夏9g、炙甘草6g;芍药9g五味子9g)1.2辛凉解表1.银翘散 1.银翘散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1.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1.银翘散主症: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中医考研方剂全2017年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2.风热犯表证: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附: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2)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节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止嗽散用夏陈前,紫菀百部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轻宣凉润燥能医。
(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即二陈汤+平胃散) 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茯苓甘草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痰火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素实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3.肝火犯肺证: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青黛散青黛散方解热毒,皮肤焮肿水滋出;石膏滑石川黄柏,收湿止痒麻油涂。
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第三节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
2017考研方剂学笔记- 国医战队助研团搜集整理
1.解表剂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和剂局方》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薄白脉浮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四时感冒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紫苏叶香附陈皮炙甘草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化饮饮最有功▲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杏甘石汤《伤寒论》辛凉宣泄,宣肺平喘外感风寒邪热壅肺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解肌清热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苔薄黄,脉微洪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闫氏小解肌透疹麻疹初起麻疹不出,发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肢疼,咳嗽,且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儿方论》疹此方良1.3扶正解表★人参败毒散《药证直诀》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再造散《伤寒六书》助阳益气,发汗解表阳虚外感风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人参黄芪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再造散用参芪甘,附桂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参苏饮《和剂局方》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寒,咳嗽痰白,胸膈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紫苏叶葛根人参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助阳解表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滋阴解表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口渴,无汗或汗出不多,咽干,心烦,舌红,脉数葳蕤葱白淡豆豉薄荷白薇桔梗大枣甘草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2.泻下剂2.1寒下★大承气峻下阳明腑实,热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大承气汤大黄硝,枳汤《伤寒论》热结结旁流,热厥痉病燥裂,脉沉有力数日不大便[与脾约丸的区别] 朴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腹实重证疗去硝名曰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大黄、桃仁、丹皮、冬瓜子、芒硝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大陷胸汤《伤寒论》泻热逐水水热结胸证心下痛,按之石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拒按;日晡潮热或短气躁烦,心中懊恼,舌上燥渴苔黄腻脉沉紧有力大便秘结,甘遂、大黄、芒硝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邪热逐水效非常2.2温下▲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腹痛里实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便秘腹痛,附子、大黄、细辛附子三枚与大黄三两的意义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法,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备急千金》攻下寒积,温补脾阳寒积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便秘腹痛,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当归芒硝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2.3润下▲麻子仁润肠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麻子仁丸治脾约,杏丸《伤寒论》泻热,行气通便结,小便频数厚朴、杏仁[与小承气不同有2]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济川煎《景岳全书》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便秘,精血不足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2.4逐水★十枣汤《伤寒论》攻逐水饮1.悬饮2.水肿(实水)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革更,干呕短气,水肿,二便不利,头痛目眩,苔滑,脉沉弦芫花、甘遂、大戟、大枣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舟车丸行气逐水水热内壅,气机阻滞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有力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朝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2017中医专硕考纲新增方剂方歌
解表剂正柴胡饮正柴胡饮用陈皮,防风芍药姜草齐。
发散风寒解热痛,风寒初起此药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发汗解表疏气机。
理气剂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祛湿剂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
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全。
和解剂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清热剂栀子豉汤山栀香豉治为何,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风功。
祛暑剂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补益剂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做散服,杏苓桑皮草二母,肺肾气虚蕴痰热,咳喘痰血一并除。
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兼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人参养荣饮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石斛夜光丸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菊杏药,参味连苓蒺草风,再入犀羚清虚热,养阴明目第一功。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具,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龟鹿二仙膏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精气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左归饮补肾滋阴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亏损此方医。
右归饮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
安神剂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六份连,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然安。
固涩剂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清带汤清带汤中薯茜草,龙骨牡蛎海螵鞘。
赤带二钱芍苦参,白带三钱术鹿角。
理气剂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营分阴血伤;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卷心尝。
热入营分
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毒阳黄皆堪治,热燔血分服之安。
热入血分,热扰心神热伤血络,蓄血留瘀
清瘟败毒饮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临,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胃火牙痛
玉女煎
清胃热,滋肾阴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麦冬牛膝襄;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胃热阴虚
芍药汤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湿热痢疾
白头翁汤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汤热痢方,连柏秦皮四药良;味苦性寒能凉血,坚阴治痢在清肠。
热毒痢疾
青蒿鳖甲汤
*人参蛤蚧散/
补肺益肾,清热定喘
宝鉴人参蛤蚧散,喘咳痰血与胸烦;桑皮二母杏苓草,若非虚热慎毋餐。
脾胃气虚
*八珍汤/
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
*人参养荣汤/
补气养血,养心安神
人参养荣本十全,去芎陈志五味添;食少神衰心气怯,养荣益气损能填。
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
*泰山磐石散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茯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与糯米,妇人胎动可安痊。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补益剂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
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参苓白术扁豆呈,山药甘莲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脾虚湿生
完带汤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湿滞脾虚白带珍。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
*舟车丸
行气逐水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桔二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
*增液承气汤
滋阴增液,邪热通便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舟便自通。
热结阴亏
和解剂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热入血室;黄疸
蒿芩清胆汤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大建中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大建中汤蜀椒姜,配伍参饴建中阳;脘腹剧痛有头足,呕不能食急煎尝。
中阳衰微,阴寒内盛
*黄芪桂枝五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芍药大枣姜。
血痹证
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夏芍芩同枣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是良方。
少阳阳明合病
防风通圣散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防风通圣大黄硝,麻黄荆芥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葛根芩连汤
解表清热
炙甘草
协热下利
*石膏汤
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石膏汤中配三黄,香豉栀子及麻黄。
伤寒里热,表证未解
*五积散
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
五积芎芷陈姜草,归芍半夏肉桂苓;厚朴麻黄苍桔梗,外感风寒内生冷。
养阴透热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至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法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栀子豉汤/
清热除烦
热扰胸膈
*黄连解毒汤
泻火解毒
三焦火毒
*五味消毒饮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五味消毒治诸疔,野菊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痈疮肿痛亦堪灵。
火毒结聚痈疮疖肿
*四妙勇安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四妙勇安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加,清热解毒兼活血,热毒脱疽效堪夸。
少阳湿热
达原饮
开达膜原,避秽化浊
达原厚朴槟草果,知母黄芩草芍药。
瘟疫疟疾,邪伏膜原
四逆散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柴枳实 芍 草
阳郁厥逆;肝脾气郁
逍遥散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解郁疏肝兼理脾,调经八味丹栀著。
肝郁血虚脾弱
半夏泻心汤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连芩半夏参草姜枣
寒热错杂之痞证
*痛泻要方
热毒炽盛之脱疽
*牛蒡解肌汤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牛蒡解肌翘丹栀,夏枯荆薄石斛玄,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皆可医。
头面风热,颊项痰毒,风热牙痛
*导赤散
清心利水养阴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病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心经火热
*泻黄散/
泻脾胃伏火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脾热口疮可见功。
补气生血
黄芪当归
血虚阳浮发热证
内补黄芪汤
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内补黄芪草姜枣,川芎官桂麦熟地;参苓远志归白芍,补益气血并生肌。
痈疽溃后,气血皆虚
炙甘草汤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阿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取之良。
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虚劳肺痿
六味地黄丸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
一贯煎
滋阴疏肝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
败毒散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痢疾
再造散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保平安。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甘草桔梗随;大枣薄荷生葱白,滋阴发汗最相宜。
大陷胸汤
泻热逐水
大黄芒硝 甘遂
水热互结之结胸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尝;肠痈初起右腹痛,泻热攻瘀自能康。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
温脾汤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温脾附子与干姜,参草芒硝归大黄;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冷积效相当。
阳虚寒积
十枣汤
攻逐水饮
悬饮;水肿
济川煎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
气血虚弱堕胎滑胎
*补肺阿胶汤
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呈;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肺虚热盛
*石斛夜光丸/
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犀羚角,参味连苓蒺草风,再与杏菊山药配,养阴明目第一功。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
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龙胆泻肝汤
清泻肝胆实火.清理肝胆湿
龙胆泻肝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肝胆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
左金丸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黄连吴茱萸
肝火犯胃
泻白散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热伏肺中成喘嗽,清泻肺热此方施。
肺热喘咳
清胃散
清胃凉血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
凉膈散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清上泻下邪热消。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
普济消毒饮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普济消毒勃芩凉,甘桔兰根蒡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此先。
大头瘟
仙方活命饮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蒌根加乳没,山甲角刺酒煎佳。
大补阴丸是妙方,阴虚火旺效验彰;地黄知柏猪脊髓,龟板沉潜制亢阳。
阴虚火旺
*虎潜丸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
*七宝美髯丹/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肝肾不足
*左归丸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阴亏血虚,风邪传里
*当归六黄汤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盗汗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芩为固表,滋阴清热效相当。
阴虚热化湿
香薷散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清暑益气参草芪,当归麦味青陈皮;曲柏葛根苍白术,升麻泽泻枣姜随。
左归丸中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真阴不足
*左归饮/
滋阴补肾
三补+ 杞苓 草
真阴不足
*右归丸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
*正柴胡饮/
解表散寒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外感风寒轻证
*升麻葛根汤
解肌透疹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畅,解肌透疹此方彰。
麻疹初起
*柴葛解肌汤
解肌清热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暑湿证
温里剂
理中丸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