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的科学》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 》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 》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他们对杠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实验器材、图片、实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组杠杆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案1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案1

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科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杠杆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科学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力的关系。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科学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4.实践:学生进行力臂的测量和计算,巩固对杠杆的理解。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3.力臂的测量和计算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2.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科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杠杆的科学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科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杠杆的原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图片、实例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如杠杆、重物、支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杠杆是什么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的作用。

同时,结合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探讨杠杆平衡条件。

3.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条件,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设计一个杠杆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2.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评价。

2.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3.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的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的科学》课件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的科学》课件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的科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杠杆的科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掌握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杠杆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杠杆实验器材、画图工具、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秋千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杠杆的定义:介绍杠杆的概念,强调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杠杆的分类:讲述不同类型的杠杆,如一、二、三类杠杆,并举例说明。

(3)杠杆原理:讲解杠杆原理,即力矩平衡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科学》2. 内容:(1)杠杆定义(2)杠杆分类(3)杠杆原理(4)杠杆平衡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并简述它们的特点。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一道给定力的杠杆平衡问题。

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平衡条件。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杠杆平衡条件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杠杆,观察杠杆的平衡现象。

2.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例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模型、杠杆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动画、图片、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杠杆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呈现相关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

接着,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杠杆模型、杠杆架、钩码等器材,进行杠杆的平衡实验。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单元,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但同时,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动手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杠杆的科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知识。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知识拓展:讲解杠杆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

6.布置作业:设计富有思考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杠杆有三个点:使劲点、支点和阻力点。

二、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杠杆原理在生活中普遍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省力和方便。

进程与方式:一、科学小探讨:以打开奶粉罐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杠杆尺的探讨实验:教师说明和演示杠杆尺的实验探讨方式,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讨并填写实验记录,最后进行杠杆尺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原理。

3、课外找一找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杠杆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讨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勇于提出不同观点,乐于合作与交流。

2、体会科技提升生活质量,酷爱科技创新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体会和明白得杠杆原理,找诞生活中的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用实验探讨的方式明白得杠杆原理。

【教学预备】△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预备杠杆尺(机械实验盒)、一盒砝码。

△教师演示实验:羊角鎯头拔钉子,锥子,剪子剪纸,天平称物体(实验演示)。

【教学进程】一、游戏激趣导入:一、教师:“同窗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奶粉罐,老师掰了半天没打开,谁能来试试能把它打开吗?二、学生上台操作,结果以失败告终。

3、教师:“谢谢这位同窗的上台,看样子光用手是打不开了,有同窗能想到用其它方式打开吗?”学生会说出用东西撬,老师顺势拿出铁片请同窗再试试并给出图片日常生活中也有效到这种类似的方式撬开石头的并同时导出:像铁棒如此的物品在科学的殿堂里叫做杠杆,今天咱们就要来探讨杠杆的科学。

(教师板书:杠杆的科学)二、新课教学师:动画展现撬石头和跷跷板请同窗回答,这两个都是杠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生:都有一个点支撑这杠杆。

师:你很伶俐,其实除那个点外杠杆上还有其它的两个点,咱们一一来熟悉下它们。

图片和讲解结合说明: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使劲的位置叫使劲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
5. 论述题:
请结合实例说明杠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反思改进措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不简单的杠杆”这一课时,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认识到以下几点教学特色和创新之处:
1. 实践性: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杠杆原理,提高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杠杆知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A. 一级杠杆 B. 二级杠杆 C. 三级杠杆 D. 轮轴
(2)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的平衡状态是( )。
A. 动力端下沉,阻力端上翘 B. 动力端上翘,阻力端下沉 C. 动力端和阻力端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D. 无法确定
3. 简答题:
请简述杠杆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题: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原理。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 不简单的杠杆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 不简单的杠杆教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应用。学生将学习到杠杆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用于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原理的讲解。
-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杠杆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杠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以及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生活中的工具和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杠杆的概念、原理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杠杆的科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学会使用杠杆计算力臂和力矩,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杠杆计算方法。

2.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矩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发现杠杆的共性,总结出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3.学习杠杆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力臂和力矩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原理。

4.应用杠杆原理: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力臂和力矩。

5.讨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杠杆原理:F1L1=F2L23.力臂和力矩的计算4.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掌握杠杆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在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科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原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分享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杠杆、钩码、绳子、平衡尺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如用杠杆撬起重物,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让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感受。

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翘板、剪刀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游戏等。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024年秋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六上15.《杠杆》教学设计

2024年秋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六上15.《杠杆》教学设计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单元 15.杠杆 教学设计
单元
《简单机械》
课题
15.杠杆
课时
1
核心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概念
学习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内容 5~6年级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轮滑、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及要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核心概念,明确这些要素在杠杆工作中
[PPT 13 出示]用力的大小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系吗?
2.实验探究一
生动手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实验成果(请多组学生上台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师将三种情况的图示粘贴到黑板
上。[PPT 14 出示]
(三)生活中的杠杆
[PPT 15 16 17 出示]举例,小组合作,选择几种工具研究一下它们是哪
的构 成、作 用以及 在生活 中的应
用。 (预设
[PPT 9 出示]起铁盒盖时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 生活中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生可能说省力) 所有杠杆都能省力吗?(生猜) (二)探究杠杆的作用 1.设计实验方案 [PPT 10 出示]介绍实验材料:钩码(充当重物),杠杆尺和测力计
25分
教学 目标
的作用。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发现杠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探究实践: 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态度责任:学生能够意识到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种杠杆。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某工具属于哪一类型的杠杆。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说课稿2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说课稿2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力与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对杠杆平衡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力与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分组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发现力与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4.应用:举例说明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6.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平衡条件:1.力与力的作用点2.力的方向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学生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杠杆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杠杆的科学》篇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第3课。

在前一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2.通过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1.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3.学生认知障碍点:夹子等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杠杆工具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请三个同学完成,并比一比谁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2、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3、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的概念。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

但杠杆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原理和特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滑轮等。

2.教学课件:PPT、动画等。

3.练习题:相关巩固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杠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动画,呈现杠杆的分类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讲解并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初步理解力臂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原理来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来解决。

例如:一根杠杆长度为2米,一端挂一个10N的钩码,另一端挂一个20N的钩码,求杠杆是否平衡?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省力杠杆?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设计方案。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杠杆的定义、分类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平衡的条件,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平衡尺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的原理。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杠杆的定义和原理,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杠杆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来解决。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杠杆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有关杠杆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

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

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

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

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

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

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

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

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善于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操作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2、认识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体验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尺、支架、钩码、尺子、小木块、字典、记录单。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羊角锤。

3.教学课件:撬石头、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举起一根棍子)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棍子。

师:对,一根棍子,你可别小看一根棍子,它具有神奇的力量,我们看:(出示课件:撬石头)师:看了撬石头的情景你有什么问题?生谈。

师:是呀,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揭开杠杆撬动石头的奥秘。

(二)认识杠杆上的三点师:我们能自己制作一个杠杆吗?生:能!师: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些材料,我们动手试一试。

生制作杠杆,体验杠杆上的三点。

师:当我们撬重物时,哪些地方在起作用?生:用手压的地方、垫小木块的地方、字典压的地方。

师:(出示课件:撬石头示意图)用手压的那一点我们叫它“力点”;小木块支撑的那一点,我们叫它“支点”;字典压得那一点,我们叫它“重点”。

(三)体验杠杆的作用师: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手中的杠杆,并把你们的体验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小组操作撬石头装置,填写记录单。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组的体验?生汇报。

师:你们认为杠杆有什么作用?生:杠杆有省力的作用。

(四)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1、初步探究杠杆的作用师: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比赛,看哪个组能撬起石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小调查:
1、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 工具?请记在表格中。
省力 费力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2、费力杠杆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 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在设计制作时主要考
虑省力和方便两个方面。 剪铁皮较费力,
所以就用省力杠杆,而剪头发则不太费力 (仅需两个指头),同时还要考虑剪刀对 发型的整体施用,所以阻力臂长一些,用 了费力杠杆了。
课堂评价:
学完这节课,你掌握了什 么科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吗?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视频2
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在研究杠 杆平衡时,我们总是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 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可直接读出),但在实际中, 杠杆也可能是倾斜着平衡的。平衡时的表达式: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就是 F 1 × L1 = F 2 × L2
杠杆省力与否和所挂的砝码数无关 ,和杠杆的 状态无关 。
比较下面两件工具它们是省力杠杆还是不省力杠杆?
阻 力
用力点理发剪

支点
费力
阻 力 点 支点
用力点 铁皮剪 省力
通过对力点、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的分析,我们知道理 发剪是不省力杠杆,铁皮剪是省力杠杆。
阻力点
支点
阻力 点
支点
力点
理发剪
力点
铁皮剪
讨论:
1、为什么理发剪要用费力杠杆来做, 铁皮剪要用省力杠杆来做?用省力杠杆做 理发剪好吗?
挂在杠杆尺 左边的钩码 看作是重物 ,钩码挂的 格数就是重 点的位置。
挂在杠杆尺右 边的钩码的重 量就是提起重 物所用的力。 钩码挂的格数 就是力点的位 置。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 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
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的 科学》
用力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重阻点 力点
支点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
• 看视频
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呢? 杠杆省力跟那些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以杠杆尺来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杠杆尺的介绍 谁能说说下面的杠杆尺,它有什么特点。
1、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 2、横杠处于平衡状态。 3、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 距离相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