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精讲70页PPT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课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课件
许多国家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一般 是无息的。但我国是有息的(参见表10-1)。
9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法定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10
➢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和操作
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 再贴现率,来影响存款货币类机构从央 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从而 达到增减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它一般包括两方面 内容:
目前,实行央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 准备金制度。
6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保证存款货币类机构资金的流动性,降 低商业银行过度贷款的冲动。
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增强央行调节地 区和银行间短期资金余缺的能力(为何 不通过增减B的方式来实现呢?因为通 过信用放款,央行对其提供的基础货币 是否适当缺乏准确地把握,增加了宏观 调控的难度)。
指央行规定存款货币类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强 制要求它们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这些机 构的超额准备随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而增减,能 达到改变信用规模、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
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央行缴存存款准 备金并规定法定准备率,始于1913年的联邦储备 法。该制度建立之初是为了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 力,在1935年银行法赋予联储调整法定准备金的 权利之后,它才成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 品目录。并从总量比例、期限比例和投向比例 三方面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行量 化考核。
14
➢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和操作(续)
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实行总 量控制,并根据金融宏观调控需要适时 调增或调减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限额。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培训讲座PPT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培训讲座PPT

(一)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论: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的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
MV=PY表现了这一的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 价格水平(P)、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 V(货币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M的 变化将完全体现于价格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 的。
货币中性论:新古典学派
央行调控操作目标、观测中介目标、实现最终目标。 我国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运用四个传统货币政策工 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我国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为中国人民银 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现有15 名组成成员,主席为周小川先生。
(三)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
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从
长期来看,经济趋向于充分就业,货币供给的变化 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和 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学派认为对于长期经济的 变化而言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货币是中性的。
2、消费支出渠道
(1)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引起 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决策, 进而影响总需求的效应。
其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如下: M 利率 耐用消费品支出 Y
(2)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 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 的个人财富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的效应。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2、对政府债权: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和再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幻灯片PPT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幻灯片PPT
12% 上调至 12.5%
12.5% 上调至 13%
13% 上调至 13.5%
13% 上调至 13.5%
13.5% 上调至 14.5%
2021年01月25日,14.5% 上调至 15%
2021年03月25日, 15% 上调至 15.5%
2021年04月25日, 15.5%上调至 16%
2021年05月20日, 16% 上调至 16.5%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 业务操作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政 策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 央 银 行
公开市场操作
政 策 工
再贴现政策 法定准备金率
具 其他工具
操 作 目
准备金 根底货币 其他目标

货币稳定
最 充分就业
终 目 标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
中 介 目
货币供给量 利率 其他目标
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12
局限性 • 法定存款整备金政策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 政策的灵活性较差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
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影响 金融稳定。
13
〔四〕世界范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 整改革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 央行降低了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甚至局部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至零,法定 存款准备率政策开场弱化。
性 集中一局部信贷资金,用以履行央行
的局部职能。 调节货币供给量( MS )
9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核心: 是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影响 商业银行信用的创造倍数,以到达调节社 会信用规模和市场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金融机构存贷利率:如储蓄存款利率、企 事业单位存款利率、大额可转让定期存 单利率、各种贷款利率等 金融市场利率: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
我国的利率改革状况?
2、信用配额管理
涵义:央行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
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 加以分配和控制,以实现其对整个信用规模 的控制(行政控制手段)
再贴现率↑→ 借款成本↑→ 贴现量↓→ 准备金
↓→ 贷款、投资↓→ Ms↓→ i↑
→ Md↓
②调整信贷结构
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决定票据的再贴
现资格 → 资金投向;实行差别再贴现率
③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 → 公众预期 ④防止金融恐慌 危机时,向银行系统提供准备金,央行最
后贷款人职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
信用收缩或扩张。
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而设 立 ,后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作用:
①流动性; ②办理同业清算,
提供信用贷款和再贴现贷款等;
③调节Ms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优点: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 等的,对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 快,效果明显 局限:①对经济的振动太大;②可能使超 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
涵义:央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
的保证金限额
目的: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控
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需求;调节信贷供给结
构以支持生产和流通
四、优惠利率
涵义:央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
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
目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
升级换代。需配合国民经济产业政策使用。
准备金的调整及其趋势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一)涵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进而 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准备, 以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量、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操作: 1、再贴现率的调整: 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包括 票据种类和期限的限制,起到引导资金投 向的作用。如美国对贴现票据的限制
(三)作用(Role): 1、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影响货币 供给量: 2、影响信贷结构: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2)规定差别再贴现率: 3、告示(Announcements)作用: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恐慌:如美国的做法
央行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 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手段如下: 1、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 2、贷款的最长期限: 3、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 4、利率的高低:
央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部门、行 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 励其发展,主要用来配合国家的 产业政策 我国的优惠利率主要有
第三节 其他政策工具
央行对消费者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 款的管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 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 的最低限额: 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 品种类:
央行对有价证券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 限额,目的在于限制借款购买有价证券 的比重 中央银行规定保证金限额的目的: 1、稳定证券市场价格: 2、限制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保证资 金用于生产与流通领域
(一)涵义: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 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 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调节准备金,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三)公开市场的供求状 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行的信 用规模加以分配和控制,实现对整个信用规 模的控制,是一种计划控制手段 1998年1月1日,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 行的贷款规模限额控制 3、流动性比率管理:规定商行的流动性比率, 也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不低于 25%(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70页PPT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70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课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课件

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i
R1s R2s
1
i1*
2
i2*
R1d
存款准备金R
贴现率降低(上升),存款准备金增加(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左移),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上升) 6
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i
Rs
i2* 2
i1*

R2d R1d
存款准备金R
当美联储提高(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对存款准备金需求增加 (减少),需求曲线上移(下移),联邦基金利率上升(下降7)
❖ 超额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10
准备金工具的政策效果
1、保证商业银行等资金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总量 4、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5、宣示效应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
11
准备金政策的原理与局限
• 原理: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供给量 ()
1、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创 造能力;
1998年3月21日 1999年11月21日
从13%下调到8% 由8%下调到6%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 革
2003年9月21日
由6%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
部分机构调高至7.5%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5
PBC 的准备金存款制度
16
PBC 的准备金存款制度
17
PBC 的准备金存款制度
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 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 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 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 资和国民经济。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节都是由美 联储宣布的,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 发挥调节作用。

第4篇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PPT

第4篇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PPT

• 12.中央银行确定法定准备金率的能力说明了
• a.目标独立性。b.工具独立性。c.官僚行为理论。d.独立性观点。
• 13.美联储是独立性较强的政府机构,仍然感受到总统和国会的政 治压力,这是因为
• a.国会每隔3年会重新任命美联储委员会成员。b.美联储必须每年 去国会申请预算。c.国会通过法律限制美联储的权力。d.总统可以 随时撤销美联储委员会成员。
作和贴现率的频率差不多。c.在追求第二目标之前,会先追求 首要目标。d.所有目标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 5.物价稳定
• a.只有在阶梯目标下才会追求。b.只有在双重目标下才会追求。c. 只要短期和长期的首要目标都是物价稳定,那么无论是在阶梯目 标,还是双重目标下,都会追求实现。d. 只要长期的首要目标都 是物价稳定,那么无论是在阶梯目标,还是双重目标下,都会追 求实现。
• 12.近年来,世界范围的中央银行都出现了独立性增强的趋 势。
• 13.官僚行为理论助于解释美联储为何会抵制国会控制其预 算的尝试。
• 14.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不大可能会引发政治经济周期。 • 15.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缺点是容易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选择题
• 1.名义锚 • a.降低了就业率和经济增长速度。b.引发时间不一致性问题。c.
n1
n1
活期存款乘数? 准备金与初始活期存款的关系? 与没有超额准备时创造的活期存款相比?
假设中央银行从非银行公众手中购回证券11000美元 ,非银行公众将其存入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超额准备金率为10%,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1 0%,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10%,试述整个 活期存款创造过程?
可以限制时间不一致性问题。d.上述表述都正确。 • 2.如果中央银行实施的是时间不一致性政策,最终会导致 • a.低通胀,高产出。b.低通胀,没有主出收益。c.高通胀,高产

中央银行学ppt课件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学ppt课件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
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
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1.再贴现率的制定和调整 2.规定再贴现的商业银行资格

第三节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1. 信用分配政策 2. 利率管制政策:美国的Q条款 3. 流动性比率管理政策 4. 直接干预政策 5.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二、间接信用控制 1.道义劝告 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 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交流等影响其贷款的数量和投资的方向, 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更好的贯彻中央银 行政策,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既影响信用总量,又调 整信用的结构。 2.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金融市场的动向,货币 政策的要求等,对银行的贷款重点和贷款规模进行指导,如在 金融紧缩时期,对贷款增加设置上限等。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PPT课件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PPT课件
(%)
8.250 7.750 7.550 7.350 7.000 7.000 6.250 6.250 6.250 5.000 5.000 5.000
單位:%, 年
其他各種負債
外匯存款 (%)
其他項目 (%)
0
0
0
0
0
0
0
5
0
10
0
5
0
2.5
0
0.125
0
貨幣成長率屢次跌破目標區區間的下限,這樣的表現已說
5 1.85 0
20,000
-4.51 -5
0
-10
1/90 2/91 3/92 4/93 5/94 6/95 7/96 8/97 9/98 10/99 11/00 12/01 1/03
從一九九○年代以後,信用乘數大抵呈現上揚的趨勢,但自二○○一年 以後,貨幣乘數驟然下跌。同時,在二○○二年四月,本國銀行逾放比亦 攀升至8.04﹪。因此,央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受限於銀行體系逾放比過 高,導致效果不彰的情況,至為明顯。
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曾經強調,資產價格在貨幣政策 中扮演的角色,並建議世界各國央行,注意資產價格變 動如何影響整個經濟(Greenspan (1999))。
股票及房地產價格疲弱。最近銀行學派(credit view),強調資產價格在貨幣政策的運作扮演重要的角 色,即所謂信用觀點,除了接受傳統利率在貨幣政策扮 演的角色外,資產價格的下降會影響企業及個人的財 務能力,從而降低他的還債能力,因此引起銀行對企業 及個人的緊縮放款。
M2/GDP
1992
0.683273211
12.51
86823
59324
1.463543
1993

第13章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第13章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 特点: 1、被动性、抵消性操作 2、主要采用双向的回购操作 3、交易主力品种短期国债等
24
(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内容
确定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计划(公债和国库券) 公开操作方式(长期性或临时性) 公开操作对象(机构) 确定操作交易方式(买卖与回购) 公开操作过程
25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调控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买进证券, 利率?) 配合使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降低货币流通量的波动幅度(税收高峰, 支出高峰)
15
(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1、成本效应 2、告示效应 3、结构效应 4、保障效应
贷款的价格 政策的松紧 总量 + 结构 最后贷款人
16
(四)再贴现政策的原理与局限
原理:
再贴现率 ()银行资金成本 ()
货币供给量 局限:
()
1、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意图)
14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
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 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着眼于长期,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 规定,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变资金流向。
8
(三)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 和现金兑付能力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9
(四)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
原理:
法定准备金率 () 货币供给量 ()
1、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创造能力; 2、影响货币乘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