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简析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能够准确地进行比的运算,并能将比的应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比的应用:比较大小、比例关系、比例尺、百分比等;(3)比的运算:比的加减法、比的乘除法。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例关系,激发学生对照的应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量比的含义。
(2)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如比的大小关系、比的相等性等。
(3)比的应用a. 比较大小:给学生一些实际情境,让他们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例如比较两个商品的价格、比较两个地方的距离等。
b. 比例关系: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的概念,如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关系、速度和时间的比例关系等。
c. 比例尺: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通过给学生一些地图上的测量题目,让他们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d. 百分比:向学生介绍百分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百分比的应用。
(4)比的运算a. 比的加减法:讲解比的加减法的规则和步骤,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比的加减法运算。
b. 比的乘除法:向学生介绍比的乘除法的规则和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比的乘除法的运算。
(5)巩固与拓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量和探索。
4. 教学资源(1)教材:教科书《数学教材》第三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实物:地图、商品价格表等。
5. 教学评估(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预度、理解程度、运算准确性等。
(2)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照的应用的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思量和理解。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比的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应用技巧。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并能够解决与比相关的问题。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比的运算、比的应用等。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课件展示比的定义和性质,向学生解释比的含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运算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比的大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比的运算方法。
(4)应用训练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归纳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练习题等。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针对比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在概念讲解环节,我通过课件的展示和解释,让学生对比的定义和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运算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具体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比的运算方法。
在应用训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运算,并能够将比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有些学生在应用问题中思考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的比较,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增加学生的计算量,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同时,我还会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应用教案7篇
比的应用教案7篇比的应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同学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究按比例安排的解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
3、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帮忙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控按比例安排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敏捷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控简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控了按比例安排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根据肯定的比进行安排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安排问题同学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同学都有肯定体悟和阅历,但是对于这种安排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日的学习,将同学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同学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安排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1、课前调查奶茶中牛奶和红茶的比是2∶9。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牛奶是红茶的2/9,红茶是牛奶的9/2,红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实际操作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红茶?同学争论,讨论不同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2=40ml,20*9=180ml解法二:2+9=11220*〔9/11〕=180ml220*〔2/11〕=40ml争论出几种就是集中不强求,比较后找出自己认为的最简约的解法。
同学配置奶茶,共同品尝。
活动二1、教学例2书上例2,列式计算2、生活中经常要把一个数量按肯定的比来进行安排,这节课我们来讨论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接下来盼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活动三:1、请帮忙配糖: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舞求异思维〕3、帮刘爷爷收电费刘爷爷管收四家电费,四家合用一个总电表,四月份供付电费83.2元,按每家分电表的度数分摊电费,每家各应收多少钱?住户王家张家赵家李家分电表度数403829533、陆老师和高老师合租一套房,高老师住30平方米的房间,陆老师住20平方米的房间,客厅厨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积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样安排才合理?4、总结全课比的应用广泛,在工业、农业、医药......用途很广,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测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3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篇1教学分析: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
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二、变式练习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
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篇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学情分析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解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引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带来了 20 个苹果,要分给甲、乙两个同学,甲、乙的人数比是 3∶2,应该怎么分呢?2、讲授新课(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结合导入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2)探究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以分苹果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一份是多少,最后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即:总份数= 3 + 2 = 5(份)一份的数量:20÷5 = 4(个)甲同学分得的数量:4×3 = 12(个)乙同学分得的数量:4×2 = 8(个)(3)总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3、课堂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解题方法。
(2)强调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布置作业(1)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并尝试解决。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两步除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难点:1、用两种解答方法解答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13×690÷380÷5÷340÷4÷548÷(2×4)2、投影出示复习题: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她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0人,一共有多少人?3、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4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4、引出课题(板书:连除应用题)二、探究新知,形成策略1、探究例4的解答方法(1)读例题,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2)思考讨论2、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3、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4、引发思考,巩固解题方法。
三、巩固提升。
1、独立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判断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注重学生解题策略的讲解,用线段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用不同的说的方式展示自己,如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每列出一个算式,就要求说出求的是什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完整性,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
【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 学生能够培养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比的定义和性质;- 比的运算;- 比的应用。
3.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用。
4. 教学步骤:此处以教学比的运算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一:导入- 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并引起学生对照的思量。
步骤二:概念讲解-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步骤三:运算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比进行计算,如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比较不同地区的温度等。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比的运算方法,并引导他们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问题解决。
5. 教学资源:- 教材:教科书、练习册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实物物品:不同商品的价格、温度计等。
6.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和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对照的正确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并培养其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能够主动运用比进行解决,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照的概念理解较为难点,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入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来引起对照的思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概念讲解环节,我通过示意图和实例的方式,将比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得更加生动易懂,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比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
2.学生准备:文具、教材、作业。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两只小猫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两只猫的大小关系,并问学生:这两只小猫的大小关系可以用什么表示?(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比的概念:“通过比,我们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小明的身高是150cm,小红的身高是140cm,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几倍?”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两倍,我们该如何表示?3.讲解比的含义和计算方法:(1)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教师向学生解释比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教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总结比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并就题目进行讨论和解答。
(3)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进行订正。
5.拓展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解答。
6.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和拓展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一.巧设铺垫,激趣导入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
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
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2)已经看了全书的1/8(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5. 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比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比的运算方法以及比的应用场景,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性质;(2)比的运算方法;(3)比的应用场景。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3)运算方法讲解:介绍比的运算方法,如比的加法、比的减法等,通过实例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4)应用场景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场景,如商场打折、比较价格等;(5)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小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4. 教学资源(1)教材:教材中关于比的知识点和例题;(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设备;(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等;(2)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比的掌握程度;(3)利用课后小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比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概念讲解环节,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行联系,增强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在运算方法讲解环节,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通过更多的例子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含义。
此外,我还会设计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概念、演示运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教学反思,我也找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下次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知识。
比的应用教学案例与评析
比的应用教学案例与评析比的应用教学案例与评析一、案例背景在语文教学中,比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比的应用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二、案例描述教学目标:通过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合作学习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道题目:“太阳和月亮相比,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对比这两者的思考。
2. 讲解: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比的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确定比较的角度等。
3. 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并运用比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4. 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并运用比的方法展开讨论和分析。
最后,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比的应用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案例评析1. 教学目标: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这与现行教育理念相符。
2. 教学内容:通过比的应用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同时掌握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本案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练习和合作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实际操作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比的应用,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步骤:本案例的教学步骤合理,有导入、讲解、练习、合作学习和总结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化对比的应用的理解。
5.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练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比的应用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比的应用教学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1 比的目的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量: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量能力,让他们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形成自己的思量方式。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量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1.2 比的教学策略- 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确保比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设计比较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比较任务,如比较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比较两种不同的科学实验方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量来进行比较。
- 引导学生总结:在比较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结果和经验,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
1.3 比的教学评价- 定制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比的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比较结果进行评价。
-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思维方式。
- 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及时赋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匡助他们改进比较方法和思量方式,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 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通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量,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量能力。
-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比的应用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挑战- 学生思维习惯的改变:比的应用教学设计需要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思量的方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简析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简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49-5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情景中几个不同的实例学习,让学生知道“比”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比的应用”和“黄金分割”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0ml的量筒五支,水等等。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按比例分配”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比例尺与比例的知识属于六年级下册内容,按“比例分配”是学习下册内容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
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旧知识“平均分”问题的一个发展。
我们习惯把按“1:1”分,称为平均分;把按“X:Y”这种称为按比例分配,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三种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由于以前通常采用第三种解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称由此而来。
新课改后,教材一般以前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尤以第二种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
本课时教材编排上也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尤与“平均分”的知识有一个特殊的联系与拓展,在学生此前接触的分东西问题上,主要以“平均分”为基础进行的,但此课很大一个切入点是让学生明白“不平均分”在生活也普遍存在着。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比的应用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及应用,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通过比的运算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能够利用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比的运算及应用;- 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和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场景,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如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等。
(2)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如使用冒号、分数、百分数等表示比。
(3)比的运算: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的运算方法,如比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并进行示范演示。
(4)应用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品牌的手机的性价比、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5)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通过导入的方式,我成功引发了学生对比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概念讲解环节,我使用了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比的运算环节,我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了示范演示,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比的运算方法。
在应用练习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我在比的应用练习环节的讨论时间安排得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77页例2。
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⒉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
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
)解题思路: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3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24(个)。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⒉ 教师描述情景10月1日是国庆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
其中黄色的气球有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
⒉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
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⒉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多少个?(例2)⒉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此题以后再研究)……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学习例2。
(3)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4)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5)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
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方法1:根据“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红气球有一qi—9=8(个),再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比的应用教案篇一一、案例背景(一)分析1.教材分析: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按照学校安排每学期十六课时的要求,初二学生下半学期只能在第四册几何画板与photoshop软件中选择其一,我选用的是第十二单元“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2.学情分析这届初二学生是从初一带上来的,这是第四个学期,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但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且一部分有能力完成自主学习。
上一节课学生利用“填充”“描边”“自由变换”已经完成了“停”指示牌的制作。
这节课用不同的知识完成相同的作品,从中让学生了解同一图形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区别从中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1.掌握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方法。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3.掌握填充、文字等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三)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重难点:1.各种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问题预测:1.由于本节课是photoshop的第三节课,对于基本工具的运用要看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熟悉度,更专业一些的工具更需要时间去练习才能熟悉掌握,因此学生在运用工具绘画时应该需要的时间较长。
2.学生对图层的概念会很陌生,shift和ctrl组合键的运用不会很好。
3.图像格式,学生会很难理解。
对策:1.本节课示例图不需要太多的工具运用,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2.图层的介绍,可以用现实的纸张拼合为例帮助其理解;组合键的运用只能是强化练习。
3.图像格式,只需要让学生在容量上有个对比概念就可以。
(四)课前准备用填充、描边与图层不同的两种方法制作“停”指示牌的效果图。
(五)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了解图层。
2.自主学习:完成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学习。
3.示范教学:学生摸仿制作本节课的关键制作过程。
4.扩展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完善作品。
(六)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实录师:一直强调photoshop是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它专业在哪儿?上节课的填充、描边,还是我们用过的磁性套索?在photoshop中,工具的确非常强大,它的图层、路径以及通道功能,在创作图像和处理图像时,让其它软件鞭长莫及。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按比例调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依据对比的理解,运用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可解决。
所以,在理解题意后,就让学生本身解答。
学生本身解决问题时能快速掌握归一法,能理解和娴熟运用,对于分数方法在理解上迟缓,所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鼓舞和引导他们沟通对于分数方法的理解,讨论解答方法。
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本领的获得对于学习数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所以在呈现沟通、点拨时既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又要让他们不偏离轨迹,老师就要发挥指明灯的作用,偏重于分数方法。
以侧重让他们说清楚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水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
已知稀释液的质量也就是已知单位1,利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可得到相对应的量,就是未知量。
在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家庭解决勾兑农药的问题,可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由于本身学以致用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后续练习发现,比的应用中把比娴熟地转化成分数尤其紧要,理解了比与所转化的分数之间的依据和转化的.分数的意义,就能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实际运用这种方法。
但不但仅限于把已知比转化成分数,还要训练学生能依据已知的比推理出跟多的比,进而得到更多的用分数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解答应用题特别有利,能很快找到相关的数量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有用的直接数据进行计算。
尤其是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效果更是明显。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2)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调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精选3篇比的应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迁移和类推能力。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索的过程。
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
提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孩子们,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2、引入(课件出示)(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引言概述:
比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比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比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具体应用方法、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比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1.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比的具体应用方法
2.1 利用比的手段进行知识对比
2.2 利用比的手段进行案例对比
2.3 利用比的手段进行实践对比
三、教学效果评估
3.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3.2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3.3 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教学反思
4.1 如何合理运用比的手段
4.2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
4.3 如何评估比的应用在教学中的效果
五、结语
通过比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简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49-5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情景中几个不同的实例学习,让学生知道“比”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比的应用”和“黄金分割”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0ml的量筒五支,水等等。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按比例分配”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及比例的知识属于六年级下册内容,按“比例分配”是学习下册内容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
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旧知识“平均分”问题的一个发展。
我们习惯把按“1:1”分,称为平均分;把按“X:Y”这种称为按比例分配,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三种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由于以前通常采用第三种解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称由此而来。
新课改后,教材一般以前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尤以第二种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
本课时教材编排上也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尤及“平均分”的知识有一个特殊的联系及拓展,在学生此前接触的分东西问题上,主要以“平均分”为基础进行的,但此课很大一个切入点是让学生明白“不平均分”在生活也普遍存在着。
在本课设计上,我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及旧知,来帮助学生把“平均分”及“不平均分——按比例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很困难,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情景让学生学习“按比例分配”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及数学美。
【教材处理】生活中广泛存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的特点,设计上,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编,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
本课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爱心活动”情景,始终贯穿着全课,教学采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还主要体现问题解决中学生的主体性,感受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尽量的展开讨论,感受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一)、全课主体情景创设师:今天,黎明小学六(4)班全体同学去敬老院做义务劳动,我们有没有兴趣跟着他们一起帮帮爷爷奶奶?(有)师:真不错!同学们真有爱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帮爷爷奶奶解决的问题最多,看一看谁最有爱心好不好?(好)师:现在他们正清点一下人数,准备出发。
【设计意图:“按比例分配”这一生活中的最普遍的问题,学习中最好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既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相得益彰,本课将会通过“敬老院义务劳动”贯穿全课,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
】(二)、复习“分数乘法”和“化简比知识”:师:六(4)班全班同学有40人去敬老院,其中的3/8是女同学,5/8的是男同学。
为了能适当安排劳动任务,请同学们来算一算:(1)女同学和男同学各有多少人?(2)写出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全班同学独立解答,指名上讲台板书:(1) 40×3/8=……=15 40×5/8=……=25(2) 15:25=……=3:5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把六(4)的40人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的量”,求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就是求40的3/8和5/8各是多少人,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其它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学情预设:在已知单位‘1’的情况下,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就是求比较量,用乘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乘法知识掌握得不错,在这里男女同学在一个班里的人数,显然不是平均的,我们可以把40人,平均分成8份,每份多少人?(5人)女的有几份?(3份),男的有几份?(5份)这样来确定男女生人数的比可以吗?(可以)!其实不平均的比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并广泛应用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情景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知识的生成原理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旧知上通过引导发展成新知识,这两道分数乘法及化简比知识一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是作为一道联通新知识的桥梁,引出新课】一、探索新知:“按比例分配”(一)生活情景中引出问题师:六(4)班全体同学来敬老院,开始着他们今天有义务的活动,想看一下他们怎么帮爷爷奶奶吗?(想)师:好的,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大组的同学在做什么劳动?(课件显示)生:有扫地的,有擦洗窗户地面的。
师:看来他们真认真啊!但是他们遇到困难了,也许你们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下,可以吗?(课件出示问题)师:同学们,他们现在遇到这个困难,我们能不能帮一帮他们啊?【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生活题,学生对其中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角度,学生会更有兴趣,这一情景设计能极大的影响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学习动机,并且此类题也是“按比分配”中最简单典型例题。
】(二)、探讨“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1、分析题目,获取解题信息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呢?※学情预设:生1:水的体积必须是浓缩液的4倍。
生2: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1/4生3: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4/5;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1/5。
师:好的,这位同学,你能稍作解释这4/5和1/5是怎么得到的吗?生3:这里我根据1:4可以把整个稀释液看作是整体,整体可以平均分成5份,那么水当然是占了4份,也就是4/5,同样可知浓缩液占了1/5。
…… (注意:学生可能会获取到很多信息,但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副板书,帮助学生解题之用)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实物:【设计意图:分析问题,获取信息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此设计环节上,我放开让学生寻找信息,特意把有价值的消息板书,让学生选择性运用,再借助课件的显示,学生对整个问题就非常了解,也降低了学生的解题压力。
】2、独自尝试,共享方法,解决问题(1)独自尝试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稀释液的配置比例和我们获取到的信息,你能自己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法?注意:教师巡班,了解全班不同的解题思路,协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寻找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获取了解题的重要信息后,让学生通过筛选信息,独立思考解题的方法及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切勿教师包办解题,把解题的思考过程让给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全班交流探讨,共享方法,体会不同解题策略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解题策略”(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知道怎么计算,但说解题策略、步聚的完整性需要注意,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说不同方法)方法一:我先算出总份数5份,然后再算出每一份是多少毫升,最后算一算水占了4份是多少毫升?浓缩液占1份又是多少毫升?方法二:我也是先算出总份数5份,但我接下来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求浓缩液和水的!把稀释液的总体积500ml看作单位“1”的量,浓缩液占了1/5,水占了1/5,就是分别求单位“1”的量的4/5或是1/5多少啦!方法三:我的方法跟生2的差不多,只是我求完水后,就用:500-400=100(毫升)这就是浓缩液的了。
因为稀释液是整体,包括水和浓缩液。
【设计意图:交流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自己的方法的同学,通过交流一方面深入理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接触其它的解题方法,一举两得。
强调、鼓励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和逻辑思维。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师:同学们的方法多种多样,那么你们的方法是不是也一样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帮六(4)班的同学算一算!(挑两名方法不同的同学板演)方法一:总份数:1+4=5(份)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方法二:浓缩液:500×1/(1+4)=......=100(mL)水:500×4/(1+4)=......=400(mL)答:略。
【设计意图:经过方法的介绍,再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这不一定是自己原来的方法,那么给学生一个二次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更方便的方法解决。
】(4)参照黑板两种方法,全班讲评,总结。
师:其实解决这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物体的问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两种是我们最常用了两种,希望同学们要好好掌握:第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早就接触了;第二种方法:是用我们刚学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介绍是对“按比例分配”此类题的一个归纳,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3、介绍检验方法师:现在水和浓缩液都算出来各要多少啦,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算的结果对不对呢?同学们想到什么办法可以检验一下吗?注意:尽量放手让学生尝试检验,学生一般都能总结出较好方法。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说不同检验方法)方法一:我发现只要把水和浓缩液的体积比化简一下,就知道啦,是对的,化简后是1:4。
方法二:还不简单吗!把水和浓缩液加起来,看等不等于500就知道啦!方法三:看一看水是不是浓缩液的4倍。
师: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懂得这么多种检验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检验教学不单单在此类题中要教,在各类题型中都应该提倡学生检验,这不单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还是学生养成做事严谨的一个重要途径。
】师:同学们,真不错,六(4)班的同学在进行爱心活动的同时,我们班也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同样是一群有爱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