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中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中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及答案回忆鲁迅先生中导学案【篇一】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及答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新庄初中学案设计姓名科目:语文年级:七主备人:时间:2022-2-26课题:回忆鲁迅先生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1、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和,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一、情境导入
导语:提出问题——说说你印象中的鲁迅先生。

老师总结导入:通过上学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大家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我们是否真的喜欢鲁迅?有些同学为什么会对鲁迅敬而远之?也许由于时代的隔膜,加上我们毕竟年少,对鲁迅作品及其为人还不能充分理解。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些对鲁迅高度评价的定论,先入为主地框定了我们的头脑,反而阻碍了对鲁迅精神丰富性的认识。

如果读一读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传记,相信这种状况会大有改变。

我们会看到一个热情、幽默、深刻的鲁迅,一个睿智而又平和的鲁迅。

原来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朝花夕拾》封页图、木刻鲁迅头像”,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课前预习的作者情况,教师重点补充萧红和鲁迅之间的交往和情谊。

在萧红眼中,鲁迅不仅仅是位令人尊敬景仰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更是一个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她终身对鲁迅怀着深深的敬仰和感激。

【设计意图】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补充萧红和鲁迅之间的交往和情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三、初步感知,梳理片段化的写作,体会鲁迅性格的多个侧面。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首先请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说说文中写的鲁迅和你印象中的鲁迅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用哪一些片段来写鲁迅的性格品质的?每一个片段体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排练方式,发现有些段落之间空格比较宽,引导其思考出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刘斌审核:黄海辛钰执教:七年级语文组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介绍本篇作者——萧红。

(板书作者)萧红,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二、自主学习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教师核对。

)调羹.()草率.()舀.()揩.()咳嗽.()校.对()阖.()碟.()三、合作探究主问题一整体感知1.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学法指导-------1.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并集体评议。

2.互学要求:组长主持有序交流。

最后组长归纳组员想法并督促组员整理笔记举手展示。

3.展学要求:身体立直,表达清晰,声音洪亮,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每位组员展学后邀请全班同学补充或者质疑。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默读课文,思考:主问题二再读课文,思考:文章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结合细节进行分析)过渡语: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素养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课文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3.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含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①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②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③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④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可以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⑤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

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2.背景介绍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做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着重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鲁迅的形象,使鲁迅的形象既隐藏于字里行间,又鲜明可见、呼之欲出,具有感染力。

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ké sou()起来。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七部分:( -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原稿及校样纸的态度。
第八部分:( - )许先生每天。
第九部分:( - )夜里去看电影时,鲁迅先生对“我们”的。
第十部分:( - )写鲁迅先生的。
第十一部分:( - )鲁迅先生夜间时的情景。
第十二部分:( - )鲁迅先生对海婴的。
第十三部分:( - )鲁迅先生在小事上。
第十四部分:( - )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地。
任务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向目标2)
1.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生活琐事
具体事例
形象特点
示例:神情姿态
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
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2、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
C.虽然这次考试失利,但是宋明始终很冷静,有着不以为然的良好心态。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学后反思】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任务四:品味语言(指向目标4)
1.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赏析。
任务五:领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情感(指向目标3)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饮食起居、与家人相处、会见朋友、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和之情。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情况。

3. 能联系上下文,明白得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鲁迅先生关怀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学前预备1. 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阻碍和成就。

2. 找一些自己能看明白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预习提示鲁迅先生那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和他那坚强无畏的斗争精神是我们大伙儿都比较熟悉的。

但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他的随和、亲切,关怀和爱护青年人却是我们了解不多的。

在这篇文章里萧红女士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整篇文章的笔法专门舒散,看起来作者面对我们娓娓道来,读起来专门轻松。

这既是散文的特点,也是萧红的写作风格。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要紧写了到鲁迅家做客、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么几件情况。

通过这几件事,使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性格认识更加全面。

到鲁迅家做客,写的是极小的事,甚至还算不上故事,只是一些经历的片断,然而却生动地反映出鲁迅先生的随和、亲切,带着些许幽默、平易近人和关于青年人的明白得。

读青年人的来信是文章讲的第二件事。

从那个地点能够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写得最详细的是第三件事踢鬼。

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够看出鲁迅先生的唯物主义立场和科学态度,他坚信世界上没有鬼,在遇到“鬼”的时候,决心探个怎么说,表达了他一贯的勇敢作风。

几件情况之间没有关联,他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从这些小事中去深刻认识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

从写作上看,当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那个人的特点,包括传神的外貌描写,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

实事求是地刻画,不要随意拔高,任意美化或者丑化。

把写人与写事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巩固字词:听写生字新词并说明词义嗽济剖殃犹豫明朗深恶痛疾解剖倒霉变幻无常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情况。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期语文下册导学案 3回忆鲁迅先生 学生版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期语文下册导学案  3回忆鲁迅先生 学生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编号:202107005 主备人:李妍审核人:马庆兵班级:————————组名:————————姓名:————————年月日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自主学习,领学展示1.了解作者以及鲁迅(1)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作者生平简介。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

2.背景资料1934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

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

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

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3.字词检测咳嗽() 揩() 疙瘩() 调羹()抹()杀校()对唠叨() 深恶()痛绝4.解释下面词语。

深恶痛绝:变幻无常:踌躇:轻捷:合作交流,探究分享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

环节二:再读课文,文本探究1.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得到启发。

2.毛主席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这篇课文没有写鲁迅有多么伟大,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环节三:品味语言,简析效果1.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2. 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3. 理解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意义;4. 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和尊重之情。

【导学步骤】导学一:导入新课1. 老师与学生简单交流,了解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2. 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主题和内容:这是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了他的形象、风貌,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贡献;3.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导学二:阅读导引1. 给学生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 用简洁的词语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的形象和风貌,让学生对他的外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3. 引导学生阅读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描写文段,让学生对他的个性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4. 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阅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可以收获的地方?导学三:思考探究1.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形成自己对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感受和敬仰之情;3.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尊重之情。

导学四: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等,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2. 学生可以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朗读鲁迅先生的名篇,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等,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受。

导学五:小结归纳1. 学生通过导学活动,对《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内容和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对鲁迅先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 学生通过延伸拓展,对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贡献有了更多的了解。

【课后作业】1. 跟家长和亲朋好友聊一聊鲁迅先生,了解他们对鲁迅先生的看法和评价;2. 回顾一下导学中提到的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选择一部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提起鲁迅,我们头脑中总会浮现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的印象。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

而事实上,伟人也拥有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走近鲁迅先生,去了解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的散文文笔亲切细腻,抒情色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其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出了场景性的小说结构,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2.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有改动。

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是鲁迅忠实的读者。

鲁迅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萧红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鲁迅的大力帮助。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创作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佳作。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前置知识学习鲁迅先生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1.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二、任务导引1. 分组探究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搜集资料让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书、网络等。

3. 编写答案让同学们对所探究的课题进行答案编写和整理,每组答案都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4. 答案展示让同学们轮流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互相点评。

三、思考讨论1.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1918年开始创作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旗手”。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哪些?《狂人日记》、《阿Q正传》、《五几文集》、《呐喊》、《故事新编》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思想启示、道德榜样和革命精神:(1)思想启示:鲁迅先生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思想、迷信、愚昧和落后。

(2)道德榜样:鲁迅先生的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倡导正义、公正、善良、真诚。

(3)革命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面,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反抗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四、实践体验1. 观看鲁迅纪录片让同学们观看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加深对他的了解,增强对他的尊敬和敬仰。

2. 在团队中践行鲁迅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践行鲁迅先生的精神,尊重他人、懂得自我反省、关注社会公正、倡导科学、勇敢反抗恶势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探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位文化巨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导学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导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回忆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琐事。

2.结合文后的“阅读提示”,将这些琐事进行归类。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边读边完成旁批。

2.自设阅读题,考考同桌。

3.圈点勾画字词和疑难处,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新知认知---回忆录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三、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调羹(gēng)舀水(yǎo)弄堂(nòng)校对(jiào)B、竭力(jié)绞肉(jiǎo)揩油(xié)铁栏杆(gǎn)C、油腻(nì)干枯(kū)阖家(hé)瞿秋白(qú)D、不济(jì)干劲(jìng)捆上(kǔn)果戈里(gē)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顿油炸韭菜薪金B、忧郁草率脚落希奇C、祥细保姆烧瓷吩附D、滕椅抹杀剪刀疙瘩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功夫),他不管。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 ) 筵( )会窘( ) 抽屉( ) 阖( ) 踌躇( ) 虔( )诚抹( )杀肋( )膜紊( )乱唠叨( ) 隔三差( )五(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神情姿态:穿着审美:饮食起居:工作习惯:休闲娱乐:日常琐事:对待疾病:(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2.鲁迅的坚毅。

3.鲁迅的幽默。

4.鲁迅的慈爱。

5.鲁迅的严谨。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以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késou) 筵(yán)会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qi án)诚抹(mǒ)杀肋(lèi)膜紊(wěn)乱唠叨(láodao) 隔三差(chà)五(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原诗: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近距离地了解生活中的更真实的鲁迅先生。

(出示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咳嗽..(ké sou)舀(yǎo)虹.口(hónɡ)调羹.(ɡēnɡ)绞.肉(jiǎo)腻(nì)阖(hé)校.对(jiào)疙瘩..(ɡē dɑ)揩(kāi)深恶.痛绝(wù)(2)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虹口(hónɡ)间断(jiàn)调羹(tiáo)不济(jì)虹间调济虹(jiànɡ)中间(jiān)调动(diào)济济一堂(jǐ)(3)注意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萧红(xiāo)脾气(pí)揩桌子(kāi)阖家(hé)潇洒(xiāo)啤酒(pí)楷模(kǎi)洞箫(xiāo)裨将(pí)和谐(xié)隔阂(hé)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内容:展示胃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真实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立体感人、可敬可爱的形象。

2.写作方法: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3.感情:作者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新知引导资料概览——拓宽眼界和视野1.走进作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1911-1942),原名张逎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散文集《牛车上》等。

其中《呼兰河传》在香港《亚洲周刊》评的“20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中位列第九。

2.走进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又名周樟寿,字豫才。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知识预习3.生字注音调羹(gēng)草率(shuài)舀(yǎo)揩桌子(kāi)咳嗽(sou)校对(jiào)深恶痛绝( wù)疙瘩(gē da)4.读拼音,写汉字xīn(薪)金疙da(瘩) dié(碟)子 zhǚ(嘱)咐轻jié(捷) jié(竭)力忧yù(郁) jiǎo(绞)肉机5.多音字(wù)深恶痛绝(mǒ)抹杀(lòng)弄堂恶(è)恶人抹(mò)转弯抹角弄(ě)恶心(mā)抹布(nòng)弄巧成拙(jìn)起劲( s huài)草率劲率(jìng)劲敌(lǜ)效率6.通晓词义(1)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安顿:文中指安稳的意思。

(4)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2018、3)【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得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得智慧,广阔得胸襟与可亲可敬得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得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得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瞧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得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得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得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与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零零总总得鲁迅回忆录中,萧红得《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就是鲁迅回忆录中得珍品,而且就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得典范,就是敬献于鲁迅墓前得一个永不凋谢得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就是鲁迅先生得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就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得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得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得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调羹.( ) 草率.( ) 舀.( ) 揩.( )咳嗽.( ) 校.对( ) 阖.( ) 碟.( )答案:gēng shuài yǎo kāi sou jiào hé dié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得一项就是( )A、忧郁明郎角落安静B、藤椅幻想稀奇稍微C、咳嗽间断校样鸡鸣D、疙瘩起劲悠然翻译答案:A3、鲁迅,原名 ,又名周樟寿,字豫才。

七年级回忆鲁 迅先生导学案

七年级回忆鲁 迅先生导学案

七年级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七年级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鲁迅先生朴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难点(1)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

(2)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三、知识链接1、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他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热风》等。

四、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简要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五、合作探究1、文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示例:从鲁迅先生“笑声明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开朗、率真的人;从他对青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爱他人、热心提携后辈的人。

2、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比如:“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家人的关爱,以及他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

3、作者在回忆鲁迅先生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敬爱和怀念。

文中多处通过对鲁迅先生言行的描述,以及作者自己的感受,表现出这种深厚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形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学习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技巧。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2课时)班级小组姓名课前任务:1.课外先自学课本。

2.独立完成基础部分。

学问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诞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抗拒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相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干脆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溢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词。

2.了解萧红相关文学常识。

3.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柔的一面。

4.学习本文擅长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呈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一、基础部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咳嗽(kC)(sou)调羹(geng)校对(jiao)阖眼(he)弄(16ng)堂舀(y∂o)揩(kαi)碟(did)深恶(WU)痛绝geda(⅛⅛)jiδo(绞)肉Xln(薪)金mb(抹)杀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八)A.我敬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初版时,由于校读早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错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他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C.撷着兰花草,矮闲面对人生,朝着志向与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最终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开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希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C.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
回忆鲁迅先生
课型
授新课
课时:1
备课人
七年级备课组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其人及其主要作品。
2、掌握积累本文的重点词语,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3、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和结构。
4、学习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效果。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等。
2.萧红,代表小说、等。
3.给下列字注音。
舀()揩( )碟()咳嗽()
调羹( )疙瘩()薪()阖( )
4.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




介绍一位自己记忆深刻的人(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推荐阅读
萧红《呼兰河传》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一、基础知识
1.填空:鲁迅,原名,字,伟大的、、。他的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短篇小说集是、。他的杂文集有等。
2.给下列字注音。
舀()揩( )碟()咳嗽()
调羹( )疙瘩()薪()阖( )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默读课文,思考:
少年鲁迅在私塾读书时曾制作一枚书签,写着“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夹在书页里用以自勉。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着玩,为了防止同学影响自己学习,他还曾在书桌上贴一张红纸条:“君子自重”。有一次迟到,被老师责备,他就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




1.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和。其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有

初中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初中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透过细节描写,理解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一、知识链接 1、作者萧红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2、作者与鲁迅的关系作为三十年代文坛一位独具风格的女作家, 萧红的成长是与鲁迅的扶植、帮助分不开的。

1934年10月,萧红带着《生死场》的手稿,与萧军一起从哈尔滨经青岛来到上海,住在一间见不到阳光的阁子间。

他们努力写作,作品却毫无出路, “东西寄出去,连一点影子也没有”,而那载以生存的一袋面粉,正一天天减低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 )筵( )会窘( )抽屉( )阖( )踌躇( )虔( )诚抹( )杀肋( )膜紊( )乱唠叨( )隔三差( )五(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八件小事,这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神情姿态:穿着审美:饮食起居:工作习惯:休闲娱乐:日常琐事:对待疾病:(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2、鲁迅的坚毅。

3、鲁迅的幽默。

4、鲁迅的慈爱。

5、鲁迅的严谨。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以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ksou)筵(yn)会窘(jiǒng)抽屉(ti)阖(h)踌躇(chu ch)虔(qin)诚抹(mǒ)杀肋(li)膜紊(wěn)乱唠叨(lodao) 隔三差(ch)五(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

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按自然空行,共有八件小事。

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八件小事,这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6、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7、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8、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9、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10、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11、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12、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13、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14、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15、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16、“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17、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18、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

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

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

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明确: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1、更真实。

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

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

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

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

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

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

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板书:琐事,正面描写)(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教师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

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

例如,鲁迅病危时,她“很镇静,没有紊乱的神色”,虽然也曾“当着人哭过一次”,但“该做什么,人是做什么”,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

(板书:侧面描写烘云托月)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2、鲁迅的坚毅。

注意两个细节。

一是“明朝会”中,应答海婴,之后就不停的咳嗽。

一是在病中,却还同“我”开玩笑,而且“笑声是朗朗的”。

3、鲁迅的幽默。

鲁迅的幽默是饱含智慧和哲理的。

例如在“说鬼”中,“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4、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5、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

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以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教师提供参考:(一)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

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

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

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二)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这是本篇中比较少见的景物的描写。

虽然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

太阳是明亮的,照着隔院子的人家,照着夹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朴实平常而又分温馨和谐,成为鲁迅先生的“睡”的背景和衬托。

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身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亮的未来。

(三)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鲁迅的笑很感人。

鲁迅的话更富深意和哲理。

这里,“鬼”与“人”都有了象征意义。

联想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呐喊的一生,又有多少“鬼”被踢成了“人”!这就是鲁迅的力量。

作者将错就错的一句话,是明知其荒谬,却又把这荒谬推想极端,造成了诙谐的趣味,形成了幽默感。

幽默而深刻,这是更为可贵的思想深度。

(四)鲁迅先生大概看出了我的不安来了,便说:“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