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影像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071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单 元细 目要 点要求 (1)核医学定义 (2)核医学内容 熟练掌握 1.核医学的概述(3)核医学发展简史了解 (1)定义 (2)原理 熟练掌握(3)优缺点 (4)基本方法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5)主要类型及应用掌握 (1)原理 了解 (2)种类 3.放射自显影(3)应用熟悉 (1)基本概念 (2)基本方法 熟悉 4.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学分析与功能测定(3)临床应用 掌握 (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制 熟练掌握 (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 掌握 (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6)图像质量的评价熟练掌握 一、核医学总论 5.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掌握 (1)组成和表示方法 1.原子核(2)核素及其分类 熟悉 (1)α衰变 (2)β衰变 (3)电子俘获 2.核的衰变及其方式(4)γ衰变熟悉 (1)放射性活度 熟练掌握 (2)衰变常数 掌握 (3)指数规律 (4)半衰期 熟练掌握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5)递次衰变熟悉 (1)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熟悉 (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掌握 (2)吸收剂量 二、核物理基础 5.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3)剂量当量熟悉 三、核医学仪器 1.核医学射线测量仪器(1)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2)固体闪烁探测器 掌握 (3)其他射线探测器 (4)脉冲幅度分析器 熟悉 (5)工作条件的选择 了解 (6)体内测量仪器 (7)体外测量仪器 熟悉 (8)辐射防护仪器 了解 (9)质量控制掌握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 (2)准直器掌握 (3)位置和能量电路 了解 (4)图像重建2.γ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5)γ照相机和SPECT 的性能指标与质量控制掌握 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 符合探测原理熟练掌握 (1)放射性衰变的统计分布和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熟练掌握 (2)存在本底时误差的计算和应用 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规律(3)减少统计涨落影响的方法熟悉 (1)硬件 1.核医学计算机的组成(2)软件 熟悉 (1)模拟数字转换2.图像的数字化和计算机显示 (2)图像的存储、传输、显示 熟悉 (1)图像采集方式 熟练掌握 四、电子计算机在核医学中应用3.图像的采集和处理(2)常用图像处理 熟悉 (1)作用机制熟悉 1.放射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物设计 (2)Hansch 构效关系学说 了解 (1)QA、QC、GMP 与GRP (2)质量检测的内容 (3)放射性核纯度的测定 熟悉 2.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4)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掌握(1)正确使用总原则 (2)小儿应用原则 (3)育龄妇女应用原则(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3.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5)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掌握(1)Tc 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 (2)99mTc 的标记 熟悉 (3)99m Tc 发生器 掌握五、核化学与放射性药物4.99mTc 化学与99mTc 的放射性药物(4)临床核医学常用的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熟练掌握(1)123I、131I、67Ga、111In、与201Tl 的来源(2)放射性碘标记(3)放射性铟标记熟悉5.放射性碘、镓、 铟、铊的放射性药物(4)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碘、镓、 铟、铊的放射性药物掌握 (1)核素的选择6.放射性治疗药物 (2)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熟练掌握 (1)受体显像剂 了解 (2)代谢显像剂 熟悉(3)乏氧显像剂(4)肿瘤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放射性药物(5)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7.放射性药物新进展(6)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放射性药物了解 (1)放射生物效应及基本概念 熟悉 (2)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3)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4)内、外照射防护原则 熟练掌握 1.放射生物效应与防护原则(5)不同射线的防护原则了解 (1)实验室的三区布局 了解 (2)放射源的运输、保管 (3)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4)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 掌握 2.核医学实验室(5)工作场所的防护监测了解 (1)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了解 (2)个人防护及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的防护(3)个人剂量监测熟悉 (1)申请核医学检查与治疗的原则 熟练掌握 (2)申请医师的职责 熟悉 4.工作人员的职责(3)核医学医师的职责熟练掌握 (1)核医学诊断中患者的防护原则 熟练掌握 (2)核医学诊断中特殊人群的防护原则 了解 5.患者的防护(3)核医学治疗中患者的防护原则掌握 (1)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熟练掌握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六、放射卫生防护6.放射卫生防护法规(3)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了解(4)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熟悉 (1)方法 1.决策矩阵 (2)指标 掌握 2.Bayes 理论 Bayes 理论 熟悉 七、医学诊断方法的效能评价3.界值特性曲线(ROC 分析)界值特性曲线 熟悉医学伦理学单元 细目要点要求1.医患关系2.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医学伦理道德 3.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了解。

大型设备-核医学影像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大型设备-核医学影像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1.肾动态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 (3)禁忌证 (4)显像剂 (5)给药方法与途径 (6)图像采集 (7)图像处理 (8)正常影像所见
(9)注意事项 2.肾静态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 (3)禁忌证 (4)显像剂 (5)给药方法与途径 (6)图像采集 (7)正常影像所见 (8)注意事项 3.肾小球滤过率测定(GFR) (1)原理 (2)适应证 (3)禁忌证 (4)显像剂 (5)给药方法与途径 (6)图像采集 (7)图像处理 (8)正常影像所见 (9)注意事项 4.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 (1)原理 (2)适应证 (3)禁忌证 (4)显像剂 (5)给药方法与途径 (6)图像采集 (7)图像处理 (8)正常影像所见
(5)PET 图像的校正 (6)PET 图像重建 8. 兼容型 ECT-SPECT/PET (1)基本构成和成像原理及方法 (2)ECT 符合成像与 PET 成像的差异 9.PET/CT (1)PET/CT 的原理、结构与性能 (2)PET/CT 图像的采集与处理 (3)PET/CT 图像与 PET 图像的区别 10. Micro PET (1)Micro PET 的基本结构 (2)Micro PET 的性能 11. 非显像测量仪器 (1)非显像测量仪器概述 (2)非显像测量仪器性能指标
第九章 神经系统
1.脑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 (3)禁忌证 (4)显像剂 (5)给药方法与途径 (6)图像采集 (7)图像重建与分析 (8)正常影像所见
(9)注意事项 2.18F-FDG PET 脑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 (3)禁忌证 (4)显像剂 (5)给药方法与途径 (6)图像采集 (7)图像重建 (8)正常图像所见 (9)注意事项
第二章 核物理基础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影像医学与核医学I.考试范围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及各系统大体解剖、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

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X 线、DSA、CT、MRI、B 超、核医学)的特点、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图像质量控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剂的使用、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抢救原则。

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

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改变、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及相关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各系统少见疾病或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II.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影像医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对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

三、题型分数比例选择题A1 型选择题85 题约42.5% A2 型选择题40 题约20% B 型选择题50 题约25% X型选择题25 题约12.5%IV.大纲内容第一部分放射医学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1. X 线成像(掌握)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识记)3.计算机断层成像(CT)(掌握) 4.磁共振成像(MRI)(掌握)二、呼吸系统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3.肺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6.支气管及肺先天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7.胸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8.肺间质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9.胸膜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10.纵隔肿瘤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诊断(应用)和鉴别诊断(应用)三、循环系统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3.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4.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5.心包疾病及大血管疾病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四、消化系统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
3.空腔脏器:食管、胃肠道疾病X 线诊断(掌握)、食管炎性病变及肿瘤、胃溃疡及胃肿瘤、十二指肠及小肠病变、结肠病变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4.实质脏器:肝、胆、胰、脾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5.腹膜腔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6.腹膜后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五、泌尿及生殖系统(包括肾上腺、乳腺)
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3.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5.肾及输尿管感染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6.肾及输尿管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7.肾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8.膀胱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9.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10.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11.子宫、输卵管及卵巢感染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识记)、诊断和鉴别诊断(识记) 12.肾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13.乳腺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六、骨骼肌肉系统1.检查方法(掌握)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3.骨先天性畸形与骨发育障碍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识记)、诊断和鉴别诊断(识记)4.骨与骨关节损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5.骨髓炎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6.骨与关节结核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7.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9.骨与软骨缺血性坏死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10.骨髓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11.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12.内分泌性骨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识记)、诊断和鉴别诊断(识记)13.慢性关节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七、神经系统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3.颅脑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5.脑血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6.脑内感染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7.颅脑先天性畸形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8.新生儿脑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9.脑白质病及脑变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10.脊髓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八、头颈部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3.眼及眼眶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4.眼眶炎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5.鼻及鼻窦炎症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6.鼻及鼻窦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7.咽及喉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8.口腔及颌面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9.颌面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10.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11.中耳癌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12.颈静脉球瘤、颈动脉体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13.甲状腺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14.颈部淋巴结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九、介入放射(心脏介入不属于本大纲范围)1.概述(识记)2.血管介入放射学(识记)3.非血管介入放射学(识记)4.综合介入治疗技术(识记)第二部分超声医学一、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1.超声波的一般性质、基本物理量、成像基本原理(掌握)2.超声多普勒效应、人体血流动力学基本知识(掌握)3.人体组织的回声表现、超声伪像(掌握)4.超声新技术:超声组织谐波成像、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其他新技术(识记) 二、心脏及大血管1.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和生理概要(掌握)
2.超声检查技术及心功能测定(掌握)3.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包疾病、心脏肿瘤等(应用)4.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口狭窄、肺动脉口狭窄、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应用)5.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缩窄(应用)三、消化系统1.肝:正常超声表现,肝局灶性病变(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包虫病)、肝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血吸虫肝病) (应用)2.胆道系统:正常超声表现,胆囊疾病、胆管疾病(应用)3.胰腺:正常超声表现,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占位性病变、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应用)
4.脾:正常超声表现,脾常见疾病(掌握)5.胃肠:超声检查技术、正常超声表现、常见疾病(掌握)
四、泌尿系统
1.解剖概要及正常超声表现(掌握)2.肾疾病:肾积水、肾囊性病变、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肾结石、感染性病变、肾功能不全和移植肾(应用)3.输尿管疾病: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囊肿、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应用)4.膀胱疾病: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膀胱憩室、膀胱异物及凝血块(掌握)5.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掌握)五、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
1.腹膜后间隙:腹膜后肿瘤(掌握)
2.肾上腺:常见疾病(应用)3.腹膜后大血管: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疾病、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疾病(应用)六、妇科1.子宫疾病:子宫发育异常(掌握)、子宫肌层病变(应用)、子宫内膜病变(应用)、子宫颈癌(掌握)
2.卵巢疾病:卵巢瘤样病变、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应用)3.盆腔炎性疾病(掌握)
七、产科
1.妊娠解剖及生理概要、正常妊娠超声表现(应用)2.异常妊娠超声表现:流产、胚胎停育、异位妊娠、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多或过少(应用)
3.胎盘脐带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应用)4.胎儿常见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掌握)
5.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应用)
八、外周血管
1.颅脑血管:解剖概要、超声检查技术、常见疾病(掌握)2.颈部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其他病变、颈动脉支架(应用)3.四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掌握)4.四肢静脉:四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动静脉瘘(应用)
九、浅表器官
1.涎腺:涎腺炎症与结石、涎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掌握)2.甲状腺:甲状腺先天发育异常、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甲状腺增生性疾病、甲状腺肿瘤(应用)
3.甲状旁腺常见疾病(应用)4.乳腺: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乳腺癌(应用)5.阴囊与阴茎:阴囊急症、睾丸肿瘤、睾丸良恶性肿瘤、精索静脉曲张(掌握)6.浅表淋巴结:正常超声表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应用)十、肌肉骨骼系统1.肌肉、肌腱、韧带:超声检查技术,正常超声表现,肌肉、肌腱或韧带撕裂、损伤(掌握)2.骨、软骨及关节:正常超声表现,滑膜增生、骨折、骨骼侵蚀、关节软骨损伤(掌握)3.与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的常见软组织肿物(识记)
十一、介入超声
技术概述、技术原则、穿刺方法、介入性超声并发症和处理(识记)第三部分核医学一、总论1.核医学、临床核医学定义(掌握)2.核医学的学科内容、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的内涵(识记)3.核医学的特点(掌握)
二、基础理论篇(一)核医学的核物理基础(识记)1.原子的基本结构稳定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衰变2.核衰变的类型及规律α 衰变、β 衰变、γ 衰变
3.核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激发、散射、轫致辐射、切伦科夫辐射、吸收、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4.辐射量及其单位放射性活度及单位、半衰期(二)影像核医学仪器
1.核射线探测的原理(识记)
电离作用、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2.放射性探测器的类型(识记) 闪烁型探测器、电离型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感光材料探测器、放射性探测仪器的电子学线路(放大器、脉冲高度分析器、计数定量、记录、显示及供电线路)
3.γ 照相机(识记) 准直器的作用、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适用能量范围及类型,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预放大器及放大器和X、Y 位置电路,脉冲高度分析器、模数转换器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掌握) SPECT 组成、SPECT/CT 组成、探测器(探头)类型、图像采集方式、图像重建方式、衰减校正、SPECT 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掌握) PET 的组成、显像原理、采集的计数类型、图像采集方法、图像重建方法、质量控制、PET 的性能评价6.PET/CT(掌握)
PET/CT 的结构及功能、图像采集方法、性能评价7.功能测定仪器(识记)
工作原理、甲状腺功能测定仪8.体外样本测量仪器(识记)
γ 计数器、活度计、液体闪烁计数器9.辐射防护仪器(识记) 场所辐射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检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三)放射性药物
1.基本概念(识记)
放射性药物的概念、特点2.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识记)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99Mo-99mTc 发生器3.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识记) 同位素交换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金属络合法4.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掌握) 物理鉴定、化学鉴定、生物学检测5.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掌握) 99mTc 化学性质、99mTc 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其他单光子放射性核素6.放射性药物的应用原则(应用) 正确使用总原则、特殊人群的应用原则(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四)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识记)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原理及核心、基本类型、方法学特点2.放射性核素显像基本概念(掌握) 放射性核素显像定义、定位机制(合成代谢、细胞吞噬、循环通路、选择性浓聚、选择性排泄、通透弥散、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特异性结合)
3.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识记) 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阳性显像和阴性显像、静息显像和负荷显像、单光子显像和正电子显像4.图像质量的评价和分析(掌握) 图像质量的评价、正常及异常图像的认识、影响图像质量的常见原因分析、临床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5.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掌握)(五)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
1.辐射生物效应(识记) 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及作用、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剂量限值2.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目的和基本原则(掌握)、内、外照射防护措施(应用)3.核医学诊治的安全性评估及相应防护要求(识记)三、临床诊断(一)神经系统
1.脑的解剖与生理(识记)2.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3.放射性核素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4.脑代谢断层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5.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6.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
7.脑静态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8.脑池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9.脑肿瘤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二)循环系统1.心脏的解剖与生理(识记)2.平衡法心室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3.首次通过法心室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4.心肌灌注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5.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6.心肌代谢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7.双核素心肌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8.心脏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9.下肢静脉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三)呼吸系统1.肺的解剖与生理(识记)2.肺灌注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3.肺通气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四)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识记)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3.肝动脉血流灌注和血池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4.胆道系统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5.食管通过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
6.胃食管反流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7.胃排空试验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
8.十二指肠- 胃反流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9.肠道转运时间测定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11.异位胃黏膜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12.唾液腺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五)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系统解剖与生理(识记)2.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的体内测定法、甲状腺相关激素和抗体的体外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方法的综合应用(掌握、应用)3.甲状腺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4.甲状旁腺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5.肾上腺皮质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六)骨骼系统1.骨骼系统解剖与生理(识记)2.静态骨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3.动态骨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4.关节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七)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识记)2.肾动态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3.肾功能非显像检查法——肾图原理与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
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识记)5.膀胱尿反流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识记)6.阴囊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识记)(八)血液与淋巴系统
1.血容量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识记)2.红细胞寿命测定与破坏部位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识记)3.脾显像原理与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识记)4.骨髓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5.淋巴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九)肿瘤与炎症1.肿瘤非特异性显像原理与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识记)2.肿瘤代谢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应用)3.肿瘤放射免疫显像原理与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识记)4.前哨淋巴结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掌握)5.肿瘤受体显像原理、适应证、显像剂、显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临床应用及鉴别诊断(掌握)6.反义显像和基因表达显像原理与方法、正常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临床应用(识记)7.炎症显像原理与方法、正常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临床应用(识记)(十)体外放射分析(识记)1.体外放射分析基本类型:竞争性分析、非竞争性分析2.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放射受体分析、受体放射。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技术专业-正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技术专业-正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技术专业-正高级导读:本文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技术专业-正高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核医学技术专业——正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核医学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核物理学、核化学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核医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质量控制。

3.熟练掌握放射性药物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原理。

4.熟练掌握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原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熟练掌握体外放射分析和非放射体外分析原理。

6.掌握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和放射防护理论。

7.了解分子影像学的基本理论。

8.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相关专业知识1、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3、了解临床医学中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核医学仪器(SPECT或SPECT/CT,PET或PET/CT,功能测定仪,活度计,污染监测仪,体外放射分析仪)的操作常规、适用范围、质量控制和日常维护。

2、熟练掌握放射性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

了解放射性药物研制的基本方法。

3、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骨骼、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呼吸、消化、血液与淋巴系统及肿瘤显像,包括显像前准备、图像采集和处理。

4、熟练掌握非显像脏器功能测定。

5、熟练掌握体外放射分析技术及质量控制,了解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6、掌握脏器显像、功能测定、体外放射分析和核素治疗的适应症。

7、掌握放射防护技术及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处置。

8、具有一定科室及实验室管理能力。

三、学科新进展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如PET/CT、SPECT/CT及放射性药物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应有一定的了解。

附本专业检查和治疗项目1、甲状腺显像2、心肌血流灌注显像3、心肌代谢显像4、心血池显像5、骨显像6、肺灌注/通气显像7、肾脏显像8、脑血流灌注显像9、脑代谢显像10、甲状旁腺显像11、肾上腺髓质显像12、淋巴显像13、骨髓显像14、脾脏显像15、肝脏显像16、异位胃黏膜显像17、肝胆显像18、胃肠道出血显像19、上消化道功能测定和显像20、唾液腺显像21、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18F-FDG肿瘤显像22、201Tl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23、99mTc(V)-DMSA肿瘤阳性显像24、67Ga肿瘤与炎症显像25、炎症显像26、甲状腺功能测定27、肾图28、甲状腺疾病的131I治疗29、骨转移癌核素治疗30、核素敷贴治疗31、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32、核素组织间质治疗33、体外分析技术。

核医学科笔试大纲

核医学科笔试大纲

核医学科笔试大纲一、临床核医学基础1.核物理基础: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稳固性和放射性核素的概念,核衰变的类型与规律,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及有效半衰期的概念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射线与物质的彼此作用。

2.核医学仪器探测的大体原理、大体结构、仪器类型及用途。

3.放射性药物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原理和用途,放射性药物的制备方式和质量操纵。

4.辐射剂量的经常使用单位,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那么,内照射和外照射防护原那么。

二、心血管系统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式、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2.心血池与心功能显像原理、心室容积曲线及心功能参数分析。

3.亲心肌梗塞灶显像、PET心肌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的临床应用。

三、神经系统1.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的特性、显像方式、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2.脑代谢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3.脑受体显像的原理及类型。

四、消化系统1.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2.肝胶体显像、肝血池显像和肝癌阳性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3.胃食道返流、肠胃返流、胃排空功能和异位胃黏膜的核医学检查方式。

4.唾液腺显像的结果判定和临床意义。

5. 13C、14C呼气实验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大体原理和临床意义。

五、血液、淋巴系统系统1.骨髓显像的原理、经常使用骨髓显像剂、图像分析和临床意义。

2.脾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3.淋巴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六、呼吸系统1.肺灌注、肺通气显像的原理及显像检查的技术要点。

2.肺灌注显像、肺通气显像的临床应用。

七、骨骼系统1.骨显像的原理、适应症、图像分析及在各类骨骼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骨显像与X线平片或CT对照,初期诊断的优势依据。

八、内分泌系统1.血清甲状腺激素与相关抗体的体外测定与临床意义、甲亢和甲减的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检查程序。

2.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与甲状腺激素抑制实验。

3.甲状腺显像的原理、显像剂的性能、显像方式、图像分析方式及临床应用。

核医学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核医学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第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统 1.肾脏的解剖和生理 (1)肾实质的细微结构 (2)肾脏的血液循环 (3)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4)肾清除率的概念 (5)尿生成三个步骤 (6)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2.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 (1)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检查的原理 (2)肾动脉灌注和肾动态显像及肾图检查的方法
(2)胃食道返流显像 (3)胃排空试验 (4)十二指肠-胃返流显像 3.消化道出血显像 (1)99mTc 标记硫胶体消化道出血显像 (2)99mTc 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 (3)99mTc-RBC 和 99mTc 胶体作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比较 4.异位胃黏膜显像 (1)美克尔憩室显像 (2)Barrett’s 食管显像 5.肝胆系显像 (1)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2)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3)肝脾胶体显像 (4)肝动脉灌注显像 6.消化系统核医学中的非影像学方法 (1)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5)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99mTc 化学与 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1)Tc 的主要化学性质 (2)99mTc 的标记 (3)99mTc 发生器 (4)临床常用的 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5.放射性碘、镓、铟、铊药物 (1)123I、131I、67Ga、111In、与 201Tl 的来源 (2)放射性碘标记 (3)放射性铟标记 (4)临床常用碘、镓、铟、铊的放射性药物 6.放射性治疗药物 (1)核素的选择 (2)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7.放射性药物新进展 (1)受体显像剂 (2)代谢显像剂 (3)乏氧显像剂 (4)肿瘤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5)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6)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3.门电路心血池显像(平面及断层)与心功能参数 (1)门电路心血池平面显像 ①原理 ②适应证 ③显像剂 ④显像方法 ⑤正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 ⑥异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 ⑦临床应用 (2)门电路心血池断层显像 4.心肌灌注显像(平面及断层) (1)原理 (2)适应证 (3)显像剂 (4)显像方法 (5)正常图像 (6)异常图像 (7)临床应用 5.心肌受体显像 (1)原理 (2)显像剂 (3)显像方法 (4)影像分析 (5)临床应用 6.介入试验 (1)运动负荷试验 ①原理 ②适应证及禁忌证 ③运动试验的方法

2014年核医学物理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2014年核医学物理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章核医学总论1.核医学定义与内容(1)定义(2)内容(3)发展简史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示踪剂的概念(2)示踪技术的原理(3)示踪技术的优点(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5)示踪实验的设计(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3.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理(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6)图像质量的评价(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第二章原子核与放射性1.原子及原子核(1)原子结构(2)原子核结构(3)结合能(4)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2.核的放射性衰变(1)α衰变(2)β衰变(3)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6)内转换3.放射性活度(1)放射性活度定义(2)活度单位(3)放射性浓度4.衰变规律(1)衰变规律(2)衰变常数(3)半衰期(4)递次衰变5核反应(1)核反应概述(2)核反应分类(3)核反应遵从的守恒定律(4)反应能(5)反应道(6)核反应截面(7)核反应产额(8)回旋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9)反应堆实现的核反应第三章电离辐射与剂量学1.电离辐射(1)电离辐射的种类(2)电离辐射剂量2.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相互作用类型(2)能量的电离损失和辐射损失(3)碰撞阻止本领(4)辐射阻止本领(5)射程3.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相互作用类型(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电子对生成(5)各种相互作用的比较(6)γ和X射线的衰减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弹性散射(2)非弹性散射(3)中子俘获5.辐射剂量学的基本概念(1)辐射剂量学的定义(2)比释动能(3)照射量(4)授予能与吸收剂量(5)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6.微剂量学的基本概念(1)微剂量学的定义(2)传能线密度(3)比能(4)线能第四章核医学放射防护1.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随机效应(2)确定性效应2. 照射(1)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3)医疗照射3.放射防护的标准与原则(1)放射性防护的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个人剂量限值4.核医学工作场所(1)选址(2)功能分区(3)工作场所分级(4)工作场所分类5.核医学工作中的防护(1)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及防护(2)核医学工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3)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4)剂量监测5. 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1)核医学诊疗防护原则(2)核医学诊疗正当性(3)核医学诊疗防护最优化(4)核医学诊疗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6.放射性废物处理(1)固体废物的处理(2)液体废物的处理(3)气体废物的处理第五章辐射探测及非显像设备1.核医学仪器设备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探测原理分类2.活度计(1)活度计组成与工作原理(2)活度计性能(3)活度计的质量控制3.放射防护仪器(1)个人剂量仪(2)表面沾污检测仪(3)环境辐射监测仪4.非显像测量仪器(1)非显像测量仪器概述(2)甲功仪(3)肾图仪第六章显像设备1.SPECT与γ相机(1)SPECT与γ相机结构(2)SPECT与γ相机工作原理概述(3)SPECT与γ相机性能指标2. CT(1)CT的工作原理(2)CT的基本结构与技术(3)CT性能指标(4)CT图像采集与处理3.SPECT/CT(1)SPECT/CT特点(2)SPECT/CT中CT的作用(3)SPETCT/CT显像步骤4.PET(1)PET工作原理(2)PET设备结构(3)PET主要性能指标(4)PET图像的采集5.兼容型ECT——SPECT/PET(1)基本构成和成像原理及方法(2)ECT符合成像与PET成像的差异6. PET/CT(1)PET/CT的原理、结构与性能(2)PET/CT图像的采集与处理(3)PET/CT图像与PET图像的区别7. PET/MRI(了解)(1)PET/MRI的结构(2)PET与MRI的相互影响8. Micro PET(了解)(1)Micro PET的基本结构(2)Micro PET的性能第七章核医学图像的处理、重建与校正1.核医学图像的数字化技术1)数字图像的表达和显示(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及其核医学含义(2)数字图像的显示技术(伪彩色编码)2)数字图像的品质及处理技术(1)核医学图像的统计噪声(2)数字图像的平滑与降噪3)数字图像的频谱分析(1)数字图像的Fourier变换(2)图像的频阈处理技术4)数字滤波技术(1)滤波函数的性质及选择(2)常用的滤波函数及其参数5)数字图像的分析(1)ROI生成及统计(2)TAC产生及分析2.核医学断层图像重建技术1)SPECT和PET产生的数据(1)SPECT的准直器和投影数据(2)PET的符合探测和LOR数据2)计算机断层重建的原理(1)投影变换和断层重建(2)解析方法和反投影方法3)FBP类断层重建(1)投影切片定理和付立叶变换法(2)滤波反投影法4)迭代类图像重建(1)代数重建技术(ART)(2)最大似然函数-期望值最大化算法(ML-EM)(3)有序子集—期望值最大化算法(OS-EM)(4)表模式OS-EM算法(One-Pass List-Mode EM)(5)使用TOF技术的迭代重建算法3.重建图像的校正1)人体衰减及其校正2)人体散射及其校正3)准直器的深度响应及其校正4)LOR的几何误差及弓形校正5)DOI技术及LOR视差校正6)迭代过程中的校正方法第八章PET图像定量分析1. PET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概述(1)示踪动力学局部房室模型(2)建立房室模型的步骤2. 葡萄糖代谢的定量分析(1)FDG代谢过程的数学模型(2)参数的计算方法(3)输入、输出函数(4)集总常数LC及其计算方法3. 葡萄糖代谢的半定量分析(1)葡萄糖部分摄取率(FURGlc)(2)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UV)(3)比值法(T/NT)4.受体显像的定量分析(1)概述(2)受体与配体的结合(3)受体定量分析模型(4)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5.心肌血流量测定(1)显像剂(2)15O-H2O PET RMBF测定(3)13N-NH3 PET RMBF测定6.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1)概述(2)rCBF测定(3)rCBV测定(4)rOEF测定7.统计参数图(SPM)(1)SPM概念(2)SPM的特点及应用领域(3)SPM软件包的分析流程第九章显像设备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概念(1)常规测试(2)验收测试(3)参考测试(4)测试标准2.γ相机和SPECT质量控制(1)平面成像的质量控制(2)断层成像的质量控制(3)全身成像的质量控制3.PET/CT质量控制(1)PET质量控制(2)CT质量控制(3)PET/CT质量控制第十章放射性测量与误差1.测量与误差(1)测量(2)误差(3)平均值(4)误差的表示(5)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误差的传递与计算(1)平均误差的传递(2)标准误差的传递3.有效数字与运算(1)有效数字的概念(2)数字取舍规则(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1)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涨落(2)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5.统计误差的控制(1)样品净计数率的标准误差(2)计数率误差的控制(3)按测量精度确定测量时间第十一章医学诊断方法的效能评价1.诊断准确性指标(1)决策矩阵(2)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3)误诊率和漏诊率(4)正确度、优势比及Youden指数2.ROC分析(1)ROC曲线(2)ROC曲线分析(3)诊断分界点3.Meta 分析(1)Meta分析的概念(2)Meta分析的原理和方法(3)Meta分析的优点(4)Meta分析的缺点第十二章回旋加速器1.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1)静电场力作功(2)洛伦兹力(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4)相对论中的质量与能量(5)磁场(6)谐振电路元件(7)串联谐振2.回旋加速器原理(1)经典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造(2)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3)谐振条件(4)等时性加速器(5)粒子回旋频率fc 与粒子能量的关系(6)粒子轨道半径r 与粒子能量的关系3.加速器的主要参数(1)磁钢度G(2)粒子的能量(3)粒子束流的品质参数(4)双束流打靶(5)自屏蔽4.回旋加速器的组成及功能(1)磁场系统(2)射频系统(3)离子源系统(4)引出系统(5)靶系统(6)真空系统(7)冷却系统(8)控制系统(9)自屏蔽装置(10)诊断系统5.核素的生产(1)生产控制条件(2)18F的生产(3)碳-11的生产(4)13N 的生产(5)15O 的生产第十三章核素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1.组织替代材料组成的模体(1)模体的种类(2)体模的特点2.MIRD方法(1)适用范围(2)标准参考人(3)MIRD计算靶器官吸收剂量(4)吸收分数(5)S值(6)累积活度(7)滞留时间(8)MIRDOSE程序3.蒙特卡罗法(1)基本思想(2)主要计算过程(3)应用软件4.常用种子源(1)种子源用核素(2)几种常用的种子源5.种子源植入治疗的剂量估算(1)放射性种子源的剂量分布特点(2)植入放射性粒子的空间分布原则(3)匹配周缘剂量(4)处方剂量(5)植入粒子数的简单估算(6)粒子植入的治疗计划系统第十四章局域网1.PACS(1)PACS的组成及功能(2)DICOM标准2.HIS(1)HIS的组成及功能(2)电子病历(3)与HIS相关的标准。

MK_345核医学大纲-2

MK_345核医学大纲-2
〔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给
〔3〕生理与代谢
〔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
了解
3.子宫、卵巢与阴道的解剖和生理
〔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给
〔3〕生理与代谢
〔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
熟悉
4.阴茎与睾丸的解剖和生理
〔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给
〔3〕生理与代谢
〔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5.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
1.解剖与生理根底
〔1〕食管
〔2〕胃
〔3〕肝脏
〔4〕胆囊和胆道
〔5〕胰腺
〔6〕肠
〔7〕唾液腺
了解
掌握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
〔1〕食管癌
〔2〕胃癌
〔3〕肝占位病变〔4〕胰腺癌〔5〕直肠癌〔6〕消化道出血
〔7〕舍格伦氏综合征
〔8〕胆囊炎
〔9〕胆管梗阻
熟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悉
熟悉
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
〔1〕CT
〔2〕MR
〔3〕超声
掌握
四、呼吸系统
1.气管、纵隔与肺
的解剖与生理
〔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给
〔3〕生理与代谢
〔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
掌握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
〔1〕肺栓塞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肺结核
〔1〕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
〔2〕肾功不全
〔3〕上尿路梗阻
〔4〕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癌
〔5〕子宫、卵巢和阴道癌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近年来,医学影像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医学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培养专业的医学影像人才,各国纷纷制定了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

本文将以中国的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为例,探讨其内容和重要性。

一、考试大纲的背景和意义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是为了规范医学影像专业培训和评估而制定的文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培养和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影像人才就显得异常重要。

考试大纲作为评估医学影像人才能力的依据,对于保障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大纲的内容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础医学知识: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只有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

2. 影像学相关知识: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如X线、CT、MRI、超声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以及如何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

3.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和法律的相关知识,掌握医学影像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这是保证医学影像工作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4. 临床实践技能: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际临床实践来掌握影像学检查的技能。

他们需要学会操作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并能够准确解读和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三、考试大纲的重要性考试大纲作为医学影像专业培养和评估的依据,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规范培养内容和要求:考试大纲的发布可以明确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内容和要求。

学生和教师可以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教学,从而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2. 保证考试公平性和公正性:考试大纲的制定可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专业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专业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核医学专业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1)放射性核素示踪(显像与非显像)的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2)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3)体外放射分析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电子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3.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核物理、核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相关专业知识1.医学影像学(X线诊断、CT、MRI、超声)相关知识。

2.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神经精神病学、统计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学科新进展1.核医学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一)用于诊断的病种1.甲状腺功能亢进2.甲状腺功能低下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结节性甲状腺肿5.异位甲状腺6.甲状旁腺腺瘤7.脑缺血8.脑梗死9.癫痫10.心肌缺血11.心肌梗死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肢体淋巴水肿、乳糜胸和乳糜尿14.肝血管瘤15.急、慢性胆囊炎16.消化道出血17.异位胃黏膜18.肺栓塞19.嗜铬细胞瘤20.肾积水21.急、慢性肾功能衰竭22.肾动脉狭窄23.肾先天性畸形、异位24.股骨头无菌缺血性坏死25.代谢性骨病26.骨折27.各种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和预后评估)(二)用于治疗的病种1.甲状腺机能亢进2.甲状腺癌3.骨转移癌4.嗜铬细胞瘤5.皮肤血管瘤6.瘢痕疙瘩7.真性红细胞增多症8.恶性胸、腹腔积液9.类风湿性关节炎10.前列腺癌。

MK_345核医学大纲-3

MK_345核医学大纲-3
〔2〕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根本原理和分类
〔3〕脑显像介入试验的必备条件
〔4〕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具体方法
〔5〕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临床意义
熟悉
了解
了解
熟悉
掌握
3.PET脑代谢显像
〔1〕脑组织葡萄糖和氧的供给
〔2〕葡萄糖代谢显像
〔3〕脑氧代谢显像
〔4〕脑蛋白质代谢显像
掌握
熟练掌
熟悉
了解
4.脑受体显像
掌握
3.淋巴显像
〔6〕临床应用与评价
熟练掌握
2.肺通气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
〔3〕显像剂
〔4〕显像方法
〔5〕影像分析
〔6〕临床应用与评价
熟练掌握
3.气溶胶吸入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
〔3〕显像剂
〔4〕显像方法
〔5〕影像分析
〔6〕临床应用与评价
了解
4.肺癌的18F-FDG显像
〔1〕原理
〔2〕适应证(3)显像方法(4)影像分析
(5)临床应用与评价
熟练掌握
五、泌尿生殖系统
1.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
〔1〕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检查的原理
〔2〕肾动脉灌注和肾动态显像及肾图检查的方法
〔3〕肾动态灌注及肾动态显像的正常所
〔4〕肾图a、b、c三段含义和定量指标
〔以131I-OIH为例〕
〔5〕GFR的测定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6〕ERPF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1〕99mTc标记硫胶体消化道出血显像
〔2〕99mTc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
〔3〕99mTc-RBC和99mTc胶体作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比拟
掌握
2.异位胃黏膜显像

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

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直线加速器(LA)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含伽玛刀物理内容)(200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直线加速器(LA)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含伽玛刀物理内容)第一章放射物理基础1.1 介绍基本物理常数重要推导物理常数物理量和单位四种基本作用力基本粒子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光子致电离辐射质能关系辐射量和单位1.2 原子与原子核结构原子结构组成和特性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氢原子模型及四个假定玻尔氢原子模型能级结构多电子原子壳层模型核结构核反应放射性放射性活度放射性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比放射性活度平均寿命递次衰变核素活化放射性衰变方式及特点1.3 电子相互作用电子与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电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阻止本领总质量能量阻止本领质量阻止本领质量碰撞阻止本领质量辐射阻止本领限制性阻止本领质量散射本领传能线密度1.4 光子相互作用间接电离光子辐射光子束衰减性质半价层十分之一价层线性衰减系数质量衰减系数原子和电子衰减系数能量转移系数能量吸收系数光子相互作用类型光电效应相干(瑞利)散射康普顿效应对效应光致核反应各种效应的相对优势第二章剂量学原则,量和单位2.2 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粒子注量能量注量粒子注量率能量注量率粒子注量谱能量注量谱;2.3 比释动能比释动能2.4 CEMACema2.5 吸收剂量吸收剂量2.6 阻止本领阻止本领阻止本领比线性阻止本领质量阻止本领非限制性质量碰撞阻止本领限制性质量碰撞阻止本领软性碰撞硬性碰撞2.7 不同剂量学量间的关系能量注量和比释动能的关系碰撞比释动能辐射比释动能总比释动能注量和吸收剂量的关系比释动能和吸收剂量的关系碰撞比释动能和照射量的关系2.8 空腔理论Bragg-Gray 空腔理论 Spencer-Attix 空腔理论 Burlin 空腔理论第三章辐射剂量计3.1 介绍辐射剂量计及剂量测量3.2 剂量计的特点准确度精确度不确定度测量误差 A类标准不确定度 B类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展伸不确定度剂量响应线性剂量率的依赖性能量依赖性方向依赖性空间分辨率和物理尺寸数据读出的方便性使用的方便性3.3 电离室剂量测定系统电离室辐射束校准电离室的基本结构及特性静电计圆柱形电离室平行板电离室近距离治疗电离室(井形电离室或凹形电离室)外推电离室3.4 胶片剂量计透明度光学密度剂量-OD曲线胶片的gamma 宽容度感光度、辐射显色胶片3.5 发光剂量计发光现象光致发光空穴储存陷阱复合中心热释光剂量计工作原理光致荧光剂量测量系统3.6 半导体剂量计硅半导体剂量测量系统MOSFET剂量测量系统3.7 其它剂量测量系统丙胺酸/电子顺磁共振剂量测量系统塑料闪烁体剂量测量系统金刚石剂量计凝胶剂量测量系统3.8 一级标准一级标准空气比释动能的一级标准水吸收剂量的一级标准水量热计离子浓度测量标准化学剂量测定标准 Fricke剂量计辐射化学产额量热法标准石墨量热计3.9 常用剂量测定系统的总结四种常用剂量计系统的主要优点与缺点优点缺点电离室剂量计有良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推荐作为射束校准能够良好的作必要的修正能直接读出需要连接电缆需要提供高电压高能射束剂量测定需要作许多修正胶片剂量计二维空间分辨率非常薄:不扰动射束需要暗室和处理设备处理条件较难控制不同胶片间有差别需要用电离室剂量计作适当校准能量依赖性问题不能作为射束校准使用热释光剂量计尺寸小:能够作为点剂量测量在单次照射中能够使用多个热释光剂量计能做成不同形状有较好的组织等效性价格较低廉读数过程中信号会消去容易丢失读数不能直接读出为保证精确性需谨慎操作需要较多读出和校准时间不推荐作为射束校准使用半导体剂量计尺寸小高灵敏度能直接读出不需要外置偏压仪器简单需要连接电缆需要作温度校准累积剂量会改变灵敏度需要谨慎操作以保证剂量响应不变不能作为剂量校准使用第四章辐射监测仪器4.1 介绍外照射检测辐射监测的范围4.2 辐射监测中用到的量环境剂量当量定向剂量当量个人剂量当量4.3 场所辐射测量仪气体探测器的离子电压收集曲线电离室正比计数器中子测量仪 GM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的特点场所检测仪的一般特性场所监测计量仪校准的方法和步骤场所监测计量仪的灵敏度能量依赖性方向依赖性剂量当量范围响应时间过载特性长期稳定性区别辐射类型的能力不确定度4.4 个人剂量监测个人胶片剂量计热释光剂量计放射光致发光玻璃系统光释光系统和直读式个人剂量计的特点个人剂量计的校准方法和步骤个人剂量计的特性能量依赖性不确定度当量剂量范围方向依赖性区别不同辐射类型的能力第五章体外照射放射治疗设备5.1 体外放疗设备简介外照射放射治疗设备发展历史5.2 X射线束与X射线机临床使用的X射线束能量范围X射线束的产生X射线的组成5.2.1 特征X射线特征辐射荧光产额特征X射线能谱5.2.2 轫致辐射X射线轫致辐射轫致辐射X射线能谱5.2.3 X射线靶薄靶厚靶浅层X射线深部X射线兆伏级X射线5.2.4 临床X射线束临床X射线能谱X射线束成分入射电子与产生的光子方向5.2.5 X 射线质的描述半价层标称加速电压有效能量5.2.6 放射治疗机X射线放射治疗X线机组成5.3 伽玛射线束和伽玛射线单位5.3.1 伽玛射线的基本特性外照射放射治疗用同位素特性比活度空气比释动能率远距离外照射放射治疗的γ辐射源5.3.2 远距离治疗机远距离治疗机定义远距离治疗机的组成5.3.3 远距离治疗辐射源常用辐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能量5.3.4 远距离治疗辐射源容器(治疗头)治疗头结构辐射源驱动辐射源容器防护要求5.3.5 远距离治疗照射剂量计时器与剂量关系照射时间的计算5.3.6 准直器与半影照射野范围几何半影与辐射源结构关系5.4 粒子加速装置粒子加速的基本条件粒子加速装置分类各种加速器结构与原理5.5 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作原理发展和更代安全性要求现代电子直线加速器组成各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与要求临床光子射线与电子射线的产生射线束准直系统剂量监测系统5.6 粒子(质子、中子与重离子)放射治疗质子、中子与重离子的产生粒子治疗的优势5.7 外照射放射治疗的防护屏蔽射线类型与屏蔽材料5.8 60钴远距离治疗机与电子直线加速器比较60钴远距离治疗机特点现代电子直线加速器特点5.9 模拟机与CT模拟机模拟定位的作用模拟定位的主要步骤5.9.1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模拟机的组成与结构要求现代模拟机功能要求5.9.10 CT模拟机CT模拟机系统组成DRR BEV DCR CT模拟机与模拟机比较5.10 放射治疗设备的培训要求设备培训应包括的重要内容(a) 准备和编写设备的技术指标文件;(b) 设计治疗室和辐射安全要求;(c) 设备的安装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d) 设备的临床检验测试(Commissioning);(e) 建立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核医学影像医师专业考试重点

核医学影像医师专业考试重点

核医学影像医师专业考试重点第一章:核医学总论1、.核医学定义: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定义: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被研究物质分子上,将其引入生物机体或生物体系(如离体细胞、无细胞酶体系等)中,标记物将参与代谢和转化过程。

4、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学分析与功能测定:(核医学教师用书P122)(1)基本概念:是以完整的生物机体作为研究主体,用于定性、定量及定位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系统中的惜售、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鉴于包括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领域更关心的是某种化学分子在生物系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体内示踪技术都是建立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之上。

)(2)临床应用:1.物质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示踪研究;2、放射性核素稀释法;3、放射自显影技术;4.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5、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3)、显像技术及其选择:(6)、图像质量的评价:一个良好的图像应符合被检器官图像清晰、轮廓完整、对比度适当、病变部位现实清楚、解剖标志准确以及图像失真度符合要求。

6、工作人员的职责(1)、申请核医学检查与治疗的原则(2)、核医学医师的职责第二章核物理基础3、放射性活度(1)、放射性活度的定义:(2)、活度单位: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3)、半衰期:第三章:核医学设备:Y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准直器、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位置电路、能量电路、显示系统、和成像装置等组成。

Y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准直器通过吸收作用,选择性地允许Y光子通过,到达晶体,从而按一定的规律将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投影到晶体平面上。

第四章:核医学成像的条件1.图像的采集(2.)SPECT的采集条件(4)、PET、PET/CT的采集条件2.图像的重建(2.)SPECT的重建:滤波反投影技术(4)、PET、PEC/CT的重建条件第六章:核化学与放射性药物3.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育龄妇女应用原则: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4.临床常用的99mTc的放射性药物:6.放射性治疗药物(1)、核素的选择:第八章:神经系统:脑灌注显像的显像剂:(要求:电中性、脂溶性、分子量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常用的有:99m Tc-ECD和99m Tc-HMPAO。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大纲整理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物理学在医学影像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研究有关医学图像的产生、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医学影像物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X射线成像1. X射线的发现和特性X射线由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95年发现,它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

X射线具有穿透性、可离子化、吸收性和荧光性等特性。

2. 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吸收和散射反应产生物理图像。

利用X射线管、滤光器、衰减器、偏振器等器材,可以将X射线成像成传统的平片、增强型平片、CT图像、传统CT图像以及数字化X射线成像等多种形式。

3. X射线成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物理学通过对X射线成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估,保证了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线性加速器工作周期、膜曝光容积产品、曝光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

二、放射性核素成像1. 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放射性核素是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可以释放出高能射线。

放射性核素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成像人体内部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2. 放射性核素成像原理放射性核素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经内脏、血液、骨骼等部位的代谢和血流进行成像。

通过控制放射性核素的剂量和监测检测器的信号可以得到清晰的放射性核素成像。

3. 放射性核素成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物理学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成像仪器和设备的校准、伽马相机灵敏度和分辨率的评估,保证了放射性核素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磁共振成像1. 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高强度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成像人体内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磁场梯度和脉冲信号的控制和解析,可以生成清晰、详细的磁共振成像。

2.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物理学通过保证磁场强度、磁场均匀性、梯度线性度、接收通道等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来保证磁共振成像的质量。

3. 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3年医学影像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2023年医学影像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一、选择题
1.医学影像技术中,哪种成像技术主要利用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来
获得图像?
A.磁共振成像(MRI)
B.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确答案)
C.超声成像
D.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2.在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时,为了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免受辐射伤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什么?
A.提高检查频率
B.使用最低必要的辐射剂量(正确答案)
C.延长检查时间
D.增加造影剂使用量
3.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它是一种无需注射造影剂的成像技术
B.它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去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突出显示血管结构(正确答案)
C.它主要用于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D.它是一种静态成像技术,无法提供动态血流信息
4.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哪种技术利用声波在不同组织界面上的反射来形成图像?
A.X射线成像
B.磁共振成像(MRI)
C.超声成像(正确答案)
D.核医学成像
5.关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措施?
A.定期检查设备性能
B.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正确答案应包含,但此题要求选非必要措施,故设为非
答案项)
C.确保所有检查都使用最高辐射剂量(正确答案,实际应避免使用过高辐射剂量)
D.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6.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哪种后处理技术可以增强图像中特定组织的对比度,使医生更容易
观察诊断?
A.滤波处理
B.直方图均衡化(正确答案,一种增强对比度的方法)
C.图像压缩
D.边缘检测。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第一章:X射线物理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

(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

(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

(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影响X射线发射谱的因素:(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化学和生物效应*X射线的穿透作用是X射线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第二节: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1.X射线强度: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补充:X射线强度是由光子数量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

核医学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核医学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071 核医学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单 元 细 目 要 点要求 (1)大体解剖结构 掌握(2)脑的血液供应(3)脑的代谢和血液供应的特点 (4)脑屏障掌握 (5)脑脊液及其循环 1.脑的解剖与生理(6)神经受体了解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熟悉 (2)脑梗塞 熟悉 (3)癫痫熟悉 (4)早老性痴呆(AD) 熟悉 (5)脑动静脉血管畸形 了解 (6)帕金森氏病(PD) 了解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7)脑肿瘤熟悉 (1)MR 掌握 (2)CT 熟悉 一、神经系统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3)脑血管造影 了解 (1)心脏的基本结构 熟悉 (2)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的传导 掌握 (4)心脏的生理特性 熟悉 1.心脏解剖和生理基础(5)心肌细胞的生化代谢掌握 (1)心肌缺血 (2)心肌梗塞 (3)心肌病 掌握 (4)心功能不全 了解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5)心律失常 了解 (1)CTA 熟悉 (2)MRA 了解 (3)超声心动 掌握 二、循环系统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4)冠状动脉造影 掌握 (1)食管 (2)胃 了解 (3)肝脏 (4)胆囊和胆道 (5)胰腺 (6)肠 1.解剖与生理基础(7)唾液腺掌握 (1)食管癌 (2)胃癌 三、消化系统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3)肝占位病变熟悉(4)胰腺癌 (5)结直肠癌 掌握 (6)消化道出血 掌握 (7)舍格伦氏综合征 掌握 (8)胆囊炎 熟悉 预后 (9)胆管梗阻熟悉 (1)CT (2)MR 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3)超声 掌握(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应 (3)生理与代谢 1.气管、纵隔与肺的解剖与生理(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掌握(1)肺栓塞(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肺结核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4)肺癌 熟悉(1)胸部X 线 (2)CT 四、呼吸系统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3)肺动脉造影 掌握 (1)肾实质的细微结构 (2)肾脏的血液循环 了解 (3)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熟悉 (4)肾清除率的概念 掌握 (5)尿生成三个步骤熟悉 1.肾脏的解剖和生理(6)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掌握 (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应 (3)生理与代谢 2.输尿管与膀胱的解剖和生理(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了解(1)大体解剖结构 (2)血液供应 (3)生理与代谢 3.子宫、卵巢与阴道的解剖和生理(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 熟悉(1)大体解剖结构了解 (2)血液供应 了解 (3)生理与代谢 了解 4.阴茎与睾丸的解剖和生理(4)淋巴结分布与引流 了解 (1)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 掌握 (2)肾功不全 了解 (3)上尿路梗阻了解 (4)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癌 掌握 五、泌尿生殖系统5.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5)子宫、卵巢和阴道癌掌握(6)阴茎和睾丸癌了解 (1)肾盂造影 了解 (2)CT 掌握 (3)MR 6.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4)超声 了解 (1)甲状腺 熟练掌握 (2)甲状旁腺 1.解剖、生理、生化与代谢(3)肾上腺掌握 (1)甲状腺功能亢进 掌握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熟悉 (3)异位甲状腺 熟悉 (4)甲状腺结节 掌握 (5)甲状腺炎掌握 (6)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掌握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7)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熟悉 (1)超声 (2)CT 六、内分泌系统 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3)MR 掌握 (1)骨髓 了解 (2)脾 1.解剖、生理、生化与代谢(3)淋巴熟悉 (1)再生障碍性贫血 了解 (2)骨髓纤维化 了解 (3)白血病 了解 (4)淋巴瘤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5)多发性骨髓瘤 掌握 (1)X 线 (2)CT 七、血液淋巴系统3.上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 (3)MR掌握 (1)大体解剖结构 掌握 (2)血液供应 了解 1.骨、关节和软组织(3)生理与代谢掌握(1)骨转移瘤 (2)原发性骨肿瘤 (3)代谢性骨病 (4)缺血性骨坏死 (5)骨髓炎 (6)骨性关节炎 2.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7)软组织恶性肿瘤掌握(1)X 线 掌握 (2)CT 八、骨、关节和软组织系统3.与核医学密切相关主要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3)MR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章核医学总论1.核医学定义与内容(1)定义(2)内容(3)发展简史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示踪剂的概念(2)示踪技术的原理(3)示踪技术的优点(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5)示踪实验的设计(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3.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理(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6)图像质量的评价(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第二章原子核与放射性1.原子及原子核(1)原子结构(2)原子核结构(3)结合能(4)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2.核的放射性衰变(1)α衰变(2)β衰变(3)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6)内转换3.放射性活度(1)放射性活度定义(2)活度单位(3)放射性浓度4.衰变规律(1)衰变规律(2)衰变常数(3)半衰期(4)递次衰变5核反应(1)核反应概述(2)核反应分类(3)核反应遵从的守恒定律(4)反应能(5)反应道(6)核反应截面(7)核反应产额(8)回旋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9)反应堆实现的核反应第三章电离辐射与剂量学1.电离辐射(1)电离辐射的种类(2)电离辐射剂量2.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相互作用类型(2)能量的电离损失和辐射损失(3)碰撞阻止本领(4)辐射阻止本领(5)射程3.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相互作用类型(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电子对生成(5)各种相互作用的比较(6)γ和X射线的衰减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弹性散射(2)非弹性散射(3)中子俘获5.辐射剂量学的基本概念(1)辐射剂量学的定义(2)比释动能(3)照射量(4)授予能与吸收剂量(5)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6.微剂量学的基本概念(1)微剂量学的定义(2)传能线密度(3)比能(4)线能第四章核医学放射防护1.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随机效应(2)确定性效应2. 照射(1)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3)医疗照射3.放射防护的标准与原则(1)放射性防护的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个人剂量限值4.核医学工作场所(1)选址(2)功能分区(3)工作场所分级(4)工作场所分类5.核医学工作中的防护(1)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及防护(2)核医学工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3)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4)剂量监测5. 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1)核医学诊疗防护原则(2)核医学诊疗正当性(3)核医学诊疗防护最优化(4)核医学诊疗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6.放射性废物处理(1)固体废物的处理(2)液体废物的处理(3)气体废物的处理第五章辐射探测及非显像设备1.核医学仪器设备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探测原理分类2.活度计(1)活度计组成与工作原理(2)活度计性能(3)活度计的质量控制3.放射防护仪器(1)个人剂量仪(2)表面沾污检测仪(3)环境辐射监测仪4.非显像测量仪器(1)非显像测量仪器概述(2)甲功仪(3)肾图仪第六章显像设备1.SPECT与γ相机(1)SPECT与γ相机结构(2)SPECT与γ相机工作原理概述(3)SPECT与γ相机性能指标2. CT(1)CT的工作原理(2)CT的基本结构与技术(3)CT性能指标(4)CT图像采集与处理3.SPECT/CT(1)SPECT/CT特点(2)SPECT/CT中CT的作用(3)SPETCT/CT显像步骤4.PET(1)PET工作原理(2)PET设备结构(3)PET主要性能指标(4)PET图像的采集5.兼容型ECT——SPECT/PET(1)基本构成和成像原理及方法(2)ECT符合成像与PET成像的差异6. PET/CT(1)PET/CT的原理、结构与性能(2)PET/CT图像的采集与处理(3)PET/CT图像与PET图像的区别7. PET/MRI(了解)(1)PET/MRI的结构(2)PET与MRI的相互影响8. Micro PET(了解)(1)Micro PET的基本结构(2)Micro PET的性能第七章核医学图像的处理、重建与校正1.核医学图像的数字化技术1)数字图像的表达和显示(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及其核医学含义(2)数字图像的显示技术(伪彩色编码)2)数字图像的品质及处理技术(1)核医学图像的统计噪声(2)数字图像的平滑与降噪3)数字图像的频谱分析(1)数字图像的Fourier变换(2)图像的频阈处理技术4)数字滤波技术(1)滤波函数的性质及选择(2)常用的滤波函数及其参数5)数字图像的分析(1)ROI生成及统计(2)TAC产生及分析2.核医学断层图像重建技术1)SPECT和PET产生的数据(1)SPECT的准直器和投影数据(2)PET的符合探测和LOR数据2)计算机断层重建的原理(1)投影变换和断层重建(2)解析方法和反投影方法3)FBP类断层重建(1)投影切片定理和付立叶变换法(2)滤波反投影法4)迭代类图像重建(1)代数重建技术(ART)(2)最大似然函数-期望值最大化算法(ML-EM)(3)有序子集—期望值最大化算法(OS-EM)(4)表模式OS-EM算法(One-Pass List-Mode EM)(5)使用TOF技术的迭代重建算法3.重建图像的校正1)人体衰减及其校正2)人体散射及其校正3)准直器的深度响应及其校正4)LOR的几何误差及弓形校正5)DOI技术及LOR视差校正6)迭代过程中的校正方法第八章PET图像定量分析(整章了解)1. PET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概述(1)示踪动力学局部房室模型(2)建立房室模型的步骤2. 葡萄糖代谢的定量分析(1)FDG代谢过程的数学模型(2)参数的计算方法(3)输入、输出函数(4)集总常数LC及其计算方法3. 葡萄糖代谢的半定量分析(1)葡萄糖部分摄取率(FURGlc)(2)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UV)(3)比值法(T/NT)4.受体显像的定量分析(1)概述(2)受体与配体的结合(3)受体定量分析模型(4)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5.心肌血流量测定(1)显像剂(2)15O-H2O PET RMBF测定(3)13N-NH3 PET RMBF测定6.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1)概述(2)rCBF测定(3)rCBV测定(4)rOEF测定7.统计参数图(SPM)(1)SPM概念(2)SPM的特点及应用领域(3)SPM软件包的分析流程第九章显像设备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概念(1)常规测试(2)验收测试(3)参考测试(4)测试标准2.γ相机和SPECT质量控制(1)平面成像的质量控制(2)断层成像的质量控制(3)全身成像的质量控制3.PET/CT质量控制(1)PET质量控制(2)CT质量控制(3)PET/CT质量控制第十章放射性测量与误差1.测量与误差(1)测量(2)误差(3)平均值(4)误差的表示(5)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误差的传递与计算(1)平均误差的传递(2)标准误差的传递3.有效数字与运算(1)有效数字的概念(2)数字取舍规则(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1)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涨落(2)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5.统计误差的控制(1)样品净计数率的标准误差(2)计数率误差的控制(3)按测量精度确定测量时间第十一章医学诊断方法的效能评价1.诊断准确性指标(1)决策矩阵(2)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3)误诊率和漏诊率(4)正确度、优势比及Youden指数2.ROC分析(1)ROC曲线(2)ROC曲线分析(3)诊断分界点3.Meta 分析(1)Meta分析的概念(2)Meta分析的原理和方法(3)Meta分析的优点(4)Meta分析的缺点第十二章回旋加速器1.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1)静电场力作功(2)洛伦兹力(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4)相对论中的质量与能量(5)磁场(6)谐振电路元件(7)串联谐振2.回旋加速器原理(1)经典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造(2)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3)谐振条件(4)等时性加速器(5)粒子回旋频率fc 与粒子能量的关系(6)粒子轨道半径r 与粒子能量的关系3.加速器的主要参数(1)磁钢度G(2)粒子的能量(3)粒子束流的品质参数(4)双束流打靶(5)自屏蔽4.回旋加速器的组成及功能(1)磁场系统(2)射频系统(3)离子源系统(4)引出系统(5)靶系统(6)真空系统(7)冷却系统(8)控制系统(9)自屏蔽装置(10)诊断系统5.核素的生产(1)生产控制条件(2)18F的生产(3)碳-11的生产(4)13N 的生产(5)15O 的生产第十三章核素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1.组织替代材料组成的模体(1)模体的种类(2)体模的特点2.MIRD方法(1)适用范围(2)标准参考人(3)MIRD计算靶器官吸收剂量(4)吸收分数(5)S值(6)累积活度(7)滞留时间(8)MIRDOSE程序3.蒙特卡罗法(1)基本思想(2)主要计算过程(3)应用软件4.常用种子源(1)种子源用核素(2)几种常用的种子源5.种子源植入治疗的剂量估算(1)放射性种子源的剂量分布特点(2)植入放射性粒子的空间分布原则(3)匹配周缘剂量(4)处方剂量(5)植入粒子数的简单估算(6)粒子植入的治疗计划系统第十四章局域网1.PACS(1)PACS的组成及功能(2)DICOM标准2.HIS(1)HIS的组成及功能(2)电子病历(3)与HIS相关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