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德不孤,必有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章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试题解析
武汉中考的作文题“德不孤,必有邻”出自于《论语·里仁》,可谓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对于考生而言,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对于考生而言,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上述两种理解都有点流于表面,应该有更深层面的思考。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简单是交朋友的道理,而是强调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身边的人。即首先要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以成大境。这样的理解既迥异于一般的考生思维,又更能还原孔子的思想场域。
其实,认真审题,这道作文题并不难。尽管这道作文题使用了文言文中的句子作材料,毕竟还配有释文。用这句话作为论点来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讲一个故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正好是这句话也行。
范文
德行天下
“德”,在中国汉语里,无疑是一个高频词,其意义也非同寻常。孔子的“理想国”中,必须“为政以德”。现代人说到“德”,首先想到两个词:道德、德行。
我个人理解,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仁(善良慈悲)、义(有情有义)、信(诚信可靠)是最重要的“美德”,三者集聚,就是做人的境界。这方面,孔子思想是集大成者。当然,繁复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衍变中还有其他“版本”,比如“立木为信”的商鞅,是“信”的标杆;“千里走单骑”的关羽,是“义”的代表。
关于“德”的好处,《论语》有曰:德不孤,必有邻。其意思,我个人更愿意这样解读:有德、守德的人,只要自己不觉孤单,别人就不会孤立,最终必多朋友、芳邻。
有德的人会孤单吗?有的。当一个人的觉悟、德行高于社会周围的人,他多少会有“寂寞之伤”。这种感觉,悲愤投江的屈原有过,壮志未酬的张居正有过,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有过……但历史烟云散去,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
有德的人终究会被欣赏甚至拥戴。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对“德不孤,必有邻”最完美注脚。
进入现代社会,“德才兼备”是一个“优秀文化人”的标准画像。而“德在才上”更是职场选人、用人的首要准则。可见中国人对“德”给予的是和终级认可。
追慕“有德之人”,是人的基本良知和趋利诉求,但真正成为“有德之人”,却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天问”。“孟母三迁”,找的就是有德行的好邻居,以期对孟子的成长有利。看来,人品好,自己会发光。大多数人都是“趋光”的飞蛾,但有多少人自觉立志成为一个“发光体”呢?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就有志于成为一个“发光体”。历,中国曾经多次“发光”,大唐的开放、包容,吸引“万国来朝”,礼尚往来。新中国建国之初,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却无私援助朝鲜、越南、非洲兄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必须承认,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这种利益是可以共生、共享、共赢的,而不是“零和博弈”。当前,国际社会民粹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几乎凭一己之力,独擎“平等、互利、开放、共享”大旗,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社会的主流解读是:中国图谋世界领导权。其实,这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无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晚年,开始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中国人并无“野心”,只是不忘初心。
有德必有回报吗?可能暂时没有。小到守德的个人,中国人用“吃亏是福”来*、自励;大到“德政”的国家,中国用“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共享战略来对抗“美国再次伟大”旗号下的自负任性。当代中国人执着不屈的脊梁风骨,其实就是一个古老的信条在支撑着:德行天下。
有不少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不太赞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也许没有“耶稣”、“安拉”、“佛祖”这样的神圣存在,但中国人一直相信“德”的力量,相信“仁者无敌”。
在复兴中华传统,重塑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既要向古典寻
根,更要在当下坚守。寻根,是要知道我们是谁?坚守,是要证明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得更好。(朱汉华)
德行是灵魂的力量
雷锋,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雷锋,一个伟大的名字,但雷锋同时又是个平凡的名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随手捡起一张废纸是雷锋,在公交车上让个座是雷锋,帮老人拿东西也是雷锋。雷锋无处不在,就像一眼永不干涸的清泉,多么的宁静,多么的朴实无华,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滋润着大地。雷锋又好似一片落叶,那么瘦弱,却那么有力,但始终是默默无闻地给予,却永不想得到什么。
雷锋是一首千年绝唱,无论听过都少遍都不会厌;雷锋是一面镜子,显示出自己的不足与自私;雷锋又是一本书,每次翻阅便会有新的感悟。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那是只不过听了一遍罢了,却未曾有过更深层的体会,而现在,我已懂得了这句话的真谛。那便是“德行”二字,正如卢梭说过的:“德行是灵魂的力量。”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那这个人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长辈就经常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而那时的我们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如今,“学习雷锋”这四个字已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底。做好事,就像驾驶着一叶小舟在海上航行,每多做一件好事,就行驶得更远,游览更多的美景,然而,每次与美景邂逅都能使人倍感欢愉,都能使人宁静、淡泊。
虽然雷锋已成为过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年的3月5日是雷锋日,在这一天里,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活雷锋”。伴着春日的微风,人们纷纷走向社会,伸出援手,为这阳春三月增添了一份温暖。
是什么使雷锋默默奉献?是责任!因为他是解放军,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他要默默奉献,来履行自己的责任,把爱与光明传承下去!从此可见得责任的重要性,没有责任心的人,是懦夫,是个碌碌无为的废物。让我们改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中学生。
除此之外,孝顺也是雷锋的一大优点,在火车上,他主动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找位子,端茶倒水。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父母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是否应该回报他们呢?连乌鸦都知道反哺,更何况是我们呢?
学习雷锋,与爱同行。做一片默默无闻的绿叶,衬出红花的美丽芬芳,成为春雨滋润大地,却不要回报。同时也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做好本分,负责到底。最后还不能忘记孝顺,铭记乌鸦反哺的典故。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把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