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材料演变史与建筑形态——东西方差异之对比探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与探讨

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与探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11期12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与探讨黄 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传统的世界建筑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

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建筑差异;传统;材料风格;建筑布局;建筑理念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1-0121-021 中西方建筑差异比较中西方的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结构、布局、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1.1 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中国人将土、石用在基座与墙体上,而西方人则将木用在部分建筑的屋顶上,中西方都将土用为砖、瓦。

建筑材料选择上的习俗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1.2 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独特的单体造型;(3)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是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建筑领域发展的历史。

中西方建筑有许多差异,包括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 设计风格:中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平衡和谐,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和尊重。

西方建筑则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自由表达和个人意愿。

2. 材料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砖瓦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

西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3.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多采用悬挑结构和木结构,注重平衡和静态力学。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注重动态力学和抗震性能。

4. 功能: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结合,如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与人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关。

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中西方建筑在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也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从建筑屋顶窥探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建筑屋顶窥探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建筑屋顶窥探东西方文化差异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东西方建筑屋顶在材料、构造、造型、细节修饰等方面的不同以探究造成此现象的文化根源及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建筑屋顶,东西方文化差异(一):东西方建筑屋顶材料的不同传统的东方(中国、日本、朝鲜等地区)建筑屋顶材料为木头,而西方则多为石头。

这与东西方原始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东方生产生活方式以原始农业为主,生存依赖于自然,较早的形成了具体理性实践的现实生活主义,在对待自然上,主张天人合一,万物阴阳有序;西方原始的生活方式以狩猎为生,崇尚征服自然,重视个体的差异,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强调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木头有生命力,同时又灵活轻便,易于运输和制造。

表明了东方人对自然的尊敬和具体实践的理性主义。

石头坚固而体型庞大,建造工期长但建筑能存在上千年。

体现了西方创造与征服的精神,以及对个体独立性的追求。

(二):东西方建筑屋顶构造的不同东方的建筑屋顶构造使用插接、榫接等方式,并利用斗栱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发展;西方的建筑屋顶构造则为拱券、穹顶。

东方的构造方式灵活,便于修葺,讲究的是工艺;西方的构造方式庞大笨重,难于建造,注重的是技术和人力。

可见,东方人的具体实践的理性主义,灵活的分析和运用现实,以及惰性的倾向。

(三):东西方建筑屋顶造型的不同东方建筑屋顶平和大气,追求线条美,注重细部修饰;西方建筑屋顶宏大壮观,追求形体美。

这是由建筑理念的不同、艺术美学的差异、社会意识的差别等因素造成的。

东方建筑屋顶平缓,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东方中庸的思想,东方人在交往和处事方面的中和,注重整体而不突出个性,是儒家文化的表现。

而西方建筑屋顶气势恢宏,追求坚固、实用,单体建筑规模庞大体型厚重,西方人强调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重视个性的发展,同时具有探求真理、追求理想化的精神,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

东方建筑屋顶追求线条美,多种形式的飞檐赋予屋顶丰富的造型,或轻盈、或朴实、或威严,。

东西方建筑材料比较

东西方建筑材料比较

东西方建筑材料比较1,东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材料差异东方建筑: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

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

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

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

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西方建筑: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

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

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

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2,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传统石制建筑发展历史,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有哪些!

传统石制建筑发展历史,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有哪些!

传统石制建筑发展历史,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有哪些!中西方建筑的差异石头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最古老、最坚实、最耐久、最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

石材以其天然之美,在古今中外建筑史上谱写了无数的雄伟篇章与绚丽佳作,以至于法国作家雨果曾经感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众所周知,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木、土、石三种。

中华民族是最早利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的民族,并创造出许多石制建筑奇迹,石材成了中国人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然比较而言,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石材为辅,西方传统建筑则以石材为主。

这是因为,古代西方许多宏大的建筑物都与神权有关,需要象征神的永恒,而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且粗大的木材不易获取,坚固耐腐的石材于是受到了西方人青睐。

但是古代中国即使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为什么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们居住的房屋中,而多用于城墙堡垒、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桥梁墓室、道路河堤等处?原因在于:一是我国中原地区多土多木容易获取,相比之处石材更难采得,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建筑效率更高、耗时更少、成本更低。

二是崇尚节俭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认为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劳民伤财的表现,因而无法被主流价值观接受。

三是中国工匠们很早就掌握木制建筑的椎卯结构技术,相比较对石质建筑力学缺乏了解,也未发现更好的石头间缝垫灰材料。

四是我国传统五行、风水等思想认为木材是向上生长的树木,代表着生命、生气,方位为东,是吉象;五行中的土也是吉象,据中央,主方正;土木相配合,可谓相辅相成;而石材其质地近金,有肃杀之气,因此墓室用石材砌成,暗示着死亡,在意象上具有永恒意义。

不过,在功能上有坚固耐久要求的防御建筑,如汉长城有不少是就地取山石垒砌而成;此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主要使用石材。

而建惠安、漳州等地,因盛产花岗石,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极好的建筑材料,因而随着开采技术与条件的提高,近代以来大量出现石条建起来的楼房,甚至屋面、楼板、楼梯、护栏、门窗、过梁都是用石条砌筑而成。

东西方建筑材料比较

东西方建筑材料比较

东西方建筑材料比较1,东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材料差异东方建筑: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

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

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

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

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西方建筑: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

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

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

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2,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
中西方差异 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西
西方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总结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 •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
中 西
西方建筑 •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
•万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
•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
•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 中
•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 西
•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 古
•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 建
•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 筑
•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 差
•一。
异 对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西方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总结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建筑
中西方差异
contents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
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
中西方差异 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
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能,使得中国与西方 中
对 比
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
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
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

中西方修筑的差异及分析

中西方修筑的差异及分析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分析内容摘要: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关键词:材料差异发展历程审美观念(1)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使中西方建筑材料有差异;从建筑材料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

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比较讲究写意抒情。

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

在造型上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

中国传统建筑的砖木结构适应小家小户的个体生活,凭借经验和巧思即可成功,故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始终没有上升到近代力学的研究高度。

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兴建大跨度的拱门、穹隆以容纳上万会众,要有精密的力学知识,由此促进了结构力学的发展。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

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是中西方建筑空间布局不同的重要原因;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还有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并且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

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所以可以总结为,这是某些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就拿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传统建筑论文: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影响

传统建筑论文: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影响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受不同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美学心理等的影响,呈现出了明显的形象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散发着东方特有的芳香,自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1建筑材料的差异从建筑材料上看,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则以石质为主1.1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的差异不同地区因建筑材料的不同所导致的建筑形象的不同,其原因是该种材料在当地的盛产情况以及以这种材料为主产生的建筑形式是否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

我国是1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之国,这种以农为主的经济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对植物的感情。

因此,我们的祖先从建造房屋之日起就开始选择以木为原材料,进行最早期的房屋建造,对我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产的进步,建筑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但我国一直以木建筑结构发展至明清,其中1个重要原因是,黄河、长江流域的木材植被资源非常丰富。

在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河流短促,分布着广泛的石灰岩和大理石。

尽管古希腊早期也出现过木质建筑,但由于该地区多雨潮湿,木质极易受潮腐朽,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石材取代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古罗马则在继承了古希腊的建筑传统基础上,将石构建筑推向了新的建筑高峰。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对石构建筑的建造,可以看出西方人求真求智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是万物的主宰,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1.2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根据五行说,木火金水土,分别与“东南西北”四象加方位“中”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加夏与秋之间的第五季———“长夏”相对应。

其中,木处东方,与“春”相对应,代表植物,代表生命的根源。

中国传统哲学中,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释,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1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的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即使在后期出现了"无梁殿"等砖石建筑,木结构的建筑仍然是最普遍的建筑形式。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原因分析

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原因分析

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原因分析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彰显文化、历史和技术的重要载体。

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材料使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

一、气候环境的影响气候环境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东西方建筑的气候条件不同,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有所区别。

1. 东方古代建筑材料东方地区主要指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多为亚热带和温带湿润气候。

在这种气候下,建筑材料需要具备防潮、耐水、防霉等特性。

东方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包括砖、木材、竹子和青瓦等。

砖和木材在东方古代建筑中占据了大量的使用比例,这是因为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水、保温隔热效果,同时木材还可以起到支撑建筑结构的作用。

2. 西方古代建筑材料西方地区主要指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这种气候环境下不仅要考虑防潮、耐水等问题,还要考虑材料的耐寒性和耐火性。

因此,西方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包括石头、石灰石、砖和木材等。

石材是西方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因为石材耐火、抗震、耐寒、防水、防腐等特性优异,是适应西方气候环境的理想选择。

二、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是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影响了材料选择和使用。

1. 东方古代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讲究“木结构,砖木结合”,认为木材可以保护居民的精神,同时也与中国强调“文人墨客”的文化传统有关。

古代中国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石灰涂料、壳粉和黄土等。

黄土是古代中国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防水性能,是中国南方气候酷热季节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

2. 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在欧洲,古代建筑材料选择的文化传统主要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古希腊建筑中常用大理石、花岗岩和石灰石等石材,这种材料具有质地坚硬、耐腐蚀等特点;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广泛使用水泥和混凝土,这种材料也成为欧洲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一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受其自然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

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而西方主要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由于地理环境辽阔,而导致各个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自然差异,但是无论民居或者宫殿等建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土木为建筑材料。

中国以农业为主的原始经济,使得人们对土地和植物有着特殊的眷念,造就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所在从上古时期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人们自然将十分常见的土木作为最为基本的建筑材料。

而后衍生而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更是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可以说,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中国古人,将土木结构作为建筑的最基本的材料,从本质上说是重视生命亲和关系的体现。

据考证,我国古代的穴居、浅穴居、巢居等建筑,基本上都是黄土与树木建造而成的。

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进步,然而以黄土树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传统,却依然被沿袭至明清,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特征。

例如,在中国南方,由于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南方民居除了采用青瓦覆顶,以砖砌墙外,大量的建筑材料都是木材。

以粉墙青瓦、砖木石雕、亭台楼榭、层楼叠院等为主要建筑基调的徽派,就是一个典型木质结构建筑形态。

与此类似的还有我国云贵高原一带常见的木楼和竹楼。

西南地区因为气候潮湿把民居抬离地面,便有了所谓的吊脚楼,这类民居所用的材料都是木材。

而我国的北方民居却一般多用砖瓦黄土作为建筑材料,例如西北地区的窑洞,东北地区的土坯房,都继承了我国古代穴居的传统。

比较之下,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罗马地势崎岖,河流短促,缺少平原,土质稀松而石材丰富,蕴藏有大量石灰岩和大理石等石材资源。

这也成为古代西方人选择以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的自然环境基础。

加之,西方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西方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心态,而后衍生成为“体分为二”的哲学传统,都影响着西方人的社会文化。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
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
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
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
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
体美‎。

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
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西方建
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http://www.11087‎ 编辑:ejdnc‎h h。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 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 把握,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 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 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
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 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 “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 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显然 体现出一种包罗万象的胸怀, 极具开放性。
1、抬梁式
2、穿斗式
3、井干式
西方传统建筑
西方古典建筑以石材为主.作为西 方古建筑代表的古希腊、罗马帝国,其 建筑绝大多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希腊建 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构件的 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 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 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通常有以下几种柱式:古希腊的多立克 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克林斯柱式、还 有人像柱式:古罗马的多里克柱式、爱 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 和组合柱式。
二 中西建筑材料对比
中国传统建筑 以木材为主…
西方古典建筑 以石材为主…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中国古 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 木质结构,既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 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 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 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 地位。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 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具有三种 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 式。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 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 “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倾向, 乃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 着我们封闭的社会”、“中国 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 世界”……
谢谢观看
• 巴洛克建筑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 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强烈的色彩。

中西建筑文化对比

中西建筑文化对比

“恋木情结”
木 制 镂 空 装 饰 物
古建筑木制工艺品
红 木 家 具
西方古典建筑的色彩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 丽的色彩。从现存遗留下来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 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神庙檐口和山 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也有艳丽的色彩。如陶立克式柱 头上涂有蓝与红色。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科林 新式则对金的使用较盛行。帕特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 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 色彩十分鲜艳。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映,使用色彩已具有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火,青象征大地,绿象征水,紫象征空气。 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 为图案或相反使用。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华贵感。古罗马为了装饰 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各种装饰手段都予以运 用。室内喜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墙上有 壁画,色彩运用十分亮丽,还通过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效果, 并在上面以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艳 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影响整个欧洲。当时的建筑经典《建筑十书》 介绍,那时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 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 彩。
中国建筑用途
中国注重实用,讲究人和, 讲究群体组合和大团圆式。 中国建筑较为注重实用功 能,受气候地域影响,建筑 式样明显不同。
江南多为有坡度的 瓦屋式建筑。因为雨 水多,此种式样,便于雨 水排泄。江北平顶式 建筑比比皆是,因为气 候干燥,平顶式建筑还 有利于晾晒物品。
中国现代八大建筑
东 方 明 珠 香 港 会 展 中 心 国 家 大 剧 院
中国建筑讲究群体组合的美, 曾几何时,那种大家族式的四合 院很盛行。屋宇东西南北相连, 构成一个四四方方围绕在一起 的环式建筑,不能不说也是中国 抽象“大团圆”理念的形象再 现

建筑历史知识: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

建筑历史知识: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

建筑历史知识: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建筑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历来有所差异。

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两种人类文明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以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为主题,探究其中的差异,并从中反思现代建筑的发展。

一、折衷主义与精神内涵的不同东方传统建筑往往不追求对称和正直的形态,而是注重折衷主义和特定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尤其钟情于模拟自然,将建筑与大自然密切联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而现代欧洲建筑则追求技术面的创新和现代化,以强调功能性为主导。

这种不同反映了两个地域文化在审美观方面的差异。

二、材料与技术的不同东方建筑往往使用天然材料,例如木头、竹子和泥土,而西方建筑则喜欢使用人造材料如混凝土和钢。

东方传统建筑还比较注重人工工艺,较少使用大规模机器生产。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地域的文化差异,即东方文化注重自然、手工艺术和环保,而西方文化则强调技术和效率。

三、空间氛围的不同东方建筑在空间规划上注重阴阳转化和吉凶祥福的意义,项目的地理位置、风水等也会对建筑进行通盘考虑。

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创造出良好的空间氛围,空间采光、景观设置、布局和配色等都会影响人的感官体验。

四、对历史的态度东方建筑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历史沿革的内在联系,更注重对先民的历史“致敬”和传承。

而西方建筑则更强调新的开始和革新,及其与“现代”的联系。

五、建筑物的外形西方建筑注重外立面的整齐纹理和线条感,因此往往比较几何和对称,东方建筑则更喜欢贴近自然的柔曲线条和折衷主义。

六、对比之中的审美趣味在这些差异当中,既有区域性的文化差异,也有环境背景、建筑材料、工具技术等的差异。

在设计和审美中,不应无限地强调某一个方面,也不应过分追寻创新和技术,而应关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异同所体现的人类价值观、审美观和文明精神等内在涵义。

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的欣赏价值,努力寻找建筑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应该探索完成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最高境界。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分析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分析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分析内容摘要: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关键词:材料差异发展历程审美观念(1)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使中西方建筑材料有差异;从建筑材料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

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比较讲究写意抒情。

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

在造型上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

中国传统建筑的砖木结构适应小家小户的个体生活,凭借经验和巧思即可成功,故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始终没有上升到近代力学的研究高度。

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兴建大跨度的拱门、穹隆以容纳上万会众,要有精密的力学知识,由此促进了结构力学的发展。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

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是中西方建筑空间布局不同的重要原因;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还有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并且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

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所以可以总结为,这是某些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就拿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建筑材料演变史与建筑形态——东西方差异之对比探究

建筑材料演变史与建筑形态——东西方差异之对比探究

建筑材料演变史与建筑形态——东西方差异之对比探究
梅卿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5(000)021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筑的发展与进步,表现在建筑日益完善的功能需求、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独具匠心的文化理念等.在这其中,最迅捷而直观的变化就是
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建筑形态了.因此,建筑材料演变所带动的建筑形态更新的浪
潮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感悟的.
【总页数】2页(P177-178)
【作者】梅卿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建筑材料角度看东西方传统建筑之差异
2.东西方文化下的建筑师差异性刍议--以扎哈·哈迪德与妹岛和世的对比为基础
3.东西方文化下的建筑师差异性刍议--以
扎哈·哈迪德与妹岛和世的对比为基础4.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原因分析5.东西
方建筑文化差异性研究
——以雷姆·库哈斯与藤本壮介的对比为基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建筑材料角度看东西方传统建筑之差异

从建筑材料角度看东西方传统建筑之差异

从建筑材料角度看东西方传统建筑之差异于 东,吴 娜(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关键词】 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 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 T U -021 【文献标识码】 A 关于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得失与优劣比较,已经有不少文章和专著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阐述,并获得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成果。

但笔者认为,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异主要源自于建筑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包括被西方视为东方的埃及、印度、伊斯兰的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包括中国、日本、越南及朝鲜半岛的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正是由于建筑材料的不同,才造成了各自的建筑艺术的差异性。

1 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关系 西方传统建筑的材料主要是石材。

石材是一种密度很高的建筑材料。

它的缺点是施工周期长,优点是使用寿命长。

特点是足以承担巨大的压力,宜于向高空发展。

正是由于石材的这些特点,西方的经典建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施工周期,可一旦落成又可经受千百年的考验。

作为欧洲建筑史上早期哥特式教堂的典范,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图1)始建于1163年,竣工于1345年,历时182年之久。

然而时至今日,它还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

比它更晚、更高,也更具有哥特式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图2)的整个建造时间跨越了近5个世纪,其垂直向上、高图 法国巴黎圣母院耸入云的双塔尖顶,凝结了德意志民族几代人的艰辛和努力。

在欧洲的建筑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由于宗教信仰比世俗政权更加稳定而长久,所以这些建筑不会因世俗政权的更迭与替换而遭受毁灭。

不仅如此,在这种宗教建筑的典范作用下,西方人渐渐培养起一种对于古老建筑的尊崇与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