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游戏心理因素浅析
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
游戏成瘾的原因
1.孩子的需要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那么它就会借助虚拟世界满足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的需求。
比如现实生活中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
可是现实生活中父母亲可能由于工作辛苦等等,经常会指责和批评孩,那么孩子就没有得到满足。
这个孩子如果在游戏里面比如说他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游戏会说,哎呀!小朋友你答对了!你真棒!比如,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孩子就会觉得很开心,长期的这种情况就会使他沉迷于虚拟的这个世界。
2.网络世界和游戏象征着亲密关系,孩子与网络世界和游戏建立了亲密关系反映着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亲密关系,所以就会到网络世界里寻求。
比如,有不少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在祖辈们难以满足他的这种亲密关系,有的时候他就会把希望建立亲密关系的这种愿望,变成了去玩游戏,让网络世界陪伴他。
3.我们通常看到孩子在父母那里做不了自己,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追求是,听话,就是孩子要听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百分百听父母的,他就没有办法做他自己,一个人做不了自己,就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意义,也找不到价值,甚至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所以找自己做自己非常的重要,父母没有办法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孩子就会在网络世界里寻找自己,比如他打游戏的时候,会有前呼后拥,还有人去欣赏他,认同他,这个时候他在这个游戏的世界里,就找到了他自己,因此会沉迷游戏。
小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导语】⼩学⽣络成瘾不仅影响⼩学⽣⾃⾝正常的学习和⽣活,还会危及⼩学⽣的⾝⼼健康发展,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造成⼩学⽣络成瘾的原因有:⼩学⽣⾃制⼒差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缺乏正确引导。
据此,对⼩学⽣络成瘾的戒除策略加以研究,以期引导和帮助⼩学⽣树⽴健康上理念、合理使⽤络和有效戒除络成瘾。
以下内容是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学⽣络成瘾现状 2009年8⽉,我国⼩学⽣互联使⽤⾏为调研报告⾸次发布,在本次调查的⼩学⽣中,瘾⽤户的⽐例达到7.1%,⽽在⾮瘾⽤户的群体中,有瘾倾向的⽤户也达到5.5%[3],近年来此⽐例⼜有所上升。
结合此次报告,总结出⼩学⽣络成瘾主要表现在: 第⼀,上时间⽐较长。
络成瘾⼩学⽣平均每天上数⼩时,且周末经常是整天呆在上,⽽没有瘾的⼩学⽣平均每天上不超过⼀⼩时。
第⼆,沉迷于络游戏。
络成瘾⼩学⽣⼤多对络游戏爱不释⼿,达到废寝忘⾷的地步。
当不能玩游戏时,常出现焦急、坐卧不安、神情恍惚等表现。
第三,想⽅设法去上。
络成瘾⼩学⽣为实现上⽬的,不惜采⽤各种⼿段。
如:逃学、偷钱等。
第四,⾝⼼健康受损。
络成瘾⼩学⽣由于痴迷络,与外界交流减少,缺乏锻炼,导致⾝体素质下降,出现近视、脑神经衰弱等;⼈际关系处理不好,⼼理出现扭曲,孤僻、偏执,甚⾄以结束⽣命来追寻痴迷的游戏世界。
第五,学业荒废。
络成瘾⼩学⽣多为学习成绩不好者,他们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就感和满⾜感,便在络世界中寻去慰藉;⽽本来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由于过度迷恋络,不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从⽽形成恶性循环,荒废学业。
⼩学⽣络成瘾⽤户多是家⾥没有电脑的学⽣,且男⽣络成瘾发⽣率显著⾼于⼥⽣;在⽗母不同意孩⼦上及⽗母允许孩⼦去吧的家庭中,孩⼦更容易染上瘾;络成瘾⽤户对家长的限制⾏为更多的作出叛逆反应,并对络不良信息的屏蔽能⼒更弱。
同时,在对待互联的态度上,⼤多数⼩学⽣家长认为“游戏造成的络成瘾”是络带来的威胁。
⽽社会上报道的许多因瘾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让⼈⼼惊的同时,也唤起了⼈们对⼩学⽣瘾问题的重视。
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
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成瘾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
本文将从心理、社交、生理等多个角度对游戏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心理原因1.1 寻求刺激游戏中充满了各种刺激和挑战,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刺激和满足感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进而导致游戏成瘾。
1.2 逃避现实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常常让人感到沮丧和无助,而游戏提供了一个可以逃离现实的场所。
在游戏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中的束缚,扮演不同的角色,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快乐和自由。
社交原因2.1 寻求认同感游戏中的社交功能使得玩家可以与其他玩家互动、合作或竞争。
通过游戏,人们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2.2 虚拟社交替代现实社交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虚拟社交网络,而游戏作为一种虚拟社交方式,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交技巧或面临社交障碍的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融入的平台。
生理原因3.1 脑化学反应游戏中的奖励机制会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使人产生快乐和满足感。
这种快乐感会让人产生依赖性,进而导致游戏成瘾。
3.2 生理上的快感游戏中的音效、画面、操作等元素能够给玩家带来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刺激大脑中的内啡肽系统,使人产生一种类似于吸毒或食欲满足的快感,从而增加对游戏的依赖性。
解决方法4.1 建立正确的认知教育公众正确认识游戏成瘾的危害性,提高对游戏成瘾的警觉性。
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游戏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4.2 增加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社交活动、学习等方式,增加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和满足感,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4.3 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稳定的社交网络。
同时,提倡多元化的社交方式,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
4.4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游戏行为,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并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和规则。
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现状与疏导策略的研究剖析
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现状与疏导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草稿)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董、杨二位老师你们的材料中的背景和现状,我进行了修改。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妥之处。
国外的现状只有一句话,能不能补充。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起着决定作用。
而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这种新型通讯工具的发展和普及,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现在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它已经融入到人类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无论是在通讯、出行、娱乐、购物等各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与快捷,但是“手机依赖症”“低头族”,这些围绕手机出现的新词汇说明手机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手机游戏的时间已经在手机的使用上占了很大一部分。
相对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更加便捷,更加隐蔽,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因而给学生带来的危害也更大。
调查表明,迷恋手机游戏的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手机玩游戏的时间,要远远的超出了健康游戏的时间,过度的迷恋手机游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损伤孩子们的视力、威胁了孩子们的健康。
过分迷恋手机游戏,对孩子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机的屏幕声画并茂,鲜艳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容易患上色弱、怕光、近视等眼疾;其机身携带的辐射容易造成大脑疲劳,还会影响睡眠,严重地导致休克。
另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造成脊椎骨损伤、压迫内脏等一系列对孩子们健康成长。
有的孩子迷恋手机游戏不能自拔,整日沉湎于手机游戏之中。
上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不惜逃学,以致荒废学业,辜负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满腔期望。
更可怕的是很多手机游戏充满色情和暴力,容易误导这些幼小的孩子,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2019年文档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国内研究报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小学生为4%~9%,本文就对网络成瘾的症状、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一、网络成瘾的症状(一)强烈的依恋网络。
一旦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成为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会好转。
当上网成为他们的习惯性行为,上网便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便单一指向网络,学习的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二)情感淡漠。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而是把情绪隐藏起来,在网上倾吐和宣泄,他的情感就会得到网友支持与满足,有时甚至会获得某种成就感。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亲情得不到良性发展,从而更加沉溺于网络。
(三)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络成瘾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由现实世界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出现恶化。
(四)意志力薄弱。
二、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一)主观原因自控能力欠缺: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
但小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
自我意识强烈:小学中高年级时期,小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和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关于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对策的分析
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引起关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数量增加,网络游戏成为小学生生动变化的课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游戏沉迷会影响小学生学习情况,社会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对策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对于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要清晰地认识到网络游戏的有害性。
小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会错失了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和精神健康。
此外,由于网络游戏中会产生一些宣传型的广告以及暴力场景,会对小学生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这会偏离小学生正常的学习成长轨迹,从而给小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学习不踏实或者学习成绩下降。
其次,关于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加强小学生在所在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的环境安全,并在学校的控制范围内禁止小学生玩网络游戏。
其次,联系家庭,要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游戏,树立正确的游戏心态,家长应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加强游戏时间的控制,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机会,以防止他沉迷游戏。
此外,学校应多提供各种实践课程,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更有效地抗衡避免沉迷游戏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更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与发展。
最后,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就应该把孩子的自觉性发挥出来,让孩子自己把自己健康生活的游戏权威信息了解明白,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他充足的社会陪伴和正确的教化,使他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以达到把他沉迷网络游戏的念头消除的累计功效,从而改变这一社会问题的发生状况。
总之,小学生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对策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夯实家庭教育的基础,加强游戏的安全管理,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防范网络游戏沉迷思维,从而满足小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儿童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解析
儿童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解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儿童游戏成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许多家长和教育专家都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游戏成瘾可能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儿童容易对游戏产生成瘾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
首先,儿童游戏成瘾与游戏的奖励机制有关。
游戏通常会设计一些奖励机制,比如通过完成任务或获得高分来获得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道具、金币、升级等。
这种奖励机制会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胜心理,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当儿童不断获得奖励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在游戏中很有能力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游戏的依赖和沉迷。
其次,儿童游戏成瘾与游戏的社交性有关。
现在的游戏往往具有在线多人对战或合作的功能,儿童可以与其他玩家互动、交流和竞争。
这种社交性让儿童感到游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社交平台。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建立团队合作关系,甚至体验到一种虚拟社区的归属感。
这种社交性的吸引力会让儿童产生对游戏的依赖,希望通过游戏获得更多的社交认同和满足感。
此外,儿童游戏成瘾与游戏的情感满足有关。
游戏中往往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和角色,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冒险。
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可以让儿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和成就感的儿童来说,游戏成为了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重视。
此外,儿童游戏成瘾还与个体心理特征有关。
有些儿童天生具有冲动控制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这些特点会使他们更容易对游戏产生成瘾。
游戏中的刺激和快感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游戏的依赖和沉迷。
此外,一些儿童可能因为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无法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和频率,导致游戏成瘾问题的出现。
最后,儿童游戏成瘾还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
家庭对儿童游戏的态度和引导对于儿童游戏成瘾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精选6篇)
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一、面对网瘾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做网络是不可能消灭的,在网络继续存在而且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救出上网成瘾的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是指责,更不是打骂,而是帮助,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去帮助他们:1、交流沟通,表扬为主家长和老师应对网络成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既不能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过于乐观,认为上网就是在“学知识”,也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
要注意与孩子之间正常的沟通技巧,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给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合理调节他们的行为习惯;要在孩子取得成绩后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自信。
2、必要的管束,规范习惯。
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时间规划和任务执行方面。
家长和老师要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指导,让孩子明确上网的目的,提高防范意识,对其上网的内容加以筛选,培养其良好的上网习惯。
家长要善用网络,要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网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对症下药,倾听尊重中学生有“网瘾”,有的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的实在是觉得生活无聊,需要对症下药。
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沉迷于网络,还有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也会沉迷于网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要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
二、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精选6篇)网络对中学生有利是指可以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充实自我,学到更多的知识;网络对中学生的弊主要是指容易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些中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不到现实的自我。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形成了上网成瘾的现象。
这种现象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1. 心理依赖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其心理依赖。
在网络中,小学生可能会得到一种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和满足感,这会让他们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形成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2. 心理逃避另一个导致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是心理逃避。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同伴关系问题等困扰,他们会选择通过上网来逃避这些问题,引发上网成瘾。
3. 自我认知问题小学生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上网成瘾的发生。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当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并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3. 社会教育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社会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提供更多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现实生活的乐趣,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 心理辅导针对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现实生活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5. 自我管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选择健康有益的上网内容,提高对网络的自我控制能力。
结语小学生上网成瘾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心理分析入手,探索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和健康的上网习惯,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
爱玩游戏的人是什么心理?
喜欢玩游戏的人可能具有多种心理特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因素:
1. 探索与挑战:爱玩游戏的人通常喜欢探索新的世界、挑战自己的技能和智力,他们可能享受在虚拟环境中面对各种游戏关卡和难题的过程。
2. 竞争与成就:游戏往往包含竞争元素,喜欢玩游戏的人可能热衷于通过游戏来追寻成就感和胜利的快感,以及与其他玩家竞争的刺激感。
3. 逃避与放松:有时游戏也可以成为自我放松和压力释放的途径,对于一些人来说,游戏是摆脱现实生活压力的方式,提供一种虚拟的逃避机制。
4. 社交与互动:现代许多游戏都具有在线社交功能,爱玩游戏的人会通过游戏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交流,并建立游戏社区中的社交网络。
5. 智力与策略:一些游戏需要玩家具备较强的智力、思维和策略性,爱玩这类游戏的人可能倾向于逻辑思维和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爱玩游戏并不代表着任何问题,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社交平台,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度沉迷游戏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
因此,有必要在游戏使用上保持适度,对游戏时间和内容加以合理的管理。
总的来说,爱玩游戏的人具有多样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受到个体自身兴趣、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问题,它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多样,对策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对策。
网络成瘾的原因:1.心理因素:青少年时期的好奇心、探索欲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网络世界的丰富性和刺激性容易吸引他们。
2.社交需求:网络提供了便捷的社交平台,一些学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或社交困难,转而在网络中寻求社交满足。
3.逃避现实:面对学习压力、家庭矛盾或个人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逃避现实。
4.自我控制力弱: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控制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难以自我约束。
5.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过度溺爱、忽视或过度干涉,可能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网络作为情感寄托。
6.学校教育压力:过度的学业压力和竞争环境可能使学生感到压抑,转而寻求网络世界的放松和逃避。
网络成瘾的对策:1.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温暖和支持,同时设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规则。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3.兴趣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科技等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时间管理: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包括学习、休息和娱乐,避免过度沉迷网络。
5.心理辅导:为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6.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过滤和屏蔽不适宜的内容,减少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7.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限制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网络,如实行宵禁、限制游戏时间等。
8.健康教育:开展网络成瘾的危害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9.技术干预:利用技术手段,如家长控制软件、网络使用监控工具等,帮助家长和学校监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
10.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机会。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辩论辩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压力和孤独感导致的心理需求。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需要一种途径来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
而网络游戏正好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导致了青少年的孤独感增加,他们缺乏真正的沟通和交流,而网络游戏则成为了他们寻找社交和认同感的途径。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引用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话,“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现实世界中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这说明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心理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还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与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反方辩手观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并不只是心理需求,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游戏的刺激性和多样性让青少年无法自拔。
其次,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沉迷的现象,游戏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往往采用各种手段来吸引玩家,比如推出各种虚拟物品和活动,这些都会让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引用著名作家尼尔·波兹曼的话,“网络游戏的设计初衷就是要让玩家上瘾,这是游戏公司的商业策略。
”这说明了网络游戏本身具有上瘾性,青少年沉迷其中并非只是心理需求的问题。
此外,还有大量的案例表明,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了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进一步证实了网络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和影响。
综上所述,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既包括心理需求,也包括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原因,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游戏的困扰。
案例分析1——中小学生游戏成瘾
案例分析1——中小学生游戏成瘾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来咨询,面部阴沉,刚坐下便开始嚎啕大哭,反复说“我的孩子完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安抚家长情绪,与家长充分共情,倾听她讲述发生的事件和产生的问题。
如果是关于游戏成瘾影响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思考假设转化成问题,收集信息。
第一步是判断孩子是否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有四点:A、不可控性——无法控制的打游戏;B、优先性——游戏作为生活中的优先考虑;C、后果性——即使产生负面影响,仍然继续玩游戏。
D、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标准,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如果孩子符合这些标准,我们需要建议家长去医院进行具体诊断。
如果不符合,我们需要继续深入了解孩子喜欢手机的原因,并进行干预。
第二步是了解家庭氛围。
我们可以问家长用三个词来形容家庭氛围,以及最近家庭成员的生活状态。
如果每个人的感觉
不一样,可能就是孩子爱玩手机的原因。
比如跟家人说话不同频,话不投机,孩子就不想跟家人说话,就会进入游戏世界,跟游戏中的网友聊天。
第三步是评估与解决方法。
在孩子维度上,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对未来的规划,并在沟通中渗透对孩子的欣赏,避免对孩子说教。
在家庭维度上,我们需要促进家庭成员在饭桌上的交流时间,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一起去博物馆、展览馆、歌剧话剧音乐会等,增加文化底蕴,减轻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对于自制力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需要父母对其手机的使用进行管理。
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
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从小到大从来不玩电子游戏,但作为一个做教育的人,不能不了解电子游戏,因为太多孩子游戏上瘾,因此为了了解游戏上瘾的原因,不惜以身试药,玩了一周的游戏,这一周中收获颇多,总结出了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并对人大脑多了一层了解。
儿童有三个基本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童心,童心最主要的有三种。
分别是:好奇心、好胜心、好玩心。
游戏能让孩子上瘾,是因为游戏能从多角度满足孩子的童心,所以能快速走进孩子的心里。
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和游戏相关的关键词,一个是多巴胺,一个是髓鞘质。
多巴胺是关于奖励的,人在性、吃甜食、吃脂肪时都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让人有快感,所以为了这种快感,人明明知道糖、脂肪、烟等不好,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会有当下的快感。
玩游戏时,到处都有奖励,因此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让人欲罢不能,即使知道游戏不好,但为了当下的快感,还是要玩。
大脑中关于游戏的另外一个词是髓鞘质,髓鞘质是和大脑回路(习惯)相关的。
鲁迅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
大脑也是一样的,人的大脑很复杂,没有什么固定的思路,但如果一个某一个思路连续的用,这条思路就会变成一条大路。
髓鞘质好比柏油一样,能固化大脑的线路,一旦一条大脑线路被髓鞘质包裹,就形成了一条大脑回路,大脑回路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即:大脑思考时,会优先走大脑回路(和人开车会选择大马路是一个道理)。
在玩游戏时,会有大量的重复动作,会让大脑分泌髓鞘质,形成大脑回路,一旦大脑形成游戏回路时,就希望经常走这条路,希望多玩游戏。
下面是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
?1、自由:玩游戏没人检查,家长不会教,不会干涉。
孩子希望能够自主,但这种自主生活中非常少见,特别是中国的孩子,家长几乎包办一切。
除了学习几乎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而即使是学习也是家长说了算,白天学习,晚上陪着写作业,周末则是各种辅导班,把孩子搞的像机器人,孩子没有一点自主。
而玩游戏是自主的,家长不会教孩子玩游戏,不会监督玩,更不会指手画脚(父母在学习时经常对孩子指手画脚)。
青少年电子游戏沉迷的社会底层原因与心理机制解析
青少年电子游戏沉迷的社会底层原因与心理机制解析近年来,青少年电子游戏沉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社会底层原因和心理机制呢?首先,社会底层原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高压竞争。
在当今社会,教育竞争激烈,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备战各种考试,这使得他们感到压力山大。
电子游戏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通过沉迷于游戏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学业上的压力和困扰。
此外,现代社会的竞争也使得家庭关系紧张,家长的忙碌和缺乏陪伴,使得青少年寻找其他方式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电子游戏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其次,社会底层原因之二是社交需求的不满足。
青少年正处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入的联系和友谊。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得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虚拟世界的电子游戏成为了他们满足社交需求的一种方式。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结识到来自各个地区的玩伴,一起组队、打怪、交流,这种虚拟的社交关系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被理解和认同的感觉。
此外,电子游戏中的排行榜机制和竞技性质也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欲望,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戏水平,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除了社会底层原因外,青少年电子游戏沉迷还涉及一些心理机制。
首先是奖励机制的作用。
电子游戏往往设定了一系列的成就和奖励,如通过关卡、获得装备、提升等级等。
这些奖励激发了青少年的欲望和动力,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奖励,进而沉迷其中。
此外,电子游戏还通过不断刺激玩家的大脑,释放多巴胺等快乐激素,使得玩家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他们沉迷于游戏的原因之一。
其次,青少年电子游戏沉迷还涉及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建构。
青少年正处于个体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同。
在电子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不同的身份,通过游戏中的成就和表现来建构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对网络产生依赖和沉迷,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这种现象的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究和干预。
本文将从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心理分析1.心理因素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特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自身特征方面,有的小学生身体状况较弱,遭受着健康和生理发育上的差异,这些因素使得他们疏远了现实中的同龄人和家庭成员,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和满足感。
同时,一些小学生性格内向,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难以通过现实中的互动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在网络里寻求安慰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家庭环境方面,一部分小学生缺乏家长的陪伴和关注,同时家庭教育不当,无法正确认识到上网时间的限制和危害,导致小学生无法自控上网行为。
更有些家庭以疏忽和放任来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让孩子在电子设备旁孤独地度过大量的时间。
社会环境方面,网络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一部分小学生在网络中寻求与现实感受不同的情感和体验,越来越多的儿童沉溺于网络虚幻世界的探险,而这种游戏和活动往往具有剧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刺激,容易使小学生上瘾。
2.心理机制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主要的机制包括奖赏系统、认知负荷、情感失调和社交隔阂等。
奖赏系统方面是指,上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即时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例如体现在在线游戏中能够获得经验、等级和装备的提升。
这些即时性的奖励会刺激上网者的奖赏中枢,使得其追求和沉迷于网络中的情感体验和奖励反馈。
认知负荷方面是指,上网过程中,过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会使得上网者的大脑疲劳和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进而造成剩余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加剧。
这种负荷过高也会导致小学生寻求网络来缓解,轻松自在的玩乐将会对他们产生诱惑。
情感失调方面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困扰时,小学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安慰和支持,缺乏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导致情感失调和心理偏离的结果,进而催生出对虚拟社交环境和情感交流的渴求。
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析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电脑(手机)游戏也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游戏也不例外,有的人将其视为娱乐休闲的“好朋友”,而有的人则将其视作玩物丧志的“催化剂”,只有透析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成因,辩证地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才能引导小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网络游戏,减少并避免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电脑手机)游戏沉迷随着电子科技的发达,几乎人人一把手机一个电脑的,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低头族的悲剧。
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很容易模仿大人的。
孩子知道大人玩手机很有趣,怎么可能不感兴趣了。
玩手机游戏会让孩子的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对视力影响更为严重,让孩子不会思考变得沉默不安。
游戏输了还要发脾气大闹一番,我相信这大家应该屡见不鲜了。
寒假放假在即,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巧妙的帮助孩子度过假期呢。
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看电视,而是孩子玩游戏的。
如何巧妙的引导孩子不玩游戏呢,有的人觉得偶尔益智活动下也不错,但是大人能控制孩子的行为,控制不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脑海里会一直沉浸在游戏中没办法及时清醒的。
自己的教育也漏洞百出,特别是在孩子玩手机游戏上,我真的做的很不好。
之前我都没反思,孩子为什么总想要苹果手机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有个妈妈说是不是我经常给孩子玩游戏。
也许吧,我会给他玩,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工具。
但是我以前也不会,反而是我身边的朋友玩,泉也会去玩。
后面演变到自己很想玩,总是偷偷的研究妈妈的手机,下载游戏,最后因为乱按游戏,被恶性收费了好几十的。
尽管惩罚了孩子,孩子好像也没办法收心。
好几次和泉聊天关于玩游戏的话题,一星期可以奖励一两次,但是几乎是不允许的。
他答应了,反而要用其他新的玩具来弥补他空虚的心灵。
如何巧妙的引导孩子不沉迷玩游戏,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电脑游戏。
小学生沉迷网络心理成因的分析与案例解读
小学生沉迷网络心理成因的分析与案例解读作者:刘海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人们必备的学习生活工具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快捷。
目前,我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也已经普及,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电脑与网络已经进入多数家庭。
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甚至网络电影等娱乐性强的内容却让学生过度沉迷其中,进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
下面分析一下发生在我校的两位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成因。
案例1:小海的父母在他一岁多就出国去了巴拿马,小海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从小缺少玩伴,父母又不在家,小海很少与外界交流,爷爷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不论小海提出怎样无理的要求,爷爷奶奶都会尽力去达成所愿,慢慢的小海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任性、冷漠,不怎么搭理人。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界的开阔,小海接触到了网络,由于没有玩伴,网络成为了他的新爱好。
网络游戏便成了他寻找心灵慰藉以及发泄的出口,由于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不懂网络,导致小海迷恋网络的态势愈发不可收拾,当爷爷奶奶意识到这一点时为时已晚。
小海已经迷恋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了。
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无心上学。
案例解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个别的。
迫于生活的压力,一些父母远走他乡,留下年幼的孩子以及年迈的老人。
特别是在农村,未成年孩子沉迷网络的现象更是日益泛滥,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农村网吧泛滥,有些网吧的经营者受到利益的驱动更是接纳未成年孩子上网,昧着良心赚钱;另一方面是由于未成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就是老人感觉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溺爱孩子的心理,任由孩子玩而不加以限制,这也是导致儿童过早接触网络的原因。
再有就是农村的网吧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有些网吧就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合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比如过分严厉或溺爱。
2.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离异等问题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家长需要学会科学的教育方式,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成长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多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校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给小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学业压力。
2.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差,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策:学校应该减少对学生的考试压力,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每个学生的教育权利。
三、社会因素1. 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竞争激烈给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不良信息影响:网络、媒体等渠道传递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社会应该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加强对网络、媒体等渠道的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沉迷游戏心理因素浅析
摘要: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犹如雨后春笋,迅速
占领整个游戏市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开始沉迷于游戏。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游戏也不例外,有的人将其视为娱乐休闲的“好朋友”,而有的人则将其视作玩物丧志的“催化剂”,只有了解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成因,辩证地分析游戏的利与弊,才能引导小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网络游戏,减少并避免小学生沉迷于游戏,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小学生、电脑游戏、沉迷
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早已进入普通家庭。
由于电脑性能
的不断提高,电脑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电脑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种类繁多,
内容新颖刺激,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尤其是在校学生和青少年对电脑游
戏更是趋之若骛,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心上课学习。
我们的
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不少家长抱怨电脑游戏是个“坏东
西”,孩子因为贪玩游戏,学习成绩下降了。
媒介报道也揭露了不少因为游戏机
的诱惑,一些孩子参与了盗窃和抢劫,甚至暴力等犯罪事件。
那么让我们来分析
一下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吧。
(一)渴望探险,但自制力不强。
由于好奇心强,学生对探险及一些未知的东西,总是有强烈的愿望。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游戏,有的时候即使知道会影响学业,却不能自拔。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现在的孩子承受超出自身年龄的重大压力,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双重监督,孩子们失去了正常享受玩乐的自由和快乐,一股来自歇斯底里的本能欲望冲出了自我的限制,并凌驾于超我之上.网络游戏画面精彩、情节虚幻、情节生动,能让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与刺激体验
(二)在网络游戏中找到归属感。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由童年时期对家庭的依赖,转向了对同辈群体的依赖。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玩伴,网络游戏是通过网络使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快了人们交流信息的速度,从而使他们在网络游戏中能轻易地找到“玩伴”,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与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交流,有了更多的选择朋友的空间,扩大了自身的交往范围。
因此,网络游戏行为满足了小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的需求。
有玩伴就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很容易的体验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愉快,增进了友谊,获得了归属感。
特别是性格孤僻的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家人或朋友的关照和帮助,而在网络游戏中能找到知己和倾诉对象,寻得帮助和安慰,更容易成瘾。
当学生的需求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时,而虚拟世界又给予他们及时的需求满足时,他们便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满足。
因此,他就会越倾向于继续玩网络游戏,通过游戏寻求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当他们成为某项游戏的高手时,可以获得其他同伴的尊重,尽情享受征服游戏后所获取的成就感的满足。
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可以提供现实世界一时无法获得的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现实世界中,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成功的获取越来越难,尤其是学习比较差
的学生,因为在学习上不占优势,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网络游戏则提供了一个给他当英雄的机会(因为许多网络游戏都是以英雄为主题的),于是,他们便乐之不疲,找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受尊重感。
在网络虚拟世界暂时逃避学习中的压力。
这类学生在学习无法出头,便在游戏中找到出头的地方,只有在玩游戏中感到自己是强者。
(三)盲目跟随,认为不玩网络游戏显得落伍。
盲目跟随,认为不玩网络游戏显得落伍。
社会化强调一种学习的过程,学习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学习过程,盲目跟随现象或者说盲目的学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
小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同辈群体选择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盲目学习的结果。
很多学生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也是受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看其他人选择玩一些网络游戏,并且乐此不彼,他们也开始学习玩这些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同辈群体的力量日渐超过家庭,在小学生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尚未成熟时,盲目的学习在所难免。
(四)增强自信心,满足自我肯定需要。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老师们,或许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沉迷于网络的大多是那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在现在这个过于重视学习成绩,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重要标准的教育环境中,他们会受到父母的抱怨、批评或是责骂,在老师那里无法得到赞扬,甚至可能还会受到同学的鄙视,现实交往受到极大阻碍。
人是需要被肯定的,这是人的一种自然需求。
他们被否定的太多了,在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处得不到赞赏,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他必然会去寻求其他的途径弥补这种心理缺憾,而网络游戏恰恰是一种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的最方便的方式。
(五)发泄不良情绪,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情感体验的需要。
网络游戏允许攻击行为的存在,这成为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
目前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场面非常地血腥,也在间接地说明网络游戏是允许攻击行为存在的。
在现实中,中学生还属于弱势群体,遇到挫折时,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又不愿意想办法解决时,他们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不得不另寻发泄对象。
网络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发泄 2 这些不良情绪的好地方。
二、对策
二、正确对待网络,健康使用网络。
大部分家长对于游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的,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脑。
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
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孩子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
同时,家长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很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都起源于家长的错误示范。
三、比孩子更了解“游戏”。
现在很多游戏确实不太适合孩子们玩,过于血腥和暴力的游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会有负面影响。
但是强行禁止孩子玩游戏并不是好办法,这样反而激起孩子
的逆反心理,研制一些既有高度的娱乐性,又对孩子成长有好处的游戏才是正途。
但是千万不能把游戏做成了枯燥的说教工具。
因此,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懂一些电脑游戏知识,以便在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时了解和关心他为什么要玩?玩些什么?玩多长时间?帮助引导他们既能学习好又能玩好,对那些成绩不好、又有机会大量接触电脑游戏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应及时地帮助和鼓励他在学习和其它方面取得进步,改善与其他同学的关系,限制其玩游戏的时间和种类,最终让他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远比在电脑游戏里的成功更重要、更充实也更开心。
五、制止班级同学大面积谈论游戏现象。
遇到班上大面积谈论游戏的现象,应立刻加以制止,并正确指导学生平时言谈应朝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的方向而努力,培养良好班风。
六、提倡学生应该玩高雅的游戏,玩应立足于有利学生动手,动脑,有利学生个性的发
展和全面的成长。
向学生推荐符合学生心理、益智的游戏,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玩游戏的良好坏境。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1、多与孩子沟通。
多与孩子沟通。
,孩子过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是减轻他们对网络游戏依赖程度的有效途径。
比如,如果孩子有游泳或者是其他的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在他的兴趣方面做得更出色,这样既能够使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发泄掉过剩的精力,同时又能够使孩子在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2、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玩游戏的危害,而不是强行禁止玩游戏。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不论是在“拍纸片”、“抛铁环”的时代还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人的一生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
而且按照弗洛伊德的“人都需要发泄原始冲动和欲望”的理论,游戏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心理治疗作用。
实际上,在没有网络游戏的时代,孩子们玩游戏也常常会废寝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