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书谱_心_手_论看孙过庭之书法创作境界说_廖春艳

合集下载

由《书谱》试论孙过庭的书法创作观

由《书谱》试论孙过庭的书法创作观

由《书谱》试论孙过庭的书法创作观孙过庭的《书谱》不仅被历代习草者奉为圭臬,更是中国古代书论史上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因而自唐以来,学习、研究孙过庭《书谱》的学者不在少数。

但是对于孙过庭《书谱》的创作观,虽不少著作或论文中有所提及,但作为专题性研究却甚少。

本文试图对于孙过庭的书法创作思想、创作观念等作更深入的阐述,从而更好地指导书者的书法创作实践。

标签:孙过庭;《书谱》;书法创作观书法在有了一定基础后,进而要做一些书法创作的尝试。

该怎样创作呢?孙过庭的《书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笔者将从书法创作的过程、环境和风格三个方面对孙过庭的书法创作观进行探讨。

一、书法创作的过程——“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与“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艺术创作过程,往往是先从感受、观察生活入手,后经艺术构思,把头脑中形成的艺术形象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当然书法创作亦不例外。

(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艺术创作之初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捡;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

慕习之辈,尤宜慎诸。

”[1]此处孙过庭提供了一种方法:“察”与“拟”。

“察”与“拟”的对象除前人翰墨之外,还包括自然。

对于对象的观察既要精细,模拟也务求相像。

他不但强调对前人的翰墨要长期观摩,而且要极虑专精地留心与体味。

书者经过长期观摩与体味,才能将前人的法书临摹得形神兼备。

(二)“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艺术构思则是书法创作的另一阶段。

孙过庭关于书法创作构思的阐述如下:“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舆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2]在这段书论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意在笔先原则,即在动笔写字之前,对于书法的内容,如何布局结构、如何运笔,先于心中做出精致的思考安排,之后才形之于纸墨,成为书法艺术作品。

孙过庭《书谱》对草书创作的启示

孙过庭《书谱》对草书创作的启示

孙过庭《书谱》对草书创作的启示作者:王冠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第06期【摘要】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技法上和书学理论上,相映生辉,是草书创作的经典范本。

《书谱》中的一些书学理论和技法创作上的观点,对后世草书的创作研究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通过孙过庭《书谱》中书法创作的过程、方法、创作原则等理论分析,让我们体会到草书创作过程中“感受、构思”的必要性,以及“性情”、“风格”的重要性。

以及通过孙过庭《书谱》的书法技法分析,对草书创作中的笔法、结体等逐一展开说明,探讨对《书谱》草书的借鉴性创作方式,期望对当代草书创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和艺术指导。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草书;创作;启示;借鉴【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一、《书谱》创作理论对草书创作的启示(一)感受、构思“感受”是草书创作者,进行创作的起点。

外部物理结构、生理感受结构、社会情感结构是书法创作审美感受的特点,好的创作是三者之间有机契合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我们在感受酸与甜时,酸与甜就会自觉不自觉与某些社会行为和情感模式发生同构。

现实中当我们面对一个内容进行草书创作时,我们应当效仿先贤们,服从这一感受规律。

接着所创作内容一定会唤起我们对自然、对社会产生一种向上向善的感情体验,这为我们的草书创作在心理上提供了一个书写流程。

“构思”是草书创作工程之中,在感受之上的另一个持续的创作阶段。

构思的目的是,运用感知和表象展开联想,在感受材料的基础上,在心理结构上达成共识,在创作者心中形成审美的初步意象。

在构思意象的基础上,草书创作者通过对媒介形式系统,即艺术载体的娴熟把握,把审美意象物态化,使意象转为艺术作品,这个过程就是意象的“传达”。

在艺术传达中,要求草书的创作者对笔、墨、纸的运用要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要做到心理上有心灵意象,生理上手的操作,物理上笔墨纸的物理属性机制的相互协调契合。

我们可以用现代艺术理论来理解意象的传达,和孙过庭的观点相对照,诠释孙过庭关于草书创作的前瞻性。

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美学思想

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美学思想

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美学思想刘桐(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孙过庭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儒家思想为立身之本,正直清廉,淡于名利。

但他一生命途多舛,仕途坎坷,直到四十岁才开始出仕,成为社会的下层官吏,后又遭人谗言而被罢官,成为唐朝不遇之士。

政治上的失意和经济上的贫困,使得孙氏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被消极无为的道家思想所侵染,兼济天下的宏愿未实现后,他便退而求独善其身,以书法作为思想寄托。

在《书谱》中,孙氏主要是从儒家观点、以儒家标准看待和评判书法,其中也参杂着从道家思想出发去认识和理解书法的性质、特点等的倾向。

一、《书谱》的美学思想源流孙过庭《书谱》的美学思想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美学思想中,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为了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必须对艺术本身进行规范,艺术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

因此,他强调“美”和“善”的统一,强调“文”和“质”的统一,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和”的审美标准。

1美与善在一定意义上即是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美为形式,善为内容。

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内容也应该是善的。

《论语》中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讲人的修养。

“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文饰。

孔子认为,一个人缺乏文饰(“质胜文”),这个人就粗野了。

一个人单有文饰而缺乏内在道德品质(“文胜质”),这个人就虚浮了。

只有“文”和“质”统一起来,才成为一个“君子”。

“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

2孙过庭在《书谱》一文中提到“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妍”相当于“文”,是事物的外在形式,“质”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孔子用“质”来表现君子的道德修养,强调“文”与“质”,即外在与内在要相互统一配合,才能为君子之风度。

从《书谱》看书法创作的“气质”

从《书谱》看书法创作的“气质”

116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罗庄区政协常务委员。

书法曾入展第十届书法篆刻展、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信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六届教师书法作品展、2011年中书协培训中心获奖提名、全国首届王羲之书法大赛、山东省首届小品展、山东第四届青年书法展、山东省首届牡丹双年展等。

书法作品被陕西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韩国友人收藏。

伊吉鹏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17从《书谱》看书法创作的气质文/本刊记者 李 晗艺术是传达艺术家内心感受的媒介,情感的表现是一切艺术共有的特征,书法艺术也不例外。

书法的点线就像音乐一样可以表现人的内在情感,可以表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性、气质,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书谱》是唐代孙过庭在总结前代,尤其是初唐时期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艺术本体价值、艺术形式表现特征、艺术的情感培养与表现进行梳理的书学论著。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孙过庭书法创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其书法创作理论的高度浓缩。

“违”就是变化多样,“和”就是协调一致。

所谓“违而不犯”,是要在变化中求协调,“和而不同”,是要在协调中求变化。

孙过庭认为书法家应通过多种手法使行笔、用墨、法度、笔意等达到辨证的统一,从而使书作欲望更加强烈。

此外,“神怡务闲”、“感惠询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这5种方式也能使创作者与作品达到和谐的状态。

“神怡务闲”,是指精神状态良好,身心处于非常放松的自然状态,在这样的心境下作书,定当和谐。

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

“感惠询知”,是指酬谢知己,或以书法形式表达亲朋对自己的恩惠。

这是一种正面的外力影响,对于创作是正面的激励,这种心绪可充分调动书写者的积极性。

“时和气润”,即天朗气清、气候宜人、优良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书。

这是对创作环境的要求。

“纸墨相发”,指笔墨、纸张都很精良,作书能得心应手。

孙过庭《书谱》中的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研究-书法篆刻论文-艺术论文

孙过庭《书谱》中的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研究-书法篆刻论文-艺术论文

孙过庭《书谱》中的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研究-书法篆刻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法写意观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不朽名篇《书谱》不仅是他的书学观和美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更为唐代书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书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堪称书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具有开创性意义。

《书谱》以王羲之的书法为研究对象,以儒道互补的美学精神对书法艺术进行理论阐述,其涉猎之广、论述之精为我国书学理论史所罕见。

《书谱》不仅对初唐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书法艺术的发展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对于书法艺术本质特征的揭示,显示出孙过庭过人的眼力。

在孙过庭看来,书之为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这就是说,书法是抒发书家情感的工具,是一门写意的艺术。

它能表达书写者的性情,能抒发书写者的喜怒哀乐。

孙过庭在中国书论史上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书法的抒情写意性,这为人们认识、观赏书法艺术指明了方向。

在这之前,东汉蔡邕在《笔论》中就提出过: 书者,散也。

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蔡邕只是提出了情性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却未能细论。

东晋王羲之也在《自论书》说过: 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

王羲之虽强调了书意,但仅仅着眼于点画,并且还言所不尽。

孙过庭不仅接过了这个强调书法艺术贵在抒情写意的传统,而且对前代先贤的观点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和深广的发挥。

我们看到,孙过庭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比前代先贤深刻多了。

他不但看到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写意性,而且把情分为情性和哀乐两种类型,通过精细的分析论述,从而勾画出书法艺术特定的抒情内涵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多面性。

他从构筑书法形象的基本元素线条的变化中看到了创作主体情性的不同: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便以为资: 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

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首先,孙氏在阐明由掌握篆、隶、草、章各体书写不同特征,进而上升为书写艺术时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

'就是说,在掌握了各体书写特征之后,还要以'凛'与'温'、'鼓'与'和'等各种艺术手段,使文字的书写具有'风神'与'妍润'、'枯劲'与'闲雅'等多种相反相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种艺术的境界,才能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最终追求,书法作品也才能具有'千古依然'、'百龄俄顷(书家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情怀于书作中顷刻可见)'的长远审美效验。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表情达性。

这里,孙氏一语道破了书法艺术的根本,这是有重大意义的。

情感--这一中国书学的根本命题,在孙氏以前,除去东汉蔡邕《笔论》在阐述书法创作心态时提到'欲书先散怀抱',以及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在阐述如何体现'神采'时提到'心手达情'之外,向来无人论及,更没有人把它视为书法创作的根本追求,而孙氏竟破天荒地、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书法这门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真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表情'既是书法创作的根本要义,那么能否在书作中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的情感,自然成了衡量书家、书作的最高标准,这从孙氏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总体评骘与具体赏析中体现得很分明。

孙过庭《书谱》中的书学思想——技法表现与创作论

孙过庭《书谱》中的书学思想——技法表现与创作论

孙过庭《书谱》中的书学思想——技法表现与创作论【摘要】《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两个方面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

本文主要从《书谱》中的书法技法表现和创作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书法技法表现方面,技法表现主要包括点画表现形态、用笔和运笔法等。

【关键词】书谱;书学思想;技法;创作论;一、《书谱》中描写的书法技法表现1、点画形态孙过庭《书谱》:“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1]这一段描述的是钟、张和二王笔画呈现出的形态,写出了孙过庭认为的书法最高境界和追求。

这里孙过庭所称的“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等描述,强调的是书法中“异”“奇”“姿”“态”“势”“形”的点画表现,总结起来就是点画之间的差异、姿态和体势。

其中的“崩云”“蝉翼”“泉注”等也是一种比拟,例如后世书论中经常提到的王羲之看鹅学姿态、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笔法、颜真卿“屋漏痕”等,孙过庭想表达的是笔画技法需要透过万物之象而体悟,不能矫揉造作,下笔才能达到“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境界。

2、用笔法孙过庭强调,要学书法就必须取法乎上,最佳范本是钟、张、二王,字中的点画是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书家必须十分精熟,才能表达性情。

[2]关于用笔法,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执、使、转、用”一说。

他认为,指腕执笔有深浅长短的不同;使锋运笔有纵横展缩的区别;使转有曲折回环等笔势;点画有揖让向背等规则。

孙过庭强调,不同的书体字体,执笔高低深浅也会不同。

例如相传卫夫人写的《笔阵图》中提到了,楷书执笔略低,行草书执笔略高等。

但是在这里孙过庭并没有直接阐明具体的要求,很多人就是以此这样认为《书谱》只是序文,应该还有更详细的正文描写了对这四个方面的解释。

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是孙过庭对《笔阵图》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提醒学书者注重书法技法表现的规律性和灵活性。

孙过庭《书谱》中的审美观

孙过庭《书谱》中的审美观

孙过庭《书谱》中的审美观●陈月青书法蕴含着中国哲学美学思想、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范与集中体现。

唐代是继魏晋时期以来中国书法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体现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

唐代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出现了总结性的特点,促进了书法艺术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而且书论涵盖了更多的知识和思想,增加了书法的文化深度。

孙过庭《书谱》作为初唐时期第一篇总结性的长篇书论著作,它既是一幅动人的草书佳作,又是一篇在中国书法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孙过庭及其《书谱》(一)孙过庭简介孙过庭(约公元648—703年,字虔礼,陈留(今河南境内)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其人博雅多才,兼通行、楷各书体,尤以草书名世。

米芾在《书史》中写道:“过庭草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家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也。

凡世称右军有此等笔,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米芾作为后世重要书法家,对孙过庭的书法成就如此地予以肯定。

再如清代的刘熙载,其书论《艺概》有云:“孙过庭草书,在唐为善宗晋法。

其行书《书谱》,用笔破而俞完,飘逸俞沉着,婀娜俞刚健。

”他既道出了孙过庭的书学渊源,又综括了其书法风格。

(二)《书谱》内容及历史地位《书谱》一文三千余字,内容涉及书法发展、书学师承、创作条件、书写技巧等问题。

文中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五乖五和”说等著名的书法美学思想,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书谱》首尾完整,言简意赅,不蹈空疏,阐述颇多精义,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是开启初唐书论、文学并举的论书杰作。

二、唐朝书法概况隋统一以后,社会稳定,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唐朝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楷书、行书、草书在唐代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有魏晋遗风,法度严谨,字形呈纵向,飘逸劲健;中唐的颜真卿,其字“结笔浓秀,体法茂密”,雄浑大气,结体呈方圆取向;随后,沈传师、柳公权进行了革新,出现了“颜筋柳骨”的新风貌,颜柳并美;此外,“颠张醉素”又开创了草书新貌,时代特征突出,其“情动表言,取风骚之意,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的论述,及“执、使、转、用”等书法技巧的探讨,每为后代书家引用。

临孙过庭《书谱》感悟:内容广博,见解独特,字体优美

临孙过庭《书谱》感悟:内容广博,见解独特,字体优美

临孙过庭《书谱》感悟:内容广博,见解独特,字体优美初唐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相信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都听说过或临习过,本堂自幼喜好琴棋书画,对孙过庭的《书谱》也是爱不释手,由不懂到慢慢有些懂,直到现在是似懂非懂,喜爱有加,由摹到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书谱》稿。

阅读孙过庭的《书谱》,我的体会有三:一是内容广博,全文3500余字,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六部分,内容广博,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书谱》开篇就评论了汉末魏晋四位大书法家,他认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创造,都有其不同的审美标准,不能机械地用“古质而今妍”来评价,提出了“点画”和“使转”是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对民间流传学习的《笔阵图》和《笔势论》二著作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书法创作的核心问题是“运笔”,他告诫我们要在“执、使、转、用”的技巧上下功夫等等。

二是见解独特,孙过庭告诉我们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是:“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任何一位成功的书法家都会遵循这个规律前进。

告诉我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无间心手,忘怀楷则。

所以,书家应有独立的精神,心中要有所坚守,书道的知音如伯乐可遇而不可求。

三是字体优美,布局平整匀称,《书谱》的用笔特点是全面继承了“二王”的用笔方法。

在笔法上,起笔、收笔、转换等纯为“二王”一系,且方圆并用,处理精妙、准确,在对“二王”的笔法与作品气息的领悟及表现上是令人信服的。

《书谱》的笔画互相勾连牵引,虽无大草的灵活性与随意性,但其结构的变化还是相当丰富随意的,草书虽然讲究变化,但一切奇姿异态都离不开平正匀称字形的映衬,奇与正必须共存一体,才能相得益彰。

《书谱》极善处理字型的疏密关系,多用简易相互断开的笔画合理地分割字内空间,尽可能留出空白,从而形成了疏朗恬淡潇散简远的艺术效果。

评论:浅谈孙过庭书法《书谱》艺术价值

评论:浅谈孙过庭书法《书谱》艺术价值

评论:浅谈孙过庭书法《书谱》艺术价值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有人评价孙过庭的《书谱》时用了类似的话,即“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

孙过庭之《书谱》:如史如诗,如歌如咏,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入规入矩,入情入理,潇潇洒洒,四千余言。

论文意、论文采,与屈子之《离骚》相比,毫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过庭将“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作为的最高主旨,所要解决的就是的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以往的书法理论重在用笔,突出技巧,错把书写技巧置于书法的主导地位。

孙过庭的书法理论旨在用意。

他力主在用意的前提下用笔,通过用笔体现用意。

这是他对以往书法理论的最大突破,也是对理论的最大贡献。

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于当时是超前的,于今天亦不落后。

《书谱》是一部书法史诗。

《书谱》从古至唐,将以往、书法品评、书法作品、书法理论进行了大总结,推出了精华,屏弃了糟粕。

手笔之大,论说之精之确,无人可与比拟。

《书谱》从文学角度看,又是一部散文诗。

诗文之长古文中并不多见;立意之新之深绝无仅有;层次分明,前后照应;说理透彻,言简意骇;遣辞恰确,富有文采;等等。

诗歌中惯用的修辞手法如若比喻、对比、排比、互文等在他的笔下运用自如,妙笔生华;诗文中的对仗、压韵随处不在体现,等等。

称其为“书史之离骚”一点也不过分。

《书谱》是一部书法学讲义、书法教材、书法课本。

孙过庭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为书法的主旨,对书法的方方面面包括书家、学书、书牒、运笔、授书、评书等展开了论述。

其中充满了辩证法,巧用了方法论。

说理透彻,比喻精辟,妙语连珠,富有趣味。

翰墨之精,入矩合规,字数之多,堪为后世草书之法帖。

于右任先生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取字取法多源于《书谱》。

《书谱》是书法批评的短枪和匕首。

孙过庭对书法的批评所击之处,切中了书法之积习陈弊,鞭辟入里,言真意切,有拨云见日之效。

这些批评有效地导引了书法之发展与未来,为后世学书人指明了一条学习书法以及书法创作的成名、成家、成功的正确道路。

浅析临摹孙过庭《书谱》的重要性

浅析临摹孙过庭《书谱》的重要性

浅析临摹孙过庭《书谱》的重要性【摘要】临摹孙过庭《书谱》是提高书法技巧、传承书法传统、了解古代名家、提升审美情趣和激发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临摹《书谱》,可以学习到孙过庭的独特书法技法和风格特点,进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名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境界,有助于传承书法传统。

临摹《书谱》还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最重要的是,临摹孙过庭《书谱》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启发自己的创作潜力。

临摹孙过庭《书谱》对于提升书法水平和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书法爱好者们深入研习和探索。

【关键词】关键词:孙过庭《书谱》、临摹、书法技巧、传统、古代名家、审美情趣、创作灵感、提升、重要意义。

1. 引言1.1 介绍《书谱》的背景孙过庭《书谱》又称《书谱集》,是北宋书法家孙过庭所编撰的一部书法集。

孙过庭,字德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工书法,尤擅楷书,被誉为北宋楷书第一人。

《书谱》是孙过庭在其一生中所作的书法作品集合,内容涵盖楷书、隶书、行书等多种字体。

这部书谱以其规范的字体、端庄的布局和精湛的技艺,被后人誉为绝世书法珍品。

在当今社会,虽然书法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但临摹孙过庭《书谱》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临摹《书谱》,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孙过庭的书法风格和技艺特点,进一步领略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魅力。

临摹孙过庭《书谱》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传承书法传统,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临摹孙过庭《书谱》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书法的深层内涵,更可以对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临摹孙过庭《书谱》对于书法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临摹孙过庭《书谱》的意义临摹孙过庭《书谱》的意义在于通过模仿名家作品,提高自身书法技巧和艺术修养。

孙过庭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临摹他的《书谱》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他独特的书法技法和风格,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读孙过庭《书谱》有感

读孙过庭《书谱》有感

读孙过庭《书谱》有感孙过庭《书谱》临创有感沈章勇孙过庭出生于约公元648——703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孙过庭博雅多才,正、行、草诸体咸通,尤以草书擅名。

其草书法王羲之、王献之,自宋以来皆推为能品。

《书谱》是孙过庭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撰写的一篇书论著作。

《书谱》作为书法论著和草书名帖,其精湛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书谱》的字结体空旷圆密而姿态横生,其章法参差错落而自然天成,深得二王的精髓。

说到孙过庭的创造,清代刘熙载曾精彩地总结了孙过庭《书谱》的艺术特色:用笔破而圆,纷而寓治;飘逸而又沉着,婀娜寓刚健。

在临帖的时候,首先观察要精微、细致,在临写的时候就要临得象。

我们学习草书比学其他书体更有一定的难度。

要想学好草书,特别是学好《书谱》,首先要识草,就是要多读,最好能背下来,抓住它的风神。

孙过庭用笔非常迅捷,沉着灵动,当我们细看仍然是有规有矩的,毫不含糊,笔势往来交代得非常清楚;用笔精到,劲健中有一种豪爽的趣味。

孙过庭的用笔可谓是法之大全,有:中锋、侧锋、逆锋、露锋、藏锋,还有破锋。

从孙过庭的用笔当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露锋为主,藏锋衔接;方圆并用,特别是中锋转侧,侧锋转中,完全是靠提按顿挫来完全的。

总之,孙过庭善于从圆笔中见婀娜,从方笔中见刚健,从残破中求完整,又从流畅中求含蓄,细微中求变化,处处流露出质朴与自然之美。

以下是本人在临写与创作中的点滴体会,难免会有偏误,敬请批评指正。

一、《书谱》的用笔特征1、干净利落,寓点画于使转之中。

行笔从不拖泥带水,笔画精简、劲健,不可矫揉造作。

2、提按有度,主带分明。

书谱是今草的代表作,笔画和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变化非常丰富。

主干笔画写得较重(如:孙过庭);笔画连带和字与字的连带写得较细较轻。

把笔画按重后,应提得起,可断笔另起笔画,构成连与断的对比,轻重的变化(如:醉、复)。

3、中侧兼施。

侧锋运用自如、爽利,与中锋结合默契,中侧构成对比和反差。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瑰宝,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经典诗词、艺术等文化形态一样,书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书法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也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

在古代哲学的启示下,书法进一步升华和精深,其中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可以看出古代哲学对书学的深刻影响。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书法经典。

在“书谱”中,孙过庭提出了“书法要素之说”,强调“意之所至,笔之所到”,这就是书法笔意的哲学根源。

孙过庭认为,书法的笔势要精染浓厚,以表达出书法家的情感和心境,这与古代哲学中“以心为境,以境为笔”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古代哲学的思想指导下,孙过庭将笔墨艺术与情感和思想主题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

古代哲学的“道”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内涵。

由于书法是以用笔为基础的艺术,因此在书法创作中自然体现了“道”的思想。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书法之要,或言守纪有道。

”这个“道”在书法中的含义不仅仅是研究笔墨技法,还包括对书法艺术表现力、笔墨韵律和内在精神的认识。

在古代哲学的思想指导下,孙过庭将书法艺术与道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又深刻的艺术表达方式。

古代哲学的儒家思想也对书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四书五经》中,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人以爱之”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书法创作中也得以体现。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笔在意中,意在心上。

”他把书法的意境和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以情感为基础的书法艺术观。

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的书法艺术观在古代文化中也得到了强调,所以在书法中强调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表现也是一种传统的儒家思想。

从_书谱_心_手_论看孙过庭之书法创作境界说_廖春艳

从_书谱_心_手_论看孙过庭之书法创作境界说_廖春艳

心一至境面
的的于界阐
基改那︒发
本善些当了
创途心然心
作径手︐手
要 求 ︒
︐ 那 就
不 一 的
他 只 对
关 系 ︐
是迷良进
多蒙好而
加创的阐
练作创明
习状作了
︐态状几
以︐态种
达他作不
到提了同
手出说的
能了明创
应唯︐作
2014.02
研 究
书 法 解 读
孙从 过︽ 庭书 之谱 书︾ 法﹃ 创心 作﹄ 境﹃ 界手 说﹄
亦注论论
书 境 佳︒ 所
是其︑亦

对三自创法关

前类由作醇系
心关面创的境熟出内
手键二作﹃界的发容
词者境心的﹃阐摘
的界悟﹃心明要
心 手 双 畅 心
突 破 与 超 越 ︒
中 ︐ 前 者 是 后
手 从 ﹄ 与 ﹃ 无
心 闲 手 敏 ﹄ 创
手 双 畅 ﹄ 创 作
了 几 种 不 同 的
孙 过 庭 ︽ 书
书 论 之 精 彩 卓 绝 处 ︒
创 作 状 态 ︑ 创 作 境 界 的 洞 见 ︐ 其
︑ 中 和 美 学 等 方 面 着 眼 研 究 ︐ 很
前 贤 学 者 多 从 书 体 论 ︑ 技 法 论 ︑
人 孙 过 庭 所 著 ︽ 书 谱 ︾ ︐ 笔 法 工
以 ︑ ︐于 夫
实少风妙
从 审 取纸 心
此关格︐
︽ 美 会墨 之
与 迟 ︐ 劲 与 留 都 显 示 ︑ 反 映 ︑ 浸 润
为 书 法 具 有 ﹃ 修 本 ﹄ 养 性 之 功 能 ︐
将 书 法 提 高 到 了 ﹃ 功 定 礼 乐 ﹄ 的 高

《书谱》品评:在第三十九讲学书论第九章书法之美一、原文

《书谱》品评:在第三十九讲学书论第九章书法之美一、原文

《书谱》品评:在第三十九讲学书论第九章书法之美一、原文不读《书谱》,莫论书法。

读不懂《书谱》,莫称大家!《书谱》品评,书家必读。

开卷有益,披卷可明。

第三十九讲学书论第九章书法之美一、原文觀夫懸針垂露①之異,奔雷墜石②之奇。

鴻飛獸駭③之資,鸞舞蛇驚④之態,絕岸頹峰⑤之勢,臨危據槁⑥之形。

或重若崩雲⑦,或輕如蟬翼。

導之則泉注⑧,頓之則山安⑨。

纖纖乎⑩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⑪猶眾星之列河漢。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⑫之能成。

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二、注释①悬针垂露:书法中竖笔画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

竖画运笔下端出锋,其峰如针之悬空,称之为“悬针竖”。

竖画运笔下端不出锋,回锋收笔,其画如露之垂象,叫做“垂露竖”。

②奔雷坠石:形容书写中笔画的具体形态和情态。

“奔雷”,打雷闪电。

形容运笔中笔力的突然暴发疾速划过。

“坠石”,石头从空中掉下来。

形容点的造形如石头下落之势。

③鸿飞兽骇:形容有的笔画的形态情态像翱翔在天空中的鸿皓,有的又像野兽受惊后在原野里狂奔。

④鵉舞蛇惊:形容有的笔画的形态情态像鵉在空中起舞,有的又像蛇受到惊吓在草中疾行。

⑤绝岸颓峰:形容有的笔画的形态情态像陡峭的海岸和崩塌的山峰。

⑥临危据槁:形容有的笔画的形态情态像人临深渊时靠着枯木那样的神情。

“据”,靠着。

“槁”,枯木。

⑦崩云:裂崩翻滚的云团。

⑧導之則泉注:形容书写时的运笔像泉水一样涌动。

“导”,运笔中的起笔。

“泉注”,泉水涌动。

⑨顿之則山安:顿笔像山一样安稳。

⑩纤纤乎:细长柔美。

⑪落落乎:潇洒自然。

⑫力运:人为的运作。

三、译文我感悟到了书法中悬针和垂露两种竖画书写形式和运笔用意的不同,其它各种点画的书写形式和运笔用意也都如此。

其中,有的像打雷闪电般疾速划过,有的又像石头从空中下落一样流畅有力。

有的像鸿皓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又像野兽惊骇后在原野里狂奔。

有的像鸾在蓝天起舞,有的又像蛇受惊后在草丛中疾行。

有的有断崖颓峰般的气势。

有的像人临深渊时靠着一棵枯木那样的神情。

试论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美学观

试论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美学观

试论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美学观
翟云峰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大凡学书者,都知道孙过庭。

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美学家。

他的《书谱》与诗学著述《诗品》、文学著述《文心雕龙》、画学著述《六法论》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堪称中国书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我国书
法美学经典中的光辉篇章。

《书谱》不仅论述了书法艺术之源流及不同书体的功用、特点、学书应有的态度、修养,并且总结了执、使、转、用等写字的基本技法和书
法创作经验等。

它涉猎之广,论述之精,文采之美,世间罕见。

极为重要的是,它揭开了书法艺术发展之规律,揭示了书法艺术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翟云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孙过庭《书谱》中的书法艺术观解读 [J], 方珂
2.孙过庭《书谱序》关于书法文献的论述——兼谈《书谱》之后书法文献大概 [J], 郭名询
3.书法的审美因子和理论基础探究——以孙过庭《书谱》研究为例 [J], 齐琳;
4.孙过庭《书谱》中的书法学习思想研究 [J], 杜晓丰
5.潇洒流落丹崖绝壑——孙过庭《书谱》(墨迹本)书法欣赏 [J], 李梦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孙过庭《书谱》用笔及审美效果

浅析孙过庭《书谱》用笔及审美效果

浅析孙过庭《书谱》用笔及审美效果
杨姗姗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草书是一种表现力与抒情性很强的线条艺术.草书书写时追求随性与畅达.探究《书谱》中的书法思想,在遵循古法之上,不断地随着时代改变而创新;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我们学习书法具有借鉴意义.孙过庭的书法也学习、继承了"二王"的风格.线条是草书形体结构最基本的书写语言.它具有质感、节奏感、力感,成为了寄情笔墨的载体.只有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地下功夫书写,才会逐渐提升线条的美感.【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杨姗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同自然之妙有——略谈孙过庭《书谱》中的用笔美学思想 [J], 吴继真
2.书法的审美因子和理论基础探究——以孙过庭《书谱》研究为例 [J], 齐琳
3.书法的审美因子和理论基础探究——以孙过庭《书谱》研究为例 [J], 齐琳;
4.书论中审美概念的英译——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J], 杨晓波
5.书论中审美概念的英译——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J], 杨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 元 常 专 工 于 隶 书 ︐ 伯 英 尤 精
如 何 练 习 ︐ 如 何 临 摹 ︐ 孙 过 庭
尤 赞 张 芝 临 池 学 书 ︐ 池 水 尽 墨
见 王 羲 之 本 人 对 学 书 一 事 ︐ 极
池 水 尽 墨 ︐ 假 令 寡 人 耽 之 若 此
︐ 更 推 崇 其 学 书 之 法 ︒ 羲 之 自
愿 的 ︐ 的 在 度 敏 ︐ 才待 而
仆 于 之 世 和 ︐ 抒 羲 永 超 兰 纵奇 ﹃ 调 法 ︒ 右 ︐
望 努 它 流 ﹃ ︒ 于 不 是人 能 心 ︒ 妙 时 人 成 志 之 之 ︐ ︐ 亭 ︶ 写 合 不 岂 军 和 ︒ 力 倾 露 心 故 达 仅 书情 逸 闲 ﹄ ︒ ︐ 称 为 气 情 ︽ 缘 私 ︾ 横︽ ︽ ﹄ 仅 惟 之 之
﹃ 心 ﹄ 具 有 了 两 大 含 义 第 一 ︐ 精
︐ 具 有 思 的 功 能 ︐ 古 人 以 它 为 思 维
和从其
本之声
原︒也
意﹄
义 ︒ ﹃ 心 之 官 则 思 ﹄
突② 出 强 调 了
舞 ︐ 动 其 容
﹃也
心︒
﹄三
之者
︐③ 于 本
心艺于
︒ ︽ 礼 记 · 乐 记 ︾ 云 ﹃ 诗 ︐ 言 其
雅 ﹄ ︒ 学 书 典 范 ︐ 尤 推
人术出一创心化︐人︑领
不心︾为远当亦故之兴表史赞心重︒匠逸
心理的种作﹄︐区之海悟
和和云一︒缘当孙感集︐箴︾感要王︐少
及想较生境的更别气纳中
︐气种﹄思如过情︐但︾则情的羲取︐
艺相高活界感强于宇之庸
书︐﹃标志虑羲庭真思唯又意︒﹃之立认
术结境态︐应调手︐心之
则则欲准气通之以挚逸有从涉虽情之指为
违 而 贤 后 于 诊 为 握 不 形 超︽
︒ 后 各 ︒ 精 治 荒 运 亦 以书
多 熟 技 ﹄ 熟 之 谬 笔 谬 心 为谱 心
习 ︐ 各 通 ︐ 方 ︒ 规 哉 昏 辞︾ 手
时 日 ︐ 深 刻 体 味 ︐ 才 可 达 ﹃ 智 巧
亦法
必︐
先正
熟如
而 后 生 ﹄
明 代 汤 临
︐④ 初 学所 力云
153
2014.02
何伫沈意论的平乎﹃赞认境自书统体
出为庭及咸淬范
破程正初
等︐鸷态述自和天岂︾同界然家一内
对晋是去亦︒的
与︑的唐
境各︐得由的地知等︒的
的 ︒ 在 魏魏 代 极 东 挹 室 推 其 超 审 圆 崇 孙
界 ︐ 断 断 乎 不 在 笔 墨 间 得 者 ︐
自 标 新 拔 异 ︐ 前 手 后 手 ︐ 亦 不
面 也 许 不 及 钟 ︑ 张 二 人 ︐ 但 他
书 ︐ 又 精 练 张 芝 之 草 体 ︐ 故 而
羲 之 之 所 以 能 自 创 其 体 ︐ 在 于
实 际 上 ︐ 这 已 指 明 了 练 习 之 法
工 小 劣 ︐ 而 博 涉 多 优 ︐ 总 其 终
︐ 而 逸 少 兼 之 拟 草 则 余 真 ︐
其 试 听 ︐ 绝 虑 凝 神 ︐ 正
比 如 唐 虞 世 南 ︽ 笔 髓 论
时 的 理 想 心 态 ︐ 进 而 成
︐ 不 激 不 厉 ︐ 而 风 规 自
右 军 之 书 ︐ 末 年 多 妙 ︐
︾ 为 最 ︐ 主 张 作 书 之 情
发 ︐ ﹃ 发 而 皆 中 节 ﹄ ︒
誓 ︐ 情 拘 志 惨 ﹄ ︐ 此 间
在 孙 过 庭 看 来 ︐ 这 是 创 作 者 由
之 气 ︐ 素 手 把 持 的 是 描 绘 万 家
创 作 境 界 中 ︐ 心 中 充 盈 的 是 握
︐ 心 手 双 畅 ︐ 指 的 是 构 思 顺 畅
能 书 之 顺 畅 ︒
之 时 ︐ 自 然 胸 有 成 竹 ︐ 思 虑 通
相 比 草 书 善 真 ︐ 融 合 相 顾 ︐ 自
未︐
到﹃
︐书
过 ﹃ 傍 窥 尺 牍 ︐ 俯 习 寸 阴 ﹄ ︐ 精
规 矩 谙 于 胸 襟 ︐ 自 然 容 与 徘 徊 ︐
为 ﹃ 心 不 厌 精 ︐ 手 不 忘 熟 ︒ 若
而 要 克 服 此 种 创 作 谬 态 ︐ 孙 过 庭
律 谓 之 手 迷 ︐ 以 此 来 寻 求 书 法 之
﹄ 可 见 不 懂 摹 效 方 法 谓 之 心 昏
书 论 之 精 彩 卓 绝 处 ︒
创 作 状 态 ︑ 创 作 境 界 的 洞 见 ︐ 其
︑ 中 和 美 学 等 方 面 着 眼 研 究 ︐ 很
前 贤 学 者 多 从 书 体 论 ︑ 技 法 论 ︑
人 孙 过 庭 所 著 ︽ 书 谱 ︾ ︐ 笔 法 工
以 ︑ ︐于 夫
实少风妙
从 审 取纸 心
此关格︐
︽ 美 会墨 之
论 看
廖 春 艳
152
2014.02
因溺留

迟于者

就迟︐︽闲 孙
迟︐赏书手 过
︐ 讵 名 赏 会 非 其 心 闲 手 敏
终 爽 绝 伦 之 妙 ︒ 能 速 不 速 ︐
会 之 致 ︒ 将 反 其 速 ︐ 行 臻 会
谱 ︾ 云 ﹃ 夫 劲 速 者 ︐ 超
敏 ﹄ 问 题 ︒



述 行

笔心
心一至境面
的的于界阐
基改那︒发
本善些当了
创途心然心
作径手︐手
要 求 ︒
︐ 那 就
不 一 的
他 只 对
关 系 ︐
是迷良进
多蒙好而
加创的阐
练作创明
习状作了
︐态状几
以︐态种
达他作不
到提了同
手出说的
能了明创
应唯︐作
2014.02
研 究
书 法 解 读
孙从 过︽ 庭书 之谱 书︾ 法﹃ 创心 作﹄ 境﹃ 界手 说﹄
拟 效 之 方 ︐ 手 迷 挥 运 之 理 ︐ 求 其
︐ 援 项 籍 而 自 满 任 笔 为 体 ︐
云 ﹃ 曾 不 傍 窥 尺 牍 ︐ 俯 习 寸 阴



相 对

于心
﹃手
心双 昏畅




兼 心 必 熟 意 运 开 妙 ︐ 妍 聚 言
优 手 先 于 先 用 出 ︐ 未 妙 墨引 的
︐ 相 生 前 笔 尽 的 甚 掌 ︐ 成班 ︒
︐ 渗
注 着
︐ 作
手 双
而 ︐
心 ﹄
仅 指
家 之
万 物
行 于
︐ 即

心 神
当 收
举 ︒
作 书
和 平
︐ ﹃
兰 亭
情 而
门 诫
最 为
争 折
黄 庭
乐 毅

︒ 此
仅 有
会 古
书 ︐
以 闲
透 着 儒 家 中 和 思 想 塑 造
孙 过 庭 将 道 德 理 想 与 艺
为 一 种 修 身 的 方 式 而 提
畅 ﹄ 的 基 础 之 上 ︐ 作 为
与 迟 ︐ 劲 与 留 都 显 示 ︑ 反 映 ︑ 浸 润
为 书 法 具 有 ﹃ 修 本 ﹄ 养 性 之 功 能 ︐
将 书 法 提 高 到 了 ﹃ 功 定 礼 乐 ﹄ 的 高
其 情 性 ︐ 形 其 哀 乐 ﹄ ︐ 表 达 人 之 情
体 ︐ 忽 劳 逸 而 分 驱 ﹄ ︒ 孙 过 庭 指 出
之 基 础 为 ﹃ 然 消 息 多 方 ︐ 性 情 不 一
庭 对 王 羲 之 极 为 推 崇 ︐ 对 其
﹄ 的 状 态 ︒
于于之尽︐
畅成能︐他
始比于分的为︐云人
——
手熟体众手
其相虽既
︐真草析刻看未其
之练的家法
久体比在熟博匪则体王苦重必﹃字
后掌精之醇
练︒真真悉涉无长羲功练谢然都

着书哉心如妙尽太担政唐是本潮理言
种 不 恋 ﹃ 者笔 定 术 是 柔 其 者
合 古 今 ︐ 风 骨 ︑ 妍 美 兼 备 ︐ 完 美
可⑥ 见 ︐ 王 羲 之 之
追 ︐ 此 人 而 已 ︒
所其
以余
被区
选区
择之
︐类
主︐
反 直 ︒ 玩 之 不 觉 为 倦 ︐ 览 之 莫 识
霏 露 结 ︐ 状 若 断 而 还 连 凤 翥 龙
其 惟 王 逸 少 乎 观 其 点 曳 之 工 ︐
﹃ 所 以 详 察 古 今 ︐ 研 精 篆 ︑ 素
难 得 ︐ ﹃ 暨 乎 ︽ 兰 亭 ︾
﹄ ︐ 各 种 情 思 形 现 于
经 ︾ 则 怡 怿 虚 无 ︽ 太
︾ 则 情 多 怫 郁 书 ︽ 画
情 即 为 右 军 作 书 时 的 内
会 通 古 今 之 和 ︐ 还 有 更
通 今 ︐ 亦 乃 情 深 调 合 ﹄
代 多 称 习 ︐ 良 可 据 为 宗
心 闲 手 敏 ︐ 作 为 另 一 种
︐ 更 注 重 手 与 书 者 之 ﹃
能 顺 畅 地 书 写 各 技 法 变
心 神 境 界 ︒ ﹃ 手 敏 ﹄
︐ 尊 孔 孟 之 贤 达 ︐ 袭 圣
世 道 ︐ 以 一 颗 平 和 之 心
闲 雅 ︐ 心 气 平 和 ︐ 深 刻
不 正 ︐ 书 则 欹 斜 志 气
具 以 及 所 具 备 的 能 力 ︒ 它 与 其 所 创
成 为 了 主 体 内 心 状 态 ︑ 内 在 意 图 外
︐ 作 为 肢 体 ︐ 由 心 支 配 ︐ 但 又 外 在
有 ﹃ 心 匠 ﹄ ﹃ 心 裁 ﹄ 等 语 词 ︒ 相 比
内 容 ︒ 心 还 具 有 组 织 功 能 ︐ 从 取
主 体 内 在 的 精 神 状 态 第 二 ︐ 主
人 论 艺 ︐ 多 不 加 说 明 地 突 出 强 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