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引 言
3 .2感 知 与 安 全 行 为 管 理
煤 矿安 全运行 管理主要 就是 在矿井 下的开采作业 中保证人 、设 备与 环境 的合理 配置 , 从 而实 现生产安 全的最佳状态 。人员 是煤矿安全 运行 生产核 心因素 ,而安 全管理 的重 点就是 对具 有 自由度 的人 进行 控制 管 理 。在煤矿事故 中除了外部环境 与设备 因素外 ,导致安 全事故发生 的最 主要 因素就是人为 因素。要进一步避免人为 因素导致 的安全 事故就应 该 从安全心理学 的角度来提 高煤矿开 采人员 的安全意识 和专业操 作技 能 , 从而减少人员 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 的安全事故 。
1 . 安 全 心 理 学 概 述 ‘ 1 .1安全心理 学的概念 安全心理学是在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产安全需求 的发 展 中逐渐 出 现成熟 的,其主要研究任务和 目标就是在生产活动 中分析劳 动者的心理 规律和心理特征 ,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安全心理学 在煤矿安全 生产管理 中的应用体现 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事先预 防的主特征 。分析 煤矿开采人员 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1 .2安 全 心 理 学的 意 义 安全心理学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能够通过 了解不同 岗位 的劳动者 的 心理活动和需求 ,从而对其未来思想动态和工作行为进行科 学预测 ,进 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 系数 。给煤矿安 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1 ] 。 2 .煤矿安全事故中的常见心理隐患
故 的 产生 。
3 . 3心 理 个性 与 安 全 行 为 管理
人 员 对 事 物 的 需 要 总 是 会 受 到 群 体 的 影 响 ,特 别 是 在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出现侥幸心理 ,惯性的认为其 他人违规 操作没有引发安全事 故 ,那 自己不不 规 范操作 也可 能不 会引 发安 全事 故。违规人员总是认为 ,就这么一次 ,不会那么巧的等等 。这 种侥 幸心 理的存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煤矿安全管理中经常忽略的一个方面是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研究人员的行为、态度、情感以及他们在工作环境下的反应。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介绍安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人员的行为、态度、情感以及他们在工作环境下的反应。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工人的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都与煤炭生产的安全密切相关。
煤矿事故常常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
为了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更加关注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
他们需要了解工人的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影响和控制工人的心理状态。
本文介绍了一些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并探讨了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工人的心理状态是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煤矿工人所处的环境嘈杂、拥挤、温度高、湿度大,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工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压力是导致工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人的实际工作量经常超过预期,而且往往由于无法控制的不可预测因素而导致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和失控。
安全心理学的应用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预测工人的行为、情感和态度。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提供有用的参考。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 意识教育一个重要的安全心理学应用是意识教育培训。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工人的教育进行安全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使工人更好地认识到其行动对自身和同事的安全的影响。
2. 技能培训工人的技能培训也应该包括安全心理学的知识。
培训可以帮助工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孤立的行为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工作中认识到风险。
这种培训可以使工人更加慎重地工作,从而避免危险的情况出现。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安全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
安全管理在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煤矿实际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消除矿井“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事故发生率,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煤矿;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安全心理学是以企业组织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直接体现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事前预防。
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就是指在煤矿井下的循环作业中,“人,机,环境”之间的合理安全配置,从而实现人安全行为,最终达到生产的安全状态。
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
安全管理就是重点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具有极大自由度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煤矿事故中,除了井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要运用安全工程心理学的原理,逐步培养提高井下职工的规范操作和自我控制素质减少失误,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感知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人的行为选择与其对客观事物状态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
准确的感知是人的安全行为的前题,它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要做到安全高效,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状况和特殊环境的感观效果,记忆理解,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
井下职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情况,做出准确的辩识和判断,这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 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改善井下条件,增强感知效果改善井下环境,有助于被感知事物得以清晰化。
据研究证明,具有强烈或较为强烈的刺激容易被人体感知;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上的应用
吴卫安全B095(20091004450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摘要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下进行的,且人的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而,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是否具有安全性,也与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从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和亲情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亲情管理1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1.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
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1.2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管理的关系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对安全问题认识的差异,个体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个体的需要是否符合客观,个体的行为异常及生理缺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对福利待遇不满,规章制度不力,亲朋有矛盾,作业环境不良等干扰而造成的挫折情境\。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煤矿安全是具有重大风险的行业,因此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煤矿管理者应该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更全面、科学、有效地管理煤矿安全。
首先,煤矿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是煤矿安全中最关键的因素。
在煤矿中,劳动者需要面对极度艰苦的工作环境,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了解劳动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非常重要。
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劳动者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安全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通过了解劳动者的心理状态,管理者可以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控能力。
其次,煤矿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也是防止事故的有效手段。
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找出员工安全意识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管理者可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程和程序,自觉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煤矿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建立健康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指员工对安全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员工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管理者的引导和支持。
在建立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安全心理学可以提供重要的帮助。
通过对员工的心理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和理解,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引导员工的行为,促进他们对安全的共同关注和共识。
另外,煤矿管理者还可以使用安全心理学的方法来提高煤矿安全教育的效果。
煤矿安全教育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管理者可以采用更有效、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和应急能力。
最后,煤矿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
在煤矿工作中,员工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荷,这可能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压力增加和工作失误。
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员工的心理困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引言安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对安全相关问题的影响的学科。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矿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理解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煤矿工人长期在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可能面临焦虑、恐惧、疲劳等问题,这些心理状态会影响其行为和决策,进而影响安全生产。
了解和理解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3.1 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矿工克服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提升其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3.2 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企业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减少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和疲劳。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可以帮助煤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3.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时,煤矿工人往往需要面对极大的心理压力,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企业提高煤矿工人的应急处置能力,使他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正确应对危机,降低事故损失。
4.个人观点和理解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煤矿工人心理状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煤矿企业应充分重视安全心理学的应用,为煤矿工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协助,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5.总结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4篇(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心理学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4篇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心理学的应用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煤矿企业要努力将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安全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人,因此要从人员抓起,增强他们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
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让煤矿企业安全稳定的长期发展下去。
关键词心理学安全心理学煤矿管理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心理学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重大事故频发。
人的不安全行为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文从安全心理学中事前安全预防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其在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应用,以增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一个安全健康的心理模式,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煤矿;安全管理近年来,随着安全学与心理学的发展,安全管理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对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1]。
在现行的煤矿安全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因此,应用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一些统计学原理分析煤矿的工人心理,从而了解个人及整体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心理诉求,并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1安全心理学概述安全心理学是将安全学与心理学有效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安全行为的一门科学。
马斯洛关于心理学的五个层次形象地说明了人在解决生存需要之后,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寻求安全环境的心理诉求。
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心理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尤其是一些老员工的“惯性心理”及新员工的轻视心理或转岗员工的心理行为,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多发原因[2]。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摘要】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了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因此,人们日益提高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影响煤矿生产安全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主要讨论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活动异常的活跃,心理学在生活和工作的地位不断上升。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针对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浅析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近几年,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心理是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关键因素。
因此,为了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的发生,把安全心理学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以便于全面分析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心理分析心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生活受到心理和行为的支配。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心理,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操作疲劳心理。
疲劳心理是存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的不安全心理之一。
煤矿生产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意志减退、思维故障和睡意浓厚等精神症状,这种症状出现在煤矿工作中非常容易引起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消极的情绪心理。
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消极的情绪心理会为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煤矿工作人员的消极情绪主要来自家庭的不和睦,夫妻之间争吵,矿工带着情绪下井;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是一些客观的原因如亲人病故,也会造成矿工的消极情绪;工友之间的意见不合,发生口角,容易导致矿工的情绪低落,影响规范安全操作;上层的工作方法不当,也有可能造成矿工的消极心理。
第三,工作中的麻痹心理。
麻痹心理主要是指在明确知道自己行为可能会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却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章操作。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二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二篇)目录: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一
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二
- 1 -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
用一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
煤矿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
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
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
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则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
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需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1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矿工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
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
5 / 5。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到不安全心里的控制。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安全管理美国著名安全管理学家海因里希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出:所有的事故隐患均有是三个因素决定,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其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
正对我国现今所面临的严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应从煤矿安全技术方面加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以“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它体现的是煤矿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煤矿生产安全与否,直接就、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得不安全状态,在现今煤矿井下物的状态改进缓慢的条件之下,突显人的安全行为管理的重要性。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里密切相关。
安全心里学是以企业组织中的“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直接体现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事前预防。
按照人的心里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应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的安全生运营就是指在煤矿井下的循环作业中,“人,机,环境”之间的安全配置,从而实现人安全行为,最终达到生产的安全状态。
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营中的核心因为。
安全管理就是重点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具有极大自由度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煤矿事故中,除了井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要运用安全工程心理学的原理,逐步培养提高井下职工的规范操作、减少失误、自我控制素质,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中的应用
矿工心理疏导
心理压力:矿工 面临的心理压力 和挑战
疏导方法:如何 进行有效的心理 疏导
心理培训:对矿 工进行心理培训 的重要性和方法
心理支持:如何 为矿工提供心理 支持和帮助
矿工心理健康管理
心理压力:矿工面临的心 理压力来源
心理干预:如何进行有效 的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系统:如何建立 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案例四:某煤矿 通过引入安全心 理学,对矿工进 行心理测评,及 时发现并解决了 矿工的心理问题, 有效降低了事故
发生率。
05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中的 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安全心理学的结合
人工智能在煤矿 安全中的应用: 如智能监控、预 警系统等
人工智能与安全 心理学的结合: 通过分析员工心 理状态,提高安 全管理水平
矿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煤矿通过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提高矿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案例二:某煤矿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为矿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案例三:某煤矿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矿工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案例四:某煤矿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矿工的心理问题。
矿工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煤矿 通过加强安全培 训,提高矿工安 全意识,有效降 低了事故发生率。
案例二:某煤矿 通过引入安全心 理学,对矿工进 行心理辅导,有 效缓解了矿工的 心理压力,提高
了工作效率。
案例三:某煤矿 通过建立安全文 化,加强矿工之 间的沟通与合作, 有效提高了矿工
的安全意识。
添加标题
煤矿工作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煤矿事故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安全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在 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 全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 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结论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煤矿安全管理的现 状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培训不足,员工安全意识薄弱 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 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发生事故
生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安 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 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 识,减少事故发生。
改善安全管理:安全心 理学可以帮助煤矿企业 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 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 全管理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安 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 提高煤矿工人的工作效 率,减少疲劳和失误。
降低事故风险:安全心 理学可以帮助煤矿企业 识别和管理事故风险, 降低事故发生率。
心理疏导方法: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效果: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 故发生
结论: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 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疏导可以提 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
结论与展望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 具有重要作用
安全心理学可以提高煤矿工人 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安全心理学可以降低煤矿事故 的发生率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性日益凸显 未来煤矿安全管理将更加注重心理因素的影响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煤矿安全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 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策略
加强员工安全教 育,提高安全意 识
建立安全规章制 度,规范员工行 为
营造和谐工作环 境,增强员工归 属感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煤矿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一、安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安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主观认知、情绪和行为对于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控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学科。
安全心理学包括安全认知、安全态度、安全文化、安全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心理学主要用于研究和解决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应对能力等问题。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二)1. 分析事故原因通过安全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可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通过对矿工的安全认知、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的调查,可以找出造成事故的内在因素。
如矿工对于安全事故的认识不足、安全态度不端正、安全行为不规范等。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提高安全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到认知的指导,只有具备正确的安全认知,才能有正确的安全行为。
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方法,解决矿工心理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安全信心和应对能力。
3. 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实现从事故防控到事故预防的转变,必须倡导安全文化。
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矿工对于安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措施来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4. 强化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学还可以用于分析、预测矿工的安全行为,通过心理定向管理等手段来纠正不安全行为。
通过心理评估,找出特定矿工的安全隐患,制定个性化的安全管理方案。
5. 应对紧急情况煤矿安全事故常常是突发性的,对于矿工来说,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考虑到人的因素。
安全心理学可以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首先,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点。
了解员工的心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因为只有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例如,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员工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时候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决策,这时就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煤矿内部员工之间的共同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它对员工的行为和安全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员工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中,更容易形成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因此,煤矿管理者可以通过培养和塑造组织文化,来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
另外,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设计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方法。
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员工在安全培训和教育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学习习惯。
因此,煤矿管理者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点,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设计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煤矿管理者应该积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员工的心理援助和支持,以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煤矿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煤矿发生了许多严重的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煤矿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安全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了解和管理员工的心理因素,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首先,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对于煤矿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煤矿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的方法,管理者可以测量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焦虑水平、情绪状态和注意力水平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员工的心理状态。
其次,安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理解员工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心理因素。
煤矿事故往往是由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或决策导致的,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因素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员工的心理因素,管理者可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
此外,安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设计有效的培训和教育计划。
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关键,但是传统的培训方法往往无法真正改变员工的行为。
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的方法,管理者可以设计针对员工心理特点的培训和教育计划,使员工更加理解和接受安全规范,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安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改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
煤矿工作环境往往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和压力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员工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的方法,管理者可以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最后,安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煤矿管理者提高危机响应能力。
事故难免会发生,但是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的方法,管理者可以提前制定有效的危机响应计划,并准备好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
通过提前培训员工的应急反应技能和心理韧性,管理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对员工和企业的损失。
分析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祁世亮.隧道孤石处理技术应用研究H隧道建设,2010(01).
(上接第184页)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主 要体现在金钱奖惩,且各项措施应用力度较为严格,员工易 对此产生异议,增加员工的不良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故 需减少和降低金钱方面的奖惩措施内容及实施力度,完善 员工考核措施及奖惩办法。 四、结语
⑶液压劈裂只能将危石劈裂开而不能将危石移开,需 钩机或挖掘机辅助,通过两者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 效益评估
(一) 经济效益 液压劈裂法处理危石设备利用率高、经济适用,危石处 理制约土石方工作面展开,位于关键线路上,危石处理工期的 缩短直接带来整个项目总工期的缩短。本项目采用液压劈裂 法施工较机械破碎法节约工期近6()d,节约费用约73万元。 (二) 社会效益 危石一般处在高陡边坡施工的关键部位,采用液压劈 裂施工能安全高效地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降低施工作业风 险,为工程顺利推进以及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六、 结语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渐向西部推进,特別是云贵川地 区,地形陡峭、地质复杂、危石较多。采用液压劈裂工艺破除 危石,攻克了山区高陡边坡危石处理的施工难题,工作效率 高、成本低、安全、高效、环保,有较强的适应性,易推广,有 较大的借鉴意义。
煤炭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传统能源资源之一,担 负着向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能源供给的重要作用,在较长时间 内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故煤矿企业一 直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均备受重视,而在我国经济现阶段 发展中,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新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 深化,煤炭资源在生产、应用中所具有的环境负面影响,已 经逐渐成为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且受全球 新能源发展影响,使煤矿企业发展二次受限,还要面对企业 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现状。在我国煤矿企业传统发展模式中, 人力资源是主要生产力来源,在人员岗位设置中存在较多 问题,导致人力资源成本支出成为此类企业经济效益发展 主要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实现对煤矿企业人力资 源发展的有效优化,成为有效管控企业成本支出,提升企业 效益的重要性措施之一。 二、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范本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范本煤矿安全管理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煤矿特殊的工作环境和高危险性,事故频发且常常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安全心理学被引入煤矿安全管理中,通过了解和分析工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来改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本文将探讨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其效果和意义。
首先,煤矿安全管理需要深入了解矿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通过心理评估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矿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比如,有些矿工可能存在焦虑和紧张情绪,导致决策不当和操作失误。
而有些矿工可能存在自信过度和麻痹大意的心理问题,容易犯大意和忽视安全规定。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心理干预,帮助矿工改善心态并提高安全意识。
其次,煤矿安全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机制。
通过心理学的教育训练方法,可以更好地传达安全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反馈和奖励机制来加强安全培训的效果。
通过给予矿工正面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他们对安全行为的重视和认同,从而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行为表现。
此外,还可以利用安全心理学中的模拟实验和案例研究来进行安全培训,帮助矿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安全知识。
另外,煤矿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健康的组织氛围和团队文化。
通过心理学的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发展,可以增强煤矿内部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团队合作训练和沟通技巧培训来提高团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领导力发展培训,培养煤矿内部的领导者和激励者,引领矿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并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之,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矿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表现。
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机制,培养矿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此外,通过建立健康的组织氛围和团队文化,增强煤矿内部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姓名:xxx(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安全专业)摘要:我国是产煤大国,采煤规模十分巨大,因此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从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和亲情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亲情管理;煤矿安全;安全培训;煤矿安全;煤矿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
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
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
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则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
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需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矿工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主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面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
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
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授,一直从事煤矿通风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1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另外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人的需要和潜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不能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去生搬硬套。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保证基本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根据生产作业的情况采取动态的安全组织管理;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安全管理方式与奖惩措施。
2非正式群体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非正式组织[21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
人与人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彼此组合到一起,如师徒、校友、老乡等。
在煤矿的正式群体中,不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而且还对人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影响职工的行为效率。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浓厚的群体意识,成员之间感情密切,利益一致,彼此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促进了群体间信息的沟通,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另外在每个非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是自发产生的,虽然没有组织赋予的正式职务和权力,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优越条件,如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体贴别人等,因而在成员中有很高的威信,往往比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
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时,它可以协助正式群体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一些正式群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不同的心理需要。
但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抵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安全生产。
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作用,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保持和建立成员的价值观,目标态度等使其行为稳定;可利用组织进行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互敬合作精神;可利用其为人员提供归属需要使其安心工作。
3奖惩机制与煤矿安全管理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会通过对过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
当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
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对个人的行为实施奖励,从而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即正强化。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负强化就是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负强化作为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手段之一,它能及时矫正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确保组织安全有效的运行,如果用法不当,非但不能调动煤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严重挫伤职工热情,影响安全管理者与职工的沟通,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因此,在煤矿中要科学地运用负强化,坚持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
基于强化理论,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1)安全工资,即通过月度对区队人身事故、重大非人身隐患整改、安全大检查等指标的考核,量化评价安全行为,并对其进行物质上的正负强化。
2)安全风险抵押金,即对每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和相关领导分别以效益工资的一定比例作为月度抵押。
对于符合考核条件的按抵押金额等额奖励,对达不到相应考核条件的按要求扣罚抵押金。
3)安全罚款,主要是按照“三违”程度和“三违”比率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4)安全积分奖金,即通过积分考核、以分计奖对区队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正激励,使其能够直观地算出所得奖金的数额,以此来调动区队和管理干部抓安全的积极性。
在实施强化理论措施的同时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坚持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4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亲情管理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
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能够悉心关照,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就会有较大的功效。
从人作为感情动物的特性来说,你关注我,我也会想着你,形成员工与公司忧乐与共,共同进退。
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
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的国有煤矿中,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同样也重视社会需要。
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尽可能改善安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效果更好。
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亲情管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煤矿工会与员工及其家属签订“夫妻安全条约”[5],以家庭道德规范形式对员工安全行为实施亲情约束和教育;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发动矿嫂为一线员工开展安全宣讲送祝福活动;邀请部分死亡职工家属为“三违”问题作报告和职工在下井前要面对其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弄清每个员工的基本家庭情况,在职工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职工送去家庭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如资助困难职工的子女读书等。
这种亲情感化方式实际上是满足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提出的员工安全、社交、尊重的需要:有了亲情的感化,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就会克服对井下工作的盲目恐惧感;亲情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基础,亲情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改善员工的工作情绪;面对家人的企盼和祝福,员工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对幸福的渴望,自然会在生产中珍爱自己的生命,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违章行为的发生率。
亲情管理不仅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关爱员工的拳拳之心,可谓于无声处见真情。
只有企业亲情管理员工,员工才会倾情奉献企业;只有企业有了家的温暖、爱的亲情,员工有了归属感、稳定感与成就感,企业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1]徐嘉新,王安先.亲情化的安全管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28(1)[2]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孙健.王玉海,等.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4]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5]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6] Williams C A, Heins R M. Risk Management & Insurance.Chen Wei tran.Beijing: China Commerce Press,1990.11[7] Li Jizu﹠Zhang Shaohong.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 of Safety Engineers in Coal Mine. In: Huang Ping, Li Shengcai, Zhang Cuixiang,Mao Zhihong, eds.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VI.Part A. Science Press﹠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6. 543-547.[8]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Wlldman R W.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YUWenzhao, Ding Biao, etc tran. Shang Hai :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ress, 2001.81-83[9] Wen Zhonglin , Hau Kit-Tai , Chang Lei. A Comparison of Moderator and Mediator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2005,[10] L. L. Gilson, and C. E. Shalley, "A little creativity goesa long way: An examination of teams' engagement in creative process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30, pp.453-470,2004.[11] J. R. Detert, and E. R. Burri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employee voice: Is the door really ope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0, no. 4, pp. 869-884,2007. [12] A. Edmondson, "Speaking up in the operating room: How team leaders promote learning in interdisciplinary action tea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 40, pp.1419-1452,2003.[13] W. A. Kahn,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3, no.4, pp. 692-724,1990.[14] A. Carmeli, D. Brueller, and J. E. Dutton, "Learning behaviours in the workplace: The role of high-qual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vol. 26, pp.81-98,2009.[15] A. Tsui, J. Pearce, L. Porter, and A. Tripoli, "Alternativeapproaches to the ernployee-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Does investment in employees pay off?",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40, pp. 1089-1121, 1997.[16] M. H. Chen,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and detriments of conflict on team creativity proces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 15, no. 1, pp. 105-11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