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谷物化学与品质概述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教学内容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 第一章 化学键 一、用共振轮说明下列问题 1) 联本中的C 1-C 2键长为什么比乙烷中的键长短?联苯的硝化反应为什么主要发生在2-位 和4-位? 联苯的共振结构式可表是如下: (1) 由共振结构式可以看出C 1-C 2键有双键结构的贡献,故比乙烷的C 1-C 2键短。 (2) 由共振结构式可以看出邻对位负电荷相对集中,故有利于发生硝化反应。 2) 方酸为什么是强酸?(强于硫酸) 方酸的共振结构式可表是如下:对吗? 由方酸的共振结构式可以看出方酸的电子离域效果更好。 二、试推测6,6-二苯基富烯的亲电取代发生于哪个环,哪个位置?亲核取代发生于哪个环, 哪个位置? 6,6-二苯基富烯的共振式如下: 由6,6-二苯基富烯的共振式可以看出,亲电取代发生在五元环的2位上,而亲核取代 发生在苯环的2位上。 三、计算烯丙基正离子和环丙烯正离子π分子轨道的总能量,并比较两者的稳定性。 烯丙基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 烯丙基正离子=2E 1=2(α+1.414β)=2α+2.828β 11' O HO O O O OH O O O OH O O O HO O O O S O O HO O S O O OH O S O O O S O O OH

环丙烯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 环丙烯正离子=2E 1=2(α+2β)=2α+2β 能量差值为 E 烯丙基正离子- E 环丙烯正离子=(2α+2.828β)- (2α+2β)=0.828β 因此,环丙烯正离子比烯丙基正离子稳定。 四、用HMO 法分别说明烯丙基负离子和环丙烯负离子的电子排布和成键情况,并比较两者 稳定性。 五、简要说明 1)吡咯和吡啶分子的极性方向相反,为什么? 吡咯分子中氮原子给出一对为共用电子参与了共轭分子的大π键,也就是电子从氮原子流向五员环,而吡啶分子中氮原子只拿出一个电子参与共轭,并且氮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电子流向氮原子的方向。因此,两个分子的极性正好相反。 2)富烯分子为什么具有极性?其极性方向与环庚富烯的相反,为什么? 富烯分子中环外双键的流向五员环形成稳定的6π体系的去向,从而环外双键中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五员环接受电子后变成负电荷的中心,因此分子具有极性。 N N H 能级 烯丙基负离子 环丙基负离子 α+1.414β α+2β E=2(α+1.414β)+2α-2(α+2β)-2(α-β) = 2α+2.828β+2α-2α-4β-2α+2β =1.172β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一章概论 一、选择题 1.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D ) (A)<0.1%(B)>0.1%(C)<1%(D)>1% 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 B ) (A)微量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半微量分析3.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 D ) (A)精密数字(B)准确数字(C)可靠数字(D)有效数字4.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C )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5.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D )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 (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6.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 B )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 (C)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 (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7.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 (B)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 (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8.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9.偶然误差具有() (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

10.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 (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 (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11.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 12.下列()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 (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D)砝码读错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 14.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A)ωcao=25.30% (B)pH=11.50 (C)π=3.141 (D)1000 15.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 (A)10% (B)10.1% (C)10.08% (D)10.077% 16.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0.854×2.187+9.6×10-5-0.0326×0.00814 =() (A) 1.9 (B) 1.87 (C)1.868 (D) 1.8680 17.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甲组:0.19%,0.19%,0.20%, 0.21%, 0.21% 乙组:0.18%,0.20%,0.20%, 0.21%, 0.22% (A)甲、乙两组相同(B)甲组比乙组高(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 18.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同样的方法、步骤,对空白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称之为( ) (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平行试验(D)预试验 二、填空题 1.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分析化学按任务可分为()分析和()分析;按测定原理可分为()

武汉大学习题解答-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一章 思考题解答 p20-23 4. 答:选择邻苯二甲酸氢钾好些,因为他的式量大,称量误差小。例如标定0.2mol/L 的NaOH, 假设消耗30ml, 则需邻苯二甲酸氢钾1.2g, 需H 2C 2O 4.2H 2O 0.4g, 称量误差分别为±0.0002/1.2=0.017(%); ±0.0002/0.4=0.05(%) 5. 用硼砂较好,道理同4题。 6. 计算公式为 C HCl = m(Na 2CO 3)/M/V(HCl) a. 偏低,因为V(HCl)偏大,所以C HCl 偏低 b. 偏低,因为m(Na 2CO 3)偏低,所以C HCl 偏低 c. 偏低,因为没有荡洗,使C HCl 偏低 d. 无影响 e. 两种情况:(1)在零点以上,读数为V(HCl) =20ml,而实际值为21ml, 以20计算,使C HCl 偏高;(2)在零点以下,读数为V(HCl) =20ml,而实际值为18ml, 以20计算,使C HCl 偏低; f. 漏液,读数为V(HCl) =20ml, 而实际值为15ml, 以20计算,使C HCl 偏低 g. m(Na 2CO 3) 撒落,m(Na 2CO 3)读数为0.1235g, 实际为0.1230g, 但是以0.1235g 计算,使C HCl 偏高 h.有影响,但不能确定是偏高或是偏低。 计算题解答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 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 L =

绿色化学

第一章 1、简答:温室效应及其与化学的相关性;核冬天;光化学烟雾及其化学本质;生物多样型? 答: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这些温室气体又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生活用品及供热取暖等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过程中,以及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CO2、NO X、CH4、卤代烃等。 核冬天:有限的核战争所产生的烟尘会导致地球冷却的假设,被称为“核冬天”。 光化学烟雾主要就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引发的主要元凶:NO2→NO+O;O+C X H Y→C X H Y O;C X H Y O+O2→C X H Y O3; C X H Y O3+C M H N→RCHO+R’COR2;O+O2→O3。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他物质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答: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在主导其他学科;它在开发天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基于化学的产业,利用天然资源制取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塑料、钢铁、水泥等产品和材料,并生产大量的合成纤维和橡胶等以弥补农业、林业的不足;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医药卫生等均离不开化学。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用及保持健康等无一项可以离开化学,化学在这些领域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什么?(1页) 答:1、全球气候变暖2、核冬天的威胁3、臭氧层破坏4、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5、酸雨6、生物多样性锐减7、深林的破坏8、荒漠化9、水资源危机10、海洋污染日甚。环境问题的起因是人类自己。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质量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课本第2章) 答: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11页)答:1、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发展绿色化学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3、绿色化学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10~11页) 答: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减 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生态环境有 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 副产物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上、从根 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传统的环境保护方法是治理污染,或曰污染 的末端处理,也就是研究已有污染物对环境 的污染情况,研究治理这些已经产生了的污 染物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指标的方法。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 即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 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 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 种治本的方法。 4、什么是绿色化学品?怎么设计安全的化 学品?(17页) 5、举例说明原子经济反应是不产生污染的 必要条件?(找不到) 6、试论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 的必要性和方法?(23页) 7、怎样在反应过程中使化学反应绿色化? (第5节) 8、自选一条目前使用的环氧丙烷合成路线, 用绿色化学原理对其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 更佳的新路线?(13页底端14页顶端) 9、简述绿色化学十二原则?(27页) 答:1、不让废物产生而不是让其生成后再 处理;2、最有效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 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经济性;3、尽可能不 使用、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 物质;4、尽可能有效地设计功效卓著而又 无毒无害的化学品;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 物质,如须使用也应是无毒无害的;6、在 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使消耗 最低;7、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时应以可再生 资源为原料;8、应尽可能避免衍生反应;9、 尽可能使用性能优异的催化剂;10、应设计 功能终结后可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化学品; 11、应发展实时分析方法,以监控和避免有 害物质的生产;尽可能选用安全的化学物 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发生。 第三章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性原则有哪 些?(36页表3-1) 2、设计安全化学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其 基本原理分别是?(39~57页) 答:方法有:1、毒理学分析及相关分子设 计;2、利用构效关系设计安全的化学品;3、 利用集团贡献法构筑构效关系;4、利用等 电排置换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5、“软” 化学设计;6、用另一类有相同功效而无毒 的物质替代有毒有害物质;7、消除有毒辅 助物品的使用。 3、化学品的毒理学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如 何根据毒理学分析进行相关分子的设计? 举例说明?(39页) 4、什么是构效关系?如何根据构效关系设 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49页) 答:一类化合物的毒性以及该类化合物中不 同结构(结构差异)引起的毒性差异称为构 效关系。 第四章 1、由碳、硅元素的化学性质,试讨论用硅 取代碳的可行性及硅取代物的优点?(58 页) 2、用辛酸—水分配系数表征有毒化学品毒 性的一般准则是什么?(68页) 3、举例说明等电排置换是设计更加安全化 学品的有效方法?(找不到) 4、从分子量、分子体积角度看,应该怎样 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找不到) 5、常见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基团有哪些? (62页) 6、从可生物降解、对水声生物的毒性角度 看,怎样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67页 第3节) 第五章 1、举例说明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化学反应 中有何作用?(80页表5-1最后一列) 2、以环戊二烯钛催化烯烃聚合为例,说明 催化剂分子机器的作用?(81页图5-2) 3、为什么说催化剂能全方位地促进绿色化 学的发展?(81页) 4、什么是催化剂设计?怎样进行催化剂设 计?(84页) 答:所谓催化剂设计,就是指人们按照自己 的意图制造目标催化剂的工作,它代表一种 构思,而不一定要画出图纸。也就是对指定 的反应,或者需要制造的某种产品,应该如 何选用一种催化剂的知识逻辑分析。(设计 步骤见图5-5) 5、以萘与丙烯发生烷基化反应为例说明催 化剂结构对反应选择性的巨大影响?(87 页) 6、简述反应原料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对反 应原料的选择原则?(88页) 7、生物质作为反应原料的优缺点?(89页) 答:优点:1、生物质可给出结构多样性的 产品材料2、生物质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 的结构单元复杂3、由生物质衍生所得物质 常常已是氧化产物,无需再通过氧化反应引 入氧4、增大生物质的使用量可增长原油的 使用时间,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一些 必须使用石油做原料的产品的生产提供保 证5、使用生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 浓度的增加,从而减缓温室效应6、化学工 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其本身在原 料上更有保障7、生物质资源比原油有更大 的灵活性。 缺点:1、在经济上还不具备竞争力2、现 在考虑用作化学化工原料的生物质是传统 的食品原料,把食品原料改作化工原料是否 合适3、生物质的生产季节性很强4、生物 质的组成极为复杂,不同种类的物质,其组 成和性质都可能不尽相同,若需要对每一类 生物质有针对性地修建工厂,这将使生物质

绿色化学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3 1、21世纪人类面临的4大问题是什么? 2、人类面临的几大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3、绿色化学定义的5个内涵是什么? 4、绿色化学的内涵-5个R是什么? 5、原子经济性是什么? 6、绿色化学的5大任务是什么? 7、绿色化学十二原则-Anastas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4 1、简述化学工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阶段及内涵。 3、环境友好的化学技术的含义是什么? 4、生物质化工转化的主要内涵。 5、纤维素制乙醇的主要过程和技术难点。 6、简述催化技术的特点。 7、催化技术的进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5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和内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3、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5、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6、化学品的致毒途径和根源。 7、化学品的吸收、分散和代谢。 8、含有那些化学结构的物质毒性较大? 9、等电排置换设计。 第四章 9 1、硅-碳等电排置换法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原理是什么? 2、设计可生物降解的化学品的重要性。 3、生物降解的细菌基础是什么? 4、不易生物降解的化学结构有哪些? 5、水生生物毒性定量构效关系构筑的常用物理性质有哪些? 6、影响水生生物毒性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哪些? 7、表面活性剂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危害?如何防止?

第六章11 1、绿色化学反应举例。 2、亚氨基二乙酸钠合成的新路线。 3、环氧丙烷生产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4、合成己二酸和邻苯二酚的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绿色原料举例。 6、超临界CO2中的反应举例。 7、对比异布洛芬的新、旧合成路线,说明其技术创新的关键。 8、更安全的化学品举例,所得到的启示。 第七章17 1、高效均相和多相催化技术有哪几类? 2、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的优点。 3、酶的分类。 4、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 5、环境友好的溶剂中的有机反应。 6、固相合成对载体的基本要求。 7、不对称催化合成有哪几种方法?有何优缺点?

绿色化学第一章 作业

第一章作业 简述:①温室效应及其与化学的相关性;②核冬天;③光化学烟雾及其化学本质;④酸雨;⑤生物多样性。 ①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地球吸收热量,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760nm~1mm的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地球保持热量,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卤代烃类等。 ②假设核爆炸后烟尘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使地面气温降至-15~-25℃而形成类似冬天的严寒气候。当核爆炸时,直径小于1微米的烟尘微粒形成稳定的气溶胶,对太阳可见光辐射有较强吸收力,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光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 ③光化学烟雾主要就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由一系列挥发性有机催化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粉尘类物质等形成。光化学烟雾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氧化剂,故又称为氧化性光化学烟雾。 ④酸雨是空气中的酸性气体随雨而下形成的。这些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发电家庭生活等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主要有SO. NO,等。人类活动排向大气的S02及其氧化产物SO3,在下雨时可能转化为亚硫酸、硫酸或亚硫酸盐、硫酸盐,No,则可能转化为硝酸、硝酸盐,再加上工业上排放的氣化氢等酸性物质构成了酸雨的主要成分。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人类排放的SO,和NO,生成的。酸雨对环境对生物体的危害是明显的,受酸雨污染后,湖水、河水将呈酸性(其pH 值可降至5.0以下),水生生物将受到很大的威胁,甚至大量死亡。酸雨酒在植物上,植物叶子表皮将直接受到破坏,使植物生长受到妨碍甚至死亡。酸雨落到土壤中,钾、钙、磷等一类破性营养物质将被冲走,导致士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酸雨还严重腐蚀建筑物、车辆、电线和市政设施等,加快设施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他物质构成的综合体。 它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份。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面前,化学有何作为? 尽管目前医学、医药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人类人面临各种不治之症的威胁。例如癌症、艾滋病、埃博拉等,目前仍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迫切需要有新的可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面对衰老,人类仍然是束手无策,迫切需要发明延缓衰老、使人长生的新药。现在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大不少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迫切需要对其加以改进,或研究开发新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人体对药物有抗性,一些在一定使其对某些疾病有疗效的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在人体产生抗性,不再具有疗效,一次也

第1章分析化学概论自测题

第一章概论 一、选择题 1、某一试样,被测组分质量分数为0.5﹪,对此试样进行的分析属于 A、常量成分分析 B、微量成分分析 C、痕量成分分析 D、超微量分析 2、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3、常量分析的试样用量为() A、>1.0g B、1.0~10g C、>0.1g D、<0.1g 4、下列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的有() A.H2SO4B.KOH C.Na2S2O3D.K2Cr2O7 5、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最好选用() A.邻苯二甲酸氢钾B.H2C2O4·2H2O C.硼砂D.As2O3 6、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用酸溶解,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求算Ca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为() 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C.返滴定法D.氧化还原滴定法 7、化学分析法适合于测定( ) A.高含量组分B.微量组分C.产品的纯度D.产品中的杂质 8、在1L 0.2000mol/LHCl溶液中,需加人多少毫升水,才能使稀释后的HCI溶液对CaO的滴定度T CaO /HC l =0.00500g/mL。[M(CaO)=56.08] ( ) A.60.8mL B.182.4mL C.l21.6mL D.243.2mL 9、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 ) A、物质中杂质含量应低于滴定分析所允许的误差限度以下 B、较小的摩尔质量 C、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相符 D、稳定. 10、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A.化学计量点B、滴定分析点C、滴定终点D、滴定误差点 11、某水溶液中含Ca2+40mg/L,则Ca2+的摩尔浓度mol/L约为( ) (Ca的摩尔质量为40.08g/mol) A、1.0 B、0.10 C、0.010 D、1.0×10-3 12、某浓氨水的密度(25。C)为0.90g/mL,含NH3的量为29%(m/m),则此氨水的浓度(单位:mol/L)约为多少(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 ) A、0.15 B、1.5 C、5.0 D、15.0

九年级化学试题: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4.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醋酸、汽油等物质挥发出气体分子B.用铁矿石炼铁 C.工业上由液态空气制得氧气 D.绿色植物叶片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微粒5.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②③⑤⑥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6、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绿色化学概述

第一章绿色化学概述 1.1 20世纪化学工业的贡献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 20世纪是化学工业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逐步认识其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也有危害的世纪。 1913年合成氨化学肥料的生产,1941年主要杀虫剂DDT进入市场,这些成就为粮食、蔬菜等食品的丰收起到重要作用,减轻了人口增长对食品需求的压力。 1930年开始生产聚氯乙烯,1938年生产出化纤尼龙,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生产顺丁橡胶,这些都是化纤、塑料、橡胶开拓的先例。由于廉价的石油、天然气大量供应,导致石化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石油化工产品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以及洗涤剂、涂料、粘合剂等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遍及衣食住行。 1928年第一个抗生素——盘尼西林(Penicillin)的发现,开创了一系列抗生类药物开发的先河。1953年又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ouble-helix structure),为研制基因工程药物奠定了基础。这些成就在减轻人类病痛、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延长寿命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望21世纪,化学工业还将在衣食住行、保健和娱乐等方面更高层次上继续发展,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服务。 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化学品产量的剧增,化学产品种类的增多,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几件重大事故的发生,更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警觉。例如1961年,在欧洲引起了对一起药物Thalidomide 的恐慌,妇女在孕期为了减轻恶心和呕吐而服用这一药物,却发现所生的小孩带有严重的缺陷,最严重的情况,会产生缺胳膊少腿或严重畸形,估计由此生下的小孩全世界有10000人,其中德国既有5000人。这一悲剧导致在新药上市时,政府部门要对新药进行严格的致畸性药理试验,也引起社会关注合成化学品作为药物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1962年女海洋生物学家Rachael 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书中详细地叙述了DDT和其它杀虫剂对各种鸟类所产蛋的影响。说明使用DDT等杀虫剂后,通过食物链使秃头鹰的数量急剧减少,同时也危及其他鸟类,使原来百鸟歌唱、叶绿花

6第六章分析化学概论_河北农大

第六章分析化学概论章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等于零 B. 没有要求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2.可减小分析测定的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A. 提纯试剂 B. 进行空白实验 C. 进行回收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3.下列情况可产生系统误差的是。 A. 试样未混匀 B. 砝码未经校正 C. 砝码读错 D. 滴定管渗液滴 4.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c (H+) =3.24×10-2(3位) B. pH=3.24(3位) C. 0.420 (4位) D. 0.80g(3位) 5.以未干燥的Na2CO3标定HCl,则HCl的浓度将。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6.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 100~110℃干燥的Na2CO3 B. 优级纯的KOH C. 100~110℃干燥的K2Cr2O7 D. 优级纯的Na2B4O7?5H2O 7.以风化的Na2B4O7?n H2O标定HCl,则HCl的浓度将。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8.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被称量的试样含有微量干扰物质 B. 蒸馏水含有微量杂质 C. 使用的容量瓶未经校正 D. 滴定管在使用前未排气泡9.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正确的是。 A. 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概率 B.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定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 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10.下述有关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在一定的置信度和标准偏差时,测定次数越多,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小 B. 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 C. 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 D. 当置信度与测定次数一定时,一组测量值的精密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 间越小 11.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化学计量点 B.突跃范围 C.滴定终点 D.滴定误差 12.某溶液pOH为0.076,其c(OH-)为。 A. 0.8 mol·L-1 B. 0.84 mol·L-1 C. 0.839 mol·L-1 D. 0.8394 mol·L-1 13.关于随机误差,叙述正确的是。 A.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不相等 B. 数值随机可变 C. 正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 D. 数值固定不变14.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 A. 以HCl标准溶液滴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未洗净,滴定时内壁挂液珠 B. 某试样称量时吸潮了 C. 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的浓度 D. 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含量时,滴定速度过快 15.下述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 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红为指示剂 B. 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草酸为基准物质,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C. 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在称量时吸潮了 D. 滴定时速度过快,并在到达终点后立即读取滴定管读数 二、.填空题(30分) 1.确定下面数值有效数字的位数 (1)20.30% (2)lg Kθ=5.310 (3)pOH=5.20 (4)40000 (5)0.01030 (6)8.310×105

高等有机化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习题 1.用共振式说明苯甲醚分子中甲氧基的邻/对位效应。 2.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大小并予以解释。 (1)HOCH2CH2COOH 和CH3CH(OH)COOH (2)乙酸、丙二酸、乙二酸和甲酸 (3)COOH NO 2 和 COOH HO (4) H 2C CH 2H 3C CH 3HC CH 、和 3.比较碱性。 H 2N (1) CH 3CH 2NH 2 和 (2)NH 2HO NH 2 O 2N 和(3) N H N 和 比较C-Br 键断裂的难易次序 和CH 3CH 2CHCH 2CH 3CH 3OCHCH 2CH 3CH 3CH 2CHCF 2CF 3在极性条件下,、4. 5.下列共振式哪一个贡献大,为什么? C C C C O A B 6.在亲核加成反应中ArCH 2COR 和ArCOR 哪一个活性高,为什么? 7.解释酸性大小。 COOH < COOH (1) COOH COOH (2) OH > 8.为什么ArCOR 被HI 断裂时,得到的产物是RI 和ArOH ,而不是ROH 和ArI 。 9.下列反应中几乎不会生成PhCH 2CBr(CH 3)2,为什么? PhCH 2CH(CH 3)2 + Br 2 PhCHBrCH(CH 3)2 + HBr hv 10.比较拗CH 3COCH 2COCH 3和CH 3COCH 2COOC 2H 5的酸性,并简要说明原因。 11.为什么胺的碱性大于酰胺? 1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为什么是RCOCl>(RCO)2O>RC OOR’~ RCOOH>RCONH 2。 13.为什么顺丁烯二酸的p K a1比反丁烯二酸小,p K a2却正相反?

绿色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温室效应及其与化学的相关性,核冬天,光化学烟雾及其化学本质,生物多样性。 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卤代烃类等。核冬天:有限的核战争所产生的烟尘会导致地球冷却的假设被称为“核冬天”。臭氧层破坏:一就是人类大量使用空调制冷剂、泡沫灭火器、气雾剂、发胶、膨松剂等化学性质稳定的氟氯烃、溴氟氯烃等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虽然在地表面就是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易于储存,对人与其她生物也没有毒性,但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中后,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会由光激发而生成氯原子自由基等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臭氧的分解,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二就是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等中所含有的NOx类化合物进入平流层后,会加速臭氧的分解反应,从而破坏臭氧层。光化学烟雾:人类向大气圈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粉尘等,在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之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主要就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氧化剂,故又称为氧化性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就是引发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元凶: NO2NO+O O+CxHy CxHyO· CxHyO·+O2CxHyO3·CxHyO3·CmHn RCHO+R1COR2O+O2O3酸雨:酸雨就是空气中的酸性气体(SOx、NOx)随雨而下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及其她物质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就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为什么说化学就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答: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实用、创造性的“的科学,从其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在主导其她学科;它在开发天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化学的产业,利用天然资源制取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塑料、钢铁、水泥等产品与材料,并生产大量的合成纤维与橡胶等以弥补农业、林业的不足;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医药卫生等均离不开化学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用以及保持健康等无一项可以离开化学,化学在这些领域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化学学科也积极调整,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完整版)分析化学(高教第四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5. 某试样中汉MgO约30%,用定量法测定时,Fe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2O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Fe2O3的质量分数为Fe2O3,试样质量记为m样 测定的相对误差= = 即0.1% = Fe2O3 2Fe , nFe O = nFe Fe O = ,nFe O = mFe=nFe MFe=2nFe2O3 MFe=2 MFe= 代入 0.1%= 0.001= Fe O =0.043=4.3% 6. 某含Cl-试样中含有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g. 解:设Cl- 真实含量x,称取试样质量ms(g)。则 0.2000=x+ ∴x=0.200-0.001 =0.200-4.4 10-4=0.1996 E=x-T ∴绝对误差:4.4 10-4(即0.044%) 相对误差: 100%=0.22%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O42-,然后沉淀为BaSO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必须称取x克 S -- SO42---BaSO4 32.066 233.39 x 5% m BaSO 天平上的绝对误差 0.1mg 2 (两次读取) 相对误差= 0.1%= ∴ x= = =0.6g 8. 用标记为0.1000 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求得浓度为0.1018 ,已知HCl溶液真实浓度为0.0999 ,标定过程中其他误差均小,可以不计,求NaOH溶液的真实浓度。 解:设真实浓度为x,则有OH-+H+=H2O HCL的相对误差应等于NaOH的相对误差 所以 = ∴x=0.1017

分析化学概论

第六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用基准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一学生未将碳酸钠干燥完全,所得结果的浓度值将要偏大。 2.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时,其精密度一般高,而精密度高的数据,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3.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和硼砂;标定NaOH常用的基准物质有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 二、选择题 1.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越大,表明一组测定的什么越低?( B )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绝对误差 D. 平均值 2.标定盐酸时,硼砂的实际质量为0.4768 g,因失去部分结晶水,只称得 0.4758 g,将使盐酸的浓度( A ) A. 偏高 B. 偏低 C. 没有影响 3.在用硼砂标定盐酸溶液时,盐酸滴定速度较快,而滴定管读数过早,导致盐酸浓度(A ) A. 偏高 B. 偏低 C. 没有影响 三、是非题 1.pH=12.02,其有效数字是一位。(×)2.若测定值的标准偏差越小,其准确度越高。(×)3.在各种滴定分析中,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不断地用力摇动被滴定溶液,才能使反应迅速进行。(×) 四、问答题 H C O2H 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用以标定NaOH溶液 1.若将 2242 的浓度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用该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H C O2H 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会失去结晶水,会使标 答: 2242 定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用该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测定结果偏大。

2.用基准物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滴定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上的HCl溶液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2)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前,没有用HCl溶液润洗滴定管。 (3)锥形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 mL蒸馏水。 (4)滴定管旋塞漏出HCl溶液。 答:(1)测定结果偏大 (2)测定结果偏小 (3)测定结果无影响 (4)测定结果偏小 3.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1)使用有缺损的砝码。 (2)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3)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4)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5)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6)用含有杂质的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 答:(1)系统误差 (2)系统误差 (3)随机误差 (4)系统误差 (5)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 五、计算题 1.计算下列结果: (1)45.6782×0.0023×4500 (2)0.2000(32.56 1.34)321.12 3.0001000 ?-? ? (3)pH=0.05,求c(H+)。解:(1)4.8×102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第二章 作业答案

P317 8 计算氧气转炉钢熔池(受热炉衬为钢水量的10%)中,每氧化0.1%的[Si]使钢水升温的效果。若氧化后SiO 2与CaO 成渣生成2CaO ?SiO 2(渣量为钢水量的15%),需要加入多少石灰(石灰中有效灰占80%),才能保持碱度不变(0.81kg ),即2(CaO) 3(SiO ) w R w = =;增加的石灰吸热 多少?(答案:1092.2kJ)欲保持炉温不变,还须加入矿石多少kg? 已知:2229822;97.07kJ/mol r SiO CaO CaO SiO H +=??=- 钢的比定压热容p,0.84kJ /(K kg)st C =g ;炉渣和炉衬的比定压热容 p,, 1.23kJ /(K kg) sl fr C =g ;矿石的固态平均比热容p,ore 1.046kJ /(K kg)C =g ;矿石熔化潜热 fus ore 209.20/H kJ kg ?=; 2r [Si]2[O](SiO ) ; H -600kJ/mol +=?≈ 221r [Si]O (SiO ) ;H = 28314kJ/kgSi , H 792.792kJ/mol +=?-?≈- 解: 221 [Si]O (SiO ) ;H = 28314kJ/kgSi +=?- 硅氧化所产生的化学热不仅使钢水升温,而且也使炉渣、炉衬同时升温。忽略其他的热损失。设有钢水质量m st ,根据 p,p,p,()st st sl sl fr fr Q c m c m c m t =++? 11p,p,p,p,p,p,11 p,p,p,p,p,p,0.1%0.1%0.1% 10%15%(10%15%) 0.1%28314 = 0.84 1.2310%st st st sl sl fr fr st st sl sl fr fr st st st st sl st fr st st st sl fr m H Q t c m c m c m c m c m c m m H m H c m c m c m m c c c ????== ++++??????= = ?+??+???+?+??+?+- 1.2315% = 24.67 K ?-,升温 硅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钢水升温约24.67K 。 方案一: 过剩碱度:氧化后SiO 2与CaO 成渣生成2CaO ?SiO 2,即渣中的(CaO )减少,碱度减小,减少的量是与氧化后SiO 2结合CaO 的量。所以需要增加石灰,使得碱度不变。 工程碱度:氧化后的SiO 2使得(SiO 2)增多,(CaO )不变,碱度减小,所以需要增加石灰。

绿色化学(公选)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Ⅱ)教学大纲 (非化学类专业用)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课程组 2004.1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绿色化学(Ⅱ)-1(Green Chemistry(Ⅱ)-1) 课程号(代码):20318620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绿色化学(Ⅱ)”是非化学类(文管等类)本科生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总学时数36学时,一学期完成。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如何节约资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普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本课程面对全校非化学类学生开出,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了解如何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节约使用和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现有资源的使用时间;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通过绿色化学发展的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课程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讲授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猿到人――火(燃烧化学反应的利用);铜器时代(还原反应的利用);铁器时代(还原反应、合金技术的利用);聚合物时代(聚合反应的发明与使用);可持续发展时代(绿色化学)。 英国的发达与化学,德国的发达与化学,美国的发达与化学,日本战后的发展与化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疾病的防治,基因工程;化学与信息科学,硅革命与计算机的发展,分子器件,量子计算机; 第二节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化学 造成目前人类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核冬天的威胁;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本质;光化学烟雾的化学本质;大气污染的化学本质及其危害;酸雨及其危害;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破坏;荒漠化。 第三节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与化学 能源问题,能源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石油、煤和天然气的有效使用与化学,生物质资源与化学。 其他资源问题,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第四节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与化学 现代医药的发展与化学,手性分子的概念,治疗目前不治之症的新药的开发与化学,分子修饰的概念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减少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