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 )治疗的关键是急性期,静脉溶栓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对大血管闭塞效果欠佳。
各国指南相继更新,将机械取栓作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首要治疗方式,并给予最高级别推荐。
中国卒中学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提出适合中国AIS血管内治疗病例选择及技术操作的影像评估专家指导意见。
专家共识性意见大血管闭塞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 )应作为可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筛查方法,以除外出血性脑血管病。
实施血管内治疗前,尽量使用无创影像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大血管闭塞;对可疑大血管闭塞患者,推荐使用一站式CT血管成像(CTA ) +CT灌注成像(CTP )影像检查方案,快速实施术前影像评估,指导血管内治疗。
发病3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分或发病6 h内、NIHSS评分"分时,提示存在大血管闭塞;无条件实施无创影像评估时,建议NCCT排除颅内出血后,快速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评估血管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代偿,选择适合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
核心梗死核心梗死体积与血管内治疗功能预后密切相关,推荐使用NCCT/CTP/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核心梗死体积或计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o 对于ASPECTS评分n6分或核心梗死体积< 50 ml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尽早行血管内治疗。
对于ASPECTS评分<6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完善更多的影像学检查,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情况,指导血管内治疗方案选择。
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是基于NCCT评估MCA区域早期缺血改变简单而系统的一种方法。
将MCA 供血区各主要功能区分别赋分(4个皮层下区:尾状核C、豆状核L、内曩IC、岛叶I ;6个皮层区,标志为M1-M6)(图1 ),共计10分,每累及一个区域减去1分,即正常脑CT为10分,MCA供血区广泛梗死则为0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01 概述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疾病。
据统计,中国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14.8/10万人,发病率为246.8/10万人,病死率为114.8/10万人。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救治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由于我国群众对该疾病早期识别认知度低、院前救治能力不足、院内急诊延误等导致AIS救治延迟以及溶栓率较低,我国在发病3h内到达急诊科的AIS患者只有21.5%,适合溶栓治疗者仅12.6%,而进行了溶栓治疗的患者只有2.4%;从患者进入急诊科到接受溶栓药物治疗的间隔时间平均是116min,较发达国家显著延长。
因此,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率仍不理想,形势严峻。
AIS救治可以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诊、住院治疗。
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管理指南》中将卒中急救流程概括为8D生存链:Detection(发现)、Dispatch(派遣)、Delivery(转运)、Door(到院)、Data(检查资料)、Decision (临床决策)、Drug(药物治疗)、Disposition(安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脑卒中治疗教育工程的概念,强调应该将院前、急诊、住院治疗有机地联系起来。
本共识着重于前两个部分的内容,以期优化我国AIS急诊急救的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02 卒中急救系统建设2.1 急救人员培训院前正确识别卒中有利于后续现场急救和转运、缩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提高再灌注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自动保存的]
•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 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 (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 • AIS 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 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 目前 AIS 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 脉溶栓)
• 静脉溶栓 • 动脉溶栓 • 动脉取栓
方法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动脉取栓
优点
最早使用; 传统治疗方式
良好的应用前 景
“时间窗”短; 恢复率高; 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大血管闭塞再通率高;
缺点
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 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 率低,死亡和残疾率 高
但在目标患者及时间 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结 窗选择、最佳治疗流 果 程、远期获 益等方面,尚缺乏肯 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 究的支持
• 起病前已服用他汀的患者,可继续使用他汀(Ⅱa类 推荐,B级证据);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 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 险(Ⅰ类推荐,A级证据)。 • 一般急性缺血性卒中,不推荐扩容、扩 血管治疗(Ⅲ类推荐,B级证据),术后脑灌注 不足者,建议在密切监测下进行扩容治疗(Ⅱb 类推荐,B级证据)。 • 溶栓后及血管内治疗术中的抗凝尚无 定论,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少 数特殊患者,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 选择。
2、脑过度灌注损伤 脑过度灌注是指闭塞脑动脉再通后,缺血脑组织 重新获得血液灌注,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从而 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
• 血管再闭塞 闭塞脑动脉再通后再闭塞是 AIS 血管内治疗常 见的并发症,再闭塞和临床症状恶化相关,早期血 管再阻塞预示长期预后不良,原因可能与血栓分 解或血管内皮损伤后,脂质核心的暴露造成血小 板被激活聚集、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 不充分或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 溶栓联合抗 血小板聚集治疗可能会减少再闭塞的发生。
中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介入治疗技术策略专家共识PPT课件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01
NIHSS评分
02
ASPECTS评分
03
mRS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是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的常用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病 情越严重。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ASPECTS)主要用于评估缺血性卒中 患者的早期CT表现,分数越低表示病 情越严重。该评分对于预测患者的预 后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处理方法与经验分享
血管损伤的处理
对于血管破裂、夹层等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手术 操作,并给予相应的止血、抗凝等药物治疗,必 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造影剂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对于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造影剂, 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对于造影剂肾病的患者应给 予相应的保肾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变 化。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在选择介入治疗策略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变部位、血管条件等 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4
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
术前准备与评估
明确诊断
通过影像学手段(如CT、MRI等)明确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诊断 ,并确定闭塞部位和范围。
评估病情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 适应症和禁忌症。
术后监测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血压监 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血管损伤
由于介入操作过程中的导管、导丝等器械 对血管的损伤,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夹层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卒中年标准化患病率、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 114.8/10万、246.8/10万及114.8/10万;在欧美国家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国人的发病率却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显著高于世界卒中总体年发病率。
目前,卒巾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占总体的70%,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
虽然静脉溶栓(IVT)是治疗AIS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IVT的血管再通率较低,疗效欠佳。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探索经动脉内采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支架置入和机械取栓(MT)等方法开通闭塞血管。
直到2015年后,6项关于MT治疗AIS-LVO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陆续发表,其中包括:荷兰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RCLEAN)、延长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至动脉内溶栓时AIS-LVO患者,IVT联合MT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90d良好临床预后率均优于单纯IVT组。
优化救治流程一、加强公众教育推荐意见:提高公众识别卒中的能力,加强AISLVO高危患者及其家人的科普教育,了解急性卒中早期溶栓、取栓的重要性,发现疑似症状及时拨打120,有助于缩短发病至呼救的时问。
二、院前急救1.现场评估:2.转运:3.预警:推荐意见:院前急救人员采用适当的AIS-LVO评估量表进行现场评估,将可疑的AIS—LVO患者直接转运至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高级卒中中心并实施预警,有助于缩短发病至启动血管内治疗的时间。
三、院内急救院内救治常需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影像、检验、放射及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参与。
推荐意见:各级卒中中心应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进行优化改进,并加强院内急救流程建设,使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的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90min。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4.5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
另外,相当部分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对rt-PA并不敏感,仅6%-30%能够实现闭塞血管再通,获益程度有限。
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在国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于2015年发表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从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系统要求。
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机械取栓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也存在诸多限制,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别比较大。
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文中进一步总结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完善一套基本完整的操作流程规范,以期为临床参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处理流程见图1。
一、快速诊断和及时静脉溶栓《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以及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流程均进行了详细规定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但需要强调的是:(1)在临床急救工作中,要快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缩短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2)虽然静脉溶栓对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疗效较差,且可能带来后续血管内介入操作中的不便,但静脉溶栓仍然是目前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为充分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
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 h)[1,2],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90 d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3],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以及血栓抽吸装置等)相继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血管内取栓、血管成形支架术)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4,5],但在目标人群及时间窗选择、最佳治疗流程、远期获益等方面尚缺乏肯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AIS血管内治疗可能仍将作为静脉溶栓禁忌或静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种补充或补救性治疗手段。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总结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已有的国际临床试验的结果及初步证据,同时结合国内本领域内专家意见形成本共识,旨在为AIS血管内治疗提供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策略。
对目前不能形成推荐意见的问题期待有进一步临床试验结果来提供理论依据。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年龄18~80岁。
2.临床诊断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功能症状持续30 min以上且在治疗前未缓解。
3.发病时间8 h内、后循环可酌情延长至24 h。
适合动脉溶栓患者的时间窗:前循环发病6 h以内,后循环可酌情延长至24 h(症状出现时间定义为患者能够被证实的最后正常时间)。
4.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或低密度影(前循环未超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3,后循环未超过脑干体积1/3)。
5.多模式或多时相(或单项)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CTA/MRA)检查证实责任大血管狭窄或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4.5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
另外,相当部分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对rt-PA并不敏感,仅6%-30%能够实现闭塞血管再通,获益程度有限。
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在国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于2015年发表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从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系统要求。
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机械取栓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也存在诸多限制,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别比较大。
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文中进一步总结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完善一套基本完整的操作流程规范,以期为临床参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处理流程见图1。
一、快速诊断和及时静脉溶栓《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以及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流程均进行了详细规定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但需要强调的是:(1)在临床急救工作中,要快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缩短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2)虽然静脉溶栓对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疗效较差,且可能带来后续血管内介入操作中的不便,但静脉溶栓仍然是目前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为充分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专家共识
NIHSS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
每一项0-2/3分,打 分越高代表情况越差
• 大面积核心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预后不佳
四、侧支循环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 (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 灌注代偿
➢缺血脑组织在闭塞的动脉开通前依赖侧支循环而生存,因此侧支循环的好坏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可挽救脑组织的多少。侧支循环在不同个体之间具有明显 的差异,并且能够显著影响梗死进展的速度
• 进行AIS血管内治疗病例选择时,除时间窗外,通过影像评估选择适合的患 者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行血管内治疗前的影像评估: 组织学评价,包括核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 血管影像学评价,包括大血管病变情况、侧支循环
脑组织学评价
• 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区 • 利用核心梗死区的范围来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风险 • 通过缺血半暗带的范围来预测患者的获益
• 共计10 分,每累及一个区域减去1分,即正常脑 CT为10分,MCA供血区广泛梗死则为0分
• 后循环的AIS预后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Stroke Prog nosis Early CT score,pc-ASPECTS)
• pc-ASPECTS总分也是10分:双侧丘脑和小脑各1分,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各1 分,中脑和脑桥为2分
血管内治疗相关研究
• 研究显示,随着ASPECTS分值的增加,患者获益持续扩大,评分>5分患者行 机械取栓能够显著获益
2019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
目前,我国各地区医疗条件和水平差异较大,AIS-LVO的血管内治疗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治疗效果同质性差,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的操作流程,专家组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围绕影响临床预后的4个主要方面(快速诊治流程、适宜患者选择、成功血管再通、规范术后管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2017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
本文对其中的推荐意见进行总结。
优化救治流程加强公众教育推荐意见:提高公众识别卒中的能力,加强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高危患者及其家属的科普教育,了解急性卒中早期溶栓、取栓的重要性,发现疑似症状及时拨打120,有助于缩短发病至呼救的时间。
院前急救推荐意见:院前急救人员采用适当的AIS-LVO评估量表进行现场评估,将可疑的AIS-LVO患者直接转运至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高级卒中中心并实施预警,或从初级中心转运至高级中心并实施预警,有助于缩短发病至启动血管内治疗的时间。
院内急救推荐意见:各级卒中中心应按照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进行优化改进,并加强院内急救流程建设,使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的人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90 min。
病例筛选临床评估推荐意见:➤对于≥18岁的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获益明确,对<18岁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前循环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为24 h,但对于发病时间在6~24 h的患者应该在多模态影像学指导下进行。
➤对于NIHSS评分≥6分的前循环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获益明确,<6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对于拟行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术前需将血压控制在185/110 mmHg之内;对于发病前mRS≥2分和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应慎重。
全文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
全文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年9月第35卷第9期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09.002通信作者:刘建民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王陇德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声明:AIS-LVO的血管内治疗非常复杂,且新材料、新技术及新理念不断涌现。
因此,本共识是对该领域的阶段性认识,仅代表参与编写及讨论专家的观点,不具备法律效力。
解释权归本共识编写委员会。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委员会成员共同执笔 杨鹏飞、张永巍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曹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柴尔青(甘肃省人民医院)、陈鑫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琳孙(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一木(天津环湖医院)、冯大勤(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文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高国栋(唐都医院)、何伟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洪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侯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清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姬云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姜卫剑(火箭军总医院)、冷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宝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秋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侠(西)、李佑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宗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梁传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国标(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刘建民(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健(海南省人民医院)、罗祺(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缪中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任少华(山西省人民医院)、史怀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杰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汪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大明(北)、王陇德(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王志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吴红星(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吴科学(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肖福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谢晓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奕(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杨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铭(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杨鹏飞(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鸿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扬(安徽省立医院)、张永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占普(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振伟(唐都医院)、朱刚(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朱卿(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ppt
背景
LOGO
TEXT HERE
目前,我国各地区医疗条件和水平差异较大,AIS-LVO的血管内治疗开展情况 参差不齐,治疗效果同质性差,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的操作流程,围绕影响 临床预后的4个主要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2017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 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
2016
缺血性卒中发病率 出血性卒中发病率
我国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 续增加,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卒中已成 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 卒中占总体的70% 。
前言
LOGO
TEXT HERE
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后良好率
大血管闭塞随机对照试验(REVASCAT)
均优于单
6
机械取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卒中的随机
对照试验(THRACE)]
纯IVT组
此外,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再次连续发表了另外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DAWN研究
和DEFUSE 3研究),基于这两项研究,目前将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机械取栓的时间窗拓展至6~24 h 。
4.其他
随着卒中治疗安全管理研究(SITS)、遵循指南(GWTG)结果的公布,发现血压越高,IVT后 出血风险越高。 目前,IVT血压控制标准为185/110 mmHg。考虑到取栓术后患者存在 再灌注出血的风险,MR CLEAN、EXTEND-IA及REVASCAT研究均参照IVT的标准,将血 压>185/110 mmHg作为取栓的排除标准。 既往AIS溶栓研究表明,发病前mRS评分≥2 分,患者溶栓后病死率显著增高、住院时间显著延长。SWIFT PRIME研究将预期寿命 <90 d的患者列为手术禁忌证 [ 10] ,而EXTEND-IA和REVASCAT设定的排除标准为预期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一、概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是指脑血管突发闭塞造成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血管内治疗即经导管介入的血管内技术,包括机械取栓、内颅动脉成形术和内颅动脉溶栓术。
该共识的目的是明确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时机、技术选择和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指导。
二、引起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病变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病变包括大脑内侧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支的闭塞或狭窄。
三、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1.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启动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入院时间≤6小时,经颅血流重建后可能获益,不存在绝对禁忌证。
2.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延迟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入院时间>6小时,但是能满足颅内大血管再通的条件,不存在绝对禁忌证。
四、血管内治疗的技术选择五、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处理血管内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等,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在术前须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术中要保持圆滑通畅的操作技术,术后要注意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六、血管内治疗后抗栓和抗血小板治疗血管内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特点,选择适当的抗栓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七、评价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指标和临床评分评价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指标包括再通率、再通时间和血运重建;评价临床效果则可采用重要血管分数和临床结局尺度。
八、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并发症管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脑出血、恶化性脑梗死和颅内大血管再闭塞等,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通过明确血管内治疗适应症、技术选择、并发症处理和后续治疗等方面的指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卒中年标准化患病率、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114.8/10万、246.8/10万及114.8/10万;在欧美国家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国人的发病率却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显著高于世界卒中总体年发病率。
目前,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占总体的70%,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
虽然静脉溶栓(IVT)是治疗AIS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IVT的血管再通率较低,疗效欠佳。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探索经动脉内采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支架置入和机械取栓(MT)等方法开通闭塞血管。
直到2015年后,6项关于MT治疗AIS-LV0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陆续发表,其中包括:荷兰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RCLEAN)、延长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至动脉内溶栓时间的临床试验(EXTEND-IA)、前循环近端闭塞小病灶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并强调最短化CT至再通时间临床试验(ESCAPE)、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SWIFTPRIME)、西班牙支架取栓与内科治疗8h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随机对照试验(REVASCAT)、机械取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THRACE),证实了对于前循环AIS-LV0患者,IVT联合MT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90d良好临床预后率均优于单纯IVT组。
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医疗条件和水平差异较大,AIS-LV0的血管内治疗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治疗效果同质性差,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的操作流程,撰写组总结了国内外近年的研究结果,围绕影响临床预后的4个主要方面(快速诊治流程、适宜患者的选择、成功血管再通、规范术后管理),结合我囯实际情况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静脉溶栓(IVT)是治疗AIS的有效 方法,然而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 性卒中(AIS-LVO),IVT的血管再通率 较低,疗效欠佳。因此探索了血管内治 疗等方法开通闭塞血管。
年龄
对于>=18岁的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 疗获益明确,对于<18岁的患者行血管内 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实验室检查
拟行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须排 除严重低血糖(血糖<2.7mmol/L),并 关注严重血小板降低(<40x10^9/L)和 过度抗凝(INR>3.0)可能带来的出血风 险。
脑血管影像
ICA和MCA Mຫໍສະໝຸດ 段的急性闭塞患者采用血 管内治疗获益明确,其他大血管闭塞行 血管内治疗可能获益。
时间窗
前循环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时 间窗(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为6h,超时 间窗的血管内治疗应行更全面的影像学 评估。
症状
对于NIHSS评分>=6分的前循环AIS-LVO 患者行血管内治疗获益明确,<6分的患 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其他
对于拟行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 术前需将血压控制在185/110mmHg之内 ;对于发病前mRS>=2分和预期寿命<1年 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