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理解词语和句式:(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1)分析文章的内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

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古诗词鉴赏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解答这类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答题格式。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分清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个概念,从而在实际答题中准确理解题干。

教学重点: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及变式设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格式。

教学难点: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通过例题验证,运用PPT等电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将方法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近些年的语文高考中,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目标,也是高中生失分较多的一个考点。

因为诗词形象包含人物、景物和事物等形象,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往往张冠李戴,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甚为可惜。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分清形象,以及如何解答这类题目。

二、分清三类形象。

古诗词形象一般有三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它们既区别明显,又有相互补充,如景物形象往往表现了人物形象,而事物形象往往又是人物形象的又一种表现。

比如众所周知的《石灰吟》,作品既是吟石灰这一事物形象,其实又是作者于谦借助石灰来表白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所以,我们说,这首诗歌的事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

三、展示PPT。

对照PPT文件,我们来加以解读。

(过渡语略)1.展示真题,解读高考题。

2.展示设问形式及变式设问。

3.对每一种形象答题规范及技巧进行解读。

4.归纳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5.巩固练习。

四、质疑问难1.还有其他的变式设问吗?有,因为任何一个考点的设问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可根据平时的训练加以概括。

2.如何兼顾注释和背景?特别是解答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兼顾文下注释和有关的时代背景,因为,这两点对我们的鉴赏大有裨益。

鉴赏时将意象、注释和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即可。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案(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3—26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堧垣:宫外的墙。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②其意常在沛公b.①不来,且斩通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共13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第七节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教案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第七节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教案

第七节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为选择题。

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考查对总体文意的叙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的判断能力。

二是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人物言行主张或品德形象等)的一组。

综合前边的分析,高考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每年仍有小的变化,考生只要读懂了原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走进高考【P】例(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四、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题导引1、(2010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二:古文阅读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二:古文阅读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二: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复习中的重点之一。

在阅读时,不仅要理解情节,更要理解古文的用词语法,因此,对于古文阅读的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有重点。

一、基本语法我们要了解古文的基本语法,包括两个方面:字义和句法。

字义是指古人使用的词语含义和用法,而句法则是指古人在构造句子时使用的语言规则和结构。

1.字义古文中的语词有许多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或者不常用的字,比如“怍然”“狎”“诳”等等。

为了学好古文阅读,我们必须熟悉这些字的含义和用法,比如“怍然”就是害羞、羞愧的意思,而“狎”则是亲近、交往的意思,而“诳”则是指欺骗、说谎的意思。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注意一些两义字的使用,比如“事”,既可以表示具体的行动和活动,也可以表示言谈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2.句法古文的句子构造有时较为复杂,句式多种多样,要想理解清晰,就必须学会分析句子,掌握句式的套路和规律。

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古文中表达时不太直接,经常采用典型的排比、夹句等修辞手法。

例如:“五岁能识龙、虎,七岁能习弓,十岁能射箭,十三能骑射,垂白之年又能入山林,不知人世居处,如此才干,世所罕有。

”二、选择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古文阅读材料是学好古文的前提,简单易懂的古文阅读材料是我们学习的好的选择。

建议选择与自己核心兴趣相关的古文,比如热爱历史的同学可以选择大量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史记》,而对于文化爱好者来说,可以选择诗文散文等等。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古文,我们都要按照不同的阶段来分别进行阅读,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

三、阅读技巧1.注重语言感知能力古文阅读的复杂之一在于语言,因此,我们要注重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这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古文,处理每一句话,记住每一个句子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一些更加深奥的语言,如谶纬、论语等。

2.学会理解难句古文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句子,我们要学会理解难句,对于句中的各种复杂成分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具体意思。

3.注重上下文语境在古文阅读时,我们要注重上下文语境,因为上下文语境也是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古文的重要工具。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专题讲评教案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归纳文言文整体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进一步规范题目答案,归纳解题的技巧方法,学会拓展运用。

教学方法1.学生自我纠错,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集中重点突破。

3.基本步骤:对答案、改差错——提问题、找疑难——析问题、找规律——善积累、巧迁移。

第一步:发放答案,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第二步:引导学生研讨题目,提出文本中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答题中所存在的困惑。

第三步:结合文本与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归纳规律方法。

第四步:进行当堂巩固训练。

积累相关知识点,在运用中巩固,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检查完成情况,针对性评析(一)检查文言实词题。

[试题情况分析]1.涉及的内容不止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义等。

2.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出现问题分析]1.实词积累得不够。

如对“雅”“负”“夺”理解错误。

2.古文化常识缺乏。

如对“忧”“除”理解错误。

3.不善于利用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

[针对性指导]1.运用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去直接判断。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如“不当冀州之卒”的“当”。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如“雅敬雍”的“雅”。

2.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实词知识加以辨析。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

如“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

此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或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二)检查文言虚词题。

续表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试题情况分析]1.试题涉及的虚词全在高考18个虚词复习范围之内,语句全部出自文段。

2.答案选项的意义和用法都在“常见”的范围。

[出现问题分析]1.对18个虚词的基本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不全面或迁移能力不够。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案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主旨、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等。

3.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词序调整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2. 课后作业: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家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3. 考试评估:在考试中设置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2. 教学参考书: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巧。

七、教学时间: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课程总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至少10课时。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阅读理解: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内容。

3. 翻译练习: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十、教学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教师发放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和翻译练习。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复习第25讲古代文整体阅读(一)上一讲主要阐述了高考古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和应试策略,本讲侧重说明如何整体阅读古代文语段。

一、整体阅读要领1.依据选文特点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

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

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凯之益重之。

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3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3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3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或与主旨关联较大的字词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准确品味、体会诗人的用字之妙,遣词之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古诗词阅读或鉴赏中中积累语言,感受汉字之美,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重点:1.哪些字词是诗句的亮点,它对诗句有何作用。

2.重点字词表情达意的功能何在。

3.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某一字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某一重点字词的深刻意蕴。

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对某一字词运用之妙的独到见解。

教学方式:典型例题与趣味性相统一,以激发学生的炼字兴趣。

真题解读与方法技巧相结合。

鉴赏、比较、评价三者综合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贾岛与韩愈关于“推敲”的典故吧?这个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古人创作的态度。

即字字锤炼,句句推敲,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都是古人炼字的典范。

古往今来,凡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无一不是锤炼、推敲的结果。

与之相反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写下了四万多首诗,但能够流传下来的,或者被人们记忆的,几乎没有一首。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凡是行文作诗,必须字字推敲,寻找出最能表情达意的字词,不得有半点侥幸的思想,否则,就会和乾隆皇帝一样,千言万语,不敌一字。

下面,我们就从推敲的角度来解读古诗词。

二、展示PPT,看看高考题是如何考查炼字的。

注意PPT上有关高考真题的答案与解析思路。

三、区分炼字与诗眼词眼的关系。

炼字与提炼诗眼词眼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所谓炼字,就是对诗词中的某一句的某一字词作深入的理解,体会其遣词造句之妙,而诗眼词眼的提炼则是对整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那一个字词作深入分析,体会它在全诗中的地位及其对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作用。

二者并不一致。

但是,有时,一首诗词的重点字词有时也可能是一首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关键。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编组题和理解分析题目答题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设题干扰项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编组题和理解分析题目答题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排除干扰项运用于答题实际中。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编组题的基本原则、以及文言文理解分析题的干扰设置、答题规律和一般的方法。

[2.学生能够将将编组题和理解分析题目答题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排除干扰项运用于答题实际中。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排除编组题目和理解分析类题目的干扰项,准确地选择正确答案。

教学方式:实例解读析练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答题实际中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喜欢做选择题,不愿意做主观题。

这是因为客观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且有一定的提示,而主观题则需要我们多方理解,全面分析。

所以,有些同学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客观选择题容易,主观题难。

其实不然,因为客观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他的三项,也许你都能做对,但其中一项的某一点上,你理解有偏差,那么,整个题都会因引而选错,而主观题虽然需要我们用文字表述,只要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同,不需要完全相同,你就可以得满分了,即使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出入,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主观表述题其实比客观选择题更容易些,也更容易得分。

那么,如何解答这类题目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实例来解读文言文编组题和分析理解题这两个考点。

二、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的解读。

文言文编组设项题和理解分析题是《考试大纲》要求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的考查的两大题型。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

高考语文复习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获奖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获奖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获奖教案高考语文复习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获奖教案高考语文复习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获奖教案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点:1.分析所写的之事,把握人物性格高考所选文章通常是以叙事为主的“史传〞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所叙之事往往不止一伯,分析所写之事,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逐一搞清楚,从而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例1: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对府长流参军。

除南清河太守。

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贼遂去。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

其弟子问其故,研曰:“奇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

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

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

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摘要】高三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精品教案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点:1.分析所写的之事,把握人物性格高考所选文章通常是以叙事为主的“史传”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所叙之事往往不止一伯,分析所写之事,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逐一搞清楚,从而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例1: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对府长流参军。

除南清河太守。

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贼遂去。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

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

其弟子问其故,研曰:“奇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

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

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

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

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

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

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

迁左丞,行除州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这段文字所写主要人物是苏琼,除开头述其幼时事令曹芝惊异外,主要叙述这样几件事:一是处理魏双成失牛一事,表现其依法办事,作风细致,政绩显荐;二是叙其婉转拒绝道研的要求征租一事,既表现其“清慎”,又表现其一种处事艺术;三是处理赵颍送新瓜一事,既坚持了不受馈赠的原则,显示出为人之“清”,也表现出一种处事的艺术;四是叙郡内受灾,他一方面采取措施救济灾民,一方面“上表陈状”,而不怕“获罪”;最后写其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能有这样的分析,表明真正读懂了原文。

解答相关试题就会很方便。

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年高考出的两道题: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B.②①⑤C.③④D.①②⑤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

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没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

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

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

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为人民请命。

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根据上文分析,一看便知第15题的答案是C,因为③④两句以外其他三句都不是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

第16题的四个选项是按照原文的自然顺序编拟的,对照原文及上面的分析可知,前三项都附合文意。

而D项是把最后两件事糅在一起编拟的。

其中后一句有错乱。

把“谢绝劝告”说成是遭受灾害情况下的事,空泛而不确切;把“冒着危险”的目的说成“革除淮禁旧弊”,这更是明显的时间、事件上的错乱。

如果不是对文中所写之事作逐一分析,像16题D项这样的错误是不容易发现的。

2.分析文章主要倾向,强化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倾向,有的是通过文末的议论直接显露的,如1992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叙述一位君主对两个独生子的不同态度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文末议论道:“人之爱子。

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这样的议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又如2003年全国卷文言言语阅读材料有两段文字组成,一段摘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忠于唐”的种种事实,一段引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后一段文字是司马光就裴矩之事对“君明臣直”所发的议论。

这段议论既表明了司马光的观点态度,更使叙事使部分的倾向性更加鲜明。

不过,像这样通过议论直接表达观点态度的文字,就高考选用的材料来说,并不多见。

更多的是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所叙之事自己来作分析。

对于这样的材料,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倾向性。

例2:胡质之子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质之为刑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账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其父子清慎如此。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

”帝曰:“以何为不知?”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

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这是2000年全国卷所选的一段文字。

文中写了晋武帝与胡威之间的对话。

武帝问胡威:“卿清孰与父清?”意思是:你与你的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臣不如也。

”原因是:“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也清廉,但担心别人不知道,这便是我远不如父亲清廉之所在。

“这样的对话,既说明了胡质品质高尚,又反映出胡威尊崇其父的心情,也表现出晋武帝对胡质十分赞赏的态度。

据此,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胡质、胡威父子的态度了。

此外,如果解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分析某个事件导致的结果,或分析某种议论形成的根据,就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典型试题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试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胃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

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

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

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儿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推毁了燕军。

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这是2001年高考人国卷的第15、16两题。

这则阅读材料共叙三件事:一是叙田单临危受命抗击燕军;二是叙田单用反间计分化燕军;三是叙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尽收失地。

前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C。

所列这六句话,②③④三句显然是表现田单善于用“诈”的手段的。

句⑤表现田单的战术巧妙,其中也包含“诈”的因素。

①⑥两句是说燕王、燕军如何,不在于表现田单用兵的手段。

从本题可知,所谓筛选信息,其本质仍然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后一题综合考查理解文意、分析文章的能力,答案为C。

C项之不正确,在于分号后的分析不当。

“假装投降”的意思不能说没有,而“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之说则毫无根据。

文中说,“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意思是说,田单从民众那里得到千镒金,让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国的将领,因此,“燕军益懈”。

从本题看,所谓“分析”,其本质仍然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只是前后两题考查的角度不同而已。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