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芽孢的细菌
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能产芽孢的细菌较少,主要是属于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的______属和______属,前者是好氧菌,其芽孢囊呈______状,后者是厌氧菌,其芽孢囊的外形常呈______状。
2、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类型。
3、在代谢回补顺序中,约有10条途径都是围绕着补充______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代谢产物______以及______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代谢产物______ 进行的。
4、各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生长适宜的pH范围,如细菌为______、放线菌为______、酵母菌菌为______、霉菌为______、藻类为______、原生动物为______。
5、核糖体的功能是______,它由存在于表层的______和位于内层的______两种成分组成;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一般为______,而在线粒体中则为______,原核生物的一般为______。
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7、1971年,McCord和Fridovich提出了一个关于厌氧菌氧毒害机制的______学说。
其根据是厌氧菌缺乏______酶,一般也缺乏______酶,因此易受______等的毒害。
8、细菌沥滤又称细菌冶金,主要分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后一步是关键,它由化能自养细菌______来完成的。
9、微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一般都是蛋白质或某些小分子物质对基因转录的阻遏或激活,而在翻译水平上也发现了类似的______作用。
10、外毒素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
二、判断题11、由于间体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因此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与细胞膜是完全相同的。
芽孢杆菌属

第一、芽孢杆菌属的分类一、芽孢杆菌属微生物特性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需氧或兼性厌氧,产生芽孢,大多数无荚膜,以周生鞭毛运动。
细胞呈直杆状,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
由于芽孢杆菌属的微生物能够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极酸、极盐,而且对各种杀菌剂具有抵抗力,因此,他们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都能被分离到。
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具有共同的特性,都能够形成带有芽孢的生物膜,且代谢产物相似,都能产生环肽、抗生素、酸(多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和聚多糖等。
二、芽孢杆菌的分类方法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原理、方法和实践的科学,包括分类、命名、描述和鉴定等内容。
目前细菌分类主要是采取多项分类技术。
多项分类的概念是Colwell于1968年提出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多种不同的信息,包括表型、基因型和系统发育的信息,综合起来研究微生物分类和系统进化的过程。
概括的讲,多项分类是传统的表型分类、数值分类和分子分类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因而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生物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目前,多项分类法被认为是研究各级分类最有效的手段,可用于所有水平上分类单位的描述和定义。
2、1经典分类(表型特征)表型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在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上能检测和观察到的特征。
一般,原核生物的表型特征能区分不同菌种但不能区分菌株。
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抗生素的敏感性、噬菌体分型、血清学分析。
表型特征虽然不能说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它却是人们认识微生物实际重要性和研究生物进化的基础,仍然是分类研究的基础。
芽孢杆菌,菌体杆状,直或近直,0.3~2.2×2.1~7.0um,多数运动,鞭毛典型侧生,形成抗热内生孢子,严格好氧或兼性厌氧。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传统芽孢杆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学特征即好氧或厌氧和有无芽孢形成。
Gibson和Gorden依据芽孢的形状(卵形或球形)以及它们在菌体或芽孢囊中的位置,提出芽孢形态群体概念,将芽孢杆菌分为三个类群。
芽孢杆菌的分类

芽孢杆菌的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芽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形成孢子,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耐受性。
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常见于土壤、水体、空气中等环境中。
在微生物领域中,芽孢杆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和环境修复等方面。
芽孢杆菌有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属和种。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芽孢杆菌的生理代谢特征来分类。
根据生理代谢特征,芽孢杆菌可以分为两类:光合作用菌和非光合作用菌。
光合作用芽孢杆菌属于厌氧或微好氧细菌,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而非光合作用芽孢杆菌则是靠有机物为碳源进行营养生长。
在这个分类体系下,芽孢杆菌可以被细分为两类,遵循不同的生理代谢路径。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芽孢杆菌的形态和生物化学特征来分类。
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孢子形态等;而生物化学特征包括生长速率、生境条件等。
根据这些特征,芽孢杆菌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属和种,如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等。
根据芽孢杆菌的16S rRNA序列和DNA-DNA同源性等遗传学特征来分类也是常见的分类方法。
遗传学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揭示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揭示不同细菌之间的遗传关系,为其分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在这个分类方法下,芽孢杆菌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群和种群,更为细致和准确地描述了芽孢杆菌的分类。
芽孢杆菌是一类重要的细菌,在生物学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分类芽孢杆菌,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类细菌,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芽孢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具有产芽孢的特点,能在极端环境下存活和生长。
芽孢杆菌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抑制土壤病原菌,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和药品等领域。
第四章产芽孢的细菌

本章重点
炭疽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性、 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与注意事项,对人畜的 致病性等。
梭菌属的培养方法、致病特点、诊断方法 等,其中以魏氏梭菌为主。
炭疽芽孢杆菌的芽胞:芽胞细胞质(SMp),芽胞类核(SN), 芽胞细胞膜(SM),芽胞细胞壁(SW),芽胞皮层(SCt), 外芽胞膜(OSM),和芽胞壳(SC) 超薄切片,81,000
芽胞胞质体(SCp),芽胞细胞膜(SM),芽胞细胞壁(SW)外芽胞壁 (OSW),外芽胞膜(OSM),芽胞母细胞质(SMp),芽胞母细胞 膜(SMM)和芽胞母细胞壁(SMW) 超薄切片,×63000
(stormy fermentation)
三、致病性
致病物质 (10种外毒素。 A-E型)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
脏、心功能受损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魏氏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
第一节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炭疽杆菌 B. anthracis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G+ 大杆菌,在人工培 养基中呈竹节状长链。 在感染组织的涂片中, 单个或呈短链。无鞭毛。 在人和动物体内或含血 清和碳酸氢钠的培养基 中可形成荚膜。
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 外界环境中或人工培养基上易形成 芽胞。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 央,小于菌体的宽度。
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Ⅰ,发芽中的芽孢,芽胞壳(↑)已崩解; Ⅱ发芽的芽胞,芽胞壳和胞子囊(↑↑)均已崩解;Ⅲ,芽孢已释 放,仅存芽胞囊碎片(↑↑↑)超薄切片,×28 000
21 革兰氏阳性形成芽孢的细菌

抵抗力
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60℃30~60min或 75℃5~15min即可杀死。常用消毒剂均能于短 时间内将其杀死,如1:5000洗必泰或消毒净、 1/10000新洁尔灭、1:50000度米芬在Smin内可 将其杀死。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及 磺胺类药物高度敏感,可用于临床治疗。在末 解剖的尸体中,细菌可随腐败而迅速崩解死亡。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Rod-shaped Bacterium (causes botulism) Clostridium botulinum (SEM x15,400)
西南民族大学
Rod-shaped Bacterium(causes botulism), Clostridium botulinum (SEM x12,800)
3·抗炭疽血清 系以弱毒菌苗对马或牛先进行 基础免疫后,再用强毒炭疽杆菌多次注射而制 成。此血清可用于治疗,或在发生炭疽的疫区 用作紧急预防。
西南民族大学
肉毒梭菌
本菌是一种腐生性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 和湖泊的沉积物,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的肠道, 饲料以及食品中。此菌不能在活的机体内生长繁 殖,即使进入人畜消化道,亦随粪便排出体外。 当有适宜营养且获得厌氧环境时,即可生长繁殖 并产生肉毒毒素。人畜食入含此毒素的食品、饲 料或其他物品,即可中毒而发生肉毒中毒症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猪 的 咽 炭 疽
西南民族大学
人类对炭疽杆菌的易感性介于食草动物与猪之间, 一般通过接触病畜尸体材料或污染的畜产品, 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创伤感染而发生肠炭 疽、肺炭疽或皮肤炭疽。还可引发人类脑膜炎、 咽喉炭疽和毒血症等。 实验动物中小鼠、琢鼠、家兔和仓鼠均极易感, 大鼠则有抵抗力。
细菌芽孢的有关知识

芽孢的定义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1个细菌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有的在细胞一端,有的在细胞中部。
由于芽孢是在细胞内形成的,所以也常称之为内生孢子,亦称芽孢。
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芽孢的形态在不同细菌中,芽孢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在中部,有的在偏端,有的在顶端。
芽孢一般呈圆形、椭圆形、圆柱形。
在有些细菌中,芽孢的直径小于菌体直径,这些细菌称为芽孢杆菌,为好氧细菌;在另一些细菌中,芽孢直径大于菌体直径,使整个菌体呈梭形或鼓塑形,这些细菌称为梭状芽孢杆菌,为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中间。
破伤风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使菌体呈鼓槌状。
好氧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的所有细菌都具有芽孢。
在球菌和螺菌中,只有少数种类有芽孢,球菌中只有芽孢八叠菌(Sporosarcina)属产芽孢。
弧菌中只有芽孢弧菌属(Sporovibrio)产芽孢.芽孢形成和结构芽孢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变化。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芽孢的形成在结构上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核物质融合成轴丝状(杆状)。
②在细胞中央或一端,细胞膜内陷形成隔膜包围核物质,产生一个小细胞。
③小细胞被原来的细胞膜包围,生成前孢子。
前孢子实质上是一个被两层同心膜包围着的原生质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菌,可以看到前孢子是一个清亮的、与菌体其他部分明显不同的区域。
④前孢子再被多层膜包围,如皮层、孢子衣等,最后成为成熟的芽孢,由于细胞壁的溃溶而释放出来。
芽泡形成过程中在化学成分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
生芽孢的细胞大量吸收钙离子并大量合成营养细胞中没有的吡啶二羧酸。
在成熟的芽孢中,芽孢原生质体含有极高的吡啶二羧酸钙,在新合成的、具有特殊化学构造的外层(皮层和孢子衣,有时还有芽孢外壁)中也有这种物质。
2022年楚雄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楚雄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能产芽孢的细菌较少,主要是属于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的______属和______属,前者是好氧菌,其芽孢囊呈______状,后者是厌氧菌,其芽孢囊的外形常呈______状。
2、动物病毒基因组DNA转录产生的初始转录要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修饰才能成熟为功能性mRNA。
3、硫细菌是以______作为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并产生______的生物氧化作用。
4、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是______,氢供体是______,基本碳源是______,其代表性微生物是______和______等。
5、酵母菌的无性孢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数种。
6、微生物在能源供应方面与人类关系密切,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最常见的厌氧菌有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 ______,⑥ ______等。
8、生物固氮所必需的四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10、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称为______,具有______而没有______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二、判断题11、所有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均能通过细菌过滤器,营专性寄生生活的细菌。
()12、稀释测数用的无菌水通常是由自来水灭菌而成。
()13、ED途径存在于某些好氧生活的葡萄糖细菌中。
()14、E.coli T偶数噬菌体的核心是由线状双链DNA构成的。
()15、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16、菌株的概念与克隆的概念相差甚远。
()17、最初细菌数为4个,增殖为128个需要经过4代。
()18、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2022年西藏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西藏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能产芽孢的细菌较少,主要是属于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的______属和______属,前者是好氧菌,其芽孢囊呈______状,后者是厌氧菌,其芽孢囊的外形常呈______状。
2、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______ 和水解细胞壁的______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
3、异型乳酸发酵的双歧杆菌途径的特点是2分子葡萄糖可产生______、______和5分子ATP。
4、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前者来自于______的氧化放能,而后者则来自于______的氧化放能;生长所需的碳源前者以______为主,后者则以______为主要来源。
5、我国自古以来就利用曲霉做发酵食品,如利用______的蛋白分解能力作酱,利用______的糖化能力制米酒。
6、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表现在: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 ______,⑥ ______,⑦ ______。
7、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 和______等方法保存食物。
8、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______与其周围的______和______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9、当前对原核受体细胞来说,在遗传工程中的最合适外源基因载体是 ______和______,对真核细胞受体来说,在动物方面主要有______,植物方面则主要是______。
10、当前已开发的新型疫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11、好氧性芽孢杆菌的菌体形态呈梭状,厌氧性芽孢杆菌的菌体形态呈杆状。
()12、用分装器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时,应谨防培养基沾染试管口。
()13、与乳酸发酵分成同型、异型相似,微生物的酒精发酵也有同型与异型之分。
2022年北京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能产芽孢的细菌较少,主要是属于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的______属和______属,前者是好氧菌,其芽孢囊呈______状,后者是厌氧菌,其芽孢囊的外形常呈______状。
2、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______复制,蛋白质在______合成,病毒粒子的组装在______完成。
3、硝酸盐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具有两种作用,其一是利用它作为氮源,这就是______;另一种是利用它作为呼吸链最终氢受体,这就是______,又称______或______。
这两个作用的共同点都需要一种含______的______酶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无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
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___等作为有机氮源。
5、真菌菌丝具有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6、微生物在能源供应方面与人类关系密切,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有的葡萄酒酿制,其发酵的微生物就是从其原料______而来,葡萄果皮上的微生物来自于葡萄园的______。
8、微生物间和微生物与它种生物间的主要关系有五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______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______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10、有两个系统和五种成分参与补体结合反应中,包括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成分,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成分;此外还有一个______成分。
若反应后出现溶血现象,则可说明补体结合反应为______。
二、判断题11、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类。
在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枯草芽孢杆菌》课件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枯草芽孢杆菌 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为其 在医药、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提 供理论支持。
枯草芽孢杆菌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领 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要加强对其 安全性评价和质量控制的研究。
针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和大规 模生产技术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其 产量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
总结词
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与条 件对其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
响。
温度
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7℃,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 会影响其生长。
湿度
保持培养环境的相对湿度在适 宜范围内,以防止培养基干燥 或过度湿润。
氧气
根据需要选择有氧或厌氧培养 ,枯草芽孢杆菌既能在有氧环 境下生长,也能在厌氧条件下
06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趋势
枯草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 肿瘤、免疫调节等。
目前,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 旨在揭示其生物活性机制和潜在应用价值。
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枯草芽孢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 为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01
02
03
总结词
培养基是枯草芽孢杆菌生 长的必要条件,选择合适 的培养基对于其分离和培 养至关重要。
成分
培养基通常包含碳源、氮 源、无机盐、维生素等, 根据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 需求进行选择和配比。
制备方法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成分, 溶解、调节pH值后进行灭 菌处理,备用。
培养方法与条件控制
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在农业、工业和医学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生物肥料、生物 防治、生物降解等。
微生物名词解释(1)

1.菌落(co1ony):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lawn):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3.平皿(Petri dish):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的圆形皿底和皿盖组成,皿盖可覆盖于皿底之上,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其英文名称是为纪念其发明者Richard Petri。
4.纯培养物(pure culture):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5.培养基(culture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6.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7.培养平板(cultureplate) 常简称为平板,指固体培养基倒人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培养基平面。
8.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9.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在培养平板表面均匀涂布经过稀释的微生物悬液后,保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0.平板划线法(streakplatemethod) 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摇管法(dilutionshakecultur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用石蜡封盖,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琼脂柱中间。
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

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刘国红1,2, 刘波1*, 林乃铨2, 林营志1(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所福州350003;2福建农林大学生防所福州350002)(刘国红:liuguohong624@; 刘波:liubofaas@)芽孢杆菌Bacillus,一类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生活。
1872年Cohn建立了第一个细菌分类系统,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命名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
早期的芽孢杆菌分类主要是根据好氧性和产芽孢,所以很多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征迥异的菌归入到了这个属。
1981年Gorden记载了芽孢杆菌属的分类状况,尽管此分类体系的依据主要是表观特征,但为芽孢杆菌属的现代分类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分类研究大多采用多相分类法,即将形态、生理生化、化学(DNA碱基GC分析、脂肪酸类型)、分子(DNA同源性分析,16S rRNA 测序)等方法相结合,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对比较精确的分类结果。
2004版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对原核生物的归群和分类系统完全按照这些微生物的16S rRNA系统发育树进行编的。
随着分类研究方法的发展,尤其是多相分类法的应用,芽孢杆菌属的分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种从芽孢杆菌属中分化出来另建新属。
本文主要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为依据,阐述芽孢杆菌属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及其近缘属分化出的原由并讲述了其模式菌株的主要特征。
根据产芽孢与否、16S rRNA等的特征,芽孢杆菌分化出22个属,其中位于芽孢杆菌科的属有15个,位于非芽孢杆菌科的属有7个。
此外还有13个只是在命名书写上和芽孢杆菌Bacillus 相似。
具体如下:位于芽孢杆菌科的有Amphibacillus, Anoxybacillus, Filobacillus, Geobacillus, Gracilibacillus, Halobacillus, Jeotgalibacillus, Lentibacillus, Marinibacillus, Oceanobacillus, Paraliobacillus, Salibacillus, Ureibacillus, Virgibacillus。
芽孢杆菌属[资料]
![芽孢杆菌属[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e7326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1.png)
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
简介编辑中文学名:芽孢杆菌属拉丁学名:(Bacillus Cohn, 1872)2形态描述编辑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
细胞染色大多数在幼龄培养时呈现革兰氏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
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能抗许多不良环境。
每个细胞产一个芽孢,生孢不被氧所抑制。
好氧或兼性厌氧,具有对热、pH和盐各种多样性的生理特性。
化能异养菌,具发酵或呼吸代谢类型。
通常接触酶阳性。
发现于不同的生境,少数种对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致病。
模式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详细信息编辑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科的1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大多数有动力,无荚膜,多数溶血,通常过氧化氢酶阳性。
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2~62%。
本属包括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蜡状芽孢杆菌,非致病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近50种。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
大多数有动力,无荚膜,多数溶血,通常过氧化氢酶阳性。
包括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蜡状芽孢杆菌,非致病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
炭疽芽孢杆菌有荚膜,无鞭毛,在人工培养物内细菌呈长链状排列,形成圆卵形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但不大于菌体宽度;专性需氧;芽孢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状态下可生存数十年;本菌主要使食草动物发病,病程急剧,死亡率高;人的易感性仅次于食草动物,病菌经由破损的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体内,死亡率高;可用抗生素和磺胺治疗。
4产乳酸编辑(一)芽孢杆菌属中产乳酸的种共同特征在芽孢杆菌属中也有不少能产乳酸的细菌,其中还有在经济上重要的种。
2021年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能产芽孢的细菌较少,主要是属于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的______属和______属,前者是好氧菌,其芽孢囊呈______状,后者是厌氧菌,其芽孢囊的外形常呈______状。
2、腺病毒的形状为______,呈______对称;它有______个角、______ 个面和______条棱;存在两种衣壳粒,分别称为______和______;其核心部分为线状______链______。
3、在真核生物中,TCA循环的酶反应在______内进行,在原核生物中,则在______内进行,但______酶是一例外,它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或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是结合在______上的。
4、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曲霉分生孢子头的构造为:分生孢子梗的基部有一特征性的______,向上则分化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四种总称为______。
6、1347年的一场由______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7、常用的防腐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可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______,且在______丰富和______土壤中这个比例较高。
9、检出营养缺陷型一般有四种方法: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和④ ______。
10、人体的白细胞种类很多,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具有吞噬功能的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无吞噬功能但在特异性免疫中作用极其重要的有两种,即______与______。
二、判断题11、和动植物一样,细菌细胞也会经历由小长大的过程,因此,在相同情况下应选择成熟的细菌而非幼龄细菌进行显微镜观察,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致病性
本菌可引致各种家畜、野兽和人类的炭疽,牛、 绵羊、鹿等易感性最强,马、驼、猪、山羊等 次之,犬、猫、食肉兽等则有相当大的抵抗力, 禽类一般不感染。 人类对炭疽杆菌的易感性介于食草动物与猪之 间.
1,致病物质:荚膜、炭疽毒素
2,所致疾病: 败血症,肠炭疽,肺炭疽,咽喉感染, 皮肤炭疽。
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Ⅰ,发芽中的芽孢,芽胞壳(↑)已崩 解;Ⅱ发芽的芽胞,芽胞壳和胞子囊(↑↑)均已崩解;Ⅲ, 芽孢已释放,仅存芽胞囊碎片(↑↑↑)超薄切片,×28 000
“菌 影” 荚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败能力,当菌体因 腐败而消失后,仍有残留荚膜,称为“菌 影”。
二、培养特性
需氧。在含青霉素 0.5IU /ml的培养基 中,细胞壁肽聚糖 合成抑制,形成原 生质体串,称为 “串珠反应”。若 青霉素加至 10IU/ml,则完全 不能生长或轻微生 长。
第一节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炭疽杆菌 B. anthracis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G+ 大杆菌,在人工培 养基中呈竹节状长链。 在感染组织的涂片中, 单个或呈短链。无鞭毛。 在人和动物体内或含血 清和碳酸氢钠的培养基 中可形成荚膜。
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
外界环境中或人工培养基上易形成 芽胞。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 央,小于菌体的宽度。
炭疽芽胞杆菌菌落表面的细胞呈曲线排列(↑)金属镀 膜,×1500
炭疽芽孢杆菌的芽胞:芽胞细胞质(SMp),芽胞类核(SN), 芽胞细胞膜(SM),芽胞细胞壁(SW),芽胞皮层(SCt),外 芽胞膜(OSM),和芽胞壳(SC) 超薄切片,81,000
芽胞胞质体(SCp),芽胞细胞膜(SM),芽胞细胞壁(SW)外芽胞壁 (OSW),外芽胞膜(OSM),芽胞母细胞质(SMp),芽胞母细胞膜 (SMM)和芽胞母细胞壁(SMW) 超薄切片,×63000
3,涂片- 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法
4,分离培养与鉴定 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碳酸氢钠平板,培养 后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青霉素串珠试验、动物 试验等鉴定。 5,血清学检查
七、防 治
病畜处理:焚烧 免疫预防 抗炭疽血清 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四环素、氯霉素等 有效。
第二节 梭菌属(Clostridium)
大多数为严格厌氧。 G+,能形成芽胞,芽胞直径比菌体粗大。 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无荚膜。 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致病性强。 本节以魏氏梭菌为主进行介绍。
产气荚膜杆菌
本菌旧名魏氏梭菌。
在自然界分节极广,可见于土壤、污水、
饲料、食物、粪便以及人畜肠道等中,在
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
传播途径: 接触→皮肤炭疽, 食用→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皮肤炭疽
六、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 炭疽病畜尸体严禁剖检. 防止芽胞形成。 2,直接涂片检查 取渗出液、血液直接涂片或取新鲜组织作印 片,干燥固定后革兰氏染色,若见有荚膜的典 型的竹节状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结合临床症状 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三、抵抗力及常用消毒剂
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均 能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高度 敏感,
芽孢的抵抗力特别强,干燥保存40年以上 的炭疽芽孢仍有活力。炭疽芽孢对碘特别 敏感,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次氯酸钠等 效果较好,可用于皮毛等消毒。 土壤:黑麦、三叶草等
四、抗原结构
⒈ 荚膜多肽抗原 具有抗吞噬作用,与毒力有关。 ⒉ 菌体多糖抗原 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形成 环状沉淀,称为Ascoli 试验。此抗原的特异性 不高,能与其它芽胞杆菌,甚至14型肺炎球菌 多糖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⒊ 炭疽毒素 由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 (LF)和水肿因子(EF)三种蛋白质形成的复 合物。 实验动物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菌体直杆状,两端 钝圆,0.6-2.4um l.3-19.0um,单在, 革兰氏阳性。芽孢 大圆,位于菌体中 央或近端,使菌体 膨胀,但在一般条 件下罕见形成芽孢。 多数菌株可形成荚 膜。
二、培养特性
生长迅速,代谢活跃,45℃生长最好 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需氧。营养要求不 高,普通琼脂平板 上培养24小时,产 生直径2-3mm的粗 糙型菌落,灰白色、 干燥、无光泽、不 透明、边缘不整齐, 呈卷发状。
血液平板上早期无溶血环,培养24小时后有 轻微溶血。 在肉汤中生长后 呈絮状卷绕成团 的沉淀生长,表 面稍混,无菌膜, 中层透明。 明胶穿刺培养
三、致病性
致病物质 (10种外毒素。 A-E型)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 脏、心功能受损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魏氏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
¶ ½ Ë × Ö ÷Ò ª ¶ ½ Ë × ¦ À (alpha) ¦ Á (beta) ¦ Ä (epsilon) ¦ É (iota) ´ Î Ò ª ¶ ½ Ë × ¦ à (delta) ¦ È (theta) ¦ Ê (kappa) ¦ Ë (lambda) ¦ Ì (mu) ¦ Í (nu) É ñ ½ © ªË ®  · Å ä Ë ü ³ ¦ ¶ ½ Ë × ³ ¦ ¶ ½ Ë × ¡ ¢ Ï · © û ¶ ½ Ë × + nt + + t + ´ ó ¶ ½ ú Ö ê ² ú É ú £ º ¡ ¿ à ³ Ð © ½ ú Ö ê ² ú É ú £ º -² º ² ú É ú £ º nt Î ´ Ñ Ð ½ ¾ É ú Î ï Ñ §¬ ÷Ó Â A Á Ñ À ¬Ö ¬  · £ ¬Ô ö » Ó Ñ ª ¸ Ü Í ¨Í · Ð Ô £ ¬È Ü Ñ ª ¹ Í º µ Ë ¿ ¬ ÷Ó Â º µ Ë ¿ ¬ ÷Ó Â Ô ö » Ó Î · ³ ¦ ª Ú Í ¨Í · Ð Ô º µ Ë ¿ ¬ ÷Ó Â £ ¬ Ô ö » Ó Ñ ª ¸ Ü Í ¨Í · Ð Ô È Ü Ñ ª Ë × È Ü Ñ ª Ë × £ ¬ Ï · © û ¶ ½ Ë × ¼ ¹ Ô Â · ¡ ¢  ÷¼ ¹  · ¡ ¢ º µ Ë ¿ ¬ ÷Ó Â µ ©© ¬Â · Í ·  ÷Ö Ê Ë ®  · DNA  · · à ª ä É ñ ½ ¼ Ú Ü Õ Ö ¬ Ê Ü Ì å ¶ ½ Ë × « Ö Ð Í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