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的探索与建设
汝南县老君庙镇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用地的探索和实践
落 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 有益 实践 ,是破 解 桥 2 1 座 ,预 计新 增 耕地 8 . 8 8 公顷 ,总
“ 三农 ”问题 的 重要 尝试 ,也是 该 镇 投 资 1 0 4. 9 4 万 元 。 目前 ,该项 目的可 卫 片执 法检 查 ”过 渡 。尤 其 是从 2 0 l 3 东 接 宿鸭 湖景 区 、西邻驻 马店 市 区战 行 性 研 究报 告 、规 划设 计 及项 目预算 年 起 ,土 地 卫 片执 法 检 查 取 消 了6 月 略 要地 的 必然 选择 。 目前该 镇镇 区规 已经 市 国土 资 源局 立项 批 复 ,招标 代 3 0 日前 拆 除复 耕及 完善 用 地报 批手 续 划面积2 . 6 平方 公里 ,其 中老 工 业 基 理 单 位 正在 划 分标 段 ,马 上 即可 开工 的 整改 机会 ,直接 对 卫片 监测 的违 法
地 占地 3 5 0 亩 ,镇 区人 口l 8 1 0 0 人 。根 建 设 。
违 规用 地 给予 问责 。从 国土 资源 部传 来 的2 0 1 2 5遥 感监 测 图斑 看 ,该镇 土
据 市政 府 关于 加 快新 型 农村 社 区建 设
节 约集 约 ,盘 活存 量 建设 用地 。
老君庙镇 的基本情 况
村建成 后 ,预 计新 增耕地 3 5 0 亩。
实 施 。实施 土 地综 合 整治 、补 充耕 地
积 极 开展 补充 耕 地储 备项 目 ,解 项 目都 是 县 国土资 源 局争 取 的国 家政
汝 南 县 老 君 庙 镇 位 于 汝 南 县 中 决补 充 耕地 指标 不 足 问题 。根 据 县局 策性 资 金 ,已开工 的项 目资金 都 已打 部 ,宿 鸭 湖南 岸 。东 距县 城 l 2 公里 , 的规 定 ,各 乡镇 完 成 的补 充耕 地 可以 到县 财 政账 户 。该 镇党 委政 府 积极 协 0 %的指 标 ,从 而 可 以 申请 调 ,保 证项 目资金 及时 到 位 ,确保 项 面积6 9 平 方 公里 ,人 口4 . 1 万 ,下 辖 从 中得 到 3
焦作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节 约建 设 用 地 0 . 9 8 公 顷 ,2 0 1 1 年 该社 区 争 取 上级 补 助 资 每 户建 房 资 金 约 l 3 万 元 ,整 个 社 区 约需 1 . 6亿 元 ,加上 金1 6 0 万 元 ,2 0 1 2年 该 市 国土 资 源 局 、财 政 局 、市 农 办 社 区基础 设施和 公共服 务设施 建设 ,按 2 5 0 0万元 计算 ,两 联 合评 审 ,从 土地 出让 收入 中为 该项 目争取 市级 资 金 1 2 0 项 加起 来 约 1 . 9亿元 。虽 然该 市设 立 了专项 引导 资 金 ,还 万: 元,配套 建设 深水 井 自动 供 水 、太 阳能 热 水供 水 、天然 有 其他 政 策性 资金项 目整合 予以 支持 ,但 对于庞 大的 社区 气 供 气 等 基础 设 施 。温 县 马 庄社 区 为 2 0 1 2 年 申报 的 土地 建 设资 金需 求 来说 ,无疑 是 杯水 车薪 。一是 各级 财政 力量 综合 整治 项 目,涉 及 3 个行 政村 的拆 迁 整 合 ,拆 旧区面 积 薄 弱 ,政府 难 以拿 出很 多资 金用 于新 型农 村社 区基础 设施
关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研究报告——以湖北省为例
省 委 农 办 。2 0 年 ,湖 北 省 委 省政 府 又 成 09
立了城 乡社 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 ( )基 层 民主 管理 加强 ,干 群 关系 四
大 大 改 善 通 过 社 区 建 设 ,不 仅 改 变 了农 村 生 产 办 公室 设在 民政 厅 。在 省 委 省政 府领 导 下 ,
关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研究报告以湖北省为例一湖北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建三村庄环境得到整治村庄面貌一建立了协调有力的建设领导体制设取得的成就焕然一新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并成立了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新型不仅试点地区十分重视村庄环境整导机构和工作专班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湖治工作没有进入试点范围的各个县市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二 、 湖 北 农 村 新 型 社 区 试 点 建 地理位 置和 资源 条件 比较 好的市县在 规划 中体现 了以城镇和 新社 区为中心的城 乡一 群众 电教 中心 、广播 室、农 家书屋 、农 家 设 中 的体 制 机 制 创 新
服务 中心 、计划生育服 务 中心 、农村动 员
超 市 、户 外 健 身 活 动 场 所 和 公 开 宣 传 栏 等
3 年来 湖北 省农 村 社 区建 设取 得 的成 体 化 理 念 ,而 距 离 大 城 市 较 远 地 处 山 区 的 夷陵、英 山等市县 区则提 出了 “ 小城 区、 就 ,来 源 于 体 制 机 制 方 面 的探 索 和 创 新 。 等 。 社 区 服 务 中 心 提 供 的服 务 项 目 包 括 : 大农村 ”的城乡一体化理念。 民 主 救 助 、 医疗 卫 生 、计 划 生 育 、 综 治 调 为 了 推 动 农 村 社 区建 设 ,全 省 上 下 建 立 了 解、劳动保障、便 民家政等等 。
新型社区
(一)理顺各种关系,加快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应重视革除目前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 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 ① 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努力形成责权明确、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②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 ,结合机构改革,将适应由社区承担的公益型、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到 社区,遵循“权随责转、人随事走、费随事拨”的原则。 ③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国家立法机关应根据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注重社区的制度
站(室)经费没保障等不良局面的出现。
3、社区服务滞后。 ① 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商业化”,甚至 “产业化”,将社区服务看作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 ② 社区服务功能上作为“小政府”的社区“缺位”现象严重,很多服 务功能不完备甚至尚未启动。
4、队伍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相当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不重视社区居委会与 原居委会在工作性质、内涵方面存在的差异,仍用原有的思维模式从事社区
三、我国社区建设的现状及障碍性因素
1、管理体制不顺。 ① 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按照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 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实际操 作过程中,居委会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在职能上和街道是对应设置,在经济上
和管理上则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地依法履行其民主自治功能。
市居民生活的惟一中心,社区逐渐取代单位的角色,成为居民重要的社会空间。 我国城市正在出现“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单位化向社区化的转变。社区建 设是城市的缩影和基础,是改变人文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 型社区得以大量兴起。
泰安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路
泰安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路初探摘要: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结合新泰市西张庄镇农村社区建设,从规划、资金筹措、安置补偿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留发展空间、提高社区服务功能、培植主导产业等长远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挂钩政策,安置补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村庄到社区,由村民变居民,看似形式上的简单变化,带来的是更深层次上的根本变革。
社区如何建?资金从哪来?村民愿意搬吗?搬进楼房能适应吗?等等这些涉及新型农村社区搬、建、住各环节的诸多问题普遍存在且不容回避。
本文以泰安市新泰西张庄镇新型社区建设为例探索破解难题的办法,形成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之路。
1、规划是龙头,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
根据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合理安排建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优先保证被拆迁农民安置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空间。
根据北跨、南控、东扩、西连的城镇发展方向,规划确定北至新安路,南至南环路,东至泉果路,西至镇界,总面积19.3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以正阳路和济临路为骨架,形成“十字”形弹性城镇发展框架,布局四大城镇板块,形成“一核、三轴、九区”的空间构想。
在主要道路交汇处,集中设置办公、商贸、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核心服务区。
沿济临路、正阳路、府前街形成商业贸易、市场物流、生活居住三大轴线。
建立机械加工、纺织服装、产业孵化、高效农业、有机蔬菜、畜牧养殖等九大功能区。
主镇区规划总用地423公顷,设立滨湖、司家庄、车庄三个城镇社区,安置居民5万人。
按照县级城市的标准,在文化教育、街道路网、广场绿地、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污水处理、垃圾转运、防震减灾等城镇功能性建设上进行了详细规划。
目前社区七纵六横道路网已经铺就,5个功能分区已具雏形,在西张庄镇,社区建设坚持政府统一组织,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正分期分批,有序展开。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初探
0 引 言 .
.
20 0 6年 1 0月 . 中共 十 六 届 六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 谐 社 会 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 》 确 提 出“ 明 积 极 推 进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 全 新 型社 区 管 理 和 服 务 体 制 . 社 区 健 把 建 设 成 为 管 理 有 序 、 务 完 善 、 明祥 和 的社 会 生 活 共 同体 ” 服 文 。 随 后 ,国家 民政 部 相 继 推 出 “ 国农 村 社 区 建设 实 验 县 f 、 全 1 市 区1 和 “ 村社 区建 设 实 验 全 覆 盖 ” 建 的战 略 规 划 地 方 各 级 ” 农 创 到 0 4深 圳 已成 为 全 国 第 一 个 没 有 镇 和 村 的城 人 民 政 府 也 纷 纷 出 台 关 于 加 快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的 战 略 部 署 模 式 的 典 型 . 20 并 积 极 开 展 建设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工 作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建 设 的广 市 。 22集镇 多村 一 社 型 . 泛 开展 . 进 了我 国关 于新 型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和 实 践 的探 索 . 促 推 在 与 城 市 有 一 定 距 离 的地 区 . 往 以集 镇 为 依 托 . 中心 往 以 动 了 我 国关 于新 型农 村 社 区 理 论 的 丰 富 和发 展 本 文 将 结 合 中 将 共 当 前新 型农 村社 区建 设 实 践及 学 术 界 的 一 些 研 究 成 果 .对 新 镇 、 心 村 为 中 心 , 其 周 边 村 落 纳 入 其 中 , 同 构 建 新 型 农 以 就 , 型农 村 社 区 在概 念 界 定 、建 设 模 式 及 注 意 问题 等 方 面 进 行 理 村 社 区 , 实 现 其 “ 地 城 市 化 ” 使 农 村 集 镇 成 为 产 业 聚 集 、 人 V集 中 、 模 扩 大 , 济 发 展 的新 型城 镇 , 动农 村 城 镇 化 , 1 规 经 推 论 论 述 .希 望 能 为新 型农 村 社 区 建 设 理 论 的进 一 步研 究 提 供 也 是 当 前 我 国 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的 主要 模 式 一 般 有 三 种情 借鉴 。 况 :一 是 以 乡镇 政 府 所 在 地 的 小 集 镇 为 中 心 按 照 社 区特 点 规 1关 于 新 型 农 村 社 区概 念 的 界 定 . 乡 目前 . 术 界 对 于 “ 农 村 社 区 ” 一 概 念 还 没 有 统 一 明 划 建 设 乡 镇 大 社 区模 式 如 苏 南 一 些 地 区 . 镇 政 府 由于 兴 办 学 新 这 和 发 展 乡镇 企 业 . 着 规 模 的扩 大 . 渐 建 设 成 为 具 有 新 型农 随 逐 确 的界 定 , 是 , 者 们 已经 对 其 进 行 了 探 讨 。 徐 勇 认 为Ⅲ , 但 学 当 下 要 建 设 的农 村 社 区不 是 以传 统 自然村 落 为 基 础 的文 化共 同 村 社 区特 征 的社 区 二是 以 村 庄 合 并 后 的 村 部 所 在 地 或 条 件 体 . 是 能 够 不 断 满 足人 们 日益 丰 富 的 社 会 需 要 . 高 人 们 生 较 好 的 自然 村 为 中 心 按 照 社 区 特 点 规 划 建 设 农 村 社 区 的 模 而 提 例 山东 临 沂 自 2 0 0 6年 以来 所 推行 的 村 庄 合 并 的 “ 村 大 活 质 量 的现 代 社 会 生 活 共 同体 杜 漪 认 为 . 农 村 社 区是 相 式 : 如 . 新 庄 制 ” 原 来 的 6个 行 政 村 改 设 为 9个 居 民 小 区 三 是 以经 济 将 对 于 传 统 农 村 社 区而 言 . 既具 备传 统 农 村 社 区 的一 些 特 点 . . 又 通 相 同时 具 备 一 些 城 市 社 区 特 征 的 现 代 新 型农 村 社 区 韦 加 庆 认 强 村 为 中心 . 过 其 对 周 边 村 落 的带 动作 用 及 影 响 辐 射 . 互 逐 为 . 谐 新 农 村 社 区 就 是 生 活 在 一 定 区域 内 以 从 事 现 代 农 业 之 间 的 联 系 加 强 . 渐 有 了城 市 社 区 自治 的 色彩 这 方 面 的典 和 江 山 南 为 主 的新 式 农 民 所 结 成 的 经 济 、 治 、 政 文化 、 会 事 业 协 调 发 型 事 例 有 : 苏 的 华 西 村 、 东 的 岜 山 村 和 河 南 的 京 华 村 、 社 街 村 、 堂村等 。 龙 展 以及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社会 生 活共 同体 23村 落 一 村 多 社 型 _ 结 合 以上 学 者 对 于新 型农 村 社 区 的理 解 .以 及 在 对 于 当 对距 离镇 区 、 心村较 远的 , 宜 和其它村 庄合并 的 , 中 不 地 前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建设 实践 的研 究 .笔 者 认 为 新 型农 村 社 区 是 渔 牧 依 以 介 于传 统行 政 村 和现 代 城 市社 区 之 间 的 一 种 由农 村 居 民所 组 处 林 、 、 等 区 的 村 落 , 据 其 独 特 的 生 产 生 活 方 式 , 自然 形成 “ 委 会 一 社 区 理 事 会 一 基 本 农 户 ” 管 理 村 的 成 的社 会 生 活共 同体 . 区 内社 员 不 再 是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农 民 . 村 落 为 单 位 . 社
社区论文智慧社区建设思考与探索
社区论文智慧社区建设思考与探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慧社会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基层单位,智慧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社区信息服务和智慧社区建设,将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智慧社区建设思考与探索论文。
1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背景1.1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一部分社区是“区域性社会”或者“社会区域共同体”的简称,是社会学里面的一个基本概念。
社区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定义和范围。
一般在我国,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所辖区域,以及一些包含配套服务设施的单位大院、居民小区都被称为社区。
从城市管理学的角度,社区是国家公共权力在城市延续的最基层,是城市管理的起点,也是城市居民获取公共服务的基本单元。
我国的社区一般可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和功能社区。
其中自然社区指城市居民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物理上的聚集区,例如住宅小区、居民小区等。
本文重点讨论智能化、智慧化在自然社区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一方面以现代技术构建了城市,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城市造成冲击,人们被动的投入巨大的、复杂的城市系统中,越来越依赖于社会。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生活生产场所之一,使城市居民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
大量的商业、流通业,特别是与日用消费相关的部分,在社区中普及发展。
社区的整合功能使信息传播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了解,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社区过去、现在都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则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中市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单元。
智慧社区将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社区在有限、固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信息化的汇聚发展,塑造人性化空间。
一些产业通过信息化、分散化与居住环境融合,使社区不再仅是传统的居住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智慧城市社会形态重构的重要角色。
1.2 技术发展为智慧社区提供基础条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1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1.1村民思想问题通过对菏泽市11个县区的调查,发现未建村庄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问题,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意识形态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村民认为,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平房里,院子大,空间大,面积大。
如果住到楼房里,居住面积减少,不方便生活。
而且农业机械和工具无处放置,鸡和羊无处饲养,玉米和棉花无地晾晒,不适于农村生活。
2)政策宣传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村民不了解新型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对政策解读不到位,未能科学指导村民,导致村民投诉或抵制。
3)补偿标准问题。
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相比,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较低。
拆迁后,需要额外支付资金才能获得拆迁安置房,尤其老年人因收入低而感到压力很大。
4)收入保障问题。
一些村民认为,搬迁价格较高,还要支付物业费。
搬入楼房后,生活费用上涨,影响生活水平。
保障村民收入是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
5)施工质量问题。
一些安置房不达标,不符合村民的期望[3]。
1.2生产生活保障问题1)产业问题。
产业发展是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新型社区建成后,村民需要上楼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生产方式的改变。
保证村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对产业园区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振兴是新型社区发展的新动力,是推动新型社区建设的关键力量。
因此,必须同时规划设计新型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周边村民就业,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2)利益问题。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穷则思变,这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以实施和推进。
为什么困难?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禁止损害村民利益,让利于民。
3)财政问题。
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资金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确定了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城市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城市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案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结构变动。
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加、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旨在实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社区的转型升级。
而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难题、农民素质培养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等。
需要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关注和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简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基于国情、基层实际和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更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经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还存在着观念怎么转变、资金怎样筹集、政策如何扶持等一系列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破解。
(一)干群观念转变难。
政府和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体,两个主体方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理念和建设内涵比较模糊,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没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因地制宜调动群众,工作系统性、统筹性和创造性不够。
另一方面,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农民共同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新社区建设了解不多、认识不足,缺乏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对社区各种资源整合利用还缺少有效的办法。
(二)建设资金筹集难。
资金不足问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其中,农民建房资金是最大难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资金问题是最大瓶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
然而,政府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渠道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非常突出,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
(三)扶持政策缺失。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当前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用地问题一直是该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从实践和思考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建设用地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我国农村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了4.54亿人,与此同时,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只有44平方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标准。
因此,建设更多的农村社区用地,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用地规划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社区用地规划存在着不合理和混乱的现象。
有的地区因为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建设多余的公共设施和商品房,导致用地浪费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2.用地利用效率低农村社区用地的利用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村用地布局过于分散,缺乏规模化经营;•农村用地用途不清晰,有些用地处于闲置状态,浪费资源;•农村用地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缺少有效监管和保护措施。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农村社区用地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改善规划政府部门在进行农村社区规划时,应该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标准。
在农村社区用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地资源、人口结构和就业需求等因素,确保农村社区用地规划更加合理和先进。
2.提高利用效率农村社区应当进行用地整合,将分散的土地变为规模化经营的土地,保障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用地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用地方式,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
3.加强管理与监管农村社区用地的管理与监管应该加强和完善。
完善国家或地方立法,加大对用地违法的打击力度,保障农村社区用地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社区土地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浪费和乱占用土地的现象。
关于加强临颍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 1 .2 0 20
关于加强临颍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祁 素 娟 ( 临颍县委 党校 , 河南 临颍 ,66 0 42 0 )建设 , 进一步实现城 乡统筹协调发展 , 当前农村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所面临的一个重 大而又现实的 是
问题 。近年来 , 临颍县 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 区建 设 , 另一方面不断地 总结 、 提升 , 努力探索 出一 条新型城镇 化带动“ 三化 ” 协调发展 的路 【 关键词 】 农 村新型社区 ; 乡协调发 展 ; 城 创新
“ 把城 乡社 区建设成为 管理有 序 、 务完善 、 明祥和 的 服 文 社会生活 共同体”是党 的十七 大提 出加强农 村社会建设和 管 理的重大举措 。 国务院 出台的《 关于支持河南 省加快 建设中原 经济 区的指导意见》 中也 明确提 出要统筹城 乡规 划 , 村庄 优化 布局 , 设富裕 、 建 民主 、 文明 、 和谐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 。如何 加 强农村新 型社 区建设 , 进一步 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 , 是当前 农村 经 济社 会全 面发 展 中所 面临 的一个 重 大而 又现 实 的问 题 。近年 来 , 临颍县委 、 县政府按 照省市关于加快 推进城镇化 和城 乡一体化 的统 一部署 , 积极推进农 村新 型社 区建设 。 为进 步 掌握我县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现 状及存在 问题 ,着 力探索 破解制约新型 农村 社区建设瓶颈的思路和方法 。 日, 近 通过实 地 考察 、 走访村 民等 多种形 式对杜 曲 、 皇帝 庙 、 台陈等 乡镇 的 社 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现将调研结 果报告如下 。
结合全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修编和城市总体规 划修编 ,聘 请 上海 同济大学规划没计研 究院高起点 、 高标准 、 高质量地编 制 完成了县域村镇体 系规划。计划用 l— 5年的时间 ,将 全县 Ol 35 6 个行政村进行整合 , 建设 7 个 中心村 ( 3 农村新型社 区 )从 , 根本 上改变农村 的居 住条件 、 活环境和公共服 务水平 , 生 促进 先进生产要素 向农村 流动 , 设施 向农村延 伸 , 服务向 基础 公共 农村覆 盖 , 现代文 明向农村扩散 , 实现城 乡统筹发展 。 同时 , 为 了确保农村新型 社区高起点 、 高标准推进 。县 委 、 政府按照 县 “ 先易后难 , 试点 先行” 的原 则 , 确立了 8个基础 比较 好的 区域 作为示范点 ,以便积累经验 ,引导 农村新型社 区建 设健康发 展 。二 ) ( 创新机制 , 破解难题 。 在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过程 中 , 县 委县政府立 足实际 , 创新机制 , 努力破解建 设过 程 中遇到 的各 种 困难和 问题 。 一是抢抓机遇 , 破解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用地瓶 颈 问题 。 农村新型社 区最大 的障碍是 土地制 约问题 。 为了解决 这个 问题 , 一方 面借助土地利 用总体 规划修编 , 及时调整 了用 地 规划 , 给重点社 区给 予用地上 的倾斜 ; 另一方 面 , 充分 利用 被 确定为城乡建设 用地 增减挂钩试点 县的机遇 ,大 力开展农 村 土地 及宅基地整理工 作 ,并且把农村新 型社 区建 设与土地 整理工作紧密结合 ,规定凡是建设农 村新型社 区的必须符 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不允许 因为建 设农村新型社 区出现新 的 违法 占地 , 必须达到 “ 占补 ” 平衡 , 在广大干 部群 众 中已形成 凡 建必拆的共识 。 二是整合资源 , 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不足 问 题。 按照“ 政府 引导 、 民主体 、 农 部门帮扶 ” 的原则 , 建立 农村 新 型社 区建 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着 力破解基础设 施资金投入 问 题 。通过 加大政府投入 、 资源整合 、 门帮扶等措施加大农 村 部 新型社 区建设推进 力度 ,在 一定程度 上弥 补新型社 区建 设资 金不足 问题 。( ) 三 以人为本 , 民利 民。在推 进农村新型社 区 惠 建设 工作中 , 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 “ 为主体 、 村 群众 自愿 、 民 惠 利民” 的工作 原则 , 把强化村级班子建 设 , 度建设 , 制 增强村干 部的责任感和事 业心作为推进新 农村 建设的首要 任务 ,把群 众 自愿 , 惠民利民作 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在具体 工作 中, 一是制定科 学合理的拆建和 购房方案 , 充分维护群众 利益 。 首先合理确定 出拆迁房 的补 贴标 准和 新房价格 , 明确提 出新型社 区建设不 同于房地 产开发 ,既要注 重质 量又要 降低 成本 , 购房户 以成本价 购房 , 让 切切 实实让 老百姓 受益 , 分 充 调动 了群众入住新 型社 区的积极性 。 二大力实施 民生工程 , 解 除群众 后顾之忧 。 推进拆建过程 中, 在 失地农民全部参加养老 保险, 达龄人员均按 6 元 / 0 人标准打卡发放养老金 。 同时积极 开展就业培训和 多渠道安置就业 ,新 型社区居 民基本 实现就 近就 业 、 区域内每户至少有一人就 业的 目标 。( ) 四 群众参与 , 阳光操作 。 一是认真落实“ 四议两公开一监督” 工作 制度 , 让群 众参与进来 。 增加工作透明度 , 真正让群众感到村党支 部是 为 群众办事 的 , 是可 以依赖的 , 消除群众顾 虑。二是保证住房 建 设质量 。住 房建设质量是社 区建设的生命 , 在建设过程 中 , 我 县启动建 设的新型社 区是 由集 体代建 , 了确保质 量 , 部采 为 全 用有资质 的建筑公司进行建设 ,同时要求县 建设局给 予技术 监理方面 的支持 。 特别是几个社 区的村支部书记 , 为了确保建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日前圆满结束,在两会审议讨论期间有14名代表提出:河南省应大力推行大村庄制。
大村庄制,就是用村庄合并的方式实现农民聚集居住。
在河南省平原地区,把几个相邻的村庄合并,建设6层左右的楼房,可节省大量土地。
建设楼房的费用,可由农民分摊,但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建议每个农民每年补偿500元,补贴20年。
合村后,富余的土地由农业工人负责生产。
新城镇的建设,使得原先没有市场价值的村落有了市场价值。
人口聚集,会使得当地的市场价值放大,产生新的产业,餐饮、百货都会因此而兴起。
聚集的程度高,投资者才会去投资。
这些就是聚集的好处。
另外,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会加快。
现在农村很多都是设置简单的小诊所,如果人口聚集了,就可以建设较高标准的医院。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地方按照中央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积极进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探索、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而且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月27日,笔者随同河南省孟州市河阳街道和河阳国土所组织的部分村组干部、国土协管员到河南省新乡市两个县共五个农村社区参观学习,收获颇丰。
现结合当前部分地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思考并整理后有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建房规划的引导。
适应农村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需要引入工业化理念,在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通过政策措施的规划引导,推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在新一轮农民建房热潮到来之际,如果农户仍在原址按传统习俗建房,十几年后还会再拆再建,不仅造成巨大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浪费,而且难以从整体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下历史遗憾。
建议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规划,将农民建房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加以引导支持。
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六化”工作机制初探——关于彭州市军乐镇银
1 . 创建便 民信息化 平台。 以网络 、 手机等现 代信
务进行 民主决策 , 并接受全体居 民监督 。四是成 立业
主 管理委 员会 。 由社 区群众 民主推荐 、 社 区议 事会选 举 产生 , 负责管理社 区各项事务 , 执行议事会 的决议 , 接 受监督委员会监督 。五是成立居 民监督委员会 。负 责对社 区事务 的决策 、 执行 、 反 馈进 行全程监督 , 对发
收、 物业管理 等方 面存在 的 问题 , 给新 区经济 、 政治 、
文化、 社会和党建等带来 了前所未有 的问题和 困难。
二、 新农村 新型社 区建设“ 六化 ” 工作机 制
随着社会 主义 经济体 制改革和 政治体 制改革 的 不断深入 , 中国农村社 会转型 的步伐也不 断加快 。随 着农村 城镇化 的大 力推进 , 大量 的农 民离 开家 园、 离
中有党员 4 9 名。
支部领导 , 议事会 决策 , 业主管理委 员会执行 , 监督委 员会 监督 , 群 众 广泛 参 与 ” 的 民主 管理 与服 务体 系 。
一
银 定新 区是灾后统一规 划重建 , 在硬件 设施建设 方面取 得了巨大进展 , 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 、
是组建党支部 。党 支部隶属镇党委直接管理 , 居于
新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 六化" 工作机制初探
— —
关于 彭 州市军 乐镇银 定社 区建设 的调 查报 告
摘要 : 随着社 会主 义经济体制 改革和政 治体制 改革 的不断深入 , 中国农村 社会转型 的步伐 也不断加快。农
村新 型社 区建设 已成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 分。打破 城 乡二元 管理 , 构建城 乡社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C RE S E ARCH GUI DE
No . 1 9, 2 0 1 3
S e 6 a l N o . 2 0 1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王宏芳 , 王福利 , 门铁 良
屯、 范官屯 5个村建设 集 中供气工 程 , 总投 资 3 0 0 0多万元 , 项 目全部完成后将有 8个村 的村 民实现集中供气 ; 投资 7 0 0 0
、
科学 编 制城 乡一体 化 发展 规 划 , 抓好 农 村社
区整体 建 设布 局
青县管辖六镇 四乡和一个国营农场 , 3 4 5 个行政村 , 总人
了电气化村达标验 收。同时, 全县还新投 资 4 0 0多万元 , 实现 了有线 电视村村通 ; 投资 2 1 0万元开通 了 1 1 个镇 ( 乡) “ 网络
口4 0万人 , 其 中居住在县 城的大约 1 0万人 , 散居在农村 的 大约 3 0万人 。多年来 的二元化结构造成农村 的经济社会发 展远远落 后于城镇 , 党 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提 出了统筹 城乡发 展 的战略方针 , 面对新形 势 , 青 县县委 、 县政府 提 出了“ 以社
( 中共 沧州市委党校 , 河北 沧州 0 6 1 0 0 0 )
摘
要: 农村社 区建设与管理是对传统农村管理模式的创新 。建设新型农村社 区, 必须依 照“ 科 学编制全面规划 、
综合整 治经济环境 和生态环境、 强化基础设施 建设 、 椎 动农村产 业可持 续发展 ” 的工作 思路 , 以乡村城镇化 为 目标 , 学 习和借鉴成功模式 , 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的 实际 , 为农村社 区建设发展 打下 良好 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关键词 : 农村 ; 社 区建设 ; 实践探 索 ; 启 示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l x ( 2 0 1 3 ) 1 9 - 0 0 3 9 — 0 2
新型社区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新型社区建设情况汇报范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新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型社区建设是以人为本,注重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参与,致力于打造和谐、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社区的新型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社区注重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定期举办文艺演出、手工DIY、健康讲座等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凝聚力。
其次,我们社区注重提升社区环境的宜居性。
我们加大了对社区环境的整治力度,美化社区环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我们加强了对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了道路、绿化带、公共厕所等,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再次,我们社区注重提升社区经济的发展活力。
我们积极引进了一些小型商业,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购物和就业机会。
我们还鼓励居民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创业扶持政策,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多元发展。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居民的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了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社区注重提升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们加强了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完善了社区自治机制,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意识。
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了社区巡逻、安保等制度,提高了社区的治安水平和居民的安全感。
总之,我所在社区的新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工作,为居民营造更加和谐、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希望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村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科学谋划村镇建设是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台儿庄”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更是村镇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积极探索我区村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我对全区的村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情况如下:一、村镇建设基本现状(一)村庄建设基本情况。
台儿庄区地处山东省最南部,下辖5镇1街,辖区内设有211个行政村(居)、336个自然村。
全区土地总面积53179.12公顷,其中耕地 33013.08,城镇及工业用地1816.92公顷,村落占地4517.22公顷(农村总户数65158户)户均1.04亩。
近几年,通过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村村通油路工程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活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条件好的村庄甚至达到了户户通,其他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庄规划缺失,村民建房散乱无序,随意性很大,占压耕地建房日趋严重,空心村现象十分突出。
二是建设标准不高,缺乏地方建筑风貌和特色。
三是“三大堆”现象十分突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四是厕所大部分是露天的,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禽舍的粪便、污水露天排放,晴天苍蝇满天飞,雨天臭气熏天,严重影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五是基础配套设施严重缺失,比如绿化、路灯、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二、村镇建设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工作措施针对村镇建设存在的问题,2011年台儿庄区结合“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城乡一体化活动,重点对全区5个乡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工作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注重节能减排。
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原则,对新建的5个农村新型社区进行统一规划,新建住房的选址、功能配套及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实际,建筑模式为四层楼房前后带院,用于存放农耕机具等杂物。
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路和路径一、新型社区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社区是指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具有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等特点。
新型社区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不同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集约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重要战略基点。
二、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工作通州农村面积广阔,农业人口基数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为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我区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符合通州实际的发展途径。
200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区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确定73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2010年调整为568个。
2011年编制《南通市通州区城乡统筹规划》,提出“一中心四片区百社区”,共规划163个社区,其中I级社区27个,II级社区136个。
2012年编制完成金庄、二爻、赵甸等15个I级社区规划。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四百多个居住点启动建设,其中进集中居住点自建农户已逾万户。
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的集中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土地、金融改革滞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村庄居住点总体上依然呈现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等特征。
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和路径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产业支撑、集约节约、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生态宜居”的原则,按照集中居住、生产生活便利,功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目标,以规划为先导,通过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等方式,努力建设生活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临沂市北城新区南坊街道办事处为例
了一批 由他 们为主体 组成 的新 型社 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所带来 的不仅是 喜悦和惊叹 , 也不可避免地会 有一些阵痛和 困惑。 以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 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 , 以临沂市北城新 区南坊街 道办事处的实践 为范本 , 以小见 大、 以管窥 豹, 对新型社 区建 设 的特 点、 意义、 问题 以及 对策等进行 了探 索和思考。 【 关键 词】新型社 区 社 区建设
◆ ◆ ◆ ◆
新 型 社 区 建 设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以临沂 市北城 新 区南坊街道 办事处为例
◆何 非
(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文化科技教研部 )
【 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 推进 以城 带 乡、 以工促 农、 城 乡一体化发展 , 是 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破解三农 难题 的总体思路 , 同时也是经 济社会
一
等会 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向心力、 战斗力、 凝聚 力。 给提升党建 整体水平 增加
现 实难度。
“ 洗脚 上楼 ” 。 却没从根本 上实现 “ 换脑 进城 ” , 不但 宗族观念 依 旧存在 , 且 村合并而成。在 组建社 区党委班子 时, 街道党 工委选派 了一名素质 过硬 的 “ 本村 ” 意识不减 , 虽共处 同一社区 , 但心理距离 明显 , 整体意识淡薄。 副科级 干部到社 区任社 区党 委书记 ; 并分别从 每个村 中挑选 一名政 治、 思 二是发展定位 的过 渡性。新型社 区是 加快城 市化 建设进 程 中出现 的 想各方面都信得过 的同志进入班子 ; 通过公开招 聘使 部分大 中专毕 业生充 种 阶段 性产物 , 是介 于行政 村与城 市成熟社 区之间的一个过 渡形式。既 实到社 区; 市 委、 区委各下派一名机关干部直 接到社 区挂职两年 , 初 步实现 不 同于 旧有 的城市社 区 , 也不 同于城 中村那种行 政体 制不变 、 独 立运营 、 逐 了新型社 区班子 建设 的选优配强。 个 改造 的模 式, 而且 与新的商业开发社区也存在 诸多差异。应 当说 它是 既 ( 3 J 培训干部 队伍 。为加强干部 队伍建设 , 北城 新 区各社 区都开 设 了 具城市社 区的一些特性 , 又摆脱不 了农村村居 的种种窠 臼。 “ 党员特色夜校” 组织党员、 “ 四支 队伍” 开展学习; 设立 了教研基地 , 积极邀 三是利益分配 的差异性 。由于历史等 多方面的原 因, 原来的村 与村之 请市委党校 、 临沂 大 学 的 教 授 定 期 举 办 讲 座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提 高 辖 区 内 党 间 在 集 体 积 累数 额 上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村 民 的 福 利 待 遇 也 不 尽 相 同 。 多 村 合 员 干部 的政 治 觉 悟 、 业务水平 , 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 模 范 带 头 作 用 和 参 与 社 并成一个社 区后 。 利益分配 的明显 差异极 易引发 攀 比, 甚 至有 可能升 级为 区建 设 的积 极 性 。 小集团间的利益矛盾 , 进而影响到社 区的整体和谐与发展。 2 . 加强阵地建设 , 突出服务 群众。根 据全 国和谐社 区建设标 准 , 南 坊 四是党建基础的薄弱性。合并后原有行政 村的党组织 、 村 委会 已经撤 街道社 区阵地建设一律突 出服 务群众理 念 , 按“ 老有所 养 , 壮有 所用 、 少 有 销。 社区党组织需要重新设置。新的社 区党组织经历从分 到合 、 从 无到有 , 所教 、 残有所助” 的 目标 , 对每处社 区服务设施建设都 高标准、 严要求 , 力争 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党员 、 干部对社 区党组 织的认 同感 、 归属感不 强, 对自 配套齐全 、 服务到位。 身在社区建设 中的价值 、 地位 认知不清 , 对 自身职 业生涯 发展 方向 的疑惑 南坊街道各社区均设立和完善 了“四大 中心 ” , 即文体活动 中心、 卫 生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行 土 地 经 营权 总 体 打 包 、总 量 不 减 、田 块集 中 的 承 包
方 式 ,促 进 家 庭 种 植 结 构 的调 整 优 化 ;另 一 方 面 ,通 过 迁 村 腾 地 等 方 式 ,共 集 并 土 地 5 0亩 ,大力 推 动适 0
度 规 模 经 营 。该 村 引 进 黄 金 蔬 菜 公 司发 展 阳光 冬 暖式
然形 成 的百 年 集 市 —— 河 埠 头 ,方 圆数 十 里 的群 众 历
来都 有 到 这里 赶 集 的 习惯 ,每 天市 场 人流 量 达 2 0 00人
以上 。双 副 1 村 因村 制 宜 ,按 照 “ 市 而 建 、靠 市 而 3 依
休 闲 、健 身 于 一 体 的 文 化 场 所 ,村 里 设 置 了 图 书 室 ,
《 策》 2 0年 第 3期 政 01
3 8
年 3 ,在 省 商 务 厅 的协 调 下 ,天 门 市 在 双 到 E村 成 月 l
功举 办 了全 市 “ 超 ”对 接 现 场推 进 活 动 。 中百 集 团 、 农
名 保 洁 员 ,落 实 保 沽 责 任 ,做 到 “ 生 天 天 有 人 管 , 卫 垃 圾 天 天有 人 清 ” 村 民 的 一 些 生 活 陋 习正 在 悄 悄 革 。 除 .文 明乡 风正 在 渐 渐 养成 。
水 平 台 、水 泥 驳岸 ,绿 树 掩 映 、小 桥 流 水 ,呈 现 出一 派 清 新 自然 的 田 园 风 情 。精 心 打 造 村 民学 习 、娱 乐 、
因村 制 宜 ,科 学编 制新 型 农 村社 区建 设 规 划 。
双 刮 E村 傍 依 杨 林 河 .与 邻 近 两 个 村 交 汇 处 有 一 个 自 l
图 书达 到 2 0 0 0册 ;建 成 了篮 球场 ,配 置 了露 天乒 乓 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社区的探索与建设- 基础理论一、当今城市所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历史仍显薄弱,除少数几个几近百年历史的城市外,大多数城市的兴起不足半个世纪,因此我们的城市建设还没有完全定型,所以我们研究当今城市存在的问题时必须要把我国的城市发展趋势考虑进来,共同研究探索发现问题。
“住宅小区”一个一度以其阳光和草地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元素来吸引居民居住的居住形式,它的出现和兴起却为城市建设带来诸多问题。
“住宅小区”代表了一种混乱的城市模式:没有完整的城市结构;交通的混乱和拥堵;呆板的城市景观;缺乏适宜居住性等。
十分不幸,直至今天,我们的城市依然深陷现代主义的泥潭,不可自拔。
几十年来,这种城市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城市日益尖锐的脏乱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住宅小区”代表了一种浪费资源的不可持续的城市模式:人财物无谓的在城市中奔波;对机动车交通的依赖;城市效率低下;城市土地浪费;能源过渡消耗;污染大量产生。
很明显,我们有限的资源不足以支撑这种发展模式,中国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城市和社区模式。
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分析的是人的衣食住行,这四个基本生活要素。
而在一个社会当中居住和出行的方式与城市的内容形式相互影响。
在当今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居住形式即“住宅小区”。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而现代主义城市的这种以“住宅小区”为开端的形式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功能却大大地下降了,也就是说人们感觉生活的不方便。
这种现象在各处无一例外地出现,而且日益严重。
原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缺少社区感。
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对城市整体结构的破坏,没有活力的枯燥空间,千篇一律缺乏细部的呆板建筑风格,没有街道和市民生活的社区。
这种现代主义形式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自认为是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文化,成为唯一的模式。
对传统文化的这种看法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无知。
面对以上种种已经出现并日益明显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住宅小区”的混乱已经传播到了农村地区,目前主要是城市近郊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
在目前广泛开展的“旧村改造”实际上就是用行列式的样板楼“住宅小区”取代现有的村庄。
在当今以建设新农村为重要任务的阶段,如果这种做法得不到遏制,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将是一个需要我们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无法修正的灾难。
村庄里也建起“住宅小区”,反映出落后的城市和社区模式对我们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创造新型城市和社区模式的迫切需要。
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并与世界城市和社区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相衔接的城市建设之路,我们必须快速找到一个能够替代“住宅小区”和“大马路”的城市发展模式。
二、新型社区的探索“住宅小区”最致命的错误是,它单调的空间、建筑和景观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这就彻底地否定了其自我更新的可能。
也就是说它无法像一般的城市街道建筑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以不断地改造建筑的里里外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正是由于这种长时间的不断更新,我们看到了一些老街道和老街区具有的无比魅力,这实际上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积淀的结果。
然而“住宅小区”完全不同,一旦设计建设完成,也就达到了它的最高峰,未来的情况就只有一天不如一天,知道最终的可怕结果。
与此同时,“住宅小区”通常所采取的建筑形式,纪念碑式建筑,这种不考虑周围的建筑环境,不以形成城市空间为目的,而只是考虑自身的“伟大”,就像一个纪念碑。
对纪念碑式的建筑而言,它们更愿意独立于现有城市环境之外,而不是融入其中,这些建筑多数都尺度巨大,缺乏亲切感和舒适感。
这使得“住宅小区”从形式上就开始独立与城市。
这一点,我们自身的现实就可以明确地证明。
在这个探索新型社区的过程中,应先对社区适宜居住性进行描述。
社区适宜居住性是指对一个社区居民福祉非常重要的有关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它是关于人类社区舒适、安全、经济和关爱的质量表述,表现为居民或社区设施的使用者对他们社区的社会和环境质量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和健康,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健康;2、环境条件,包括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和水流清澈;3、社会交往质量,包括邻里和谐、公平交流、相互尊重、社区特性和对社区的自豪感;4、享受休闲娱乐、美学和现存的独特的文化和环境资源,例如历史文化建筑、古树、传统建筑风格等。
适宜居住性的社区直接授益于其居民及城市,它可以增加房地产的价值和商业活动,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增加社区居民的社会交往活动,使社区居民享受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社区适宜居住性的出现和受宠,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后工业化社会人们需求的变化,因为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生活的质量。
作为对新型社区的探索,在此将其定位为符合适宜居住性的社区。
适宜居住性主要研究与人们和社区的生活质量相关的一些重要方面,诸如居住环境质量、安全性、经济适用性、社区邻里和睦、生活方便、社区的设施完善,包括公园、开敞空间、为居民服务的餐馆和社区商店等。
这些质量使社区变得亲切自己,易于居住。
相反缺少这些质量将使社区生活变得艰苦无味。
社区适宜居住性的好坏还取决于社区的居民相互自然交往公共领域和地点的质量,包括街道、公园、交通车站和其他公共设施,也受公共政策和规划决策的影响。
确切的说适宜居住性概念包含了更广泛的涵义,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它使一个城市活社区具有吸引力,社区的人们生活愉快并对社区感到自豪。
这个城市和社区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使居民有机会就业;居民们可以方便安全地在社区内享受到服务;社区的环境清洁健康;社区有一种归属感,家庭和居民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社区基本服务配套,包括学校、医疗设施、急救服务等;社区生活费用合理经济适用;社区的面貌还要非常宜人,有独特的反映地域和社区特点的标志性环境,建筑精美有特点,人文景观丰富。
三、新型社区的建设内容在城市和社区发展建设领域,以下10个方面构成了适宜居住性社区最重要的部分:吸引人的、以步行为主的公共领域机动车速度低、交通流量小和没有交通堵塞最佳途径:创造一个以步行为主的社区,包括形成网络的城市道路结构,混合的城市功能和土地使用,以减少和缩短人们的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发展公共交通并提供多种交通工具的选择等。
适宜的、经济的和位置优越的住宅方便的学校、商店和服务设施方便的社区公园和开敞空间它可以改善社区景观,改善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社区凝聚力。
也是人们增进社会交往,培育社区感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清洁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整齐的社区景观景观要有地方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多样化和高质量,防止千篇一律。
建筑必须符合人的尺度,亲切有细部。
合理组织社区的建筑,创造丰富多彩的街道景观。
整齐的社区绿化,全社区的绿化保持风格统一。
社区能够被所有人接受并感觉安全创造混合的社区,使社区街道充满人流和各种社区活动,这样使社区时刻在人们的视线之下,是保证社区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人员使必不可少的措施。
此外,改进社区照明,提供防盗设施,也有不小帮助。
强调当地文化、历史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相互交流形成社区创造居民愿意访问、停留和社交的场所。
根据以上适宜居住性社区的最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更具体的说,新型社区的规划布置方式包括网状道路结构、在中心布置商业和社区的公共设施,以及围绕中心布置公共空间和公园,而住宅围绕街道布置,形成友善的步行舒适环境。
由此可见,在此提出的新型社区强调社区功能的综合性,完全与过去甚至至今仍沿用的“功能分区”相背离。
同时提倡友善舒适的步行环境,这又与当前所有城市追求的“大马路”式的机动车为主的交通环境相矛盾。
但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新型社区的提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的发展。
对适宜居住性社区重要内容的认识,我们可以参考并采纳TND 的倡导者和带头人安德里亚斯·杜安尼总结的13个重要的规划设计要点。
1、传统社区必须有一个可识别的中心。
中心常常是一个广场或绿地,或是一个重要的可识别的交叉路口,一个公共交通站应设在这里。
2、主要的住宅应在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平均距离约0.4千米。
3、社区必须有多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单一家庭(别墅)、连排住宅、公寓等。
这样不论年轻人、老年人、单身或家庭、穷人或富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住宅。
4、商店和办公空间布置在社区的边缘,商业应多样化能满足社区内居民一周的需求,便利店是最重要的。
5、一个辅助性的用房可以设在住宅后面,它可以出租,或成为一个工作室。
6、应该在一个步行距离内有一个小学,距离不应超过1.6千米。
7、活动场所公共空间地应尽量靠近住宅,距离不应超过0.2千米。
8、社区内的道路应该使相互连接的网络,这样可以提供更多出行路线的选择,从而疏散交通流量(现代注意的道路结构是树状的,小路上的交通最终都汇集到大道上,最后形成堵塞)。
9、街道要狭窄并被行道树覆盖,这样可以减缓车行速度,创造更利于步行和自行车的环境,沿街的建筑形成一道街墙,并不能被停车场等打断。
10、停车场和车库门应尽量不设在街面上,停车最好放在住宅建筑后面,从小路进出。
11、社区中心的建筑要尽量靠近街道,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强烈的地点感。
12、某些最重要的地段要留给市政文化建筑,教育、宗教和文化建筑要位于街道视觉点或社区中心。
13、社区应该以自我管理的形式组织,一个委员会来讨论和决定如维护、安全和改造等事务。
TND的积极效果TND的出现开创了全新的社区模式,改善了社区环境、供了全新的居住感受。
对政府部门的益处:紧凑和高密度的社区可以更高效率地使用基础设施,降低市政成本;建筑密度增大,增加纳税人的数量,带来政府税收增加;紧凑布局的社区被人们充分的利用和监控,从而减少了对市政设施等的破坏和犯罪;学生可以步行上学降低了校车的使用费用,同时垃圾处理和邮政业务等费用也降低;市政建筑设施集中布置在步行范围内,使人们有一种社区感并产生对社区的认知。
对居民的益处:紧凑的布局鼓励人们更多的步行,从而有益健康和减少交通堵塞;使居民有机会增加社会交往,促进邻居交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机动车出行从而降低生活成本,使老人和儿童能更好的步行上学、购物和娱乐,而不必依靠汽车;减少道路等市政建设的维护,从而降低税费。
对开发商的益处:混合使用入地使商业价值增加,更容易出租,从而增加收入并提升反地产的价值;销售的利润提高;更多的步行顾客购物,减少停车场等设施费用;混合的土地使用可以使停车场共同使用提高效率。
对商家的益处:商家也成为社区的一员;混合的土地使用使商家也可以步行上班;小尺度的商业设施有利小商业的兴办和发展;使商业活动更具有地域性、特点和风格,从而更有竞争力。
建设新型社区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致力于为居民创造适宜居住性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