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火种点燃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的火种点燃希望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农村学校,成绩不好或品行较差的,多数都是农民工子女,而这些孩子却也受到了经济的冲击,大部分也放弃了学业,小小年纪就走上了打工者的行列。于是,各级领导又发出了新的口号:关注后进生和品差生。然而大家都被眼前的评价体系吓住了,谁还有精力去真正关注他们呢?更何况这些孩子给谁教谁得吃苦头,或许今天旷课,或许明天逃学,弄不好后天又在哪儿打架去了。也许有的老师也曾作出过努力,却收效甚微。关于这一号召,笔者却作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一、乐于尝试,勇于创新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付诸行动去加以实现的。在本学年度以前,我校的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每年都是几百个。而在这些辍学生中,90%以上的是属于缺少关爱的学生。我们只有大胆探索,才能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案例分析:魏书生先生能在他的班集中成立这样或那样的组织,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却将作了大胆的尝试,将今年的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经过筛选,把平常时间在小学就“挂号”的学生和入学考试成绩倒数的学生都收集起来,组建成一个班级。然后在全校内抽出各个学科最精干、最有耐心的人员来组建成这个班级的任课老师,从根本上解决成绩上的差异。这不能说是一个伟大的举措,但至少敢想,敢为。至少这种做法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在这个班集体里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也能尝试到被尊重的美好滋味,他们能够从各个不同层面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这个班级成立后,他们从开学时的沉默已经产生了变化,现在谁要走进我的班,弄不好会被他们给难住的——不是学识上,而是情感上。

案例说明:“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培根)

二、重建思想,树立自信

对于品差生而言,最需要解决的应该是思想问题。而学生的这些方面是最为薄弱的,在他们的思维里面,老是认为自己什么东西也不算,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混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地给他们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认为他们是这个班集体里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也给他们创造做好学生的机会,在不失时机地给予赞扬,他们的思想转变得很快。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树立自信心。

三、着眼根本,因材施教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品差生也好,后进生也罢,反正到现在他们连最起码的知识都不能掌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这些学生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若把握不好教学内容,就会让这些学生在教室里面调皮捣蛋,扰乱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为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我们的最大可能,从最基本的知识教起,让他们能够从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中找回自信,从而热爱上学习。这对于我们的授课老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必须时刻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向,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案例分析:我班学生成绩是各不相同的,为了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获,我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类。成绩好的分成一类,成绩一般的分为一类,成绩相对较差的又分为一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同时还根据他们的差距安排练习和作业。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他是这个班上最寡言少语的一个,可他的成绩却很稳定。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对他的作业要求就不同于其他的人。我要求他单独做其他有点难度的习题和作业。他也很乐意,结果在第一个月的月考成绩中,他排名了本班第二名(75分)。比起进校的时候的成绩(28分)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正是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类型的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斩获。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吧。

案例说明: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必须尊重差异,否则就会发生“优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现象。

四、心灵交换,共谋进步

也许会有同行这么说:“那么多学生,等你搞半天心灵交换,人家早走得差不多了。面对这么多学生,要想一个人完全解决下来,不得不承认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不是还有一个班级的精英教师队伍吗?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给老师们加以辅导,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由我们的老师去组织完成,班主任老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和跟踪辅导。最为重要的是心灵辅导,班级上的任课老师通过不定期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五、适当家访,共同教育

“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作为家长的,没有不为自己孩子好的人,只是苦于不能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罢了。家长的一贯作法就是告诉老师:“老师,我们家孩子不听话你就打啊,没事的,我们不会怪你。”因此,我们选择学生有成就的时候去进行家访,一方面让学生有成就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我们还让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在一种比较开心、愉悦的心理状况下接受我們的家访意见或建议。

案例分析:第一次月考下来,我们班上进校考了倒数第一的同学(语文数学加起来就考了5分)考了60分,平常时间有点顽皮的他可开心了。我在这个时

机和他谈了一次心,并且表现出想要去他们家家访的意图,没想到他毫不犹豫的就回答了。到他家后,家长得知孩子考得不错,很是感激。于是家长进一步探索我们的教育方法,与其作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后,感到很满意,并表明,将会按照我们的建议,对孩子施以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使得我的心理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了。孩子回来学校后,改变也不小,从以前的顽劣、接茬变得规矩了很多,学习的劲头也上了不少。

案例说明:家访确实是一种沟通老师、家长、学生之间情感的好方式。通过家访,还能增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性格特点、家庭熏陶、课外教育资源补充程度等方面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使教书育人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只有我们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用心灵的火种去抚慰他们的冰冷的心,才能让他们那冰封的内心世界得到融化,最终形成滚滚洪流,波涛彭湃。同时,只有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才能让我们的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学差生和品差生得到更为细致的关爱,享受到他们该享受的教育,就让我们努力去践行“教育公平”这一伟大号如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