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后一头战象》原文:日落西山,苍茫的暮色中,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蹄抓地,鼻孔放大,眼睛睁得滚圆,浑身的毛都竖了起来。
它仿佛在呼唤什么,又仿佛在期待什么。
突然,它甩开鼻子上的水珠,大步迈向江里。
“嘎羧要走了。
”养象人波农丁对我说,“它要去祖宗留下的象冢。
”赏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头战象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壮丽景象。
文章开头,作者以夕阳、江水和礁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悲壮的气氛。
嘎羧对江面的凝望,对礁石的亲吻,以及对朝阳的吼叫,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寓意。
这不仅是嘎羧对过去战斗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告别。
接着,作者通过对嘎羧身体细节的描绘,如身体膨胀、四蹄抓地、鼻孔放大、眼睛睁圆、毛发竖立等,形象地展现出嘎羧即将离世前的强烈情感和决心。
它的呼唤和期待,可能是对逝去战友的怀念,也可能是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
最后,嘎羧走向江里,决定去祖宗留下的象冢,这一行为充满了深深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它不仅象征着嘎羧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也表达了它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最后一头战象》以其深情的叙述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让我们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让它们在生命的舞台上能够自由、尊严地生活和离去。
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
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让人识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最后一头战象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又叫数来宝)的民间艺人。
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溶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最后一头战象赏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最后一头战象》教材分析
(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重披象鞍”这个细节,引导学生圈画关 键词语,学会质疑,并通过抓住嘎羧动作、神态的描 写,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课外视频资源对问题进 行探究,学会自我解疑。 2.引导学生自学“告别寨子”和“重返战场”这 两个细节,抓住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学会 质疑并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自我解疑,培养 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表达方法 及表达效果,深入感受嘎羧丰富的情感,体会动物小 说的写作特点。 4.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 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目标的1、2、3项
三、教学目标
(一)本课教学总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躁、哉、镌、冢、”, 注意读准多音字“浴血”的“血”,“排山倒海”的“倒”,“中弹” 的“弹”。正确读写并理解“摩挲、焦躁不安、唏嘘、优哉游哉、象冢、 威风凛凛、排山倒海、镌刻、亢奋、暴毙、久别重逢”等词语。重点引 导学生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课文理解“排山倒海、摩挲、优哉 游哉” 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引导学生列小标题,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抓住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学 会质疑并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课外积累,对问 题进行探究,学会自我解疑。 4.在读中感悟作者抓住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表达方 法及表达效果,深入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动物小 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目标的3、4为重难点。
(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 音“躁、哉、镌、冢”,注意读准多音字“浴血”的 “血”,“排山倒海”的“倒”,“中弹”的“弹”。正 确读写并理解“摩挲、焦躁不安、唏嘘、优哉游哉、象冢、 威风凛凛、排山倒海、镌刻、亢奋、暴毙、久别重逢”等 词语。重点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课文理 解“排山倒海、摩挲、优哉游哉” 等词语。能够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引 导学生列小标题,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初步体会村民对 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 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 厚谊。 教学重难点:目标的2、3项
评《最后一头战象》
评《最后一头战象》肖海霞《最后一头战象》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教材以“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为主题,收录了许多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文章。
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执教者把教学重点放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体会战象的善良和忠诚。
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没有使用任何幻灯片,没有任何烘托气氛的音响效果,但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的情感在交流中不断地提升着。
我觉得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学贵起疑”,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阅读理解的过程。
我们发现这节课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能表示肯定,巧妙地加以引导,从而转向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
由此,我想到在自己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
怕学生提得过杂,抓不住重点,有时就包办代替,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阅读难点。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此方面的有意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释疑的能力。
2、注重朗读训练,读思结合,读写结合本节课教学中,执教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开始能读得通顺,读得流畅,却不能读出自己的感情。
但是老师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巧妙地进行引领与评价,一步一步走进文本中,走进战象的情感世界,挖掘更深的体验。
我比较赞赏执教教师这几处的评价“看到象鞍,嘎羧一下子安静了,它的内心安静吗?谁再来读?”“你已经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感动了,谁来和他比一比?”“泪光闪闪,感情多么强烈啊,谁再来读?”“亲了又亲,该怎么读?”就是在这样的引领中,学生领悟了,投入了,自然也就读出了其中的滋味。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也谈谈自己的建议。
在最后的点评中提到深文浅教的问题,我觉得教师在开始就可以把学生引领到战象深沉的情感世界中。
无论在“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感人的场面中,都有对战象内心世界的具体描述,教师就可以携关键词句,走进战象的情感世界进行想像,在想像中。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能够分析战象的形象特点,体会战象精神;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表达和交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注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主题提炼,右侧为知识点梳理。
2.主要内容:左侧主题提炼包括课文标题和战象精神;右侧知识点梳理涵盖生字词、故事情节、战象形象等。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配合适当的图示和色彩,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搜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2.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语文《最后一头战象》课文解释和评价
语文《最后一头战象》课文解释和评价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程序】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进《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师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二、品读感悟1、指导品读嘎羧告别场景: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战象的场景,并为之感动。
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
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联系插图,神态、动作等。
)出示: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
许多人泣不成声。
师:是呀,人们是如此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老人、小孩、妇女。
)师:老人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小孩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妇女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师: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
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还可能会怎么做?生答。
师小结:泪眼蒙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仿佛又浮现在人们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最后一头战象之教材分析反思
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培养
鼓励学生关注国际事务,了解不同文 化,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合作 意识。
教育学生珍惜和平,追求共同发展, 培养他们的和平意识和发展观念。
06
反思与展望:当代青少年 如何传承战象精神
回顾历史,铭记先烈英勇事迹
英勇无畏的战象战士
回顾历史,我们了解到战象在战场上的重要作用,以及战象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
向学生宣传动物保护的重 要性,教育他们尊重生命 、爱护动物。
环保意识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 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培 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解读
通过战象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导他们理解世界 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和平发展教育
勇于担当,敢于拼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青少年应该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积极寻求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战象精神
1 2 3
传承红色基因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 扬革命传统,让战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 芒。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战象精神的核心,我们要通过多 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 观、民族观和历史观。
最后一头战象之教材 分析反思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材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鉴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争观念差异
目录
• 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挖掘 • 反思与展望: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战象精神
01
教材背景与作者简介
《最后一头战象》创作背景
关于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关于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头战象》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战象嘎羏的英勇与忠诚。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象嘎羏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战象嘎羏的内心世界,感受其英勇与忠诚。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大象吗?知道大象有哪些特点吗?生: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们有长鼻子、大耳朵、粗壮的身体……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大象的文章,它的名字叫《一头战象》。
2.初读课文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感受战象嘎羏的形象。
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字词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生:英勇、忠诚、壮观、祭奠……师:很好,这些词语在课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请大家注意理解。
4.理解课文内容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讲述了一头名叫嘎羏的战象,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了保护主人,英勇牺牲的故事。
5.感受战象形象师:请大家找出描写战象嘎羏英勇、忠诚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句子:“嘎羏勇敢地冲向敌军,用鼻子卷起敌人,摔在地上。
”我感受到战象嘎羏非常英勇,为了保护主人,它勇敢地面对敌人。
生:句子:“嘎羏站在主人的身边,忠诚地守护着他。
”我感受到战象嘎羏非常忠诚,它把主人当作自己的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守护着主人。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头战象》,谁来说说战象嘎羏的形象?生:战象嘎羏英勇、忠诚、善良……2.学习课文句式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句子:“嘎羏的鼻子就像一把铁钩,把敌人钩住,摔在地上。
”这句话把嘎羏的鼻子比作铁钩,形象地描绘了嘎羏的英勇形象。
3.感受战象嘎羏的内心世界师:请同学们谈谈战象嘎羏在课文中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6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6篇)通过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下面的教学反思范文中,你可以看到教师们思考教学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心路历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
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一)走近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头战象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战象嘎羏的崇高品质。
1.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3.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战象嘎羏的崇高品质。
1.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1.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战象嘎羏的心理变化,感受其忠诚、勇敢、善良的品质。
2.2运用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战象嘎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简要介绍战象嘎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战象嘎羏具有哪些品质?3.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战象嘎羏的心理变化,感受其忠诚、勇敢、善良的品质。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角色扮演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战象嘎羏、士兵等角色,重现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象嘎羏的品质。
6.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战象嘎羏的某一品质。
学生当堂完成写作,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一、引言《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一头受伤的大象在自然界的呼唤下,为了保护家园和同伴,在临终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战斗。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向学生们传递了珍惜自然资源、勇敢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本文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上册,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1. 内容概述《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头受伤的大象在临终前勇敢抵抗猎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内容丰富,情感丰富。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发展对自然的热爱、保护动物的意识以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故事情节,抓住故事的主旨; - 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 -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抓住故事的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
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导入相关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动物保护的看法,或者分享一些他们了解到的关于动物保护的故事。
2. 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之前,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能力,进行课前预热。
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大象和动物保护的背景知识。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
可以采用小组阅读的方式,每个小组分配几段课文,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深入理解在学生阅读完整篇课文后,可以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 - 主人公大象为什么选择与猎人战斗?他的行为有何重要意义? - 你觉得大象和猎人之间的斗争有没有可以类比到现实生活中的地方?4. 课文分析在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后,可以对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
【语文知识点】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接下来分享具体的课文内容。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
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
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
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
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羧,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
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
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
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
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的仰头吼叫。
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
”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
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及点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中江县富兴镇小学校苏晓琼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赞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总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4.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2.品读“重披象鞍”部分,感悟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感。
三、教学课件:相关课件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 激情揭题,提出问题(5)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常常会在动物园中见到大象这种动物,它们的身体很庞大,也很可爱。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大象也能像士兵一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呢?这样的大象我们又该怎样称呼它呢?(战象)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特殊的朋友,它就是在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的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师加以归纳【设计意图:激情导入,直奔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铺垫,同时把学生引向文本。
】(二)初晓文意,理清顺序(10)1.学生按要求快速阅读课文:(6)提出读书要求:(课件出示)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快速阅读,想想文章写了有关最后一头战象的哪几件事?c.画下感受深刻的句子。
最后一头战象案例分析及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案例分析及板书设计公布课《最后一头战象》案例反思《最后一头战象》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曾经在抗日战场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重披象鞍来到打洛江缅怀旧事、凭吊战场,最后和战友共埋一路的事。
写出了战象的忠诚、重情义。
整篇文章写得超级动人,多处句子都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教学此课,我要紧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想像,体会战象的品质。
案例:师:和全寨的人辞别后,战象在一片唏嘘声中上路了,它来到了曾经的战场——打洛江畔。
在打洛江畔,它对着一块龟形礁石亲了又亲,久久不舍得离开。
想一想,打洛江畔的一景一物那么多,它什么缘故对这块龟形礁石情有独钟,亲了又亲呢?生:可能这块龟形礁石是那时战象受伤后躺的地址。
生:对,可能确实是因为这块显眼的碓石,人们才发觉它没死,才救了它。
生:可能这块礁石是它最亲热的伙伴受伤死亡的地址。
生:可能这块礁石那时替他挡过子弹,战象以此表示怀念、报恩。
生:可能这块礁石重燃它的生命之花,给了它第二次生命。
师:同窗们的想像力可真丰硕,看来这块龟形礁石真是一块不一般的礁石。
那它对着朝阳吼叫什么呢?生:它可能在叫:“兄弟们啊,以前这条溪流充满硝烟、充满战争。
此刻它确异样漂亮。
咱们马上就要见面了,见面后我会告知你们此刻乡亲们的生活是何等美好。
”生:可能在叫:“亲爱的战友们,咱们别离已有二十连年了,我是何等想念你们啊。
我马上就和你们重逢了。
”生:可能会叫:“我亲爱的战友,二十连年了,你们是不是想念我?没关系,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和你们重逢。
”……师:嘎羧终于为自己挖好了坟墓,坟墓里它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同窗们,在临终之前战象会看到些什么?生:它会看到战友们的一张张面孔。
生:会看到那时打仗时的情景。
生:可能看到同伴们正在天堂向它招手。
生:可能看到和它旦夕相处二十连年的村民和饲养它的波农丁。
生:它可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最后一头战象》课例分析市赛一等奖
《最后一头战象》课例分析一、背景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接近2000字,篇幅长,段落多,给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采用“目标板块式教学设计”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所谓的“目标板块式教学设计”就是指以课文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板块”设计教学流程,一个教学目标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学段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准确地制定出课文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教学目标后,围绕着一个个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板块”与思考教学方法。
二、案例叙述片段一:教学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课始:播放课文朗读光盘,对照课文倾听----轻声和读----同步朗读;课中:有感情地朗读部分重点句段;课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课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若干遍。
2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名回答。
【评析】目标一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既是一项能力,也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培养各项能力的基础。
目标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下来,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片段二: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用概括的话把每部分的大意写下来。
2再把第二部分的五个场景划分出来,分别用词语概括。
3依据板书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先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讲,教师适时点评。
【评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捕捉有效信息和关键信息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得来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这些能力的形成自然会水到渠成的。
片段三:教学目标:能找出几个课文中对嗄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较完整地说出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例一: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3最后一头战象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
《最后一头战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
二、文本解读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组织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四个材料,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一)英雄垂暮,奄奄一息“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
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人们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
村民疼惜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
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
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
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重披象鞍,英武豪迈要练说,得练看。
《最后一头战象》教材分析
单元导语:
通过导语可见,教材定位这篇文本的主旨是展示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练习系统
从上述课后的练习题来看,练习系统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
3、从课文中找出对嘎羧行为具体描写的地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关注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想嘎羧的内心感受并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里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
《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松鼠是那么可爱、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满着对松鼠的喜爱。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刘慧忻
新教师田园培训中,李老师给盛平小学六年一班的孩子上了《最后一头战象》一课。
本课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故地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篇文章要浓缩在一个课时里分析到位不容易,但李老师却做到了。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一、“以点带面”,辐射全篇。
“以点带面”是指从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
在课程前半段,学生通过“英雄迟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关键词快速把握文章脉络及段落大意,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战象的品质。
课程后段,教师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爆发点,以朗读带动赏析及再创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会被嘎羧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会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些呢?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李老师没有急着让同学们读文本,而是通过一个事故事引入长文,她讲了《集结号》中谷子地的故事,动情处还掉下了眼泪。
这个故事的感情与本课有几分相似但情节更曲折,正是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读课文的热情大增,并迅速进入到文章设定的战争情境中。
接下来的“大象档案”环节,教师给大家讲了象冢传说。
并让一学生范读省略的文字。
通过象冢资料,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
紧接着,“走进大象”环节让学生紧扣关键信物——象鞍来读文本。
重点问题“找找象鞍是什么样子的?”本来是很干巴的,但学生有了前面的系列铺垫,自然也乐于去寻找。
此时,走进嘎羧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多种资料,营造情感氛围。
“重披象鞍”这一块,教师出示重点段让学生填空,让学生重点体会填的词。
评析后,教师看孩子们有了疲态,又适时讲了一个真实故事,介绍了一个农村老人一辈子不愿意卸下军装一辈子带着纪念章的近乎痴狂的行为。
以这个故事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这仅仅是纪念章吗,这仅仅是一个象鞍吗?它是一个象征——战魂!”
这样就自然从象鞍到了战象。
鉴于孩子们对战场、战象的不理解,教师又给学生看了《淮海战役》片段。
当看了惨烈的战况以后,学生自然蹦出了两个词“排山倒海”、“浴血奋战”。
这时,教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下面的问题:此刻的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回想,它仿佛看到了________。
(数个)……它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
学生在自主填空和轮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文字,让学生齐读,这时的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情感了。
四、抓“空白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
同样的,经过了读思议练,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空白点值得发掘的。
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
李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它听到了什么?
李老师这一连串口语表达的设计,很好地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战象当时的情感,对情感态度的渗透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
又如通过另外两个故事,谷子地的情深意重、退伍老兵的珍惜荣誉来最后烘托出嘎羧的珍惜荣誉、情深意重,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
李老师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最可贵的,应该是教师的留白,她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自己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使学生真正走入了这篇课文并激发了他们读原文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