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思路
小学生课堂活动设计思路
小学生课堂活动设计思路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小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组织课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游戏化学习:小学生往往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因此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游戏元素,通过游戏化学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卡片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或者利用互动性高的教育软件进行数学题的演练。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2. 实践操作:小学生的学习更需要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园的花坛里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在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幅画作。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某些课程中,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
比如,在历史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展开一场历史角色扮演;在科学实验课上,可以要求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4. 视听教学:足够的视听刺激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观看教育性视频、图片和听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播放一段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音乐课上,可以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5. 创意拓展: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自由创作。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短文;在数学课上,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并应用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则寓言故事,如《北风和太阳》,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2.新课讲解(15分钟)(1)学生讲述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如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识字笔记等,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
(2)引入新课,以课文《自己给自己拍照》为例,解读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3.学习任务(30分钟)(1)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
(2)小组合作完成阅读理解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习笔记和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并选择代表进行汇报。
5.概括、归纳(10分钟)(2)通过学生的概括和归纳,引导学生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情感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审美教育。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在小组合作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态度、互动情况、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观察评价。
2.学生的个人阅读笔记和小组合作完成的阅读理解题作为评价的依据。
评价标准包括正确率、完整性和合理性。
五、教学延伸1.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故事或讨论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现代教育设备的大力普及,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具备更多、更新、更好的教学活动形式。
与新课程一路走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愿与我的同仁们一同分享。
一、导入新课时的活动形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导入经常有以下方式:1.复习导入。
这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自己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一定会积极发言,进而能有效渲染课堂氛围。
2.故事导入。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兴趣又可孕育愿望,可滋生动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找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给学生,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为一个小故事,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奇心。
3.音乐导入。
一段优美的音乐,定能沁人心脾,给人以美感。
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可以播放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又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可播放歌曲《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4.视频导入。
多媒体的普及,让我们有条件给学生们展现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参与课堂。
可以从孩子们喜欢看的电视剧中剪辑一段,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西游记》、《哆啦A梦》、《葫芦娃》等,但要注意一定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并进行正确引导和总结。
5.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贵在思,思源于疑”。
这种导入方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便能激发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找到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爱春天》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爱春天》教学设计XXX我们爱春天一、活动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春天的植物、动物、气象、节日等知识。
2、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通过研究,使学生体会春光的美好,体会到自然事物的变化特征是有规律,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1、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句。
2、观察春天的景色,以不同的方式记下来:叶贴画、画画、编歌、编诗等。
3、排练《春天在哪里》《歌声与微笑》的舞蹈。
4、实物:小草、桃花、柳枝、梨花、迎春花、小蝌蚪、等5、布置黑板:贴上一些小草、柳枝、桃花等。
6、录音机、磁带,选好乐曲。
三、展示课时:1课时四、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音乐:《春季在哪里》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已经来了,它在哪里呢?上XXX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去找春天,发现了很多的秘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我们先来听一首乐曲。
2、指名回答:听了这欢快的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
)3、揭题、读题大家说得真好。
歌曲里说春天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我看春天应该也在同学们的耳朵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综合性研究”的活动课,题目是《我们爱春天》学生读题4、同砚们,通过春游,本人收集春季的知识,以及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有的同砚早已经画出了春季,贴出了春季。
还有的记下了谜语、小诗、成语等。
我相信大家一定用本人喜欢的体式格局留住了春季。
我想请同砚们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出示小黑板)生:(齐读)1、找春天2、赛春天3、赞春天4、惜春天二、找春季1、下面我们以动物小组、植物小组、气象节日小组、美术小组开展竞赛。
说说你是怎样寻找春季的?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各小组先进行交流交流吧。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动物小组的同学先说吧。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建议5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优秀5篇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img alt=关于语文微课教案设计src=(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巩固操练1、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一年级语文教案思路
一年级语文教案思路一、教学目标在设计一年级语文教案时,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汉字书写基础,掌握常用的汉字;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识别能力,提高汉字的阅读水平;3. 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写作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1. 拼音学习:通过教学歌曲、拼音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正确发音、认识五声调,并掌握常见的声母和韵母组合。
2. 词语学习:通过故事、图片等教具,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词语,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3. 识字学习: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汉字,如身体部位、动物、食物等,通过教具和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别和书写这些汉字。
4. 句子学习:通过简短的句子,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句子进行交流。
5. 阅读教学:选择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简单故事或课文,通过教师朗读、学生阅读、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写作教学:通过给学生提供简单的素材和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教学游戏的形式,使学习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具,如电子课件、动画等,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歌曲、儿童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案例三篇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案例三篇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阳光》讲述了小姑娘英子把阳光包起来送给腿脚不便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简短生动,真实感人,把阳光包起来这种做法看起来稚嫩可笑,但恰恰是从这天真的想法、做法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颗真挚的爱心。
教学时,应该抓住英子的一言一行,深入体会英子纯真的感情,深切地领悟:英子的一片孝心就像这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一)学会抓住主要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从中受到思想熏陶。
(三)掌握本课八个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的一片孝心。
(二)难点:理解阳光跑到心里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件导入,进入情境。
1、课件展示画面: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地里开满了花儿,芬芳扑鼻,小鸟在天空飞翔。
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上坐下来。
2、指名说画面内容,谈谈感受。
3、阳光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阳光》。
4、围绕阳光,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由读课文,指名说说。
(二)理解课文,深入体会1、英子的想法(1)文中哪些段写出了英子的想法,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出示句子:看着这可爱的.阳光,英子的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3)轻声读句子,英子的想法美妙在哪里?为什么?(4)美妙可以换成别的词吗?2、英子的行动(1)英子一想到这就马上行动起来,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英子把阳光紧紧地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英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①先出示两个句子,找出不同,再读读句子,去掉紧紧地行吗?为什么?②从紧紧地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甲:英子做得非常认真。
学生乙:英子很小心,生怕阳光跑了。
原创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
原创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1. 引言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套原创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发展。
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教学内容本套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将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课堂教学•语文知识点讲解和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写作训练;•语言表达训练;•讨论和交流。
3.2 课外阅读•给予学生阅读材料,包括绘本故事、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写作和讨论。
4. 教学方法4.1 课堂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4.2 课外阅读方法•回答问题:学生在阅读后回答问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练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心得。
5. 教学步骤5.1 课堂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语文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3.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阅读能力;4.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5.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6.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2 课外阅读步骤1.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2.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问题,巩固阅读能力;3.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心得。
6.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阅读理解、写作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
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 熟悉语文课本内容,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句型,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积极思考的品质,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字与拼音:通过认读和书写一些基础的常用汉字,学习汉字的笔画顺序和基本读音,掌握拼音的基本规则。
2. 语文启蒙:通过儿歌、绕口令、童谣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童话故事: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 背诵与默写:选择简短的诗歌、儿歌、名言警句等,让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培养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课文朗读与表演:通过朗读和小组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和游戏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吸收知识的效果。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团队意识。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表扬、鼓励、奖励等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互相尊重和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儿歌、展示图片或谈论有趣的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词汇、句型和基础知识点。
3.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
4. 课文学习与理解: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
二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设计【引言】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课堂活动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二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识字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生准备:课本、课外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导入。
2.新课讲解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系统讲解。
教师可采用讲解、示范、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堂活动设计(1)课文理解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2)词语拓展活动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生词或重点词汇,让学生进行词语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词汇,并找出它们的词义、词性和用法。
(3)阅读欣赏活动选择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或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4)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书写一个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或是写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记叙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要求和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词语拓展和创意写作等活动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入,语法错误较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辅导。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活动内容: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比赛,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然后进行朗读。
评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并让他们进行现场表演和点评。
2.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要求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几个关键情节进行表演。
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并给予评价。
3.语文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如字谜、词语连连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语文知识。
比如:通过字谜游戏来教授词语的拼写和意思;通过词语连连看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词语的拼音和拼写。
4.创意写作:给学生一个创意写作的题目,如“我的梦想”、“我最喜欢的事物”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诗歌朗诵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朗诵。
朗诵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解读和鉴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活动计划:1.预热:在课堂上对活动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并鼓励学生参与。
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情景表演视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2.组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的活动。
同时,每个小组也要有一名老师负责指导和监督。
3.实施:a.每周朗读比赛可以安排一次,每次比赛后进行点评和评选。
b.情景表演可以在每个季度或学期末安排,让学生有时间准备。
c.语文游戏可以不定期地进行,可以作为一种课堂活动,也可以作为课后延伸。
d.创意写作可以布置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让学生在周末完成写作作业。
e.诗歌朗诵会可以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4.评价与反思:每次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评委的评选、同学的反馈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下次活动中做得更好。
二年级语文教案创新思路
二年级语文教案创新思路本文旨在探讨二年级语文教案的创新思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思路来设计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评估,例如兴趣调查、学习能力测试和创造力测验等,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获得成功感。
二、提倡多元化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阅读和写作,但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丧失。
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游戏、音乐、戏剧和绘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方式,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忽略了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投入。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传统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共鸣和热爱。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五、鼓励创新思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供一个相互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思路分析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思路分析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实践活动课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和实践为主要形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兴趣。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课的意义、设计理念、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思路分析。
一、实践活动课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积极参与、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
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体验、实践和反思并重。
实践活动课着重于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实践中探究,反思中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实践,通过反思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提高。
3.任务驱动,教师引导。
实践活动课是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鼓励。
1.确定活动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使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设计活动内容。
根据活动目标,设计与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语文素养。
3.组织活动实施。
在活动开始前,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材料、活动规则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实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活动概述本文档将介绍一系列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活动方案。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方案设计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活动一:朗读比赛目标通过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感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课文、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适合朗读的课文或文学作品•准备评分表,包括语音语调、节奏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分项目活动流程1.选择一段课文或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分段。
2.学生自愿参加朗读比赛,并安排比赛场次。
3.学生按照场次顺序进行朗读,每位学生朗读一段固定长度的材料。
4.评委根据评分表对每位学生的朗读进行评分。
5.根据评分结果,确定获胜者,并进行奖励。
注意事项•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朗读时应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的准确性。
•活动可以设立不同组别,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活动二:阅读分享会目标通过阅读分享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预先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或故事,并准备好相关问题。
•准备分享会场地和投影仪等设备。
活动流程1.邀请一位学生担任分享会主持人,介绍本次分享会的主题和流程。
2.学生自愿参加分享会,并提前选择一篇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
3.学生在分享会上依次分享自己选择的文章或故事,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4.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交流意见,并由主持人引导讨论。
5.分享会结束后,主持人总结活动,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阅读。
注意事项•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对课文或故事进行深入思考。
•可以设立分享时间限制,确保每位学生有机会进行分享。
活动三:创作大赛目标通过创作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创作大赛的主题,并制定评分标准。
•提供学生参考素材、写作指导和范文。
活动流程1.宣布创作大赛的主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日渐凸显,如何设计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的方法和技巧。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在设计小学语文教案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教案的基础和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情感等因素设计教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思维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体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构成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需要体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构成规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基础知识、能力是相互联系的。
比如,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同步阅读、同步笔记、话题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的合理搭配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时,需要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主题中,让学生在教学中生动形象地感受语文思维的魅力。
四、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技巧运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教案设计时,需要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包括板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具使用等。
五、注意教学过程的体验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过程的体验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以选用多媒体教学、课前预热、课堂实践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教学体验感。
六、模板式教学设计模板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式。
模板式教学设计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运用。
在教学初期,可以运用问答式的模板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起点;在教学中期,可以运用情景模拟模板式教学,让学生模拟各种情境自如地表达;在教学后期,可以运用游戏式模板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
七、注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八、总结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有着很多方面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够设计出带有优秀特性的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思路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程度,教案设计应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每次授课内容不能过多,且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即能学习到知识,又能感受到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由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以启蒙为主,教材内容除基础识字及基础句型外,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教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学习内容:一、通过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种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我爱阅读》P28中的三个字“花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挖掘花坛的游戏,通过挖掘花坛中的物品,让学生认知“花坛”这个词,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二、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和感受力。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小红帽》、《丑小鸭》等,通过与课本内容的对比,让学生领悟文章寓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通过声音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声音故事是一种常见的讲故事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能力构思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我会自己穿衣服》时,可以开展“听声音和捏黏土绘制穿衣顺序”活动,通过播放声音故事,让学生想象小动物穿衣,捏黏土模拟体验,再通过观察黏土模型完成捏黏土,并基础上,学生绘制穿衣顺序的图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穿衣顺序”的方式方法。
四、通过思维导图辅助学生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句型,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常用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记忆知识。
例如,在学习《我会自己穿衣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穿衣思维导图,并在导图上标注出穿衣的步骤和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案设计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意图,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编写。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语文基础包括识字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
1.1 开展拼音学习拼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趣味的拼音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韵、母、韵母搭配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
1.2 注重词汇积累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重要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的多种方式,如词语搭配、词语分类、词语造句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并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1 搭建阅读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设置阅读角、阅读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包括课本课外的文章、绘本、报纸、杂志等。
通过搭建良好的阅读平台,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2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节、人物等要素。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3.1 开展写作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可以包括写作指导、写作练习、写作评价等环节。
小学生语文课堂活动设计
小学生语文课堂活动设计一、引言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语文课堂活动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生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故事串联1. 故事串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相符的短篇故事,然后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听故事的方式,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在故事串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展示出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角色扮演1. 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故事,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2.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动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他们在扮演角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诗歌创作1. 诗歌创作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和想象力的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韵文或诗歌,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2.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或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阅读分享1. 阅读分享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或故事,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听、说、读、写基础,掌握拼音和基本汉字;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字母和拼音的学习:学生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认识字母表和拼音,掌握字母和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2.汉字的学习:学生通过习字、拼字、认字等活动,掌握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读音,并能正确书写;3.识字和课文的学习:学生通过听、读、写训练,掌握常用字词和简单课文的阅读技巧。
教学过程:1.兴趣导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者游戏等活动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好奇心;2.字母和拼音学习:介绍字母和拼音的基本知识,辅助学生正确发音,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加深记忆;3.汉字学习:以简单的汉字为例,通过习字和拼字的练习,教授基本的笔画和读音规则,引导学生正确写字;4.识字和阅读训练:通过识别常用字词和阅读简单的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综合应用:以学过的字词和句子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6.巩固和评价:通过操练、复习和评价等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1.趣味教学法: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法:通过习字、拼字、写作等实际动手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循序渐进法: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入;4.个性化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游戏:通过设计各种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教学实物:使用实际的教具、图片和样板字等辅助教学材料,直观地展示知识点和技能要求;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思路小学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思路一、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
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
设计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
目前,我国的教学理论虽然也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这种承认是有限的,限制在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媒体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基本上否认学生有直接经验和直接认识世界的任务,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把教学活动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
使主动学习与科学认识相联系的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从经验主义出发,开展主张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多方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
在杜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主动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角色出现。
设计主动学习的思路是:1、从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
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活动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2、强化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活动课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具体要求:⑴ 活动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⑵ 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⑶ 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
以往教学是个体之间孤立和封闭的学习活动,缺少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全凭个人自觉性和能力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放松。
活动教学则不同,它强调群体间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
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谦虚和自信有机结合起来。
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 师生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② 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
③ 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
总之,语文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例如;在安排“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时,首先师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做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讲述文学家的故事,布置文艺会会场等;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节目。
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位教师在三年级组织一次“语文游园“活动,让学生自己出有关语文的各类趣味题。
全班学生动手,到处找资料,编写游园题。
他们出题的类型有“过拼音河”、“上正字桥“(订正错别字)。
“进佳句园”、“走智慧林”、“钻成语洞”等等。
活动由班内发展到向学校开放,游园题从小学语文范围扩大到初、高中的语文知识。
也许有人认为,主动探索的学习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不适合年幼的学生。
其实,这是一种保守的看法。
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就要求独立收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说明自己对社会、自然的看法。
年幼的学生同样具有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只不过要为他们设计适宜的活动方式。
所以,开设语文活动课,旨在从小培养独立探索、主动探索的态度和学习。
二、教师职能:从传授到指导也许有人会疑惑: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从事的是主动性活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
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
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
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的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
因为活动课是从实际问题切人的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对学生的活动需要。
活动能力等有深入了解,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的方案、程序,进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可以说,语文活动课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
语文活动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编导。
语文活动课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模式可供借鉴,但绝不能自由放任,任其发展,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各个年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
可从这几方面考虑: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形式;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
要使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2、引导。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人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3、开导。
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活动目标:从单一到综合综合性是活动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显著特点。
开设语文活动课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语文活动课的整体功能。
语文活动课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
语文活动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
除语文能力外,也培养了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
而且,通过语文活动课,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语文活动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地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某校举办“梅花艺术节”活动,其中有关于梅花岭的乡土教育活动,有关于梅花生长、种植栽培的自然学科活动,有欣赏梅花的审美活动,有对梅的诗词歌赋的收集、理解、朗诵的语文活动,还有关于梅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艺术活动等,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分为访梅品梅、赞梅、学梅三个阶段。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了解梅花的生长栽培知识,学习梅的品格精神,增强自主、自学、自律意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梅花艺术节”的访梅品梅阶段,中高年级的语文活动课用来学习有关梅的生物学资料,用来指导阅读有关梅的诗词;在赞梅阶段,在语文活动课上组织学生读讲与梅有关的名人趣事,朗诵有关梅的散文;在学梅阶段,指导学生写“我爱梅花”或“我是梅苑一朵梅”征文,抒发自己的情怀。
这阶段的语文活动课程融合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之中,是整个艺术节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形态结构的活动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交叉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这阶段的学生全员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接受了综合教育,进行了全面训练,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这正是这一活动的出发点和应有的归宿。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语文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取舍,活动形式的选择,考核评价标准的确立,都必须考虑学校其他活动课程的安排,力求发挥活动课程的整体功能。
这是语文活动课程建设不可忽略的一点。
四、活动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
由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无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选择开放性教学结构。
1、活动课程开拓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活动中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不囿于学科课程所学;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孜孜以求,加深了知识的深度。
例如,有关“寓言故事”的活动课,可以设计如下由浅入深的内容:⑴ 寓言故事集锦。
要求学生读故事,知名称意义。
⑵ 讲寓言故事。
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训练听说能力。
⑶ 续编寓言故事。
例如,撰写《新龟兔赛跑》等,训练学生的写作和思维。
⑷ 寓言大世界。
展示前期活动成果。
2、活动课程可以促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从而优化了知识结构。
例如,开设《秋》的活动课,可以跨越语文、自然、地理等学科,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对秋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
又如,小学生办小报,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融阅读、作文、美术、书法于一体,学生既当记者,又当编辑,将采访、写稿、插图、排版集于一身,从而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的机会。
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还把其他各门学科当作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外阵地,训练语文基本功的场所。
如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编成小故事讲出来,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结合学过的地理、历史知识,组织参观、考察、游览、采集矿石标本等,把过程和感受加以描述。
还让学生听音乐编故事,给课文画插图、连环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