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精品复习 新高考高三备考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5.用熟悉的生活中的案例总结一般规律(课堂),用陌生区域的案例提升能力(作 业)。 6.区域地理复习没必要面面俱到。 7.讲地更要讲理,建议删除大量不必要的地理常识的背诵,减轻学生不必要的 负担,重视原理应用、解决问题知识链条的构建。 8.引导学生错题分类,错题分析。 9.重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碎片知识结构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四)打破思维定势,强化思维过程 自然模块试题突出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以及阐释地理事象的形成或演变过程;设置 认知冲突情境,考查考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37题选取的 区域是外流区里的一条特殊的内流河。第(1)小题材料中提示“河流排水受阻常形 成堰塞湖”,但是“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通过对特殊现象的分 析主要考查考生的批判式思维方式。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九点建议 1.重视课前提问,滚动复习,夯实基础知识。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Fra Baidu bibliotek
2.重视景观图片、示意图、视频可视化资料的使用,让看不见的地理要素可视 化,提高学生跨时空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情境再现能力。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3.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不仅仅是以野外实践、考察、调查的方 式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也包括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过程。野外考察是地理 实践,城市规划、工厂选址难道不是地理实践吗? 4.高三不能一味赶进度,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审、说、写、展,充分暴 露其问题,夯实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提高迁移应用能力,“慢课堂”不一定精彩, 但可能实用。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二、教学内容调整建议 (一)融合渗透 地理1、2与选修Ⅰ-1、Ⅰ-2等内容前后关联,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要融合渗透, 能前置的课标要求尽量内容前置。如选修Ⅰ-1渗透在地理1中延伸和拓展要自然 一些。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二)跨模块整合 (1)《区域地理》与选修Ⅰ-2的整合。 以《区域地理》为主,将选修Ⅰ-2的相关内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板块整 合进入具体的区域中。如,在进行“欧洲西部”内容的学习中,加入“德国鲁尔 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 (2)选修Ⅰ-2与《环境保护》的整合。 将选修Ⅰ-2中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与《环境保护》中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 护内容相整合,适当分工,各有侧重。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二)关注时代发展,体现学科价值 沿时间轴展现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 1~3题村办企业的发展、第6~8题东北某林区铁路分布的变化、第37题里海水文 特征的变化以及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的预判分析。 (三)选取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强调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引导考生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周围的世界,思考人与 自然的关系,对实际问题做出有意义的判断或恰当的解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 措施。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4~5题欧盟人口结构的变化,第36题澳大利亚汽车产 业的发展变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三)模块内整合 如《环境保护》模块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可整合为以下微 专题进行复习。微专题1:荒漠化;微专题2:水土流失;微专题3:湿地;微专 题4:生物多样性。 (四)关注删除的内容 如选修Ⅰ-2中删除了农业区域发展,这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因为在地理2中农 业部分,已经涉及到了,没有必要再单独(重复)学习。建议老师们在学习农业区 位选择的时候,应该适当拓展补充。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透视高考命题中的核心素养 [点睛]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 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 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素养1 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 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素养解读] 关于人地协调观,考生必备的几个思考方向 (1)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阶段性特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2)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开放区域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 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 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3)结合现实中的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理 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 展的观念。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素养2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精品复习 新高考高三备考策略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考命题特点与教学内容调整建议 一、命题特点 (一)价值观立意,聚焦核心素养,突出立德树人 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判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 方式及其合理性;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1~3 题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2019年全国卷Ⅲ第1~2题厨余垃圾处理、第36题鲁尔 区转型发展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典例1] (2018·高考全国卷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 后重建规划中①,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 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②。 [透视] 信息①:可持续发展是高考命题的落脚点。考查热点旅游大事——九寨 沟风景区的重建,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信息②:利用社会生活实例考查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和掌握是高考命题的常用角 度。以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考查正确的人地观。如区域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的措施和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