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学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钟山记》教学实录

备课研修

2013-04-06 22:18

执教者史建筑

北京市11中学

环节一整体把握,确定方向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第四单元——体悟山水神韵中苏轼的《石钟山记》。(板书石钟山记苏轼)

师苏轼是什么人?他的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面的注释①,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提示学生看书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师看完了吧?大家请举手回答问题。

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下此文。

师大家看到本文的题目,会想到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文章?

生本文是一篇记游性的文章。

师记游性的文章,我们把你的说法改一下,把“记游”改为“游记”好不好?

(生点头同意)

师人们对这篇文章的定性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是游记,有的人认为是碑记。说它是游记,但又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通过记游来解读道理。大家想一下这篇文章中直接描写游历细节的文字是哪些?

生第二段。

师对,那我们就先看文章的第二段。大家从第二段中的“至莫夜月明”看到本段的结束。

(师巡视,并指点学生结合课本的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个别的字词,通晓文意)

环节二中心开花,具体鉴赏

师大家读完了吧?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生读第二段,师纠正读音和句读)

师下面我来读一下课文,大家跟着我读,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和生字词的读音。

(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下面大家自读这一段,读时要读出起伏,展现情境。

(生自读。师巡视并指导学生)

师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文字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者需要研究的重点句子,交流讨论。

(生自主寻找词句,小组交流讨论)

师大家准备好后,各学习小组可以派代表发言。

生“舟行适临汝”中“舟”是名词作状语。“大声发于水上”是状语后置句。

师这位同学找的点很好,哪位同学还有新的发现。

(生仔细看课文,师指导看一下文中的句子的语序哪些和现代汉语不同)

生是“古之人不余欺也”。

师那它是什么句式?

生宾语前置句。

师大家记下一句话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需要前置。句子中“欺”的宾语应是“余”,前面有否定词“不”,所以将“余”前置。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师板书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代词“之”在此作宾语,在文言否定句中则需要前置。

师除去字词、句式以外,大家再找一下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生思考)

生1“舟人大恐”中的“大”,“徐而察之”中的“徐”,形象地表现了舟人当时的表情和他们亲自考察时的小心翼翼。

生2“余固笑而不信也”和“因笑谓迈曰”中两个“笑”字表达的感情不同。

师噢,两个“笑”字表达的意思不用,那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余固笑而不信也”中的“笑”表现作者敢于怀疑,善于探索的精神。“因笑谓迈曰”中的“笑”则有讥笑的成分。

师第二个“笑”有讥笑的成分,我们看一下课文,作者考察到了真相后笑着对苏迈说话是讥笑吗?那讥笑的又是谁?

生不是讥笑。这里体现了作者在探明真相后的兴奋喜悦自豪之情。

师那请你读一下苏轼对苏迈说的话。

(生有感情地读)

师读的可以,有一点长者的口吻。

(生笑)

师大家再齐读这一段,争取当堂背诵。

(生齐读,师引导学生背诵)

环节三前后勾连,融为一体

师自第二段开始的话,本文更像一篇规范的游记,那第一段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生(齐答)有。

师为什么呢?

(生思考)

生因为第一段中提到了石钟山由来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常疑之”,一个是“余尤疑之”,这两个“疑”字引起了下文。

师回答的很好。第一段提出了疑问,而第二段则是解疑,所以第一段就有存在的必要了。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三段,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生思考,讨论。师巡视,指导学生)

师大家讨论的怎么样了,谁来说一下?

生第三段通过记游来阐发一定的道理。

师作者阐发了什么道理呢?

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师如果我们将这句话改为下面的话

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

凡事目见耳闻,方可断其有无。(附板书)

大家想这样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生改的这两句只是一般的陈述句,而原文中的话是一个疑问句,这样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较陈述句更能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看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如果将其中的“叹”和“笑”两个词语换一下位置,大家再品味一下这句话和原文有什么区别?

(师板书盖笑郦元之简,而叹李渤之陋也。)

(生反复读这句话)

师大家通过读找到他们的区别了吗?

生这样一改就和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

师怎么不相符呢?

生“简”和“陋”准确表达了郦元与李渤鄙陋的程度,作者对郦元与李渤的态度也因其鄙陋的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叹”和“笑”则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不同的态度,“叹”和“笑”所表达的讥讽的程度是不同的,“笑”讥讽的程度要比“叹”的讥讽程度深。如果改为对郦元“笑”而对李渤“叹”那就和原文表达的意思不符。

师回答的很好。在作者看来,对郦元与李渤作者比较倾向郦元,而郦元“言之不祥”,所以“叹其简”,李渤以“斧金考击而求之”,其做法简单所以“笑”其陋,在此“笑”就有“讥笑”的意思,“笑”也表现了苏轼不主观,不武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环节四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师大家考虑这篇文章背后有无更为深层的东西?

(生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