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
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
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几近
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
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
的声音;就会想起……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
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
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
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
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
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
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
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
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⑤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
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
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
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⑥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
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
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
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⑦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⑧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
的一把烈火!
(有删改)60.作者说“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请说说在第③④⑤段中的“缘”有哪些?
61.文章第③段空缺处原有一句话,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合适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B.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我选(),理由:
62.题目是《灯笼》文章开头却没有写灯笼,第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3.请简要说说作者在选文中通过写灯笼有关的事寄寓了哪些情感?6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激越的旋律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答案】
60.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④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宵夜食品;第⑤段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
61.选A,理由:“雪夜驰马,荒郊店宿”符合进京赶考的情景,“忘路之远近”烘托了祖孙间的其乐融融,承载了祖孙深情。
62.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回忆灯笼往事做铺垫。
63.①寄托着祖父慈爱的思慕,寄托着母亲的牵挂、感激;②激发了
悲壮激越的爱国情怀。(还能答出“寄托着热情好施民俗的赞
美”“记录着岁月沧桑的感慨”也可)
64.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
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