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和原因分析范文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浪逐风尖2008-11-05 10:55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
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
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
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1、次表面起源型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
具体因素如下:A、制造因素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
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一种基础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和传递机械装置的力,承受载荷并降低摩擦损失。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不良维护,常见的故障会在滚动轴承中出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滚动轴承常见故障以及其可能的原因分析。
1. 滚珠脱落滚珠脱落是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之一。
通常,滚珠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疲劳和损坏。
当滚珠接近疲劳极限或者发生撞击时,会引起损坏并导致滚珠脱落。
此外,如果滚珠与内、外环之间的间隙不足,也会导致滚珠脱落。
2. 席瓦出现磨损席瓦的磨损是滚动轴承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
一般来说,席瓦的磨损主要是由于其他零部件的磨损或者原材料不良引起的。
如果滚珠或钢球与席瓦的装配不正确,可能会增加席瓦的磨损。
3. 轴承卡死轴承卡死是指滚动轴承无法自由旋转,通常是由于内、外环之间的卡合引起的。
轴承卡死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使用过度或不当,润滑不良,以及进入异物等。
4. 轴承锈蚀轴承的零部件可能会出现锈蚀,这通常是由于滚珠、内外环表面的锈蚀引起的。
可能是由于零件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润滑不好或者外界因素作用引起的。
5. 滚珠氧化当滚珠内的氧化物质增加或者表面氧化时,会导致滚珠失去润滑,引起摩擦和热。
滚珠氧化可能会导致分离或者破碎。
氧化通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温度过高、润滑不良或者滚珠表面质量不好等原因引起的。
6. 轴承寿命过短轴承寿命不足可能会导致轴承的失效。
轴承寿命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过度负载、滚珠或滚道表面缺陷或者轴向荷载等。
7. 滚珠辊子表面过靠近如果滚珠、滚柱或钢球与内、外环之间的间隙不足,可能会导致滚珠和滚柱表面过于靠近。
这种情况会增加轴承的滚动摩擦,进而导致轴承过度磨损和损坏。
8. 轴承过度负载轴承的负荷过大可能会导致滚珠、钢球或滚柱过度变形或者应力过大。
过度负载的原因包括电机过载、不恰当的安装方式或者传动系统设计不良等。
9. 不当润滑轴承的润滑对于轴承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
不正确的润滑可能会导致轴承失效。
汽车变速器滚针轴承烧蚀成因及对策分析
汽车变速器滚针轴承烧蚀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而汽车变速器问题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除了一些影响NVH及操控性能问题外,还有一些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人们对汽车变速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滚针轴承烧蚀极端情况下会造成车辆驱动轮抱死,导致车辆甩尾或失控,属于变速器最危险的失效模式之一。
轴承烧蚀的原因很多,包括间隙配合、强度设计、零件尺寸加工、清洁度、装配工艺等。
本文针对变速器滚针轴承烧蚀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轴承烧蚀及其他传动类零件烧蚀失效分析提供参考。
1 问题描述某后轮驱动车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驱动轮抱死导致无法行驶,经对变速器拆解,发现一档从动齿轮处滚针轴承烧蚀、损坏(见图1),导致一档齿轮与衬套之间卡死。
根据滚针轴承、衬套及一档齿轮在输出轴上的装配位置(见图2)可知,衬套与输出轴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一起,齿轮与衬套之间装有滚针轴承,正常情况下,齿轮通过滚针轴承相对输出轴及衬套转动,如果滚针轴承烧蚀、损坏会导致齿轮与衬套之间无法正常相对运转,从而导致变速箱内部运动干涉、卡死,无法正常输出动力。
2 故障原因分析2.1 滚针轴承烧蚀机理分析为保证齿轮能够相对衬套正常运转,滚针轴承与齿轮及衬套之间必须存有一定间隙,并保证充足的润滑,如果间隙不合理或润滑不足,会导致滚针轴承与齿轮及衬套之间运转不畅,异常磨损发热,同时发热产生高温造成零件热涨,滚针轴承与各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减小甚至完全消除,引起运动干涉,加剧轴承异常磨损,最终导致烧蚀、卡死。
2.2 零件检测分析根据滚针轴承的装配位置关系,影响其径向间隙的关键尺寸有输出轴直径、衬套内径、衬套外径、轴承滚针直径、齿轮内径。
其中输出轴直径偏大或衬套内径偏小,都会导致衬套在压装到输出轴上后外径涨大。
而衬套外径偏大、轴承滚针直径偏大、齿轮内径偏小均会直接导致轴承配合间隙过小。
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
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滚针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1.故障形式:〔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2〕轴承运转有异声;〔3〕轴承产生振动;〔4〕内座圈剥落、开裂;〔5〕外座圈剥落、开裂;〔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适宜,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外表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
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A.配合不当: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一般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工作的离心泵、离心机、减速机、电动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轴与轴承内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
旋转的座圈〔大多数轴承的内座圈为旋转座圈,外座圈不为旋转座圈,少局部轴承那么相反〕,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能在负荷作用下防止座圈在轴径和轴承座孔的配合外表上发生滚动和滑动。
但有时由于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测量不准确或配合面粗糙度未到达标准要求,造成过大的过盈配合,使轴承座圈受到很大挤压,从而导致轴承本身的径向间隙减少,使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磨损加剧或卡死,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内外座圈在按装时开裂。
不旋转座圈常采用间隙或过盈不大的配合,这样不旋转座圈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爬动,而使座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不断更换,座圈滚道磨损均匀。
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
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1、故障形式(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2)轴承运转有异声;(3)轴承产生振动;(4)内座圈剥落、开裂;(5)外座圈剥落、开裂;(6)轴承滚道与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与保持架,就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与裂纹;检查轴承间隙就是否合适,转动就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与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与圆柱度及其表面就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与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
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A、配合不当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一般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工作的离心泵、离心机、减速机、电动机与离心式压缩机的轴与轴承内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
旋转的座圈(大多数轴承的内座圈为旋转座圈,外座圈不为旋转座圈,少部分轴承则相反),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能在负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轴径与轴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发生滚动与滑动。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但有时由于轴径与轴承座孔的尺寸测量不精确或配合面粗糙度未达到标准要求,造成过大的过盈配合,使轴承座圈受到很大挤压,从而导致轴承本身的径向间隙减少,使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磨损加剧或卡死,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内外座圈在按装时开裂。
不旋转座圈常采用间隙或过盈不大的配合,这样不旋转座圈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爬动,而使座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不断更换,座圈滚道磨损均匀。
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
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轴承九种常见故障的原因
轴承九种常见故障的原因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是常有的事,所以不必大惊小怪的。
出现了故障,判断并处理是关键。
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FAG轴承常见故障的原因。
1、轴承温度过高:在机构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有: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机构装配过紧(间隙不足);轴承装配过紧;轴承座圈在轴上或壳内转动;负荷过大;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2、轴承噪音: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有故障。
滚动轴承产生噪音的原因:比较复杂,1)是轴承内、外圈配合表面磨损。
由于这在种磨损,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轴的配合关系,导致轴线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在轴在高速运动时产生异响。
当轴承疲劳时,其表面金属剥落,也会使轴承径向间隙增大产生异响。
2)轴承润滑不足,形成干摩擦,以及轴承破碎等都会产生异常的声响。
3)轴承磨损松旷后,保持架松动损坏,也会产生异响轴承的损伤。
滚动轴承拆卸检查时,可根据轴承的损伤情况判断轴承的故障及损坏原因。
3、滚道表面金属剥落: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脉动载荷的作用,从而产生周期变化的接触应力。
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在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工作面上就产生疲劳剥落。
如果轴承的负荷过大,会使这种疲劳加剧。
另外,轴承安装不正、轴弯曲,也会产生滚道剥落现象。
轴承滚道的疲劳剥落会降低轴的运转精度,使机构发生振动和噪声。
4、轴承烧伤:烧伤的轴承其滚道、滚动体上有回火色。
烧伤的原因一般是润滑不足、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以及轴承装配过紧等。
5、塑性变形:轴承的滚道与滚子接触面上出现不均匀的凹坑,说明轴承产生塑性变形。
其原因是轴承在很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低速旋转的轴承上。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7271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故障形式(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2)轴承运转有异声;(3)轴承产生振动;(4)内座圈剥落、开裂;(5)外座圈剥落、开裂;(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合适,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发动机连杆滚针轴承失效分析及产品改进研究
摘要摩托车连杆滚针轴承的运动及受力状态比较复杂,现针对某型号发动机的连杆滚针轴承失效样品作失效分析。
分析表明承受载荷过大,滚针的表面应力分布不均,保持架和连杆的结构强度和耐磨性不足等原因是连杆滚针轴承发生早期失效的主要因素。
针对产品的失效原因,提出滚针的凸度技术以消除滚针的边缘效应,提出保持架和连杆的热处理技术以改善保持架和连杆的抗疲劳能力和耐磨性等工艺改进方案,协助生产厂家改进产品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滚针轴承;失效分析;工艺改进;摩托车AbstractFor a model of the engine connecting rod needle bearing failure samples for failure analysi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earing load is too larg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needle surface stress, the cage and the connecting rod of a lack of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due to early failure of the connecting rod needle bearing main factors.Reasons for product failure occurs, raise the crown needle technology, heat treatment of the cage and the connecting rod technology, used to improve the needle of the "Edge effect" and to raise the cage and the connecting rod's resistance to fatigue and wear resistance, etc. process improvement program to help manufacturers improve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increase its service life.Keywords Needle roller bearings Failure Analysis Process Improvement motorcyc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本课题国内状况 (4)1.3 滚动轴承国内外状况与研究方法 (6)1.4 三轮摩托车的国内市场状况 (7)本章小结 (8)第2章连杆滚针轴承失效分析 (9)2.1 连杆滚针轴承接触疲劳失效 (10)2.1.1点蚀 (10)2.1.2 疲劳剥落 (11)2.1.3 影响疲劳失效的因素 (12)2.2 磨损失效 (13)2.2.1 磨粒磨损 (13)2.2.2 粘着磨损 (14)2.3 烧伤损坏 (15)2.4 塑性变形失效 (16)2.5 微观分析 (17)2.6 连杆滚针轴承的润滑 (18)2.6 连杆滚针轴承失效总结 (20)2.7 轴承的寿命计算 (21)本章小结 (22)第3章连杆滚针轴承改进方法研究 (23)3.1连杆滚针轴承工作时的运动及受力分析 (23)3.1.1运动分析 (23)3.1.2受力分析 (23)3.2滚针轴承 (26)3.2.1 滚针的标准 (26)3.2.2 滚针凸度对轴承寿命的影响 (27)3.2.3 滚针凸度的合理设计 (27)3.2.4 目前设计在存在的问题 (29)3.2.5 改进意见 (29)3.2.6滚针的凸度计算设计 (30)3.3 滚针轴承保持器 (32)3.3.1保持架的锁针 (32)3.3.2 “M”型保持架 (33)3.3.3 “K”型保持架 (33)3.3.4 保持架径向定位 (35)3.3.5 保持架表面处理 (35)3.3.6 滚针和保持器的热处理 (36)本章小结 (37)第4章连杆滚针轴承的工艺改进措施 (38)4.1 滚针的工艺改进措施 (38)4.1.1滚针的凸度加工 (38)4.1.2 对数型凸度滚针超精研导辊的设计与加工 (39)4.2 滚针轴承保持架的工艺改进措施 (43)4.2.1 锁针部位主参数的确定 (43)4.2.2 保持架表面处理 (45)4.3 连杆滚针轴承的游隙 (45)4.3.1 影响轴承径向工作游隙的因素 (45)4.3.2 轴承径向游隙的合理选择 (47)4.3.3 M型保持架的渗碳工艺 (47)第五章连杆滚针轴承现阶段改进后的效果 (49)5.1 滚针轴承的改进 (49)5.2 连杆的改进 (52)本章小结 (58)第六章连杆滚针轴承的有限元分析 (59)6.1 滚针轴承的有限元分析 (59)6.2 连杆的有限元分析 (62)本章小结 (64)结论 (65)参考文献 (66)致谢 (67)第1章绪论1.1 课题的提出三轮摩托车作为一种运输机械,适用于城乡之间的中、短途运输,由于该类车体积小、价格低、操作简便、方便实用,从而深受广大农民和城乡个体劳动者的喜爱。
轴承常见的九种故障及原因
轴承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列的故障,我们要做到就是了解引发这些故障的原因从而及时的做出维护,以保轴承的正常使用。
下面来说说轴承常见的九种故障以及引发的原因。
1、轴承温度过高:在机构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2、座圈滚道严重磨损:可能是座圈内落入异物,润滑油不足或润滑油牌号不合适。
3、保持架碎裂:其原因是润滑不足,滚动体破碎,座圈歪斜等。
4、滚道表面金属剥落: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脉动载荷的作用,从而产生周期变化的接触应力。
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在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工作面上就产生疲劳剥落。
如果轴承的负荷过大,会使这种疲劳加剧。
另外,轴承安装不正、轴弯曲,也会产生滚道剥落现象。
轴承滚道的疲劳剥落会降低轴的运转精度,使机构发生振动和噪声。
5、塑性变形:轴承的滚道与滚子接触面上出现不均匀的凹坑,说明轴承产生塑性变形。
其原因是轴承在很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低速旋转的轴承上。
6、保持架的金属粘附在滚动体上,可能的原因是滚动体被卡在保持架内或润滑不足。
7、轴承噪音: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有故障。
8、轴承座圈裂纹:轴承座圈产生裂纹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配合过紧,轴承外国或内圈松动,轴承的包容件变形,安装轴承的表面加工不良等。
9、轴承烧伤:烧伤的轴承其滚道、滚动体上有回火色。
烧伤的原因一般是润滑不足、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以及轴承装配过紧等。
大家都清楚了轴承常见的故障以及原因,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去避免这些可能会诱发轴承出现故障的事。
轴承九种常见故障的原因
轴承九种常见故障的原因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是常有的事,所以不必大惊小怪的。
出现了故障,判断并处理是关键。
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FAG轴承常见故障的原因。
1、轴承温度过高:在机构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有: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机构装配过紧(间隙不足);轴承装配过紧;轴承座圈在轴上或壳内转动;负荷过大;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2、轴承噪音: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有故障。
滚动轴承产生噪音的原因:比较复杂,1)是轴承内、外圈配合表面磨损。
由于这在种磨损,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轴的配合关系,导致轴线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在轴在高速运动时产生异响。
当轴承疲劳时,其表面金属剥落,也会使轴承径向间隙增大产生异响。
2)轴承润滑不足,形成干摩擦,以及轴承破碎等都会产生异常的声响。
3)轴承磨损松旷后,保持架松动损坏,也会产生异响轴承的损伤。
滚动轴承拆卸检查时,可根据轴承的损伤情况判断轴承的故障及损坏原因。
3、滚道表面金属剥落: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脉动载荷的作用,从而产生周期变化的接触应力。
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在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工作面上就产生疲劳剥落。
如果轴承的负荷过大,会使这种疲劳加剧。
另外,轴承安装不正、轴弯曲,也会产生滚道剥落现象。
轴承滚道的疲劳剥落会降低轴的运转精度,使机构发生振动和噪声。
4、轴承烧伤:烧伤的轴承其滚道、滚动体上有回火色。
烧伤的原因一般是润滑不足、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以及轴承装配过紧等。
5、塑性变形:轴承的滚道与滚子接触面上出现不均匀的凹坑,说明轴承产生塑性变形。
其原因是轴承在很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低速旋转的轴承上。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滚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然而,由于使用环境、工作负载等因素的影响,滚动轴承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
下面将介绍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1. 磨损滚动轴承使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磨损。
其中,内外圈的磨损主要由于轴承过载或工作负载超过额定值引起;滚子和保持架的磨损则可能是因为润滑不良或污染物进入轴承内部导致。
2. 偏磨轴承的偏磨是指轴承内或轴承与座孔之间出现不均匀磨损。
常见的偏磨原因包括:- 轴与孔配合不当,导致径向力分布不均匀;- 安装不当,轴承圈无法自由转动;- 轴承前后轴向间隙不适当;- 刺激源进入轴承内部,如灰尘、碎屑等。
3. 断裂滚动轴承的断裂通常是由于承载力过大,导致疲劳破坏而引起的。
常见的断裂原因包括:负载过重、冲击负荷或周转速度过高等。
此外,如果选择的轴承质量不符合要求,也可能导致断裂。
4. 失效滚动轴承的失效通常是指轴承失去其原有的功能,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失效原因有:- 轴承内部润滑不足、过度润滑或润滑剂品质不合格;- 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齿轮与轴承的扭转热膨胀不同步;- 材料质量不良或加工缺陷;- 其他外部因素,如腐蚀、震动、冲击。
5. 噪声滚动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当噪声过大时,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 轴承运转不平衡,导致产生共振;- 轴承内部润滑不良,导致滚动体与内圈、外圈之间摩擦过大;- 轴承保持架失效或受损。
总结起来,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包括磨损、偏磨、断裂、失效和噪声。
这些故障的发生原因包括过载、工作负荷超出额定值、配合不当、安装失误、润滑不足、材料质量不良等。
为了确保滚动轴承能够正常工作,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轴承型号,合理安装和润滑轴承,同时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负荷条件。
电机滚动轴承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电机滚动轴承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分析轴承故障的电机故障中相对集中的一类故障,与轴承的选择、安装及后期使用维护都有较大的关系。
目录1.轴承发热原因分析 (1)2.电机轴承噪声大原因分析 (2)3.轴承位置振动大原因 (2)4.轴承跑圈原因分析 (2)5.轴承盖与轴相擦原因分析 (2)6.橡胶油封失效原因分析 (3)7.润滑脂中有杂质原因分析 (3)8.润滑脂干涸或外流原因分析 (3)9.注油和排油失灵原因分析 (3)10.轴承发热原因分析 (4)10. 1.润滑不当造成的轴承发烧 (4)10.2.由于安装不当引起的轴承发热 (4)10. 3.转子不平衡 (4)10.4.检查更换不及时 (4)结合一些实际的分析案例及数据积累对滚动轴承结构的故障和产生原因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与各位共享。
1.轴承发热原因分析1)当电动机两端均采用单列球轴承时,因转子热胀冷缩,轴承外套不能顺利地在轴承室中蠕动,轴承游隙“吃光”,使滚珠承受较大的额外轴向力。
2)轴承离定、转子绕组太近,或者受被拖动设备的热辐射影响。
3)轴承部位通风散热不好。
4)润滑脂过多或流失严重造成轴承干磨;或润滑脂中有杂质。
5)轴承内套与轴,或轴承外套与轴承室的配合超差均趋向过盈。
6)轴承选择不当:如游隙不适,型号、极限转速不符合要求等。
7)机座变形,使两端止口的同轴度超差。
8)电动机转子动平衡超差。
9)轴承本身质量差。
10)受电动机所拖动设备的干扰。
2.电机轴承噪声大原因分析1)轴承游隙选择不当。
2)电动机动平衡超差。
3)电动机轴承距过大。
4)润滑脂干涸或流失。
5)轴承内外套与轴、轴承室配合不当。
6)负荷不均匀。
7)安装、调试不符合要求,如电动机与所拖动的设备同轴度超差。
8)轴承本身质量差,如保持架松动,滚道变形等。
3.轴承位置振动大原因1)轴承游隙过大。
2)杂质进人轴承滚道。
3)轴承距过大。
4)转轴不圆,使轴承内套的滚道也随之变形(也是噪声的根源)。
5)负荷不均匀。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之欧阳学创编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1.故障形式(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2)轴承运转有异声;(3)轴承产生振动;(4)内座圈剥落、开裂;(5)外座圈剥落、开裂;(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合适,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
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A.配合不当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一般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工作的离心泵、离心机、减速机、电动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轴与轴承内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
旋转的座圈(大多数轴承的内座圈为旋转座圈,外座圈不为旋转座圈,少部分轴承则相反),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能在负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轴径和轴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发生滚动和滑动。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但有时由于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测量不精确或配合面粗糙度未达到标准要求,造成过大的过盈配合,使轴承座圈受到很大挤压,从而导致轴承本身的径向间隙减少,使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磨损加剧或卡死,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内外座圈在按装时开裂。
不旋转座圈常采用间隙或过盈不大的配合,这样不旋转座圈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爬动,而使座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不断更换,座圈滚道磨损均匀。
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
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修复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修复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一种轴承类型,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负载能力大等优点。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滚动轴承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如噪音、振动、过热等问题。
本文将从常见故障及修复两个方面介绍滚动轴承的相关知识。
一、常见故障1. 噪音噪音是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之一,通常表现为“嗡嗡”、“呼呼”等声音。
噪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润滑不良:如果润滑不足或润滑油质量差,会导致摩擦增大,从而产生噪音。
(2)杂质进入:如果外界杂质进入轴承内部,会导致轴承损坏或卡死,同时也会产生噪音。
(3)安装不当:如果安装不当或受力不均衡,会导致轴承变形或磨损加剧,从而产生噪音。
2. 振动振动是指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轴承颤动现象,通常表现为轴承整体或部分的震动。
振动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负载过大:如果负载过大,会导致轴承变形或磨损加剧,从而产生振动。
(2)偏心或不平衡:如果轴承偏心或受力不均衡,会导致轴承旋转不平稳,从而产生振动。
(3)安装不当:如果安装不当或固定方式不正确,会导致轴承变形或磨损加剧,从而产生振动。
3. 过热过热是指在运转过程中轴承温度过高的现象。
过热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润滑不良:如果润滑不足或润滑油质量差,会导致摩擦增大,从而使轴承温度升高。
(2)负载过大:如果负载过大,会使摩擦增大,从而使轴承温度升高。
(3)杂质进入:如果外界杂质进入轴承内部,会导致摩擦增大,从而使轴承温度升高。
二、修复方法1. 噪音修复方法(1)更换润滑油:如果润滑不足或润滑油质量差,可以更换合适的润滑油。
(2)清洗轴承:如果轴承内部有杂质,可以清洗轴承。
(3)调整安装位置:如果安装不当或受力不均衡,可以重新调整安装位置。
2. 振动修复方法(1)降低负载:如果负载过大,可以降低负载以减少振动。
(2)重新安装:如果轴承偏心或受力不均衡,可以重新安装并调整位置。
3. 过热修复方法(1)更换润滑油:如果润滑不足或润滑油质量差,可以更换合适的润滑油。
滚动轴承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1、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1)疲劳点蚀:滚动轴承在载荷作用下,滚动体与内、外滚道之间将产生接触应力。
轴承转动时,接触应力是循环变化的,当工作若干时间以后,滚动体或滚道的局部表层金属脱落,使轴承产生振动和噪声而失效。
(2)塑性变形:当轴承的转速很低或间歇摆动时,轴承不会发生疲劳点蚀,此时轴承失效是因受过大的载荷(称为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使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上出现大的塑性变形,形成不均匀的凹坑,从而加大轴承的摩擦力矩,振动和噪声增加,运动精度降低。
(3)磨料磨损、粘着磨损:在轴承组合设计时,轴承处均设有密封装置。
但在多尘条件下的轴承,外界的尘土、杂质仍会侵入到轴承内,使滚动体与滚道表面产生磨粒磨损。
如果润滑不良,滚动轴承内有滑动的摩擦表面,还会产生粘着磨损,轴承转速越高,粘着磨损越严重。
经磨损后,轴承游隙加大,轴承游隙加大,运动精度降低,振动和噪声增加。
2、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因素1)温度:滚动轴承工作温度和轴承使用寿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轴承额定动负荷的降低。
轴承动负荷是在工作温度低于120℃的情况下确定的轴承负荷能力,工作温度是指轴承外圈测量处的温度。
因此如果工作温度超过120℃,则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温度将超过轴承元件的回火温度,使轴承元件丧失原有的尺寸稳定性和工作表面硬度。
(2)游隙:滚动轴承的游隙是重要的使用特性,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疲劳寿命、振动、噪声、温升和机械运转精度等影响很大,选择轴承,即要决定轴承的结构尺寸,又要选择轴承的游隙。
(3)硬度:滚动轴承元件(内、外套圈及滚动体)的材料硬度一般为HRC58~64,额定动负荷和额定静负荷是在此硬度范围内确定的。
如果轴承元件的实际硬度低于上述范围,则额定动负荷和额定静负荷应降低。
3、轴承的损坏主要有五个原因:①材料疲劳;②润滑不良;③污染;④安装问题;⑤处理不当。
大体上讲,有三分之一的轴承损坏原因是材料疲劳;有三分之一是润滑不良;另外三分之一是污染物进入轴承或安装处理不当。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961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故障形式(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2)轴承运转有异声;(3)轴承产生振动;(4)内座圈剥落、开裂;(5)外座圈剥落、开裂;(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合适,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
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A.配合不当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滚针轴承烧散架分析及对策
滚针轴承烧散架原因初探双挡边的圆柱滚针轴承,产品散架及烧的原因是本身制造质量(掉针)及使用中温度过高引起的保持架断裂造成套、轴承快速失效。
一、轴承本身制造质量问题:1、滚针起皮和折叠,这两种缺陷的局部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而且其周围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碳或贫碳现象,材料容易崩落、压凹或磨耗,致轴承早期损坏。
2、保持架的制造质量,主要观察是否偏位、歪斜、松弛、缺肉或“双眼皮’,有无连接不牢或连接过度引起卡住滚动体现象,某些保持架的压坡、收边,敛缝和凿口的质量是否保证,滚动体是否能不落出保持架并能回转自如,这些要点如不合要求,小则造成轴承噪声和旋转精度降低,大则可能发生保持架散架,造成机械故障或事故。
3、如打字质量不佳,如字迹模糊、损坏,都应认为次品,严重者也可不予验收。
二、引起这类产品温度过高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购轴承的原始径向游隙较小,轴承安装运转后由于温度的升高使轴承的径向游隙减少,直至使轴承内没有游隙,产品不能正常运转,最终导致轴承卡死失效;2.轴承滚道面和滚子表面受伤或轴承在使用中受力太大使滚道和滚动体表面产生疲劳剥落,这种剥落开始很细小,随着运转时间的加长会出现凹陷并逐渐扩大,呈大面积片状剥落,这些剥落物在轴承滚道内会引起产品急剧升温,使轴承快速失效;3.轴承轴向配合台阶面不垂直、传动轴弯曲、轴孔不同心导致轴承安装歪斜,加之斜齿轮的轴向力作用等这些问题都会使轴承滚针局部承受过重载荷,而使滚针剥落轴承失效;4.轴承内添加的润滑剂过少或润滑剂的性能不能满足轴承的使用性能,滚道内的干磨擦导致温度急剧升高轴承快速失效。
5、箱体内润滑油清洁度差,颗粒杂质使轴承的径向游隙减少,产品不能正常运转,最终导致轴承烧或卡死。
6、箱体内油温过高。
一、轴承本身制造质量问题:1、滚针起皮和折叠,这两种缺陷的局部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而且其周围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碳或贫碳现象,材料容易崩落、压凹或磨耗,致轴承早期损坏。
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教学提纲
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滚针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1.故障形式:(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2)轴承运转有异声;(3)轴承产生振动;(4)内座圈剥落、开裂;(5)外座圈剥落、开裂;(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合适,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
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A.配合不当: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一般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工作的离心泵、离心机、减速机、电动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轴与轴承内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
旋转的座圈(大多数轴承的内座圈为旋转座圈,外座圈不为旋转座圈,少部分轴承则相反),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能在负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轴径和轴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发生滚动和滑动。
但有时由于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测量不精确或配合面粗糙度未达到标准要求,造成过大的过盈配合,使轴承座圈受到很大挤压,从而导致轴承本身的径向间隙减少,使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磨损加剧或卡死,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内外座圈在按装时开裂。
不旋转座圈常采用间隙或过盈不大的配合,这样不旋转座圈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爬动,而使座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不断更换,座圈滚道磨损均匀。
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
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常见滚针轴承故障及其原因
滚针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1.故障形式:
(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
(2)轴承运转有异声;
(3)轴承产生振动;
(4)内座圈剥落、开裂;
(5)外座圈剥落、开裂;
(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
(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合适,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
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
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
A.配合不当:
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一般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工作的离心泵、离心机、减速机、电动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轴与轴承内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
旋转的座圈(大多数轴承的内座圈为旋转座圈,外座圈不为旋转座圈,少部分轴承则相反),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能在负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轴径和轴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发生滚动和滑动。
但有时由于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测量不精确或配合面粗糙度未达到标准要求,造成过大的过盈配合,使轴承座圈受到很大挤压,从而导致轴承本身的径向间隙减少,使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磨损加剧或卡死,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内外座圈在按装时开裂。
不旋转座圈常采用间隙或过盈不大的配合,这样不旋转座圈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爬动,而使座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不断更换,座圈滚
道磨损均匀。
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
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B.装配方法不当:
轴承和轴径或轴承座孔的过盈较小时,多采用压入法装配。
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铜棒和手锤,按一定的顺序对称地敲打轴承带过盈配合的座圈,使轴承顺利压入。
另外,也可用软金属制的套管借手锤打入或压力机压入。
若操作不当,则会使座圈变形开裂,或者手锤打在非过盈配合的座圈上,则会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或轴承间接被破坏。
C.装配时温度控制不当:
滚针轴承在装配时,若其与轴径的过盈较大,一般采用热装法装配。
即将轴承放入盛有机油的油桶中,机油桶外部用热水或火焰加热,工艺要求加热的油温控制在80℃~90℃,一般不会超过100℃,最多不会超过120℃。
轴承加热后迅速取出套装在轴颈上。
若温度控制不当造成加热温度过高,则会使轴承产生回火而致硬度降低,运行中轴承就易磨损、剥落、甚至开裂。
D.装配时间隙调整不当:
滚针轴承的间隙分为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其功用是保证滚动体的正常运转和润滑以及补偿热伸长。
对于间隙可调整的轴承而言,因其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之间有正比例的关系,所以安装是只要调整好轴向间隙就可获得所需的径向间隙,而切它们一般都是成对使用的(即装在轴的两端或一端),因此,只需要调整一只轴承的轴向间隙即可。
一般用垫片调整轴向间隙,有的也可用螺钉或止推环调整。
对于间隙不可调整的滚针轴承,因其径向间隙在制造时就已按标准确定好了,不能进行调整,此类轴承装在轴径上或轴承座孔内之后,实际的径向间隙称为装配径向间隙,装配时要使装配径向间隙的大小恰好能在运转中造成必要的工作径向间隙,以保证轴承灵活转动。
此类轴承在工作时,由于轴在温度升高时受热伸长而使其内处座圈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轴承的径向间隙减少,甚至使滚动体在内外座圈间卡住。
若将双支承滚针轴承中的一个轴承(另一个轴承固定在轴上和轴承座中)和侧盖间留出轴向间隙,可避免上述现象。
由上述可知,不论间隙可调整或间隙不可调的滚针轴承,它们在装配时都要调整好轴向间隙(但有些间隙不可调的轴承不必留轴向间隙),以补偿轴在温度升高时的热伸长,从而保证滚动体的正常运转。
若轴向间隙过小时,会造成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甚至使滚动体卡死或破损;若轴向间隙过大,则会导致运转中产生异声,甚至会造成严重振动或使保持架破坏。
E.联轴器找正不当:
大多数运转设备的输入轴是通过联轴器与动力轴相连接,因此装配时必须进行联轴器的找正,使主动轴与从动轴在同一轴线上。
(3)润滑不良滚针轴承使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都有一定的工作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就会变质,从而失去润滑作用,使轴承因高温而烧损。
另外,润滑油(或润滑脂)本身质地不良或运行中加油(脂)不及时,也会造成轴承温度升高或产生异声。
(4)转子不平衡一般来说,运转设备的转子在装配前都要进行动、静平衡,所以,轴承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但有些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介质的腐蚀或固体杂质的磨损,或者是轴出现弯曲,就会导致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从而使轴承发热、振动,滚道严重磨损,直至破坏。
(5)检查更换不及时轴承运行过程中,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若出现发热、异声、振动等情况,要及时停车查找原因,消除故障,轴承如发现严重的疲劳剥落、氧化锈蚀、磨损的凹坑、裂纹、硬度降低到HRC<60,或有过大噪音无法调整时,应及时更换。
若检查、更换不及时,则会造成轴承甚至转子的严重破坏,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
另外,轴承拆卸不当、设备地脚螺栓松动造成的振动,也会导致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轴承内、外座圈的开裂。
3.消除故障的方法:
(1)更换轴承时,要对新轴承进行认真检查,同时对轴径及轴承座孔和转子进行细致的检查;
(2)装配和拆卸轴承时,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认真操作,避免装拆不当导致的轴承损坏;
(3)按时加油换油,保证轴承工作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况;
(4)运行中认真检查,发现故障隐患,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