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中药方子,中医良方推荐【医学养生常识】
张仲景治疗肺病的名方
![张仲景治疗肺病的名方](https://img.taocdn.com/s3/m/de8daec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8.png)
张仲景治疗肺病的名方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开创了中医药学领域中的重要
分支——方剂学。
在治疗肺病方面,张仲景留下了许多备受后人推崇
的名方,这些方剂不仅治疗肺病疗效显著,而且对于许多其他疾病也
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张仲景治疗肺病的名方:
1. 麻黄汤
麻黄汤是张仲景治疗肺病的经典处方之一,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感冒
引起的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
材料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麻黄能够发汗解表、杏仁和甘草则能润肺止咳,这个方剂非常适合初
期感冒、风寒感冒等病症。
2.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是一个改良自麻黄汤的方剂,材料与麻黄汤类似,还可以加
入生姜、苏子、附子等草药。
这个方剂适用于寒邪入肺、气喘、咳嗽、恶寒等症状。
3. 杏苏散
杏苏散主要是针对秋冬季节的干咳、痰黄、喉咙痒等症状。
材料包括
杏仁、苏叶、桔梗、甘草等,这个方剂具有润肺化痰、清热止咳的功效。
4. 杏苓逍遥散
杏苓逍遥散主要是针对气虚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材料包括
杏仁、茯苓、白术、沙参、甘草等,这个方剂具有补气、养阴、润燥、化痰等作用。
5.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方剂,材料只有茯苓、杏仁、甘草。
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肺燥痰少、干咳等症状,能够润肺化痰。
以上是张仲景治疗肺病的五个经典方剂,它们的功效不仅体现在治疗
肺病上,还可以改善身体整体状况。
这也正是中医药的独特之处,强
调的是人体整体的平衡与调节。
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
![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a511ed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2.png)
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2015-07-08 14:54 来源:三九养生堂编辑:嵇冬梅内科方剂肺心病这种疾病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类患者,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西医治疗这类病状。
其实中医也可以治疗。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肺心病的中医方剂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肺心病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3.肺血管疾病罕见。
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肺气肿或其它慢性肺部疾患,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以气短、咳喘、心悸、水肿、不能平卧等为特征。
长期咳嗽,反复发作,胸闷,痰多或胸廓隆起如桶,动则气短,精神疲乏,面色晦暗,咳嗽常在冬季加重,口唇发绀。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方剂方药一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白芥于1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解表散寒,温里化痰。
方药二桂枝10克半夏10克细辛15克白芍15克五味15克杏仁15克干姜5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解表散寒,温理化痰。
方药三茯苓30克白术30克党参30克桂枝10克泽泻15克葶苈子15克制附片10克(先熬) 子姜9克桑白皮15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水气凌心,温阳利水。
方药四桂枝10克茯苓20克五味于10克党参30克紫河车20克胡桃肉20克紫石英20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肺气虚。
出处:《中医中药偏方选内科部》。
名医李可我治风心病和肺心病的常用方
![名医李可我治风心病和肺心病的常用方](https://img.taocdn.com/s3/m/c459133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8.png)
名医李可我治风⼼病和肺⼼病的常⽤⽅前⾔风⼼病、两种病的症候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痛,按六经来讲就是表⾥同病。
风⼼病,就是《⾦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病,就是⼩青龙汤证的虚化。
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为基础,结合病⼈当时的体质⽅⾯主要的缺陷,先救本⽓,保胃⽓,固肾⽓,⽤张仲景留下的⽅⼦来探索治疗的⽅法。
⼀、我治风⼼病的⼀个常⽤⽅:⽣北芪120~250g,制附⽚45g,制川乌30g,⿊⼩⾖30g,防风30g,桂枝45g,⾚芍45g,炙⽢草60g,⿇黄10~45g,辽细⾟45g,红参30g,蜂蜜150g,⽣姜45g,⼤枣12枚,九节菖蒲10g。
(说明⼀下,《伤寒论》⿇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
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煮⿇黄的⽅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两以上,⽔开了⼀分到⼀分半钟左右上边就会有⼀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边,⽤本⽅的时候每次兑⿇黄汁三分之⼀,得汗⽌后服,去掉不⽤了,有些⼈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的病要120g⿇黄才出汗)。
案例2004年,在南宁,刘⼒红教授带着好多研究⽣,都是每天早上起来,单纯尝附⼦。
看看到底⼈体对附⼦的耐受有多⼤,究竟有什么反应,看看附⼦有没有那么⼤的毒性。
其中有很多同志在每天早上尝附⼦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不晓得⼒红是不是跟⼤家讲过。
我们这代⼈⽤附⼦都有亲⾝经历,我们的弟⼦都是⾸先⾃⼰去尝药。
在治疗中,⼀旦经过辨证,⽴出⽅⼦那是不会有问题的。
所以当时⽅⼦⾥⽤防风、蜂蜜、⿊⾖都是为了解毒的,但这样就有副作⽤,就是药的⼒量减弱了。
所以同志们要试我的⽅⼦,还是⽤原来的⽅法,等到你有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
另外关于细⾟,《伤寒论》基础剂量是三两(45g),我⽤这个量⽤了40年,没有发⽣过任何问题,有些特殊的病,特别是接受了河北名医刘沛然⽼先⽣的经验之后,最⾼时⽤到120g,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唯⼀的缺陷是细⾟味道太⼤。
中医医案——肺心病(三)
![中医医案——肺心病(三)](https://img.taocdn.com/s3/m/7aa3d9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3.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急救心肺之阴、加强淡渗行水利气、扶正祛邪并行挽治肺心病病案:姜某,男,68岁。
初诊:1982年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十四年前因工作环境接触粉尘过多引起咳嗽、咯痰,并逐渐出现气短、气喘。
十年前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曾用益寿宁、氨茶碱、青霉素、链霉素等药治疗。
三年前出现下肢浮肿,活动稍多则喘促、心悸,心前区隐隐作痛。
1981年12月中旬,因工作劳累,加以外感,气短喘促加重,难以平卧,心慌、下肢浮肿较前明显,大便漆黑,本单位医院施治无效。
1982年1月18日以“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转当地矿务局医院,经用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及安络血、Vit K3、双氢克尿噻、地高辛等药,并输血300ml,仍未见好,乃于今年2月2日入我院治疗。
入院时,患者喘促气短,难以平卧;咳声重浊,咯白泡沫痰;心悸;表情淡漠,神识恍惚,语音低怯;不思饮;右胁下痞块,双下肢浮肿,按之肌肤凹陷不起;两颧微红,唇甲紫绀。
西医诊为: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②阻塞性肺气肿;③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不全Ⅲ级,心功能不全Ⅱ级。
入院九天,均按痰饮内伏、水气凌心、肺失宣降治疗,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温化痰饮、宣降肺气,病情仍未缓解。
遂于1982年2月10日请赵老会诊。
当时患者抬肩喘息,坐卧不安,胸憋闷,气短促;咳嗽、咯痰白而黏,不易咯出;恶寒发热,汗出涔涔,口干渴,双目幻视,两手麻木。
诊查:唇甲紫绀,双膝以下浮肿,两颧红。
舌体胖大紫暗,苔白厚腻,脉疾。
查:桶状胸,有轻度三凹征,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左侧较多,右侧可闻及干鸣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遥远。
肝在右肋下2.5cm,轻压痛,肝颈征(-)。
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典型的肺型P波。
痰培养两次均有甲型链球菌生长。
辨证:心肺阴虚,久劳化热,痰湿伏肺,气血运行受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论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8fbc2b6c1ed9ad51f01df290.png)
2002, 173~178 4 李家邦. 中医学[M].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47
中 西医 结合与 祖国 医学
者方药茵陈蒿汤加减[3], 即茵陈、山栀子、大 黄; 湿重于热者方药
茵陈四苓汤加减, 即茵陈、苍术、猪苓、茯苓、泽泻。均为水煎服,
每日 1 剂, 分 2 次服, 连服 10 d, 均于第 15 天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标准为临床症 状和体征完全消 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标准为临床症状 和体征消失, 肝功能
表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肝炎疗效观察结果
分组
患者总数 治愈人数 未愈人数 治愈率( %)
治疗组
51
47
4
92.2
对照组
46
35
11
76.1
合计
97
82
15
84.5
χ2=4.81,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采 用四格表资料的 χ2 检验进行 统计学检 验, χ2=4.81, P<0.05, 说明采用中 西医结合方法进行 治疗的治愈 率 高 于单 纯 采 用 西 医 治 疗 的 治 愈 率 。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痰饮”、 “喘咳 ”、 “水肿”、 “心悸”等范 畴, 本病发生与肺、心、脾、肾 四脏有着密切关系( 现在有学者认 为本病发生是五脏俱虚的全身 性疾病) 。本病是在肺、脾、肾三
《生命的药方》中药药方——润肺汤
![《生命的药方》中药药方——润肺汤](https://img.taocdn.com/s3/m/777cdcc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c.png)
《生命的药方》中药药方——润肺汤组成:款冬花24g,百部18g,桑皮12g,五味子12g,花粉24g,麦冬24g,冬瓜子24g,党参24g,知母12g。
功能:养阴润肺,利痰止咳。
主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常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色白黏稠,咯吐不利,咽干口渴,舌苔薄白,脉细。
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具有阴虚肺燥症状表现者有良好的疗效。
用法: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方解:咳为肺病,咳嗽日久不愈,必然耗伤肺气与肺阴。
肺之气阴不足,肺失所养而上逆为咳。
明代张景岳曰:“内伤之咳阴病也,阴病受伤于内,故宜甘平养阴,阴气复而嗽自愈也。
”又云:“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笔者于多年临证实践中,总结出此养阴润燥、利痰止咳之方,经数十年验证,治疗阴虚肺燥型咳嗽,确有良效。
本方以润肺止咳的首选药物款冬花、百部为方中的主药;桑皮降气肃肺;五味子上补肺气,下滋肾阴,并可收敛肺气以增强止咳的作用;党参补益肺气;麦冬、花粉、知母生津润燥以补养肺阴,更配以善于利痰的冬瓜子,可使痰饮爽利地排出。
诸药配合起到养阴润燥、利痰止咳的作用,使阴虚肺燥之咳得以速愈。
临床运用:本方的特点有三:一是本方用润肺止咳作用强的款冬花、百部为方中的重药,其他药物协同配合也能止咳,如桑皮清肺降气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咳,花粉、麦冬生津止咳,知母滋阴止咳,党参补肺止咳,冬瓜子利痰止咳。
因此本方止咳作用强,见效快。
二是阴虚肺燥咳嗽的特点是痰液黏稠,咯吐不爽,是病人频繁咳嗽、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方中用花粉、麦冬等生津之品,配以利痰的冬瓜子,可使痰液稀释而被爽利排出,气道通畅,咳嗽缓解。
三是本证的病机为肺之气阴两虚,方中重用了花粉、麦冬、知母、五味子等大量生津、滋阴、润肺之品,以改变阴虚肺燥,再加入补肺气、敛肺气的党参、五味子,使肺之气阴充盛,宣通肃降有力。
因此,本方不但可使咳嗽迅速缓解,而且咳止后不易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
中医治肺病心悸怔忡医案
![中医治肺病心悸怔忡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2648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c.png)
中医治肺病心悸怔忡医案中医治疗肺病心悸怔忡的医案引言:肺病心悸怔忡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症状,中医认为肺主气,主宣发,与心脏有密切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医医案,探讨中医如何治疗肺病心悸怔忡的有效方法。
一、医案一:宽中理气,调和肺气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心悸怔忡已有半年之久,还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诊为肺病心悸怔忡。
中医师采用宽中理气,调和肺气的方法治疗。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6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10克,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同时遵循中医养生原则,注意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悸怔忡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气短、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二、医案二:祛瘀通络,调理心脾患者男性,年龄57岁,主诉心悸怔忡已有3个月,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为肺病心悸怔忡,并且与气滞、血瘀有关。
中医师采用祛瘀通络,调理心脾的方法治疗。
方剂:活血化瘀丸加减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黄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10克,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坚持服用活血化瘀丸,同时避免寒冷刺激和疲劳,保持心情舒畅。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悸怔忡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等症状也逐渐改善。
三、医案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患者男性,年龄62岁,主诉心悸怔忡已有数月,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为肺病心悸怔忡,并且与热毒、气血不和有关。
中医师采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的方法治疗。
方剂:银翘解毒丸加减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枇杷叶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甘草6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10克,连续服用1个月。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https://img.taocdn.com/s3/m/46f317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3.png)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中药材调理心虚补心有很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六味地黄丸:组成味道各异的六味草药,主要功能为补肝肾阴,滋养精血。
通常使用重量为6-9克,每日2次,每次9克,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2.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制附子、川芎、白芍四味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温暖身体,调理气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克,以水煎服用。
3. 人参养心汤:由人参、当归、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主要功能为益气养血,安定神志。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3-9克,以水煎服用。
4. 大补阴丸:由黄精、淮山、当归、丹参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滋补阴血,清热祛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12克,每日2次,每次6克,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5. 大补心丸:由人参、黄芪、维生素B1等中草药和维生素组成,主要作用为补气养心,增强体质。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10克,每日3次,每次6粒,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6. 归脾丸:由当归、白术、制附子、砂仁等草药组成,主要功能为补血养心,调理脾胃。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9克,以水煎服用。
7. 和血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养血补气,调理经脉。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9-15克,以水煎服用。
8. 养心汤:由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补气养心,调理脾胃。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9克,以水煎服用。
9. 茯苓四逆汤:由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温暖身体,调理气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9克,以水煎服用。
10.当归酒:将当归浸泡在黄酒中,具有补血养心,调理经脉的作用。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30克,每日1次,口服或用来泡脚。
11. 四君子汤重量克数:白术(9克),人参(6克),大枣(4枚),茯苓(9克)作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用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6-9克12. 六君子汤重量克数:人参(3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3片)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6-9克13. 人参鹿茸丸重量克数:人参(30克),鹿茸(10克),桂枝(6克),黄精(15克),杜仲(15克),川芎(6克),生姜(9克)作用:补气益血,温阳驱寒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4. 黄精五加皮膀丸重量克数:黄精(30克),五加皮膀(30克),肉苁蓉(20克),罗汉果(20克),蛤蚧(20克),藏红花(5克)作用:补益虚损,滋阴养血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5. 大补阴丸重量克数: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淫羊藿(10克),金樱子(15克),制首乌(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30克),制山茱萸(15克),党参(15克)作用:补益精气,滋阴养血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6. 归脾汤重量克数: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黄耆(15克),茯苓(15克),桂枝(9克),生姜(6克),大枣(4枚)作用:补益气血,健脾益胃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7. 八珍汤重量克数:人参(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川贝(6克),大枣(4枚),龙眼肉(30克)作用:补益气血,滋阴润燥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8. 静心安神丸重量克数:龙骨(15克),牡蛎(30克),黄柏(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作用:安神定志,养心益气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9. 五味子丸重量克数:五味子(30克),甘草(15克),川贝母(15克),柿蒂(15克),枳实(15克),大枣(30克),人参(30克)作用:补肺益肾,润燥化痰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20. 金匮肾气丸重量克数:熟地黄(240克),山药(240克),枸杞子(120克),丹皮(120克),牛膝(120克),巴戟天(120克),杜仲(120克),白芍(120克),桂枝(30克),茯苓(120克)作用: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
复方甘草细辛汤肺心病的克星
![复方甘草细辛汤肺心病的克星](https://img.taocdn.com/s3/m/9ac8447248d7c1c708a145c4.png)
复方甘草细辛汤肺心病的克星复方甘草细辛汤是一种由很多重要制作而成的中药剂,在治疗肺心病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功效和作用,并且是经过科学认证和临床试验论证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复方甘草细辛汤的使用以及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复方甘草细辛汤复方甘草细辛汤开创了从肾论治,调补肺气,调通肺络的独特的治疗肺心病的理论。
“特效疗法”配方根据中医理论,同时结合临床应用不断总结完善,现已成为攻克肺心病的克星!简介【药品名称】复方甘草细辛汤。
【性状】纯中药汤剂。
【成分】基本方:冬虫夏草、麝香、珍珠、坎炁、生姜、五加皮、细辛、五味子、甘草、鱼腥草、杏仁、车前子、砂仁、藿香、六曲、焦楂、炒麦芽、陈皮、内金、荆芥、橘红、桔梗、紫菀、白前、百部、海浮石、白果、苏子、冬花、防风、夏枯草、柴胡、升麻、人参、葶苈等五十余味名贵药材。
【功效】补肺益肾,化痰止咳;正本清源,修复脏腑功能等。
【主治】中医上的喘证、痰证、水肿、饮证范畴即肺源性心脏病(又叫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复方甘草细辛汤不像西药或传统中药那样单纯杀菌,从而产生耐药菌,使肺心病成为顽症。
它一方面抑制病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淋巴因子吞噬病菌,激活补体,中和毒素,对抗感染,吸收炎症,消灭细菌病毒。
肺心病的类型(1) 痰热壅肺型肺心病:患者会出现咳嗽、痰黄,不易咯出,体热口渴,胸闷烦躁,大便干燥,苔黄脉弦滑等症状。
治疗主要遵循清热化痰的原则。
(2) 寒痰壅盛型肺心病:患者会出现咳嗽痰多,短气喘息,痰白质稀,恶风易汗,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
治疗主要遵循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的原则。
(3) 肺肾气虚、痰浊壅盛型肺心病:患者会出现咳喘不止,动则尤甚,痰多质稀,腰酸腿软,畏寒乏力,舌胖质暗、苔白滑脉弦细等症状。
治疗主要遵循温肾纳气,肃肺化痰的原则。
(4) 脾肾阳虚、水湿浸渍型肺心病:患者会出现咳哨心悸,不得平卧,面色晦暗,四肢冷,浮肿少尿,舌胖质淡、苔滑腻脉滑细等症状。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辨治体会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辨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9999e6c9b6648d7c1c74657.png)
肺 心病 急 性发 作期 是 指 慢性 肺 原 性 心脏 病在 急 性感 染 的 基 1g 茯苓 1g 陈皮 1g 大 黄 、 仁 1 g 0、 5、 2、 杏 5。 础上 , 出现 的咳嗽 、 气喘 、 闽 、 胸 心悸 , 则 昏迷 、 甚 抽搐 、 出血等 一 系 21 瘀 血 阻肺 : .4 . 此证 多 见 于肺 心病 急 发期 右心 衰竭 的患者 , 见 证 咳嗽 气 喘难 以 平 卧 , 间为甚 , 夜 心悸 烦满 , 面唇爪 甲青 列临床证候。 其发病率高 , 国医学的肺胀相似, 与祖 是严重危害老 胸肋 胀 痛 ,
10 3
内蒙辨治 体 会
邓 天 涡
关键词 : ・ ; 医辨 治 肺 心病 中 中图分 类 号 : 5 1 R 4. 5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1 1 - 10 0 10 — 9 9 2 1 )8 0 3 — 2
年 人生命 的疾 患 。从 中医的 角度探 讨 其发 病原 理和 辨证 施 治 , 对 紫 , 筋显 露 , 见胁 下瘢 块 , 脾 肿大 , 质晦 暗或有 瘀点 , 颈 或 肝 舌 脉沉 于提高 临床疗 效和 降低 死亡 率 , 起 到一定 的作用 。 会 涩 。选 《 林 改 错 》 医 血府 逐 瘀 汤 加 减 活 血 化瘀 、 胸 开 肺 : 宽 当归 1 表虚 受邪 。 痰凝血 瘀 是肺 心病 急发 期 的发病 基础 1g川 芎 1g赤 芍 1g桃 仁 1g红 花 lg枳 实 lg柴 胡 1冀 2、 5、 5、 5、 O、 O、 2、 《 诸病 源候 论 ・ 咳逆短 气候 》论 云 :肺 虚为 微寒 所 伤则 咳嗽 , 桔 梗 lg 郁 金 1g 瓜 蒌 壳 1g 黄 连 l 、 夏 1g 并 用 5 “ O、 5、 2、 g o 法 2, % 嗽 则气 还于 肺 间则 肺胀 , 胀 则 气逆 , 肺 而肺 本 虚 , 气为 不 足 , 复为 G 20 l复 方 丹 参注 射 液 3m 静 滴 ,每 日一 次 ,— 天 为一 疗 S5 m+ 0l 57 邪 所乘 , 壅否不 能宣 畅 , 咳逆 短气 也 。” 主气 属 卫 , 合皮 毛 ; 程 。蔡 氏I 用丹 参 注射液 治疗 慢 阻肺 , 降低肺 动脉 压的作 用 , 故 肺 外 2 ] 运 有 -分 未有 超过 1 分钟 者 。 0 卫 气敷 于肌表 有抗御 外邪 之用 。 久患 咳喘 , 肺 肾之气 , 而 耗伤 表卫 其 下 降时间 一般 为 3 5 钟 , 虚弱, 抗御 力差 , 易感 受外 邪而 发病 。 邪犯 卫表 , 失宣 肃 , 不布 22 肺 气 .变证 论 治 : 氏【 出 :肺 心病 急 性期 除 心肺 系 统外 , 韩 指 “ 最容 易 津 而生痰 ; 肺病 及脾 , 子盗母 气 , 不运 湿而 生痰 ; 病及 肾 , 病 受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 脾 肺 母 即肺性脑病 、 肝肾 胃等多脏器功能也合 犯 子 , 化液 而生痰 。 湿 内生 , 肾不 痰 阻碍气 机 、 滞 而血瘀 ; 蕴化 并 不 同程度 的损伤 并衰 竭 。 我们 把肺 心病 并发肺 性脑 病 、 性 气 痰 ” 肺原 热, 灼伤血 液而凝 为瘀 血 ; 肺虚 , 不帅 血 , 行无 力 而瘀滞 。 休 克 、 久咳 气 血 消化 道 出血 、 肾功 能衰 竭 和 呼衰 心 衰 等证 纳入 变证 的水 湿 所以, 表卫 虚 弱 , 复感 外 邪 , 痰凝 血 瘀 , 气 壅塞 是 肺心 病 急发 期 泛 溢 、 肺 窍闭风动 、 损血 溢 、 肾气绝 进行 辨证 施治 。 脉 肺 的病 理基础 。 2 .水 湿 泛溢 : 心病 急 发期 出 现水 肿 、 .1 2 肺 多数 医者 认 为是 脾 肾阳 2 化痰 活血 。 常识 变是肺 心病 急 发期 的治 疗措 施 知 虚 致水 湿泛 溢 而投 温 阳 利水 之 剂 , 后不 但 罔效 , 燥 热之 弊 药 反增 刘 氏 v ̄5 例 慢 阻肺 患者 的微 循环 观 察 发现 :肺心 病 患者 而 加重病 情 。从临 床观察 得知 , 属外 邪犯 肺 , l"0 ; g j “ 实 痰热瘀 阻 , 宣发肃 的舌腹静脉大多呈现饱满、 曲张 , 末稍有丘疹状红点 , 主干明显隆 降无权、 水通失于通调所致水肿。 证见咳逆倚息不能平卧, 张口拾 起、 弯曲、 侧肢弯曲充盈 , 周围可见多数萎缩小泡; 且全血粘度、 血 肩 , 悸喘 满 , 面 眼胞虚 浮 , 全身 水肿 、 按之 没指 。 心 颜 甚则 下肢 胸水 细胞压积、 全血还原黏度 、 血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此变 腹 水并 见 , 寒 肢 冷 , 便 短 少 , 质 晦 暗 、 白滑 , 形 小 舌 苔 脉弦 滑 或沉 化为活 血化瘀 法 的具体 运用 提供 了 客观 的依据 。” 我们 在 长期 的 伏 。宜用 《 金匮 要 略》 婢 加 半夏 汤 合 《 医指 掌 》 越 明 四苓 散泄 热豁 临床工 作 中 , 根据病 性 的寒热 虚实 , 势的 轻重缓 急 , 患者所 表 痰 、 肺 利 水 : 黄 1g石 膏 2g 杏 仁 1g 法 夏 1g 葶 苈 子 病 对 宣 麻 2、 4、 5、 2、 现 的临 床证侯 , 痰凝 血瘀 的病 理 因素 , 抓住 在化 痰肃 肺 、 活血 化瘀 1g桑 皮 1g桔 梗 1g 白术 1g茯 苓 1g 泽泻 lg猪 苓 ls 5、 5、 2、 0、 5、 O、 O、 泽兰 l g O。 的基础 上 , 为常证 和变 证进 行治 疗 , 分 明显 地提 高 了临床疗 效 。 21 .常证辨 治 : 代 医学认 为 , 心病 急 发期 治疗 的 关键 是控 制感 2 . 闭风 动 : 于痰 浊 内 蕴 、 闭心 窍 ; 痰 蕴化 热 , 现 肺 .2窍 2 由 蒙 或 引动 肝 染 。 感染能 及时得 到有 效控 制 , 种并 发症 就不 会发 生 。 若 则各 我们 风 , 而 出现 头脑 胀 痛 、 从 咳喘 痰 多 、 情 淡 漠 、 表 昏睡 不语 、 痰鸣 气 把 外邪犯 肺 、 郁肺 、 热蕴 肺 、 血 阻肺列 为 常证 辨证论 治 。 寒饮 痰 瘀 促 ; 则谵妄 烦躁 、 项强 直 、 甚 颈 肌肉 喁动震 颤 、 手足 痉挛抽 搐 , 小 大 21 外 邪犯 肺 : .1 . 此证 常见 于肺 心 病急 发 初期 , 大多 感受 冬 令风 寒 便失禁 , 舌质淡紫或暗红, 苔白腻或黄腻 , 脉滑数。先用《 局方》 至 之邪 或 春 月风 热 之 气 , 表现 为 咳喘 急 性 发 作 , 闷气 紧 , 少 量 宝 丹 1 温开 水化 服 , 日 1 , 胸 吐 粒 每 次 待神 志转 清后 , 服《 生方 》 煎 济 涤 痰, 伴见鼻塞流涕, 恶寒发热 , 头身疼痛等表证 。 根据寒热轻重、 汗 痰 汤 以涤 痰 开 窍 : 法夏 1g茯 苓 1g 陈皮 1g枳 实 1g竹 茹 2、 5、 2、 2、 出有 无 、 口渴与否 、 或淡 、 自或 黄 、 象 浮缓 或浮 数 , 出风 lg 胆南 星 1g 天 竺 黄 1g郁 金 1g 石 菖蒲 1g 青 礞 石 1g 舌红 苔 脉 辨 O、 o、 0、 5、 2、 8、 寒束肺和风热袭肺证。前者用《 温病条辨》 杏苏散加减疏风散寒、 酒 大黄 6 、 草 6 , g甘 g 同时 用 1%G 20 l清 开 灵 注射 液 4 m, 0 S5 m+ 0l 静 宣肺 止 咳 : 仁 1g苏 叶 lg前胡 1g 法夏 1g茯 苓 1g陈皮 滴 , 日 1 ,— 天 为 一疗 程 。 杏 2、 O、 2、 2、 5、 每 次 57 l 、 枳壳 lg桔梗 1g荆 芥 1g防 风 1g生姜 1g甘 草 6 ; O、 0、 o、 o、 0、 g后 2 . .3脉损 血 溢 : 2 因痰 郁 化 火 , 伤 血脉 ; 灼 或肺 脾 气虚 , 血失 统摄 , 者用 《 温病 条辨 》 菊饮 加减 疏风 清 热 、 肺 止 咳 : 叶 lg菊 花 均可 出现 咳嗽 咯血 , 吐血便 血 、 桑 宣 桑 o、 或 皮下 粘膜 出血 。伴 见壮 热面赤 , 1g 连翘 1g 牛 蒡 子 1g薄 荷 1g 大 青 叶 1g芦 根 1g石 膏 烦躁 口渴 , 黄便 结 、 红绛 , 黄燥 , 洪数 的实 热证 ; 神萎 2、 5、 5、 2、 5、 5、 尿 舌 苔 脉 或见 2 g杏仁 1g萎 仁 1g赤 芍 1g甘草 6 。 4、 2、 5、 5、 g 面黄 、 汗 出 、 便 溏 、 淡苔 少 、 潮热 食少 舌 脉细 弱的气 虚证 。 前者急 性 21 .2寒饮 郁肺 : . 此证 多 见于 痰 湿素 盛 的 阴寒之 躯 患者 , 常表 现为 出血 , 量多色鲜红, 通俗伤寒论》 用《 犀地清络饮泻火解毒 , 凉血止 胸 闷 咳喘 , 甚则 心悸 短气 不能 平卧 , 痰清 稀或 呈 白色 泡沫 痰 , 血 : 角 3 、 吐 口 犀 g 生地 1g丹 皮 1g赤 芍 1g桃 仁 1g连 翘 1g竹 5、 5、 5、 5、 2、 干 不欲饮 , 背寒 如掌 大 , 淡 苔 白 , 紧 ; 面 浮 目脱 、 或见 舌 脉浮 甚则 唇 沥 lg 姜 汁 lg 石 菖 蒲 1g 白 茅 根 3g 灯 心 草 lg地 榆 炭 O、 O、 5、 0、 O、 舌青 紫 、 躁 口渴 , 苔薄 黄 的寒饮 郁热 证 。无论 寒 饮化 热与 否 , 2 g后 者 出血量 少 色 淡 , 时 间 较长 , 济生 方 》 脾 汤健 脾 烦 舌 0; 持续 以《 归 均 可选用 《 匮要 略 》 青龙 加 石 膏 汤加 减 温肺 化 饮 、 咳平 喘 , 补肺 , 金 小 止 益气 摄 血 : 参 l 、 黄 芪 1g 白术 lg茯 苓 1g当 归 人 炙 5、 o、 5、 既 可防 温 药燥 火之 弊 , 又可 清 已化 之 郁热 。药 用 麻 绒 lg 桂 枝 1g大 枣 1g远 志 lg 酸 枣 仁 1g桂 园 肉 1g 白芨 1g仙 鹤 o、 2、 2、 o、 5��
应对肺心病,中医有妙方
![应对肺心病,中医有妙方](https://img.taocdn.com/s3/m/db6376f8b9f3f90f76c61b95.png)
龙源期刊网
应对肺心病,中医有妙方
作者: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6年第03期
肺心病也称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
关于肺心病的治疗,除了要按医嘱服药外,饮食是治疗肺心病不错的选择,以下是一些适合肺心病患者的小方。
食方一: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蜜糖适量,炖服。
本方具有温中化痰、补肾纳气作用。
肺肾气虚者适宜用本方。
食方二:经霜白萝卜适量,水煎代茶饮。
萝卜有下气、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心病痰多者。
食方三:牛肺150~200克切块,糯米适量。
文火焖熟,起锅时加入生姜汁10~15毫升,拌匀调味服用。
牛肺乃血肉有情之物,以脏养脏,适用于肺虚咳嗽的病人。
食方四:苏子12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先将苏子洗净,捣碎,与粳米、冰糖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改为文火煮成粥,每日分早晚两次温服。
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功效。
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纳呆者。
食方五:黑芝麻15克,生姜15克,瓜蒌12克。
水煎服,日服1剂。
该方具有润肺清肺、温中化痰的作用。
适用于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食用。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肺心病良方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肺心病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30533b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d.png)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肺心病良方1.急性加重期治疗(1)较常见的主要分为以下5型:①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②心脾肾阳虚水泛型(心功能不全为主);③痰浊蒙窍型(肺性脑病);④元阳欲脱型(休克);⑤热瘀伤络型(伴出血倾向)。
其中肺肾气虚外感挟热型居多,变证亦杂,常可发展成痰浊蒙窍、心脾肾阳虚水泛,甚至元阳欲脱或热瘀伤络。
重视痰热型的治疗,是防止病变恶化的关键。
(2)朱光宗等按常规分4型:共治疗本病101例,其中①肺热痰瘀型((5例),此型均合并轻度心衰。
证见喘咳不得平卧,痰黄稠不易咯出,口唇轻度紫绀,下肢或全身水肿,发热口渴,便结等。
舌暗红或有瘀点,苔黄厚腻或燥,脉滑数或结代。
方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鱼腥草40g,黄芩、银花、连翘各20g,天竹黄、桑皮、地骨皮、全瓜蒌各15g,丹参30g,竹沥膏、桃仁各12g,冬瓜仁、地龙各25g)。
若体温在38℃以上,加知母30g,石膏60g;若大便秘者,加大黄10g,芒硝(冲服)15g。
②肺热痰瘀合心脾肾虚型(22例),此型常伴中度心衰。
除肺热痰瘀表现外,心悸、浮肿、尿少、肝脾大较为明显,并伴有畏寒、咳痰无力、腰疼困软等症。
按阴阳胜衰服药法处理:上午阳盛服阴药,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下午阴盛服阳药,用益气温阳利水汤(制附子、桂枝、北五加皮各10g,破故纸、红参各15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30g,龙骨、牡蛎各20g,水煎频频饮服)。
③肺热痰瘀合痰迷心窍型(15例),此型除具有肺热痰瘀型症状外,同时可见嗜睡谵语或白天嗜睡、夜间躁动,或神昏、或精神失常等肺性脑病表现。
方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加石菖蒲30g,郁金、远志各15g,兑化安宫牛黄丸1粒,频频饮服。
禁用西药镇静剂。
④元阳欲绝型(11例):此型除具有肺热痰瘀症状外,出现重度心肾衰竭,伴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自汗出,脉微欲绝,或沉而无力。
方用保元参附龙牡汤(制附子25g,黄芪60g,红参、龙骨、牡蛎各30g,炙甘草15g)。
补肺最佳药材配方大全
![补肺最佳药材配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0e562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4.png)
补肺最佳药材配方大全在中医理论中,肺被视为“娇脏”,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因此补肺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肺药材配方,它们可以帮助增强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1. 玉竹:玉竹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口干舌燥等症状。
可以单独泡水喝,也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
2. 百合:百合性味甘平,能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适合因肺热引起的干咳、失眠等症状。
常与银耳、莲子等搭配使用。
3. 银耳:银耳性味甘平,具有润肺、养胃、滋阴、润燥的功效,适合肺燥引起的咳嗽、便秘等症状。
4. 沙参:沙参性味甘凉,具有养阴清肺、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
5. 麦冬:麦冬性味甘寒,能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肺燥引起的干咳、失眠等症状。
6. 川贝母:川贝母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痰热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7. 枇杷叶:枇杷叶性味苦平,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8. 杏仁:杏仁性味苦温,具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气喘等症状。
9. 白果:白果性味甘涩,具有敛肺定喘、止带下的功效,适用于肺虚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10. 罗汉果:罗汉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11. 西洋参:西洋参性味甘凉,具有补气养阴、清肺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虚咳嗽、气短等症状。
12. 桔梗:桔梗性味苦平,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这些药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补肺效果。
在使用这些药材时,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空气污染等,也是补肺养生的重要方面。
『国宝秘方』肺心病心衰危病根治神方破格救心汤
![『国宝秘方』肺心病心衰危病根治神方破格救心汤](https://img.taocdn.com/s3/m/583e707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0.png)
『国宝秘方』肺心病心衰危病根治神方破格救心汤
李可,乃我国著名老中医,被医界誉为中医泰斗。
由李可编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荷花小女子摘自本书中的名方,以餐天下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病例:灵石教育局闫祖亮,男,60岁,凌晨四时病危,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
面如死灰,嘴唇指甲舌头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
询问后得知,患者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十年。
秘方:附子150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30g(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30g,生南星、菖蒲各10g,净山萸肉12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冲),鲜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
用法: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1.5公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频频喂服。
方解:患者半日内一夜内服完上方一剂。
面色由灰摆转为萎黄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
嘱原方附子加足200g,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次日,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多年来的喉间痰鸣消失。
续给原方3剂,去生半夏、生南星、菖蒲、麝香。
附子减为150g,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补骨脂、仙灵脾、胡桃肉各30g)。
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拄杖散步。
九死一生垂危大症,终于得救。
撰方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可。
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
![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bfd51c3f90f76c661371a5d.png)
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文章目录*一、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1. 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2. 肺心病不能吃什么3. 老年人肺心病看什么科*二、秋季肺心病日常护理须知*三、肺心病用药误区有哪些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1、肺心病的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 1.1、人参3~6克,核桃5枚。
加水适量,煎汤服用。
本秘方有健脾益气、补益肺肾之功效。
用于咳而少气、自汗、乏力、食少纳呆者。
1.2、冬虫夏草十克,鲜胎盘1个,放入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之。
具有温补脾肾之功效,适用于喘咳遇冷加重,四肢不温者。
2、肺心病不能吃什么肺心病患者不能吃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容易引起上火,这样的话,肺心病患者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所以患上了肺心病之后必须要学会忌口,千万不要吃辛辣食品,比如说辣椒大蒜,都应该少吃一点的。
肺心病患者还要注意了,不能吃发物,比如说海鲜等食品,一方面是属于发物,另一方面刺激性也是比较大的,很多人对于海鲜都会过敏,所以肺心病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吃海鲜,学会忌口比较好。
3、老年人肺心病看什么科患者在生活中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的话,就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怀疑自己患有类似肺心病的话,可以先到神经内科进行相关的检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可以很快的发现问题。
肺心病经常会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的患者恢复的不是很好,但经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秋季肺心病日常护理须知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早上应打开窗户,以换进新鲜空气。
在卧室里烧炭火或煤火,尤其是缺少排气管时,对肺心病患者不利,应尽量避免。
2、多做户外运动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天气晴朗时,早上可到空气新鲜处如公园或树林里散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气功、做腹式呼吸运动,以锻炼膈肌功能,并要持之以恒。
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可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功能,能改善肺功能。
运动量以不产生气促或其他不适为前提。
避免到空气污浊的地方去。
肺心汤
![肺心汤](https://img.taocdn.com/s3/m/8b61249d6bec0975f465e229.png)
基本方:葶苈子30g制川雪粉30g茯苓20杏仁12g半夏15g制牟大粉15g炙甘草10g附子10g冬虫夏草2g白芨15g制贝刀15g三七6g泽泻30g猪苓15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3次,15付一个疗程。
方解:肺心病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心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痰证”、“水肿”、“饮证”范畴。孔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特效验方肺心汤、祛痰平喘、开窍醒神;葶苈子和制川雪粉同用为本方君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杏仁止咳平喘、祛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制牟大粉由十八味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健脾益气、补益心肺;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以上五种药为本方臣药;冬虫夏草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侧柏叶凉血止血、散肿毒;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泽泻养五脏、益气力;猪苓利水渗湿;以上六味中药为本方佐药;炙甘草调和著药引药归经为使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心病中药方子,中医良方推荐
文章导读
肺心病的治疗肯定不能够忽视,因为这些疾病造成的伤害,都会对健康和生活
造成影响,但是也需要注意正确的用药,例如温肾救心汤、加味小青龙汤就能够有效的治疗。
一、温肾救心汤
【组成】炙附子 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 15克,生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 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 15克。
【用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服。
首煎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
火煎20分钟,两煎汁混合一起,分4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功用】温阳益气,化湿利水。
【主治】阴盛于阳,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发青之水气病(肺心病、风心病)。
二、加味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半夏各9克,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