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史(中国服装史、西洋服装史)笔记

合集下载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一、中国服装史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答: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

(骨针)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

(夏、周、秦)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

(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中西服装史

中西服装史

(4)大衣。此时的大
衣多用裘皮或呢料制作 ,里面还习惯穿一件旗
砲。
第四节20世纪50年代
4.1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人到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 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 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 ,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 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 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 比较复杂。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 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 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 穿着。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 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 彩依然比较单调。
衣外面还加穿一件背心。下面的裙装变成十二裥或二十四裥的样式,裙
长至足,裙边和裤门右孃饰。
这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 装,清太祖努尔哈赤领 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 外女真族各部,将所属 军民设为“八旗”。八 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 穿长袍。
20世纪20年代初的旗
袍,袖口逐渐缩小, 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
宽阔。
2.2典型服饰及形象
除了民国初年以来就有的 样式,还出现了具有重大 变革意义的新装。 (1)中山装,这是在学生装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款式 。此时的中山装后背开缝 ,下端开衩,后背腰节处 装有横带,前身做4个明 袋,其中下面2个大袋为 琴式袋,各袋都有皱裥和 袋盖,门襟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 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到50年代后期,随着女性就业队伍的扩大, 穿着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机会销声匿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领好八字领的衬衫十分普及,面料为细 布或府绸。女子冬装主要是中式棉袄加罩衫。 列宁装是当时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人员常穿的服装,具体形制是 大驳领,双排八粒纽,斜插袋,束腰带,主要为女子穿着,但在当时 是男女通用的服装。 进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种年龄层次的妇女所喜爱。形 制是翻领,装袖,直襟,四粒纽,可开关门襟驳头,一字领或八字领 ,前身两只大贴袋,外观稳重大方。到以后又流行拉链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连衣裙逐渐成为我国中青年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 。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无袖 等;领型有无领(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V”字形、“U”字形)、 装领等。而料常用各种印花或素色的丝绸、全棉、棉涤,款式主要有 细褶裙、喇叭裙等。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思考题: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第二章古代服装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一、古代的范畴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

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

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第五节流行的多样化时代一、多样化时代的巴黎高级时装业(1)20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动荡,年轻消费层的崛起,以否定传统为特色的反体制思潮的蔓延和发展,以及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彻底改变了20世纪时装流行的方向。

东西方服饰文化在这时又一次相互撞击、融合,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时代宣告结束,一个更加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时代到来了。

(2)1973年10月,高级时装协会、高级成衣协会、法国男装协会三个行业组织统合起来,组成了现在的法国服装联合会。

这项组织上的改革对于扩大法国时装界的活动领域和制度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1976年,专为高级时装设计师设立了一个荣誉大奖-金顶针奖。

(4)法国政府采用鼓励、补贴、对外开放的政策。

(5)90年代后,由于设计师群体构成是国际性的,设计文化自然也是混合型、开放型的。

(6)尽管高级时装危机四起,困难重重,但世界各地设计师、面料、辅料、成衣厂家、新闻记者、高级顾客仍届时云集巴黎,巴黎时装仍对世界流行发挥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7)法国总统密特朗,大力扶植时装业,把高级时装发布会集中到卢浮宫美术馆举行;授予伊夫?圣?洛朗荣誉勋章;巴黎市长夫人亲自颁发金顶针奖。

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女装的变迁(1)石油危机与宽松时代1.石油冲击使世人目光集中于中东地区,巴黎高级时装店中,阿拉伯顾客迅速增加,女装中出现了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的宽松样式。

2.高田贤三、三宅一生登上了世界时装舞台。

他们不强调合体、曲线,宽松肥大的非构筑式设计,与西方传统的构筑式窄衣结构截然不同。

3.高田贤三,以一个东方人特有的观察和表现方式,把欧洲、非洲、中国、日本等完全异质的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

他的作品充满着轻松、愉快、幽默、和年轻朝气。

4.三宅一生,他应用了多样化方法,配合多样化意义,顺着身体曲线设计,礼用平面直线裁剪制作而成,是一种自由穿着的构造。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讲义服装史概论○3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

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

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

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

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

○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

○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古代服装服装史上的“古代”是人类进入有史时代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在那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古代东方世界,主要指埃及和西亚;另一块是地中海北岸,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 •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 •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二)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 比甲示意图;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xx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 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三)1. 清绘出民国时期中国男子常见服装款式示意图(至少两种);2•请画出洛可可风时期的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 美观为宜。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讲义第二节欧主文化黑暗时代的服装文化一、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1)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

(2)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男子上身穿无袖的皮制丘尼克,下穿长裤,膝下系着绑腿。

(3)受罗马文化影响,男子在丘尼克和长裤外穿上了罗马式萨古姆(斗篷);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的形状,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

二、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装文化(1)墨洛温王朝:长及膝丘尼克,腰系皮带,男穿长及膝或踝的裤子-不莱,小腿十字交叉式捆扎。

女穿长丘尼克,外罩前开式长长大袖子的长袍,腰带很长,头戴面纱,脚穿黑皮鞋。

(2)加洛林王朝:丘尼克外穿达尔玛提卡,外罩长袍。

(3)昂格鲁撒克逊:男上身穿短丘尼克,下穿半截裤,外披斗篷;女穿内衣是叫“卡特尔”的贯头衣,外套叫“萨科特”的贯头穿长袍,外披斗篷。

第三节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一、罗马式在建筑上表现为:半园形拱顶、十字形交叉拱顶,厚实的墙壁,狭小的窗户,雕塑造型抽象,超自然,形成一种宏伟的,超世的神秘感觉。

二、罗马式时代的服装(1)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面纱,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

这个时期,世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

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罗马式后期,女服出现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显示性差的前兆,预示着明朗造型的哥特式来临。

(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走进中国服装历史★★1服装服装,俗称“衣裳”、“衣服”。

它不仅起着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通过衣质、色彩、裁制和造型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

2服装的整体特点中国服装的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

3服装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

4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衣冠王国”,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中可见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

(1)一千万年前,古猿人用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

(2)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

(3)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已开始广泛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

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的裙衣式。

(4)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

考点二: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

(1)续衽钩边:衣襟接长, 斜角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 续衽:将衣服的前襟接长 钩边:滚边 (2)矩领,圆袖,下摆不开衩,领,袖,下摆的 边缘饰有素色或绣绘的滚边. (3)衣长至踝间
3
冕服
• 周“等级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衣冠制度,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冕服 中国最重要的礼服,帝王卿相祭服。
• (1)冕冠 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 冠顶称綖(板) 上玄下纁,前低后高 冠身两侧各施小孔,名“组”, 带冠后冠以发笄, 冕板上有12“旒”、每旒上有12颗玉珠。
北京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穿孔的鱼骨、兽骨、兽牙、贝壳、石珠 用皮绳串起做装饰 装饰于头、颈、腰、腕、脚等
2 甲骨文记载 衣(上装) 裳(下装) 3 传说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 坤”
4 原始宗教 图腾崇拜 十二章文 图腾纹样 5 服装材料 蚕丝—我国是发源地 嫘祖,丝织物生产的发明传播者 “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 苎麻—天然植物纤维 动物毛皮
第二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
初始上衣下裳 发展冕服深衣 长衣长袍改为“胡服”
• 1 上衣下裳 上身为衣,下身为裙 ,对天地 的尊崇,体现在上衣下裳制和 玄衣黄裳的服色.
• 2 深衣(始于周,流行于战国) 上下连属,腰缝以上称‘衣’,以下称 ‘裳’ 裁制为12片,应一年12个月。 上合体,下宽广。
特点:
第五节 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少数民族之地 • 1 主要服饰: 1)袴褶: 犹如汉族长袄, 腰束革带, 裤管宽松,长及足 2)缚裤:裤冠增大, 在裤管的膝盖处丝袋 紧紧扎系 以便行动
• 3)
裲裆:前后两片,布帛,肩部皮质 褡襻,腰间皮带扎系。
• 2 妆饰 薄鬓 长眉 额黄之妆 花黄 薄鬓: 将鬓发梳成薄薄的一片,形如蝉翼, 被修理成狭窄的薄片, 长度通常处在颈间, 动荡飘逸的美感。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汇总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汇总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汇总三、S形时期的女装(1)女装进入一个从古典样式向现代样式过渡的重要转换期。

巴斯尔消失,外形变成纤细、优美、流畅的S形。

(2)所谓S形,是指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把腰勒细,把丰满的臀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要到下摆,裙子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裙,从侧面看,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形,故得名。

因美国画家基布逊喜画这种样式,又叫基布逊外形。

(3)S形样式在局部造型上有两个明显特征:①哥阿•斯特卡,用几块三角布纵向夹在布中间构成的裙子,现在的四片、六片、八片等斜裙、喇叭裙和鱼尾裙都属此类。

群长及地面,上半身到臀部非常合体,下面呈喇叭状。

②基哥•斯里布,即羊腿袖。

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时代的羊腿袖又一次复活,袖根肥大、袖口窄小,上半部呈泡泡状或灯笼状,肘部以下为紧身的窄袖。

(4)为了弥补衣裙的造型简洁,常从肩部向腰部纵向装饰几层大飞边。

(5)1908年,女装向放松腰身的直线形转化,裙子开始离开地面,露出鞋。

(6)紧身胸衣在构成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自文艺复兴以来,历时300余年,一直到19世纪,少女穿紧身胸衣称为“科尔赛特教育”。

(7)女装向S形转化时,紧身胸衣也随之变长,拼接布片的数量减少,臀部插入弹性布,上部越来越短,终于乳罩应运而生,紧身胸衣从此上下分离,科尔赛特变成只负责整理腰、腹、臀的内衣。

四、创造流行的设计大师与霍布尔裙时代(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历史进入一个由设计师创造流行的时代:1.沃斯店2.卡罗三姐妹:以织进金银线的锦缎、绉绸、蝉翼纱和蕾丝等豪华素材、洛可可风、中国风的刺绣、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设计享誉巴黎。

3.杰克•多赛:淡雅色调、纤细、妩媚的女性味和性感的挑逗性。

4.威奥耐夫人:创造了斜裁技术,让模特光脚穿上桑达尔(凉鞋),改良紧身胸衣、发表了自然体形曲线的罗布。

5.波尔•波阿莱:本世纪第一位被称为“革命家”的设计大师。

西洋服装史重点

西洋服装史重点

西洋服装史重点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兽皮2: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保护说羞耻说装饰说护符说3:古埃及丘尼克和罗印克罗斯的面料及款式特点?丘尼克:亚麻织物,紧包全身无垂褶筒形紧身连衣裙罗印克罗斯:有垂褶缠腰布4;美索不达米亚的特点:流苏织花刺绣5:托加的穿法:(罗马服装的代表,世界上最大的服装)1先把这块长约身长的3倍的椭圆形布以其长轴为中心对折。

2把对折后直线的一边作为内侧,把全部的1/3放在前面,其余的2/3经左肩披向身后。

3把身后的布松松的地穿过右腋下绕回到前面。

4再把这绕回来的布披搭在左肩上使其剩余部分垂在身后。

5在左胸前把最初垂在前面的部分拉出一些,形成突出来的衣褶。

6:最早比基尼,因为体育竞技而出现,穿着的对象是当时罗马女子。

7: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羊毛织物8: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1)多利亚式西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西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2)多利亚式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亚式是没有。

(3)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出。

(4)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

(5)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而爱奥尼亚式的有袖子构成。

9:拜占廷时代的服装特点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与单纯,失去古代多莱帕里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珠宝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10:分析并理解西方哥特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现代的服装设计有什么启发?哥特式时期初期,男女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但到13世纪,罗马式时代产生的那种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与强调,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法,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

中西服装史

中西服装史

中西服装史一、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1、生理需求论(气候适应说、身体保护说)2、心理需求说(护符说、象征说、装饰审美说)3、性需求论(遮羞说、吸引说)二、影响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功能因素(物质功能精神功能)三、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四、中国原始人类最早的饰物是颈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简单的兽牙、贝壳等制成的串饰。

五、五正色:青赤黄黑白五间色:绿红碧紫骝黄六、冕服:在冠服制度中属于最高等级,它是天子、士大夫、诸侯上朝和参加重要活动时穿的服饰。

七、冕服章纹:十二章:日月星辰(取其三光照临,象征帝王统治天下)、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50页八、舄屦(ju):舄是夹层的底,屦是单层的底。

九、中国服装的两种形制:上衣下赏、上下连属十、古代深衣的要求:1、袖圆似规2、领方如矩3、背后垂直如绳4、下摆平衡似船十一、男子成人行冠礼,女子行笈礼十二、裈(kun):西汉时下层劳动者流行穿的一种短裤,形似犊鼻,又叫犊鼻裈。

十三、裤習: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習服。

十四、步摇:在发簪的发展而来,以金制成,又名金步摇。

十五、女着男装的历史背景与穿胡服的原因。

1、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着装自由度较大。

2、受西北少数名族及外来名族服装的影响。

3、妇女猎奇心理和趋同求异的服装规律的内在作用。

十六、发饰:簪(单股的长针)、钗(双股的长针)、步摇(垂于钗头的饰物)、钿(装饰鬓发的薄型首饰)、梳篦(齿疏为梳,齿密为篦,原为梳理头发的工具,后发展为发饰插于头上)。

十七、褙子: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120十八、胡服:中原地区汉民族对西部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凡这些民族的事物,皆以胡字冠于前,所以胡人的服饰称为胡服。

胡服通常是由锦绣帽、窄袖袍、条纹裤、软锦靴组成套服。

衣式为对襟,翻领、领口、袖口、与衣襟大多缘于一道宽边,腰系革带,附缀几条小带。

十九、明代吉祥图案的流行:吉祥图案是明代社会政治、宗教、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服饰中的反映,在美化服装的同时传达人们对人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西洋服装史

西洋服装史

一、名词解析1:托加:色彩单纯,边饰强烈。

(P107)2:薄衣时代: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那自然样式方向倾斜,流行一种女裙用白色细棉布制作成的宽松衬裙式连衣裙,使女人解下了紧身胸衣和笨重的裙撑和臀垫,出现了能透过衣料看到整个退部的薄衣型服装样式,在服装史上称为薄衣时代。

(236)二、简答1、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P148)答:13世纪,受建筑风格的影响,衣服的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过去宽衣时代的衣服构成,有一中很强的平面性属于“直线裁剪”。

而这是新的裁剪方法则是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就构成一个过去的衣片上所不曾有过的侧面。

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上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型。

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也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

无论古代到近代,还是东方到西方,衣服构成上的分水岭都在这里。

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各阶段的服饰特点。

(P170)答:一、意大利风时代(1)精美的面料(2)为了解决人体运动机能问题,即把关节(肩部、……)留出缝隙并且形成一种装饰。

二、德意志风时代(1)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斯拉修有横风向的、竖方向的,还有倾斜方向的,斯拉修也不只是从裂口处显露里面的异色里子和白色内衣,在裂口两端还缀饰有各色宝石、珍珠。

(2)男子的下半身衣服有所改变,在紧身的肖斯外面穿上了膨臌起来的短裤布里齐兹。

布里齐兹中间用一块楔形布遮挡住裆部,这块布叫做科多佩斯饰带,男性的第一性特征被用这块彰明较显著的科佩多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而且还大肆加以渲染和夸张,把科多佩斯做成一个小口袋挂在两腿中间三、西班牙风时代主要特色表现为:(1)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2)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3)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4)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苛尔佩‘凯“三、论述1、比较巴罗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女装的特点(P191、P209)不同点:(1)巴罗克时代女装的特点装重豪华,色彩男女装相似,宫延化体现,没有裙撑,使用多曾衬裙,饱满柔和,荷兰风时代多用翻领(3)洛可可时期的女装的特点有裙撑且巨大,沙漏造型,女装多单领,衬多为喇叭衬,用色轻快淡雅,人工(……)感强,装饰过盛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女性是沙龙的中心,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女性被紧身胸衣勒细的纤腰和用裙撑增大体积的下半身形成性感,即性特征突出。

中国服装史笔记

中国服装史笔记

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第一章原始社会服饰一、历史背景(1)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2)中国服饰的源流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磨制的骨针和饰品是目前关于中国服饰最早的实物证明。

(3)新石器时代石制、陶制纺轮证明了原始纺织业的发端。

二、原始织物(1)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开始养蚕抽丝利用蚕丝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了。

(完整word版)中外服装史考试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外服装史考试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先秦服装◆头冠—是古代人表达身份地位或象征礼仪的装束.◆发型—束发作髻是古代以来华夏服饰的特征,但不同的地区和族别之间又有不同的装扮。

◆服饰纹样—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纺织工艺的出现,,我国出现了织花衣料。

◆新石器时期首饰文化范围:发饰,耳饰,颈饰,佩饰,臂饰,手饰等中华祖先从5至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作串珠,后来用墨石,玛瑙,玉髓等创作诗品。

(作用:1.实用2.渗透着与原始巫术图腾活动相关联的观念性含义)发饰:–固定发髻的工具;--下面有齿,下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为梳,用于梳理头发;密者为,用于除发垢。

耳饰:耳环—圆环形,多以骨,石,玉等材料制成耳玦—有缺口的圆环,材质多为象牙,绿松石,白玉等。

(有人说耳玦1将缺口夹在耳朵2用细绳子系在耳眼处)颈饰:多以海贝,螺介,骨,牙,石,玉等制成串珠及项链。

有的陶珠圆形中空,内装小陶丸,外刺花纹织成串饰,动摇时能发出声音。

也有经过人工蚀花处理的石珠饰物。

佩饰:用绳穿系其上孔,挂于身上的饰品,包括璧,瑗,还,璜等。

一般边宽孔小的是璧,孔大于边的是瑗,边与孔径相当的是环。

臂饰:指套在腕间的事物,主要指瑗,臂环,镯,一类事物。

此外还有手饰,带钩,额箍,玉冠饰等。

◆BC2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六冕: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冕(王之吉服),冕(王祭先公与祀射的礼服),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深衣:一般用白布,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袍但儒家为了继承上代传统观念,按规矩在剪裁时仍把上衣下赏分开来裁剪,然后又逢接成衣以表对尊重祖宗的法度(下赏六幅,每幅分解为二,共12幅—每年12个月。

12幅都是斜角剪裁,裁片一头宽,一头窄,窄头叫“有杀”。

在赏的右后上,用斜裁的裁片缝接,接出一个斜三角形,穿的时候绕于腰上,称为“续钩边”。

)据记载,深衣是君王,诸侯,文臣,武将,士大夫都能穿的,诸侯在参加夕祭时就不穿朝服而穿深衣。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笔记第三节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文化一、18世纪的文化是从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是西欧的中心。

二、洛可可式样的特征: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的而又纤细、轻巧、华丽、反复的装饰样式。

巴罗克那洋溢着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被洗练的举止、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艳丽的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三、巴罗克风以男性为中心,洛可可风服装以女性为中心四、洛可可时期的男装(向近代男装发展)(1)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造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向外张,在衣摆里加进马尾衬、硬麻布或鲸须,后中缝和两侧缝在下摆都有开禊,无领或小立领,前门襟一排装饰扣。

口袋位置经常变动,袖克夫很大用扣子固定。

(2)贝斯特豪华起来,造型与阿比一样,衬衣袖口装饰蕾丝或飞边褶饰从阿比袖口露出,衬衣领为小立领或小翻领,被克拉巴特挡着,后来,衬衣门襟上出现了蕾丝或皱褶飞边装饰-加宝(取代克拉巴特)。

1710年左右出现了宽领饰“耐克•斯特克”和黑色缎带蝴蝶结“索里太尔”。

(3)克尤罗特,用斜丝裁剪,紧身,不系腰带,不用吊裤带,长度到膝下多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固定,包在白色长统袜外面,有带襻或皮带扣。

(4)夫拉克(燕尾服、晨礼服的始祖),18世纪中叶,男装为之一变:①男上衣去除多余的量,衣摆不外张了,实用多了。

②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

③有立领或翻领,后开禊,衣身自袖窿起有公主线,不扣扣,袖子为两片构成,袖长及手腕,袖口露出衬衣的褶饰,袖克夫消失,但袖克夫的装饰扣保留到现在,现代男西服的缝制技术已基本形成。

④夫拉克•阿比埃-由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组成的三件套。

作为上流社会的男子社交服一直用到19世纪。

⑤鲁丹郭特,新型外衣,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类似阿比。

五、洛可可时期的女装(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过渡期)1.耐葛里杰,白天的常服,领口很大,背部有很多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清代服饰)【圣才出品】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清代服饰)【圣才出品】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清代服饰10.1复习笔记考点一:历史背景★★1.时间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

2.历史进程(1)中国进入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

(2)19世纪,中国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拉开了距离。

(3)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服饰进程满族统治者运用政治手段,压迫汉民族改装,包括剃发、蓄辫、着满装。

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的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也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考点二:清代文化与繁缛风格★★1.清代的保守思潮(1)保守思潮开始取代明中期以后曾经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

(2)中国文化日趋保守,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

2.清代的市民文艺(1)市民文艺中弥漫着感伤主义。

(2)《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等小说体现了清朝表面繁荣宁静、实则颓唐没落的现象。

(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以浓重挽歌色调描绘古代社会世态百相,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3.清代的繁缛风格(1)受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建筑、瓷器、雕塑等风格越来越注重技巧和装饰。

(2)审美趣味受到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由于技术革新、技巧进步,艺术品呈现出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等风格。

考点三:丝绸和洛可可文化★★1.洛可可文化(1)西方洛可可风格受到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影响。

(2)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柔和、妩媚、细腻、繁琐。

(3)洛可可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爱好纤细轻淡的色调和婉转的曲线。

2.丝绸对洛可可文化的影响(1)丝绢的大量流入是洛可可风格的产生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