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系统
生理学完整课件-循环
![生理学完整课件-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4169ec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9.png)
06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循环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之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对循环系统的调 控。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循环系统的主要神经,它们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影响心脏和血 管的功能。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维持血压。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产生相反的效果,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等,以降 低心输出量和血压。
循环系统的组成
总结词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的通道,负责运输血液;血液则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氧气和代谢废 物等。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扩张和收缩。
详细描述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和组织通过自身的反馈机制来调节其功能。
例如,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会感受到压力变化,并通过神经和激 素的调节机制,使血管舒张、心率减慢,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心脏和血管的内在反馈机制也可以对其功能进行精细调节,以维持循环系统 的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详细描述
心率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代 谢产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理状态下 ,心率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以适应不同的 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维持正常的心率对 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分类和功能
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具 有弹性膜和肌肉层,可调节血流量和血压 。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感染和参与免疫反应,例如吞噬病原体、产生抗体和介 导炎症反应等。
循环系统生理学
![循环系统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9a25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png)
循环系统生理学循环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本文将详细探讨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是一个肌肉组织构成的中空器官,位于胸腔中。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血液通过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被泵入主动脉,然后通过动脉分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再经过静脉回流到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形成血液循环的闭合回路。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1.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部和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氧气被吸入肺部后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然后被泵入体循环,供应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同时,消化系统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2. 代谢废物的排泄循环系统不仅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还将产生的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进行处理和排出。
代谢废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它们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经肺部排出体外。
在肺部,二氧化碳被换取氧气,形成的无氧血再次被泵入心脏,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3. 维持体温和水盐平衡循环系统还对体温和水盐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体温过高时,心血管扩张,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而当体温过低时,心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稳定。
此外,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维持体内水盐平衡,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循环系统的重要作用循环系统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其主要作用:1. 维持供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循环系统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确保各个组织和器官正常运作,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
2. 协调免疫功能:循环系统通过输送白细胞和抗体,加强免疫反应,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3. 保护体内环境稳定:循环系统通过调节体温、水分和电解质浓度,维持体内的稳定环境,保证各个系统正常运转。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https://img.taocdn.com/s3/m/35b80b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a.png)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f27dd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a.png)
静脉曲张的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活性药物 如黄酮类、七叶皂苷类等。非药物治 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 站、适当运动等,以及穿弹力袜、注 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
06 实验指导:循环系统实验 操作及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在 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VS
功能
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液 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小 孔或裂隙,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等可 以渗透到组织液中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 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也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被运走 。
04 血液循环过程及调节
体循环过程及特点体循环路径来自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 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 脉→右心房。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2. 解剖操作
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解剖,暴露心 脏、血管等循环系统器官。注意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 生理指标记录
连接生理记录仪,记录实验动物 的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确 保记录准确、连续。
1. 实验动物准备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麻醉 和固定。
4.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根据需要采集血液或其他样本, 进行相应处理如抗凝、染色等。
防治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 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 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 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 ,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 。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
静脉曲张的病因包括静脉壁的结构问 题和瓣膜的缺陷、静脉内压持久升高 、年龄和性别等。
量。
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067757bf46527d3240ce09f.png)
心腔内瓣膜位置及作用总结如表9-1: 表9-1 心瓣膜位置及作用
瓣膜 二尖 瓣 三尖 瓣
主动 脉瓣 肺动 脉瓣
位置 左房 室口 右房 室口
主动 房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 右心房
防止血液由主动脉返回 左心室 防止血液由肺动脉返回 右心室
(四)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1.心内膜 是心腔面一层光滑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 2.心肌层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肌厚。心房肌 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上,互不传导。 3.心外膜 属浆膜,覆盖于心肌层的表面。同时也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五)心的传导系 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 作用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 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深面。接受窦房结 的控制。 3.房室束及其分支 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最后延为浦肯野纤维,与 心室肌纤维接触,将冲动传递给心室肌。
(六)心的血管(图见上) 1.动脉 营养心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 左侧,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 间穿出,分为两支。 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降, 布于室间隔前2/3、左心室前壁 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 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布于 左心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右侧,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 穿出,沿冠状沟向右下行,发出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右冠 状动脉主要布于室间隔后1/3、右心室、右心房及左心室后壁的少 部。 2.静脉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它们先汇入冠 状窦,再经冠状窦口入右心房。
生理学与循环系统
![生理学与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59801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0.png)
生理学与循环系统在人体中,生理学与循环系统是密不可分的。
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从而保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而生理学则研究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本文将围绕生理学与循环系统展开讨论,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起到泵血的作用。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形成一个庞大的血管网络。
血液则是循环系统的媒介,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输送、废物清除和调节体温。
在肺部,血液与外界的氧气进行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同时,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满足身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同时,废物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到相应的排泄器官,被排出体外。
此外,循环系统还通过调节血流分布和调节出汗等方式来维持稳定的体温。
二、生理学研究与循环系统的关系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其中循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与生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心脏方面,生理学研究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以及心脏的节律调控。
通过揭示心脏的生理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脏病的发生和治疗。
此外,生理学还研究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机制,以及血管壁的弹性和通透性等特性,有助于了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
在血液方面,生理学研究血液的成分、凝固机制和免疫功能等。
通过了解血液的生理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贫血、血栓形成等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在血流调节方面,生理学研究血流对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可以使血流在各个部位之间保持平衡,维持身体的内稳态。
生理学还研究血压的调节机制,了解高血压和低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机制。
在心血管适应方面,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环境变化等不同条件下,循环系统的适应能力。
通过了解适应机制,可以推测人体在极端环境下的循环系统表现,为运动员的训练和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生理学了解身体的循环系统
![生理学了解身体的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b66c5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8.png)
生理学了解身体的循环系统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理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各个系统如何运作。
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是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功能。
一、心脏人类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位于胸腔中心位置,稍微偏向左侧。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收缩时,心脏将血液推出,舒张时则吸入新的血液。
二、血管血管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的管道系统。
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含氧血液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细小的血管,它们起到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桥梁作用,实现物质交换。
三、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携带氧气、养分、激素和其他必要的物质,同时也负责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抵御外界的病原体。
血小板则起到止血和修复血管的作用。
四、心血管循环心血管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将氧气和养分带给它们,并收集废物和二氧化碳。
肺循环则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肺部,通过气体交换重新充氧。
五、神经调控循环系统的功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进行控制。
当我们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刺激心脏收缩和血管收缩,提高心率和血压。
而副交感神经则具有相反的作用,能够放松心脏和血管,使得心率和血压降低。
六、运动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适量的运动对循环系统有益。
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提高心血管耐力和弹性。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氧气和养分的输送,有助于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生理学研究中的人体循环系统
![生理学研究中的人体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4fee9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7.png)
生理学研究中的人体循环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移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液和血管。
在生理学研究中,人体的循环系统被广泛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功能和疾病发展。
血管的研究血管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分为动脉、静脉和微血管。
动脉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器官和组织的管道,而静脉则将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运回肺部。
微血管则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血管的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差。
例如,在老年人中,血管的弹性会减弱,这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许多生理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如何保持血管的健康以及有效预防这些与年龄相关的血管问题。
心脏的研究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部分,它通过一系列肌肉收缩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这包括了心脏的构造、心脏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跨膜电位的变化。
心脏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控制的。
研究人员在深入研究这个过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变异的基因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放松。
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心脏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更好地治疗这些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健康问题。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许多病例和死亡。
生理学家正在积极研究新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这些疾病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例如,许多研究表明,心血管健康和膳食中的脂肪含量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通过改变饮食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结语总之,生理学研究中的人体循环系统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深入了解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并提高我们对循环系统的理解。
人体生理学中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解析
![人体生理学中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570f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a.png)
人体生理学中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解析在人体生理学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们分别负责人体内外部的物质和气体的运输和交换。
本文将针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在人体内循环运输血液,维持了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循环系统中心脏是最为核心的器官,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共有四个心腔。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跳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心脏发生的节律和强度直接影响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除了心脏之外,血管和血液也是循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分布在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中,负责输送血液和物质。
毛细血管是血管的最小分支,其壁薄而透明,使细胞和组织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和血液进行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交换。
血液则是循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具有输送氧、营养和代谢废物等多种功能。
由于血液是一个液态体,因此必须有血管的存在才能够流动和运输,血管与心脏和血液共同构成了循环系统,运行血行于人体内部。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内部和外部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的总称,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方面。
外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吸入和呼出,与外部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内呼吸是人体各个组织和细胞内发生的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
呼吸系统的主要基础是呼吸道和肺组织。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路。
肺组织则是呼吸系统的最重要器官,它由两个分开的肺叶组成,基本上填满了胸腔的一侧,主要的功能是将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运输至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功能互补且相互依赖。
也就是说,呼吸系统负责提供氧气,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运输至需要氧气的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两个系统共同维护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
总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人体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网络,它们的正常运转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膜 外膜
精品课件
(一)中动脉的管壁结构与功能:
1、内膜(Tunica intima) 薄
(1)内皮:单扁上皮
(2)内皮下层:LCT少
(3)内弹性膜:明显
切面上呈粉红色波浪状
精品课件
血管内皮表面扫描
2、中膜(Tunica media)——肌性动脉
• 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构成,含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 纤 维,无成纤维细胞。
精品课件
3、心外膜(epicardium): 心包脏层 浆膜:由LCT和间皮组成。 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区别于心内膜。 与壁层间为心包腔、含少量浆液,心包炎可
发生粘连。
精品课件
4、心瓣膜(cardiac valve)
❖ 形成:心内膜突向心腔 ❖ 结构:表面被覆内皮, 内皮下为致密结缔组织。
TM
外弹性膜
中动脉功能:肌性动脉,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位以 及各器官T的A血流量。
精品课件
(二)大动脉的管壁结构与功能
精品课件
大动脉(弹性动脉) 结构:
1、内膜:较厚 (1)内皮:单扁上皮 (2)内皮下层:
LCT较中动脉多厚 (3)内弹性膜:不明显
精品课件
2、中膜:
(1)中膜最厚; (2)由40-70层弹性膜构成,并由弹性纤维相连; (3)弹性膜间有环形平滑肌、少量胶原纤维。
分布: 肾血管球 胃肠粘膜 内分泌腺 ……
精品课件
血窦 (Sinusoid)
特点:
腔大,不规则 内皮细胞:不连续,间隙较大 基膜:不连续或无
分布: 肝脏 脾脏 红骨髓 内分泌腺 ……
精品课件
四.静脉(vein)结构特点:
➢ 壁薄, 腔大,不规则 ➢ 三层膜分界不清 ➢ 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减少,CT增多 ➢ 外膜变厚,营养血管丰富 ➢ 有些静脉有静脉瓣
大动脉弹性膜扫描电镜像
精品课件
3、外膜:较厚, LCT,外弹性膜不明显, 含营养血管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明显 大动脉的功能:
• 缓冲心脏射血时高压力 • 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精品课件
中动脉
精品课件
大动脉
小动脉、微动脉(器官内的结构) 外周阻力血管
结构特点: • 小动脉≥0.3mm, 微动脉≤0.3mm
功能:将血液导回心脏
精品课件
外膜
大静脉 精品课件
中动脉与中静脉 精品课件
小动脉与小静脉的管壁结构
精品课件
静脉瓣(valves of vein) 为内膜向静脉管腔内凸入而成的两个半月形
薄片状结构; 瓣膜的两面覆以内皮,中心为含弹性纤维
的结缔组织; 一般出现在管径>2mm的静脉中。
精品课件
功能:防止血液逆流
心内膜 心肌膜
精品课件
心外膜
1、心内膜( endocardium ) (1)内皮 (2)内皮下层:CT 内层: CT 及少量平滑肌 外层( 心内膜下层):疏松CT,
含普肯耶纤维。
精品课件
心 肌
心 内
膜
内皮
膜
普肯耶 纤维
精品课件
2、心肌膜(myocardium): 心肌组织 肌纤维分三层(内纵、中环、外斜)排列; 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心室肌较心房肌厚,心房肌能分泌心房 钠尿肽-即心钠素(利尿、排钠、扩血 管、降压);
❖ 功能:阻止血液逆流
三 尖 瓣
肺 动 脉 瓣
瓣
主 动 脉
二 尖 瓣
精品课件
心脏传导系统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了) 解
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
➢ 起搏细胞 (pacemaker cell) ➢ 移行细胞 (transitional cell) ➢ 束细胞 (bundle cell)
视网膜铺片
心脏切片
6-8μm
7-9μm
精品课件
Cap. 结构
内皮细胞(1-3个) 基膜 周细胞
精品课件
毛细血管与周细胞
精品课件
Cap. 分类(EM)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Continuous Capillary) (Fenestrated Capillary) (Sinusoid)
Circulatory System
精品课件
循环系统组成
心
动脉
血
管 系
心脏
毛细血管
统
静脉
组织液
淋
巴
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
管
系
统
淋巴管
精品课件
心脏——动力器官 动脉——输送血液远离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 静脉——输送血液回心的血管
精品课件
一.心 脏壁的结构
=普肯耶纤维 (Purkinje fiber)
精品课件
二.动脉(Artery)
大动脉(Large artery) 中动脉(Medium-sized artery) 小动脉(Small artery) 微动脉(Arteriole)
精品课件
动脉的结构特征
1、动脉的管壁厚,管腔小而规则 2、管壁均分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
•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精品课件
3、外膜(Tunica adventitia) :L.C.T,外 弹 性膜(断续,多层)较明显,有营养血
管。
精品课件
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
➢ 内膜:内皮下层较薄TI,内弹性膜明显 ➢ 中膜:较厚,10~40层环形平滑肌
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 外膜:LCT ,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
静脉瓣功能异常会怎么样?
静脉曲张
精品课件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
精品课件
微循环
定义:微动脉到微静脉间的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是血流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组成:微动脉:微循环的总闸门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前两级分支 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分闸门 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动静脉吻合、直捷通路、微静脉
精品课件
连续性毛细血管
(Continuous Capillary)
特点:
内皮细胞:连续 基膜:完整连续 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胞质内富含吞饮小泡(物质交换)
分布: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外分泌腺
……
精品课件
有孔毛细血管 (Fenestrated Capillary) 特点:
内皮细胞:有孔 基膜:连续 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 中膜:从数层到1- 2层平滑肌 • 内弹性膜从明显到无,无外弹性膜
功 • 能调:节器官和组织的局部血流量
• 产生外周阻力,维持血压
精品课件
三.毛细血管 (Capillary)
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
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精品课件
Cap. 特点
分布 管壁 管腔 血流
非常广 非常薄 非常窄 非常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