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4-循环系统.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六)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到的 心脏电变化曲线。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已发生兴奋的部位和未发生兴奋部位间存在 一定的电位差,发生一次规律性的电变化,即一个完整的心电图。
心电图不是记录一个心肌细胞的电变化,而是一个心动周期中 整个肌群的电变化,它只能测出两点或两个部位间的电位差。在 一个心动周期中可记录到P、Q、R、S、T5个波段,当下一个心 动周期开始时,将重复出现以上5个波段。有时可能在T后出现一 个U波。心电图频率,各段波形的形状和经历时间,可以反映一 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位的生理状况。 13
二、体液调节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者使血压升高途径不同: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兴奋心脏 起作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兴奋血管平滑肌起作用。 2、血管紧张素: (1)使全身微动脉平滑肌收缩,是主要途径。 (2)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释放醛固酮,后者可使细胞外液 的量和血量增加,进而升高血压。 3、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可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四)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1、生成和回流: 生成:血浆中的成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回流: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以及形成淋巴再注 入静脉的过程。 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回流压=(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毛细血管内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 动脉脉搏 脉搏:随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血管发生的周期性搏动称 脉搏。脉搏发生在A和较大V上. 动脉脉搏—动脉血管的搏动。 静脉脉搏—右心房内的压力波动可以逆行传递到接近心脏 的大V,形成静脉脉搏。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成人男每分输出量约为5000ml (70ml/次X75次/分),女低 10%(约4500ml),运动时可高达25000—35000ml/分。睡眠时低 25%,而饱餐时可增25%。 心输出指数:在空腹安静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称 心输出指数。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并不与体重成正比,而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2、心力贮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适应机体需要而提高 输出量的能力,称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心搏贮备。 心力贮备的意义:心力贮备的大小则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 需要的适应能力。
内皮
内膜 内弹性膜
平滑肌 中膜
外弹性膜 营养血管 外膜
17 脂肪细胞
(二)毛细血管
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及其外面的基膜组成,细 胞间有大的间隙(10---20nm),有的细胞上有贯通细 胞全厚的小孔(60---80nm)。“交换血管” 连续毛 细血管 有孔毛 细血管 血窦 连续毛 细血管 有孔毛 细血管 血窦
9
(四)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心脏一舒一缩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称心动周期。如图所示: 房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占一半(0.4s)称为全心舒张 期。
0s
0.1s 0.2s 0.3s 0.4s 0.5s 0.6s 0.7s
0.8s
心房 心室
10
2、心率和心音: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率。成人为75 此/分,生理变大范围是60-100次/分。运动员可慢至40-50 次/分,发热时体温每增加1℃心率增12-20次/分。 (2)心音:是心脏瓣膜启闭、心肌收缩及血流使血管 壁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一般可听到第一、第二心音。 ①第一心音:低沉有力,持续时间长(0.14-Hale Waihona Puke Baidu.16s)。发 生于心室收缩期。意义:标志心室收缩期开始,反映心肌 收缩力强弱和房室瓣机能状态。 ②第二心音:音调高时间短(0.08s);发于心室舒张期 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反映半月瓣机能状态。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下,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使心 交感神经中枢紧张性下降,迷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升高, 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对防止血压过高有重要的 监护作用。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则压力感受器发 放冲动的频率降低,发生相反反射, 使血压回复正常。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 反射:当血液成分改变时(如缺o2、 Pco2↑、[H+] ↑ ),其传入冲动增加, 分别由窦神经、迷走神经传至延髓, 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心交感中枢兴奋, 呼吸加强,血压升高,循环加速。 32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脉依次递减:接近右心房为0。 中心静脉压(近于0)、外周静脉压。 2、静脉血流:影响因素有: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高,则有利于静脉 回流。血量增加、容量血管收缩都可使充盈压增高。 (2)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可使心室排空较完全,心房 和大静脉抽吸血液的力量就愈大,故回心血量就多。 (3)重力和体位改变:平卧有利于回流,直立位不利于 回流。 (4)骨骼肌的挤压:骨骼肌与静脉瓣一起对静脉回流起 “肌肉泵”的作用,使静脉回流加快。 (5)呼吸运动:吸气有利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呼气不利 26 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对肺循环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18
(三)静脉:依次分为微、小、中、 大4级。 管腔大,管壁薄,内、中、外3层 膜无明显界限,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均 少,弹性小,中静脉以上的有静脉瓣。 “容量血管”。 静 脉 瓣
19
二、血管生理: (一)血流与血流阻力、血压 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系统某一截面的血量。 2、血流阻力(R ):血液流动时,血液与血管间的摩擦 阻力以及血液内部的摩擦阻力。 R与血管长度L和血液的粘滞度η成正比,与血管的半径 r的4次方成反比。小a和微a口径变化对血流影响最大; 粘滞度主要决定于RBC数,另有血浆蛋白和胆固醇浓度。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血压—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 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随年龄和生理状况而变化。 国人的收缩压为90--130mmHg ,舒张压为60--90mmHg。 高血压(高于140mmHg/ 90mmHg);低血压(低于90 mmHg/60mmHg)。 22
第四章
循环系统
§1 概述 一、循环的概念意义:循环是各种体液不断地流动和 相互交换的过程。 完成循环功能的结构即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和淋 巴管系。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 (一)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搏出, 沿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除肺泡外的 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 再汇入各级静脉 ,最后经上、下 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到右心房的循 环。 (二)肺循环:静脉血由右心室搏出, 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 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再经 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1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1、自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通过 自身内在的变化,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的正常部位——正常起搏 点;其他自律性组织——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及 其分支
5
2、传导性:心肌的兴奋可通过闰盘在心肌细胞间传递。 机能合体性:心肌细胞间虽无互相连接的原生质结构, 但在机能上类似合体细胞,故称机能合体性。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延搁一段时间然后才向心室传播— —房室延搁。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35
再 见!
47
(三)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温度:影响心脏的物质代谢速度,尤其窦房结。 一般温度下降,心率减慢(12-20次/分钟/0C);温 度升高,心率加快。 pH:偏低,收缩力减弱。偏高,收缩力增强而 舒张不完全。 血钾:过低,自律性增高,出现期外收缩和异 位节律;过高,心动过缓、收缩力减弱。 血钙:降低,收缩力降低;增加,收缩加强。 血钠:升高,三性皆升高,收缩减弱。
房室束及其分支
6
3、兴奋性:心肌由于不应期长,每次后必有舒张, 因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有舒有缩地交 替进行。
7
4、收缩特性:机械变化也分3个时期。特点: (1)全或无现象:只要刺激达到阈值而引起心脏某处 细胞兴奋或起搏点自动兴奋,兴奋就可迅速传到整个心 房肌或心室肌,引起整个心房或心室肌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由于绝对不应期正对应于收缩 期,故此期内不会发生再次兴奋。使心脏能始终交替收 缩和舒张,有利于血液回心。 (3)能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有些病理情况下, 或在局部反应期内 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或异 常病理刺激,则心室可 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引 起一个额外收缩。期外 兴奋、期外收缩 、代 偿间歇。 8
组织间隙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27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丝虫病时可发生这种情况。 (4)毛细血管通透性:通透性大则生成多。 烧伤、过敏反应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小孔的口径变大, 通透性增高,致使一部分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血浆胶体 渗透压下降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28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种类特点: 内弹性膜 内皮下层 (一)动脉:1、中动脉: 含丰富的平滑肌。中动脉与 较大的小a合称肌性动脉。 2、大动脉:具有强的弹性, 称“弹性贮器” 。 3、小动脉: 4、微a: 小动脉与微a的数量多, 总横断面大,血流阻力主要 由它们产生,合称外周阻力 血管;对器官、组织的血流 量调节,及正常血压的维持 发挥作用。
(六)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到的 心脏电变化曲线。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已发生兴奋的部位和未发生兴奋部位间存在 一定的电位差,发生一次规律性的电变化,即一个完整的心电图。
心电图不是记录一个心肌细胞的电变化,而是一个心动周期中 整个肌群的电变化,它只能测出两点或两个部位间的电位差。在 一个心动周期中可记录到P、Q、R、S、T5个波段,当下一个心 动周期开始时,将重复出现以上5个波段。有时可能在T后出现一 个U波。心电图频率,各段波形的形状和经历时间,可以反映一 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位的生理状况。 13
二、体液调节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者使血压升高途径不同: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兴奋心脏 起作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兴奋血管平滑肌起作用。 2、血管紧张素: (1)使全身微动脉平滑肌收缩,是主要途径。 (2)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释放醛固酮,后者可使细胞外液 的量和血量增加,进而升高血压。 3、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可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四)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1、生成和回流: 生成:血浆中的成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回流: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以及形成淋巴再注 入静脉的过程。 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回流压=(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毛细血管内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 动脉脉搏 脉搏:随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血管发生的周期性搏动称 脉搏。脉搏发生在A和较大V上. 动脉脉搏—动脉血管的搏动。 静脉脉搏—右心房内的压力波动可以逆行传递到接近心脏 的大V,形成静脉脉搏。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成人男每分输出量约为5000ml (70ml/次X75次/分),女低 10%(约4500ml),运动时可高达25000—35000ml/分。睡眠时低 25%,而饱餐时可增25%。 心输出指数:在空腹安静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称 心输出指数。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并不与体重成正比,而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2、心力贮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适应机体需要而提高 输出量的能力,称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心搏贮备。 心力贮备的意义:心力贮备的大小则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 需要的适应能力。
内皮
内膜 内弹性膜
平滑肌 中膜
外弹性膜 营养血管 外膜
17 脂肪细胞
(二)毛细血管
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及其外面的基膜组成,细 胞间有大的间隙(10---20nm),有的细胞上有贯通细 胞全厚的小孔(60---80nm)。“交换血管” 连续毛 细血管 有孔毛 细血管 血窦 连续毛 细血管 有孔毛 细血管 血窦
9
(四)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心脏一舒一缩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称心动周期。如图所示: 房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占一半(0.4s)称为全心舒张 期。
0s
0.1s 0.2s 0.3s 0.4s 0.5s 0.6s 0.7s
0.8s
心房 心室
10
2、心率和心音: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率。成人为75 此/分,生理变大范围是60-100次/分。运动员可慢至40-50 次/分,发热时体温每增加1℃心率增12-20次/分。 (2)心音:是心脏瓣膜启闭、心肌收缩及血流使血管 壁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一般可听到第一、第二心音。 ①第一心音:低沉有力,持续时间长(0.14-Hale Waihona Puke Baidu.16s)。发 生于心室收缩期。意义:标志心室收缩期开始,反映心肌 收缩力强弱和房室瓣机能状态。 ②第二心音:音调高时间短(0.08s);发于心室舒张期 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反映半月瓣机能状态。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下,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使心 交感神经中枢紧张性下降,迷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升高, 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对防止血压过高有重要的 监护作用。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则压力感受器发 放冲动的频率降低,发生相反反射, 使血压回复正常。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 反射:当血液成分改变时(如缺o2、 Pco2↑、[H+] ↑ ),其传入冲动增加, 分别由窦神经、迷走神经传至延髓, 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心交感中枢兴奋, 呼吸加强,血压升高,循环加速。 32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脉依次递减:接近右心房为0。 中心静脉压(近于0)、外周静脉压。 2、静脉血流:影响因素有: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高,则有利于静脉 回流。血量增加、容量血管收缩都可使充盈压增高。 (2)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可使心室排空较完全,心房 和大静脉抽吸血液的力量就愈大,故回心血量就多。 (3)重力和体位改变:平卧有利于回流,直立位不利于 回流。 (4)骨骼肌的挤压:骨骼肌与静脉瓣一起对静脉回流起 “肌肉泵”的作用,使静脉回流加快。 (5)呼吸运动:吸气有利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呼气不利 26 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对肺循环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18
(三)静脉:依次分为微、小、中、 大4级。 管腔大,管壁薄,内、中、外3层 膜无明显界限,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均 少,弹性小,中静脉以上的有静脉瓣。 “容量血管”。 静 脉 瓣
19
二、血管生理: (一)血流与血流阻力、血压 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系统某一截面的血量。 2、血流阻力(R ):血液流动时,血液与血管间的摩擦 阻力以及血液内部的摩擦阻力。 R与血管长度L和血液的粘滞度η成正比,与血管的半径 r的4次方成反比。小a和微a口径变化对血流影响最大; 粘滞度主要决定于RBC数,另有血浆蛋白和胆固醇浓度。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血压—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 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随年龄和生理状况而变化。 国人的收缩压为90--130mmHg ,舒张压为60--90mmHg。 高血压(高于140mmHg/ 90mmHg);低血压(低于90 mmHg/60mmHg)。 22
第四章
循环系统
§1 概述 一、循环的概念意义:循环是各种体液不断地流动和 相互交换的过程。 完成循环功能的结构即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和淋 巴管系。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 (一)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搏出, 沿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除肺泡外的 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 再汇入各级静脉 ,最后经上、下 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到右心房的循 环。 (二)肺循环:静脉血由右心室搏出, 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 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再经 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1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1、自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通过 自身内在的变化,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的正常部位——正常起搏 点;其他自律性组织——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及 其分支
5
2、传导性:心肌的兴奋可通过闰盘在心肌细胞间传递。 机能合体性:心肌细胞间虽无互相连接的原生质结构, 但在机能上类似合体细胞,故称机能合体性。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延搁一段时间然后才向心室传播— —房室延搁。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35
再 见!
47
(三)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温度:影响心脏的物质代谢速度,尤其窦房结。 一般温度下降,心率减慢(12-20次/分钟/0C);温 度升高,心率加快。 pH:偏低,收缩力减弱。偏高,收缩力增强而 舒张不完全。 血钾:过低,自律性增高,出现期外收缩和异 位节律;过高,心动过缓、收缩力减弱。 血钙:降低,收缩力降低;增加,收缩加强。 血钠:升高,三性皆升高,收缩减弱。
房室束及其分支
6
3、兴奋性:心肌由于不应期长,每次后必有舒张, 因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有舒有缩地交 替进行。
7
4、收缩特性:机械变化也分3个时期。特点: (1)全或无现象:只要刺激达到阈值而引起心脏某处 细胞兴奋或起搏点自动兴奋,兴奋就可迅速传到整个心 房肌或心室肌,引起整个心房或心室肌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由于绝对不应期正对应于收缩 期,故此期内不会发生再次兴奋。使心脏能始终交替收 缩和舒张,有利于血液回心。 (3)能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有些病理情况下, 或在局部反应期内 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或异 常病理刺激,则心室可 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引 起一个额外收缩。期外 兴奋、期外收缩 、代 偿间歇。 8
组织间隙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27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丝虫病时可发生这种情况。 (4)毛细血管通透性:通透性大则生成多。 烧伤、过敏反应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小孔的口径变大, 通透性增高,致使一部分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血浆胶体 渗透压下降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28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种类特点: 内弹性膜 内皮下层 (一)动脉:1、中动脉: 含丰富的平滑肌。中动脉与 较大的小a合称肌性动脉。 2、大动脉:具有强的弹性, 称“弹性贮器” 。 3、小动脉: 4、微a: 小动脉与微a的数量多, 总横断面大,血流阻力主要 由它们产生,合称外周阻力 血管;对器官、组织的血流 量调节,及正常血压的维持 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