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贺敬之的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建国以后 1956年 《回延安》 1956年6-8月 《放声歌唱》第一个高峰 1963年 《雷锋之歌》 第二个高峰 1976年10月 《中国的十月》 1977年 《“八· 一”之歌》 第三个高峰 《贺敬之诗选》 长篇政治抒情诗
Leabharlann Baidu
抒情短诗:《放歌集》 1、歌颂革命传统,抒发人民之情 《回延安》《西去列车的窗口》 《又回南泥湾》 2、歌颂党、祖国 《东风万里》《十年颂歌》 3、歌颂新一代英雄人物 《向秀丽》《回答今日的世界》 4、对着祖国秀丽山河,抒发豪情壮志 《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
(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上的不断 探索 艺术风格: 高亢豪迈、激情奔放 《放声歌唱》《“八·一”之歌》 于总体的统一风格中,呈现多样化的色彩: 《向秀丽》明丽柔美 《回答今日之世界》干脆、犀利,似金戈 铁马 《桂林山水歌》明媚甜美,如梦如醉 《三门峡歌》苍劲雄浑,摇人心旗
形式上的不断探索: 自由体:《乡村之夜》 歌谣体:《朝阳花开》 信天游/爬山调二行体:《回延安》《又回南泥湾》 乐府歌行体:《三门峡——梳妆台》
建国后,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很大 的成就。《回延安》《放声歌唱》 《三门峡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 月》《八一之歌》等都是广有影响、脍 炙人口的名篇。粉碎“四人帮”后曾先 后 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 职务。
贺敬之的创作道路分三个阶段: (一)奔赴延安到在鲁艺学习初期 《并没有冬天》(1940-1941) 《乡村之夜》(1941、6) (二)延安整风到建国前夕 歌剧《白毛女》 《朝阳花开》(1942-1949) 色彩鲜明的画面、深情快乐的调子 简练活跃的语言、富有民族的风味
• 第三节 • 贺敬之的诗歌 一、贺敬之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1924年生于山东峄(y1)县一个贫农家 庭。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 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第 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和丁毅 执笔集体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这 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二、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当代性 “诗人和战士的统一”是贺敬之坚 定 的信念。 无我的境界
贺敬之群体理性的巅峰体验和普遍 的赞誉告知我们,群体性心态的构建 已经宣告完成
(二)精巧的构思和鲜明的形象 “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 不同的作品构思不一样 赋予政治以艺术形象 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拟人、借境 让“情”字挤走那些纯客观的、不 动 感情的临摹,其意义重大。
民歌: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自由诗:流畅清新,明白如话 古典诗词:练字、炼意 特点:强调节奏、旋律和押韵,追求诗的意境 美、语言美、音乐美、形式美,使他的诗流畅 而有节奏,自由而有对称,让人一唱三叹,回 味不绝。
楼梯式: 《放声歌唱》《十年颂歌》 《雷锋之歌》《“八· 一”之歌》(凸凹体) 法国未来诗派 苏联人马雅可夫斯基 特点: 自由而不散漫,整齐而不呆板, 抒情高歌低吟,任意挥洒,叙事如行云 流水,自然畅达,节奏感强,对称美和 建筑美突出。
<桂林山水歌> 鲜明的民族特色
1、把意境的创作和语言的凝练结合起来, 形成了作品语言的凝练美。 2、“墨生五彩”——视觉上的绘画美。 3、采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给人听觉 上的音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