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利剑”守好精准扶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把利剑”守好精准扶贫的最后一道防线“扶贫资金是救急救难资金,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必须紧盯严管。”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如是说。他强调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胆敢克扣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的,必须严厉惩处。这是高压线,不能碰,也碰不得。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专项资金下拨到基层,扶贫领域的腐败和造假频现,一些贪腐分子不敌“诱惑”,居然打起了扶贫资金歪主意,将“黑手”公然伸向了贫困户的“救命钱”、“活命钱”。近日,中央纪委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24起,其中基层干部腐败案例占比80%。扶贫“微”腐败,“微”在基层,“危”在民心。在我看来,严打基层扶贫“微”腐败亟需用好“三把利剑”,如此才能守好精准扶贫“最后一道防线”。

如何保证扶贫资金的阳光使用,需巧用监督检查手段。特别是基层农村,扶贫点多面广,涉及项目多、资金多、环节多,腐败手段也层出不穷。要牢牢把握“明察”和“暗访”两条主线,每月定期对基层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排查,同时组成暗访督查工作小组,并联合第三方新闻媒体切实开展常态化、滚动式、“杀回马枪”式暗访督查,通过政府公开、媒体曝光,发挥查处案件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其次,必须把监督的钥匙交给群众,采取进村宣传、入户走访、线索排查、督导巡察等方式,对事关扶贫重点领域、重要单位、关键岗位进行全程监督。健全信息公开网络,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通过便通举报方式和形式,畅通群众诉求和信访渠道,对反映集中、性质恶劣的问题重点督办、限期办结。

要充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扶贫领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行政监管责任落实不力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将重点内容聚焦在查处扶贫领域的问题,定期梳理一批群众反映集中、性质严重的问题线索,严格分类处置,限期办理。

要严用执纪问责利剑。一方面,因扶贫类型多,对应行政管理部门较为分散,致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于追责范围和对象界定模糊,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强与扶贫办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类型加强梳理,掌握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提升执纪问责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基层扶贫腐败虽然涉案款物不大,但直接关乎民生利益,要重点查处侵占挪用,欺上瞒下等典型案例,对责任落实不力导致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要突出强化“一案

双查”严肃追责,对基层干部出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既要追究涉案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还应追究相关分管领导的责任。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下苦功夫破解基层扶贫腐败的各类新问题、新挑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确实享受到温暖,不让民生政策惠及百姓卡在最后一道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