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阅读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使用一些诗歌鉴赏的术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把握;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2)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古诗的喜爱。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古诗;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的情况;2. 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3. 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2.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 教师准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阅读 (一)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阅读 (一)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阅读《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同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和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身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扮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同学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顾惜粮食。

第二课时一、课前说说: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二、指导看图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三、讲读诗句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诗?它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古诗两首》。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教师介绍第一首诗《静夜思》的背景,包括作者李白、创作年代等。

2.2 学生自主阅读《静夜思》,理解诗歌大意。

2.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章:诗歌鉴赏与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静夜思》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汇和句式。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表达4.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以《静夜思》为灵感,编写一首小诗。

4.2 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

5.2 布置作业:背诵《静夜思》,编写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

5.3 结束本节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六章:诗歌背景介绍6.1 教师介绍第二首诗《春晓》的背景,包括作者孟浩然、创作年代等。

6.2 学生自主阅读《春晓》,理解诗歌大意。

6.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七章:诗歌鉴赏与分析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春晓》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7.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3 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汇和句式。

第八章:诗歌创作与表达8.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以《春晓》为灵感,编写一首小诗。

8.2 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8.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第九章:诗歌朗诵与表演9.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9.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表演,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9.3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全班表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2)杜甫的《春望》。

2. 教学重点:(1)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2)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王之涣和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序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两首古诗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和默写练习;(3)教师推荐一些相关的古诗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2. 朗读与背诵: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估;3.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2. 相关资料:关于王之涣和杜甫的生平介绍、古诗的注释和解析等;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义和主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古诗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鉴赏技巧;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3)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3)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和韵律。

3.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的体会;(3)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3)学生结合古诗内容,简要概括其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介绍小组讨论的成果;(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首古诗的优美词句和韵律。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2. 强调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3. 提醒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观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景和作者,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一些古诗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2)领悟古诗中的哲理,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 掌握一些古诗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2. 运用古诗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做笔记和创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2)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完成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的情况;2. 学生对两首古诗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3. 学生掌握古诗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实际情况;4. 学生创作练习的质量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的艺术价值;3.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或纪念馆,感受诗人的生活和创作氛围。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技巧。

2.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学习的状态。

(2)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古诗背诵。

(2)让学生进行古诗赏析,谈谈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

6. 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合作探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古诗,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一些古诗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意象去感受诗人的情感;(3)提高自己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2)领会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一些古诗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受;(3)古诗鉴赏方法的运用。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3)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深入理解古诗。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2)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增强记忆力;(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合作能力;(2)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课后作业:(1)正确书写和背诵两首古诗;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两首古诗的原文、注释、译文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2. 工具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时查找生僻字词;3. 古诗朗诵音频:供学生模仿和欣赏;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朗诵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古诗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学会赏析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赏析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查阅相关资料;(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提前熟悉朗读和背诵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本节课的两首古诗,《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2)解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5. 朗读和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2)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评价和鼓励。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学习心得体会;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考虑: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⑴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⑵考虑: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古诗两首》分别选自《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精选》,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2.2 教学重点:(1)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2)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和苏轼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新课导入:(1)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创作意境;(2)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创作意境;(3)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四、课堂讲解:4.1 讲解《登鹳雀楼》的韵律特点:(1)分析诗句的平仄、押韵;(2)讲解诗句中的对仗和排比修辞手法。

4.2 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韵律特点:(1)分析词牌的格律和押韵;(2)讲解词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课堂练习:5.1 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1)韵律结构;(2)修辞手法;(3)意境和情感表达。

5.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3 教师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从韵律、修辞、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6.2 分享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

七、案例分析:7.1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以《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例,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意境。

7.2 分析古诗中的情感: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为例,探讨词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意境和主题。

(2)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相关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题目中的修辞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两首古诗的背诵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对两首古诗的背诵和理解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四班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解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伴侣依依惜别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许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嬉戏,好吗?我说上句,你接下句。

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1、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又快又好,果真名不虚传啊!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伴侣,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

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留意左边略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1、一起来读读: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留意节奏。

你看,留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知大家: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楚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猎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赏这首古诗。

四、读精确、读流利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情愿读给大家听听。

还有想读的吗?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教材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学重点:(1)生词和词语的学习,如“春眠不觉晓”、“夜来风雨声”等。

(2)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慨。

2. 古诗《静夜思》教材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学重点:(1)生词和词语的学习,如“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等。

(2)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新课学习:(1)分别引导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讨论和交流。

(2)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本,包括《春晓》和《静夜思》。

2.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3. 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生词。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意境;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春晓》的朗读和背诵;2. 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3. 讨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4.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意境;3.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学生对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3. 学生创作古诗的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3. 创作法: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手段1. 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2.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词语解释;3. 教材: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古诗的部分,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与古诗相关的日常话题,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进行背诵练习;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4. 词语与句式:讨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释其含义和用法;5.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八、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3. 意象分析:10分钟;4. 词语与句式:10分钟;5. 创作练习:10分钟。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更加关注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古诗两首:《登鹳雀楼》(王之涣)、《静夜思》(李白)《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难点:1.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图像和音乐资料。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b. 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引导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b. 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c.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3. 课堂互动(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b.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抄写两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选取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观赏性。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但可能对古诗的深层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补充和引导。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两首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诗中的深层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写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和思考中感受古诗的美。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诗《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古诗《静夜思》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

5.3 教学古诗《登鹳雀楼》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和背景。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两首。

参考资料:有关古诗的背景资料、注释和解释。

2.2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包括导入、朗读、讲解、讨论、写作等环节。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体探究等方法。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故事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讲解教师对古诗进行逐句解释,解释生词和难点。

教师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3.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思和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5 写作学生根据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价学生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4.2 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意思和背景的理解。

教师评价学生在写作中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与古诗相关的作业,如朗读、背诵和写作。

5.2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与古诗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展对古诗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的认知。

5.3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展示,包括朗读、解释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阅读《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同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和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身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扮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同学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顾惜粮食。

第二课时一、课前说说: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二、指导看图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三、讲读诗句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泛指谷拉.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凄惨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同学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严酷剥削,过着凄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五、指导写字1、收:左窄右宽.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旧社会的农民的凄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顾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同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和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身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扮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同学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顾惜粮食。

第二课时一、课前说说: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二、指导看图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三、讲读诗句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泛指谷拉.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凄惨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同学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严酷剥削,过着凄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五、指导写字1、收:左窄右宽.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旧社会的农民的凄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顾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同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和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身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扮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同学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顾惜粮食。

第二课时一、课前说说: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二、指导看图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三、讲读诗句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泛指谷拉.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凄惨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同学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严酷剥削,过着凄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五、指导写字1、收:左窄右宽.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旧社会的农民的凄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顾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