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消失的爸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失踪”一词的含义。

2.能够分析失踪原因,提出合理猜想。

3.能够利用科学方法,收集信息,寻找失踪者。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意识。

教学内容寻找消失的爸爸•引入–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觉得怎样?–观看视频《迷路了的小蚂蚁》(小学奥数素材)•学习–呈现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情景视频–探究“失踪”一词的含义–分析失踪原因,提出合理猜想–熟悉寻人启事,理解其作用–制作寻人启事,上课讲解–学习采集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实践–分成小组,完成班内模拟寻找失踪者的任务–学生围绕“寻找失踪者”的活动展开,以小组形式通过讨论、信息搜集等,设计并实现一个工作方案,确定人员分工,各司其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寻找失踪者的任务。

–寻找结果回顾•反思–学生填写行动博客,记录寻找失踪者的全过程和小组合作情况,并发表意见,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你的团队表现如何?•团队合作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团队合作中哪些地方得到了改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教学反思本次授课利用情境教学法,向学生呈现“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情景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失踪原因的探究和猜想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实践环节分成小组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减轻了个体的责任,通过小组中互相分工,形成协作共赢,达到了交流、协作、促进个人发展的目的。

授课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利用发散启示法、引导学生探究式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勇于分析、敢于探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学生的反思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团队沟通能力、情感体验能力都有了加强,使得学生能在自主、自律的学习中形成自觉的思考和行动,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爸爸的身高和体重对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帮助幼儿明白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差的概念。

3.提高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让幼儿会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关系。

2.让幼儿了解概念“差”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2.DVD《消失的爸爸》。

3.比较身高的测量工具、称重器等。

教学过程1. 自由活动(10分钟)1.让孩子自由活动,鼓励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2.在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卡片在班级里打几个数字当成提示,让孩子在下一步活动中使用。

2. 观看课件《消失的爸爸》(15分钟)1.播放DVD《消失的爸爸》。

2.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止,让孩子描述爸爸的身高、体重等物理特征。

3.老师可以在观看结束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

3. 数字之间的比较(20分钟)1.让孩子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然后询问他们哪个数字更大,让孩子在比较中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比较多组数字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两个数字进行比较,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老师可以在旁边突出强调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加深孩子的理解。

4. 比较身高(15分钟)1.利用身高的测量工具,让孩子一个一个地站在上面,测量、比较各自的身高。

2.让孩子提出问题,比如孩子之间身高的差距是多少,等等。

3.鼓励孩子自己量身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身高比较的相关概念。

5. 比较体重(20分钟)1.利用称重器或者其他相关工具,开始对学生的体重进行比较和测量。

2.让孩子了解体重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比较两人的体重等概念。

3.在测量过程中鼓励孩子做自己的计算,并展示他们的结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课后回顾1.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程内容。

2.让孩子再想一下,在比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询问老师的解决方案。

3.鼓励孩子在家里练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日常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遮挡现象,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幼儿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遮挡现象: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遮挡物体的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消失的原因。

2. 亲子游戏:通过亲子游戏,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和感情。

3. 创意绘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寻找消失的爸爸,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塑料片、玩具爸爸、画纸、画笔、彩泥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专注地参与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物体遮挡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消失的原因。

2. 主体活动一:亲子游戏。

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遮挡现象,感受物体消失的乐趣。

3. 主体活动二:创意绘画。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寻找消失的爸爸,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小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反馈的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物体遮挡现象。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亲子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物体遮挡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消失的原因。

2. 演示:教师用透明塑料片遮挡玩具爸爸,让幼儿观察物体消失的现象。

3. 亲子游戏: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遮挡现象,感受物体消失的乐趣。

4.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寻找消失的爸爸,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教案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指导。

然而,有时候教案会消失或丢失,给老师带来不小的困扰和压力。

下面是一则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的故事。

一天早晨,阳光明媚,大班的数学课即将开始。

数学老师张老师准备好了教案,打算开始上课。

然而,当他打开办公室的文件柜准备取出教案时,他惊讶地发现,教案不见了!张老师感到非常沮丧和焦虑。

教案是他精心准备的,包含了他制定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活动等重要内容。

现在教案突然丢失,张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张老师连忙回忆起教案的内容,但是同样热爱数学的他,学生却经常出乎他的意料,因此他需要教案作为指导,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教授知识。

此时,门外走进来一位小男孩,他看起来十分焦急,他是小明的爸爸。

小明的爸爸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注意到张老师看起来有些烦恼,便主动询问他有什么困扰。

张老师向他倾诉了自己教案丢失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困扰和焦虑。

小明的爸爸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微笑着说:“张老师,我不是数学专家,但是我可以帮你临时制定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帮助你上好这节数学课。

”张老师虽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由于时间紧迫,他只能答应小明的爸爸的提议。

他们坐在一起,开始讨论这节数学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案。

张老师向小明的爸爸详细介绍了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要点,然后他们共同商讨了几个简单易行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经过协商,他们决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他们还计划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们在集体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帮助。

当课堂铃声响起时,张老师有些紧张地走进教室,他希望这次上课能够顺利进行。

他向学生们解释了教案丢失的情况,然后向他们介绍了今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充满了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遇到了一些未曾预料的问题,但是他靠着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临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寻找消失的爸爸3

寻找消失的爸爸3

活动名称:寻找消失的爸爸(大班探索活动)活动目标: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侧面观察,发现形体的特征。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海洋球,薯片盒,帽子圆,魔方等,模拟场景,操作纸等。

2、相关课件。

活动重难点:从不同侧面观察,发现形体的特征活动过程:一、智娜的困惑——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猫智娜。

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

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2.有一天早上醒来,智娜发现爸爸不见了,只看见爸爸留给她的一封信,赶快打开看看。

信上第一页说了什么?谁看懂了来说说看?原来爸爸想考验娜娜。

我们继续看第二页,信中爸爸还想告诉智娜什么事情呢?箭头又表示什么意思?小结:信里有2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爸爸到达的地方。

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二、根据线索寻找消失的爸爸(一)、拿走的东西——分析理解画面,重点学会观察物品的上面和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了2样东西,一样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拿一个盒子做示范)那看到物体的什么地方,最下面的这个面。

看到的是什么样子?什么东西的下面是正方形呢?(幼儿观察画面猜测)爸爸还拿走了一样东西,从上往下看到的样子,看什么地方呢?就是看这样东西最上面的这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圆形,从下往上看还是个圆形,什么东西的上面下面都是圆形呢?(幼儿观察画面猜测)3、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小结:(出现鱼竿包,钓鱼箱的虚线),真的,放在这里的鱼竿包,钓鱼箱不见了,来看看钓鱼箱的下面是个正方形吗,(实物展示)鱼竿包的上面是个圆形,下面呢?(实物展示)师:原来爸爸带走了鱼竿包和钓鱼箱,那爸爸是去干什么呀(钓鱼)线索终于找到了,我们真替娜娜高兴。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幼儿理解消失的概念,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消失的概念: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从眼前消失的过程。

2. 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

3. 探究精神: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2.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合作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可以消失的物体,如魔术道具、隐藏的玩具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有趣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 材料:准备一些记录工具,如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消失的概念。

2. 体验:让幼儿亲自体验物体消失的过程,观察和描述现象。

3. 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物体消失了,消失的过程是怎样的。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探究,让幼儿通过实践找到消失的物体。

5. 分享和讨论: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消失的原因和过程。

6. 合作任务:让幼儿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寻找消失物体的任务。

7.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表现。

8. 作业:布置一个寻找消失物体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2. 评估幼儿在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关注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类似的科学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科学现象。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活动名称:消失的爸爸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2个课时活动准备:1.复制《消失的爸爸》故事的剧本,并准备足够数量的剧本发给学生。

2.准备一些图片素材,包括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父亲、孩子、雨伞、外套等,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

3.准备足够数量的纸和笔,供学生使用。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5分钟):教师将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素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猜测和推理。

2.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让学生轮流阅读《消失的爸爸》剧本的不同部分,每读完一段,教师提问学生这一部分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并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故事中,爸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孩子是如何找到爸爸的?-孩子是如何猜出雨伞和外套是爸爸留下的线索的?4.回答问题(10分钟):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讨论问题的答案并解释他们是如何推理和得出答案的。

5.提出数学问题(10分钟):教师将一个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数学问题提给学生:孩子认为每一天爸爸走的路程都是一样的,他的推理正确吗?为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故事情节和讨论问题的核心内容,并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人物的思考方式。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5分钟):随机选几名学生复述上节课的故事情节,并引导他们简要说明推理的过程。

2.数学推理(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张地图,并标出孩子家和学校的位置,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推理爸爸的可能位置,并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3.分组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推理过程和结果。

4.数学问题(10分钟):提出一个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学生在地图上标出爸爸的位置时,有哪些错误的地方?请简要说明。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寻找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寻找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寻找消失的爸爸
教学目标:
1. 发掘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提问、实验等方式,寻找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原因;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过程:
1、启蒙环节:询问幼儿关于爸爸消失的事情,并让幼儿谈谈
自己想到的一些可能的原因。

2、观察环节:给幼儿看一段视频,在简单的情景中,让幼儿
观察人物的行动关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提问。

3、实验环节:将桌子上摆放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物品,如线球、玩具熊、书等,让幼儿研究每一个物品,进行利用天平等一些简单的量化实验,提问和思考每个物品的重量和大小是否与父亲有关。

4、分组合作环节: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并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寻找答案。

5、展示环节:帮助幼儿总结出父亲的消失可能与重量和数量
有关,来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有趣实验,幼儿能够从有效的分析与思考中,形成初步的判断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面临“问题”的训练,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指导实验时注重引导幼儿的话语表达,增强幼儿交流的动力,让他们在自我发掘过程中得到成长。

在以后的实践中,要选择适应幼儿年龄段的实验内容,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断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自理的能力。

大班数学:寻找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寻找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物体,将立体空间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2.乐意从所提示的线索中,积极思维、推理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课件;2.水杯、生日帽、球等实物;3.寻宝礼物。

活动过程一、课件引题,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物体。

(一)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1.今天老师带来几张照片,猜猜看会是什么?分别出示从下面、上面及侧面拍的照片。

小结:原来是我们平时喝水的杯子。

2.逆向思维这个东西从上面看是正方形,但从侧面看是长方形,你觉得会是什么?请你们来做选择。

(出现几个物品,让幼儿根据特征进行选择。

)(二)运用不同角度的方法观察物体,发现物体平面和立体的关系。

1.出示“生日帽”,这是什么?如果从底部看,会出现什么现状,从侧面看呢?小结:从底部看,是一个圆形,从旁边看也就是侧面看,是三角形。

2.有个东西,它无论从上面、下面还是侧面看都是圆形,你觉得会是什么呢?小结:对,球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

二、根据线索寻找猫爸爸,将空间和几何概念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

1.瞧,有一只小猫,一大早起床发现爸爸消失了,什么是消失?不过猫爸爸留下了纸条,根据纸条上的提示或许就能找到爸爸了,你愿意帮助小猫一起找爸爸吗?2.第一张纸条:告诉我们什么?(爸爸带走的东西)提问:你们家了有什么东西从下面看会是圆形或方形的吗?我们一起去小猫家里找找看,你觉得爸爸拿走了什么,会去干什么呢?3.第二张纸条:爸爸到底去了哪里呢?别着急,猫爸爸还给我们留了第二张纸条呢!(1)我们来看看纸条上面都说了些什么?(爸爸要去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面3个图形表示爸爸去的房子屋顶的形状。

(2)呀,这么多建筑,小猫要怎么找呢?(要去高的地方)小结:我们要看到屋顶的形状,就要去很高的地方才行呢!(3)小猫听了大家的意见,来到了瞭望台,上面有个望远镜,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呢,我们都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什么形状呢?(四边形、三角形……)爸爸纸条里的房子找到了吗?找到了爸爸去的地方了,我们赶紧出发吧!三、寻找到猫爸爸,揭开谜底,发现物体平面和立体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加法”和“减法”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爱心和家庭的温馨
教学准备
•小组练习用的纸、笔和卡片
•本课主题作品《消失的爸爸》
•玩具、图形卡片等教具
教学内容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减法图形卡片,告诉孩子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减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

学习活动
1.学习《消失的爸爸》
教师通过阅读故事《消失的爸爸》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然后,老师可以提出3个或4个有关爸爸的问题:
•为什么小孩子会想念父亲?
•父亲工作很忙,每天都赚很多钱,你们应该如何珍惜他的时间?
•当父母因事不能在家时,你们应该怎么做?
•父母的爱是什么?你觉得你被父母对待的好吗?
2.理解“加法”和“减法”概念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式子:数字A。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背景介绍本次数学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时间约为30分钟。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数学中的消失和找回,通过互动情景教学,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存在和消失,从而了解数学中的加减。

活动名称:消失的爸爸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数学中的加减,认知消失和找回的概念。

参与者:大班幼儿活动时间:30分钟活动流程第一步:带领幼儿讨论现象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开始讨论消失的现象。

问幼儿是否遇到过消失的事情,让他们说出一些例子,例如玩具消失了,宠物不见了,爸爸不在家等。

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事情都是存在的,却又消失了。

第二步:开始故事情境讲故事前,可以让幼儿先看一张图片。

图片中有小狗和小男孩一起玩,突然,爸爸的身影消失了。

接下来,语音讲故事:“小男孩和小狗在公园里玩,突然爸爸的身影消失了。

小男孩开始四处寻找爸爸,但他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

小狗看到小男孩着急,便想帮助他,于是小狗开始寻找爸爸。

”第三步:故事之中的互动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开始帮助小狗寻找爸爸。

在寻找的过程中,可以将故事中的物品用实物进行呈现,例如小丑玩偶、糖果、水杯等。

可以将物品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幼儿来找到它们。

在找到物品后,可以提醒幼儿,这些东西一会儿还会消失。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会消失呢?第四步:概念教学从找到物品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消失”这个概念。

例如小丑玩偶之前在桌子上,现在却不在了,这就是消失。

和小丑玩偶一样,爸爸也是存在的,但突然消失了。

对于消失的解释,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物品会消失?有哪些原因导致物品消失?引导幼儿想到,物品可能被人或其他因素移开了,或者物品本身被毁坏了。

现在,引入数学中的“加和减”的概念。

幼儿可以将消失当作“减”,将找回当作“加”。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去寻找消失和找回的过程,以及材料和物品的数量的变化。

例如,在寻找小丑玩偶的过程中,假设起初桌子上有3个小丑玩偶,消失了一个小丑玩偶,之后找回了2个小丑玩偶。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遮挡关系,理解消失的概念。

2. 开展亲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遮挡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遮挡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卡片、玩具、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3. 家长配合:请家长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发现物体的遮挡关系。

2. 基本部分:a. 教师出示透明塑料卡片,邀请幼儿观察卡片上的玩具,引导幼儿发现玩具被卡片遮挡住的部分。

b. 教师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手挡住眼睛,感受遮挡关系,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遮挡关系。

c. 教师与幼儿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遮挡关系。

d. 亲子游戏: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玩“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物体遮挡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4.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更多的物体遮挡关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物体遮挡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关注幼儿在亲子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3. 收集幼儿在作业中的作品,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探索更多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结合其他学科,如美术、音乐等,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表达物体遮挡关系。

3. 邀请家长参与更多活动,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馈:1.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反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数字0-10的大小和顺序。

2.能够准确地数出0-10的数字。

3.能够通过游戏加减0-3的数字。

教学材料1.《消失的爸爸》绘本。

2.0-10数字卡片。

3.计数棒和算盘。

4.加减小游戏道具。

教学活动活动1:认识数字大小和顺序1.老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孩子们逐个数出数字,加深认识。

2.接着,老师将卡片放在桌面上,让孩子们依次按大小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活动2:数数游戏1.老师将计数棒发给孩子,依次点名让孩子数出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2.在数数游戏中,老师可以偷偷地拿走一张卡片,让孩子们通过数数找出少了哪个数字。

活动3:加减小游戏1.老师发给孩子们算盘和加减小游戏道具,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练习加减法。

2.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出现“爸爸”数不清楚的场景,让孩子们通过加减法来求出具体的数字,帮助“爸爸”找到失踪的东西。

考核方式1.孩子们在活动1和活动2中的表现,老师进行点评和记录。

2.在活动3中,老师观察孩子们完成游戏的程度,适时给予指导。

反思1.教学准备充足,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积极。

2.活动2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情况适当缩短时间,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数数。

3.在活动3中,老师需要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完成游戏,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以上为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消失的爸爸》。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逐步认识数字0-10的大小和顺序,掌握基础的加减法概念。

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孩子们将能够更好地与数字打交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寻找消失的爸爸(精选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寻找消失的爸爸(精选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寻找消失的爸爸(精选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寻找消失的爸爸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寻找消失的爸爸设计思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是以立体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孩子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加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活动目标: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辨认平面图形,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为认识立体图形积累经验。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线索图(人手一份)、笔、毛巾。

活动过程:一、智娜的困惑1.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

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智娜的爸爸留给她一封信,爸爸想要告诉她什么事呢?信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信里有3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出发的地方、到达的地方。

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设计思路: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通过故事和爸爸留给智娜的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内容产生好奇,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消失的爸爸1.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拿走的东西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爸爸拿走了2样东西。

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的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3)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4)我们看看智娜家里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5)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6)小结:原来爸爸拿走的是他的钓鱼包和鱼竿包。

从下面往上看,钓鱼包是正方形的,鱼竿包是圆形的。

那我们看看爸爸留下的第二张线索图。

【设计思路:通过看爸爸信上的第一幅线索图,让幼儿尝试和智娜一起寻找爸爸带走的东西,并学习从平面角度看立体图形。

】2.根据第二张线索图找到爸爸出发的地方:(1)第二张线索图要告诉我们什么呢?(2)线索图上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是告诉智娜:爸爸经过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爸爸要经过几幢房子,以及这些房子的排列位置。

迷失的方向——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

迷失的方向——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

迷失的方向——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经历可以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中的科学学习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深化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展开,探讨如何将科学知识以体验式探究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

1. 课程内容《寻找消失的爸爸》是一堂涉及科学知识的互动教学课程。

本课程将通过师生互动,以寻找消失的爸爸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观察—提问—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模式中,逐步认识和理解基本的物理及科学原理。

故事背景小朋友Tina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

有一天晚上,他带回了一个不知名的。

Tina十分好奇,但她的父亲却不让她接近那个。

第二天早上,Tina醒来后,发现她的爸爸不见了,而留下的却开心地跑来和她玩耍。

Tina意识到她的爸爸一定是被偷走了,她决定跟着,进入有趣的科学世界,一路搜索她的爸爸。

课程流程1. 观察:是什么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认识的特点和组成。

2. 提问:的用处和原理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的用处和可能的工作原理。

3. 猜想:缩小了爸爸Tina告诉孩子们,她的父亲被偷走了,这个是如何做到把一个人缩小成一个小盒子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猜测的运作原理。

4. 实验:缩小的原理实验为了验证孩子们的猜想,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缩小的原理实验,通过实验过程的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5. 解决:找到爸爸的线索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爸爸是被缩小了,将他放在了裤兜里,让他变得比较小,这才会带他出去玩耍。

6. 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课程结束时,教师会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思考并分享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2. 教学目标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观察、实验、总结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想象力,并引导他们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消失的爸爸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大班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课程。

通过一个趣味的故事情境,帮助幼儿们理解和掌握数字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2.能够使用简单的计数方法进行数字的排序;3.能够听懂并表达关于爸爸的消失的故事线索。

教具准备1.小方块积木若干块;2.数字卡片1-10;3.故事书《爸爸消失了》。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故事情境1.教师引导幼儿们坐在一起,并展示故事书《爸爸消失了》的封面;2.教师鼓励幼儿们先观察封面图片,思考故事的可能内容;–提问:你们觉得这本书会讲些什么故事呢?3.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发幼儿们的兴趣。

活动二:故事情节理解1.教师逐页读故事书《爸爸消失了》,并根据图片和文字引导幼儿们理解故事情节;2.教师提问和引导幼儿们参与讨论,确保每个幼儿都理解和关注故事的核心内容,例如:–提问:你们觉得爸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他在哪里去了?3.教师鼓励幼儿们提供自己的猜测和解释,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活动三:数字排序游戏1.教师将数字卡片1-10随机洗混,然后放在桌面上;2.教师要求幼儿们合作进行数字排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3.教师观察和引导幼儿们的排序过程,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排序的方法。

活动四:找回爸爸1.教师将小方块积木放在一个布上,模拟爸爸消失后的混乱场景;2.教师引导幼儿们观察布上的小方块积木,并告诉他们每个小方块积木代表一个线索;3.教师要求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所有线索中隐藏的关于爸爸的信息;–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线索?线索中都有什么信息呢?4.教师引导幼儿们将线索按照顺序排列,逐渐找回爸爸。

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们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以爸爸和其他角色进行类似的情节设计和数字排序活动;2.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和自身经验,发现和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字和计数的事物;3.鼓励幼儿们参与各种计数游戏和活动,拓展他们的数理思维和数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消失的爸爸教学设计Big class mathematics activity: the disappeari ng father teaching design
大班数学活动:消失的爸爸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将立体空间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发展幼儿形象思维。

2、通过故事情境和探索操作,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认识球体,圆柱体。

2、操作材料:海洋球,薯片盒,帽子圆,魔方等,线索纸,操作纸等。

3、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谁呀?这是小猫娜娜,你还看到谁?爸爸在干什么?爸爸在打电话。

娜娜在干什么呀?偷听爸爸打电话。

师:明天是星期天,爸爸在晚上很晚时也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和我约好了明天要去公园的,难道要去别的地方吗?我是数学家爸爸的最佳助手,爸爸无论去哪里我都要跟着一起去。

师:第二天娜娜醒来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爸爸不见了,但桌上留了几张纸条。

一定是爸爸在考
验我,我一定要找到消失的爸爸。

我们来看看爸爸留下的线索。

二、根据线索找到消失的爸爸。

1、拿走的东西。

(1)分析理解画面,重点学会观察物品的上面和下面。

师:这里有个?问号,下面还有几个字,谁认识字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拿走的东西,爸爸拿走了什么呢?这里有给我们提示,从下面看到的样子,(拿一个盒子做示范)那看到物体的什么地方,最下面的这个面,看到的是什么样子?什么东西的下面是长方形呢?(幼儿观察画面猜测)师:娜娜找了找这些东西都在啊,爸爸还拿走了一样东西,从上往下看到的样子,看什么地方呢?就是看这样东西最上面的这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圆形,它的下面还是个圆形,什么东西的上面下面都是圆形呢?(幼儿观察画面猜测)
(2)集体验证。

师:我们换间房间看看,这里谁有新发现的?到底爸爸拿走哪两样东西?(幼儿观察画面猜测)(出现鱼竿包,钓鱼箱的虚线),真的,放在这里的鱼竿包,钓鱼箱不见了,来看看钓鱼箱的下面是个长方形吗,(透视镜效果展示)鱼竿包的上面是个圆形,下面呢?(透视镜效果展示)师:原来爸爸带走了鱼竿包和钓鱼箱,那爸爸是去干什么呀(钓鱼)会去哪钓鱼呢。

2、要带的东西。

(1)重点学会观察侧面。

师:再来看看其他线索,看
看要带上几样东西,5样。

东西就在篮子里,我们来找找,(投影仪展示)是这个吗?三项都符合。

(2)幼儿合作操作。

师:还要找四样东西,请小朋友根据纸上面的线索一起找找,看看那样东西这三项条件都符合。

先看看爸爸留下是什么线索。

每个篮子里只有一样,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3)展示线索纸,观察物品,集体验证。

师:你们找到什么?海洋球,我们来检验一下。

海洋球从上面,下面,侧面。

像这样不管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几何体我们叫什么呢?球体,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球体的?(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像补充丰富内容)师:你们找到了什么?薯片盒,为什么?上面是圆形,侧面是圆柱体,上面也是圆形,全部符合。

像这样两头都是圆的,上下一样粗的几何体我们叫他什么呢?圆柱体。

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圆柱体的?师:你们找到了什么?帽子,上面是个点,下面是个圆形的,侧面看是个三角形。

像这样一头是点,另一头是圆形的几何体我们叫它圆锥体,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像这样的圆锥体。

师:像这样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几何体我们叫它正方体,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正方体的?小结:根据线索要带饮料、薯片盒,帽子,魔方,海洋球。

3、记录物品的不同面。

(1)小组操作。

师:(出示操作纸)爸爸给娜娜出难
题,我们也来考考爸爸吧,请你们在篮子里再选一样东西分别从它的上面,侧面,下面看看是什么形状的,然后把它画下来,让爸爸来猜猜是什么东西。

(2)展示操作纸,集体猜测验证。

师:来看看你们的线索,先请小朋友猜猜看,谁来挑战?是什么?
(3)找到爸爸。

师:把它们一起装进背包,小猫娜娜决定去找消失的爸爸,它知道有个地方可以钓鱼。

师:看到了什么地方?(海洋公园)快进去看看吧。

师:录音(爸爸,娜娜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找到,小朋友谢谢你们帮我一起找到爸爸)小结:今天我们根据线索帮娜娜找到了消失的爸爸,原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活动延伸。

师:娜娜爸爸现在不能钓鱼了,它要先解决我们给它的考验呢。

我们回家也去考考我们的爸爸吧。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