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

游的开发要以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2.4万平方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斗牛节、拉鼓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涵。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民族服饰是民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广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广西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独特。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杰出代表。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一片歌的海洋。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情各异。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织染、刺绣、编织、雕刻。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开发策略

(一)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就是运用调查取证等方法,有步骤地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各个景点或其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于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动态。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对民俗进行合理、综合的开发,赋予民俗旅游产品更深的内涵以提高其品位。

(二)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和内涵。现有的游览方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如桂林的漓江民族风情园、刘三姐景观园、黄姚古镇等游览项目都属于以静态游览为主的项目。这类文化村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但随着现代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观赏性的游览式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因此动态的、参与性的游览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这一类型的游览方式可以使游客从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和熏陶,大大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