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绘本《会说话的手》2. 学生手工制作材料:纸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3.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10分钟)1. 共同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询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答:红色的苹果)2. 通过幻灯片或真实物品展示各种和红色相关的事物,如红花、红苹果、红葡萄等。
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向物品并说出它的名字。
Step 2:课文讲解(10分钟)1. 准备好绘本《会说话的手》,向幼儿展示书的封面。
2. 帮助幼儿预测故事的内容。
询问:你们认为这本书会讲什么故事?(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3. 读故事并让幼儿跟读,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Step 3:讨论活动(15分钟)1.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手的轮廓,然后向幼儿介绍手的五个指头的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让幼儿用手指指着自己的五个指头。
2. 通过卡片或图片展示各种物品,让幼儿用手指指出与物品相对应的颜色、形状或大小等特征。
3. 根据故事中提到的事物(如树、小妹妹、小狗等),让幼儿猜一猜这些东西应该是什么颜色、形状或大小。
Step 4:手工制作活动(20分钟)1. 准备好手工材料,包括纸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向幼儿介绍手工制作的主题和目标。
例如:我们将一起制作一双会说话的手,你们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手的形状和颜色。
3. 帮助幼儿使用剪刀和胶水将纸板剪成手的形状,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创作的手工作品,同时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手工作品的特征和想象。
Step 5:游戏活动(20分钟)1. 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其他小组成员需用手指指出代表所说的单词或短语。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设计:会说话的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设计: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理解手是人体最主要的感知器官之一,能够发现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探究手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意义;3.通过模仿和表演会说话的手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手的表达形式和意义3.会说话的手语言的模仿和表演三、教学方法1.观察和发现方法:通过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发现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体验与感受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或幼儿的自由表演,让幼儿感受会说话的手语言的表达和意义;3.游戏化方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模仿和表演会说话的手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带领幼儿观察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如洗手、吃东西、画画等。
2. 正式教学(1)手的表达形式和意义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只手,并请幼儿观察。
教师可引导幼儿发现手的五个手指,以及伸缩的手腕、手指等部位。
教师告诉幼儿,手是人体最主要的感知器官之一,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握手等方式来表达情感。
(2)会说话的手语言的模仿和表演教师为幼儿演示会说话的手语言,如手比划“你好”,“再见”等基本词汇和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并让幼儿通过模仿和表演来练习这些手语言。
教师也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进行协作表演,来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练习让幼儿躺在地上或床上,感受手的变化,如手的温度、感受等等。
要求幼儿描述自己手的变化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教师在课堂小结中,让幼儿回忆课上的内容,强化幼儿对会说话的手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多用手语言来表达自己。
六、作业布置幼儿回家后练习会说话的手语言,让他们和家长一起练习和表达,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次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设计,通过手的观察、会说话的手语言的学习以及协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不同的手势,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手势及其含义,如:打招呼、感谢、道歉等。
2. 学习手势歌谣,加强对手势的记忆和理解。
3. 创设情境,让幼儿运用手势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手势及其含义,学会用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
2.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手势,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手势卡片、手势图、手势歌谣PPT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如何使用手势。
2. 基本手势学习:教师展示手势卡片,讲解每个手势的含义,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并模仿。
3. 手势歌谣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手势歌谣,让幼儿边唱边做手势,加深对手势的记忆。
4. 情境练习: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手势进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情境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练习手势,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手势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2. 关注幼儿在情境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手势的练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设计自己的漫画形象。
2. 组织手势比赛,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手势运用能力。
3. 结合其他学科,如音乐、舞蹈等,让幼儿在多领域中感受手势的重要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避免课堂上发生意外伤害。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说话的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 1. 能够理解并背诵《会说话的手》这首童谣; 2. 能够模仿作者创造的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步掌握较为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语言。
教学内容1.童谣《会说话的手》的学习:朗读、理解、记忆、背诵;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染力的讲话、自如灵活的动手表演、用幽默引导成长;3.引导学生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教师张贴童谣《会说话的手》,带领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探讨手(人体器官)的作用,并分享自己使用自己的手所带来的乐趣。
学习互动(35分钟)学生课堂活动: 1. 分组练习,每组学生演示课题。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手的作用。
3. 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这首童谣的特点。
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和学习体验。
2.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和总结课堂收获和体验。
3.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和分享自己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教学反思经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收获良多。
课上,学生从童谣中发现了手的奥妙与作用,锻炼了口语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体验和分享的实质。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际感受,结合情境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将继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机会,让自主思考和自由表达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手势的认识。
2. 学会用简单的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4. 教育幼儿懂得礼貌用语,与人友好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学会用基本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手势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手势卡片、手偶、故事书《会说话的手》。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偶,引发幼儿对手指的兴趣。
2. 故事分享:《会说话的手》。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
3. 手势学习:教师出示手势卡片,讲解并示范每个手势的含义。
引导幼儿模仿练习,学会用基本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
4.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运用手势与他人进行沟通。
如:模拟购物、问路等场景。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手势进行沟通,记录幼儿的进步。
2. 课程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提供相关的手势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手势。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势的认知和运用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手势的情况。
3. 情景模拟: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手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3. 注重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手势教学的认识和重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手势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手势表达能力。
2.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设计属于自己的画作。
3. 邀请家长参与手势教学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了解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热爱,增强对手指的灵活性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对手的动作进行想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偶一个,白板或大纸一张,彩笔、手指游戏卡片。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对手的基本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的手,讨论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2. 基本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如:握拳、展开、抓握、比划等。
(2)让幼儿模仿教师的手势,进行实践活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对手的动作进行想象和表达,如:用手势表示歌曲、故事情节等。
(4)分组进行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对手的动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拓展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如:用手吃饭、写字、画画等。
(2)让幼儿在手偶的帮助下,创作一个简单的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手指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创作的故事,分析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手偶展示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和学习。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手的灵活性。
3. 采用游戏教学法,以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手的动作。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2. 学习手的姿态和动作: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3. 手势想象与表达:教师引导,幼儿实践。
4. 分组手指游戏:幼儿合作,共同完成游戏。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手的关爱和尊重。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手语游戏,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感和需求。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手势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会说话的手》2.手语卡片3.音乐CD:《手语歌曲》4.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只手,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点和作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手的认识和感受。
(二)基本环节1.认识手的基本构造和功能(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幼儿介绍手的基本构造,如手指、手掌、手背等。
(2)教师示范手的各种动作,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如抓握、拿取、抚摸等。
2.学习手语(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手语,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意思。
3.创意手语表演(1)教师播放《手语歌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势进行创意表达。
(2)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手势表现自己喜欢的歌曲、故事等。
4.手工制作(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手工作品,如手印画、手链等。
(2)教师鼓励幼儿在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祝福语。
5.团队协作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手语接力”、“手语猜谜”等。
(2)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3.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4.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感和需求。
同时,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游戏也让幼儿感受到了与人合作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基本动作和手势,理解手势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愿。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喜爱之情,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手的基本动作和手势,学会用手势表达情感。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手势表达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偶道具、卡片、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手偶道具,引发幼儿对手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的基本动作和手势。
2. 基本手势教学:教师示范基本手势,如拍手、握手、OK等,让幼儿跟随模仿。
3. 手势表达情感: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手势表达情感,如快乐、悲伤、生气等。
4. 小组活动:幼儿分组,进行手势比赛,看哪个小组能用手势正确表达情感。
5. 总结与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所学手势,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记录在日记本上。
2. 课程延伸: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手势表达区,让幼儿自由发挥,用手势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模仿和学习手势。
2. 关注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情况,是否能正确表达情感。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手势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运用手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创作出有趣的画面。
2. 组织手势舞蹈表演,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手势的魅力。
3. 开展手势故事会,让幼儿用手势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收集有关手势表达的情感和意愿的资料,供教师参考。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 会说话的手(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四篇)目录: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一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个邮包》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不受欢迎的客人》三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吉吉和磨磨》四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一活动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表演台、VCD、录像等。
活动过程:1、导入“会说话的手”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故事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①看手势表演故事。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③讲述故事。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观摩意见和建议:该活动内容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又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选取了这一内容,让幼儿在想象活动中根据手势编故事,通过手看影子,调动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建议教师给予幼儿想象、讲述的机会再多一些,结尾时给予幼儿的音乐节奏太快,最好教师自己编一段可以用手语表演的歌曲让幼儿模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个邮包》二设计思路:幼儿分析:在孩子平时的一日活动中,还是发现有些孩子不注意清洁卫生,如:在操场上乱扔餐巾,在教室里吐口水等。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会说话的手》篇1设计思路: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
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活动流程: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
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
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
(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
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三、尝试操作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一、活动背景手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手势可以传达许多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对手的表现力和理解力逐渐增强,通过手势教学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活动目的1. 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手势是一种沟通工具,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思。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 教学卡片:手势图片和对应的语言表达。
2. 手势道具:手套、手指玩偶等。
3. 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各种手势的使用场景。
二、环境准备1. 教室布置:布置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们专注参与活动。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或音乐。
第三章: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他们的热情。
2. 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已知的手势,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二、教学环节(10分钟)1. 出示教学卡片,向孩子们介绍手势及其对应的语言表达。
2. 示范手势,并引导孩子们模仿。
3. 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势比赛,加强他们对手势的认知。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邀请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手势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手势的使用场景。
2. 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表演,其他孩子们猜猜手势所表达的意思。
四、总结环节(5分钟)1. 回顾本次活动所学的手势,加强孩子们的记忆。
2. 邀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手势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活动延伸一、家庭作业1. 请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摄一段用手势表达家庭日常场景的视频。
2. 让孩子们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手势,如购物、就餐等,并分享感受。
二、课后活动1. 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势比赛,提高他们的手势表达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见证孩子们的进步。
第五章: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1. 孩子们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手势,并理解其含义。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手势的兴趣。
2. 学会用基本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手势:剪刀手、OK手、爱心手、拳头等。
2. 学习用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开心、生气、害怕、求助等。
3. 创作手势故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基本手势,并能够运用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手势表达中的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基本手势图片、手势表达情境等。
2. 手势卡片:印有基本手势的卡片。
3. 画纸、画笔:供幼儿创作手势故事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势PPT,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基本手势。
2. 学习手势:教师讲解和示范基本手势,引导幼儿跟随模仿,学会用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
3. 情景演练: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运用所学手势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手势表达。
4. 手势故事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手势故事,并与同伴分享。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
2. 在情景演练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在手势故事创作环节,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4. 教学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在模仿过程中受伤。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势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情景演练,评估幼儿运用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的能力。
3. 收集幼儿创作的手势故事,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手势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
2. 组织手势比赛,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手势,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中班活动《会说话的手》(精选15篇)
中班活动《会说话的手》(精选15篇)中班活动《会说话的手》篇1设计思路:我们的双手不仅能干活,还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还会说话。
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手比划着做一些手势,因此,我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活动。
对手展开丰富联想,我们能从每个人的手上看出不一样的信息。
希望引导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欣赏、思考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认识不同职业人们的手。
并通过学做简单的手势,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的意义,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1、从不同手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职业的人及他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有学习手语、各种手势的兴趣并学做一些简单的手势。
重难点: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及外形特征的手形,猜测他们的职业。
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会说话。
活动准备:ppt、关于不同职业的人手的特写照片、录像活动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师:两棵树,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猜猜是什么?小结:手是我们人类的第二张脸,他会说话,可以从手中,发现许多奥秘。
2、看图片,猜猜这几双手的主人是什么职业的人:(老裁缝、医生、煤矿工人)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有一双不一样的手,都有一双会说话的手,从手的外形上能分辨出很多不同职业的劳动人们,他们辛辛苦苦为所有人劳动,如煤矿工人、老裁缝等等,我们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的手和我们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结合ppt了解聋哑人及手语、手势:1、播放《千手观音》录像师:这个舞蹈叫什么名字?幼:千手观音。
小结:这个舞蹈跳的是古代佛教中千手观音的形象,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有伸出手去帮助他,大家都伸出一只手,世界就充满爱。
师:这舞蹈美吗,你知道跳这舞的是谁吗?幼:聋哑人。
小结:是啊,我们周围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他们用优美的舞姿及手势语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他们自己有一种交流的语言,你们知道是什么语言吗?幼:手语。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和感知手的功能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如手模、手绘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歌曲。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观察和感知手的功能和特点。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手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唱一些手指歌曲,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手的特征和功能。
2. 观察幼儿在手指游戏或歌曲中的参与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第二章:手的形状和颜色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感知手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手的形状和颜色,并能够比较不同人的手。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如手模、手绘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歌曲。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观察和感知手的形状和颜色。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手的形状和颜色,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唱一些手指歌曲,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手的形状和颜色。
2. 观察幼儿在手指游戏或歌曲中的参与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第三章:手的功能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如抓、握、拍、打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手的功能,并能够观察和感知手在不同活动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功能的图片或实物,如手模、手绘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功能的活动,如抓握游戏、拍打节奏等。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篇1一、教案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二、教案准备:表演台、VCD、录像等。
三、教案过程:1、导入"会说话的手"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
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呢!①看手势表演。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
③讲述。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2活动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感知不同手语的含义。
技能目标:能学习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理解几种不同类型手势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喜欢本次集体教学活动,乐意用手势语言和人交往,增长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心。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感知不同手语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学习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感知不同类型手势语的作用。
物质准备多媒体、手绘图画教具。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常见的手势。
活动方法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体验操作法。
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开始部分一、手指操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4篇)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4篇)《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2、感知人们的非言语交往方式。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哑语新闻、交警指挥交通、足球比赛等录象。
活动过程:1、会说话的手。
——观看哑语新闻,猜猜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干什么。
——让幼儿谈谈什么时候人们也会用手来说话。
——根据幼儿谈及的内容播放相应的录象,使幼儿知道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我“说”你猜。
——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意思,如暂停、安静、来、OK、胜利等。
——幼儿自由结伴玩“我‘说’你猜”游戏,启发幼儿用手势来表示一些活动。
如鸟飞、鱼游、钉钉子、洗脸、刷牙、吃饭等。
——引导幼儿通过协商约定一些手势语的含义,并在班级范围内使用,感受非言语交往方式的特点。
活动建议:1、手的动作除了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之外,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正是体现了动作的社会价值。
引入这一课题能使幼儿对人体运动的认识得以提升。
当然,这种提升必须是具体的,能够理解的。
2、如没有相关录象可用图片代替。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 在猜猜、说说、学学中,知道不同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2. 学习一些常用的手势,感知手势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3.萌发关爱聋哑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PPT课件2.《感恩的心》视频、《交警手势操》视频三、活动过程:(一)、变魔术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给幼儿变魔术,请幼儿说变变变,师变己的手,引出老师的手会说话,老师做(1至5)手势,请幼儿说说老师的手势的意思。
师:原来我的手会说话,一个手指头(大拇指)说你真棒,两个手指头说……不同的手会说不同的话,我们一看,他们在说什么呢?(二)、播放各种手势图片。
展示握手、请、勾手、嘘、停、比心、打电话、击掌、飞吻、手叠手加油等手势图片,一张一张播放请幼儿说说所表达的意思。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运用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模仿,提高幼儿对手势的理解和运用,增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手势图卡、手势动作示范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引导幼儿关注手势的重要性。
2. 学习手势:教师展示手势图卡,讲解每个手势的含义,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3.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进行手势练习,相互模仿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4. 手势表演: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手势表演,其他幼儿猜对手势的含义。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强调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手势。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增加手势主题的布置,引导幼儿持续关注手势。
3. 区域活动:设置手势区角,提供手势图卡、手偶等材料,让幼儿自主练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手势的理解和运用。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引导幼儿运用手势。
3. 幼儿作品:收集幼儿的手势表演作品,评价幼儿的手势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手势的认知,使其能够自主创造手势表达情感。
2. 提高幼儿在社交场合中运用手势的自信,加强其社交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手势图卡、手势动作示范视频、手势创作素材(如手绘笔、贴纸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并布置成一个手势创作空间。
八、活动过程1. 复习手势: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之前学习的手势,加深幼儿记忆。
2. 手势创作: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手势,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独特的手势。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跳舞的小树叶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传递微笑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活动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表演台、情景表演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知道表达的含义。
教师: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2、教师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让幼儿说说表达的含义。
二、手势像什么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教师: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2、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三、看手势编故事教师: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1、看手势表演故事。
2、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3、讲述故事。
四、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1、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2、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教师:现在我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五、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跳舞的小树叶二活动目标:●欣赏诗歌,大胆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树叶飘落的情趣。
●对落叶下落形态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树叶可以飘落的树。
●树叶手饰若干。
●柔和的轻音乐,如班得瑞的音乐。
活动过程:●回忆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秋天到,树叶飘,请你想想树叶飘落下来时像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教师:有一首诗讲的就是小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的,叫《会跳舞的小树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小树叶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情趣。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
姜堰区顾高中心幼儿园万慧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手势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2.让幼儿在猜测手势故事的过程中丰富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手势语言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积累“手势”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做几个手势动作,请小朋友猜猜老师的“手”说的是什么。
(双手轻按、竖起大拇指)
2.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嘴能说话,手也能说话。
手还会说些什么话呢?(教师做手势,幼儿猜。
)
二、游戏“变变变”。
1.教师用手变出各种造型,让幼儿猜一猜像什么。
2.幼儿用手做“变变变”的游戏。
三、教师用手“说”故事。
导语:我的手不但会说话,还会讲故事呢!我的手要讲什么故事呢?请你仔细地看,看谁最聪明、最能干,能猜出我的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只小兔走过来,发现一块大石头,左瞧瞧,右看看,蹦蹦跳跳跳过去。
一只小鸭走过来,发现一块大石头,左瞧瞧,右看看,摇摇摆摆绕过去。
一只小羊走过来,边走走,边玩玩,哎呀撞上大石头,一瘸一拐走过去。
四、引导幼儿猜故事。
提问手势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猜测手势故事。
五、引导幼儿学习手势表演故事。
六、幼儿仿编故事。
导语:小朋友你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走过来呢?请你用手把它做出来。
请2~3名幼儿到前面做手势动作,其他小朋友看手势表演并协助把故事讲出来。
七、巩固。
师生共同边做手势边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