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兴起与发展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在唐诗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形式──词。
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词,是配合音乐演唱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所以,又叫“诗余”。
词即歌词,它跟乐府歌辞的辞是一个字,本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
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
这就是我们今天用以跟诗或曲对称的词。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
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性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
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望江南》:莫扳我,扳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去那人扳,恩爱一时间。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敦煌词造意遣词保存了民间词的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
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的景色,渔父的生活,都写得极其生动传神。
宋词的发展
宋词的兴起与发展两宋近320年的历史中,词人灿如群星,为中华文化书写了光辉不朽的篇章。
可以说,宋词作品卷帙浩繁灿若星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近320年的岁月中,宋词也经历了它成长、壮大、成熟、衰亡的过程。
北宋前期(1017-1067) 这近半个世纪,历经真宗、仁宗两朝。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欧阳修与晏殊。
这一时期是北宋难得的与平发展时期,社会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这个时期也是宋词的继承与发展时期,晏殊与欧阳修等人,身份显赫,作词为其闲暇之乐,他们以此抒发士大夫生活中的闲愁,基本沿袭五代婉丽软媚的风格,与西蜀花间词人相类似。
但欧阳修也创作了许多贴近现实的作品,对词的传统表达内容有些突破。
柳永则是使宋词广泛传播的第一人,可谓功莫大焉。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宋词的描写范围,把以前徜徉在士大夫的小庭深院中的词引向了集市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易于传唱的“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柳永一生落拓失意,浪荡于青楼妓馆之中,只能将他无尽的才华挥洒在妓馆酒楼之中。
他摆脱束缚,大力创作慢词,增加了词的含量,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的词情感真实,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传播。
这个时期词坛为婉约派统治,词尚婉丽,未完全摆脱五代解绊。
柳永的词虽开拓了词调与词风,但始终未能报脱“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北宋中期(1068- 1125)这近半个世纪,主要历经神宗、哲宗、徽宗前期。
宋词创作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这一时期是北宋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朝廷政局变幻,竞争激烈,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前后的新旧两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反对变法的旧党人士苏轼等人大多被排挤出朝廷。
哲宗元祐年间,高太后执政,废除新法,起用司马光等旧派人士,大力排挤新党。
高太后归西后,新党卷土重来,大肆迫害旧党人士,旧党人士受到残酷打击,几乎无幸免。
词汇的发展演变
跨文化交流促进词汇创新
文化交流与借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语言之间的借词现象,使得不同语言的 词汇库更加丰富多样。
文化融合与词汇创新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融合现象也促进了词汇的创新,如“中西合璧 ”、“日式英语”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趋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趋同性逐渐增强,一些国 际通用词汇逐渐普及并被广泛使用。
英语借词现象
语言混合现象
在英语与其他语言交流过程中,出现了语言混合现 象,如“中式英语”、“西班牙式英语”等。
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许多英语词汇被其他语 言借用,丰富了各国语言的词汇库。
英语对各国语言的影响
英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对各国语言的词汇、 语法和发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时代新型词汇现象剖析
具体性
词汇多源于具体事物或现 象,抽象概念较少。
情感色彩
词汇中常带有强烈的情感 色彩,表达人们对事物的 直观感受。
早期人类交流与词汇形成
01
02
03
口头交流
手势与体态
模仿与创造
早期人类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 词汇在口语中不断形成和演变。
手势和体态在早期交流中占据重 要地位,为词汇的形成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
02 古代文明对词汇的丰富和 拓展
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下的词汇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
法律与政治制度
大量神话和传说人物、事件被转化为 词汇,如“阿波罗”(太阳神)、 “雅典娜”(智慧女神)等。
古希腊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也丰富 了词汇,如“民主”、“共和”、“ 宪法”等。
哲学与科学思想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词汇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原子”、“逻 辑”、“辩证法”等。
现代英语词汇的演变和发展
现代英语词汇的演变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语言不断发展演变,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其词汇也不断更新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英语词汇的演变和发展。
1. 词汇来源的多样性现代英语的词汇是由多个来源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古英语、古法语和拉丁语。
古英语是英语的最早形式,它主要受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影响。
古法语是公元11至14世纪使用的一种方言,最早来自诺曼底。
而拉丁语则是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也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语言的影响使得英语的词汇来源丰富多样。
2. 借词和外来词现代英语的词汇不仅来自于古代语言,还借用了其他语言的词汇。
这些词汇称为借词或外来词。
例如,英语中的“tea”一词来自于中国的茶,而“pizza”则来自于意大利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外来词在现代英语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也丰富了英语的词汇。
3. 新词的创造和发展现代英语中还出现了许多新词,这是因为科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所带来的。
新词的创造可以是通过组合已有的词汇来形成复合词,比如“smartphone”,它是由“smart”和“phone”两个词的组合而成。
此外,新词还可以通过缩写、转化、重组等方式创造。
例如,“LOL”是“Laughing Out Loud”的缩写,用来表示笑的声音。
4. 网络和社交媒体对词汇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兴词汇在现代英语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网络用语和社交媒体术语的使用对英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selfie”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词汇,它形容的是自拍照片。
这些新的词汇和短语的出现使得英语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总之,现代英语词汇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新词的创造和社交媒体的出现都对英语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产生了影响。
人们对现代英语词汇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全球通用的语言。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奇葩,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
武 陵 李 清 春 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今山东)人。所作词, 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 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 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 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 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 称为“易安体”。现传 《漱玉词》。
词作背景:
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 皆丧失,无一留存 ,欲哭泪先流。 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 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下片进一 步表现悲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 愁之深重。 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
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 其形可想。
1、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 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 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 沉重、无奈。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品析:
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 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同样也表 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悲怆 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满不平。其情调与唐 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此词慷慨悲凉,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 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 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望 江 南
温庭筠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 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 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 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 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 称“温韦”。 他的词多闺情,音韵和谐,主导风格浓 丽、精巧。但也有清新明快的词。如《望江 南》。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词的第一个繁荣期出现在北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一流的大家和作品.从“伶工之词”、“小道”发展到全盛,这其中经历了一个繁杂曲折的过程,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8年.这段时期局部战争不断,社会风气和文学风气处于酝酿之中,宋人关于词的认识和创作也处于一个准备阶段.虽然没有大家也没有名作,但格局清晰明显,时间较长,可以归为一个时期,称为沉寂期.北宋前期词坛的沉寂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是北宋词的前期.这一时期,在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之后,社会正处于一个休养生息并逐步走向经济复苏的阶段.但这时期的词坛却基本是沉寂的.这时期从事词的创作的文人常见于各种宋词选本的也不过七八位,词作大约几十首,相对于浩繁的宋词来说,这段时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宋词的一段真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又称之为沉寂期.不过,其时实际上已有几位跋涉者在默默的耕耘,为新词坛序幕的拉开而预奏着序曲.这时期的“词人”有王禹偁,钱惟演、寇准、潘阆、林逋等几位.他们地位各异,遭遇不同,大多以文著称,并不是真正的词人,词仅仅是他们兴致偶来的随笔,数量甚少.潘阆词最多,其《逍遥游》存词也也不过十首.这时期晚唐五代词风盛行,温廷筠、韦庄的花间一派柔婉艳丽的风格霸占词坛,这些词人自然也受其影响.此时晚唐遗风仍然盛行,然而毕竟朝代不同,宋初的词人仍然对词进行了一些探索.潘阆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十首歌咏杭州的《酒泉子》为宋初词坛带来了若干清新气息.如:《长忆观潮》,作者在短短四十九字的篇幅中,写出了观潮的盛大场面、钱塘江海潮的万千气象及弄潮儿的过人胆略和技艺,可谓以少胜多,惜墨如金.但宋初词坛本承南唐余绪,大体不脱男欢女爱、伤春悲秋,词在当时仍然主要是应歌的,并未真正进入士大夫的生活.潘阆一反词坛软媚婉约的词风,以观潮题材入词,实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词疆的突破.全词追忆观潮旧事,在纷繁的观潮场面中突出潮水的气势和弄潮儿的超绝技艺,气势豪迈,雄浑奔放,完全没有了花间词的胭脂气,在充斥着浅斟低唱的宋初词坛,确是难能可贵的,也反映宋初词人为改变五代词风所作的努力.第二个时期是从真宗后期1009年到宋仁宗1063年.澶渊之盟换来长期的和平,真宗此时得病,不再忙于战事,文治却颇有成效,终于使北宋一代进入经济繁荣期.后继的仁宗重用人才,致力于兴民事业,社会继续发展,经济的繁荣稳定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词迅速发展起来,又可称为活跃期.首先是出现了大量的词人,有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为代表,又有范仲淹、王安石等成就特殊的词人;其次是词的数量大增,仅柳永就有近二百首词,晏殊有一百三十余首,晏几道更是多达二百六十余首,其余的词人也大多是十几首到几十首不等.因此无论词人的数量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北宋前期潘阆、林逋等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词的思想内容有所开拓,词风有所转变,各个方面都开始了尝试.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字景庄,初名三变,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县令、盐场大使、屯田郎一类的官,整日出入青楼,饮酒作乐,最后潦倒而死.作为一个落魄的文人,柳永显然没有苏轼那种豪放豁达的胸怀,所以他的词也显得有点“落魄”.柳永的词虽然在题材内容上并无大的突破,但他对词的贡献却是巨大的.首先,柳永率先大量创作慢词,增加了许多新调,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这是柳永对词的最大的贡献.其次,柳永是继南唐李煜之后进一步把词的抒情趋向朝着自我的内心世界回归,不再做旁观者的描述,而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情真意切.这是柳永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此外,柳永注重追求通俗化、市民化的审美效应,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特点,也是柳永对词的贡献.晏殊和欧阳修是北宋词坛的大家.晏殊生于991年,欧阳修生于1007年,虽然二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一个是太平宰相,一个是朝中重臣,经历相似且有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的词作风格有着极大的相似,词史上合称“晏欧”他们都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婉的词风,但摒除了那种猥俗和过浓的脂腻.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富有创新性的词人.范仲淹的词境界阔大,将词的艺术视野延伸到塞外边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的世界,开豪放之先河,成为豪放词的真正源头,对后来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王安石词风与范仲淹类似,词虽然不多,但意境开阔,感慨深沉,音调高昂,打破了五代以来的绮糜之风,具有独特的风格.总体来说,北宋中期的词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诸多词人的努力及所取得成就对后期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使词的篇幅加长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对后期豪放词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是范仲淹的边塞豪情和王安石的宏大气势融入词中,打破了婉约词的网笼,最先扯起豪放词风的大旗;第三是单纯个人抒情词作的出现,把词从单纯的描写引向了个人抒情,题材更加广泛,境界更加升华,为豪放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第三个时期从英宗1064年至靖康之变之前的六十余年.这一时期边境战乱又起,社会弊病十分突出,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然而内忧大于外患,词人们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之后反而激起了创作欲望,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大家辈出,佳作纷呈,北宋词进入了繁荣期.北宋后期词坛的繁荣从1068年开始,北宋历史进入后期,大宋王朝表面的繁荣已经是日薄西山,然而宋词却迅速繁荣起来,达到了词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一流的大家及其一流的作品.这时期的词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宋朝的灭亡,内忧大于外患,他们更多的体验到的是命运的坎坷、人身的失意和仕途的不幸,他们大都是在文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此这个时期的词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和人生失意的苦闷.此时期词人大致可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等为代表的苏门词人群以及与苏门交往亲密的晏几道、贺铸等.二是以周邦彦为领袖的大晟词人群,晁冲之、曹组、万俟咏等属之.苏轼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师法其词的有晁冲之、黄庭坚等人;秦观俊逸精妙,自成一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周邦彦被认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对此的形式格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贺铸、晏几道也各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大家崛起和流派纷呈的局势确切的表明宋词已经进入繁荣期.苏轼是北宋创造力最强、影响力最深远的词人,他以文坛领袖特有的胸襟和悍然不顾一切的气魄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北宋中期词坛的婉约缠绵之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苏轼是一个一贯不合时宜的人物,性格豪放,敢于直言极谏,先是和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发生矛盾,后又和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意见不和.坎坷的人生遭遇和沉重的仕途打击使他有着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体验,词便成了他表达这种感情的工具.特别是乌台诗案后,苏轼唯恐连累别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随意为文作诗,但唯有词还可以自由吟唱.苏轼作词,颇有李白作诗之风,注重抒情,任凭感情的恣意爆发而不注重格式及炼字用句,当然,这与柳永慢词对词的格式的开拓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时北宋中期纯粹个人抒情词的出现及范仲淹豪放词风的影响再加上个人极高的天赋,使苏轼最终完成了宋词词风的根本转变,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总体上说,苏轼对词风的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既向创作主题内在的情感世界开拓: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变为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又朝外在的生活世界、时空场景拓展: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官场应酬、闲居读书、躬耕、射猎、游览、洗澡等日常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图景.其《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麻叶层层》、《临江仙•夜饮东坡》等大量词作都表现了苏轼词表现功能的开拓.另一个是苏轼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正是由于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从而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扩展了词的时空境界,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把词堂堂正正的引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也正是在苏轼之后,诗尊词卑的观念逐渐得到扭转、改变,词体的文学地位逐步得到认同,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的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黄庭坚、晁补之同属“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受苏轼影响很大.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诗,其词也有一定的名声.他的词一部分比较婉美,几同秦观,但另有一部分却有出格之嫌,具有豪放之气.黄庭坚在不少人批评苏诗词的情况下,继承了苏轼的词风,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又对南宋的豪放词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与黄庭坚同时的晁补之是苏轼词风的又一继承者.晁氏为人,才气飘逸,又曾在宦海沉浮,多次被贬,加上他接受了苏轼的影响,词风很近苏轼.特别是他的“隐居“词,如《摸鱼儿•买陂塘》等,在上继东坡,下启稼轩方面有着某种桥梁作用.同为苏门弟子,秦观在词上的成就却远远超过同门甚至欲胜其师,后人更把他尊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秦观词数量不如柳苏,内容上也无大的突破,但他却把前代婉约词的短、长两派各自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情韵兼胜”的词风,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慢词容量大,长于铺叙,但结构单一疏散,过于直露;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词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的不足,从而达到了“情韵兼胜”的艺术效果,即感情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此外,秦观遭遇坎坷,又杂有个人的贫困和爱情的悲剧,政治上更是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秦观词中的“情”不仅有愁情、艳情,还有他的身世之情、贬谪之情、失意愤恨不平之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使类型化的情感中带有个性化的色彩,改变了传统艳情词的基质.这正是秦观词在感情内容方面胜过前代婉约词的显著特点,盛传一时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体现.贺铸与晏几道均属苏门之外,二人的词内容风格上差别很大,但俱同苏门人来往密切,在词作上都力求自成一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贺铸是一位性格颇为奇特的人物,词如其人,也显得相当的不同凡俗.贺铸是一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的词人.他性格豪放,为人近侠,又受苏门词影响,词风颇近苏轼.其代表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是宋词中的第一首真正称得上是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词篇”同时,贺铸的词又“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比如其悼亡词《鹧鸪天》,从中流出的丰异的至情令人为之心动.晏几道是晏殊之子,虽为宰相后代,却因家道中落,仕宦连蹇,成为时代生活的落伍者、孤独者.在苏门词人高唱“大江东去”的时候,他却沉溺于自己用词构筑的狭小的世界里,步武于“花间”,流连于女性王国.他的恋情世界是一个纯真执著近乎圣洁的审美的情感世界,其用情的至真至痴是其他词人所不能相比的.但除此之外,他的词在内容上并没有开拓,艺术技巧上精雕细琢突破不大,没有明显的特色.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由此可看出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尤其他对宋词特别是婉约词艺术技巧方面的规定与完善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周邦彦一共作词一百三十二首,多作于后期,其总体的风格就是典雅精工.他的词内容和体裁并无大的开拓,但其典雅精工的美学风范却把宋词推向了审美的顶峰.周邦彦对于词艺的规范化主要在于章法结构、句法炼字和音律三个方面.变直叙为曲叙,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结构多变;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犹如己出;在音律方面更是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大晟词派”的诸多词人大都重形式、重音律,精心炼字而忽视了题材的开拓.北宋后期词坛,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行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就.这时期,苏轼和周邦彦应该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两位.苏轼在内容题材方面进行改革,使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周邦彦则在艺术技巧方面进行努力,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
词的兴起与发展
然而可惜,苏轼这一改革在北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成为风气,他的“以诗为词”及不协音律曾遭到过很多人的非议。苏门词人不少,豪放词却不多,。秦观是苏门词人,风格却与柳永接近,词律工巧,词境凄婉,使北宋婉约词的典型。</P>
北宋末年,卞京词坛被歌功颂德和点缀生平的应制词、征歌逐醉的颓靡词、无聊的应酬词所充塞,徽宗崇宁间,建立音乐官署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古调并创制新乐,依其体格填词,北宋词坛,从柳永、秦观到周邦彦,一脉相承的倾向很明显,那就是:文人词所走的道路越来越形成格式化。而周邦彦正是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而成为北宋末年“婉约派”的“集大成”者。</P>
柳永词
(1)婉约派 语言多清丽含蓄,内容多为 个人遭遇和男女恋情,抒 情婉转缠绵细腻。代表:柳永、秦观、李清照。 (2)豪放派 气势宏大,意境壮阔,积极向上,抒豪壮之情。 代表:苏轼,辛弃疾。
主要风格 唐 , 五代时期
代表作家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 渡 南宋前期 南宋后期
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词人是怎 样表现富庶与美丽的?
内容角度、总与分的关系、动 与静的关系,具体表现手法 1
合 作 探 究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湖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人民富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总括湖山之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众悠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歌颂地方官政绩)
环境美丽 经济繁荣 生活安定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市井面貌上看 4、从自然景观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点染”艺术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词的常识
1词的起源: 隋唐时,诗兴起,名诗传唱盛行,曲调相对被记 住,有时依流行曲调临时填入歌词来唱。就出现 了词,兴起于隋唐时期。 2词的别称: 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倚声、填词。 3词的特点: “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明代徐师曾 《文章辨体序说》)。 4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5词的组成:一般分上下片(阙),由词题与词牌组成
词的特点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宋代发展到最高峰,人们常常“唐诗宋词”并称。
那么词在形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重要作家?本文言简意赅,对词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清晰地勾勒出词的发展线索。
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是唐宋新兴的诗歌体裁。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
既要按曲子节奏填词,就很难都用整齐的五、七言来填,因为曲子总有长短快慢;所以除有极少数的例外,一首词中句子总是长短参差的,故词又称长短句。
词还有乐府、歌曲、乐章等名称,也都可以看出它与音乐的关系,只有较为晚出的诗余之称,是忽略了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
所谓诗余,是将词说成是诗的余绪(贬低词的说法),或以为词是由诗增减字数、改变形式而演化成的。
这都是只着眼于诗词语句篇章的异同而没有考虑音乐对词的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而形成的片面看法,因而是不太符合实际的。
诗,也有配乐唱的,主要是乐府。
乐府与词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乐府起于汉代乐府机构所采集的民歌,所配的音乐是以前的古乐,叫雅乐,还有汉魏以来的清商曲,叫清乐。
而词所配的音乐,则是以隋唐以来大量传入中国的胡乐为主体、包含部分民间音乐成分,共同结合形成的一种新乐,叫燕乐(也作讌乐、宴乐)。
燕乐所用的乐器也与以前不同,主要是极富表现力的琵琶,以后则有觱栗。
词所配合的就是这种当时极受欢迎而广为流行的新音乐、新曲调。
二、乐府以及也被拿来唱的声诗,都是先有诗,然后才配以乐的;词则是先有乐曲(词调)而后才倚声填词的。
这一区别也很重要,由此我们知道乐府歌行中的长短句是自由的,作者可凭自己的意愿或长或短,并自己决定如何用韵;而词的长短句则是规定的,是必须与曲子相配合的,是由每一个词调的格律要求所决定的,犹律诗之格律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双句押韵、中间对仗”,不能任意违反一样。
在这一点上,每一词调都像是一种不同格式的律诗。
词的起源和发展(讲)
▪宋词
▪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 词作、词派众多,名家辈出,佳 作如林。宋词与唐诗一起成为我 国古典诗歌的两朵奇葩。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收录词 人1330家,词作19900多首。
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 词的体制与题材,与《花间集》相近,清丽闲雅。 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 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2、柳永时期: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 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 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 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 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 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 了。
词的起源和发展
一、词的名称、起源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 宋代。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 “ 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 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 歌曲、长短句。
唐代城市繁荣,歌楼妓馆随处 可见,处处管弦,处处笙歌,涌现 了很多乐工歌妓。他们演奏、歌唱 并创作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 和发展。唐代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 “唐音”,词就是随着这种音乐的 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代表词人:温庭筠。“温李”。 “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他是词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作 家,他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代表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温庭筠
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
“南唐词派”前期作品的取材范围,与“西蜀词派” 大致相同。时代稍晚,代表作家主要是南唐的两位君主 中主李琮、后主李煜和宰相冯延巳。该派形成之日,已 是国祚衰微、风雨飘摇之时。后周以及代周而继起的宋, 虎视眈眈,陈兵境上,这样严峻的形势,于是,我们在 前期南唐词中就已看到了较多的冷色。要说南唐词与西 蜀词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多了一层心理上的阴 影,从而辞笔也就较为凄清,不同于西蜀词的绮艳。 都城金陵的陷落,标志着南唐国政治命运的完结,也 标志着南唐词文学价值的升华。南唐词派最后也是最杰出 的作家李煜,入宋后以亡国降虏的耻辱身分,在“日夕只 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中,写出了“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虞美人》)等许多泣尽以血的词句。清人周 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 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温 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 矣。"形象地道出了三家词的特色。而“粗服乱头,不掩 国色"八字,正是对后主那些直抒胸臆、洗尽脂粉、纯用
•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相对 来说,南方的局势却较为和平。因此,在这两块 绿洲上立足的前后蜀和南唐,理所当然地成了当 时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度。“西蜀”、“南唐” 两大词派,就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崛起。 • “西蜀词派”亦称“花间派”,以醇酒美人为主 要创作对象,此派的作风是效法温庭筠的。《花 间集》的首选是温词,后人称温氏为花间派的鼻 祖。 • 成就最高的是韦庄。其作品主题固然多写艳情; 但偏向于自己亲历的悲欢离合,主观色彩较强烈, 风格也较清丽疏朗,有别于温词的注重客观描摹 和秾艳缜密。
•
词的发展历史
词的发展历史词语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表情来进行交流。
随着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增加,需要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词语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最早的词汇是单一的、具象化的,以描述人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为主。
这些词语往往来源于人类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受和观察,比如“太阳”、“山”、“水”等。
这些词汇并没有确定的拼写和语法规则,而是靠口头传承和语言习惯的约定俗成来传递。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词语的功能逐渐扩大,开始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和思维活动。
人们发现仅依靠具象词汇已不能满足沟通的需要,需要更加精确和抽象的词汇。
于是,人们开始创造新的词汇来表示思想、情感、抽象概念等。
这些抽象词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认知力的飞跃,如“爱”、“美”、“智慧”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词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词汇借鉴和演化。
人们通过吸收其他语言中的词汇,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创造新的词汇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这种借鉴和演化的过程使得词汇的世界愈发繁荣多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概念和事物层出不穷,需要创造更多的词汇来描述和解释。
科技词汇、专业术语的不断涌现,使词汇的规模和丰富度达到新的高度。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对词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词汇和新兴词汇,以满足快速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的需求。
然而,在词汇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因为词汇的惯用性和多义性,容易导致交流的误解和误导;同时,有些新词汇的诞生过于频繁和随意,缺乏规范和统一,给语言使用和理解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对于词汇的发展,我们需要保持敬畏和尊重,重视词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使用词汇时,应充分考虑语境和受众,使用恰当的词汇,并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有可能引起歧义的词语。
此外,我们也需要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的词汇,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英语新词发展的原因及途径
英语新词发展的原因及途径一、新词产生的原因1.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二战以后,特别是近年来,世界政坛风云变幻。
这些变幻毫无疑问地给英语语言带来了不少新词。
“由于前苏联和美国两大军事集团的长期对峙,形成了诸如cold war(冷战),arm race(军备竞赛)等新词”。
动荡的世界政局和日趋变革的社会环境也是英语新词的重要来源。
例如,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in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这个“新词家族”迅速扩大,比如sit-in(静坐示威),teac h-in(时事宣讲会),be-in(颓废派的社交集会)等,共出现了数十个-in的新词,其演变之快令人惊叹。
其他的政治新词新语如atomic club(原子俱乐部),nuclear arms(核武器),hegemonism(霸权主义)等亦常见于报刊之上。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大量新的经济贸易组织应运而生;比如Or ganization of Petrol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等。
欧洲联盟为了加强欧洲经济联合,决定在欧盟各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而产生了另一个新词Euro(欧元)。
此外,世界金融危机和工商业的发展也是英语新词的主要来源之一。
revenue sharing(国库分享收入),slumpflation(萧条膨胀),petrodollar(石油美元)等都是近期产生的新词汇。
2.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新词新语也自然而然地被创造出来。
英语中的telephone,taxica b,cablegram,radiator,microwave oven等新词都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众多新兴学科涌现出来,如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behavior science(行为科学),bionics(仿生学)。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ppt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 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 作曲。他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 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词的下阙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杭州的?
运用哪些意象?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水碧山青 总 秀美异常 括
湖 四季皆美 山
的西湖 之 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 富足的盛世景象。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称赞孙何的执 政能力和与民 同乐的作风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nèn偎红倚翠, 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 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①龙头:鳌头,状元别称。 ②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③白衣: 无功名的人。④依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 而是把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是“偶然”,“见遗” 只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明 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 “野 无遗贤”。 “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 运用哪些意象?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光宁静美丽 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楼阁错落人烟稠密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钱塘江水的汹涌壮观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繁荣 市民富庶
上阕总写杭州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以不容 置疑的大气势概说杭州自古为镇,称繁华。 “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再写杭州 城中,柳桥如烟似画,帘幕舞风或垂,屋舍高 低,人口稠密。接写杭州郊外,钱塘江潮,汹 涌澎湃,横无际涯。末了陈列市民珠宝珍玩、 绫罗绸缎,真是家家富足户户殷实,人们尽享 太平。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一、诗词的起源中国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体,如《诗经》中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战争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源自民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诗词的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五言体诗歌逐渐兴起。
五言体诗歌的代表作品包括《乐府诗集》和《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民间歌谣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感受。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飘逸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自由、生命、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杜甫的诗歌则以沉郁顿挫、深刻感人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白居易的诗歌则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为主,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宋代则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词作以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爱情、人生、离别等主题的细腻感受。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辛弃疾的词作则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为主,表达了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李清照的词作则以婉约柔美、细腻感人为主,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命运。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诗词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在这一时期,仍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
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诗歌以奇诡怪癖、富有想象力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明代诗人高启的诗歌则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则以深情款款、细腻感人为主,表达了对于爱情、友情、离别等主题的独特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晚唐五代男女爱情相思题材及浓艳词风的盛行,尤其温庭筠及花间词的影响,使次成为“艳科”,并在文学史上形成“诗庄词媚”、诗“言志”词“缘情”的传统。</P>
唐五代词,在艺术上已很成熟,到了北宋,不仅词的内容有所开拓,艺术上也有很大发展,使词的创作达到高峰,成为宋一代文学的代表。</P>
词是一种和乐歌唱的诗体,因为它与音乐密切相关,所以在唐代被通称为曲子词,词是后期的名称,此外它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等。</P>
词是随着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和乐歌诗。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王灼此言概括了词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这里所谓“曲子”就是指隋、唐时期流行的西域音乐——燕乐,曲子词主要是用来配合燕乐的。</P>
北宋末年,卞京词坛被歌功颂德和点缀生平的应制词、征歌逐醉的颓靡词、无聊的应酬词所充塞,徽宗崇宁间,建立音乐官署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古调并创制新乐,依其体格填词,北宋词坛,从柳永、秦观到周邦彦,一脉相承的倾向很明显,那就是:文人词所走的道路越来越形成格式化。而周邦彦正是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而成为北宋末年“婉约派”的“集大成”者。</P>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词的兴起与发展,日志,上善若水,上善若水的博客,网易博客,网易,blog"/>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词的兴起与发展,上善若水的网易博客,珍惜水资源 爱护我家园,"/>
北宋初期的词,仍受唐
五代词影响,上承南唐遗绪,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南唐冯延巳词作为“娱宾遣兴”之用,词风典雅雍容,这非常适合北宋官僚士大夫的口味。以晏殊、欧阳修为首的宋初文人词多是一些宴饮歌乐之余“聊陈薄技,用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题序)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习惯于选择近乎诗体的词调来填词,多写即景抒情的短调小令。</P>
北宋开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所谓“百年无事”的相对安定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城市也恢复了繁荣。这时官僚、士大夫过着富贵享乐的生活,他们需要歌舞以佐清欢,广大市民的文化娱乐需要也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茶楼酒肆醉酒欢歌、秦楼楚馆竞作新声的局面。作为和乐歌唱的词,恰好用来“娱宾遣兴”,于是词的创作在宋初一时兴盛起来。</P>
苏轼突破词的传统规范,在内容上“以诗为词”题材广阔,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都可以入词;在用调上,引进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如《永遇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等。以词来抒写豪情状态,展示宏阔境界。苏轼还创新词律:他不愿以内容迁就音律,固然要打破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这种突破,有利于使词摆脱对音乐的附庸地位,而成为独立的诗体。苏轼的改革,使词具有较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具有与诗同样的言志咏怀作用。在他之前,虽然有范仲淹等少数词人及词作曾表现出悲凉慷慨、雄浑豪放的词风,但他们的作品极少,有如惊电划空,转瞬即逝,未能造成应有的影响,而“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苏轼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词的传统传统规范与束
周词思想内容虽然没有新鲜生动的东西,但他在审定词的音律、提高磁的艺术技巧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为代表的格律词派的先河。</P>
南宋社会政治的变化使词风为之一变。中原沦陷和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使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繁华梦被粉碎无余,稍有头脑的文人受此冲击而使词风有所改变也是很自然的。似柳永那种“羁旅形役”的愁思、“偎红倚翠
但北宋前期的词不论是晏殊、欧阳修、柳永或其他词人,不论雅词或俚词,不论反映的是士大夫或是市民的精神面貌,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靡靡之音”充塞了整个词坛,风格始终是柔弱无力的。及至北宋后期的秦观、李清照,仍以婉约为宗。</P>
真正突破“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藩篱的是苏轼。南宋胡寅《酒边词序》说:“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P>
五代虽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但西蜀和南唐两个政权却因偏于一隅而维持着较安定的局面。由于统治阶级的爱好、提倡及歌舞笙妓的享乐需要,在西蜀与南唐各自聚集了一批文人作家,形成中国词史上著名的两个词坛——西蜀词坛和南唐词坛。这两个词坛都受到晚唐词风的影响,因此词的内容相近,风格相似,都是晚唐词风的延续。五代后主赵崇祚集录了温庭筠及西蜀文人共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十卷,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这十八家词风格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南唐冯延巳开始由偏重描写转向偏重抒情,李后主沿着以词抒情的道路在向前走,终于使词成为个人抒情的方便形式,使词取得类似抒情诗的地位,其词标志着“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的转化。</P>
唐代的经济文化繁荣促进了词的产生与发展。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交通便利,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与交流;唐代官僚地主、豪门富商讲究享乐,管弦笙歌流行,歌楼妓馆出现,涌现出许多乐工歌伎,他们传播燕乐,歌唱曲词,促进了词的广泛流行。</P>
随着民间词的逐渐兴起和广泛流行,,词这种体式也吸引了文人的注意。文人次产生于盛唐以后,相传李白曾作《菩萨蛮》、《忆秦娥》,唐玄宗有《好时光》。中唐时期,文人学习民间词,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著名作家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P>
缚,扩大词的题材,开拓词的意境,创新词律,开创了豪放词风,为词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宽阔的道路。词从苏轼起,便有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P>
然而可惜,苏轼这一改革在北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成为风气,他的“以诗为词”及不协音律曾遭到过很多人的非议。苏门词人不少,豪放词却不多,。秦观是苏门词人,风格却与柳永接近,词律工巧,词境凄婉,使北宋婉约词的典型。</P>
词最早产生于隋代,起源于民间。词的初创阶段,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些词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有些词反映市民生活和男女爱情,等等。虽在格律上还不够严格,艺术上也有粗糙之处,但是风格质朴,语言清新。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大量的民间无名氏创作保留了词的原始面貌。</P>
柳永失北宋词坛的改革者,其词标志北宋词发展的一个转折。他熟谙音律,从民间流行的新乐曲中汲取营养,并成功地将六朝小赋的铺叙技法引进词的创作中来,创作了大量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句式参差不齐、变化不拘的长调慢词,即所谓“变旧声作新声”(李清照《论词》),从而完成由小令向长调的转变,为后人词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柳永还善于使用极其生动的俚词俗语描写市井生活,建立起俚词阵地,把词由士大夫阶层引入市井,“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虽然他着重写妓女和浪子,反映的只是市民社会里病态的一角。总之,柳永为宋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P>
然而,这些只是反映了士大夫阶层消极颓丧的情调,与人民大众坚决抗敌的爱国思想相一致的,是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P>
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内容,提高词的表现艺术,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成为他词作的主旋律,他还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冲破词的格律,“以文为词”。坚决的抗战决心、强烈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豪迈的英雄气概,确立了辛词的基调,恢宏的气势以及议论风生的散文化笔法使辛词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把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推倒一个新高峰。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词派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汇成了南宋词坛一支振奋人心的主流,一直贯穿整个南宋。</P>
周邦彦在柳永之后,又将长调慢词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周词比起柳词来在铺叙的手法上,更加追求回环、曲折、错综、变化的艺术美,不想柳词那样平铺直叙;在语言运用上,更加追求富艳精工、蕴蓄高雅的艺术美,不象柳词那样尘下俚俗;在音律调配上,他精通音律,辨析入微,更加规范,更加追求慢声促节、繁会相宜的艺术美,不象柳词那样单调而少变化;在言情体物方面也更为工巧,开了用长调咏物的风气。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提高、一种进步,而这种提高与进步,正好符合上层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因而在他们的眼中,周邦彦便超过了柳永、秦观,而成为词坛的泰斗。但是周邦彦这些艺术技巧上的成熟决不能掩盖他的作品内容的空虚、贫弱。它是宋徽宗朝的供奉文人,在音律和文学上主要致力于粉饰表面繁荣太平的景象,以满足统治阶级和中上层市民声色上的需要,这就规定了她的词必然脱离现实、缺乏思想内容,必然追求形式格律。不仅周邦彦如此,所有供奉文人都如此。北宋末年,一般士大夫也都耽于逸乐,逃避现实斗争,形成普遍的堕落风气,不论词坛或诗坛,都产生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这时期的词坛,显然是随着北宋的末运而趋于没落。&am情以及“百年无事”的成平景象暂且引退,作品的社会意义增强了。李清照本强调音律,崇尚雅丽,标举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以婉约为宗,是一个工于写别恨离愁的闺阁词人,南渡后,其词常把国家的灾难于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叙说,渗透着故乡古国之思,作品的格调提高了,。朱敦儒本以高士自许,一心一意唱他的“插梅花醉洛阳”(《鹧鸪天》),南渡后,却发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水龙吟》)的感叹。向子諲把他的词分为《江北旧词》和《江南新词》两部分,前者限于抒写自己在政和、宣和间闲情逸致的生活,后者则在某些词中寄寓了深厚的家国之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