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支撑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Ⅰ-TS-05标塔园路站,采用明挖法施工(部分结合盖挖)。

1.1.设计情况

1.1.1施工区段划分

本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结合交通疏解分两个区施工,车站主体整体一次性开挖。

1.1.2基坑围护

(1)本站采用复合墙结构,地下连续墙为永久结构的一部分,地下连续墙800mm厚,内衬为700mm厚。

(2)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设计抗渗等级为S8。

(3)本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结合交通疏解分两个区施工,车站主体整体一次性开挖。

(4)地下墙墙趾插入⑤-4粉质粘土中。

(5)地下连续墙接头采用锁口管接头。

1.1.3支撑体系

车站主体采用钢筋砼支撑与钢管支撑的混合支撑体系,砼支撑强度设计等级C30。

车站第一道支撑采用800X800钢筋砼支撑;标准段及东端头井第二~四(五)道支撑采用∅609X16钢管撑;车站西端头井及扩大段第二~三道支撑采用1000X1000钢筋砼支撑,西端头井第四、五道支撑采用∅609X16钢管撑,扩大段第四道支撑采用∅609X16钢管撑。本站均设置了一道换撑。

1.2.工程环境

1.2.1地形、地貌及气象概况

1)地形地貌

勘察区域内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水系发育,地势平坦,海拔标高一般在2.46~3.98m,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2)气象条件

苏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9.8℃。多年平均降水量

1128.9mm,最大降水量1611.7mm,日最大降水量343.1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苏州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

1.2.2场地环境

塔园路站位于塔园路与邓尉路交叉口,南侧为绿化空地,西北侧为江苏富士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东北角为美之苑住宅区。场地内主要为交通道路,无重要建筑物,未见历史文物古迹。车站南侧80m处为金山浜,河道宽约32m,水深约2m,通航。

1.2.3场地土的分布及特征

本站处于塔园路站与邓蔚路相交的路口地下,该地区地势平坦,既有地面标高在2.7~3.8m左右。站区内自上而下主要分布地层为:①素填土、③1粘土、③2粉质粘土、④1b 粉土、④2粉砂、⑤粉质粘土、⑥2粉质粘土、⑥3粉质粘土及⑦1粉质粘土层。车站地质剖面图见1.2-1。

各层土特征见下表:

图1.2-1 车站地质纵剖面

1.2.4水文条件

根据埋藏特征,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

1)孔隙潜水含水层

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填土层中。填土层由粘性土夹碎石和建筑垃圾组成,由于其颗粒级配不均匀,固结时间短,往往存在架空现象而形成孔隙,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其透水性不均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同时接受沿线污水、自来水的渗漏补给。勘察期间,潜水位埋深约1.70~2.50m左右,相应标高1.40~1.60m左右。水位受季节性控制,年水位变幅为1.0m左右,且与地表水存在着较为亲密的水力关系。

2)微承压含水层

由晚更新世沉积成因的土层组成,主要为④1粉土、④2粉砂层,且④1粉土、④2粉砂层为良好的赋水和透水地层。该含水层组埋深6.0~8.0m,厚度大体为10.0~11.0m 左右,车站结构底板位于④2粉砂层中,其为对车站施工影响较大的含水层,根据抽水试验报告,④1、④2层为中等透水土层,估算φ108mm时单井涌水量160~180m3/d,影响半径约为280m。

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潜水和地表水,此外有部分地下管网的渗漏。勘察期间,微承压水头埋深在1.60~1.90m,微承压水头相应标高在1.10m左右。据区域资料,年变幅1m左右。

该含水层以上为③粘性土层,为隔水顶板,⑤4粉质粘土为隔水底板,因此具微承压性。

3)承压含水层

承压水含水层由⑩粉砂层组成,埋深较大(达49.0 m左右),最大揭示厚度为6.70m,中~密实状态,分布连续。据实测承压水头埋深8.00 m左右,承压水头标高-3.50m左右。承压水对本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该含水层上覆⑧、⑨粘性土层作为相对隔水层,所以具承压性。

4)环境水及土腐蚀性评价

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场地潜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条件下对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对砼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微承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根据本地区气象条件,结合场地环境及环境水腐蚀性评价结果,综合判别,场地土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1.2.5周边管线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除塔园路上便桥下横跨基坑的∅1000污水管需悬吊保护外,其它管线均临时或永久改迁至基坑外。

第二章、施工方法

2.1支撑安装及拆除顺序

按设计规定要求,支撑和拆撑顺序为:

2.1.1基坑围护结构标准段2-2剖面图

(1)开挖第一层土,浇注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浇注圈梁、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及施工便桥;

(2)待圈梁及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继续向下分两层开挖土方至第二道钢支撑下500mm,架设第二道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

(3)继续向下开挖土方至第三道钢支撑位置,架设第三道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

(4)继续向下开挖土方至第四道钢支撑位置,架设第四道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

(5)继续开挖土方至基底以上300mm位置,然后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经验槽后及时浇注砼垫层;

(6)施做防水层及底板;

(7)结构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 80%后,可拆除第四道钢支撑;在中板以上1100mm 处设置换撑;

(8)拆除第三道钢支撑,浇筑站台层侧墙、立柱并浇筑站厅层楼板;

(9)待站厅层楼板达到100%强度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及换撑;

(10)浇筑站厅层侧墙及车站顶板;

(11)待顶板砼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拆除第一道支撑。

第二至四道支撑设计轴力分别为1800kN、2000kN、2000kN。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钢支撑施加预应力,第二道预加设计轴力70%,第三道至第四道钢支撑预加设计轴力80%。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根据基坑位移发展情况及支撑受力情况,及时对支撑进行复加轴力,控制基坑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