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_孙放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的作用下 , 嵌合逆行模 型是作 用模式 , 与 E—D R相 比 , 嵌合 能力 比较 低 。与 D N A结合 之后 , 成 为抗癌 主效 应 的可能 性也 比较 小 。 在乳 腺癌 E M T 6生长 的过程 中, 通 过补 骨脂 素 , 可 以有 效地 抑制 其 生长 , 这种 作用在体 内外 均 可实 现 , 由此 可以 得 出结论 : 在 治疗 乳 腺 癌时 , 补 骨脂素也是 比较有 效 的药 物之 一 。用 1 0 1 x g / r n l 去 甲斑 蝥 素处理体 外培养 的人 乳腺癌 细胞 系 c F一 7 , 实验 结果表 明: 采用 去 甲
综述。 2 实验研 究
在进行性 乳腺癌研究 中, 辅 以 中药 十全 大补 汤 , 研究 结果 表 明 : 十全 大补汤 能够有效地 抑制 白细胞 的减少 , 尤 其是 颗粒 细 胞 和淋 巴 细胞 , 同时 , 还 能够 保护骨髓 , 改善 自觉症状 。经 过此实 验得 出结论 : 对于乳 腺癌患 者来说 , 十全大 补汤 能够 保 护骨 髓 , 改善 自觉 症 状 , 可 能会延 长患者 的寿命 。在 乳腺癌治疗 中 , 患 者服用 复方 绞股 蓝汤 , 经
斑 蝥素处 理 , 1 2 h后 , MC F一 7细 胞 发生 变 化 , 表 现为 变 形 、 出泡 , 随
全身 疾病 已成 为共识 , 在 进行 乳腺 癌 综合 治 疗 时 , 放疗、 化疗 以及 内 分泌 治疗都是 必不 可少 的 , 但 是其 所 带来 的毒 副作 用 也 是不 可 避免 的 。利 用 中医药治疗 之后 , 所 产生 的 毒副 作 用 可 以有效 地 减轻 。乳 腺癌患者 术后 接受放疗 之后 , 可能会 并发放 射性 肺炎 , 治疗 放射 性肺 炎时 , 采 用益 气养 阴法 , 经过 1 个 月 的 治疗 之 后 , 患者的I 临床 症 状得 到改善 , 肺部体 征也得 到 明显 好转 … 。术后 化 疗容 易 影 响患 者 的骨 髓 造血 功能 , 在化 疗过 程 中 , 给 予患 者益 气 养 血类 中药 , 有 利 于保 护 患者 的骨髓造 血功能 。 1 . 1 . 3 防止 术后复 发转移 。乳腺癌 患者 接受 手术 治疗 之后 , 如果 发 生 复发转 移 , 就会 减少患 者 的生 存时 间。通过 中医药治 疗 的应用 , 有 利 于防止 乳腺癌 术后 发生 复 发 和转 移 。选择 1 4 2例乳 腺 癌 患者 , 随 机 分成实 验组 和对照组 , 对照组 患者术 后接受 化疗 , 实验 组 患者术 后 接 受化疗 的 同时 , 使用乳 复 宁 , 在2 年 的时 间 内 , 对 两组 患 者术 后 复 发转 移情况 进行 随访 , 结果 显示 , 实验组 患者术 后复 发转 移率低 于对 照组 患者 术后复 发转移 率 , 由此 说 明 , 通 过 中 医药 治疗 , 能 够有 效 地 防止 乳腺 癌术后 复发转 移 , 延长 患者 的生存时 间 j 。 1 . 2 中医药 在特殊类 型 乳腺 癌 治疗 中的作 用 。三 阴乳 腺 癌是 一种 特殊 类型 的乳腺 癌 , 无论 临床 分 期如 何 , 预后 都 比较差 , 局 部复 发 和 内脏 转移都 发生 的比较早 , 而且 内脏 转移 率非 常高 。术 后 , 患者 接 受化疗 , 化疗 以蒽环类 为 主 , 此种治 疗方法 在改 善预后 较差 方 面 的作 用并 不明显 。 以三 阴乳腺癌 患者 为研究对 象 , 患 者 坚持 口服 中药 , 同 时进行 定期 检查 , 结 果显示 , 三阴乳 腺癌患 者的 不 良预后 能够得 到有 效控 制 , 降低 了复发 转移率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疗 的毒 副反 应 、 防治 术后 复发 转移 、 特殊 类 型乳腺 癌 的 治 疗 等方 面 的优势 明显 。 中医药 在侧 重临 床研 究 的同
时, 实 验研 究也 有 了一定 的发展 , 笔者 就 中医药对 乳 腺
癌 的临床 治疗 和实 验研 究进 展作 一综 述 。
1 临床研 究
后上 肢水 肿 的临 床疗 效 。结果 显 示 , 通 络 化瘀 汤 组 总 有效 率 8 3 . 3 3 %, 呋 塞 米 组 总有 效 率 6 5 . 3 8 %, 从 而 证
为藏 血 之脏 , 全 赖 血 液 以濡 之 , 中宫 敦 阜 之 土 气 以培
之; 脾 气 健运 又有 赖 于 肝 之 疏 泄 以通 畅 。肝 之 气机 条
乳 腺癌 的发 生与 正气 不足 、 邪毒 留滞 有关 , 临床 以
扶 正祛 邪相 结合 的原 则 , 根 据 围手 术 期 、 放化疗期 、 术
1 . 1 中 医对乳 腺癌 的认 识 古代 中医文 献 对 本 病 病 名 早 有 记 载 , 被称 为 “ 乳 石痈 ” 、 “ 乳岩” 、 “ 石奶” 等, 所 描 述 的症 状 与现 代 医学
的临 床意 义 。
有 关 乳腺 癌 的症 状 描 述 十分 吻 合 , 如明 ・ 陈 实功 《 外 科 正宗》 中言 : “ 经络痞涩 , 聚 积成 核 , 初如豆 大, 渐 若 围 棋子 ; 半 年一年 , 二载三载 , 不痛不痒 , 渐渐而大 , 始 生
疼痛 , 痛 则无解 , 日后 肿 如 堆 栗 , 或如覆碗 , 色紫气秽 , 渐渐 溃烂 , 深 者如 岩穴 , 凸 者若泛 莲 , 疼痛 连心 , 出血则 臭, 其 时 五脏俱 衰 , 四大 不 救 , 名 日乳 岩 。 ” 中医经 络 学 中, 脾 之 大络 , 名 日大包 , 出渊腋 下 三寸 , 布胸 胁 。足太 阴脾 脉 , 络胃, 上 膈 。足厥 阴肝 脉 , 上贯膈 , 布 胁肋 。肝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的治疗研究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等。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数患者的症状是乳房胀痛、结节肿块等。

中医药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身体的阴阳失衡有关,治疗的关键是调理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药如益母草、当归、川芎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同时,适当进行针灸疗法,如百会穴、神门穴等,可以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二、中医药治疗乳腺炎乳腺炎是由乳腺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为乳房疼痛、红肿、发热等。

中医药治疗乳腺炎注重调理脾胃、益气活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术等,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同时,采用中药熏洗、中药敷贴等方法,可以加速炎症的消退,促进愈合。

三、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在其辅助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补虚。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黄连、蒲公英等,可以提高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调理人体脏腑,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不同于西医药物的直接作用,具有调理全身阴阳平衡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中药组方,并结合针灸、艾灸等疗法进行综合调理。

此外,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

中医药认为,饮食宜清淡、健脾、活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

心理疏导方面,倡导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减少精神压力对乳腺疾病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清热解毒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等疾病带来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然而,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提高治疗效果,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者:柴鑫心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05期摘要:三陰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

该病组织学分级高,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方法,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对三阴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三阴乳腺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中医药;乳岩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5-0207-04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经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通过ER、PR、HER-2及Ki-67的分子检测,确定了乳腺癌的4个病理亚型:管腔样A型、管腔样B型、HER-2阳性型和TNBC型。

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ER、PR和HER-2均阴性的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性的一种乳腺癌病理亚型。

其在乳腺癌中约占10%~20%[1],较其它类型乳腺癌,TNM 分期多为III期、IV期,具有发病年龄早,细胞增殖比率高,肿瘤体积大,死亡率高,易出现远处转移和复发等特点[2]。

在西医临床治疗中,缺乏重要的治疗靶点,其标准疗法多是术后使用含有蒽环类或紫杉醇类的新辅助化疗,但并未改变其易复发、易转移的特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可弥补西医治疗TNBC存在的易复发,预后差的缺陷。

中医利用辨证论治将TNBC的病机概括为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肝肾两亏导致冲任失调,乳腺、胞宫失养,气机逆乱,气滞血瘀,瘀毒阻结于乳腺[3]。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部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在治疗三阴乳腺癌上具有良好效用。

1 中西医对三阴乳腺癌的认识1.1 中医对三阴乳腺癌的认识中医认为,三阴乳腺癌是由肝郁气滞,痰瘀交阻,邪毒内蕴引起,属“乳岩”范畴。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研究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已有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乳腺癌通常以中药汤剂为主,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中草药的选用、配伍关系以及用药的剂量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升降逆泻肝汤、益气养阴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在患者体内的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的目的。

相比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对乳腺部位进行疏通的治疗方法。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乳腺癌的疗效。

二、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1. 防止恶性转化中医药治疗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防止乳腺癌的进一步恶性转化。

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乳腺癌的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2. 缓解疼痛乳腺癌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中医药治疗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化疗的副作用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常规治疗中的化疗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中医药治疗在调理身体的同时也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三、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争议与挑战1. 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尽管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由于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因此,尚需进一步开展规范的临床研究,验证其治疗效果。

2. 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大乳腺癌的种类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导致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传统的西医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副作用和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1.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痰瘀阻络”和“脾胃失调”两个方面。

在中医理论中,乳腺癌被认为是由于体内痰湿、气滞、瘀血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的。

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中医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促进肿瘤的消退。

2.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化学治疗后的调理:中医药可以舒缓化疗后的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辅助治疗:中医药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使用中药可以减轻手术的创伤,促进伤口的愈合;中药还可以调理气血,延缓腺体的恶变。

(3)中药治疗:中医药在直接治疗乳腺癌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刺破恶性肿瘤进行灌注化疗、中药炮制后进行外敷等都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3.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迅速。

通过对中医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抗癌活性物质。

例如,黄芪中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作用;当归中的川芎酮可以抑制乳腺癌的细胞增殖等。

这些研究为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4.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前景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与传统的西医疗法相比,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时更加注重整体调理,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

而且,中医药的疗效与患者个体差异关系较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因此,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总之,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乳腺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虽然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大多仅局限于一般的临床观察或个案验例或单方验方而且在辨证分型上有较多的争议在临床观察的设计上缺乏系统设计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尚缺乏比较深入的实验研究有关中医药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第32卷第3期
・56・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万方数据
第3期
朱柳娟,叶丽红.乳腺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57・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 在逐步上升。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等综合 治疗,但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也非常明显。中医在 乳腺癌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近年来在乳腺 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化疗 毒副反应、增效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 如下。 l病因病机
脉丛出血,首先术者要镇静沉着,应注意精细操作。切不 可慌忙钳夹或缝扎止血,如此非但达不到止血目的,反而 会使出血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出血程度加重。此时合理而 有效的止血方法是压迫止血,如果损伤较重、出血凶猛,应 果断采用纱布填塞法止血,填塞务必要紧、可靠、准确,否 则止血时间长,易加重损伤出血的危险。若处理不当往往 造成患者死亡。故术中在局部止血同时。应注意迅速而有 效的补充血容量,保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严密观察病 人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率加快、 呼吸浅快等休克症状,则积极予抗休克治疗。(4)巨大肿 瘤剥离后,腔隙大,组织疏松,易渗血,为防盆腔血肿形成, 术毕应经腹壁置引流管,术后积极予抗生索预防感染。 (5)熟悉解剖层次,轻柔的手术操作是防止盆底静脉丛大 出血的关键:①树立盆腔局部解剖的立体观念;②掌握分 离粘连的原则和方法。术者操作的手指必须有对包块周 围的软、硬组织敏感的触觉。遇有粘连的条索状物或血 管,千万不要粗暴撕拉或盲目切断或缝扎。做到仔细分 离,轻柔操作,采取逐步分离,逐步深入的方法。同时认真 分辨输尿管的位置及走向,为避免损伤输尿管,要紧贴肌 瘤分离组织。③手术中应避免频繁地用纱布擦血,吸引器 头不可抵于血管上,应轻轻置于出血处吸引,以免引起血 管破裂。(6)建议育龄期妇女特别是基层妇女每年进行妇 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B 第6卷/第29期Oct. B. 2019 V ol.6, No.297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综 述·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董 豪(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要】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率伴随的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理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乳房的生理特征、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原则;分析乳腺癌的病因基理以及不同中医中药防治乳腺癌在临床研究上的概况及其作用;阐明其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与抗复发转移情况;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治疗;中医中药【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9.7.02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观察其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阐明了中医在治疗乳腺癌中减少术后并发症、降毒增效以及抗复发转移等的重要作用,主要以中医的视角去认识乳腺癌以及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的中医学药物。

因此可见中医中药在乳腺癌临床治疗方面的可观性,也是值得系统深究的方向。

1 乳腺癌的中医学认识1.1 病因病机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发生乳腺癌的根本原因是气郁、瘀血、痰浊等体内邪气旺盛,而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则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在现代中医理论里,乳腺与脏腑中的肝、脾、肾联系密切[1],肝能够确保机体气血通畅,对于调节经期具有重要的作用;脾能够促进营养吸收,输送对乳腺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血津液;而肾作为藏真阴真阳的脏器,对于促进乳腺发育以及在确保生理功能正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生活中注重肝脾肾的协调,充分发挥其在乳腺调节、滋养以及固护作用,是预防并控制乳腺癌的基础机理。

1.2 治疗原则我国中医很早就分析了中药对乳岩的治疗作用。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者还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采用中医治疗乳腺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方式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且中医治疗的适应症更加广泛,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中的不足。

本文结合当前乳腺癌中医治疗现状,总结了近几年来中中医治疗进展,对内治、外治等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促进乳腺癌的中医治疗发展。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乳腺癌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内侵,致使机体内脏功能发生紊乱,冲任失调,最终致使气滞血瘀、相互胶凝,邪毒聚滞于乳部。

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临床中医治疗进展的回顾,对此加以阐述。

1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报道显示[1],目前全球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3.1/100 000,而死亡率则达到了12.9/100 000,在女性的癌症中位居第一位。

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1.6/100000,死亡率为5.7/100 000,位居女性癌症的第六位。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岁,与欧美国家相比提前了10年。

根据当前发病趋势有学者预测,到2021年我国的女性乳腺癌癌患者将达到250万以上,届时发病率将达到100/100 000。

2乳腺癌的西医治疗现状当前医学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有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及化疗,另外针对HER2的基因分子靶向治疗也逐渐得到应用。

但这些治疗方式大多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阻碍了患者的病情康复,甚至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因无法承受巨大的痛苦而最终放弃治疗。

因而,采用一种更具疗效、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治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3乳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3.1手术后患者的中医治疗进展王国霞等人以20例处于Ⅰ~Ⅲ期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服用鲨肝醇、利血生和八珍汤加减,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化疗后产生的不适症状。

中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方姝琪;杨维建;马吉燕;宋剑【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2(14)36【摘要】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但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治疗收益甚微。

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特殊性,治疗手段尚存在很多不足,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乳腺癌属于中医学“乳岩”范畴,治疗上以形神相对统一的思想为指导,以扶正和祛邪相结合的原则,改善患者症状。

近些年,随着中药常态化化疗的广泛临床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部分中药的有效生物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延缓TNBC的病程,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术后或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预后。

大部分处在化疗阶段的患者,中药的宏观增敏效应是其最大的优势,微观上调节细胞周期、DNA损伤感应和DNA修复等实现靶向分子调控。

对术后患者降低转移率、复发率是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主要通过干预细胞周期、影响信号通路和调控效应分子水平等来实现的。

中药对晚期患者在支持治疗、改善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文章就近5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论述部分中医药在TNBC新辅助治疗、术后巩固治疗、晚期支持治疗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57-60)【作者】方姝琪;杨维建;马吉燕;宋剑【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相关文献】1.三阴性乳腺癌最新治疗及研究进展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3.三阴型乳腺癌的最新治疗研究进展(综述)4.中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5.中药提取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其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1.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治疗疗效研究乳腺增生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可以缓解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同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中医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对于乳腺增生较为轻微的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式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状态,减轻疼痛感。

而对于乳腺增生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医药需要结合手术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其疗效与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2.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疗效研究乳腺癌是乳腺疾病中最为恶性的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常常会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其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中医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中草药等治疗方式,可以减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还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坏死和消退,减少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联合传统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对于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及研究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及研究

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及研究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详细、由模糊到清晰的较长过程,最早将其归于“痈疽”类疾病,自宋代开始将其称为“乳岩”,并作为单独的局部疾病进行诊治。

笔者整理相关古代文献资料,并总结现代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与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1.1乳腺癌的命名许多学者认为中医文献关于乳腺癌命名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之《肘后备急方》中,但笔者及部分学者认为,早在《内经》时代就对乳腺癌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灵枢•痈疽篇第八十一》中记载的“上之皮天以坚,状如牛领之皮”是对乳腺癌皮肤“橘皮样”特点的初期认识。

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载:“不赤不痛……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名曰乳岩”,这是“乳岩”的首次出现。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载:“经络痞涩,聚积成核……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不仅定义了“乳岩”的概念,还指出其预后不佳,这与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不谋而合。

另外,明•龚居中《外科百效全书》中首称“乳岩”为“乳癌”。

1.2病因病机《黄帝内经•九针论篇》中记载:“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

”提出正气不足,六淫外邪停留经络而成瘤病的病机。

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载:“……名曰乳岩,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这是乳腺癌病因的最早文献记载,这一认识得到后世医家的认同并有了进一步的探索。

明•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载:“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陈实功《外科正宗》载“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聚结成核”。

这表明,乳腺癌主要因情志失调,致肝脾受损,气血亏虚而致病。

此外,“癌发,四十岁上”、“女子已嫁未嫁俱生此候”等文献记载表明了我国古代中医医家早已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病与年龄、生育有关。

1.3临床表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石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做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不赤,但结核如石”,“不痛者,其肿结确定,至牢有根,核皮相亲”,描述了乳石痈乳房肿块坚硬如岩石、与皮肤粘连的形态及症状特点。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乳腺疾病是指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中的各种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等。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乳腺增生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乳房胀痛以及乳房肿块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认为,乳腺增生与体内湿热郁滞、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方法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可以有效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

例如,黄连、黄芩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减轻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另外,桃仁、红花等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帮助消除乳腺增生引起的肿块。

这些中药的应用为乳腺增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二、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乳房疼痛以及乳房发热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乳腺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温经散寒以及活血化瘀。

中医药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药物,如连翘、薄荷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缓解乳腺炎的症状。

此外,桂枝、川芎等药物可以温经散寒,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乳腺炎的康复。

中医药治疗乳腺炎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乳腺纤维腺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以及乳房不适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方法是调养气血、活血化瘀。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纤维腺瘤的症状。

例如,当归、川芎等中药可以调节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减少乳腺肿块的形成。

另外,桃仁、红花等中药可以活血化瘀,帮助缩小乳腺纤维腺瘤。

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四、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是乳腺组织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及调养气血。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乳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1.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艾灸等。

中药内服主要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途径,起到抗肿瘤和辅助化疗的作用。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中医药可以个体化地开方,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手段,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中医药在乳腺癌预防中的作用乳腺癌的预防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乳腺癌预防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减少致癌物质的作用。

例如,中草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癌的作用,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3. 中医药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乳腺癌患者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身心状态常常受到影响。

中医药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可以缓解患者的乳腺癌相关症状,如乳房肿胀、乳房疼痛等,并且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情绪等途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治疗乳腺癌的前景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初步得到证实,然而,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治疗乳腺癌的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西医药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而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增强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结而言,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体现在治疗、预防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将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医药的加持下,乳腺癌的治疗进步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肿瘤学论文---学术堂

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肿瘤学论文---学术堂

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肿瘤学论文---学术堂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时间:2014-07-01 来源:学术堂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西医首选手术切除治疗,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调节免疫治疗等手段.但是现代医学治疗同时往往会伴随诸多毒副反应,成为临床治疗的障碍。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疗效显着,尤其在乳腺癌术后接受化放疗减毒增效方面作用突出。

现综述如下。

1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饮食结构、情绪因素、遗传因素及月经、生育情况均有密切联系,但是真正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水平、乳腺组织异常增生、基因突变与过度表达等有关,且根据相关理论及实验研究分析,治疗以内分泌治疗、化放疗、靶向治疗等,能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治愈率及好转率均大大提高。

但是对乳腺癌免疫组化显示三阴的患者,丧失内分泌治疗手段,现代医学尚未能提出有效方法。

2 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乳腺癌属中医“乳岩”“石痈”范畴。

其与气血相关,则之脏腑大致为心、肝、脾三脏,加之七情内伤、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等均可影响气血,故病至后期逐渐影响五脏六腑、损及冲任,气血失常而至乳岩,主要为气郁、气滞,导致血热、血瘀、痰凝。

总属本虚标实,因虚至实,虚实相兼,以脏腑虚损、冲任失调为本,气郁、气滞、血瘀、痰凝为标,日久发为本病。

根据其病因病机,中医治法为扶正祛邪、调补冲任,随证治之。

3 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程晔认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正气亏虚,邪毒内盛,临床试验分化疗组(TP方案)和治疗组(TP加中药扶正抗癌方),结果:2组近期客观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症状、体力、免疫力等)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扶正抗癌方结合晚期乳腺癌化疗病人能显着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效果。

翁永强等证实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于乳腺癌化疗病人,能有效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力。

秦廷燕根据乳腺癌各个时期治疗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的病机分析,如化疗期脾胃虚弱为本,化疗后期以阴阳气血虚损为主,放疗期则以阴虚或者气阴两虚为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分别治以健脾和胃、培补气血阴阳、养阴益气,临床疗效显着,总有效率83.0%,认为乳腺癌西医治疗的同时,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能有效缓解化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_孙放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_孙放

第6期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孙放,孙行云,刘占春,姜冰,郭淳,胡秀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加,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其特殊的优势,对于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术后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抗癌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调节基因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机制发挥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医药;乳腺癌;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723(2014)06-008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044)收稿日期:2014-08-13作者简介:孙放(1985-),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

△通信作者:胡秀华,E-mail:xiuhuahu@126.com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第37卷第6期2014年12月Vol.37No.612.2014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有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的趋势[1]。

由于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其对于患者心理和家庭方面存在很大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压力,许多病人因此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并且乳腺癌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多为钝痛或隐痛,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才有较为剧烈的疼痛[2]。

乳腺癌细胞的远处转移是它的发展的最终形式,也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

据统计,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6%,乳腺癌死亡的患者几乎都死于转移[4]。

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治愈肿瘤,延长生命,更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方面,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中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与疗效评估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与疗效评估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与疗效评估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评估。

一、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新进展1. 中药组合方剂的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药组合方剂的应用。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往往是单方使用,但研究表明,中药组合方剂具有更好的疗效。

新近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多种中药组合,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疗法在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

针灸还可以缓解手术后的疼痛,减轻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中药联合放疗的应用中医药与西医放疗的结合是乳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

中药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后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

研究表明,中药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放疗治疗方法。

二、乳腺癌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估乳腺癌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估是衡量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指标:1. 存活率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存活率。

通过对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可以评估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状况。

存活率是乳腺癌中医药治疗疗效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2. 肿瘤缩小率肿瘤缩小率是评估治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患者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中医药治疗后,通过对肿瘤大小的测量,可以评估肿瘤的缩小程度。

肿瘤缩小率越高,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3. 生活质量改善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可以通过缓解疼痛、减轻不良反应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疗效。

4. 免疫功能改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通过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测量,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孙放;郭淳;孙行云;王如峰;胡秀华【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17)004【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进展【作者】孙放;郭淳;孙行云;王如峰;胡秀华【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79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有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的趋势。

由于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其对于患者心理和家庭产生很大影响,许多患者因此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等有积极作用,现将文献归纳综述如下。

1 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癌中医学称为“乳岩”。

薛己《立斋外科发挥》认为乳岩“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槁之症”。

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卷一阴症门乳岩》认为“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

可见,除喜之外的怒、忧、思、悲、恐、惊六情皆可导致乳岩的形成,损伤脏腑主要为肝、脾二脏。

结合古代医家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的描述,现代中医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曾玉珠[1]认为乳岩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种:①正气不足,外邪侵犯;②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月经不正,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络阻塞;③情志内伤,忧思郁怒,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气血瘀滞,痰浊积聚,痰瘀互结于乳;④六淫外侵,邪毒留滞。

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冲任关系最为密切。

宁全福等[2]将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热毒瘀结。

肝为刚脏,主疏泄,调畅气机。

七情失调,郁怒伤肝,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

气能行血,兼能行津,气机郁滞导致血行不畅进而瘀血形成,也会导致气滞津停为痰,形成气滞、瘀血、痰浊相互搏结于乳络,日久蕴毒的病理状态。

中医药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孙淼;姜大庆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24(31)8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归属于中医学中“乳岩”“石痈”等范畴,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复发风险高的等特征。

因其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致使其对内分泌及靶向治疗不敏感,因此现阶段临床上对其有效的治疗方式仅限于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更多的学者逐渐将中医药辨证融入现代医学治疗手术段中来辅佐临床治疗,以期减少患者放化疗副反应,降低复发概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来达到支持扶正,为患者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文分别从中医及西医两个角度对该疾病病因进行探讨,并对中医药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现状与进展做出综述,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与缓解症状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183-187)
【作者】孙淼;姜大庆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郭勇应用中医药治疗辅助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经验
2.多西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3.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4.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模式及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孙放,孙行云,刘占春,姜冰,郭淳,胡秀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加,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其特殊的优势,对于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术后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抗癌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调节基因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机制发挥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医药;乳腺癌;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723(2014)06-008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044)收稿日期:2014-08-13作者简介:孙放(1985-),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

△通信作者:胡秀华,E-mail:xiuhuahu@126.com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第37卷第6期2014年12月Vol.37No.612.2014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有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的趋势[1]。

由于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其对于患者心理和家庭方面存在很大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压力,许多病人因此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并且乳腺癌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多为钝痛或隐痛,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才有较为剧烈的疼痛[2]。

乳腺癌细胞的远处转移是它的发展的最终形式,也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

据统计,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6%,乳腺癌死亡的患者几乎都死于转移[4]。

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治愈肿瘤,延长生命,更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方面,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中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主要通过改善乳腺癌的耐药状况、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DNA 与RNA 合成、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抑制微管蛋白活性及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5]。

1中药对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张瑞清[6]利用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对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体外增殖及机理进行研究,其中应用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和表柔比星的最高血药浓度,PPC )诱导耐药MCF-7/ADM 多药耐药,同时观察MCF-7多耐药细胞的基本性状、细胞生长曲线及MCF-7对联合化疗药物的最大耐药浓度,结果表明较大剂量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有明显的抑制MCF-7耐药细胞株的增殖作用。

李海燕等[7]使用人乳腺癌MCF-7和耐多柔比星的MCF-7/DOX 细胞进行研究,证明苦参碱与粉防己碱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逆转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降低P-糖蛋白的表达。

解霞等[8]研究发现非细胞毒性剂量(320mg/L )及低毒剂量(1250mg/L )的川芎嗪均能显著降低MCF-7/ADM 的IC50(P <0.01),逆转倍数分别为2.13倍和2.82倍,均能显著增加耐药细胞内ADM 的浓度(P <0.01)。

320mg/L 川芎嗪能显著增加耐药细胞的凋亡百分率(P <0.01),同时,发现川芎嗪可部分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 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且其逆转机制与增加细胞内ADM 浓度有关。

蔡宇[9]观察具有钙拮抗作用的补骨脂素对MCF-7/ADR 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发现补骨脂素在非细胞毒性剂量下使2014年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第37卷MCF-7内化疗药ADR浓度升高但对细胞表面糖蛋白P-170却无影响。

刘丽丽等[10]用50,100,200μg/ mL的三七总皂苷分别作用于乳腺癌耐药细胞48h 后耐药细胞的IC50分别下降至17.85,13.80,11.93μg/mL,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够部分逆转MCF-7/ADM 的多药耐药性。

2中药可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戚玮琳[11]采用不同浓度红景天提取物处理乳腺癌MDA-MB-435细胞,结果发现红景天提取物处理细胞24h后,具有阻滞MDA-MB-435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主要阻滞于S期。

祖光等[12]检测长春新碱及其与粉防己碱、甲基莲心碱和蝙蝠葛碱合用诱导耐药株瘤细胞MCF-7/Dox的凋亡程度,其研究结果表明单用长春新碱可引起约10%细胞凋亡,而长春新碱与粉防己碱、甲基莲心碱或蝙蝠葛碱合用明显地增加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其中粉防己碱的作用最强。

由此可知粉防己碱、甲基莲心碱和蝙蝠葛碱均有明显的增强长春新碱诱导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的凋亡作用。

张维文等[13]发现熊果酸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使P53蛋白表达量增加,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形成凋亡小体。

杨大朋[14]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G1期阻滞以及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作用。

陈昌杰等[15]用40,80,120,160,200mg/L的葡萄籽提取物处理乳腺癌细胞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发现葡萄籽提取物能有效抑制MCF-7/ADM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田志华[16]等用不同浓度的紫龙金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结果表明紫龙金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中高浓度的紫龙金可使MCF-7细胞凋亡,并形成DNA ladder小体。

3中药可抑制乳腺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石嵘[17]以300μg/mL莪术油处理MCF-7细胞,结果发现莪术油处理的MCF-7细胞后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同时发现实验组的端粒酶活性降低为对照细胞的2.27倍,且莪术油处理的细胞53BP1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说明莪术油可以调控端粒酶活性及DNA损伤反应,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石莹等[18]以小鼠乳腺癌细胞株MA-891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的As2O3与MA-891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发现As2O3能显著抑制MA-891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使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抑制程度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4中药可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孙喜波等[19]利用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建立乳腺癌移植瘤自发性转移模型后研究不同剂量乳康饮对乳腺癌移植瘤自发性转移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康饮可能通过干预Ang-2蛋白和基因表达,干扰Ang-2/Tie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组织的淋巴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淋巴转移的作用。

杨建华[20]利用雌激素受体(ERα)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经As2O3处理后,结果发现适当浓度的As2O3通过对部分细胞的去甲基化作用,使ERα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细胞ERαmRNA和蛋白重新表达,并可恢复对内分泌治疗药物(一苯氧胺)的敏感性,从而为ERα阴性乳腺癌患者实现内分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刘琦等[21]用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药对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2组的M-GSF mRNA、PTFrP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与其下调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破骨因子M-GSF、PTFrP基因的表达有关。

刘东颖等[22]对冬虫夏草的研究结果显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基因表达而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5中药对细胞骨架成分影响此外,我们发现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肿瘤致命的根本原因。

研究证实,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与细胞骨架(尤其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23]。

有资料显示[24]细胞骨架的变化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细胞骨架的组装和解聚变化越活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越强。

细胞骨架系统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和细胞外骨架。

通常所说的细胞骨架其实是指细胞质骨架,即细胞质内由蛋白质成分组成的三维网架状结构,包括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

三者高度协调分布,与胞核、质膜、细胞器相连,构成了细胞形态骨架和运动协调系统,并参与信号传递。

相对于微丝和微管,中间丝比较稳定,没有解聚和聚合的动态平衡,主要构成细胞的弹性,很少参与细胞的运动,而微丝和微管在聚合和解聚之间有很强的动力学特点,并通过此方式引起细胞的运动[25]。

细胞迁移过程依赖于细胞前端突起偶联到细第6期胞外环境,并进而向细胞体易位的协调过程。

在胞外信号的作用下,细胞前端处首先出现质膜突起,形成片状伪足,然后伪足延伸并和ECM间形成新的粘附点,继而胞体收缩和细胞尾部去粘附,细胞完成迁移。

整个迁移过程均由微丝骨架的不断聚合、解聚及其重排的滚动循环过程来驱动[26-28]。

微管网络的破坏能够影响细胞伪足的生成,阻碍细胞的运动。

在核周微管的解聚可以激活RhoA,促进细胞体中微丝的收缩[29];同时,细胞内膜周围微管的生长能激活Rac1,导致微丝的生长和板状伪足的形成,两方面都促进了细胞的迁移。

微管还能够通过发动蛋白和FAK诱导黏着斑的分解,影响细胞迁移中的黏附环节[30]。

细胞骨架与肿瘤细胞迁移的关联性也就为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提供了基因和分子靶点。

但目前的抗肿瘤药多为合成药,存在毒副作用大,免疫抑制等不足,寻找新的抗癌药物和方法,彻底治愈癌症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应、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等优点,使其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

抗肿瘤中药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抗肿瘤中药多属于植物多糖类,具有生物调节剂的作用。

②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如黄芪既可以增强T、B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又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后者分泌细胞因子增多,进一步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

③抗肿瘤的机制多样,同一种中药有多个抗肿瘤机制,而不同的中药可能具有相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④大部分抗肿瘤中药少有毒副作用[31-34]。

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有抗癌作用的中药都是以细胞骨架及其相关基因为靶点来发挥作用的。

顾洪丰等[35]发现,β-榄香烯(莪术根茎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体外微管蛋白的聚合,并与药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对微管蛋白体外聚合的半数抑制率为5.12μmol/L;陈永安[36]通过蟾毒灵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H转移的实验,证明蟾毒灵(蟾酥提取物)可以抑制Cdc42(能结合GTP,对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表达;刘义[37]等发现川陈皮素处理后微管蛋白聚合-解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在不同终浓度川陈皮素的反应体系中,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率不同,但是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提示它对微管蛋白聚合具有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