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不是孤岛-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不是孤岛-大学生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65f7b6570b4c2e3f5627634c.png)
赞美的技巧:真诚的赞美 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 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 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 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经提出一条 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的“三A”法则。 第一个A(Accept):接受对方; 第二个A(Appreciate):重视对方; 第三个A(Admire):赞美对方。
4.人际关系作为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从深层次 反映了人的文化沉淀。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人的个人能 力的体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 个不断打破自己的人际舒适圈的过程。所谓的 “舒服圈(comfort zone)”,意思是所有人 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线里,其中有自己熟悉的 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总 而言之,在界线内的我们感到很舒服。
第三种距离:个人距离,范围大约在44~ 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 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
一、我与世界的联系: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 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所形成行为而发展起 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出人与人之 间的心理距离。其中认知、情感和行为是建立 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三个不同的成分。
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认知成分起到先 行作用,我们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 认知来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人际交往会 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分享的快乐、陪伴 的温暖、背叛的痛苦、失去的焦虑等;人与人 不同,出现不同的交往行为,环境特征不同, 交往行为也可能不同。而上述三个成分又是交 互作用,互相影响的。
第二节 解读人际密码—大学生 人际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虚拟VS现实:“90后”人际交往的 特点
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90后” 青年人群人际交往的必备工具,微博、微信、 人人网、E-mail、QQ、MSN、手机短信等已成 为“90后”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90 后”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337914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3.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一、教学目的1、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理论和功能,以正确熟悉人际关系的价值.2、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解读人际密码.3、了解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人际问题的调适方法.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16-S18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的理论、功能和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人际问题的调适方法.教学难点:人际问题的调试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教学过程〔一〕S16:人际关系概述1.案例引入宿舍那点事521宿舍有4名成员:佳琪、晶晶、木兰和小奇.佳琪的这3位室友各有特点:晶晶是幸运的宠儿,可谓才貌双全,骨子里的优越感无形中与人拉开了距离;木兰是文学青年一枚,人如其名,沉静大气;小奇那么性格直率,为人热情,爱八卦.开学初话剧社要招新,佳琪、晶晶、木兰、小奇都报名了,面试环节让大家即兴表演一个桥段,佳琪的感性和投入让她很快入戏,当场被录取;而木兰由于其出色的文笔被选到编剧部.不巧的是因录取名额有限,最后只能在晶晶和小奇中选一位留下,竟然还让两人写一段自我陈述来说明为什么录用自己.自以为成功在握的晶晶竟然落选了. 每次大家在宿舍谈论话剧社的事情,晶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慢慢好似形成了一种默契, 有晶晶在时,话剧社的话题就成为禁忌.有一天晶晶从外面回来,快走到门口就听见大家聊得很热闹,可是自己推门进去后,大家的谈话却戛然而止,好似有意回避自己似的, 不知道她们在背后会怎么想自己呢.从此,晶晶早出晚归,尽量少在宿舍呆.慢慢地, 晶晶成了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天晶晶在图书馆上网,无意闯到“人际交往〞主题的百度贴吧,看到了这样一篇“求助帖一一换还是不换〞,引发了她对于自己的思考.换还是不换?我想也许我是那种天生就不合群的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因此朋友很少. 进入大学我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曾经很努力地要融入大家.开始我觉得还不错,觉得朋友就是要互相信任,因此我什么话都和室友分享,什么事情都和大家一起去做.可是渐渐我发现大家和我疏远了,她们有事也不叫上我,既然这样我也尽量躲着大家吧. 现在每当去教室上课时,其他人总是成群在一起,上体育课、去食堂、去逛街的时候也是,我总是形只影单.想到这些我心里有些沮丧,虽然我不喜欢热闹,但我也害怕孤单. 我很想换宿舍.我担忧的问题是:〔1〕新寝室的人不欢送我,我去了可能还是会被孤立;〔2〕如果我搬过去了,那将会和现在寝室的人彻底不和;〔3〕如果发生前面两种情况,那我会非常为难难堪,被现在寝室的人看笑话.我好怕,现在才大一,这种日子才刚开始.请各位网友帮帮我,我该怎么办呢?踉帖1:找老师谈谈?好难办.踉帖2:其实吧,有些东西真的是自己感受得到、别人并不知道的,比方孤独感, 你孤独不孤独只有你自己感受得到.踉帖3:只看了一句话就不想看下去了.想问一下楼主,现在的寝室被孤立,去另一个寝室不被欢送……咱是不是应该在咱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咱是不是应该从根抓起?如果斩草不除根,以后会不会到任何一个寝室都会被孤立,都不会受欢送?教师注意根据案例总结,孤独或许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题,但对亲密的渴望、心理归属感和情感的满足也是我们的本性需要.2.什么是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所形成行为而开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四个层面分为人际关系作为个体心理过程的微观层面,是指个体的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人际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层面,反映着人们对于社会交往的需要.人际关系作为信息传播的层面,是一种“沟通〞或“人际传播〞的构成过程.人际关系作为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从深层次反映了人的文化沉淀.(2)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匿名性,匿名性可以带来平安感,相对于现实中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人们更乐于向网络上遇到的陌生人进行自我暴露.•平等性,虚拟的网络交往中,个体可以突破现实中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的局限,在交往心态上都是平等的,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性.•多元性,大学生网上交往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多样性.•依赖性,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轻松很多,使得90后、00后大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人际交往产生依赖性,可能对现实的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总结:虚拟网络交往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人们的交往范畴,人们也通过这样的网络人际交往获得了更丰富和复杂的感情.这显然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建构,理想的人际交往状态是现实人际交往和虚拟人际交往模式互补.3.人际关系的开展阶段社会心理学家欧文•阿特曼和达尔马斯•泰勒等人提出了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来解释人际关系的开展过程.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往的广度,即交往或交换的范围;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交往的亲密水平.阿特曼等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开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1)定向阶段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有很表层的自我表露.(2)情感探索阶段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 这时,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介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标准、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比拟正式.〔3〕情感交流阶段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根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开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拟深的情感介入,会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标准的限制,比拟放松,比拟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4〕稳定交往阶段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 课堂思考佳琪的人际舒适圈今天的心理学课堂上,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舒适圈的理论,并让大家思考自己的人际舒适圈有多大,并给大家留了课外作业一一画出你的人际舒适圈,并和身边的同学分享与交流.521宿舍的4位同学都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佳琪画完了自己的人际舒适圈,圈里是她很熟悉的人,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好朋友,还有现在宿舍的同学.看到这些名字,她感到很亲切很温暖,但似乎自己的圈子还是很单一.自己的人际舒适圈可不可以更大一些呢?朋友能带来心灵上的亲密感,可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得以丰富.不是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吗?大学不正是这样的广交朋友磨炼自己的好时期吗?晶晶的名字自然地跳到佳琪的脑海中.其实刚进这个宿舍的时候自己是最先熟悉晶晶的, 晶晶身上的那种自信和上进自己还是很欣赏的,话剧社招新的事情也许是她的自尊心太强了.晶晶这一段时间似乎都在躲着大家,大家毕竟要在一个宿舍过4年呢,这种状况能改善吗?还是和木兰、小文她们聊聊吧.与此同时,晶晶在图书馆也陷入了思考.一个人固然有一个人的精彩,可是自己何尝不知道“一份痛苦,两人承当,是半份痛苦;一份快乐,两人分享,是两份快乐〞的道理呢?舒适圈: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人的个人水平的表达,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自己的人际舒适圈的过程.舒适圈,意思是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线里,其中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总而言之,在界线内的我们感到很舒服.反之,当走出界线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界线内.这个界线内的局部就是一个“舒适圈〞.思考内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舒服圈〞在哪里?4、人际关系的主要功能(1)满足本能的平安感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开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水平,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平安感.扩展阅读:恒河猴实验人际交往对人类的健康开展不仅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心理学意义. 动物学家哈罗(H.Harlow&M.Harlow,1966)曾做过一项恒河猴的有趣研究,研究者将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和一个用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一起生活. 金属猴妈妈能为小猴提供食物,绒布猿妈妈不能提供食物.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中.小猴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到达16小时以上,它总是设法呆在绒布妈妈身旁,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妈妈的怀里睡觉.相反小猴每天在金属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而这期间还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课堂提问:恒河猴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教师讲解:动物之间的依附行为或交往行为取决于机体寻求温暖、舒适的本能需要,温暖和 舒适能为机体提供平安感.〔2〕克服孤独建立亲密感处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开始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开展他的亲密感,并 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长,亲密感开展的结果一般是结婚,或是对另一人的爱的承诺,在这一阶 段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密感的人,就会面临孤独感.埃里克森认为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 险.知识点: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实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 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简单理解大 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拟稳定的人格.5、PAC 人际沟通分析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Parent 〔父母〕、Adult 〔成人〕、Child 〔儿童〕状态.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与人沟通会通过面部表情、说话音调、语句结构、 姿态行为等表现出不同的侧面,有时候某一状态会成为限制我们人格的主体,使我们在人际 交往中表现出父母、成人或儿童的人格特点.〔1〕“父母〞状态 我们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 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批评的父母〔CP 〕:常常会表现出教育、批评、教训、限制的一面养育的父母〔NP 〕:常常会表现出温暖、关心、抚慰、鼓励的一面〔2〕“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蔼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自由的儿童越缩批评的父母 Critical Perent 案松、不负责任成人Adult诗人型.不现实(3)“儿童〞状态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冲动.顺从的儿童状态: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忧、焦虑和自罪自由的儿童状态:活泼、冲动、天真、自发行动、贪玩、富于表情、爱憎清楚等总结: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们各自的“三我〞之间的交往.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一成人反响.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恰当的自我状态的人.课堂练习: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我运用沟通分析理论分析自身的人际关系,请你思考“三个我〞分别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占据多大的百分比?讨论与分享: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二)S17: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案例引入剧里剧外话剧社一年一度的年度大戏被推荐入选了学校元旦文艺汇演,马上就要在学校大礼堂公演了,据说这次入选的剧目由话剧社的知名编剧小娇亲自操刀撰写,话剧社精英历时一个月排练而成,可谓话剧社的重头大戏了.521宿舍的同学们充满对话剧的热情,虽然这次只是“打酱油〞的幕后效劳人员,但大家内心早就翘首以盼了.为了公演时的欣赏效果,这次剧目的彩排一直对外保密,只有剧社的骨干成员参加.佳琪也是从张帅那里得知内情,剧目叫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风景?,张帅还慷慨地给了佳琪4张门票.票一拿到宿舍,小奇和木兰兴奋地一人取了一张,佳琪自己留一张,还有一张票,晶晶还没回来.佳琪有一点犹豫, 晶晶会不会接受呢?要怎么给她呢……如期公演的话剧以校园生活和职场转换为背景,讲述了几个同龄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青春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奋斗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友谊的曲折与美好、成长的失落和未来的憧憬深深打动了521宿舍全体成员的心.尤其是高潮局部几个朋友毕业别离在即,对酒当歌,手拉手唱起?干杯朋友?时,521的成员的内心也悄悄地被拉近了.2.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假设:他人的出现对我们而言有奖赏意义.人际奖赏包括直接奖赏:的是他人提供应我们的所有显而易见的愉悦,包括赞赏、认可、鼓励、喜爱、物质利益等.间接奖赏:吸引力还受到很多不易觉察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与人们外在的亲切、俊美的长相或怡人的个性有间接的关联.人际吸引力主要包括个人吸引力和相互吸引力〔1〕个人吸引力•外貌,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 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才能,一般来说,人们比拟喜欢聪明能干的人,特别是有某些特长的人,会增加人际吸引力.•人格品质,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表5-1所示的是主要研究结果.表5-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人格品质注:自上而下方向,品质受欢送的程度逐渐递减〔2〕相互吸引力•熟悉度,熟悉或交往频率高能增加喜欢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在1968年曾经进行过交往频率与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他将被试者不熟悉的12张照片,随机分成6组,每组2张,按以下的方式展示给被试者:第一组2 张看1次,第二组2张看2次,第三组2张看5次,第四组2张看10次,第五组2张看25 次,第六组2张被试者从未看过.在被试者看完全部照片后,实验者再出示全部照片,要求所有被试者按自己喜欢的程度将照片排成顺序,结果发现一种极明显的现象:照片被看的次数越多,被选择排在前面的时机也越多.可见,简单的呈现确实会导致吸引.彼此接近、常常见面,确实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里所说的相似性不是指客观上的相似性, 而是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互补性,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的人.一个主动的支配型男性和一个被动的顺从型女性彼此间有吸引力.选择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的人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相互满足需要.3.心理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印象、态度以及情感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的把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首因和近因效应的小结:第一印象产生的“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初期,即双方还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在交往后期,就是双方已经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近因效应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3〕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别人作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光环效应常使人犯“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利用光环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积极的评价.〔4〕自我暴露效应自我暴露是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比拟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自我暴露效应〞.通常人们对陌生人,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是明显不同的,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于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状况.当然,我们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如何,也可以通过我们能没有顾虑地对别人暴露的层次来了解.自我暴露的层次越深,说明我们在一种关系上卷入的程度也越深,与对方的关系也越好.〔5〕互惠效应互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觉得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心理学实验一位大学教授给随机抽样挑选出来的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送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但随后所发生的事情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一一那些素未谋面的人寄来的节日贺卡,像雪片一样飞了回来,大局部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是谁,而是收到卡片就自动回了一张.这个实验规模虽小,却巧妙地证实了我们身边最有效的影响武器之一.在生活中,我们正是不知不觉地根据“互惠效应〞去行事的.除了以上人际效应外,还有投射效应、定势效应、刻板效应等人际效应,教师可以视情况补充.4.人际信任案例分享你什么时候有被世界温柔对待的感觉?来自网友的分享:初中时自行车忽然掉链,于是停下来折腾了很久,这时候一个学姐走到我面前问了我一句:“需要帮助么?〞从此,我就立志考上她所在的高中,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忘记了她的长相模糊了她的声音,但是我记得那身校服,然后两年之后我如愿了.教师通过以上案例传达出人际信任对人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引出以下课程内容〔1〕什么是人际信任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心理期望.人际信任产生于人际互动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信任过程受到信任者本身与被信任者特点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2〕如何提升人际信任水平①有选择性地自我暴露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暴露时,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而对方以同样的自我暴露水平作出反响,成为接受信任的标志.自我暴露的内容和程度也是要有选择性进行的,要看交往的对象而定.②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③对人对己老实守信注重自身诚信行为,老实守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外界的信任,是对自己的信任向外投射的结果.对自己真实,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对他人的老实.④勇敢迈出信任的步伐无论是信任或被信任,都是需要勇气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只要有信任,就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三〕S18: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调适1.案例引入独行侠小飞小飞是一名大二男生,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不被大家关注的普通学生,在一次心理课堂上却一下子让全班同学记住了他.老师布置了一个关于“你的人际网络系统〞的课堂作业,并请同学们当场分享.小飞的分享尤其不同,他的人际网络系统里只放了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在他看来,与人交往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做事效率会更高;生命有限,时间珍贵,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初看起来这个逻辑似乎也顺理成章.过不多久,小飞单独找到心理老师倾诉心中的困惑,原来班级推荐入党积极分子, 5个名额选4个,小飞已经两次落选了.好在小飞的自我反省意识还不错,大学是一个允许人犯错并且改正错误的地方.人际网络的重要性不光是其实用价值,还包括精神价值,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根据美国作家柯达的说法:“人际网络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来累积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 岁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际关系,麻烦就大了.〞2.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有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和人际交往经验,有的大学生因性格内向或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等原因,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人际关系常见困扰表现为不敢交往、不愿交往和不善交往.〔1〕不敢交往在人际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响程度不同.有一局部大学生在这方面反响特别强烈,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的作用,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更感到恐惧,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表现自己. 严重的可导致社交恐惧症.〔2〕不愿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第八篇章 优化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第八篇章 优化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3dc779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0.png)
如何克服?
调试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 自我中心与自傲心理
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 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
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
认知矫正疗法
调试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Y同学因为拉肚子上课迟到了,被辅 导员当众批评。Y同学感到非常气愤 和不平,情绪非常糟糕。和辅导员老 师的关系也恶化了。
调试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当时的想法
认知的失真
被老师当众批评,我太没面子了 情绪上头
一些同学肯定在嘲笑我,我在同 学中还怎么做人
有的老师就是瞧不起我们村里来 的,故意刁难
老师当众批评了我,肯定是对我 有成见了,把我当差生了
瞎想 泛化思维 自立标准
我真倒霉。别人经常迟到都没有 被老师看到,我偶尔迟到一次就 被老师碰到了
这位老师一点都不公正,别的同 学没看到这么严格,处处针对我
关于同理心
我很能理解,你不敢把挂科这件事情告诉父 母,怕他们担心你,换做是我也会压力很大, 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
不要害怕,你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内心 想法说给父母听,一定能够理解你的
别太悲观了,我也挂过科,补考很 容易的,肯定会没问题的。
你要想开一点,只要努力一定能够 顺利毕业参加工作的。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TA们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TA们交往不知何更好的相处。
核对分数
“√”1分 “x”0分
Ⅰ 题目 1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 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 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所以就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联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0ba7e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1.png)
反馈总结
反馈整理
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评价结果,明确教学 和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改进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教学调整
教师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再次进行评估, 检验教学改进的效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分享一些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讲授新课
总结词:知识传授
详细描述:介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人际关系有更深 入的了解。
巩固练习
总结词:实践操作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经验 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 ,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 “如何处理宿舍矛盾”、“如何建立良好的恋爱关系 ”等话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 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交流和互动,彼此之间 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小组讨论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 力等。
0 社会媒体 4社交媒体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
扮演重要角色,使用不当可能 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冲突。
03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
总结词
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使学生全面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和解释人际关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使学生对人际关系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如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际关 系的本质。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94817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e.png)
DIRECTORY
什么是人际交往
01
PART
人际沟通
02
PART
提高人际吸引能力
03
PART
化解人际冲突
04
PART
什么是人际交往
01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际关系则是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内涵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
*
信息交流作用 (宿舍女生的困扰) 心理保健作用 (社会支持系统,内在支持要大于外在支持) 人际协调作用 (沟通) 强化激励作用 (身边的榜样、正强化、负强化)
感觉剥夺实验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1、生物学基础 ——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2、社会心理基础 人是社会性的,需要彼此的认可,愉悦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
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邻近效应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 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 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 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工作的人是我们 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
2.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才能
容貌
美丽
美丽≠漂亮 美丽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 质和涵养
四、人际冲突的作用 传统的观念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对冲突的看法一般都是消极的,冲突成为暴力、破坏、争斗的同义词。 现代的观念认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保持在一定水平的人际冲突是一种积极的动力。
1、人际冲突的破坏性作用 (1)冲突发生可能使当事人经历伤害、伤心、生气、紧张、不安、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冲突会给双方的关系带来压力与紧张,尤其当另一方使用威胁、责难、或暴力等手段时,更可能伤害对方,增加彼此的敌意,甚至造成双方关系的破裂。 (3)冲突所引发的挫败感容易使人产生报复的心理。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801f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1.png)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得体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得体会篇1成为一名大学生是每一名学生的梦想,而我有幸的成为一名皖南医学院的学生。
在这里,我学习到知识,认识许多关系要好的同学,同样还过着自己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过,每一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里都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
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给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条了解自己,改正自己不良习惯并获得自我提升的途径。
学习这门课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使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悟。
在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内容。
这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过去和这些内容有关的课是非常少的。
此后老师们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我体会到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的继续,我又了解到了许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十分贴切大学生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大学生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而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
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小嗜好。
但这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适合的。
比方说我就有几位喜欢晚上在宿舍熬夜打电话或者干其他事情的同学。
他们经常在夜里弄到很晚都不睡觉,还发出很大的声音。
这种行为其实会影响到同寝室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但由于既是同学又是室友的关系,其他室友又不好意思提出意见。
结果导致他们一直忍受着学习和休息受到影响的折磨。
其实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我们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保证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生活在同一个寝室中,大家享有共同的空间,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仅仅只关乎我们自己,更关乎别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00a0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e.png)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能为别人所接受、理解,也能用信任、 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他们不为一时的冲动所驱使, 不为暂时的困难而焦虑;虽怒而不失态,虽悲而不自毁,他们 的心境始终是豁达、开朗、稳定和乐观的,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相反一个人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紧张,喜怒哀乐 等情感无处交流,日久天长,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影响 身心健康,导致心理失调,甚至危害身体。
(四)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 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的关系, 即在一定社会关系制约下,人与人之间在交流、联系、活动中形成的心 理距离和心理关系。
认知
情感
行为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一)实现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功能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人们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彼 此交流思想、知识、经验、情感等,这一切都是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就是 一个不断输出信息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一天中除了睡 眠外的时间中,大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着相互间的交往与信息的交流。 很多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传递。
同学交往的作用可分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通过 同学间的交往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促进 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从消极方面来看,同学交往不当也容易产生消 极的群体行为和从众行为,也有的大学生只热衷于人际交往而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 习,导致交往行为的消极性。大学生应努力发扬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 用的产生。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四讲 人际关系(教案)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四讲 人际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19245be1e650e52ea992c.png)
教案【教学单元首页】第 4 次课授课学时 2 教案完成时间:2011.9.10 章、节第四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内容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第三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第四节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及人际交往技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重点与难点1、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人际交往的技巧;3、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游戏互动;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
第四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导入通过引言“戴尔•卡耐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
”导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了解自我)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自己的优缺好坏。
观察别人的言行,可以从中观照、了解自己。
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了解他人)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协作和共赢的社会,早已没有达芬奇(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式的大家,靠个人力量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实现价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了解自己的生活和需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人际社交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人际社交心理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5c326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9.png)
人际社交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个人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处理冲突的策略,以及建立和维护积极关系的方法。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安排:一、引入部分开始时,先让学员进行自我介绍,营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接着,导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来说明人际社交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理论学习介绍基本的人际交往理论,如社会交换理论、亲密关系发展阶段等,让学员了解人际关系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同时,讲解常见的社交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三、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日常的社交场景,让学员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交情境,如工作面试、家庭聚会、朋友争执等,学员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交际场合。
四、沟通技巧训练通过小组讨论或二人对话的形式,重点训练倾听技巧、非言语沟通、表达感受和需求的能力。
强调积极反馈和共情的重要性,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五、冲突解决教授冲突解决策略,如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寻求共同点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探讨在不同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
六、自我认知与成长鼓励学员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
提供自我评估工具,帮助学员识别自己的强项和改进领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七、总结分享最后,组织一次全体分享会,让每位学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未来应用这些技巧的计划。
这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以上步骤,本教案范本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操作,使学员能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和锻炼社交技能。
此外,教案还特别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位学员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重点,从而实现个性化进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728a0f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9.png)
REPORTING
https://
适当的肢体语言
反馈与确认
保持眼神接触,微笑示好,以及适当的姿 势和动作,增强沟通效果。
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反馈自己的理解,并 确认对方是否满意和认同。
情绪管理技巧
自我觉察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情绪产生的原 因和影响。
接纳与调节
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 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应对策略
适度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注重线下交往,积 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提高现实交往
能力。
宿舍关系问题及解决策略
宿舍矛盾常见原因
生活习惯不同、个性冲突、空间限制等可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合理分配空间和资源,寻求辅导员 或心理辅导帮助。
THANKS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沟通障碍
01
02
03
04
语言障碍
由于语言差异、口音差异或语 言表达能力不足,导致沟通不
畅。
倾听障碍
缺乏耐心、不注意对方表达的 内容,导致误解或信息传递不
准确。
表达障碍
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导致沟通受阻。
非言语沟通障碍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表达 不当,影响沟通效果。
真诚原则
同情原则
互惠原则
尊重他人的权利、观点 和感受,不侵犯他人的
尊严和利益。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 不虚伪、不欺诈,建立
信任关系。
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关心他人的福祉,建立
情感共鸣。
在交往中寻求互惠和共 赢,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共同发展。
人际交往的层次与类型
层次
初级交往、中级交往、高级交往 。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积极人际关系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积极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91c7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5.png)
• 12.假若别人谈到了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会? • A.打断别人,另起一题 • B.显得沉闷、忍耐 • C.仍然认真听,从中寻找乐趣 • 计分标准:选项得分题号ABC分别对应1分,3分, 5分。 • 1、135 2、315 3、513 4、513 5、513 6、513 7 、351 8、351 9、351 10、351 11、135 12、135
• 将 18 道题的得分相加,即得到你的人际沟通得 分X。
• X 在40 分以上,说明你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好。 如果X 在30 分以下,则说明你的人际沟通存在 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吸引力
• 临近:喜欢身边的人。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 经典的研究发现:人们越住得越近,就越容易成 为朋友。
• 长相吸引力:心理学中有著名的光环效应。光环 效应是指人们会认为那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一定 也具有高尚的品格,而且聪明,热情,机智,友 善等,会把好印象扩大化。
• 3.赞美是天下最直接的布施 • 当你赞美别人时,你会发现自己拥有无限潜能去 感动身边的人。 • 4.具体的赞美才能打动人 • (1)指出具体部位,说明特点 • (2)列出事实,并给予具体的评价
•四、自我表露
• 什么是朋友?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能让你做 你自己的人。
• ——弗兰克·克莱恩
•五、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 10.不要忘记:所有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 会受到心情的影响,尽量不受干扰地判断一个人 。
• 佛兰克·尔文·弗莱奇对微笑有过这样的赞美: • 它不需要花什么,但可创造很多成果。 • 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但却不会使那些给予的 人贫瘠。
• 它产生于一刹那之间,但常常给人一种永远的记 忆。
•六、倾听:不只是听见
•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 别人的谈话,我认为这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 谊的最有效方法。”
2024年度-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2024年度-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ea4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3.png)
1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 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 • 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2
01
引言
Chapter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基 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沟通效率。
通过反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双方之间 的沟通和理解。同时鼓励他人也进行反馈, 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17
05
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 系
Chapter
18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需求,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的基础。
真诚待人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做作、不虚伪,才能赢得 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互动反馈
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过程中,鼓励 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 馈和指导。
情景模拟
教师提供一系列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 的难题,如面对批评、处理冲突、拒 绝他人等,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 方案,再进行全班分享。
经验分享
邀请有成功人际交往经验的学生分享 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为其他同学提供 借鉴和参考。
14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
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和肯定性回应,展示对说 话者的兴趣和关注。
理解并反馈
在倾听过程中,通过重述 或总结说话者的观点,确 保信息的准确理解。
避免打断
尊重说话者的发言权,避 免过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 建议。
15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 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18c6b48e9951e79a892728.png)
3、晕轮效应和泛化印象
• 泛化印象:在人际认知中,往往会因为对方某个特点比较突出,从而将这特点泛化到其他方面,形 成一种夸大的印象。
• 晕轮效应: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的心理效应。
4、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
•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共同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 一个个体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现象,所反映的是群体的共识。
3、谈判
谈判的一个首要理念“双赢”。
谈判的原则: 目标坚定。 目标底线。 双赢沟通。 绝不动怒。 寻求一致。
4、电话礼仪
(1)自报姓名。 (2)接电话不要一心多用。 (3)当对方讲话时,要做出回应 。 (4)给对方留姓名和电话号码。 (5)在任何严肃或高雅的公众场所 ,要轻声讲电话。
• 课堂互动
3、人际沟通的具体类型
(1)谈话的技巧:
★进入正式谈话正题之前的“热身运动”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 ★学会有效倾听 ★力避引起争论 ★引起共鸣
2、应聘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归结六大类。 (1)你是谁?你的真实情况如何? (2)为什么来求职? (3)你的特点、特长? (4)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 (5)你希望能得到多少报酬? (6)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 人际冲突的特征:
(1)客观性: (2)自觉性: (3)对立性: (4)递增性:
二、人际冲突的过程
• 人际冲突是一种人际互动的方式,是一个不断改变的动态过程。
五个阶段: (1)潜在阶段:
• 导致冲突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客观上双方在某种方面存在差异、矛盾,而且难以兼容,但双方还 没有明确意识到这种不兼容。
★人际吸引: 在国外社会心理学中称为人际魅力,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 相互亲和的心理现象。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e591f6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7.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推荐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1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辅导员融洽相处,使自己减少烦恼,身心愉快,为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
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
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
原因有三:一、自私自利。
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d9c2001b6529647d2628525e.png)
建设性作用
1)冲突能激发人的潜能,促进竞争。 2)人际冲突能宣泄愤怒和敌意,避免过度累计负面情绪而导 致不可收拾、关系破裂的情况发生。
3)人际冲突能凸显双方的问题症结,促使双发努力寻求可能 的解决途径,增进对自我以及他人的了解。
4)人际冲突对个体的成长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4、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
目标冲突 认知冲突 情感冲突
个人距离 ——朋友等亲密关系所保持的距离
社交距离 ——社交场合需要保持的距离
3.6M以上
公共距离 ——演讲等公开场合所保持的 距离
2020/5/24
19
相似性吸引:
人们在态度、信仰、价值观、年龄、生活背景等等 方面的相似,会极大地增进一方对另一方的喜欢。相似 导致喜欢,对立则很少能产生吸引。我们更有可能和那 些喜欢我们的人建立友谊关系,并且,随着交往的推进, 这一因素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重要。
2020/5/24
16
接近性吸引发挥作用的条挑战。
时间条件:这不仅关乎交往的次数和频率,还有 交往的时机。
空间条件:人们往往把喜欢的情感投向周围与自 己有直接交往的对象。个体之间在空间上的邻近性, 是有利于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环境氛围:良好的环境能增进人际吸引,这是因为环 境气氛对人际吸引的增强具有烘托作用。人们都有寻求心 境与环境统一的心理,美好的心境要求美好的环境,美好 的环境可以改变人们不好的心境。
相似性吸引的启示 1)寻求同类意识 2)使用同一策略 3)心理换位“共情”
*互补——相似性吸引的一朵奇葩
互补吸引,即个体有时会对那些同自己有着相反的特 点的人产生喜欢,或者说,会喜欢那些能补充自己的人格 特点的人。 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而言是更为本质的因素, 是人际关系亲密持久的深层原因。互补性吸引一般较多发 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夫妻、恋人之间。
《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5a2284f7a26925c52dc5bf22.png)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交往 (二)尊重他人 (三)真诚待人 (四)互助互利 (五)讲究信用 (六)宽容大度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一)学会赞赏别人 (二)得理也应让人 (三)对别人要主动热情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一)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 (二)要注意和讲究交往的频率 (三)交往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当 (四)体态语言的恰当和行为的规范 (五)一定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室友关系
2013年4月16日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被同宿舍室友 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 2013年4月16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三学生小 蒋被室友小袁刺死,起因是小蒋没带钥匙。 2007年 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因为宿舍同学不理睬自己, 投毒杀人。 2004年 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发生口 角,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
一对老夫妇,在他们结婚50年后,准备举行金婚纪念。就在这 天,在吃早饭时,老太太想:“50年来每天我都为丈夫着想, 早晨吃面包卷时,我都把最好吃的面包卷的头让给他吃,今 天我给自己享受这个美味了。”于是她切下了带奶油的面包 卷的头给自己,把剩下的部分给丈夫。不料他丈夫很高兴, 吻了吻她的手说:“亲爱的,今天你给了我最大的享受。50 年来,我从没吃过面包卷的底部,那是我最爱吃的,我一直 想你一定是最喜欢吃那个。”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 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 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 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 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 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 最后印象。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5cbbd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c.png)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教案的目标。
这份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能力,增强社交技能,学会情绪管理,并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
通过这些目标,我们希望参与者能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同理心、耐心和理解力,从而建立更健康、更稳固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展开教案的内容。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自我认识与自尊自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互动讨论和自我反思活动,引导参与者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点和局限,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参与者认识到自尊和自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2. 社交技能训练这一环节专注于提升参与者的沟通技巧和社交策略。
包括有效的倾听技巧、非言语沟通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社交场合中表达自己。
我们将采用小组讨论、模拟练习等形式,使参与者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能。
3.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能力。
本部分将教授参与者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应对他人的负面情绪。
通过情绪日记、情绪调节技巧训练等方式,帮助参与者在面对冲突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4. 解决冲突冲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冲突的本质,教授参与者如何运用积极的方式来解决冲突。
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使参与者学会倾听不同观点、协商解决问题,并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5. 实际应用与反馈最后,我们将鼓励参与者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之后的课程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收获。
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者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熟悉效应(曝光效应)
熟悉引起喜欢的作用 熟悉会增加人们对积极和 中性对象的喜欢程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邻近效应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勇于上开以始,才能找到成 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功报的路酬 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 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工作的人是我们 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人 际交往心理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 你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比较困扰的问题是什么呢?
如何进行一场美好的谈话?——(谈话话题、谈话对象的特点)沟 通 如何让自己和他人都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感觉舒适?——(沟通姿态 、人际边界、正面冲突、妥协与坚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人际沟通的内涵及特点
1、沟通与人际沟通
• 沟通:泛指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 人际沟通: 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 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过程。
• (洛克菲勒和伍举进谏、以及主题讨论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时间到:
组员们比较自己前后画的两张图形的差别,分享感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游戏小结
1.交流是双向的 2.积极有效的沟通包括:准确的表达、仔细地 聆听、勇敢的质疑、适当的解释、适时的澄清 3、我们要勇敢质疑,勇于提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方法一:修饰外表
◆相关实验:
戴恩、伯斯奇德和沃尔斯特进行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先 给每一位被试看一些陌生女性的照片,这些女性从照片上可 以被区分为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中等的。然后,让每一位 被试在一些与魅力无关的特性方面对照片上的每一个女性进 行评价。结果,在社会合作性、婚姻能力、职业状况、做父 母的能力等方面,照片中显得有魅力的人得到的评价都很高 ,而照片上显得无魅力的人得到评价则要低得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人际冲突的表现形式:
(1)隐性的人际冲突,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 立或互不相容。如:内心很不喜欢,甚至很讨厌某 个人,但是表面上没有起冲突。
(2)显性的人际冲突,表现为行为上、语言上的对 抗、侵犯、伤害。
方法二:修饰语言
谈话前须经过思考:信口开河、文不对题,会给人一种不诚 实、不认真和罗嗦的感觉。
清楚表达:必须养成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习 惯。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要先想清楚自己要讲的意见。 并要避免粗俗的话语。要避免尖刻、损人的谈话。切勿抬高 自己而故意贬低别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功的路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 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 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 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备型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 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 你到底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方法三:修饰态度
要保持真诚、热情、大方的交谈态度。虚情假意、言 不由衷,或傲慢自倨、口是心非,或躲躲闪闪、转弯抹角, 或贸然发问、多嘴多舌等都会破坏交往的形象和谈话的氛围。
善于倾听:听别人讲话,不要心不在焉,只有你留心了解对 方所说的一切,才能应对得体。打断对方的讲话一般是不 礼貌的。不管对方讲的内容自己有没有兴趣,都要耐着性 子听完。这不仅是一种谈话的正确方式,也是你尊重别人 的表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04
化解人际冲突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双向原则 • 平等原则 • 尊重原则 • 宽容原则 无论发生何种冲突,都可参考以上四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人际冲突的含义 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
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人际吸引——提升你的“吸粉”能力
提高人际吸引能力
• 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交往的 频率(多走动)
• 2.人际吸引与个性特征——内外兼修(容貌、衣着、性格、才能)好
的人际关系,不是你一个劲贴,而是一种吸引对方靠近,像一束光,不用刻意温暖就已 经温暖了别人,不要刻意照亮,就已经照亮了别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人际交往的意义
信息交流作用
(宿舍女生的困扰)
心理保健作用
(社会支持系统,内在支持要大于外在支持)
人际协调作用
(沟通)
强化激励作用
(身边的榜样、正强化、负强化)
2020/4/13
感觉剥夺实验
6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1、生物学基础 ——个体需要的基 础上
2、社会心理基础 人是社会性的,需要彼此的认可 ,愉悦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看一看你的“乔韩窗口”
更好的了解自己是良好 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石。
认识你自己是了解你的 生存姿态或者交往模式的前 提条件;同时,也能帮助你 尝试去了解你在别人眼中的 样子。因为对于别人而言, 你在他们眼中是怎样的远大 于你真实的状态是怎样的
目录
DIRECTORY
PART
01
什么是人际交往
PART
02
人际沟通
PART
03
提高人际吸引能力
PART
04
化解人际冲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01
什么是人际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 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际关系则是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 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功僵的路直。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 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 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超理智型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 生的困扰和痛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打岔型
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 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 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 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勇功的于的举开路动始、,多才动能、找忙到碌成、 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这里根本没有 我说话的地方。" 失去平衡,以打断别人的谈话来 获得大家的注意。 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 3.相似规则——培养自己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同等能量场的人才会 相互吸引,物以类聚。)
• 4.互阶段是引起注意,要引起别人的注意,首先要 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这种通过对自 己的装束、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的控制来影响和改变他人对 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在社会心理学中叫印象整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02
人际沟通
课堂活动:你说我画
需要1组成员,二个人,另外需要一位传达者。 活动规则: 1、请一位同学上台,单独看完样图,然后担任“传达者” 2、该传达者,对两位参与人描述图形的样子。 3、其他组员根据描述画出自己理解的图形,期间不允许提问。 4、查看样图 5、传达者再次描述样图,期间允许成员提问,然后再画出理解中的图形。 6、公布样图,比较两组前后图的差异。 7、分享
o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03
提高人际吸引能力
人际吸引——提升人际吸引能力
1.人际吸引规则 2.提升人际吸引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人际吸引——提升你的“吸粉”能力
人际吸引规则
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2.人际吸引与个性特征 3.相似规则 4.互补规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才能
容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美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美丽≠漂亮 美丽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
质和涵养
2.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个性品质(真诚、聪慧、善良、幽默、信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相似规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致型 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
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 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
人。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 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功仍的路充满勇 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 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 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 康、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