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防御性医疗行为既是医学问题,也是道德和法律研究的范畴,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

概念和历史沿革谈起,深入分析其产生的主

要原因并结合医学伦理学,法学的基本原则

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医事立法,强化医生的

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三个

角度,对立法机关、医院、政府提出了减少

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相对策略建议。

1.1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概念

1978年美国学者tancredi等率先提出“防御性医疗行为”一次,对于防御性医疗

行为的概念,学界尚无统一的界定。有人将

其定义为“不是完全出于对病人利益的需

要,而是为了避免医疗风险责任所采取的特

殊医疗行为,”美国的MCQUADE把防御性

医疗行为定义为“医生为病人进行治疗、检

查的目的不是完全处于对病人诊断和治疗

的需呀,而是保护医生不受到批评、指责。”

笔者认为,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生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所实施的特殊

医疗行为,这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可分为作为

的和不可作为的两种。作为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撒网式的化验、检查;扩大手术范围,在履行手术签字而告知义务时,夸大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副作用、医疗服务过程中何种带有推诿性质的医疗诊断及会诊等;不作为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回避收治高位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回避给患者使用使用药品等。

1.2历史沿革

在古代,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只是个例,史料中对此鲜有记载,历史上注明的防御性医疗的例子发生在公园578年,伯利兹的国王简斯丁二世患了精神疾病和痛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国王饱受尿潴留以及泌尿系统解释的剧痛折磨,他哭着请求医生给他手术治疗,哪怕手术失败致使他因此而丧命,但没有医生愿意做这个手术,很显然,他们害怕会因手术失败而受到惩罚。最后,医生们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要求国王许诺即使手术发生不测,也应免除医生的责任。同时,手术刀由国王亲手递给医生,这个仪式在当时意味着病人自己要求做手术。

这样即使医生们消除了后顾之忧,又使国王

得到了手术治疗。

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所载《扁鹊见蔡恒公》一文虽然说明的是“有病要早治”的道理,但是从“…居十日,扁鹊望恒侯而还走。恒故使人问之,扁鹊曰:‘。。。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无以请也。’居五日,恒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中可见扁鹊在恒侯病入膏肓时,怕治疗失败危机自身,为躲避灾难逃往秦国。扁鹊的做法在现在看来也正是一种防御性医疗行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医院尚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人群病死率高,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值不高,故医生们没有太大的外界压力,他们中有防御性医疗行为只是极少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医生们实施防御性医疗行为已不是个别情况,而是医疗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目前我国还没有做这方面的统计,但是国外关于防御性医疗的报道发人深省。

2当今防御性医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2.1法律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医生被诉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法制宣传力度的扩大,人群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逐

渐提高,医患关系从以义务沦为基础的传统

伦理关系转变为以权力义务为基础的特殊

契约关系。患者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她们

不像以前忍气吞声,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

器保护自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加大了医疗机构和

义务人员的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则

降低了患者告医生的门槛,医疗诉讼数量逐

日攀升。

2.2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要求义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警惕意识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健康防病治病。但是,由于医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还有诸多医学本身所不能解释和解决

的问题。致使在一些疑难病症或重病症的诊

治中,尽管医务人员已经尽全力,采取了紧

急医疗措施,却未必能取到令患者及家属满

意的效果。为了尽量排除不确定因素,减少

诊疗过程的风险性,不受患方以把柄,是比

出现某些医务人员夸大病情及风险性、施行撒网式检查的现场。

2.3医患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医务人员产生了防备心理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到的人际关系尤其讲求“诚信”,医生需要理解患者“求医”的迫切性,急患者之所急;患者需要相信医生的诊治,主动与医生配合,但是,随着医疗活动的专科化,尤其市场竞争机制向医疗服务的融入,医患间的信用关系被消费关系、供求关系、法律关系等“物”的关系所淡化,医患关系的“诚信”基础受到了冲击,由此产生了医患间的隔阂及猜疑。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医生为防止纠纷发生后自己陷于不利地位,纷纷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

2.4医疗机构对义务人员的外在压力,迫使医生实施防御性医疗行为

2.5中华医生管理学会对326所医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事故的索赔金额呈逐年攀高的趋势,326所医院病人索赔金额总计约6000多万元,平均每所医院21万元,

2.8

不伤害原则是临床诊治过程中避免病人受到不应有伤害的伦理原则,是一系列具体原则中的底线原则。医疗伤害作为职业性伤害,是医学实践的伴生物,历来受到中外医家的高度关注。因此,不伤害病人是古老的传统行医规则,是医学人道观念的突出体现。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征四失论”、“疏⑤过论”等戒律的基本精神,就是不伤害病人。在古希腊,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明确提出并详尽阐述了不伤害病人的伦理思想:“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在生命伦理学意义上,不伤害要求,义务人员怀有为患者幸福服务的动机和目的;适当的关怀;风险利益的评估以及有害利益的评估。在医患关系上始终强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同意权。

医疗合同一旦成立,只要医院条件允许,患者就应在本院得到合适的治疗。而在

以防御为目的医疗活动中,尽管医院具备治

疗条件,危重患者还是被推诿,高难度、高

风险手术还是被拒绝,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造

成患者不能及时被救治,而怠误了治疗时

机。而撒网式的检查,是比会造成患者潜在

的损害,因为许多机械的检查会给患者带来

伤害,如冠状动脉造影、胃镜、气管镜检查

等。新发明,刚刚进入临床使用的药物;尚

在实验中、不成熟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在

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

程度的人身损害。

3.3 防御性医疗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诚信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与社

会利益的平衡。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一种道德

要求,它要求人民在市场交易中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是民法的基

本原则之一,并成为合同法的基本准则。医

疗合同是基于健康和生命为利益的特殊合

同,它对诚信的要求更为苛刻。医疗合同一

旦成立,只要医院条件允许。患者就应在本

院得到合适的治疗。而在以防御为目的医疗

活动中,尽管医院具备治疗条件,危重患者

还是被推诿高难度高风险手术还是被拒绝;

为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医生必须尽告知义

务,这种告知应该是严格基于事实的既不夸

大也不缩小的告知,而在为防御目的的告知

中,医生往往过分强调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夸大并发症,以防出现不良后果后可以减轻

自己的责任。

3减少和防范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对策

3.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监督机制

加强医德教育,建立监督机制的具体措施是:一是医院内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

座,发动老同志现身说法,使员工在医德传

统中吸取营养,激励自我;而是针对不同的

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新职工主要进行医

德基本知识和规范的系统培训;三是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诊疗中务必做

到最优化原则,即在疾病的诊治中尽力做到

疗效最佳、痛苦最少、耗费最少;四是制定

和完善与医德医风建设有关的各项制度和

措施,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机制;五是医

疗质量管理科室定期抽查,坚决摒弃诊断治

疗中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随意扩大检查范

围、“套餐式”检查、开“大处方“等行为;

六是城里医德医风领导小组,鼓励患者投

诉,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使医德医

风与工资、评优、晋级、晋职挂钩,做到奖

罚分明。

4.2 加强立法进程,完善医事法律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法律来调整医患关系,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

样一部行政法规来调整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的医患纠纷显然力不从心。况且《条例》加

大了医方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对医方的

保护。权利的失衡势必带来危机,防御性医

疗行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医生们普遍采

用的。故建议制定一下制度:

4.2.1 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医疗行为豁免制度是

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合法

诊疗活动中造成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不受

追究的法律制度。设立医疗行为豁免制度,

能够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履行医师职务,保

障医疗职业和行业的正常发展。

4.2.2 限额赔偿制度。应当认识到法律对社会利

益的平衡作用,正确地把握这个平衡。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考虑到患者的权益,同时也要考虑到巨额赔偿对医疗事业发展所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设立医疗损害现则赔偿制度能够保护医患双方合作权益,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4.2.3 因果关系与责任承担相统一制度。给予医

疗行业的特殊性,应在立法时将因果关系与责任之承担相统一考虑。对于一因一果关系,由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对于多因一果等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比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于连锁因果关系,原则上由医疗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2.4 禁止过度医疗制度。医患双方中任何一方

的权利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导致被滥用。禁止过度医疗制度就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给患者开具大处方、做不必要的医学检查、在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统一下给患者使用昂贵药品等行为,并给予责任人以处罚的制度。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防御性医疗行为既是医学问题,也是道徳和法律研究的范畴,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概念和历史沿革谈起,深入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医学伦理学,法学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医事立法,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徳,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三个角度,对立法机关、医院、政府提出了减少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相对策略建议。 1.1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槪念 1978年美国学者tancredi等率先提出“防御性医疗行为” 一次,对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概念,学界尚无统一的界左。有人将其泄义为“不是完全出于对病人利益的需要,而是为了避免医疗风险责任所采取的特殊医疗行为,”美国的MCQUADE把防御性医疗行为定义为"医生为病人进行治疗、检查的目的不是完全处于对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需呀, 而是保护医生不受到批评、指责。” 笔者认为,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生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所实施的特殊医疗行为,这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可分为作为的和不可作为的两种。作为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撒网式的化验、检查:扩大手术范鬧,在履行手术签字而告知义务时,夸大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副作用、医疗服务过程中何种带有推诿性质的医疗诊断及会诊等:不作为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回避收治髙位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回避给患者使用使用药品等。1.2历史沿革 任古代,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只是个例,史料中对此鲜有记载,历史上注明的防御性医疗的例子发生在公园578年,伯利兹的国王简斯丁二世患了精神疾病和痛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国王饱受尿潴留以及泌尿系统解释的剧痛折磨,他哭着请求医生给他手术治疗,哪怕手术失败致使他因此而丧命,但没有医生愿意做这个手术,很显然,他们害怕会因手术失败而受到惩罚。最后,医生们想岀了一个两全之策,要求国王许诺即使手术发生不测,也应免除医生的责任。同时,手术刀由国王亲手递给医生,这个仪式在当时意味着病人自己要求做手术。这样即使医生们消除了后顾之忧,又使国王得到了手术治疗。 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所载《扁鸽见蔡恒公》一文虽然说明的是“有病要早治” 的道理,但是从"…居十日,扁鹊望恒侯而还走。恒故使人问之,扁鸽曰:'。。。在竹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柠髓,臣是无以请也。‘居五日,恒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中可见扁鹊在恒侯病入膏肓时,怕治疗失败危机自身,为躲避灾难逃往秦国。扁鹊的做法在现在看来也正是一种防御性医疗行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医院尚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人群病死率高,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值不髙,故医生们没有太大的外界压力,他们中有防御性医疗行为只是极少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別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医生们实施防御性医疗行为已不是个别情况,而是医疗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目前我国还没有做这方而的统讣,但是国外关于防御性医疗的报道发人深省。 2当今防御性医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2.1法律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医生被诉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法制宣传力度的扩大,人群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髙,人民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髙,医患关系从以义务沦为基础的传统伦理关系转变为以权力义务为基础的特殊契约关系。患者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她们不像以前忍气吞声,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加大了医疗机构和义务人员的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则降低了患者告医生的门槛,医疗诉讼数量逐日 攀升。 2.2医疗行为的髙风险性要求义务人员具有髙度的警惕意识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健康防病治病。但是,由于医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目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XXX医院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在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始终存在。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并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近年来,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一、提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医院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社区的保健水平和病人的治疗效果。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确往往被人忽略。 事实上,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带有风险。医院提出要教育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和效益的关系。一是临床人员在决定进行某项治疗时,必须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专业经验、病人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作出评估。如果预期的效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病人接纳风险,进行有关

治疗。二是充分认识除了医疗的内在风险外,人为或系统因素也会增加风险,从而产生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总风险。因此,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必须鉴别总风险的人为及系统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三是充分认识病人的行为也是构成医疗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病人明白本身的病况并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医疗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如果病人有冒险的行为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在治病过程中采取不合作态度,医疗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同时,医院也客观地承认,鉴于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同病人所需接受的多方面不同的治疗,在医疗过程中要完全杜绝错失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方面,尽力减低风险;另一方面,尽量提高治疗效益。 二、科学地分析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 1、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因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误视为医疗事故。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又如癌症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已知有毒性及会危及生命的化疗药物,尽管效果较好,病人仍有可能因中毒致死;再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

实验性医疗行为

实验性医疗行为 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总舵的科研成果不断被应用于人体,造福着人类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健康福祉。但是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医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比较研究才能得到。而实验性医疗行为作为一把双刃剑,作为人类医学研究的必经之途,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如没有全面、规范的法律规律去限制,也会极大的侵害受试者的权益。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法、违规的实验性医疗行为。因为没有健全的法律规制来规范这一行为的发生,导致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大众的热议。主要是人体试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告知不充分,受试者权益的得不到实际的保障,发生损害时受试者寻求司法救济过程困难重重。针对我国相应法律规制方面,笔者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阐述:第一部分:对国际上和我国关于实验性医疗行为的主要法规的历史发展概况分别进行了阐述。对实验性医疗行为进行了界定。对其按实验对象分类主要分为:医疗新技术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新型医疗机械临床试验,并分别对这三种类别试验的定义、特征,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第二部分:具体对我国主要实验性医疗行为法律规制概况进行阐述,根据现状总结其特点。最主要的是针对前部分对法律规制的分析,提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发现我过法律规制方面的缺陷,为第四部分提出立法建议做出铺垫。 第三部分:对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实验性医疗行为法律规制方面进行分析。对其发展历史概况分别进行阐述,知情同意的执行情况,相应法律条款的制定,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构建,包括其构建目的、审查原则、目的、审查程序、内容、继续审查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美国和台湾地区法规的先进特点,提出可以借鉴的地方。 第四部分:根据我国国情和现存法律规制的特点,对比美国、台湾相应法律规制,学期其适应我国的先进部分,从健全受试者保护机制、不良反应九级机制、增加刑法条款、强制保险、完善伦理审查制度方面分别提出建议。 实验性医疗行为,作为进行人体试验的科研行为,在整个人类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科学的进步带给人类健康利益的福祉,都离不开实验性医疗行为,即人体试验的进行。但是在受试者身体上进行着医学试验的同时,必须做到研究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遵循伦理道德原则,保护受试者权益不受侵犯。 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法规是二战后制定的《纽伦堡准则》,和1964年6月世界医师会第十八次总会正式通过《赫尔辛基宣言》,该宣言从1964年制定开始到2008年,经过了多次修改,是世界上各国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美国针对实验性医疗行为方面的法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完善,值得我国借鉴。相对发达国家针对人体试验严格的法律法规、评估机构和伦理委员会,我国现行的《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范》等不能有效全面的规制我国实验性医疗行为的发展,在实践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今年发生的某医院“人工心脏”事件、“脑科戒毒手术”事件等。使患者无辜受到伤害的同时暴露出我国上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制相关行为。同时,伦理审查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工作方面的问题。 本文运用了比较法和文献检索法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各专家、学者对于这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为完善本研究提供文献支持。目的是拟通过对我国试验性医疗行为法律规制现状的研究,结合对国外相关法律规制的分析,从而在完善我国医疗试验的法律法规方面提出可参考性意见。同时,本文具有极强的科研针对性和时效性。近年来实验性医疗行为引发的侵犯受试者权益问题、伦理道德问题已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综上所述,本文建议的提出

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总则 1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 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 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 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 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7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 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 医务人员应当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引言 切实保障首都医疗卫生机构内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进一步规X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技术防X 工作,本着符合实际、确实有效、措施恰当、管理到位、正确引导的原则,市公安甸科技处、文化保卫处在国家卫生部、市卫生间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市质跫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X防护级别》市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KXX国行政许可法》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耍求。 为了保障该项标准制定工作依法、规X、有序进行,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于2004年11月成立了由贾胜文、许克嘉、李树启、X林等组成的本标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所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特邀谙X希淸、施巨岭、X剑峰、秦川、彭明强、戴淑玲、万康林、段淑敏、海荣、X烈、田铁强、全来、郎晓林、宋基亮、X永平、卫忐强、李元生、郜学文、杨京山、王兆亮等组成标准审理专家组,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和市质tt技术监督信息化所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制定的程序经过起草、初审和审定等阶段形成该标准的报批稿,在征求0家卫生部、市卫生局主管部门意见后,报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该标准。 在该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市公安局X锐秋和赵飞同志在立项和配套实施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X防护级别 1 X围 本标准规定了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所属单位(简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技术防X防护级别、系统要求和保

障措施。 本标准作为上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技术防X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科研、教育单位和民营、独资、合资医疗卫生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风险等级的划分中所涉及到的场所、部位有相应安全防X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2 规X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348安全防X工程技术规X GAA-74安全防X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安全防X工程程序与要求 GA308安全防X系统验收规则GA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耍求 GAAT368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耍求 《中华人民XX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XX国传染病防治法》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3术语和定义 3.1 安全技术防XTechnical protection for security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论防御性医疗行为 防御性医疗行为既是医学问题,也是道德和法律研究的范畴,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 概念和历史沿革谈起,深入分析其产生的主 要原因并结合医学伦理学,法学的基本原则 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医事立法,强化医生的 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三个 角度,对立法机关、医院、政府提出了减少 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相对策略建议。 1.1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概念 1978年美国学者tancredi等率先提出“防御性医疗行为”一次,对于防御性医疗 行为的概念,学界尚无统一的界定。有人将 其定义为“不是完全出于对病人利益的需 要,而是为了避免医疗风险责任所采取的特 殊医疗行为,”美国的MCQUADE把防御性 医疗行为定义为“医生为病人进行治疗、检 查的目的不是完全处于对病人诊断和治疗 的需呀,而是保护医生不受到批评、指责。” 笔者认为,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生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所实施的特殊 医疗行为,这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可分为作为

的和不可作为的两种。作为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撒网式的化验、检查;扩大手术范围,在履行手术签字而告知义务时,夸大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副作用、医疗服务过程中何种带有推诿性质的医疗诊断及会诊等;不作为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回避收治高位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回避给患者使用使用药品等。 1.2历史沿革 在古代,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只是个例,史料中对此鲜有记载,历史上注明的防御性医疗的例子发生在公园578年,伯利兹的国王简斯丁二世患了精神疾病和痛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国王饱受尿潴留以及泌尿系统解释的剧痛折磨,他哭着请求医生给他手术治疗,哪怕手术失败致使他因此而丧命,但没有医生愿意做这个手术,很显然,他们害怕会因手术失败而受到惩罚。最后,医生们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要求国王许诺即使手术发生不测,也应免除医生的责任。同时,手术刀由国王亲手递给医生,这个仪式在当时意味着病人自己要求做手术。

2018医疗安全知识题库7.27

医疗安全试题 一、填空题 1、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或者()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2、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导致损害或伤残的不确定性事件。风险具有(、、)和()的特征。 3、医疗风险防范,重视医患沟通,实施人性化服务,让患者“五个放心”应做到对(服务、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放心。 4、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病历,及时做好(危重)(疑难病历)的记录,医嘱内容要与病程记录相吻合。 5、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6、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7、对新入院患者主治以上的上级医师应于48小时内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等提出指导意见。 8、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 9、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10、《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新规定病历书写时间改为(24小时)制,病程记录最长间隔由(5天)改为(3天)。 11、首诊负责制包括(医院)、(科室)、(个人)三级。 1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四个等级。

医疗行为规范答案

医疗行为规范答案

医疗行为规范答案 【篇一:2014年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试题及答 案】 答案 1.下面哪项不符合医师的规范行医要求: a.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 b.因病施治,合理医疗 c.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必要时可适度地夸大病情 d.不过度医疗 2.下面哪项是医疗机构从业管理人员正确的业绩观: a.引进最先进的设备,聘请到最优秀的专家 b.努力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水平 c.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d.发表最多的sci论文 3.“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保证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是()执业的重要行为规范。 a.药学技术人员 b.医技人员 c.医师 d.护士 4.“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出自哪本著作:

a.伤害杂病论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金匮要略 5.“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是谁说的: a.柯棣华 b.白求恩 c.马海德 d.以上都不是 6.医师在应用医疗技术时,应避免: a.总是使用最新技术 b.不违规应用新技术 c.科学合理使用 d.严格遵守规范 7.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之标准。 a.技术 b.道德 c.护理 d.思想 8.护士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的首要工作是:

a.正确执行医嘱 b.掌握医学技术 c.听从患者意见 d.以上均是 9.药学技术人员按照医师处方为患者配制并注明其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过程称为: a.开处方 b.处方调剂 c.处方查对 d.处方审核 10.对于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处方,药学技术人员可: a.自行调整处方 b.按照患者意愿调整处方 c.拒绝调剂 d.以上均是 11.下面哪项不是护士应履行的护理职责: a.医学照顾 b.病情观察 c.诊断治疗 d.健康教育 12.《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哪些人员: a.仅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生

医学伦理学第九次课讨论之案例材料(保密、医生干涉权、家属干预权、保护性医疗与防御性医疗等问题)

医疗保密原则的运用 Case 1 一位男子去检测HIV抗体,结果呈阳性。他对医生说,如果他的女朋友来打听,请不要告诉他,因为他们正准备结婚,他怕如果他女朋友知道他的血清反应呈阳性,她就可能不跟他结婚。医生应该怎么办? 问题: 1、医生有为病人保密的义务,因此当他的女朋友来打听HIV检测结果时,医生应该不将真相告诉她。 2、医生是否有保护第三者健康的义务?如果有,医生就应该告诉他的女朋友关于他HIV检测结果的真相,这样是否违反了保密义务?如果你是这位医生,你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医生干涉权与家属干预权对抗的效力 Case 2 《健康报》医学人文版2002年12月26日曾提供这样一个案例:某晚期肺癌患者,已处于嗜睡状态。医生认为患者最多还能存活几周的时间,如果不上呼吸机,则只能存活几天。患者的两个妹妹认为,根据患者目前状况,再多花钱已没有意义,因而拒绝为患者上呼吸机,并拒绝陪床。患者父母早亡,两个妹妹是他一手拉扯长大的。现在患者虽不能说话,但眼角经常带着泪痕。基于这种情况,医生最后选择了报警。 问题: 1、医生该不该给患者上呼吸机? 2、医生是否应该报警? 3、医生干涉权与家属干预权对抗的效力如何? 4、假设患者上了呼吸机,家属要求撤除,谁有权决定撤还是不撤? (参考案例:美国一女患,患有严重的脑综合征、慢性褥疮、心脏病、糖尿病等,对环境没有感觉,只有原始的脑功能,有自主呼吸,没有认识、行为能力,且无改善的希望,住院不久即插入鼻饲管以维持生命。她的监护人要求取走鼻饲管,被主管医师拒绝,监护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强迫取走,法院同意并下令取走;但受理上诉的法院否定了这个决定,认为中止喂饲就是杀人。3年后,女患者死亡,她的鼻饲管仍保留着。)

医疗行为规范答案

医疗行为规范答案 【篇一:2014年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试题及答 案】 答案 1.下面哪项不符合医师的规范行医要求: a.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 b.因病施治,合理医疗 c.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必要时可适度地夸大病情 d.不过度医疗 2.下面哪项是医疗机构从业管理人员正确的业绩观: a.引进最先进的设备,聘请到最优秀的专家 b.努力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水平 c.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d.发表最多的sci论文 3.“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保证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是()执业的重要行为规范。 a.药学技术人员 b.医技人员 c.医师 d.护士 4.“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出自哪本著作: a.伤害杂病论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金匮要略 5.“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是谁说的: a.柯棣华 b.白求恩 c.马海德 d.以上都不是 6.医师在应用医疗技术时,应避免: a.总是使用最新技术

b.不违规应用新技术 c.科学合理使用 d.严格遵守规范 7.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之标准。 a.技术 b.道德 c.护理 d.思想 8.护士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的首要工作是: a.正确执行医嘱 b.掌握医学技术 c.听从患者意见 d.以上均是 9.药学技术人员按照医师处方为患者配制并注明其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过程称为: a.开处方 b.处方调剂 c.处方查对 d.处方审核 10.对于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处方,药学技术人员可: a.自行调整处方 b.按照患者意愿调整处方 c.拒绝调剂 d.以上均是 11.下面哪项不是护士应履行的护理职责: a.医学照顾 b.病情观察 c.诊断治疗 d.健康教育 12.《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哪些人员: a.仅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生 b.仅适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 c.仅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后勤人员 d.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 13.“人命之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徳逾于此”体现:

论医疗行为的判断标准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论医疗行为的判断标准 艾尔肯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医疗行为/医疗损害/高度专业性/主体标准 内容提要: 医疗事故通常是医师在施行医疗行为过程中因存在过失而造成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是医方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通过对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为司法实务界公正、合理解决医患纠纷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医患法律关系中,某种医疗行为之所以被认为是医疗损害,其原因在于对患者人身损害的结果是由不当的医疗行为造成的。如果医师在施行医疗行为过程中履行高度的注意义务,就不可能有医疗损害事件的发生。当医疗行为造成医疗损害需要追究医方的损害赔偿责任时,必须确认其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过失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等问题。由于医疗行为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在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和变化的新的现代社会条件下,对医疗行为性质的认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应当依据当时的医学水准、地域差异、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卫生思想的普及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亦即在认定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是否存在医疗过失时,必须考虑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因此,对医疗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正确的界定,是正确认定医方是否承担医疗损害责任的关键。这对于充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公正、合理地解决医疗损害事件,促进医学科学水平的发展,最终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疗行为的概念 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医疗行为的概念。1998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规定的“医师的执业活动”与这一概念相类似。该法虽对“医师的执业活动”这一概念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但根据该法条文内容可将其理解为“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日本学者认为:“医疗行为是指以疾病的预防、患者身体状况的把握和疾病原因以及障害的发现、病情和障害治疗以及因疾病引起的痛苦的减轻,患者身体及精神状况改善等为目的对身心所作的诊察治疗行为。” [1]我国台湾学者认为“:医疗行为是指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预防、畸型的矫正、助产、堕胎及各种基于治疗目的及增进医学技术的实验行为。” [2]75按照我国学术界的一般理解,医疗行为是医疗服务行为的简称。 对医疗行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医疗行为依其疗效的不同,可分为临床医疗行为和实验性医疗行为。临床医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XXX医院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在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始终存在。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并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近年来,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一、提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医院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社区的保健水平和病人的治疗效果。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确往往被人忽略。 事实上,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带有风险。医院提出要教育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和效益的关系。一是临床人员在决定进行某项治疗时,必须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专业经验、病人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作出评估。如果预期的效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病人接纳风险,进行有关治疗。二是充分认识除了医疗的内在风险外,人为或系统因素也会增加风险,从而产生整个医疗过

程中的总风险。因此,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必须鉴别总风险的人为及系统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三是充分认识病人的行为也是构成医疗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病人明白本身的病况并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医疗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如果病人有冒险的行为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在治病过程中采取不合作态度,医疗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同时,医院也客观地承认,鉴于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同病人所需接受的多方面不同的治疗,在医疗过程中要完全杜绝错失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方面,尽力减低风险;另一方面,尽量提高治疗效益。 二、科学地分析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 1、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因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误视为医疗事故。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又如癌症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已知有毒性及会危及生命的化疗药物,尽管效果较好,病人仍有可能因中毒致死;再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事件很可能被视为医疗事故。因此,必须正

侵入性医疗行为操作准则

侵入性醫療行為操作準則 一、中心靜脈導管置放術 操作步驟: a.洗手。 b.以Alcohol-better-iodine及Alcohol環狀消毒無菌區, Alcohol-better-iodine須停留至少30秒。 c.戴無菌手套。 d.舖無菌洞巾及治療巾。 e.2%Xylocaine局部麻醉。 f.以穿刺針穿刺中心靜脈,放入Guide-Wire,再放入導管。 g.縫合固定。 h.以Tegaderm覆蓋傷口。 i.洗手。 二、肺動脈導管置放術 操作步驟 a.準備用物。 b.洗手。 c.穿無菌手術衣、戴手術帽、手套。 d.舖無菌區。 e.以Alcohol-better-iodine及Alcohol環狀消毒無菌區, Alcohol-better-iodine需停留至少30秒。 f.2%Xylocaine,局部麻醉。 g.以穿刺針穿刺中心靜脈,放入Guide-Wire再放入Introducer (Sheath)。 h.縫合固定。 i.以Tegadermz覆蓋傷口。 j.洗手。 三、周邊動脈導管放置術 操作步驟 a.注射前應確實洗手。 b.以Alcohol-better-iodine及Alcohol環狀消毒無菌區, Alcohol-better-iodine需停留至少30秒。 c.舖無菌區。 d.觸摸脈搏位置以20號套針沿血管走向以15-20度斜度(若為股動脈 則以45度斜角)進入皮膚1-2公釐深度,一但有動脈血回流,將軟針 向前推至底部。 e.把導管接上壓力傳送系統管路,關閉通大氣活塞,打開病人端的活

塞,並確定管路內無氣泡存在。 f.調整注射部位的位置,使監視器顯示出血壓之正常波形。 g.血壓感應器放置與病患心臟統一水平。 h.以OP-Site(Tegaderm)或紗布覆蓋傷口。 四、周邊靜脈導管放置術 操作步驟 a.注射前應確實洗手。 b.選定注射部位以Alcohol-better-iodine由中心向周圍擦拭至少 停留30秒後再以75%Alcohol擦拭。 c.用靜脈導管刺入靜脈,拔除內針,確定導管位置後固定導管,接 上點滴檢查導管通透性及無液體滲漏後,以Tegaderm或膠帶固 定。 d.適當固定輸液導管。 五、氣管插管術 操作步驟 氣管插管可經由四個途徑:經口、經鼻、經喉、經氣管切開等。 a.經口途徑 (1)將病人的頭部適當地擺好後經口放入喉頭鏡。 (2)先將內部含有金屬通條的氣管插管外面抹上潤滑劑,目視下通 過聲門放入氣管中 (3)取出喉頭鏡及氣管插管內通條,用聽診器確定兩側肺的呼吸音 均正常後,用膠布或繩帶固定插管並在插管近端做上記號,避 免氣管插管過度滑入氣管內。 (4)儘速除去氣管及支氣管內分泌物並接上換氣來源。 b.經鼻途徑 取2%Xylocaine凍膠或其他潤滑用藥膏塗於氣管插管的外面,經 一侧鼻孔放入,通過鼻腔及鼻咽抵達口咽後再下達到喉頭,經 聲門進入氣管內。 c.環狀甲狀軟骨切開術、喉切開術 利用穿刺或切開皮膚及環狀甲狀軟骨膜.進入喉頭內再行插管。 通常為插管困難或緊急救命時所採用。 d.氣管切開術 在氣管上製造一個開口後再行氣管插管.除非在特殊情況下.如 長期插管或口鼻通道阻塞。此種方法最好在開刀房內由外科醫師 進行。

谈谈规范保护性医疗与防御性医疗两个术语的使用问题

谈谈规范保护性医疗与防御性医疗两个术语的使用问题 江西医学院社科部雷锦程 常见有些临床工作者及其他作者在谈论有关问题或写作有关文章时混用保护性医疗和防御性医疗两个术语。很多人在谈到医生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或诉讼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时,经常使用保护性医疗、防护性医疗、防卫性医疗等不同的词汇;而在谈到医生为避免对病人形成不良影响或造成对病人健康不良后果而采取的暂时向病人保密病情及其他相关措施时,也使用保护性医疗一词。 鉴于以上术语使用上的混乱情况,有必要澄清上述两个概念的内涵并统一规范上述两个术语的使用,以便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有共同的语词基础。 目前学界一般的看法是,“保护性医疗”专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为保护病人健康利益,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采取隐瞒病人病情真相或其他相关措施,以避免对病人形成不良心身刺激、造成不良后果或对治疗效果的不得影响。如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就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家属。”这里就明确使用了“保护性医疗”这一术语。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第二十六条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也分别规定了医务人员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义务,但未明确使用“保护性医疗”的术语。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实施在我国有法可依,其提出和被接受的理由是:担心病人得知病情真相后,不能承受自己病情严重带来的心理打击,所以医生有权利对患者隐瞒病情。这种权利属于医生的特殊干涉权,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对抗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习惯上,我国对绝症患者一般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必须指出的是,近年来,有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质疑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法理基础和伦理学基础。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在此讨论之列。 防御性医疗专指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为保护自身利益,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及诉讼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也有人称之为自卫性医疗或防卫性医疗。防御性医疗主要作为一种诊疗程序而存在,它并不是严格按照医学本身的需要来执行,而是为了构造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以应付可能的医疗事故诉讼。换言之,这是一项额外的程序,它为法律而非医疗动机而设。防御性医疗的主要表现有:从实际病情看没有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高危手术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理;带有推脱责任性质的转诊及会诊等。例如,一名医生可能为踝扭伤开出X线摄片,即使他在仔细检查后完全可以断定骨部完好无损。这项依据病情在医学上看来属于毫无必要的检查,在法律上却是必须的。 防御性医疗在美国很是盛行,甚至已是其制度化医疗的一部分。美国学者认为这是医疗失误法律诉讼带来的副产物。在我国,防御性医疗也大有抬头之势。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医疗诉讼的快速增多,医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普遍提升,防御性医疗行为必然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然而,防御性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医生自身利益,其盛行难免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病人利益,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从行为学、伦理学及法律方面加强研究,以求趋利避害。 以上针对保护性医疗和防御性医疗两个术语的概念内涵做了一个简单分析,希冀今后大家在讨论相关问题时规范使用这两个术语,以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语词背景。

防范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及医务人员的正当行医权利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妇产科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防范预案 一、总则 1 、科室必须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处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 、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 、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 、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6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自参加各种会诊、治疗、操作。 二、加强对下列重点病人的关注与沟通: 1 、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 、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 、自费患者。 4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5 、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 、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7 、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 8 、发生院内感染者。 9 、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 、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 、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2 、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3 、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4 、经他人介绍者。 15 、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 、艾滋病患者。 三、常规要求 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2 、所有“绿色通道”在开通的同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预计医疗费用,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由患者签字;意识障碍或病情危重者由家属签字认可。 3 、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包括阳性结果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结果,应认真分析,所有资料需妥善保管。 4 、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严禁滥用抗生素,三代头抱类抗生素不得预防性使用。

最新版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汇编)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 (试行) 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 做好感控工作对 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 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感控工作. 提高感控水平. 制定感控基本 制度。本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 具有“底线性” 、“强制性”。 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 (一)涵义。是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 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 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 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 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 医学装备、质量控制 . 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 床学科、专业 . 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二)基本要求。 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 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 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 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 模式 . 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采用二级 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 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 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 将感控理念 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到达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的学科群。 3.生物圈(biosphere):指有正常生命存在的地球部分,具体为海平面以下约12km到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范围。(由空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生存着动物、植物、微生物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与能量循环共同组成的生物与环境的结合体。它是发挥功能的基本单元。 5.食物链(food chain):生物间以食物的形式进行的物质转移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连锁关系叫食物链。 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7.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妨害人的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社会造成公共危害。 8生物转化作用:污染物进入到生物体在相应酶系统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9生物富集作用:某种污染物进入到生物体内逐渐积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 10.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11.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和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12.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致造成水质恶化,生物种群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群健康的现象。 13.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造成水质恶化,这一现象在近海水域称为赤潮,在内陆湖泊称为水华。 14.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指标,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15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6.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17.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直接的) 18.工作有关疾病:由于在工作工程中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职业人群某些常见病发病率升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19.现场试验(个体实验,社区实验)亦称预防性试验,是在社区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组的研究方法,目的是验证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20..临床试验:亦称治疗性试验,是在医院或其他医疗照顾环境下进行的实验,是在临床上评价新药和新疗法的一种研究方法,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研究对象是患者,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患者。 2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2.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22.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水平传播是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23.人工自动免疫:将免疫原性物质(包括处理的病原体或其提炼成分)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如狂犬病、鼠疫、流感疫苗(无毒弱毒的毒株)。 24.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如人血球蛋白。 25.被动自动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使机体迅速获得保护的同时也产生长久的免疫力。主要应用于婴幼儿及体弱者。 26.疫源地: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大的叫疫区,小的叫疫点。 27.NCDs简称慢性病,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长期的疾病的总称。常见NCDs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28.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防治保康教计) 29.营养: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30.营养成分: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 31.营养素: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等七类 32.必需氨基酸EAA: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成人有8类: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对于婴儿来说,组氨酸,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33.氨基酸模式:指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互比值。 34.必须脂肪酸EFA:指机体生理需要,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35.完全蛋白质:亦称优质蛋白质,如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鱼类肉类禽畜豆类蛋类。 36.氮平衡=摄入氮—(粪氮+尿氮+皮肤排泄氮)即摄入氮与排泄氮的平衡状态。 37.维生素: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但又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且功能各异,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据其溶解性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常用单位mg和ug。 38.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IU)×0.3+β-胡萝卜素(μg)×1/6 39.常量元素:无机盐中占人体质量0.01%以上的钾、钠、钙、镁、磷、硫、氯等7种元素。 40.微量元素:无机盐中占人体质量0.01%以下的铁、锌、铜、碘、锰、钻、氟、钼、铬、镍、锡、硅和钒等14种元素。 41.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42.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3.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44.静息:指某病在某地区出于停息状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检不出阳性材料,也不出现病例,但并没有根除。 45.散发:指范围较大的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 46.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47.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48.大流行:指某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该病流行的水平,且传播迅速,波及面广,常超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大流行。 49.现况调查: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50.抽样调查:指通过某一人群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的调查方法。 5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破的可疑患者或有缺陷者。 52.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观察与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53.匹配过度:在个体匹配对照中,把不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导致分析研究误差或信息损失。 54.队列:指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根据人群进出队列的时间分为固定和动态队列。 55.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