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对比

合集下载

北芪安神汤剂与配方颗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及临床疗效研究

北芪安神汤剂与配方颗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及临床疗效研究

北芪安神汤剂与配方颗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及临床疗效研究发布时间:2022-12-13T08:10:05.86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4期作者:赵德玲1 ,王娜2 ,兰海滨1* [导读] 比较北芪安神汤剂与配方颗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治疗气阴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赵德玲1 ,王娜2 ,兰海滨1*(1.七台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2.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摘要】目的比较北芪安神汤剂与配方颗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治疗气阴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剂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紫丁香苷、五味子醇甲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抽取气阴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传统汤剂组(观察组)与配方颗粒剂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北芪安神汤剂和配方颗粒剂进行治疗四周后,以中医症候评定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疗效研究。

结果 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r≥0.9992) ,平均加样回收率96.21%~99.71%,RSD 0.5%~1.5%;北芪安神汤剂中3种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976mg/g、0.8123mg/g、3.067mg/g,配方颗粒剂中3中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833mg/g、0.724mg/g、2.883mg/g。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显著好转(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捷,可用于测定北芪安神汤剂与配方颗粒剂含量,且在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配方颗粒剂;汤剂与配方颗粒剂治疗气阴两虚型失眠均有疗效,且传统饮片汤剂效果优于配方颗粒剂,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方剂 对比

方剂  对比

对比1麻黄汤和桂枝汤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麻黄汤和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均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麻黄、桂枝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为辛温发汗重剂。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并用,佐以生姜、打造,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担忧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虚证2银翘散和桑菊饮……….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属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有银华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3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三方功用、主治不同点?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平素有水饮内停,有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寒饮犯肺之咳喘,当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证和肢面浮肿的水饮内停证。

咳喘应以咳嗽、喘促,痰多而稀,伴胸膈痞满,甚则不得平卧,苔白滑等症状。

定喘汤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热,复感风寒,肺气壅闭,肺失宣降而引起。

一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伴微恶风寒者。

苏子降气汤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功,主治寒痰壅肺,肾虚,肾不纳气的上盛下虚之喘咳证。

除喘咳短气,痰涎壅盛外,还当见腰痛脚软,或肢体浮肿苔白腻,脉弦滑。

4泻白散、定喘汤、麻杏石甘汤均治疗热喘,临床如何区分使用?(病因、主治、症状)泻白散:所治热喘由火热郁伏于肺,肺失肃降之职所致;本方具有清热平喘外兼有泄肺止咳,主治肺中伏火郁热,肺热阴伤之肺热咳喘,症见气喘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热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麻杏甘石汤:有余外感风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麻杏甘石汤有辛凉宣肺之功,主治外感风热壅肺。

症见身热不解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

定喘汤:痰热久蕴,肺失清肃,复为风寒所遏,肺失宣肃所致。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大全)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大全)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1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2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

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3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陪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4 四逆散和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

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

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5 犀角地黄汤和清营汤均以犀角、生地为主,以治热入营血证。

但清营汤是在清热凉血中伍以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邪初入营尚未动血之证;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丹皮泻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用治热入血分而见耗血、动血之证。

★6 仙方活命饮和普济消毒饮均属于清热解毒剂。

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仙方活命饮则痛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7 左金丸和龙胆泻肝汤皆用于肝经实火,胁痛口苦等证。

但左金丸主要用于肝经郁火犯胃之呕吐吞酸等证,有降逆和胃之功,而无清利湿热作用,泻火作用较弱;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肝经实火上攻之目赤耳聋,或湿热下注之淋浊阴痒等症,有清利湿热之功,而无和胃降逆作用,泻火之力较强。

相似方剂比较

相似方剂比较

相似方剂比较1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2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

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记忆:银翘散:银河牛巧吃草根(芦根)梗叶(竹叶)穗。

桑菊饮:桑干河人(杏仁)聚结芦桥。

3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陪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记忆: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蒿芩清胆汤:蒿芩如“碧玉”(碧玉散),半夏只服皮4 四逆散和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

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5 犀角地黄汤和清营汤均以犀角、生地为主,以治热入营血证。

清营汤是在清热凉血中伍以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邪初入营尚未动血之证;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丹皮泻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用治热入血分而见耗血、动血之证。

记忆:犀角地黄汤:药(赤芍)母(牡丹皮)牺牲清营汤:西丹(丹参)麦竹连(连翘),黄帝(用)银元(元参)6 仙方活命饮和普济消毒饮均属于清热解毒剂。

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仙方活命饮则痛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方剂对比总结

方剂对比总结

方剂对比总结1.麻黄汤与桂枝汤中均用桂枝、甘草,具有解表散寒之功,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者。

麻黄汤中还有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等;桂枝汤中还有芍药、生姜、大枣,发汗散寒之力稍逊,重在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有汗无喘,脉浮缓或浮弱等。

2.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均用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具有疏风清热之功,用于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者。

银翘散中还有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属于“辛凉平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较高,咽喉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等;桑菊饮中还有桑叶、菊花、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大,属于“辛凉轻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等。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

二方虽同治实喘证,但麻黄汤麻、桂合用,属辛温之剂,解表散寒力强,主治风寒实喘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膏合用,属辛凉之剂,宣肺泄热力强,主治肺热实喘证。

4.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中均用黄芩、半夏、甘草,具有和解少阳之功,用于邪在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逆,苔白脉弦者。

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配伍黄芩为主,清热之力胜,再配竹茹、赤茯苓、碧玉散、陈皮、枳壳等,祛湿化痰辟秽之功较著,适用于少阳热重,兼有痰湿中阻者,症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吐酸苦水,苔腻脉滑等;小柴胡汤以柴胡配伍黄芩为主,再配生姜,疏散之功强,且有人参、大枣,又能益气扶正,适用于伤寒少阳证。

5.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中均用石膏、甘草、粳米,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用于外感热病,邪在气分证候,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者。

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相伍,清热泻火力强,适宜于热在气分,正盛邪实,“四大”俱备者;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而成,清热泻火之力逊之,又增益气滋阴、和胃止呕之功,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用于热势已衰,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胃气失和之证,症见身热不甚,舌红苔少,脉虚数者。

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芍药苷含量对比

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芍药苷含量对比

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芍药苷含量对比目的:比较分析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芍药苷含量。

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谱法对阿魏酸流动相加以测定,做好波长检测,对芍药苷流动相及波长进行测定。

结果:自行配制的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含量8.90ms/剂,芍药苷含量83.56ms/剂;传统的饮片汤剂中阿魏酸含量8.89ms/剂,芍药苷含量78.50ms/剂;不同厂家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含量 3.35-7.66me/剂,芍药苷48.12-67.51mS/剂。

结论: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和常规饮片汤剂从色谱图上来看基本一致,自制的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的饮片汤剂中含有的芍药苷含量与阿魏酸含量相当,但不同厂家显示的配方颗粒汤剂存在差异明显。

标签: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阿魏酸;芍药苷汤剂是传统的中药剂型,因为药材煎煮不易,质量不稳,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较大,中药配方颗粒是符合规定的优质药材,现代技术对其实施提取和浓缩后制成的产品,不仅可直接冲服,而且其剂量较小,药效快[1]。

四物汤是借助胶艾汤减味所制,其中所含的药物有白芍、当归、川穹,是补血调经的一类重要方子,其药物成分众多,富含微量元素与有机酸等。

芍药苷是四物汤主要成分,也是补血的一类有效物质。

本研究经传统饮片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予以对比,探索中药复方配伍中中药配方颗粒所发挥的作用。

1 仪器和试药1.1 仪器运用高效液相谱仪,型号:Agilent 1100;厂家:德国梅特勒企业。

1.2 试药与试剂对照组:阿魏酸(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芍药苷(北京索莱宝有限公司);熟地、当归、白芍、川穹饮片;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2 方法1.2.1 处方、配方顆粒与汤剂制备处方有: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5g、川穹15g。

1.2.2 熟地配方颗粒制备取熟地饮片2kg,首次加水12倍煮90min,第2次加水10倍煮60min,合并煎液,将滤液浓度浓缩为1.30,保持真空干燥,将其浸膏粉碎,使用乙醇湿法制粒,60℃干燥至水分不超过8%,得熟地黄配方颗粒。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1.麻黄汤与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具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虚证。

2.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3.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

但败毒散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少佐人参以扶正祛邪;参苏饮所治为风寒表证,邪偏于肺,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宣肺为主,加之痰湿气滞,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4.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为大承气汤类方。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5.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均治冷积里实之腹痛便秘,均以大黄配伍附子为主。

但大黄附子汤主治中气未虚,寒实积滞之腹痛便秘;而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虚中夹实之便秘腹痛。

6.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但麻子仁丸证为肠胃燥热所致,故以润肠药与小承气汤合方;而济川煎证为肾虚津亏而成,以补肾益精,养血润肠为法。

7.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但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适宜于邪踞少阳,正气不足,胆胃不和者。

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以和解为主,辅以泻下。

8.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小柴胡汤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和解之中兼具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方剂学方剂对比

方剂学方剂对比

方剂学方剂对比方剂学方剂对比XXX1、麻黄汤和桂枝汤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辛温解表方剂,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不同的是,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而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桑菊饮和银翘散桑菊饮和银翘散都由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组成,功用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的是,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适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适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

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中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均属攻补兼施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的是,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配伍补益气血之品,重在急下存阴,兼顾气血之虚;主治热结里实较重,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等滋阴增液之品,缓下热结之中,兼以益气滋阴,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较轻,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5、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

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

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

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咳嗽、发热等,给患者带来不适。

对于感冒后的顽固性发热,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是使用小柴胡汤和竹叶石膏汤等经方。

小柴胡汤具有疏肝理气、解表散寒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后的发热症状。

竹叶石膏汤具有清热解毒、益肺止咳的功效,同样被用于治疗感冒后的发热。

对于顽固性发热的患者,单一的药物可能效果有限。

结合小柴胡汤和竹叶石膏汤进行联合加减治疗,可能会更有效地缓解感冒后的顽固性发热。

本研究旨在比较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机制。

通过临床实验结果,评估联合用药对顽固性发热的疗效,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单独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疗效,了解两者在治疗该症状上的优劣势;2. 探讨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疗效,评估两方药物联合使用是否能提高治疗效果;3. 通过临床实验结果,验证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发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正文2.1 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的治疗原理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经典中药方剂,由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其主要药物小柴胡具有祛风清热、调和上下、解表和里的作用,黄芩清热泻火、疏肝解郁,人参益气生津、调和其他药力,甘草和大枣则有调和药力、助药效的作用。

小柴胡汤主要通过调和气机,升发阳明,解表和里,达到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

竹叶石膏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经典中药方剂,由竹叶、石膏、粳米组成。

竹叶具有清热去火、解毒消炎的作用,石膏能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粳米则起到调和其他药力的作用。

方剂一二三类方汇总

方剂一二三类方汇总

方剂方歌归类:解表剂一类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二类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三类方: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泻下剂一类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二类方: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黄龙汤三类方:大陷胸汤和解剂一类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二类方:痛泻要方三类方:达原饮清热剂一类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二类方: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三类方: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祛暑剂一类方:香薷散二类方:清暑益气汤三类方: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温里剂一类方: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二类方:吴茱萸汤三类汤:回阳救急汤补益剂一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二类方: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三类方:八珍汤龟鹿二仙胶固涩剂一类方: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易黄汤二类方: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固经丸三类方:九仙散金锁固精丸安神剂一类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汤酸枣仁汤三类方:磁朱丸开窍剂一类方:安宫牛黄丸二类方:紫雪丹苏合香丸三类方:至宝丹理气剂一类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二类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三类方:金铃子散丁香柿蒂汤理血剂一类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二类方:生化汤失笑散大黄*虫丸(那个字打不出来,不好意思)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三类方:丹参饮四生丸治风剂一类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风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二类方: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珠治燥剂一类方: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二类方:增液汤养阴清肺汤三类方:益胃汤祛湿剂一类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二类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散羌活胜湿汤祛痰剂一类方: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二类方:小陷胸汤滚痰丸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三类方:定痫丸消食剂一类方:保和丸健脾丸二类方: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三类方:葛花解酲汤肥儿丸驱虫丸一类方:乌梅丸三类方:化虫丸布袋丸涌吐剂三类方:瓜蒂散救急稀涎散。

《红楼梦》杨宪益与霍克斯两译本的方剂名对比

《红楼梦》杨宪益与霍克斯两译本的方剂名对比

《红楼梦》杨宪益与霍克斯两译本的方剂名对比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所提出。

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 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及其翁婿闵福德所译的《红楼梦》两译本为例, 对《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中医药方剂名英译原则进行比较与探讨。

《红楼梦》中的方剂名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因此《红楼梦》中的方剂名翻译需要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应该遵循准确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继承性原则和回译性原则。

关键词:目的论; 中医药; 方剂名; 《红楼梦》; 英译原则;一、引言有学者统计, “《红楼梦》中涉及的医药卫生知识计290多处, 5万余字。

使用的医学术语161条, 描写的病例114种, 中医医案13个, 方剂45个, 中药125种, 西药3种”, 《红楼梦》中有大量中医药文化信息可供挖掘。

本文结合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 拟在国内中医翻译学者有关方剂名英译研究的基础上, 探析《红楼梦》中方剂名英译原则, 为涉医文学中方剂名英译提供借鉴。

笔者在CNKI中输入关键词“红楼梦英译”“红楼梦方剂”“红楼梦目的论”“目的论红方剂”等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 近十年间有关“红楼梦英译”的文献多达9492篇, 与“红楼梦目的论”有关的文献有2654篇, 有关“红楼方剂”的文献有431篇, 与“目的论红方剂”相关的文献为0篇。

因此, 对《红楼梦》中的医药文化以及方剂名英译研究十分必要。

二、《红楼梦》两译本方剂名对比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教授弗米尔“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一文中, 率先提出重社会文化及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理论”。

目的论认为, “忠实”“对等”等翻译理论在目标文本产生中, 不再起决定性作用;相反目标文本的产生是由其目的所决定。

这一目的则根据翻译发起者(即客户或委托人) 来决定的。

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为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活动的目的性放在首要的位置, 认为翻译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葛根汤和藿香正气散方证比较

葛根汤和藿香正气散方证比较

葛根汤和藿香正气散方证比较李兵【摘要】葛根汤和藿香正气散均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吐泻的常用中医方剂.两方临床适应证极为相似,但用药差异很大.本文先从原著出处概括出两方的方证,然后通过分析用药差异,病机辨析和诊断鉴别深入剖析这两个相似方证的不同之处,从而为临床的鉴别使用提供方剂理论参考.最后文章提出了相类方证比较学习对提高中医临床造诣的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1【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葛根汤证;藿香正气散证;方证比较;方证鉴别【作者】李兵【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医方证特指一个方剂运用的适应证型,既包含临床症状表现,也包括患者体征以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辩证因素的综合概念。

葛根汤源出《伤寒论》太阳病中篇第32条与33条。

32条文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条文曰:“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第五版《伤寒论讲义》解释两条文:病人同时出现太阳表证和阳明受邪的表现,以发汗解表为先,使表解而里自和。

由此可以得出葛根汤适应证为外感风寒,邪气内侵阳明使中气受阻,出现或呕或泻的表里兼证[1]。

藿香正气散源出《和剂局方》,主治条文曰:“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障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2]。

”第七版《方剂学》总结藿香正气散的适应证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3]。

比较葛根汤与藿香正气散方证:两方均是表里兼证,外感风寒兼有邪气内侵,只不过《伤寒论讲义》用邪犯阳明解释呕吐腹泻的病因,而《方剂学》用内伤湿滞来阐释呕吐泄泻的病因。

表述虽然不同,但两者的适应症状几乎一样,如何在临床上取舍成为一个疑难点。

因此需要进一步比较两个方证的异同。

2.1 两方用药的差异两个适应症相类的方剂比较要从分析组成药物入手,以药测证。

方剂学对比总结完美打印

方剂学对比总结完美打印

一、多于两个功效的方剂>(每年必考, 尤其是多选题考, 再不看谁也救不了了)1.仙方活命饮: 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 活血止痛2.五积散: 发表温里, 顺气化痰活血消积(13)3.地黄饮子: 滋肾阴, 补肾阳, 开窍化痰交通心肾4.紫金锭: 化痰开窍, 辟秽解毒, 消肿止痛(14)5.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11)6.犀黄丸: 解毒消痈, 化痰散结, 活血祛瘀(12)7、小活络丹: 祛风除湿, 化痰通络, 活血止痛(14)8、天麻钩藤饮: 平肝熄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93)9、甘麦大枣汤: 养心安神, 和中缓急;亦补脾气10、吴茱萸汤: 温中、补虚, 降逆、止呕11.炙甘草汤:滋阴养血, 益气温阳, 复脉定悸(15)12补阳还五汤: 补气、活血、通络<二、类方比较>【1组】: 泻心汤比较*半夏泻心汤: 半夏人参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大枣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功用: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干姜2两+生姜4两主治: 水热互结功用:和胃消痞, 散结除水*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甘草1两主治: 胃气虚弱痞证功用:益气和胃, 消痞止呕【2组】: 建中汤*小建中汤: 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主治: 中焦虚寒, 肝脾失调, 阴阳不和证功用: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黄芪建中汤:主治: 阴阳气血两虚证功用:温中补气, 和里缓急*当归建中汤: 小建中汤去饴糖桂枝+桂心当归主治: 产后虚羸不足, 腹中痛不已, 呼吸少气或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 不能饮者功用:温补气血, 缓急止痛*大建中汤: 蜀椒干姜人参饴糖主治: 中阳虚弱, 阴寒內盛之脘腹剧痛证功用:温中补虚, 降逆止痛【3组】: 四逆类*四逆汤: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主治: 心肾阳衰寒厥证功用: 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主治: 少阴病, 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里寒外热, 身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功用:破阴回阳, 通达内外*四逆加人参汤: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主治: 少阴病, 亡阳脱液——脉微而下利, 利止而余证仍在功用:回阳救逆, 益气固脱*白通汤: 生附子干姜葱白主治: 少阴病, 阴盛戴阳证功用:破阴回阳, 宣通上下*参附汤: 炮附子人参主治: 阳气暴脱证功用: 益气回阳固脱*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细辛芍药甘草大枣通草主治: 血虚寒厥证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4组】: 四君子类*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主治: 脾胃气虚证功用: 益气健脾*六君子汤: 四君子+陈皮半夏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功用: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木香砂仁(《医方集解》+香附、砂仁)主治: 脾胃气虚, 痰阻气滞证功用:益气健脾, 行气化痰【5组】: 四物类*四物汤: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主治: 1)营血虚滞证2)亦可治外伤淤血作痛, 妇人诸疾功用: 补血调血*胶艾汤: 四物汤熟地变干地+阿胶、艾叶、甘草主治: 1)妇人冲任虚损, 血虚有寒证2)妊娠胞阻, 胎漏功用:养血止血, 调经安胎*圣愈汤: 四物汤+人参、黄芪主治: 气血虚弱, 气不摄血证功用:补气, 补血, 摄血【6组】逐瘀类血府逐瘀汤胸中血瘀证通窍活血汤瘀阻头面证膈下逐瘀汤瘀血阻滞膈下证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证身痛逐瘀汤瘀血痹阻经络证<三、一方治疗多病的方剂>1.败毒散:1)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2)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2.麻黄细辛附子汤:1)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证2)暴哑3.大承气汤: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4.十枣汤:1)悬饮2)水肿5.四逆散: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6.犀角地黄汤: 热入血分证1)热扰心神2)热伤血络3)蓄血留瘀7、龙胆泻肝汤:1)肝胆实火上炎2)肝经湿热下注8、理中丸: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9、吴茱萸汤:1)阳明寒呕2)少阴吐利3)厥阴头痛10、补中益气汤:1)中气不足证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11.生脉散:1)湿热、暑热、耗气伤阴证2)久咳伤肺, 气阴两虚证12、胶艾汤:1)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2)妊娠胞阻, 胎漏13、归脾汤: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1)阴阳气血虚弱, 心脉失养证2)虚劳肺痿15.磁朱丸:1)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证)2)癫痫16.安宫牛黄丸:1)邪热内陷心包证2)中风昏迷3)小儿惊厥17、温经汤:1)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证2)宫冷、久不受孕18、槐花散:1)肠风2)脏毒19、黄土汤:1)脾阳不足2)脾不统血证20、麦门冬汤:1)虚热肺痿2)胃阴不足证1)血虚寒厥2)瘀血阻滞证3)产后恶露不行, 小腹冷痛22、小柴胡汤: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证见少阳证者23.四物汤:1)营血虚滞证2)外伤瘀血作痛24.五苓散:1)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2)水湿内停3)痰饮25.肾气丸: 1)肾阳不足证 2)痰饮 3)水肿 4)消渴 5)脚气 6)转胞26、当归补血汤:1)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2)疮疡溃后, 久不愈者3)失血过多, 阳气浮越, 身热烦渴者4)劳倦内伤, 肌热烦渴, 脉洪无力者<四、重点药物的配伍意义>:1.【炙甘草】★麻黄汤: 1)缓峻以防伤正 2)调和诸药桂枝汤: 1)扶正祛邪 2)调和诸药 3)和芍药酸甘缓急4)和桂枝辛甘养阳白虎汤: 1)护中 2)缓峻四逆汤: 1)温阳益气补虚 2)缓峻 3)调和诸药 4)解附子毒苓桂术甘汤: 1)合桂枝以辛甘化阳 2)和白术益气健脾 3)调和诸药炙甘草汤: 1)辛甘化阳 2)温壮心阳 3)补益心气2.【甘草】:仙方活命饮: 化毒和中当归四逆汤: 益气健脾3.【薄荷】:逍遥散: 疏肝散热防风通圣散: 疏风解表养阴清肺汤: 散邪利咽凉膈散: 清头目, 利咽喉地黄饮子:疏郁而轻清上行, 清利咽喉4.【桂枝】★:枳实薤白桂枝汤——— 1)通阳散寒 2)平冲降逆(15年)桃核承气汤配桃仁 1)通行血脉 2)助桃仁活血祛瘀3)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五苓散配泽泻 1)解表散寒 2)温阳化气苓桂术甘汤配茯苓 1)温阳化气 2)平冲降逆 3)化气利水麻黄汤配麻黄发汗解表散寒桂枝汤配白芍等量配伍, 营卫同治, 邪正兼顾;散中有收, 汗中寓补, 相反相成;汗而有源, 滋而能化, 相辅相成。

方剂简答题

方剂简答题

方剂简答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汤的对比。

1同:药物组成:大黄主治:阳明腑实,大便不通,口渴发热。

2异:1大:组成:芒硝,枳实,厚朴。

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重症,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治疗腹满而痛,按之硬,日哺所发热,手足汗出,或譫语。

通因通用之法治疗热结旁流,寒因寒用之法治疗热厥,痉病或发狂之属于里热实证。

2小:组成,枳实,厚朴。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症,通因通用之法。

还可以用于治疗热积肠胃之痢疾,里急后重。

3调:组成,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缓证,发热轻。

以泻代清之法治疗人体上部发热。

简答题的五个类型1、某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和主治病症。

(A类方中重点方)2、某方的方解(君、臣、佐、使)(一般为四五个药): A类方中重点方如麻黄汤、桂枝汤四逆散等如麻黄汤:君:麻黄:1发汗解表,2宣肺平喘臣:桂枝:1助麻黄发汗解表2温通经脉佐:杏仁:1宣肺降气2与麻黄一宣一降配伍增强止咳平喘之功使:甘草:佐:制约麻黄、桂枝的峻烈之性使:调和药性3、某方中特殊药物的意义1、桂枝汤中桂枝、芍药:一散一收,芍药得桂枝补不敛邪滋而不滞桂枝得芍药汗出有源,与芍药相反相成,调和气血、阴阳、营卫2、九味羌活汤:生地黄、黄芩:(1)清热(2)制约其他药物温燥之性3、小青龙汤:芍药:(1)敛汗(2)养阴五味子:敛肺气,防止肺气耗损4、败毒散:人参:(1)扶助正气,祛邪外出(2)益气生津,防止其他药物祛邪伤正5、黄龙汤:桔梗:开宣肺气通腑气6、痛泻要方:防风:(1)息内风,疏肝气2化湿醒脾3与白术配伍,升发清阳之气4善入脾经,为脾经引经药7、清营汤:丹参:1补阴养血,活血2使全方凉而不淤,不至于太过寒凉而出现淤滞金银花、连翘:1清热解毒2透营转气8、参苓白术散:砂仁:1芳香醒脾2芳香化湿3行气除湿桔梗:1开宣肺气,助化湿2载药上行9、当归补血汤:黄芪:1固摄浮阳2益气生血3益气摄血10、天王补心丹:桔梗:引药入心,载药上行11、定喘汤:麻黄:宣肺平喘,疏风散寒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止咳麻黄、白果的配伍意义:1一散一收,增强平喘之功2散不伤正,收不敛邪12、桃核承气汤:大黄:1泻下攻积2清热3逐淤通经桂枝:1温通经脉助活血2防寒凉凝血3引药直达病所13、平胃散:厚朴、苍术:1行气理气2燥湿3化湿14、五苓散:桂枝:1温阳化气 2解表 3平冲降逆15、银翘散:金银花、连翘:1疏散风热2清热解毒(先安未受邪之地)3芳香之性,辟秽化湿4、同一药物在不同方里的配伍意义(A类方为主)1、桔梗:(1)败毒散:开宣肺气(2)黄龙汤:开宣肺气通腑气,有开上通下之妙(3)参苓白术散:1开宣肺气助化湿2载药上行,具有培土生金之功(4)桑菊饮:宣肺利咽(5)天王补心丹:载药上行引药入心(6)血府逐淤汤:1引药上行2开宣肺气,疏理气机(7)杏苏散:宣肺利咽(8)百合固金汤:宣肺止咳利咽(9)藿香正气散:宣利肺气以助解表化湿(10)贝母瓜蒌散:开宣肺气,止咳化痰,引诸药入肺经(11)止嗽散:开宣肺气而化痰2、柴胡:(1)小柴胡汤:疏肝解郁,透散少阳之邪(2)四逆散:1透散外邪2疏肝解郁3升发阳气(3)龙胆泻肝汤:1疏畅气机以顾肝用2引诸药归于肝胆3疏散风热4体现火郁发之之法(4)大柴胡汤:专入少阳,疏散透达半表之邪(5)补中益气汤:1升举阳气 2引药上行(6)血府逐淤汤:条畅胸胁气机(7)败毒散:辛散解肌,祛邪(8)复元活血汤:1行气疏肝,2升提气机, 3引经3、黄芪:(1)补中益气汤:1补中益气2升阳举陷3固表止汗(2)玉屏风散:益气固表(3)当归补血汤:1固摄浮阳2益气生血3益气摄血(4)防己黄芪汤:1补气健脾补肾2固表止汗,行水消肿(5)补阳还五汤:补气,取其量大力宏,使气旺则血行,淤消而不伤正(6)归脾汤:益气健脾(7)固冲汤:1补气健脾2升阳举陷4、大黄:(1)大乘气汤: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2)凉隔散:泻火通便,荡热于中,以泻代清之法(3)芍药汤:苦寒,1泻热通便,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2逐淤通经助活血(4)温脾汤:泻下通便以荡积滞(5)大柴胡汤:入阳明,泻热通腑(6)桃核承气汤:1泻下攻积2清热3逐淤通经(7)复元活血汤:1活血化淤2逐淤泻下(8)茵陈蒿汤:降淤泻热,通利大便,引体内湿热从大便而出(9)八正散:泻热降火利湿,引湿热从二便出(10)大黄牡丹汤:1祛湿热之邪2逐淤通经活血5、半夏:(1)小柴胡汤:和胃降逆止呕(2)蒿芩清胆汤:1燥湿化痰2降逆止呕(3)半夏泻心汤:1散结消痞2和胃降逆止呕(4)半夏厚朴汤:1化痰散结2降逆和胃(5)苏子降气汤:燥湿化痰降逆(6)定喘汤:燥湿化痰(7)温经汤:降气散结,有助于祛淤通经(8)杏苏散:燥湿化痰(9)麦门冬汤:降逆化痰,止咳止呕(10)二陈汤:燥湿化痰,降逆和胃(11)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降逆止呕(12)清气化痰丸:化痰散结(13)小陷胸汤:化痰降逆,散结消痞(14)霍香正气散:燥湿和胃,降逆止呕(15)保和丸:理气化滞,和胃止呕(16)小青龙汤:祛痰和胃,散结消痞6、连翘:(1)桑菊饮:疏散风热,清热解毒(2)银翘散:辛凉透邪清热,又可芳香辟秽解毒(3)凉隔散:清热解毒,清胸隔郁火(4)保和丸:清热散结以助清散食滞积热(5)清营汤:清热解毒,轻宣透泄,透营转气(6)普济消毒饮:疏散风热,散结消肿7、桂枝:(1)桃核承气汤:温通经脉助活血,防寒凉凝血(2)麻黄汤:解表散寒,温通经脉(3)桂枝汤:发汗解肌,助阳化气(4)小青龙汤:散邪,助阳化气(5)小建中汤:温阳散寒(6)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活血通脉(7)炙甘草汤:温阳通脉(8)肾气丸:1温通阳气2化气行水(9)五苓散:1温阳化气2解表3平冲降逆(10)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平冲降逆(11)温经汤:温通血脉(12)乌梅丸:温阳散寒以治肠寒5、同病异治:答题要点1疾病发生的机理,病机2治法(功效)3方药1出血症:如归脾汤,黄土汤2淋证:如八正散和小蓟饮子、导赤散3咳喘,4泄泻病理补充:动脉粥样硬化:LDL升高和HDL降低、LDL/HDL比值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的基础。

方剂功用、主治、配伍对比

方剂功用、主治、配伍对比

@表示间隔1.银翘散—桑菊饮同:连翘、苦桔梗、薄荷、生甘草。

不同:银花竹叶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桑叶菊花杏仁韦根功用:同辛凉解表,清热。

不同:解毒@疏风,宣肺止咳主治:同: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不同:风热犯卫,咽痛口渴,辛凉平剂@邪在肺络,咳嗽,辛凉轻剂配伍:同:辛凉剂,疏散之功。

不同;辛凉中配伍少量辛温,既透邪,又不悖辛凉,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寒、内清热毒之功,清疏兼顾,以疏为主。

@轻清宣散,疏散风热以清头目,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2,六味—肾气丸同:牡丹皮茯苓泽泻。

不同: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桂枝附子功用:同:补肾。

不同:滋阴补肝脾@补阳主治:同:补益剂治肾虚证。

不同:肝肾阴虚@肾阳虚,气化无力之证配伍:同:不同:三泄三补,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以泄助补@不阳中配补阴,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补中有泻,补为主。

,3麻黄汤—桂枝汤同:桂枝,甘草。

不同:麻黄杏仁@芍药生姜大枣,功用:同:辛温解表。

不:解表发汗,宣肺平喘@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同:外感风寒证。

不:表实证,无汗而喘之表证@表虚证,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营卫不和证4,小柴胡—逍遥散同:柴胡,甘草不同: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功用:同:和解剂。

不: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同:神疲食少证。

不:伤寒少阳,热入血室,疟疾黄疸@肝郁血虚证脾气弱5,理中丸—四君子同:人参甘草白术不同;干姜@茯苓功用:同:健脾。

不:温中祛寒,补气~益气主治:同:治脾胃虚证,不同:脾胃虚寒,阳虚失血,温里剂@脾胃气虚,运化乏力之证,补益剂6,四逆汤—当归四逆同:甘草不同;干姜附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功用:同:温里剂。

不: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同:寒厥证。

不同:阴寒内盛,心肾阳衰证@血虚7苏子降气—旋覆代赭汤同:半夏不同:紫苏子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大枣功用;同:祛痰。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方剂英译对比研究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方剂英译对比研究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55 April2019(B)总第455期2019年4月(中)摘要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时有相同点更有差别。

由于译者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杨译本偏向于异化策略,以直译为主,以期保留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

霍译本则更偏向归化策略,以意译为主,更多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

同时由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差异,两种译本中的中医方剂翻译均有误译和漏译的现象。

关键词《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方剂英译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Prescriptions i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Hong Lou Meng"by the Yangs and David Hawks//Yang Fanglin,Han GuiminAbstract According to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Hong Lou Meng"by the Yangs and David Hawks,the two translators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prescriptions.Due to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the Yangs'version features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and direct translation so as to preserve the Chinese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novel.Hawks'version focuses on domestication strategy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At the same time,because of the recognitive and comprehensive differences of TCM,the two versions have been found with some errors and omission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CM prescriptions.Key words the English versions of"Hong Lou Meng"by the Yangs and David Hawks;TCM prescriptions;English translation1概述《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部小说中贯穿始终。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方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配伍可谓变化多端。

但疾病的证候群错综复杂,同病异症,异症同病之现象多有出现,医师用药就要细心分析,灵活辨证,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效。

本文就中医常用方剂的配伍运用作一对比浅述,仅供同仁参考。

1.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均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都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小柴胡汤又配伍了人参、炙甘草,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其和解与补虚同用,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

而大柴胡汤又配合了大黄、枳实、芍药,又有导滞泄热、缓急止痛作用,其和解与攻下并用、主要作用为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同病,适用于往来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胸腹胀满、下利不畅、口苦、苔黄、脉弦有力者。

2.蒿芩清胆汤与温胆汤温胆汤组成药物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菇,具有化痰、降逆、和胃作用,其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主治痰热扰胆、虚烦不眠之症。

本方加青蒿、滑石、青黛、黄芩即为蒿芩清胆汤,其清热除湿作用较温胆汤为强,为清胆泄热、和胃化湿之剂;主治外感湿热之邪,邪留气分,热重于湿,热重寒轻的病证。

主要临床见症有: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肢倦、胸痞呕恶、舌苔腻、脉濡数等。

3.四逆散与小柴胡汤两方都用柴胡清疏肝胆、和解表里。

所不同者,小柴胡汤用黄芩,略为偏寒,故以口苦、咽干为主症之一,而四逆散用芍药、甘草,着重于里缓急止痛,以里急腹痛为主症之一。

小柴胡汤又用人参、半夏,和胃止呕;四逆散用枳实,行气破结。

4.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它与半夏泻心汤都是调和肠胃,治疗肠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病症的方剂。

不同点是黄连汤所治是上热下寒症状较突出者,上热则见胸烦,下寒则见腹痛。

故黄连汤增加黄连用量以清心胃之火,除去黄芩,而加桂枝以温经散寒。

在临床应用时,如腹痛较重,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则温里止痛的功效更强。

常用中药的功效对比

常用中药的功效对比

常用中药的功效对比(非常实用,转来分享)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2.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紫苏: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行气宽中顺气安胎4.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5.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6.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7白芷:散风寒湿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8.细辛:散风寒湿通窍止痛——温肺化饮9.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散风除湿10.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11.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12.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13.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4.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15.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滑利通便解毒散肿16.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17.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18.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9.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20.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21.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22.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23.淡豆豉:解表除烦24.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25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26.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滋阴润燥27.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透疹28.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29.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生津止渴30.淡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渗湿泄热31.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散郁结32.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33.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34.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35.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36.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37.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清热利尿38.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痛痹39.龙胆草:清肝泻火清热燥湿40.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41.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42.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通经下乳利湿通淋43.紫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44.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泻火解毒利咽明目45.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凉血消斑46.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47.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清肝泻火息风定惊48.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49.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50.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51.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52.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53.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54.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55.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56.熊胆: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57.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58.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59.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6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61.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凉血止血62.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消痈散结63.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痈——退虚热6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泻肝火65.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66.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67.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68.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凉血止血除烦止渴69.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70.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71.大黄:泻火通便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72.芒硝:泻火通便清火消肿——润燥软坚73.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74.虎杖: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祛痰止咳75.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76.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77.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78.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79.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80.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81.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杀虫疗疮82.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83.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84.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85.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86.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87.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88.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89.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90.秦艽:祛风湿热痹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91.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利水消肿92.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93.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94.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95.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96.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化内湿97.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98.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99.厚朴:燥湿运脾行气消积下气平喘100.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安胎101.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102.草蔻:燥湿温中——止呕103.草果:燥湿温中——截疟104.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105.猪苓:利水渗湿——106.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107.泽泻:利水渗湿——泻热108.车前: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109.滑石: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热解暑清热收湿110.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111.通草:利水通淋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112.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113.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114.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115.萹蓄:清热利水杀虫止痒116.地肤子:清热利水杀虫止痒117.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118.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119.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解毒消肿120.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121.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通经脉122.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123.干姜: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肺化饮124.吴茱萸:疏肝下气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125.小茴香:疏肝下气散寒止痛——理气和中126.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疏肝破气消积化滞127.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28.枳实: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破气除痞除有形之实满129.厚朴: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燥湿运脾除无形之湿满130.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温肾纳气131.檀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宽胸利膈132.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133.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134.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135.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136.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散结行滞137.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138.山楂:消食化积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活血散瘀139.神曲:消食化积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140.麦芽:消食化积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疏肝回乳141.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142.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143.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144.地榆:凉血止血功擅下焦——解毒敛疮145.槐花:凉血止血功擅下焦——清肝明目146.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147.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148.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149.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150.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15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15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153.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154.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155.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156.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157.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158.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159.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活络160.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散血化瘀161.川芎: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辛温行气祛风止痛162.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苦寒凉血清心安神163.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润肠通便164.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165.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苦寒清热166.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辛散温通167.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消肿排脓散结消癥168.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169.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水通淋引血下行170.自然铜:活血疗伤散瘀止痛171.苏木:活血疗伤散瘀止痛172.水蛭:破血逐瘀消癥173.虻虫:破血逐瘀消癥174.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75.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祛风止痉176.桔梗:祛痰——升宣开痰利咽能排脓177.旋覆:祛痰——下气消痰行水能降逆178.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179.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宣散风热180.川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181.浙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清肺止咳182.瓜篓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183.瓜篓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18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185.竹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186.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187.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188.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189.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190.白芥子:畅膈行痰温肺利气散结通络191.莱菔子:消食行痰192.杏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降肺气193.桃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活血祛瘀194.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195.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196.款冬:润肺下气化痰止咳197.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198.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199.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泻肺火200.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泻肺水201.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202.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清热解毒203.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20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205.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惊安神206.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207.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208.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209.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210.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211.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212.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213.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惊安神214.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215.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216.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217.珍珠:镇心定惊清肝明目——收敛生肌218.珍珠母:镇心定惊清肝明目——平肝潜阳219.天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痉——通络220.钩藤: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热221.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222.地龙:息风止痉——清热通络平喘利尿223.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224.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225.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226.麝香:开窍醒神——性温活血通经止痛催产227.冰片:开窍醒神——性寒清热止痛228.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229.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230.人参:补气生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31.党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生津养血232.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233.太子参:补气生津——234.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235.黄芪:补气利水固表——升阳托毒236.白术:补气利水固表——燥湿安胎237.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宁心安神238.白术:健脾利水——燥湿止汗安胎239.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240.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241.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固精止带242.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243.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244.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245.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246.巴戟天: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247.淫羊藿: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248.仙茅: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249.补骨脂:温肾固精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250.益智仁:温肾固精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251.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252.锁阳:温肾阳益精血——润燥养筋253.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254.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255.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胎256.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行血续筋257.枸杞子:补肝肾强筋骨——明目润肺258.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安胎259.蛤蚧:补肺肾定喘嗽——温肾益精260.虫草:补肺肾定喘嗽——止血化痰261.紫河车:补肺肾定喘嗽——益气养血262.当归:养血调经——辛温活血散寒润肠通便263.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和营止汗264.赤芍:一补一泻一散一收——苦寒凉血清热化瘀之品265.白芍:一补一泻一散一收——酸寒补血敛阴平肝之品266.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267.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268.生地:苦寒清热凉血生津润燥269.熟地:甘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270.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271.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272.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273.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固精止带274.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275.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明目276.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止血277.龟甲:滋阴退热潜阳息风——长于滋阴又能健骨补心278.鳖甲:滋阴退热潜阳息风——长于退热又能软坚散结279.小麦:养心除烦280.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281.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282.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283.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安蛔284.诃子: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下气开音285.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286.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287.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288.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289.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制酸止痛290.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291.芡实: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独活寄生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应用效果对比

独活寄生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应用效果对比

2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是我国当前临床中医学 发展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我国临床治疗医学发展 中具有重要地位[1]。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中药配方颗粒与 中药饮片的用药药效发挥效果,以及用药的便捷性都是有所 不同的,所以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就会影响到患者的用药选择 方向[2]。以独活寄生汤重要配方颗粒与独活寄生汤传统饮片为 例,在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中二者用药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3]。 本研究选取 120 例中医科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独活寄 生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120 例中医科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患者研究需求,采用差异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每组 60 例。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为 32:28,患者年龄 均值为(68.36±3.2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39:21,患者年龄 均值为(69.21±2.33)岁。所有参与研究患者于 2019 年 5 月2020 年 5 月在我院就诊,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同 意本研究。临床资料不全,精神异常,沟通交流障碍患者不予 以纳入。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处置,随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 中药饮片治疗,如以独活寄生汤饮片,1 日 1 次,为患者用药, 用药之前需要将方剂放在特定的器皿内进行煎煮,随后取汁 服用。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独活寄生汤中药配方颗粒,用药方 法为 1 日 3 次,1 次 1 袋,持续用药 2 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 善情况。 1.3 观 察 指 标 ①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 不 良 反 应 例 数 / n*100.00%。②方剂选择情况主要从携带方便、使用便捷、安 全卫生、价格优惠、剂量准确等五方面进行评价,做好数据汇 总分析,完善数据记录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 SPSS19.0 统计学软件,结果计算后的表 现形式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检验结果时选择卡方和 t 值,两组数据经对比后如呈现( <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不良 反应发生例数为 1 例,占比 1.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例数为 7 例,占比 11.67%。相比之下,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 应发生率对比有差异( <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方剂选择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方剂 选择情况比较中主要从携带方便、使用便捷、安全卫生、价格 优惠、剂量准确等五方面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显示,实验 组患者认为独活寄生汤中药配方颗粒在使用中的便捷性较 好,评价认可度为 100.00%,而对照组则认为传统中药饮片应 用的便捷性较好,评价认可度为 85.00%,二者之间比较有差 异( <0.05)。

方剂 对比

方剂  对比

对于比之阳早格格创做1麻黄汤战桂枝汤正在组成成果战主治圆里的同共?麻黄汤战桂枝汤共为辛温解表剂,均可用治中感风热表真证.麻黄汤中麻黄、桂枝并用,佐以杏仁,收汗集热力强,又能宣肺仄,为辛温收汗重剂.主治中感风热所致恶热收热、无汗而喘之表真证;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并用,佐以死姜、挨制,收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担忧调战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战剂,主治中感风热所致恶风收热而自汗出之表真证2银翘集战桑菊饮……….银翘集与桑菊饮皆属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圆剂,组成中均有连翘、桔梗、苦草、薄荷、芦根五药,但是银翘集有银华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浑热之力强,为“辛凉仄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浑热效率较银翘集为强,故为“辛凉沉剂”3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落气汤三圆服从、主治分歧面?小青龙汤具备解表集热,温肺化饮之功,主治仄素有火饮内停,有感风热,中热引动内饮,热饮犯肺之咳喘,当睹恶热、收热,无汗头痛等表证战肢里浮肿的火饮内停证.咳喘应以咳嗽、喘促,痰多而密,陪胸膈痞谦,甚则出有得仄卧,苔黑滑等症状.定喘汤有宣肺落气,浑热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热,复感风热,肺气壅关,肺得宣落而引起.一哮喘咳嗽,痰多气慢,痰稀色黄,苔黄腻,脉滑数,陪微恶风热者.苏子落气汤有落气仄喘,祛痰止咳之功,主治热痰壅肺,肾真,肾出有纳气的上衰下真之喘咳证.除喘咳短气,痰涎壅衰中,还当睹腰痛足硬,或者肢体浮肿苔黑腻,脉弦滑.4泻黑集、定喘汤、麻杏石苦汤均治疗热喘,临床怎么样区别使用?(病果、主治、症状)泻黑集:所治热喘由火热郁伏于肺,肺得肃落之职所致;原圆具备浑热仄喘中兼有鼓肺止咳,主治肺中伏火郁热,肺热阳伤之肺热咳喘,症睹气喘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热甚,舌黑苔黄,脉细数.麻杏苦石汤:有余中感风邪进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得宣落所致.麻杏苦石汤有辛凉宣肺之功,主治中感风热壅肺.症睹身热出有解心渴有汗或者无汗,舌苔薄黑或者黄.脉浮数.定喘汤:痰热暂蕴,肺得浑肃,复为风热所遏,肺得宣肃所致.定喘汤有宣落肺气,浑热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热内蕴,背感风热所致痰热内蕴风热中束之哮喘证.症睹咳喘痰多气慢,痰稀色黄,或者微恶风热,舌苔黄腻,脉绘数.5大启气汤、小启气汤、调胃启气汤三圆比较大启气汤、小启气汤、调胃启气汤均以大黄四二为荡涤肠胃邪热积滞为君.但是大启气汤硝、黄并用,且中庸枳、朴,大黄又需后下,是泻下与止气军种,其功峻下.主治阳明腑真之痞谦燥真四证俱睹之重证小启气汤出有必芒硝,而枳、朴用量亦大减,且大黄埠需后下,故起功沉下,主治痞谦真而燥结出有甚的阳明腑真证.调胃启气汤出有必枳、朴.而大黄芒硝并用,且已苦草与大黄共煎,其功慢下,主治阳明腑真证,燥真共睹而无痞谦之证6四顺汤、四顺集、当归四顺汤君治疗“四顺”,怎么样区别使用?四顺集、四顺汤均治四肢厥热,但是其病果病机分歧,临床应鉴别使用.其中四顺集所治四肢厥顺,是又传经热邪内陷,或者肝脾得战,致阳气内郁出有克出有及达于四肢所致,此阳气已衰,故肢热沉微,热正在肢端,仅脚足出有温,并睹脘背痛痛或者鼓利下重,脉弦等症,治宜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圆中用药偏偏于热凉,重正在调畅气机,使郁热得解,阳气通达则四顺自除.四顺汤之四肢厥顺,乃属真阳衰微,阳热内衰所致,故肢热宽重,过肘过膝,并陪随周身真热之症,治宜慢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回阳救顺.当归四顺汤之四肢厥顺,乃属素体血真,热凝静脉所致,其肢厥程度较四顺汤证为沉,热出有过肘膝,枳真指掌至腕,趾掌至踝,陪随血真舌浓,脉细等症,治宜温经集热,养血通脉7四君子汤、仄胃集、理中丸、苓桂术苦汤君治疗脾胃病,怎么样区别?仄胃集:所治之证由干困脾胃,使脾得健运,胃气战睦,所致干滞脾胃证.症睹食少有趣,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脘背胀谦,鼓泻,常多自利等干邪困阻中焦之症,陪睹怠情嗜睡,舌苔黑腻而薄,脉慢等症状,治当燥干运脾为主,辅之以止气战胃,使气止而干化四君子汤:原圆所治之证,乃由天赋缺累或者由饮食劳倦,益伤脾胃之气,使其受纳与运化无力所致脾胃气真证.临床以气短累力,语声矮微,里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浓苔黑,脉真慢等为辨证重心.治之当补气健脾理中丸:原圆之证,或者果素体脾胃健壮,或者果热凉伤及脾胃,或者果中热之中中焦所致脾胃真热证.症睹脘背痛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密溏,畏热肢热,心出有渴,舌浓苔黑,脉重细或者重早无力.治以温中祛热、补气健脾为法苓桂术苦汤:原圆之证,由脾阳缺累,饮阻于中,痰饮凌心犯肺所致痰饮病中阳缺累证.症睹胸胁收谦,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黑滑,脉弦滑或者重紧等症状.治疗应以温阳化饮、健脾利火之法.8温经汤、归脾汤、四物汤、逍遥集、固冲汤均治疗月经出有调,怎么样区别使用?温经汤所治月经出有调,多果冲任真热,瘀血内阻,兼有阳血缺累者.多以月经出有调,或者先或者后,或者一月再止,或者停经出有至,或者漏下出有止多陪随进暮收热,脚心收热,唇心搞燥等症.逍遥集所治月经出有调为肝郁,血真,脾真所引起的.月经前后出有定期.经止涩滞,多陪随头目眩晕,心燥吐搞,神疲食少,乳房做胀等症状.四物汤所治月经出有调为肝血真血滞所引起,多以月经后期,量少色胆,或者停而出有至,多陪随脐背痛痛,唇舌里色无华,心悸得眠,头晕目眩等症状归脾汤所治月经出有调,多果心脾二真,气血缺累,脾出有统血所引起,多以月经量多,色浓,月经先期,或者崩漏为主.常陪随里色萎黄,倦怠累力,气短懒止,心悸得眠,健记等固冲汤所治月经出有调,多果脾气健壮,冲脉出有固,而致血崩或者月通过多,色浓量密,多陪随心悸气短,腰膝酸硬,购为强者9浑胃集战玉女煎的比较浑胃集战玉女煎均治疗牙痛,但是主治症候分歧,故用药也分歧,浑胃集重正在浑胃火,主治胃中积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牙痛,特性是牙痛牵引头痛,里颊收热,其齿喜热恶热,或者牙宣出血,或者牙龈黑肿腐败,唇舌颊腮肿痛,心气热臭等,翻涌黄连为君曲泻胃府之火,死、天丹皮凉血浑热,当归养血,降麻以降集解毒,共达浑胃凉血之效;玉女煎主治阳明气火有余,少阳阳粗缺累之牙痛,其特性是头痛牙痛,齿紧牙衄,烦热搞渴,舌黑苔黄而搞等,圆用石膏为君,浑胃火之有余,死天滋肾之缺累为臣药,知母帮君药以泻火浑胃,帮臣药滋肾阳落相火,麦冬浑热养阳,牛膝导热而引血下止.共奏浑胃热,滋肾阳之功.10逍遥集战一贯煎均治疗胁痛,怎么样区别使用一贯煎与逍遥集皆有疏肝解郁理气效率,均可治肝郁出有舒之胁痛,分歧之处,逍遥集疏肝养血健脾的效率强,主治肝郁血真之胁痛,并陪神疲食少等.一贯煎滋养肝肾的效率较强,主治肝肾阳真之胁痛,并睹吐酸吐苦等11黑头翁汤战芍药汤均治疗热痢,怎么样区别使用黑头翁汤与芍药汤均具备浑热解毒效率,均治痢徐.但是黑头翁汤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痢徐,症睹背痛,里慢后重,下痢脓血,赤多黑少,渴欲饮火等:芍药汤主治干热壅滞肠讲,气血战睦之痢徐,症睹背痛,便脓血,里慢后重、赤黑相兼、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二圆服从的辨别正在于黑头翁汤为浑热解毒兼凉血燥干止痢,而芍药汤则属浑热燥干与调战睦血并用.真武汤与真脾集均含附子、茯苓、黑术,具备温补脾肾,利火渗干之功,可治疗阳真火肿.真武汤以附子为君,佐以芍药、死姜,故偏偏于温肾,并擅集火消肿,兼可敛阳慢慢,抑郁阳真火肿,陪随背痛四肢重重痛痛,或者身瞤动者;真脾集以附子、搞姜共为君药,故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佐进木香、薄朴、槟榔等止气除谦之品,宜于阳真火肿兼有胸背胀谦者.13四神丸、参苓黑术集、痛泻药圆均治疗鼓泻,怎么样区别使用四神丸、参苓黑术集、痛泻药圆均能治疗鼓泻,但是其病果病机分歧,故理法圆药便有辨别.参苓黑术集所治鼓泻乃果脾真夹干,每果饮食出有节而收火,陪随胸脘胀闷,里色萎黄,消肥,脉细等症,治宜健脾渗干止泻;痛泻药圆所治鼓泻,乃果肝郁脾真所致,每果情致而加重或者收火,陪随肠鸣背痛,泻后仍背痛,脉二关出有调,弦慢等,治宜补脾抑肝;四神丸所治鼓泻,乃由脾肾阳真,命门火衰而致,每至五更而收火,陪随神疲累力,肢热,出有思饮食等症,治宜温肾温脾,涩肠止泻.14大小柴胡汤的辨别大小柴胡汤组成圆里均含有柴胡、黄芩、死姜、半夏、大枣五药,均具备妥协少阳之成果,均能治少阳证.所分歧的是,小柴胡汤组成中另有人参、苦草,二药益气扶正以驱邪,浩气旺衰则邪无内背之机.即“睹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真脾”之意.大柴胡汤组成中另有大黄、枳真、芍药;大黄、枳真泻阳明热结,枳真芍药理气战血,除心下谦痛.诸药配伍可治少阳阳明合病.15六味天黄丸战肾气丸的辨别六味天黄丸是由肾气丸减来桂、附而成的.二圆虽组成药物相近,但是配伍关系、服从、主治各同.六味天黄丸中天黄、山药、山茱萸三药相配,肺肝肾三阳并补,而补肾阳为主;泽泻、茯苓、丹皮三药相配,渗干浊,浑真热.以上六药合用,三补三鼓,以补为主,寓泻于补,体现了“壮火之主,以制阳光”的坐法特性,共奏滋阳补肾之功,主治肾阳缺累.肾气丸中用附、桂辛热进肾,加进洪量滋补肾阳药中,于火中补火,温帮肾中之阳,降收少火,饱舞肾气,与“少火气愤”之理,泽泻、茯苓、丹皮三药寓泻于补,俾邪来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阳药.齐圆八味,补阳之真以气愤,帮阳之强以化火体现了“益火之源,以消阳翳”的坐法特性.16咳血圆、大补阳丸、百合固金汤均治疗咳血,怎么样区别使用咳血圆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以咳嗽痰稀戴血,咳吐出有爽,陪随心烦易喜,胸胁做痛,颊赤便秘,脉弦数者为主.大补阳丸治肝肾阳真,真火上炎,真火刑金,益伤肺络而引起.当以咳嗽咯血,陪随骨蒸匪汗,潮热、遗粗,及心烦易喜,足膝痛热,舌黑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百合固金汤主治肺肾阳真,真火上炎深泽灼伤肺络所引起,多睹咳嗽气喘,痰中戴血,陪吐喉燥痛,午后潮热,舌黑少苔,脉细数者17理中丸战黄土汤的比较理中丸战黄土汤虽皆可治阳真得血证.但是黄土汤重正在温阳健脾,且能养血止血.主治脾阳缺累,统摄得职,血从上溢而吐衄血,血从下走而便血、崩漏等,多陪随阳真四肢出有温,及阳血缺累的里色萎黄、舌浓,脉重细无力等症.而理中丸治疗中阳缺累阳热内死.兼阳真出有统血者.除出血证除中还当有“痛”,即背痛;“利”即自利出有渴;“吐”即呕吐鼓泻,“热”即畏热肢热,里黑等真热症.故理中丸以驱热为主,兼以补气健脾.18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的比较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有补血养心安神的成果,皆可用于心得所养而致心悸,健记得眠等证,并用人参,茯苓,当归,近志,酸枣仁,所分歧的是:天王补心丹又配伍死天.麦冬,玄参,天冬,丹参,柏子仁,五味子,墨砂桔梗,少于滋阳养血兼浑真热,故适用于阳真血少,真火内扰所致心悸得眠,并睹真烦神疲,梦遗,脚足心热,心舌死疮,舌黑少苔,脉细数等;归脾汤则又配伍黄芪、黑术、苦草、死姜、大枣,少于健脾益气兼以养心,故相宜于心脾二真,气血缺累所致心悸得眠,并睹食少体倦,里色萎黄,舌浓,苔薄黑,脉细慢,及脾出有统血而致便血,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浓等.二圆的主要辨别是:天王补心丹以阳真血罕见热,血出有养心为宜;归脾汤以心脾二真,气真无火为宜.一是心肾缺累,以心为主;一是心脾缺累,以脾为主.19牡蛎集战玉屏风集均治自汗,怎么样辨别使用牡蛎集战玉屏风集均为固表止汗之剂,主治表真自汗证.然牡蛎集是以固涩药为主,配以补气,重正在敛汗固表,擅治诸真日暂之自汗、匪汗.玉屏风集是以补气药为主,协共疏风集邪,意正在固表止汗,补中有疏,补疏共用,相得益彰,相宜表真自汗或者气真易感风邪者单味药特殊成果黄芪为君,圆中含有黄芪l 补中益气汤——补气降阳(君)l 玉屏风集——补气固表(君)l 当归补血汤——补气死血(大补肺脾元气而擅能固护肌表)(君)l 补阳还五汤——补益元气,气旺则血止,瘀来络通而起兴痿(君)l 固冲汤——合黑术而补气健脾(君)桂枝为君,圆中含有桂枝l 桂枝汤——帮卫阳,通经络,收汗解表而祛正在表之风(君)l 小青龙汤——(合麻黄)收汗解表以解表郁,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君)l 当归四顺汤——温经集热,温通血脉(君)l 温经汤——(战吴茱萸)温经集热,通止血脉(君)麻黄汤——解肌刊登.透达营卫,帮麻黄收汗集热之力(臣)小修中汤——温帮脾阳,祛集真热(臣)肾气丸——温肾帮阳,饱舞肾气(臣)桃核启气汤——温止血脉,帮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热凉凝血之弊(臣)苓桂术苦汤——温阳化气,合茯苓温化痰饮(臣)五苓集——温阳化气以帮利火(佐)黑梅丸——温净安蛔,使蛔虫安居肠内,出有敢上窜(佐)炙苦草汤——温阳通脉(佐)芍药汤——进血分,帮当归芍药止血(佐)附:肉桂温肝煎——温肝肾,集热凝,通血脉(君)左归丸——温壮元阳(君)阳战汤——合姜冰进血分,温阳气,集热凝,温经脉,畅血止,除阳疽之阳真热凝(臣)天黄饮子——合附子温帮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元(臣)苏子落气汤——温肾纳气(佐)真人养净汤——温肾温脾,兼集阳热(佐)半夏为君,房中含有半夏l 半夏泻心汤——集结消痞,落顺止呕(君)l 半夏薄朴汤——化痰集结,落顺战胃(君)l 二陈汤——燥干化痰,落顺战胃止呕,兼以辛集而消痞谦(君)l 温胆汤——祛痰化浊,落顺战胃(君)小陷胸汤——与黄连辛启苦鼓,既浑痰热之郁结,又启郁除痞(臣)竹叶石膏汤——落顺止呕(佐)保战丸——战胃落顺止呕(佐)小青龙汤——燥干化痰,战胃落顺(佐)小柴胡汤——与死姜战胃落顺止呕(佐)蒿芩浑胆汤——燥干化痰,战胃落顺(佐)定喘汤——合杏仁苏子款冬花落气仄喘,化痰止咳(佐)旋覆代赭汤——祛痰集结,落顺战胃(佐)温经汤——与死姜辛启集结,通落胃气,与人参苦草相伍,健脾战胃,帮祛瘀调经(佐)大黄为君,圆中含有大黄l 大启气汤——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君)l 温脾汤——荡涤写下除积滞,(通便来性存用)(君)l 大黄牡丹汤——泻热逐瘀,荡涤肠中干热玉净之毒(君)l 复元活血汤——荡涤留瘀败血,导瘀下止,推陈致新(君)l 桃核启气汤——下瘀泻热(君)桃仁瘀热并治麻子仁丸——泻热通便(臣)黄龙汤——泻热通便,峻下热结,荡涤肠胃干热积滞芍药汤——泻热导滞,兼破瘀活血(通果通用)(佐)茵陈蒿汤——泻热逐瘀,通利大便配伍茵陈令干热以大便而来(佐)八正集——荡涤邪热,通利肠腑,亦治“小便淋漓”(佐)圆中另有枳壳败毒集——理气宽中,与桔梗配伍,一降一落,通畅气机,宽胸利膈参苏饮——理气宽胸,醉脾畅中济川煎——宽肠下气而帮通便蒿芩浑胆汤——止气宽中,除痤消痞血府逐瘀汤——含桔梗,一降一落,宽胸止气杏苏集——含桔梗,一降一落,帮杏仁苏叶理肺化痰温胆汤——破气消痰,集结消痞另:枳真麻子仁丸——下气破结黄龙汤——泻热通便,峻下热结,荡涤肠胃干热积滞四顺集——理气解郁破结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降集而无耗伤阳血之弊大柴胡汤——止气消痞浑气化痰丸——止气消痰,集结通痞l 黄龙汤——启宣肺气,宣通肠腑l 参苓黑术集——宣利肺气一者:配砂仁调畅气机,治肠脘痞闷二者:启提肺气,以通调火讲三者:以其为舟楫之药,载药上止,使齐圆兼有皮飞单补之功l 天王补心丹——为舟楫载药上止,使药力进心经l 血府逐瘀汤——合枳壳,一降一落,宽胸止气,能载药上止l 藿香浩气集——宣肺利膈,既易于解表,又帮于化干杏苏集——合枳壳,一降一落,帮杏仁苏叶理肺化痰普济消毒饮——合苦草,浑利吐喉败毒集——宣肺利膈,与枳壳相配,一降一落,通畅气机,宽胸利膈桑菊饮——启宣肺气,与杏仁一宣一落,以复肺净宣落而止咳银翘集——启宣肺气而止咳利吐参苏饮——战半夏前胡,止咳化痰,宣落肺气贝母瓜蒌集——宣利肺气,化痰止咳止嗽集——合黑前,一宣一落,宣通肺气,以巩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圆中含有牛膝济川煎——补肾益粗,引诸药下止玉女煎——导热引血下止,且能滋补肝肾天麻钩藤饮——引血下止,曲合卑阳,以利肝阳仄落独活寄死汤——补益肝肾,袪风干而强筋骨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止镇肝熄风汤——引血下止,补益肝肾圆中含有死天龙胆泻肝汤——滋阳养血,使邪来而阳血出有伤导赤集——浑热养阳以制心经火热浑胃集——凉血滋阳青蒿鳖甲汤——滋阳凉血炙苦草汤——滋阳养血一贯煎——滋养肝肾阳血,涵氧搞木百合固金汤——滋补肾阳,亦养肺阳,死天兼补血,死天兼养血(二天黄)天王补心丹——滋阳养血,浑真热血府逐瘀汤——合当归,活血养血,使祛瘀而出有伤阳血大秦艽汤——养血柔筋且使祛风而出有伤阳血大定风珠——合麦冬黑芍,滋阳养液,柔肝慢慢熄内风羚角钩藤汤——浑热滋阳另:死天玉女煎——滋补肾火缺累六味天黄丸——挖粗益髓,滋阳补肾左归丸——滋肾阳,益粗髓,以补震音缺累肾气丸,左归丸,大补阳丸——滋补肾阳,挖粗益髓独活寄死汤——养血战血八珍汤——滋阳补血圆中含有荆芥(炒黑进血)银翘集:透邪中达消风集:疏风止痒,透邪中达槐花集:疏风止血完戴汤:祛干止戴圆中含有银翘保战丸:浑热集结银翘集:浑热解毒,沉集透表浑营汤:浑热解毒,沉宣透邪圆中含有柴胡败毒集——解肌透郁,并能止气四顺集——启垦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出门小柴胡汤——透鼓少阳之邪,疏鼓气机之郁滞逍遥集——疏肝解郁龙胆泻肝汤——疏畅肝胆之气,并引浑药如肝胆之经复元活血汤——疏肝止气,并可引诸药进肝经走二肋普济消毒饮——合降麻疏集风热,降阳集火,使风热疫毒之邪宣集透收大柴胡汤——除少阳之邪补中益气汤——合降麻降阳举陷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降达浑阳,合桔梗枳壳尤擅理气止滞,气止则血止圆中含赤芍仙圆活命饮,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圆中另有四君子汤(参术茯草)八珍汤,枳真消痞丸,健脾丸,参苓黑术集圆中含有调胃启气汤(硝草黄)防风通圣集,凉膈集,桃核启气汤圆中含有四物汤(天芍归芎)八珍汤,独活寄死汤,泰山磐石集,血府逐瘀汤,大秦艽汤由桂枝汤演化而成(芍草桂姜枣)小修中汤,当归四顺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炙苦草汤苦草特殊用法止嗽集——调战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吐止咳之功理中丸——1. 帮参,术,补脾益气 2. 与搞姜辛苦化阳,以巩固温阳集热之功 3. 慢慢止背痛 4. 调战诸药四顺汤——1. 帮搞姜死附子温阳益气使回阳救顺之中有益气补真之效 2. 慢解搞姜死附子峻烈之性,使其破阳回阳而无暴集真阳之虞3.调战药性,并能稽留药力,使药力效率少期含桔梗+枳壳:败毒集:一降一落,疏通气机,宽胸利膈血府逐瘀汤:一降一落,宽胸止气杏苏集:一降一落,帮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对于证自汗:玉屏风集匪汗:当归天黄汤自汗、匪汗:牡蛎集阳热:香薷集梅核气:半夏薄朴汤黑浊:萆薢分浑饮黑喉:养阳浑肺汤暗痱:天黄饮子阳疽:阳战汤脱疽:四妙怯安汤阳性疮疡初起:仙圆活命饮阳性疮疡:阳战汤(阳疽、揭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痈疽疮疡:黄连解毒汤蓄血证:桃核启气汤蓄火证:五苓集脾约证:麻子仁丸悬饮:十枣汤足气:二妙集肾气丸风火:越婢汤风火风干:防己黄芪汤破伤风:玉真集肝火犯胃:左金丸肝火犯肺:咳血圆净躁:苦麦大枣汤中感凉燥:杏苏集中感温燥:桑杏汤肠痈:大黄牡丹汤肺痈:苇茎汤干热痢:芍药汤干热淋证:八正集干热黄疸:茵陈蒿汤热毒痢:黑头翁汤悬饮、真火:十枣汤脾火证:五皮集大头瘟:普济消毒饮肠风净毒便血:槐花集肠风:槐花集防风通圣集气分热衰:黑虎汤热进营分:浑营汤热进血分:犀角天黄汤戴下证:完戴汤六郁:越鞠丸牙痛:浑胃集玉女煎消渴:玉液汤六味天黄丸玉女煎肾气丸痰饮:苓桂术苦汤五苓集肾气丸十枣汤类中风:镇肝熄风汤热极动风:紫雪羚角钩藤汤(肝热死风)阳真动风:大定风珠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半夏黑术天麻汤风痰阻于头里经络所致心眼正斜:牵正集风邪初中经络:大秦艽汤中感风邪头痛:川芎茶调集气真收热:补中益气汤气真中感:败毒集气真中感,内有痰干证:参苏饮阳真中感:再制集血真中感:葱黑七味饮阳真中瞅:加减葳蕤汤津枯便秘:五仁丸阳明温病,津枯便秘:删液汤肾真便秘:济川煎热凝气滞小肠疝气:天台黑药集肝肾缺累热凝气滞小肠疝气:温肝煎心下痞: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枳真消痞丸呕吐呃顺: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心动悸脉结代:炙苦草汤胸痹:瓜蒌薤黑黑酒汤理中丸瓜蒌薤黑半夏汤枳真薤黑桂枝汤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风热干痹:小活络丹风干暂痹:独活寄死汤痢徐:芍药汤黑头翁汤木香槟榔丸霍治:连朴饮藿香浩气集理中丸五苓集暂泻暂痢:真人养净汤补中益气汤黑梅丸食积证:保战丸干滞食积:枳真导滞丸食积:木香槟榔丸(兼治痢徐)脾真食积:健脾丸小女疳积:肥女丸蛔厥:黑梅丸阳郁厥顺证:四顺集热厥:大启气汤血真眩晕:四物汤血真热厥、血真收热:当归四顺汤痉厥:紫雪心肾阳衰之热厥:四顺汤热邪曲中三阳,真阳衰微之厥热:回阳救顺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螵蛸散 桑螵蛸 9 龙骨 15、龟甲 15 人参 9、当归 9、茯神 12、远志 6、菖蒲
涩精止遗力弱,兼调补心肾
心肾两虚证,兼心神恍惚,健忘。
归脾汤与固冲汤比较表 归脾汤 君 臣 佐 黄芪 12、龙眼肉 12 白术 9、人参 6、当归 9 酸枣仁 12、茯神 9、 远志 6、木香 6 炙甘草 3、生姜、大枣 同 异 益气健脾 益气健脾力强,补气生血,兼养心安神, 收涩止血固冲力强,止中有行 补中有行 中气虚弱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证 脾虚冲任不固 生黄芪 18、白术 30 山萸肉 25、白芍 12 煅龙骨 25、煅牡蛎 25、海螵蛸 12、棕榈炭 6、五 倍子 1.5、茜草 9 固冲汤
方名
相同点 药物组成
不同点 功用 辛香通窍力强,长于活血通窍,宣散头面 瘀血 兼宣通胸胁气滞,逐胸中瘀血 胸中 行气止痛力强,逐瘀破结 膈下 温经止痛力强,长于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少腹 主治病证 头面血瘀
通窍活 血汤 血府逐 瘀汤 膈下逐 瘀汤 少腹逐 瘀汤 身痛逐 瘀汤
桃仁、红花 川芎、当归 赤芍为基础 加减 活血祛瘀止 痛
温经汤与加味乌药汤比较表 温经汤 君 臣 佐 吴茱萸9、桂枝6 当归6、川芎6、芍药6丹皮6 阿胶6、麦冬9、人参6甘草6、半夏6、生姜6
加味乌药汤 香附10 乌药10、延胡索10 木香10、砂仁10、 生姜10
使 功用(同) 功用(异) 主治(同) 主治(异)
甘草 调经止痛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力强,兼益气养血 痛经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以冷痛为主 肝郁气滞,经行不畅之痛经,以胀痛为主 行气止痛力强
功 同 用 异 主 同 治 异
血府逐瘀汤 君 臣 佐 使 功用(同) 功用(异) 配伍特点(同) 主治(同) 主治(异) 桃仁12、红花9 当归9、川芎5、赤芍6 牛膝9、桔梗3、枳壳6 甘草 活血化瘀,疏肝行气 行气止痛力强
破瘀通络力强
气血兼顾,行气以助活血之力;活中寓养,使逐瘀不伤正;升降相伍,调畅气机。 瘀阻胸胁 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日久之胸中血瘀证 跌打损伤,瘀留胁下
炙甘草汤 生地50 炙甘草12、人参6、 大枣10、阿胶6、 麦冬10、胡麻仁10 桂枝9、生姜9、酒

使 功用
兼益气温阳以复脉定悸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之 心动悸,脉结代
杏苏散与清燥救肺汤比较表: 杏苏散 君 臣 佐 杏仁 9、苏叶 9 桔梗 6、枳壳 6、前胡 9 半夏 9、茯苓 9、陈皮 6、甘草 3
炙甘草 6g 和解少阳 兼益气扶正 邪在少阳,见往来寒热,胸胁不适 胆胃不和,胃虚气逆者
甘草
兼清热利湿
少阳胆热偏重,兼湿邪痰浊者
桂枝汤与麻黄汤比较表 桂枝汤 组 成 同 异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同 异 桂枝,炙甘草 桂枝为君,伍芍,姜,枣 解表散寒 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脉浮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见汗出恶风,脉浮缓
桑杏汤 桑叶 9、杏仁 5 豆豉 3、贝母 3、沙参 6 梨皮 3、栀子皮 3
轻宣温燥辛凉甘润法
外感温燥证
天王补心丹和酸枣仁汤比较表 天王补心丹 组 同 酸枣仁、茯苓 成 异 以生地为主药,伍二冬、柏子仁、朱砂等 功 同 养心安神 效 异 长于滋养心肾阴血,兼益气健脾 主 同 心神失养,健忘,舌红,脉细 治 异 心肾阴虚,虚火内扰,伴口舌生疮,手足 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比较表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 蒌 薤 白 半 夏 枳实薤白桂枝汤 汤 君 瓜蒌实 24 臣 佐 功 (同) 功 (异) 主 (同) 主 (异) 用 薤白 12 白酒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通阳散结力强,且能下气祛寒,散结消痞 半夏 12 薤白 9 白酒 枳实 12 桂枝 6 薤白 9 厚朴 12
甘草4.5 清热平肝熄风 长于镇肝熄风,滋补肝肾 于镇潜平降之中兼能疏肝柔肝 镇潜滋补力弱,长于安神定志 集平肝、清利、补益、安神于一方
主治
同 异
肝风内动之头痛头晕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面赤目胀耳鸣,半身不遂, 脉弦长有力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兼见失眠,舌红, 苔黄,脉弦
大定风珠与炙甘草汤比较表 大定风珠 君 臣 鸡子黄2个、阿胶9 生地18、麦冬18、 白芍18、龟板12、 鳖甲12 胡麻仁6、五味子6、 炙甘草12、牡蛎12 炙甘草12 同 异 主治 同 异 滋阴养血 滋阴熄风 阴血不足之证 阴虚风动
真人养脏汤 罂粟壳 肉豆蔻、诃子 人参、白术、当归、白芍、肉桂、 木香 炙甘草 温脾涩肠力强,兼以暖肾 脾胃虚寒,兼肾虚之泄痢无度
金锁固精丸与桑螵蛸散比较表 金锁固精丸 君 臣 佐 功 效 主 治 同 异 同 异 沙苑蒺藜 12 芡实 12、莲子 煅龙骨 10、煅牡蛎 10、莲须 12 补肾涩精 补肾涩精力强 肾虚遗精 肾虚较甚,见遗精滑泄,腰痛耳鸣

开窍醒神
同 异 同 异 同 异
安息香、冰片、 牛黄 玳瑁
清热泻火
熄风镇静
琥珀、银箔
豁痰解毒 雄黄 功 同 用 异 寒凉之性最强长于清热解 毒豁痰 同 主 异 热陷心包,痰热内闭之烦 治 躁舌绛糊糊涂涂牛黄丸
雄黄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寒凉之性次之长于凉肝熄风止 寒凉之性更次之,长于芳香开窍,化 痉 浊辟秽 热入பைடு நூலகம்包之高热神昏谵语 热陷心包,热盛动风之痉厥 痰热内闭心包, 痰涎壅盛之神昏不语, 砰砰硼硼紫雪丹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不声不响至宝丹
瘀血痹阻经络
补阳还五汤与血府逐瘀汤区别比较表 补阳还五汤 君 臣 佐 使 组 成 同 异 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组方(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重用补气药为主组方(补气药黄芪五倍于活血化瘀药总量) 活血化瘀 补行结合,以补气为主,化瘀为辅,以补为通,使气旺则血行, 活血而不伤正。补气活血通络 瘀血证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比较表 复元活血汤 柴胡9、大黄12 当归9、桃仁9、红花9 穿山甲6、瓜蒌根9 行气活血止痛 配伍行气药(柴胡,枳壳,桔梗,生地, 当归,牛膝,甘草) 黄芪120g 归尾3g 川芎3g,赤芍5g,桃仁3g,红花3g,地龙3g 血府逐瘀汤 桃仁12g,红花9g 当归9g,川芎6g,赤芍6g 牛膝9g,生地9g,柴胡3g,桔梗5g,枳壳 6g 甘草3g
柴胡疏肝散 君 臣 佐 使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同 异 柴胡 6 香附 5、川芎 5 陈皮 6 枳壳 5 白芍 5 炙甘草 3 疏肝行气 行气止痛力强,兼活血 肝气郁滞之胸胁不舒,脘腹胀满,脉弦 气滞明显,见胁肋疼痛
四逆散 柴胡 6 白芍 6 枳实 6 炙甘草 6
疏肝行气力缓,透邪解郁力强
阳郁四逆证,见手足不温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正气不足,外感风寒, 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脉浮无力 风寒湿邪在表 安宫牛黄丸 麝 香 牛黄、郁金冰 片 水 牛 角 山栀、黄芩、 黄连 朱砂、金箔 珍珠 紫 沉香、丁香、 青木香 石膏、寒水石、滑石、芒硝、 硝石、升麻、玄参、甘草 羚羊角、磁石 外感风寒,内有痰阻气滞 雪 至 宝 丹
少当归,加麝香、老葱、生姜、枣、酒
柴胡、枳壳、桔梗、 生地、甘草、牛膝 香附、玄胡、枳壳、丹皮、乌药、五灵 脂甘草 少桃、红,加小茴香 , 干姜、没药、玄胡、官桂、失笑散
胸中血瘀证
膈下血瘀证
血瘀证 少腹血瘀证
少赤芍,加羌活、秦艽、地龙、没药、 通络宣痹力强,重在逐瘀通络 五灵脂、香附、牛膝、甘草 四肢
川芎茶调散与九味羌活汤比较表 川 芎 茶 调 散 组成 同 异 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甘草 荆芥,薄荷,茶叶 苍术,生地,黄芩 九 味 羌 活 汤
功用
同 异
疏风解表止头痛 长于疏风止头痛, 清利头目 外感风寒头痛,恶寒发热,苔白,脉浮 风邪上攻之偏正头痛,头风,恶寒发热轻或无, 口不渴 外感风寒湿,兼里有蕴热之表寒 证,见恶寒发热重,无汗头身痛沉 重,口苦而渴 长于解表祛湿, 兼清里热
酸枣仁汤
以酸枣仁为主药,伍知母、川芎等
长于养血调肝,兼清除烦
肝血不足,阴虚内热,伴头目眩晕,脉弦细。
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比较表 四神丸 君 臣 佐 使 功 效 主 治 同 异 同 异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吴茱萸 生姜、大枣 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温肾,兼暖脾涩肠 脾肾虚寒之泄泻 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肾泄
使 功 效
主 治
同 异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比较表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君 臣 佐
柴胡 24g 黄芩 9g 人参 9g 半夏 9g 生姜 9g 大枣 4 枚
青蒿 6g
黄芩 9g
淡竹茹 9g 半夏 4.5g 枳壳 4.5g 陈皮 4.5g 赤茯苓 9g 碧玉散(滑石, 甘草,青黛)包,9g
使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同 异
桑菊饮
桑叶 菊花 杏仁
功 用 主 治
同 异 同
长于宣肺止咳

卫表之邪较轻,重在邪伤肺络,以咳嗽为主症,发热,口渴轻
败毒散与参苏饮比较表 败毒散 组 成 同 异 人参 茯苓 前胡 枳壳 桔梗 甘草 生姜 柴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薄荷 益气解表 散寒祛湿解表力强 理气化痰作用较强 紫苏叶 葛根 半夏 陈皮 木香 桔梗 参苏饮 凉开“三宝”比较 1.柴胡疏肝散与四逆散比较表
用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祛 痰 散 结 之 力 力较弱 较大 治 治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痹而痰浊较轻者 甚者 胸痹痰浊较其
胸痹气结较甚
3.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比较表 枳实消痞丸 君 臣 佐 使 配伍特点 (同) 功用(同) 功用(异) 枳实 15 厚朴 12
半夏泻心汤 半夏 12 干姜 9,黄连 3,黄芩 9
清燥救肺汤 桑叶 9 石膏 8、麦冬 4 阿胶 3、胡麻仁 3、人参 2、甘 草 3、杏仁 2、枇杷叶 3
使 功用 同 异 主治 同 异
生姜、大枣 轻宣外燥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燥证 外感凉燥证
甘草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