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垄断竞争模型

合集下载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一、克鲁格曼的主要观点其主要思想观点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理论和经济与地理学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

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其无法解释现实。

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但是,生产规模不可能无限地扩大,当规模报酬达到最大后,单位成本就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由于垄断的存在,厂商就能够运用自己的垄断力,扩大产量,获得规模报酬。

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厂商都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2)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由于进入行业的企业增加,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产品价格降低,使得产品能够出口到国外市场。

而之所以有更多的产品供出口,是因为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量。

(2)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坎姆模型”。

由于规模报酬递增,两国最终将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3)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参与国际贸易的结果都是产量的增加。

Dixit-Stiglitz模型与克鲁格曼模型浅析

Dixit-Stiglitz模型与克鲁格曼模型浅析

Dixit-Stiglitz 模型与克鲁格曼模型浅析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已经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

他在《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一文中,以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ixit-Stiglitz 模型,以下简称D-S 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洁的模型,阐述了在不存在技术差异和禀赋差异的情况下,由于存在规模经济一样可以发生国际贸易。

本文先介绍D-S 模型的核心内容,然后介绍克鲁格曼在《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一文中对于D-S 模型的应用。

Dixit 和Stiglitz 于1977年在《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一文中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 模型。

[3]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内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简洁的途径。

简单地说,从生产方面来讲,由于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厂商生产的产品的品种会比较少;从消费者方面来讲,由于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因此,产品的品种应越多越好。

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冲突:消费者要求产品的品种越多越好,而生产者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生产规模就会缩小,导致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价格上升。

但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能够使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4]市场竞争能使这种两难状态达到最优或是一种次优的均衡:每一个生产者都会去生产一种差别性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廉价的消费需求,又能使生产者本身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益——从而形成某种垄断竞争的局面。

[5] 两位作者开篇指出,福利经济学中,有关生产的基本问题是市场最优下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是否就是社会最优情况下的产品种类和数量。

而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分配公平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和规模经济问题,而他们的目的是对其中的内部规模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β 0
c*’ c*
P 新的商品种类:
Z
Z
’ c
a
10
结论
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 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 本和产品价格
2、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 但消费品的种类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 增加提高了福利
a
11
其中:li是i企业劳动需求,α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i的产出 ,β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是社会总劳动力或总人 口,ci是每人对产品i的消费,Lci代表产品i在市场上的需求
a
3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价格
价格 MC
AC
MC AC
D MR
D MR
0
0
Q0数量ຫໍສະໝຸດ Q数量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a
4
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总成本 :
企业利润最大化短期均衡
边际成本: βW
整理上式得:
a
5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利润为零即:TR=TC TR=Pixi TC=WLi=W(α+βxi) 整理得:
a
6
PPZZ模型
dε/dc<0,P/W与c是正相关的,PP曲线的斜率为正 P/W与c的关系是负相关,ZZ曲线斜率为负
a
7
P/W
Z
P
(P/W)*
P
Z
β
0
c*
c
PP曲线和ZZ曲线的交点是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 每个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需求量
a
8
PPZZ模型
由于Lci=xi,所以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企业数或 产品种类等于总劳动除以企业的劳动投入: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8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由出售相似而不相 同的产品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结构。
19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 产品差别: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
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20
四、垄断竞争模型
5
6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7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指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随着单个 厂商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生产规模, 随着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逐渐下降。
8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 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 争的状态。 在一个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 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则形成了不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
相关问题
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 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 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c. 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 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 d.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 业中心。
MR = P - Q / B 则有 MR = P - Q /( S*b) 利润最大化条件:P = c + Q /( S*b)

微观经济学(克鲁格曼)[第十五章寡头垄断]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微观经济学(克鲁格曼)[第十五章寡头垄断]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五章寡头垄断本章内容概述寡头垄断是美国最盛行的市场组织结构,并且也是最复杂的市场结构之一。

本章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并且通过考察赖氨酸、维生素和航空旅行等不同产业,分析了此种市场上的不同行为模式(例如,串谋)。

本章解释了博弈理论,着重强调了囚徒困境和默契串谋的概念,还讨论了政府是如何运用反托拉斯政策来抑制寡头垄断者行为的。

要点:与垄断者相似。

寡头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并且能够凭借市场势力制定高于完全竞争市场水平的价格。

但是边际收益大于垄断者的边际收益,这是因为寡头市场条件下,产生的价格效应较小。

图15—1描绘了螺母的需求曲线。

假设垄断者在价格为每磅8美元时,每年的销售量为2 000磅,收益为16 000美元。

如果垄断者将价格降为7美元,那么销售量将增加到3 000磅,收益增加到21 000美元。

总收益增加的原因在于数量效应(价格为7美元时,螺母销售量增加的千磅数,或者收益增加7 000美元)大于价格效应(按照每件8美元销售的2 000件螺母的价格降低了1美元,或者收益减少了2 000美元)。

第3 000单位的螺母边际收益为5美元(5 000美元/1 000)。

如果螺母市场为寡头垄断市场,当价格为8美元时,没有一家企业销售2 000磅,而是会少于2 000磅。

例如,假设螺母产业存在两家厂商(双寡头垄断),并且它们通过串谋协议分割市场,每家厂商一致同意按照8美元的价格销售1 000单位产品。

如果其中一家违背协议并降低价格为7美元,其他厂商的价格保持8美元不变,那么边际收益将会大于5美元(垄断市场条件下,发生相同价格变化的边际收益)。

随着价格从8美元降低到7美元,这家厂商将会增加销售量(千磅),数量效应使总收益增加7 000美元。

同时,这家厂商原来销售的1 000磅螺母的价格下降l美元,价格效应使总收益减少1 000美元。

这家厂商价格降低1美元时的边际收益为6美元(6 000美元/1 000)。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于1980年提出的一个
国际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出现了工业化倒退现象,即所谓“卡车工业的挑战”。

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存在两个国家,每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每个国家的生产函数受到外部规模的影响,即当两国经济规模增大时
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比较两国的技术水平更高。

此外,克鲁格曼模型还
假设了商品的生产具有递增的机会成本,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
位成本逐渐增加。

在这个模型中,生产规模大的国家会在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因为他
们通过贸易获得的增益会比较小。

而生产规模小的国家则会在贸易中
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们通过贸易获得的增益更大。

因此,如果两个
国家自由贸易,就会出现贸易逆转现象,即生产规模小的国家的汽车
出口到生产规模大的国家,而生产规模大的国家的服装出口到生产规
模小的国家。

此外,克鲁格曼模型还提出了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即通过征收
关税等方式来保护本国生产,这种保护主义措施对于生产规模小的国
家更加有利,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保护主义红利,从而加速了工
业化的进程。

总之,克鲁格曼模型试图通过解释贸易逆转和工业化倒退现象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贸易政策的影响,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国际经济学 垄断竞争模型汇总

国际经济学  垄断竞争模型汇总
规模经济按照优势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类。内部 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 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 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生 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如: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 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截至目前,引入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模型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假设完 全竞争的模型,第二类是认为存在垄断竞争的模型,第三类是寡头垄断模型,有 关第三类模型,我们在上一讲中已经有所涉及。在这一讲中,我们将着重讲解第 二类模型,即垄断竞争模型。
1 / 29
2 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在理论上比较容易分析,但是在实际中它们几 乎不存在,市场中最多的情形是寡头和垄断竞争。随着博弈论的兴起,寡头竞争 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而垄断竞争的研究仍然相对滞后。滞后的原因是难以找到一 个描述产品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竞争性的有效方法。
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 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 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 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 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来; (2)在两个国家的背景下,产业内贸易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2 / 29
(3)贸易的收益来自于两个方面:生产者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和消 费者从多样化产品消费中获得的收益。
2.2 基本模型
2.2.1 模型假定
(1)单部门经济生产差异化的产品,这些产品有潜在多样性; (2)每一种产品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有相同的权重,并且用同一个生产函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1988年,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 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 各大公 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 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 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 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 使 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 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 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克鲁格曼假定汇率依赖于现行基本因素 和未来汇率的预期值,同时,克鲁格曼 模型还有两个关键假设,其一是汇率目 标区是完全可靠的,其上下限能永远保 持不变;其二是目标区仅由“边际”干 预防卫,也即只有当汇率运行到上下限 时,货币当局才出手干预,而在目标区 内,没有干预发生。

◎可以增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有效性 一是由于目标区带有一定浮动范围,在区间内, 货币当局有干预和不干预两种选择,这样,央行的汇 率政策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二是能够最大限 度的利用公众的“预期心理”来增强政策干预的有效 性。在目标区内,央行的干预是不定期和不定向的, 公众就很难对央行的行为做出“完全理性”的预期, 也就无法预先准确采取“逆向而动的对策”;而在目 标区边界附近,虽然公众会预计到央行可能采取干预, 但具体的干预时间、力度及预期效果无法知晓。因此 多数投资者会赶在央行干预前,顺应预计的干预方向 进行市场交易,使现实汇率在央行干预之前就产生央 行所希望的走势,从而在很大程度减轻央行干预的负 担。

1999年,克鲁格曼与藤田昌久和维纳布 尔斯合著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 与贸易》出版,为区域经济学融入主流 经济学,或者说为主流经济学家更加关 注区域经济中的空间问题提供了有益的 探索和帮助。
3、货币危机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克鲁格曼版

简答1、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答:◈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

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答:◈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答:◈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

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答:重要性:◈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

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5、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理解: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

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价格降至P*T (= PT –t) )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PPZZ模型
dε/dc<0,P/W与c是正相关的,PP曲线的斜率为正 P/W与c的关系是负相关,ZZ曲线斜率为负
P/W
Z
P
(P/W)*
P
Z
β
0
c*
c
PP曲线和ZZ曲线的交点是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 每个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需求量
PPZZ模型
由于Lci=xi,所以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企业数或 产品种类等于总劳动除以企业的劳动投入: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价格
价格 MC
AC
MC AC
D MR
D MR
0
0
Q0
数量
Q
数量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总成本:
边际成本: βW
企业利润最大化短期均衡
整理上式得: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利润为零即:TR=TC TR=Pixi TC=WLi=W(α+βxi) 整理得:
右式分子分母同除以L,得:
国际贸易的影响
P/W
Z
Z’
P 新的商品种类:
(P/W)* (P/W)*’
P
β0
c*’ c*
Z’
Z
c
结论
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 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 成本和产品价格
2、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 但消费品的种类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 的增加提高了福利
基本假设
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克鲁格曼模型中的市场结构不再是完全竞 争,而是垄断竞争
基本假设
………………………………(1)投入产出关系函数 ……………………………………………(2)要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国际贸易理论书P127

国际贸易理论书P127

4.PP-ZZ模型至此·克鲁格曼银据垄断竞争企业的特征,分别推导出两个等式: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下推导出来的等式(5)和在长期竞争下利润为零原则下推导出来的等式(7)。

在这两个等式中.用工资单位衡量的产品价格(P/W)都是产品需求量(c)的函数。

为了研究垄断竞争企业产品的均衡价格与个人需求量(消费量)的关系,克鲁格曼创立了个PP-ZZ模型。

图5.10即为PP-ZZ模型图,其纵轴为P/W,横轴为c。

其中的PP曲线由等式(5)导出;ZZ曲线由等式(7)导出。

在等式(5)中.dβ/dc<0,P/W与c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也就是说,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下,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所能出售的产品价格就越高。

因此,PP曲线的斜率为正。

在等式(7)中,P/W与c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就越大,而产品的价格(在长期等于平均成本)就越低。

因此,ZZ曲线的斜率为负。

PP曲线和ZZ曲线的交点是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需求)量。

由于Lci=Xi,所以我们又可由消费量求出每个企业的生图5.10克鲁格旦的基本模型产量x.。

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企业数或产品种类等于总劳动除以企业的劳动投人,即:n=L/α+βx (8)n=1/(α/L+βc) (9)5.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建立起PP-ZZ模型的分析框架之后,克鲁格曼引人了国际贸易。

假设存在另一个同类的经济,有相同的偏好、资源储备和技术,并有人口L'e当双方开放自由贸易时,对本国的任何一种商品都意味着一个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消费人口扩由子技术是给定的,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P不会因为贸易而变化,所以在PP-ZZ模型中,PP曲线没有影响。

但是贸易使每种产品的清费人口增加了L*。

当双方开放自由贸易时,对本国的任何一种商品都意味着一个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消费人口。

由于技术是给定的,反映投人产出关系的系数a不会因为贸易而变化,所以在PP-ZZ模型中,PP曲线没有影响。

克鲁格曼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下的模型

克鲁格曼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下的模型

克鲁格曼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下的模型克鲁格曼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下的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学模型,用于解释国际贸易和城市化的原因。

该模型理论基础是新经济地理学和新贸易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城市规模和经济增长是相互关联的。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内的产业会形成规模经济,即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这意味着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面临更少的竞争。

另一方面,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

这种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更为有效。

因此,克鲁格曼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下的模型是一个基于企业大小的模型。

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它们之间的贸易可以通过低成本运输来实现。

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有许多企业生产这两种产品。

假设这些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意味着在一个城市的企业之间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市场有一定的局部垄断效应。

这个模型的核心在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企业的生产规模决定了它们的成本,而这决定了它们在市场上的定价策略。

企业的市场定价取决于它们的市场份额和其它市场参与者的策略。

因此,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可以通过设定定价策略来进行竞争,并为其规模经济获得差异化利润。

这个模型的另一个核心是产业集聚。

当一个行业中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时,他们可以共享群龙效应和输入市场,这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

这意味着在产业集聚地方的企业可以获得比分散的企业更高的利润。

在模型的基础上,克鲁格曼提出了吸引力–验证框架,这个框架是一个经济地理理论上的工具,用于解释区域之间的贸易和城市化的原因。

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三:案例分析
• 新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1:FDI和印度软件业竞争力的提 升 印度软件出口基地位于班加罗尔、孟买德里和马德拉斯 一带,最初是在出口加工区,而后迅速发展起来。1985年花 旗银行在孟买的圣塔克鲁电子出口加工区成立一家独资的出 口导向型离岸软件公司。印度的吸引力有两个方面:低成本 的且能讲英语的熟练劳动力和介于欧洲和北美之间的时差, 从而几乎可以全天24个小时工作。 软件业的大部分FDI过 去都投入到业内人士所称的低层次数据录入工作。这涉及在 合同中客户对软件开发商给予精确的规定,给程序员自行发 挥的余地很小。这种形式的出口活动提升技能的前景不大。 该产业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1986吸引了德克萨斯食品公 司,该公司建立了其第一家独资出口导向型子公司。除了管 理方面的调整之外,印度政府制定了《印度软件技术园规划》 (1988年),这些园区提供了基础设施、建筑物、电力、通讯 设施及高速卫星线路。1989年惠普在班加罗尔成立了一家独 资子公司。
• (三)战略贸易理论主要观点
• 战略贸易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 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 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 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此,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应选择发展前途好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 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贸易优 势、提高竞争能力。战略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的基 础上,为国家进一步干预贸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克鲁格曼认为, 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 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进口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厂商提供超过其国外 竞争对手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 际成本,从而增强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促 进出口的目的。这就是说,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只要规模利益 是递增的,那么一个受保护的厂商就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封闭起来的 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降低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通过销 售经验的积累也会使销售成本沿着学习曲线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产 品的总成本。本国厂商一旦在边际成本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就可对 国外市场成功地进行扩张,从而也就达到了促进出口的目的。

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

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

克鲁格曼其人
世人评论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 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 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继弗里德曼和加尔布雷斯之 后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凯恩斯之后文笔 最好的经济大师。 关于个性方面,他桀骜不驯,个性极强, 据说由于性 格太强,他在耶鲁大学时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生 奖学金也丢掉了。这点从《新闻周刊》 (Newsweek)以“言辞犀利的特立独行者 (Sharp - tongued maverick) ”为标题对他 进行介绍也可见一斑。
在华盛顿担任里根政府经济顾问期间,他过于强势 的个性并不适合在华盛顿的圈子里混。对此,克鲁 格曼本人并不在意,他甚至不无嘲讽地说,“在那 个地方(华盛顿),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 精倒是如鱼得水。” 1992 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 出了一番风头, 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 的帮助, 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 经济顾问, 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 在华 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 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 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贯穿一条主线,即经 济发展的空间状态存在多重均衡。在传统经 济学中,经济发展状态存在唯一确定的均衡 解,这在报酬不变和报酬递减条件下被证明 是有效的,但无法解释报酬递增时可出现多 种均衡状态的事实。克鲁格曼在经济区位研 究中引入多重均衡思想,认为在报酬递增的 前提下,即使要素禀赋以及技术、偏好等因 素相同,现实经济的空间分布状态也会体现 出不可预测性、多态均衡性。
再来谈谈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决定。在传统国际贸 易理论那里,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每个国家理所应 当地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在报酬递增 导致的国际贸易那里,这种分工又由什么来决定呢? 新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让人满意, 但其实是十分深刻的答案。他们认为历史偶然性是 形成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国际 分工模式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这个国家 的最初的经济特点形成, 然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形成的优势的积累而使这一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 下来

国际经济学垄断竞争模型汇总

国际经济学垄断竞争模型汇总

新贸易理论—基于垄断竞争模型1 引言 (1)2 垄断竞争模型 (2)2.1 Krugman的方法 (2)2.2基本模型 (3)2.2.1模型假定 (3)2.2.2模型设定 (3)2.3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4)2.3.1 边际成本 (4)2.3.2 需求弹性 (4)2.3.3 边际收益 (4)2.4 均衡 (5)2.4.1 均衡状态 (5)2.4.2均衡产出与消费 (6)2.5 劳动增加、贸易和要素流动的效应分析 (6)2.5.1劳动增加 (6)2.5.2 贸易效应 (7)2.5.3 要素流动效应 (8)3 克鲁格曼扩展贸易模型 (8)3.1 扩展模型假设 (8)3.2 假设含义 (8)3.3 贸易的福利效应 (9)3.4 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 (9)3.5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11)附录 (13)附录1:D-S 模型 (13)附录2:Lancaster模型 (17)附录3:Ethier模型 (23)参考文献 (28)1 引言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经济特征,各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进行贸易。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约一半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水平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间贸易或垂直贸易的比重在下降。

传统贸易理论似乎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出现的这种贸易现象。

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

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经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上的规模递增,即当要素投入等比例增加时,整个行业的产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二是边际社会成本递减,即在固定要素投入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鲁格曼垄断竞争模型
克鲁格曼的垄断竞争模型是一种描述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的经济模型。

该模型假设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小型企业,每个企业都生产类似但稍有差异的产品。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面临着竞争,但也能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地位。

在该模型中,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市场能力,即通过产品差异化获得的垄断地位。

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的特征、包装、服务等方面来区分自己的产品。

由于产品差异化,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偏好,因此企业之间存在竞争。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企业,并且产品差异较小,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较为均衡。

在克鲁格曼的垄断竞争模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非价格因素上。

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还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来促进销售和树立其品牌形象。

这种非价格竞争使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垄断能力,而非像传统垄断模型中通过价格控制来实现。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产量和成本,还取决于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化程度。

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调整产量和价格,以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总体来说,克鲁格曼的垄断竞争模型描述了一个存在大量小型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进行非价格竞争的市场情况。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但仍然面临着竞争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