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免疫组化一,免疫组织化学简介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

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

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

三,免疫组化步骤1,切片,烤片60℃,1h;2,脱蜡及复水二甲苯10min,100%乙醇5min,95%乙醇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80%乙醇5min,75%乙醇5min,60%乙醇5min,50%乙醇5min,30%乙醇5min,自来水1min,双氧水1min;3,1份30%H2O2加10份蒸馏水,室温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3min;4,微波修复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微波中最大火力(98℃-100℃)加热至沸腾,冷却(约5-10min),反复两次;5,将切片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洗涤3次,每次5min;6,封闭,5%BSA,室温20min,甩去多余液体;7,滴加一抗,37℃,1h,或者4℃过夜;8,PBS洗涤3次,每次3min;9,滴加二抗,37℃,15-30min;10,PBS洗涤3次,每次3min;11,滴加SABC,37℃, 30min;12,PBS洗涤3次,每次5min;13,1ml蒸馏水中分别滴加显色剂,混匀;14,DAB显色剂配置好后,滴加于切片,室温,镜下检测反应时间(约5min);15,自来水冲洗干净,过蒸馏水;16,苏木素复染2min,自来水冲洗;17,脱水30%乙醇3min,50%乙醇3min,70%乙醇3min,80%乙醇3min,90%乙醇3min,95%乙醇3min,100%乙醇3min,二甲苯20min;18,树胶封片,镜检。

免疫组化各步原理

免疫组化各步原理

一、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HC)技术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

目前,这种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Slide 3:(一)、免疫组化常用染色方法和步骤(石蜡切片)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原理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连接的过氧化物酶及底物色素混合液来测定细胞和组织中的抗原。

主要步骤:主要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与常规HE切片脱蜡相同):石蜡切片置60 ℃ 烤箱烤片15小时以上一从烤箱中拿出立即放入二甲苯I中5~10 min一二甲苯II 5~10min 一无水乙醇5min 一95%乙醇5min 一80%乙醇5min 一70%乙醇5min 一自来水洗Slide 6:2、3%H2O2阻断20min (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背景);PBS 洗3次,每次5min。

3、抗原修复;PBS洗3次,每次5min。

4、滴加5~10%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7℃, 10min (消除背景非特异性着色)Slide 7:5、吸干组织周围多余的血清,不洗,滴加第一抗体,37℃,孵育60min或孵育30min 再4℃冰箱过夜;PBS洗3次,每次5min。

6、擦干组织周围PBS, 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37c 孵育20min, PBS洗3次,每次5min。

Slide 8:7、擦干组织周围PBS,滴加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37c 孵育20min。

8、PBS洗3次,每次5min, D.W洗2次,DAB显色(DAB必须现用现配),镜下控制显色程度,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胞核,烤干,中性树胶封片。

染色步骤:染色步骤石蜡切片脱蜡到水;3%H2O2阻断10min (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背景);蒸馏水洗2次,PBS洗3次,每次5min。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原理,通过特定染色方法对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定位和检测的技术手段。

它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分子印记,也可以用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医学检测。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特性。

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中,首先需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抗体或抗原,然后利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组织学和显微镜学的综合知识来检测这种标记。

常用的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辣根过氧化氢酶等。

通过染色显色法观察并分析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布情况,从而获得与抗体相关的信息。

二、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方法包括抗原修饰、抗体标记、染色显色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抗原修饰是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提取、定位和识别;抗体标记则是利用特异性抗体对抗原进行识别和结合,通过标记物的作用将这种结合关系可视化;染色显色是指通过添加适当的染料或显色物质,使抗原-抗体结合产生的信号可视化;结果分析则是根据显色结果,观察、统计、记录和分析样品中抗原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高效、准确地定位和检测。

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和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并且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在基础科研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也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探索疾病的分子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在药物研究、医学影像学和病理科学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化学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胞或组织中某种特定抗原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从而为病理诊断、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和定位。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包括生物芯片检测、ELISA检测、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所用的基质和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先与组织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所标识的色素或荧光物等发射的信号,加以可视化。

例如,用特异性抗体和明胶酶-抗明胶酶复合物在组织样本上进行化学染色,从而定位并可视化样本中的抗原。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1. 样本制备:第一步是样本的制备,包括切片、固定和脱水等处理。

固定组织样本是为了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往往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在制片时,细胞或组织切割成相对较薄的切片,一般为5-10 μm。

切割后,通常漂洗去除固定剂,然后脱水,通常采用乙醇浓度逐渐递增的方法进行。

最后,将切片放置于有机媒介中,如去石蜡等。

2. 抗原修复:切片离体后,抗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酶解或酸解等方式进行。

热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压力釜等;酶解包括蛋白酶和肝素酶等;而酸解则是利用酸将组织溶解并解离抗原。

3. 抗体标记:抗体标记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步骤。

选择具体的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等。

接着,抗体常被标记为一种检测信号(如与酶或荧光物质结合)。

免疫荧光技术通常是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复合物来可视化。

荧光地染色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荧光素-醌染料、荧光素-异硫氰酸染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荧光染色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多克隆抗体:多株B细胞针对多个抗 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 由单株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 抗体
多克隆抗体与单多克隆抗体及其产生
多克隆抗体的产生
❖ 以纯化的抗原免疫动物而获得,实际上是针对多个抗原决定 簇的多个抗体组成,检测范围广。在病理诊断 中,有利划归 肿瘤的基本类型。
酶标亲和素
在AB复合物中,酶是标记 在生物素上,而后与亲和素 合成复合物。在标记的亲和 素-生物素方法中是将辣根 过氧化酶直接标记在亲和素 上,辣根过氧化酶与亲和素 间有极强的结合力,因此 LSAB法比ABC法更敏感
多聚物载体
1、 核心是一种柔韧的多聚物,它能结合一抗和酶分 子,起到载体的作用
2、 一步法多聚物载体试剂是多聚物结合特异性一抗 和辣根过氧化酶,二步法多聚物载体试剂是一种能 与二抗相联结的由HRP标记的多聚物
显示系统
辣根过氧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的反应过程: HRP + H2O2 →HRP·H2O2 →有色分子终末产
物+ HRP DAB(电子供体) HRP:酶 H2O2:底物 HRP·H2O2:酶·底物复合物
显示系统
免疫过氧化酶染色的多种方法中,其主要的不同点 在于显色系统的差异: ❖ 间接酶标法:利用标记于桥联抗体的酶 ❖ PAP法: 利用PAP复合物 ❖ ABC法: 利用AB复合物 ❖ LSAB法: 利用直接标记于亲和素的酶 ❖ EPOS一步法及EnVision二步法:多聚物载体
标记抗体
1、在抗体上用化学方法联接某种标记物,目的是使抗原抗体 的结合能用肉眼观察到
2、标记物种类: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或罗丹明 酶:辣根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 金属离子:胶体金颗粒
3、标记的方法:化学性结合将降低抗体效价及标记物的活性, 从而使染色敏感性降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通过染色技术可以确定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和定位,有助于诊断 病毒感染和评估病情。
病毒载量评估
染色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组织中病毒的数量,有助于评估病毒复制 活跃程度和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
染色技术可以与其他感染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确定病因 和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
通过染色技术可以检测组织中自身抗体的存在, 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反应评估
染色技术可以反映组织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
染色技术可以与其他非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有助于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药物靶点筛选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方法和药物。
药物筛选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降低 药物研发成本和时间。
床常用指标。
病毒检测案例
总结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用于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在病毒检测中,该技术常用于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以 确定病毒的存在和感染程度。例如,在COVID-19诊断 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 快速确诊和防控疫情。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案例
未来展望
随着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临床诊断、 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0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基本步 骤
样本准备
样本类型
组织样本、细胞样本等,要求新鲜、无菌、无杂质。
样本处理
清洗、切割、固定等,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染色效果。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59)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59)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含有遗传信息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在体外培养持续生存。

()答案:错误解析:从细胞分离出的任何结构中,都不能在体外培养持续增长生存,不能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存在。

2. 所有病毒仅由核酸与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不少病原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质物质、麦芽糖复合物与聚胺类化合物。

3. 在原核细胞中,由DNA转录mRNA和由mRNA翻译蛋白质是同时并几乎在同一部位进行。

()解析:真核与原核细胞的一个显著差是:真核细胞核内转录,细胞质内翻译,具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原核的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进行。

4. N连接的糖基化通常比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所产生的糖链的最终长度要长。

()答案:正确解析:N连接的糖基化产生的糖链相接至少有5个糖残基,而O连接的糖基化产生的糖链一般为1~4个残基(AB0血型抗原的糖基侧链除外)。

5. 在生物膜中,每个类脂分子都带有一条糖链,而且都分布在非胞质面。

()答案:错误解析:在生物膜中,并非每个类脂大分子都带有一条类脂糖链。

6. 细菌DNA的复制受细胞分裂周期的限制,只能在S期进行。

()答案:错误解析:细菌DNA的复制不受细胞分裂周期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真核细胞DNA只能在S进行复制。

7. G0细胞是永远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

()解析:G0细胞是暂时处于休眠期的细胞,在回受到适当的刺激后会回重返细胞周期进行分裂繁殖。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转胞吞作用(transcytosis)答案:转胞吞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内吞作用,受体和配体在内吞中并未作复合物任何处理,只是经细胞内转运到相反的同方向,然后通过镰形作用,将内吞物释放到细胞外,这种内吞主要发生在极性细胞中,如抗体转运到血液和奶汁就是这种运输。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基因表达等。

以下是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所需的材料:1.样本收集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前,需要收集样本,如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石蜡切片等。

样本的收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2.样本处理样本处理包括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并去除其中的干扰物质,以便后续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3.抗体选择抗体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根据实验目的和待检测的蛋白质类型,选择特异性抗体。

抗体的选择应基于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目标蛋白质的性质等因素。

4.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将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以保持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5.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转化为可检测信号的过程。

这通常涉及使用酶或其他标记物对免疫反应产物进行染色或标记,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6.检测仪器检测仪器是用于检测免疫反应产物的设备,如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抗原-抗体的结合情况。

7.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这包括对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解释。

数据分析旨在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以支持研究结论。

8.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是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解释的过程。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研究者可以得出有关样本中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分布和表达水平的结论。

这些结论可以用于支持研究假设或提供病理学诊断的依据。

总结起来,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材料包括样本收集、样本处理、抗体选择、免疫反应、信号转导、检测仪器、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项完整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某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988)

某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988)

某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5分,每题5分)1. 核糖体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胞质细胞器。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是细胞质里的细胞器,但它们并不是博纳瓦县在膜里。

2. 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大亚基与mRNA结合后,小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小亚基与mRNA 结合后,大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3. 运输小泡的形成、转运是特异性的过程,但与靶膜的融合是非特异性的。

()答案:错误解析:运输小泡的形成、转运及与靶膜的融合都是特异性的过程。

2、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 微管踏车行为答案:微管踏车行为是指微管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现象。

肌球蛋白装配动态模型认为,微管两端具有GTP帽,微管将继续装配,反之,具GDP帽则解聚。

通常微管持有β微管蛋白的正极(+)端组装较快,而持有α微管蛋白的负极(-)端组装较慢。

在一定条件下,微管一端发生装配而使微管延长,而另一端则去装配而并使微管缩短,但总体目前仍然保持原长,这样现象称为踏车行为或踏车现象。

解析:空2.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答案: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指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会,由相互连接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共同邻接组成管状结构,内质网中党有内质网形成的连丝微管。

模式它是植物细胞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其功能是进行选择性的物质转运和细胞通讯。

解析:空3.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浙江理工大学2019研]答案:细胞表皮分子是指促使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着的分子,是线粒体识别与黏着鉴别的分子基础。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引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变组织或肿瘤类型,以及评估其分子表达水平。

本文将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综述相关知识。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免疫学原理基础上的组织学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抗体与标记物的结合来检测组织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酶、荧光染料等,可以使抗原表达区域呈现显色或发光的现象,进而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在20世纪50年代,Papst和Russell等学者首次使用抗体来检测肿瘤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从那时起,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诊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抗体和标记物的不断改进以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也日益完善。

四、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肿瘤病理学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用来确定不同类型的肿瘤,并分析其分子表达特征。

在研究某些重要蛋白质表达与疾病关系的基础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帮助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物靶点评估、药效评估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分子机制,促进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

总结与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特定抗原,并通过染色的方式将其可视化。

1.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是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标记上染色物质,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常用的染色物质包括标记着色剂如酶、荧光物质和金颗粒等。

2. 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或者是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3. 抗体: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清除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通过标记抗体对待检测抗原进行检测和定位。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一种检测并定位抗原的方法。

根据标记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标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金染色法等。

其中,酶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染色物质可视化。

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包括多个实验步骤,一般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一抗和二抗结合、洗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

在医学研究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等。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检测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判断预后等。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抗原的定量和定位。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精品推荐-doc】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精品推荐-doc】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抗体有哪些?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

多克隆抗体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组织和细胞标本有哪些?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为什么要做抗原修复?有哪些方法?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的修复液是pH6.0的0.01 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抗体交叉反应的原因:指抗体除与其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它抗原发生反应。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原特异性指用于免疫动物的抗原性物质中含有多种抗原分子,它引起动物产生针对多种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相应抗体。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特定的抗体与组织标本中的抗原相互作用,从而提供关于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的信息。

本文将为您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之前,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试剂是必要的:1. 抗体:选择特异性强、经过验证的一抗,可以有多种来源如商业供应商或自制。

2. 血液清晰剂:例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牛血浆等。

3. 缓冲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Tris缓冲液等。

4. 清洗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液、Tween-20等。

5. 可可粉末或3,3'-二氨基联萘(DAB)显色底物。

6. 高质量的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和封片剂。

二、步骤以下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通用步骤:1. 组织样本准备:采集病理标本并固定在适当的组织固定剂中,如4%的中性缓冲甲醛。

确保标本大小适宜,以便于透明度好和抗体能够充分作用。

2. 标本处理: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去水和石蜡包埋等处理。

3. 反应抗原修复:使用热蒸汽或酶解剂(例如胰蛋白酶)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活性。

根据不同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

4. 抗体染色:将组织样本与目标抗体进行孵育。

将抗体稀释到推荐浓度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温度进行孵育。

5. 清洗:用缓冲液或PBS清洗标本,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二抗处理:加入适用于一抗的二抗,例如抗IgG。

二抗通常与标记物(如酶或荧光染料)结合,以便于检测。

7. 清洗:再次用缓冲液或PBS清洗标本,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 显色:接下来加入可可粉末或DAB等显色底物,观察标本是否出现所需的显色反应。

9. 染色修复:在显色后,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执行染色修复以增强显色效果。

10. 去水和挂片:用梯度酒精进行去水,然后将样本挂片,以便于后续显微镜观察。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室安全: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到可能有害的试剂和组织样本。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简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多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该技术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病理学研究、药物靶点筛选等多个领域。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核心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这种反应基于抗体和抗原的互补性,即抗体分子中的抗原结合部位能够与抗原分子中的互补部位结合。

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中,将组织或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通过孵育反应,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随后加入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应用例子1.肿瘤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用于肿瘤诊断,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例如,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可能表达ER、PR、HER2等基因蛋白,通过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2.感染性疾病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也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例如检测病毒抗原、细菌抗原等,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例如,在流感病毒感染中,通过检测病毒核蛋白抗原,有助于确诊病毒感染。

3.药物靶点筛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还可用于药物靶点筛选,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

例如,在寻找治疗肿瘤的新药时,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

四、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操作简便、易于定量等优点。

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多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2.缺点: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和交叉反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系统解剖学试题

答案系统解剖学试题

9.有关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C )
A.以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为基础,显微镜下查知细胞内某抗原的技术
B.显微镜下见不到抗原抗体反应
C.用可见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即可直接确定抗原所在
D.用可见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镜下见到的标记物所在,即间接证实抗原所在
D.不断排除细胞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
E.必要的电解质和适宜的渗透压
9.电镜标本中电子密度高的结构是(ABD )
A.被重金属盐所染的部位
B.照片上图象较黑的部位
C.物体本身较淡而周围染色较暗的部位
D.在荧光屏上显得较暗的部位
4.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为(上皮 ),( 结缔 ),(神经 )和( 肌 )。
5.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称(光镜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称( 超微结构 )。
6.光镜的放大倍率是(0.2um ),电镜的放大倍率是(0.2nm )。
7.电镜技术常采用重金属盐电子染色增加超微结构黑白反差,被重金属盐浸染显深色的结构称(电子密度高 ),浅色结构称 (电子密度低 )。
(七)、思考题
1. 如何用石蜡切片术制备组织切片?
(1)石蜡切片术是最常用的技术,包括石蜡包埋切片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两部分。(2)其基本程序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与烤片、染色、脱水、透明、封片。
二、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微细结构 相关功能
D.脂肪 E.蛋白质
2.扫描电镜术主要用于观察(C )
A.生物膜内部结构
B.细胞器的内部结构
C.组织和细胞的表面结构
D.细胞内的多糖

第1章--组织学绪论

第1章--组织学绪论

第1 章组织学绪论一、选择题〔一〕A 型题1.不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脂肪组织D. 肌组织E. 神经组织2.下列关于组织的构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细胞和无定形基质B. 细胞和细胞外基质C. 细胞和组织液D. 基质和纤维E. 基质、纤维和组织液3.组织学中最常用的制片技术是A. 石蜡切片B. 火棉胶切片C. 冰冻切片D. 涂片E. 铺片4.涂片普通合用于A. 上皮组织B. 骨组织C. 肌组织D. 神经组织E. 血液5.冰冻切片A. 是将组织块冷冻后用普通切片机进行切片的技术B. 最常用于骨组织C. 主要应用于血液D. 能较好地保存酶的活性E. 能较好地保存微细结构6.用于光镜观察的石蜡切片厚度普通是A. 1~2 μmB. 5~10 μmC. 50~80 μmD. 5~10 nmE. 50~80 nm7.在还原剂存在时被硝酸银染成黑色的结构具有A. 嗜银性B. 亲银性C. 嗜酸性D. 嗜碱性E. 中性8.普通光镜所能分辨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是A. 0.2 mmB. 0.2 μmC. 0.2 nmD. 2.0 μmE. 2.0 nm9.光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结构清晰,但高倍镜下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晰,其原因常是A. 虹彩未打开B. 对光不好C. 载玻片太厚D. 盖玻片太厚E. 切片放反,盖玻片朝下10.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时应该用A. 荧光显微镜B. 普通光学显微镜C. 暗视野显微镜D. 倒置相差显微镜E. 电子显微镜11.荧光显微镜技术中常使用的光源为A. 紫外线B. 红外线C. 荧光D. 激光E. 电子束12.透射电镜的最大分辨率约为A. 0.2 mmB. 0.2 μmC. 0.2 nmD. 2.0 μmE. 2.0 nm13.透射电镜术中常用的染色剂是A. 苏木精和伊红B. 甲基绿和派若宁C. 柠檬酸铅和醋酸铀D. 溴乙啶和吖啶橙E. 锇酸和油红O14.对于透射电镜术来说哪一点是错误的?A. 取材要新鲜B. 组织块不需要固定C. 需制备超薄切片D. 用重金属染色E. 在荧光屏上观察15.扫描电镜术主要用于观察A. 组织和细胞内部的微细结构B. 器官和细胞表面的立体微细结构C. 细胞断裂面的微细结构D. 各种细胞器的微细结构E. 细胞膜内蛋白质颗粒的分布16 .PAS 反应显示的是组织和细胞内的A. 蛋白质B. 脂类C. 多糖D. 核糖核酸E. 脱氧核糖核酸17.显示组织和细胞内特殊的多肽或者蛋白质时应选用A. H-E 染色法B. PAS 反应C. 孚尔根〔Feulgen〕反应D. 免疫组织化学术E. 原位杂交术18.应用放射自显影研究细胞DNA 合成与增殖时,注入体内的物质常是3H 标记的A. 胸腺嘧啶核苷B. 亮氨酸C.胆固醇D. 抗体E. 抗原19.在体外长期保存活细胞时应选用A. 冷冻干燥B. 福尔马林固定C. 干冰内保存D. 甘油内保存E. 液氮内保存20.细胞株是A. 原代培养的细胞B. 传代培养的细胞C. 长期培养的细胞D. 贴壁培养的细胞E. 用某种单细胞或者细胞克隆培养成的纯细胞群体〔二〕B 型题A. 嗜酸性B. 嗜碱性C. 异染性D. 嗜银性E. 亲银性21.组织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22.组织结构被伊红染成红色23.组织结构与银离子结合且直接使其还原成银颗粒而被染成黑色24.组织结构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A. 石蜡切片B. 冰冻切片C. 涂片D. 铺片E. 磨片25.检测酶活性常用26.观察骨和牙等硬组织常用27.检查液体材料如血液、胸水等常用A. 组织化学术B. 原位杂交术C. 流式细胞术D. 细胞培养术E. 扫描电镜术28.检测细胞内的DNA 或者mRNA29.研究各种理化因子对活细胞的影响30.对细胞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特性进行快速定量测定〔三〕X 型题31.与苏木精亲和力强的结构或者化学成份有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细胞膜D. DNAE. RNA32 .PAS 反应中使用的试剂是A. 稀盐酸B. 过碘酸C. 甲醛D. 乙二醛E. 希夫〔Schiff〕试剂33.细胞质嗜碱性常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A. 粗面内质网B. 滑面内质网C. 游离核糖体D. 溶酶体E. 高尔基复合体34.酶组织化学的特点是A. 属于酶催化其特异性底物的反应B. 直接或者间接生成不溶性的有色终产物C. 可反映酶在细胞内的定位D. 反应产物越多,表示酶的含量越多E. 既可用于光镜研究,也可用于电镜研究35.透射电镜术中通常使用的固定剂有A. 甲醛B. 多聚甲醛C. 戊二醛D. 酒精E. 锇酸36.能够显示DNA 的方法或者试剂有A. PAS 反应B. 孚尔根〔Feulgen〕反应C. 吖啶橙D. 甲基绿E. 派若宁37.免疫组织化学术中可用于标记抗体的物质有A. 荧光物质〔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B. 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C. 金属〔如胶体金〕D. 放射性核素〔如3H 和35S〕E. 硝酸银38.应用原位杂交术可显示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B. 细胞内特定的mRNAC. 蛋白质的含量D. 蛋白质的降解速率E. 基因的转录活性39.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时应注意A. 严防微生物污染B. 培养液的 pH 和渗透压C. 培养液含适宜的营养D. 温度E. O 2 和 CO 2 的浓度40.可用于形态学定量分析的仪器有A. 透射电子显微镜B.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 显微分光光度计D. 图象分析仪E. 流式细胞仪二、名词解释1.组织2 .H-E 染色法3.组织化学术4 .PAS 反应5.原位杂交术6.细胞培养术三、问答题1.在进行 H-E 染色之前,普通还需对所取材的新鲜组织做哪些处理?2.组织结构和细胞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特性有哪几种?3.与光镜术比较,透射电镜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5.常用的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 C2. B3. A4. E5. D6. B7. A8. B9. E10. D11. A12. C13. C14. B15. B16. C17. D18. A19. E20. E〔二〕 B 型题21. B 22. A 23. E24. C25. B26. E27. C28. B29. D30. C〔三〕 X 型题31. ADE 32. BE 33. AC34. ABCE 35. BCE 36. BCD37. ABC 38. ABE 39. ABCDE 40. BCDE二、名词解释1.组织是形态和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细胞间可有或者多或者少的细胞间质 〔或者称细胞外基质〕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和神经组织4 种基本类型. 由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器官.2 .H-E 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苏木精是碱性 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染成淡红 色.3.组织化学术是应用化学反应、物理反应或者免疫学反应等原理,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 组织或者细胞内化学成份,并对其进行定位、定量与相关功能研究的实验技术.凡是组织、 细胞内 的糖类、脂类、蛋白质、酶类和核酸等都可与相应试剂反应,最后形成有色反应终产物或者电子 致密物,应用光镜或者电镜进行观察.广义的组织化学术还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等.4 .PAS 反应即过碘酸-Schiff 反应,是显示多糖的一种组织化学反应.其基本原理是过碘酸 将糖份子中的乙二醇基氧化为乙二醛基,后者再与 Schiff 试剂中的亚硫酸品红反应,形成紫红色不溶性反应产物,沉积于多糖存在的部位.根据反应产物的多少或者颜色的深浅〔或者光密度〕 可 对多糖进行半定量.5.原位杂交术是一种在组织、细胞原位进行核酸份子杂交的技术,用来研究某种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定位,或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DNA 或者 mRNA 在细胞内的表达.其原理是两条单核苷 酸链通过碱基互补原则密切结合,形成稳定的杂交体.根据这一原理,应用一条碱基序列已知 的、 并经特定标记 〔地高辛,生物素,放射性核素等〕 的核苷酸链作为探针,与细胞内待检 DNA 片段或者 mRNA 进行杂交,然后显示标记物,从而分析待检核酸的分布和含量.6.细胞培养术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分离和纯化组织中某种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在适当 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生长的技术.细胞培养必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液要有适当的营养物 质、生长因子、 pH 、渗透压、 O 2 和 CO 2 浓度、温度等.细胞培养术不仅可直接研究细胞的行为,如生长、 分化、 代谢、 形态和功能变化,还可研究各种理化因子〔如激素、 生长因子、 药物、 毒物、辐射等〕对细胞的影响, 同时也是现代份子生物学和重组DNA 技术的关键环节.三、问答题1.①要对取材的新鲜组织进行固定,即使用一定的固定剂使蛋白质凝固, 以防止组织自溶,保存组织的原有结构.②要将组织块包埋在有一定硬度的物质内, 以便将软的组织块切成薄片. 组织学中常用石蜡包埋.但在石蜡包埋前,需用酒精等使组织块脱水,再用二甲苯置换组织块中 的酒精〔透明〕 .③用切片机将组织蜡块切成适当厚薄的组织切片,使光线可以透过.最后进行 H-E 染色,使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光镜观察.2.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特性有:①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碱性. ②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酸性.③与酸性和碱性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 ④某些结构成份如肥大细胞的胞质颗粒,当用蓝色染料甲苯胺蓝染色时呈紫红色,称为异染性. ⑤当用硝酸银染色时,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为银颗粒而呈黑色,称为亲银性;而有 些组织结构需加入银盐和还原剂才干显色,称为嗜银性.3.与光镜术比较,透射电镜术的特点有:①以电子发射器发射的电子束代替光线.②以磁 场代替玻璃透镜.③组织取材需快,组织块需新鲜,常用双醛〔多聚甲醛和戊二醛〕固定,并经锇 酸后固定.④由于电子束穿透力弱,组织块需切成超薄切片〔50~80 nm 〕.⑤用重金属盐〔柠檬 酸铅和醋酸铀〕代替普##学染料进行电子染色.⑥在荧光屏或者照片上观察结果, 以电子密度的高 低分辨各种结构.4.⑴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带有可见标记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组织、 细胞中的抗原物质.⑵其关键技术是: ①抗体的制备: 分离纯化人或者动物的某种蛋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 动物体内,使该动物产生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或者制备单克隆抗体;②抗体的标记:常用的标记物有荧光染料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酶类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重金属如胶体金等;④组织或者细胞制备:需保存尽量多的组织抗原与其抗原性..5.常用的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有:①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术,以各种物质份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在显微镜下对样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②形态计量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组织和细胞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形态学测量;其中三维立体结构的研究又称体视学;目前多应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方便、快速、准确.③流式细胞术,其原理是分离被检细胞,制成悬液,并进行荧光染色或者标记,然后使单细胞液流快速通过流式细胞仪的激光照射分析区,被检细胞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并转变为电脉冲,分别输入计算机内贮存, 同时显示于示波器屏幕上,即可获得该细胞群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有关数据.。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细胞化学或称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histochemistry)是通过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标记上可见的显示物系统来检查细胞及组织上原位抗原或抗体成分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识别定位各种细胞组织成分,发现蛋白质、多肽、核酸、部分类酯、多糖、激素、病原体(寄生虫、细菌病毒)、受体、神经介质、肿瘤的标记物(抗原或相关抗原)等,一般认为凡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物质都可以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查并显示出来。

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性质定位,还可以利用细胞分光光度计、图像分析仪、共聚焦显微镜等进行细胞原位定量测定。

知识点导航一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是利用荧光色素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中的相应抗原反应,形成抗原与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借助紫外光或蓝紫光激发荧光色素;在显微镜下呈现特异性荧光反应,从而定位抗原的技术。

1.免疫荧光染色原理免疫荧光染色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再与其相对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从而使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上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检测出抗原或抗体,并进行定位及定量。

最常用的荧光素是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ien isothiocyanate,FITC)。

2.染色方法免疫荧光法分为直接法、夹心法、间接法和补体法(1)直接法用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相应抗原结合,检查出相应的抗原成分。

操作方法①冷冻切片、涂片、印片或细胞培养物按要求固定,石蜡切片按常规脱蜡至水。

②用PBS(pH值7.4)充分水洗标本。

③滴加相应的荧光抗体,将标本放入湿盒中,在室温或37℃染色30min,倾去作用液。

④用PBS洗2次,每次5min。

蒸馏水洗1min。

⑤用50%甘油缓冲液封片。

镜检查。

对照染色:可作阴性、阳性、抑制法等对照试验。

2.间接法此法是将荧光素标记到第二抗体上。

先使第一抗体作用于组织切片与抗原反应,用缓冲液洗去未与抗原结合的抗体,再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第二抗体)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理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简称IHC)是一种利用抗体识别组织中特定的分子结构或细胞膜分子的方法。

IHC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检测细胞分子的定位、分布和数量等信息,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介绍IHC 方法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流程。

1. 原理IHC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抗体与其特异性抗原之间的反应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分子结构。

抗原可是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生物大分子,而抗体则是人工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结构的免疫球蛋白。

IHC方法涉及到两种类型的抗体:第一抗体和第二抗体。

第一抗体通常是一种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可以与组织样本中的目标抗原结合。

第二抗体通常是一种针对第一抗体特定嵌合区的细胞因子,如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等,可与第一抗体结合,并使化学物质产生可视化信号。

2. 技术流程IHC技术流程分为切片处理、抗体处理、荧光分析和图像采集等步骤。

首先,组织样本通过常规包埋和切片技术制备成双层组织切片,取出切片后,通过石蜡切片解除脱脂和重水成像等处理,使其透明且能够与抗体反应。

之后,将切片进行称重并放置在载玻片上,并通过特殊的组织学染色方法进行初始染色,以可视化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

第二个步骤,是将切片与第一抗体接触。

不同的抗体可以结合预期的抗原,包括细胞膜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内结构等。

抗体和组织样本的共同定位,和抗体和抗原间的特异性结合是检测过程成功的关键。

第三个步骤,是将切片与第二抗体结合。

第一抗体一旦结合了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则可以使用携带细胞因子的第二抗体标记,在可见的目标区域发生可视化信号。

第二抗体通常与一种辣根过氧化酶分子结合,可以利用酶联技术受体显色法或荧光标记技术进行检测,并表现在切片表面。

最后,通过镜头和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可以获得被关注的区域、荧光标记的颜色和强度等信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析免疫系统的实验方法。

它涉及到各种技术和手段,用于检测、分析和研究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免疫反应。

其中一些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
1. 流式细胞术:这是一种用于对单个细胞进行高速分析和分选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功能等。

2. 免疫组织化学:该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的特定抗原或蛋白质。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目标抗原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或荧光染料进行可视化。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体液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技术。

ELISA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并通过酶催化的显色反应来定量检测目标分子。

4. Western blotting:该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样本中的特定抗原。

它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再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5. 免疫沉淀:这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蛋白质,然后通过沉淀和分析来确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

6. 细胞培养和功能分析:免疫学实验常涉及细胞培养,如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功能测定,以研究免疫细胞的行为和应答。

这些技术在免疫学研究、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
的关键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实验技术,适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

其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原表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抗原表位对于正确识别目标抗原至关重要,通常需要根据已知的抗原序列设计合适的抗原表位。

2. 抗原修复处理:组织标本或细胞病理部分常常因为常规处理方式而导致抗原失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受阻,因此,要使用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如热解或酶解等,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3. 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使用: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通常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的抗原。

4. 免疫组化染色:将标本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后,通过适当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酶染色或放射性标记等方法,来进行成像和信号检测。

5. 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实现更精确的数据表达和研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