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表位的分类和特征
抗原及其识别
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TD-Ag与TI-Ag的特性比较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 抗原TI-Ag
TCR-CD3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T细胞的识别
BCR-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抗原及其识别
(Ag and its recogniton)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四、 抗原的分类 五、抗原的识别
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 Ag): 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或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 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Ag
浆细胞 B
T
antigenicity Ag
T T
immuogenicity
抗原的异物性
异物性是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非己就是异物,抗原来源与宿主的关 系越远,异物越强,免疫原性也越强。
亲源关系与免疫排斥反应
人
猴
抗体+人RBC
+
鸡
猴
抗体+鸡RBC
++++
异物性的意义—排异
疫应答递减;口服抗原诱导耐受 2.抗原的剂量、佐剂的使用
化学基团的性质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化学基团的位置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三.按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分类 1.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g) 2.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g)
抗原的特性
抗原总结
抗原总结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T 细胞受体)或BCR(B细胞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有两个重要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的能力半抗原/不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一、异物性异物即非“己”的物质。
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①异物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②也存在于同种异体之间,如同种异体移植物是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份也可被机体视为异物。
(如发生改变;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
)二、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对该抗原应答的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
1.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①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②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2.抗原表位的类型:构象表位前者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的特定的构象,也称非线性表位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 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这样载体就可把特异T-B细胞连接起来(T-B桥联),T 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
4.共同抗原表位(commonepitope)①某些抗原分子中常带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②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
抗原表位的意义及分类
抗原表位的意义及分类摘要:一、抗原表位的概念与作用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连续抗原表位2.离散抗原表位3.共同抗原表位4.独特抗原表位三、抗原表位在免疫反应中的应用四、抗原表位的研究意义与展望正文: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上具有免疫活性的特定化学基团,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诱导免疫应答反应。
抗原表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抗原表位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疫苗设计、免疫诊断和治疗肿瘤等领域的发展。
抗原表位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1.连续抗原表位:存在于蛋白质抗原中,具有连续的氨基酸序列。
连续抗原表位通常具有较高的可变性,使得抗原分子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2.离散抗原表位:分布于抗原分子上的不连续区域,通常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离散抗原表位在诱导免疫应答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疫苗设计和免疫诊断的研究重点。
3.共同抗原表位:存在于多个不同抗原分子上,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
共同抗原表位可诱导交叉免疫反应,有助于筛选具有广泛保护作用的疫苗抗原。
4.独特抗原表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原表位,通常与病原体的种属特异性相关。
独特抗原表位在病原体诊断和疫苗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抗原表位在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与抗体结合后,可诱导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激活T细胞,并促使效应细胞发挥抗病原体作用。
此外,抗原表位的研究对于疫苗设计和免疫诊断试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抗原表位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疫苗研发、免疫诊断和治疗肿瘤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总之,抗原表位作为抗原分子上具有免疫活性的特定化学基团,对抗原表位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疫苗设计、免疫诊断和治疗肿瘤等领域的发展。
抗原表位的名词解释(一)
抗原表位的名词解释(一)抗原表位什么是抗原表位?抗原表位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特定结构区域,能够被免疫系统中特异性抗体或T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的部分。
抗原表位在识别和激活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抗原表位类型包括:1.线性抗原表位:线性抗原表位是由抗原分子上的连续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通常由五到六个或更多氨基酸残基组成。
例如,许多病毒蛋白质表面会暴露出一些线性抗原表位,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上的HA1域。
2.构象抗原表位:构象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的三维结构特定区域,由一些非相邻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种表位往往是由抗原分子的折叠方式决定的,因此对抗原的二级、三级结构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例如,肿瘤抗原HER2/neu上的一些融合肽,其构象抗原表位对于抗体识别和结合起着重要作用。
3.外源抗原表位:外源抗原表位是由外源生物体产生的,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外源抗原表位通常与病原体的毒素、蛋白质或结构组分相关联,并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
例如,HIV病毒表面糖蛋白gp120上的一些抗原表位。
4.自身抗原表位:自身抗原表位是由宿主自身产生的,代表了机体自身组织的一部分。
自身抗原表位在某些疾病中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组织。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核糖体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的重要性:抗原表位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入侵病原体的关键因素。
通过与抗原表位结合,免疫系统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激活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进而清除和抵御病原体。
因此,研究抗原表位对于疫苗设计、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抗原表位的确定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疫苗。
通过研究病原体上的抗原表位,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哪些区域是免疫系统所识别和攻击的靶点,从而设计出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疫苗,提供针对性的免疫防护。
•抗原表位的检测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
许多疾病都会导致抗原表位的改变或产生新的抗原表位,通过检测特定的抗原表位,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存在以及疾病的类型和进展情况,为疾病的治疗和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的预测法
(6)二级结构预测方案(Secondary structure) 认为β转角结构为凸出结构,多出现在蛋白质抗原表面,利 于与抗体嵌合,较可能成为抗原表位。而α螺旋、β片层结构 规则不易形变,较难嵌和抗体,一般不作为抗原表位。 可预测蛋白质β转角的有Chou-Fasman,Garnier,Cohen等 方法。其中各种方法预测的成功率均不超过65%。一般认为 Cohen方法对转角的预测正确率很高,对于已知折叠类型的 蛋白质(αα类,ββ类,α/β类)正确率高达95%,对于未知结 构类型的蛋白质,可用3种类型分别预测,3类预测一致的转 角对预测表位有帮助。
水解后采用各种分离方法如SDS-PAGE、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将水解片 段分开,然后用Western blot,ELISA等各种检测手段来检测。结果可通 过理论肽段分子量的推断或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来判断。
利用该法分析抗原表位的有肌醇激酶、肌细胞增强蛋白、乙酰胆碱酯酶、 玻璃体结合蛋白、磷脂酶基质蛋白等。
分类
按表位结构不同,分为连续性抗原表位和不连续性抗原表位。
连续性表位又称线性表位,是由肽链上顺序连续的氨基酸组成 通常这种结合比较弱,因为小肽并不含完整天然蛋白的构象,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表位可能只代表了复杂表位的一部分。对其
研究依赖于多肽固相化学合成技术。 后者又称构象型抗原表位,是由那些空间邻近但顺序上不连续 的氨基酸组成。
研究方法
1.2 水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是一个直接的确定线性及构象性抗原表位的方法,又称为Protein footprinting。其理论依据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部位能抵抗蛋白酶的水 解。 根据蛋白质抗原性质的不同常采用3种方法。 对于蛋白酶水解位点较少的抗原,一般先将抗原与等摩尔抗体在PBS中反 应,然后酶解,SDS-PAGE分离水解产物,分析结果。 对于蛋白酶水解位点较多的抗原,采用HPLC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酶 解片段和同样条件下的抗原酶解片段分别用HPLC分析。两者图谱对应峰峰 高比大于平均数值的片段则推测为抗原表位。 对于能确定为线性表位的抗原可先将抗体连接于固相载体上,并将此固相 载体装柱,然后让过量的抗原溶液通过此柱,使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一 定条件下,酶溶液过柱,酶解此抗原-抗体复合物,PBS洗去酶解下的不结 合片段,再用1.0mol/L的乙酸洗下与抗体结合的肽段。HPLC分析这些片段 以确定结果。 近来,质谱技术在这类结果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该法已成功地 确定了细胞色素C,胃泌素释放肽(GRP),脂碱性磷酸酶(PLAP)等的抗原 表位。
第二章抗原
1. 分子大小: 以蛋白质为例:
强抗原: MW > 10KD; 弱抗原: MW : MW介于5KD----10KD之间 5KD----10KD 无抗原性: MW<5KD --分子量越大,结构越稳定,越不易清除。
2. 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
组成复杂性: 多数蛋白--20种aa------强抗原 多糖-----最多5种单糖---弱抗原 核酸----仅4种核苷酸----弱抗原 结构复杂性:杂多糖抗原性>均多糖; 分支多糖抗原性>直链多糖
麻疹疫苗 进入机体 麻疹抗体
免 疫 应 答
麻疹病毒
进入机体
与抗体结合
进入机体 卡介苗 致敏淋巴细胞
进入机体 结核杆菌
与细胞结合
二、抗原的基本特性
免疫原 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 物质。 物质。
免疫反应 性
免疫原性:抗原分子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原性:抗原分子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反应原性:抗原分子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能力。 反应原性:抗原分子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能力。
溃疡性结肠炎
表
人类ABO血型系统 人类ABO血型系统 ABO
表型
基因型
红细胞表面抗原
血清中的天然血型抗体
A B AB O
I AI A、I Ai I BI B、I Bi I AI B ii
A B A 、B 无A 和B
抗B 抗A 无抗A和抗B 无抗A和抗B 抗A 、 抗B
四、自身抗原
1、隐蔽性自身抗原-----解剖位置特殊, 、 -----解剖位置特殊 解剖位置特殊,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4. 表位-载体作用
B细胞识别半抗原,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从而激活B细胞
5.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不同抗原物质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
位。将带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称为交叉抗原或共 同抗原。
交叉反应:一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
抗原表位的两种不同抗原都能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称为 交叉反应。
• 超抗原主要包括:金葡菌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HIV的gp120蛋白等。
意义:参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反应,与许多毒素性疾 病的发病机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病和免疫 抑制有关。
二、佐剂(adjuvant)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 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弗氏佐剂
不完全 矿物油
异种抗原
同种异型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1. 内源性抗原 2. 外源性抗原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普通抗原
超抗原
Monoclonal T cell response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免疫原性+抗原性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有抗原性 无免疫原性
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hapten),多为一些小分子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哪些物质是抗原?
•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及其毒性代谢 产物(如外毒素)
• 疫苗 • 异种器官、组织、细胞 • 同种异体器官、组织、细胞、血型抗原 • 肿瘤抗原 • 免疫豁免区的物质,如精子、脑组织、眼
抗原表位的名词解释
抗原表位的名词解释抗原表位,也被称为抗原决定簇,是指一种分子上可被免疫系统识别和结合的特定区域。
它们是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或病原体所需的重要结构,能够激发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它们的抗体反应。
抗原表位的概念是免疫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疫苗设计以及免疫诊断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原表位的种类抗原表位分为连续性表位和非连续性表位两种主要形式。
1. 连续性表位:连续性表位又称为线性表位,是指由氨基酸序列上相邻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原表位。
连续性表位较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因为它们基于蛋白质或肽段的线性序列,有助于抗体的结合和识别。
这类表位常见于蛋白质和肽段的线性区域。
2. 非连续性表位:非连续性表位也称为离散性表位,是指一个抗原表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在分子中并不相邻,但它们在三维结构上相邻,形成一个特定的凹陷或腺窝。
由于非连续性表位通常依赖于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的三维构象,因此,识别和结合非连续性表位的抗体相对较难,对免疫系统的挑战更大。
二、抗原表位的检测和应用抗原表位的检测主要依赖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进行。
1. 免疫检测:免疫检测是利用抗原表位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鉴定特定分子的方法。
例如,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都是基于抗原表位和抗体的相互作用原理,用于诊断疾病或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
2. 疫苗设计:疫苗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了解抗原表位的位置和特性。
通过识别和选择抗原表位,科学家可以设计出能引起高效免疫应答的疫苗。
针对病原体的关键抗原表位进行疫苗设计有助于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和保护性的抗体反应,从而预防或治疗相关的疾病。
三、抗原表位的意义和前景抗原表位是研究免疫系统的重要工具,对于了解病毒、细菌和肿瘤细胞等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和潜在的免疫干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抗原表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免疫应答发生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抗原表位PPT演示课件
❖ 一般情况下,一个多肽表位含5~6个氨基酸残基;一个多糖 表位含5~7个单糖;一个核酸半抗原的表位含6~8个核苷酸。
❖ 抗原表位的大小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相适合。
❖ 一个抗原表位的特异性由组成它的所有残基共同决定,但其 中有些残基在与抗体结合时比其它残基起更大作用,这些残 基被称为免疫显性基团。
❖ 优点是构建方法简单,迅速。缺点是不能扩增,筛选比较麻烦,需进行 荧光标记或ELISA,在显微镜下操作工作量比较大。
❖ 在研究构象性表位时的minotopes方法即采用类似的方法,通常从二肽 开始合成并逐渐增加肽链长度及置换氨基酸种类,直至达到与抗体的最 大结合为止。
12
研究方法
2.2 基因工程法(噬菌体随机肽筛选法)
✓ 对于能确定为线性表位的抗原可先将抗体连接于固相载体上,并将此固相 载体装柱,然后让过量的抗原溶液通过此柱,使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一 定条件下,酶溶液过柱,酶解此抗原-抗体复合物,PBS洗去酶解下的不结 合片段,再用1.0mol/L的乙酸洗下与抗体结合的肽段。HPLC分析这些片段 以确定结果。
近来,质谱技术在这类结果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该法已成功地
5-15个氨基酸,5-7个 单糖或5-7个核苷酸
构象、线性表位
8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研究意义
❖ 表位是蛋白质抗原性的基础 ,研究蛋白质抗原表位, 对于设计具有免疫原性和中和活性的多肽、新型疫 苗分子及新型诊断试剂具有较大意义。
❖ 应用:多在诊断与疫苗的研究中,尤其是在制作良好 的特异性诊断试剂盒中更为重要。
9
抗原表位研究方法
1.传统化学“切割”法或酶法(classical epitope mapping)
抗原表位是什么?抗原表位有哪些分类?
抗原表位是什么?抗原表位有哪些分类?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可以表现在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产物;后者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一、抗原表位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通常一个多肽表位由5~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个多糖表位由5~7个单糖组成,而一个核酸半抗原表位由6~8个核苷酸残基组成。
抗原物质通常具有多个表位,抗原表面能与抗体结合的表位总数又称为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为单价抗原,而天然抗原通常是大分子物质,有多个表位,属于多价抗原。
抗原的特异性不仅取决于其表位的化学性质,还与表位的数目、位置及空间构象有关。
例如,用氨基苯磺酸的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异构物分别与同一种蛋白质结合后,免疫动物所得的3种抗体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
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根据抗原表位在抗原分子中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将抗原表位分为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和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
构象表位是指序列上不相连氨基酸或单糖,通过一定的空间构象形成的抗原表位,一般位于分子的表面;而顺序表位是指一段序列上相连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抗原表位,可位于分子表面也可位于分子的内部,也称线性表位(linear determinants)。
2.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和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根据识别抗原表位细胞种类的不同,将抗原表位分为B细胞表位和T 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一般是指抗原物质中能被BCR或抗体物质识别的表位,可以直接与BCR结合,无需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也不需要与MHC分子结合,一般存在于抗原物质表面,可以是构象表位,也可以是顺序表位;T细胞表位是指抗原物质能被TCR识别,必须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分子多肽并与MHC结合后才能由TCR识别,因此通常是顺序表位。
抗原的分类
(2)Rh血型系统
恒河猴(Macacus Rhesus)RBC家兔抗恒河 猴RBC抗体(免疫血清)+人RBC凝集反应(+)
人RBC 恒河猴RBC
共同抗原,称Rh抗原
RHCE基因(+) D抗原(+) Rh+ RHD基因 (+)
RHCE基因(+) RHD基因 (-)
D抗原(-) Rh-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超抗原
普通抗原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超抗原
少量的T细胞应答 1:104 - 1:105
大量的T细胞应答 1:4 - 1:10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二、丝裂原(mitogen)
能与T、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 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表现出体积增大,胞浆 增多,DNA合成增加或有丝分裂变化的物质。
实际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 胎儿(Rh+)
↓
↓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
溶血反应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白细胞抗原)
人类: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意义:个体鉴定 移植时寻找合适的配体。
意义:1.免疫调节; 2.独特型疫苗; 3.制备难制备的抗体。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各种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三、动物血清 四、同种异体抗原 五、异嗜性抗原 六、肿瘤抗原
抗原概念、特性与类型
+++ – – –
– +++
– –
– – +++ –
– – – +++
立体异构型对半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半抗原
反应 针对下列物 质的抗血清
右旋
左旋
消旋
COOH HO CH
COOH
COOH
CH OH HC OH
HC OH HO CH
COOH
COOH
HC OH COOH
载体-右旋酒石酸 载体-左旋酒石酸 载体-消旋酒石酸
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免疫学诊断和免疫 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机体
特定抗原
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
仅能与此免疫应答产物
发生特异的结合反应
抗原概念、特性和类型
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表位
1、抗原表位的概念
(1)抗原表位 (epitope)又称抗原 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否存在具备免疫原性抗原而概念不、特具性备和类抗型 原性的物质?
机体 机体
+
机体
+
4、耐受原和变应原
耐受原(tolerogen)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变应原(allergen) 诱导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超敏反应)的
抗原
抗原概念、特性和类型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一、异物性 二、特异性
抗原概念、特性和类型
2、抗原表位的类型
(2)按表位结构特点分类
顺 序 表 位 sequential epitope/ 线 性表位linear epitope,由连续 性排列的短肽构成。T细胞表 位
免疫学方法的分类
免疫学方法的分类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与疾病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在免疫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分类:一、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是免疫学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特点,可以分为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等。
二、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抗原,而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应答和清除过程。
三、抗原表位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够与抗体结合的特定氨基酸序列或结构,是免疫应答和免疫识别的基本单位。
抗原表位的性质和数量决定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四、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类型细胞分泌的调节性蛋白质,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过程。
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的自稳和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
五、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组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补体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被感染或损伤的细胞,以及参与对病原体的防御和免疫调节。
六、抗体分子结构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抗体的分子结构可以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其中可变区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特异性。
七、抗原提呈途径抗原提呈途径是指抗原被加工并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APC)通过吞噬、摄取或内吞等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抗原信息以MHC-抗原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淋巴细胞,以触发适应性免疫应答。
根据APC摄取和加工抗原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吞噬性抗原提呈途径和胞质体液抗原提呈途径。
八、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应答和清除过程,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和杀伤作用,体液免疫应答是指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清除作用。
抗原表位的名词解释
抗原表位的名词解释抗原表位(Epitope)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上的特定区域,可以与抗体、T细胞受体或MHC分子结合并引发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的研究对于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疫苗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原表位的类型和特征抗原表位可以分为线性表位和立体表位两种类型。
1. 线性表位:也称为顺序表位,是由抗原连续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线性表位通常呈现在抗原分子的表面,易被抗体或T细胞受体所识别。
线性表位的结构相对简单,可以直接通过药物或疫苗设计来干预免疫应答。
2. 立体表位:也称为构象表位,是由抗原分子在特定构象下形成的三维结构区域。
立体表位常存在于蛋白质和多肽类抗原中,通常由抗原的折叠和空间结构决定。
立体表位的复杂性使得其研究相对困难,但对于理解免疫识别和药物研发至关重要。
二、抗原表位的免疫识别机制抗原表位通过与抗体、T细胞受体或MHC分子结合来引发免疫应答。
1. 抗体识别: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结构中的可变区域可以与抗原表位结合。
抗体与抗原表位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触发免疫应答。
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抗原表位结合,如亲和力、特异性和亲和力成熟等。
2. T细胞识别:T细胞由T淋巴细胞受体(TCR)进行抗原识别。
T细胞受体通过与抗原表位和MHC分子结合,完成对抗原的识别。
这种识别方式主要适用于具有抗原递呈功能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T细胞识别抗原表位的过程是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抗原表位的应用抗原表位的研究不仅对于免疫学基础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还在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疫苗设计:通过了解抗原表位的特点和免疫识别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特定的抗原表位作为疫苗免疫原。
疫苗中的抗原表位能够激活免疫系统,诱导抗体产生,从而提供免疫保护。
2. 药物研发:抗原表位研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识别和研究抗原表位,可以寻找到抗原分子与抗体或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为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靶点。
抗原表位名词解释
抗原表位名词解释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通过抗原表位与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表位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
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表位的大小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相适合。
一般情况下,一个多肽表位含5~6个氨基酸残基;一个多糖表位含5~7个单糖;一个核酸半抗原的表位含6~8个核苷酸。
一个抗原表位的特异性由组成它的所有残基共同决定,但其中有些残基在与抗体结合时比其它残基起更大作用,这些残基被称为免疫显性基团。
抗原通过抗原表位与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表位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
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扩展资料:T细胞和B细胞表位免疫应答过程中,T细胞的TCR和B细胞的BCR所识别的表位具有不同特点,分别被称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1、T细胞表位TCR仅能识别约10~20个氨基酸左右的小分子多肽。
这些表位由序列上相连的氨基酸组成,主要存在于抗原分子的疏水区,称为线性表位或序列表位。
此类表位一般并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须由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识别。
由于T细胞仅能识别经加工处理的表位,故一般不识别天然抗原的构象型表位。
2、B细胞表位BCR或抗体能与未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是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
这些表位由序列上相连或不相连、但在空间结构上相互临近的氨基酸或多糖组成,称为构象表位。
此类表位大小不一,约由4~6个氨基酸残基或者糖基组成。
B细胞表位一般存在于天然抗原分子表面,不经加工处理即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
抗原表位名词解释免疫学
抗原表位名词解释免疫学
抗原表位,又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区,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具有免疫活性的部分。
抗原表位是免疫系统中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关键结构,它们通常是抗原分子的特定区域,可以与抗体或T细胞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抗原表位的结构通常由一些特定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们在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可以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
对于免疫系统来说,抗原表位是区分不同抗原之间的关键特征。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会通过识别和结合抗原表位来启动免疫响应。
抗体通过其可变区域识别并结合抗原表位,从而引发免疫应答。
T细胞受体则通过其特异性结合抗原表位来激活T细胞,从而介导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和化学性质。
小的抗原表位通常被称为线性表位,它们是由连续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
大多数抗原表位是复杂的,称为构象表位,它们由非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这些残基在空间上靠近并形成一个特定的结构。
抗原表位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们与抗体或T细胞受体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
抗原表位的理解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识别抗原表位,科学家可以开发出特异性的抗体或T细胞受体,用于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表位,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外,抗原表位的研究也对疫苗设计和新药开发等领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表位的分类和特征
抗原表位是指能够与抗原结合并引发免疫反应的特定区域,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连续性表位(Continuous epitopes):连续性表位是指抗原蛋白上具有一定连续氨基酸序列的区域,也称为线性表位。
这种表位通常出现在蛋白的螺旋、折叠或延伸区域。
连续性表位多数由线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相对容易识别和结合。
2. 不连续性表位(Discontinuous epitopes):不连续性表位是指抗原蛋白上的表位不是由连续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而是由分散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种表位通常由蛋白质在三维结构中相对靠近的氨基酸组成。
不连续性表位通常构成抗原蛋白的特定结构域,如折叠或结构域的交界处。
3. 表面表位(Surface epitopes):表面表位是指位于抗原蛋白的表面上的表位,易于抗体发现并与其结合。
表面表位通常通过与抗体的可变区域相互作用引发免疫反应。
特征方面,抗原表位具有以下特点:
1. 特异性:抗原表位具有特异性,即只与特定的抗体结合。
它们能够唯一识别并结合与其相互作用的抗体分子。
2. 变异性:抗原表位的变异性表示它们在不同的抗原中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同一个表位可能在不同的抗原中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3. 免疫原性:抗原表位能够引发免疫反应,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及效应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4. 重复性:某些抗原表位可能在同一个抗原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加免疫系统检测和识别的机会。
总的来说,抗原表位的分类和特征对于了解免疫反应的机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和免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