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力的描述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坐标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坐标平面图是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数对可以表示平面内的任意一点位置。它在地图导航、建筑设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坐标平面图找到某个公园的位置,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坐标平面图的构成和数对表示位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教室座位分布图和城市地图等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寻宝游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坐标平面图中表示不同地点的位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坐标平面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中非常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然而,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平面图的时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坐标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审核员的能力与评价制度
c)他们应当已完成审核员培训,该培训有助于获得7.3.1、7.3.3和7.3.4条款所描述的知识和技能。该培训可由审核员所在组织或外部机构提供。
d)他们应当具备包括第6章所描述的审核经历。这种审核经历应当在具有审核组长能力的同一领域的审核员指导和帮助下获得。
审核员应当:
a)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b)思想开明,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
c)善于交往,即灵活地与人交往;
d)善于观察,即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
e)有感知力,即能本能地了解和理解环境;
f)适应能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情况;
g)坚韧不拔,即对实现目标坚持不懈;
h)明断,即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
持续的专业发展活动应当考虑个人和组织的需要、审核实践、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变化。
7.5.2审核能力的保持
审核员应当通过不断地参加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来保持和证实其审核能力。
7.6审核员的评价
7.6.1总则
应当根据审核方案程序,对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评价进行策划、实施和记录,以提供客观、一致、公正和可信的结果。评价过程应当识别培训和其它技能提高的需要。
----按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审核,
----优先关注重要问题;
----通过有效地面谈、倾听、观察和对文件、记录和数据的评审来收集信息;
----理解审核中运用抽样技术的适宜性和后果;
----验证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
----确认审核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以支持审核发现和结论;
----评定影响审核发现和结论可靠性的因素;
JIT精益生产现场管理系列课程查看详情
(精品)一点的应力状态-经典
t 30 0
b
解:x 1 0 M P a, y 3 0 M P a
t t x y 2 0 M P a , y x 2 0 M P a , 30
x
20MPa
x 2 y x 2 yco s2 txysin2
1 0 3 0 1 0 3 0 c o s6 0 2 0 sin 6 0
3 0
2
2
第七章
应力状态分 析
7.1 应力状态的概述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7.4 三向应力状态 7.5 广义虎克定律
§7-1 应力状态的概述 一、什么是应力状态? 二、为什么要研究应力状态? 三、如何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
一、什么是应力状态? 应力的点
应力的面
(一)、应力的点的概念:
tm
a
T
x
tm
a
t
T
Ip
x
(实心截面)
M y
Mz
Iz
FQ
t
F
S
S
* z
bI z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
结果表明:
同一面上不同点的应力各不相同,即应力的点的概念。
(二)应力的面的概念
FP
FP
FP
FP
F
F
A
F
co2s
t
t
2
sin2
过同一点不同方向面上的应力各不相同, 即应力的面的概念
x y 0
t xy t
(2)求主应力
m mainxx 2y
x
y
2
2
t
2 xy
1
t
1 t
湘教版初中物理目录1
八上 八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七章力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7.1力
1.2运动的描述 7.2弹力
1.3运动的快慢 7.3重力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二章声现象8.1牛顿第一定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8.2二力平衡
2.2声音的特性 8.3摩擦力
2.3声的利用 第九章压强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9.1压强
18.1电能
18.2电功率
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8.4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9.2液体压强
3.1温度 9.3大气压强
3.2熔化和凝固 9.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3汽化和液化 第十章浮力
3.4升华和凝华 10.1浮力
第四章光现象10.2阿基米德原理
4.1光的直线传播 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4.2光的反射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面镜成像 11.1功
4.4光的折射 11.2功率
4.5光的色散 11.3动能和势能
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5.1透镜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5.2生活中的透镜 12.1杠杆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2滑轮
5.4眼睛与眼镜 12.3机械效率
5.5显微镜与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6.1质量
6.2密度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3.1 分子热运动 19.1家庭电路
13.2内能 19.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3.3比热容 19.3安全用电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二十章电与磁
14.1内能的利用 20.1磁现象 磁场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探索如何建立坐标系来表示位置。
学生自由选择原点建立坐标系。
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给出两个建筑物的位置,由学生转化为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确定单位长度。
体会“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简洁美。
【预设】此问题可能有多种选择原点的方法,在小组展示环节中,学生介绍原点选择的原因,体会到根据以人为本来选择原点。
练习:用坐标表示校园内红玉兰、菜园的位置。
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位置的方法?【探究2】问题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白玉兰相对于教学楼的位置。
归纳: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表示平面内物体位置的方法:(1)确定两物体间的方位角;(2)测定两物体间的距离。
【动手实践】【探究3】问题4:走出朝来,视野扩大。
下图是我们学校周边示意图,观察下图,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朝来校区”的位置。
备注: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代表200m长.师生共同得出: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坐标系提问选择原点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原点选择可以遵循以“人”为本,教师通过图片举例,说明可选择自己所在位置为原点。
也可选多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确定坐标轴与原学生自主建立坐标系,小组交流,说明建系的理由,小组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得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更清楚地描述地理位置。
原点选择遵循以“人”为本,或让更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
学生归纳建立坐标系的过程,学生回答选择某点为原点的理由。
【拓展延伸】【探究4】世界很大,我想走远点看看。
教师播放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展示地图,提出问题6:如何根据地图建立合适的坐标系表示各景点的位置呢?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指出:可以将地图看成是移动的坐标系,人即是参照点。
根据人所在的位置、家的位置等你熟悉的场所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再根据比例尺选择合适的长度做单位长度即可。
机器人的控制(2)力控制
第七章 机器人的控制(2)——力控制7.1 引言位姿控制方法适用于材料搬运、焊接、喷漆等机器人与工作空间中的物体(下文称作环境)没有交互作用的任务。
但对于装配、打磨、去毛刺和擦窗这些任务,机器人的末端工具需要与被操作对象(环境)保持接触,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力的作用完成作业,对于这些任务,需要控制机器人与环境间的作用力。
以机器人擦窗的任务为例,仅采用位姿控制是不够的,机器人末端轨迹与规划轨迹的微小偏差会使机器人要么与作用表面脱离接触,要么对作用表面产生过大的压力。
对于机器人这种高度刚性的结构,微小的位置偏差将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力,导致严重的结果(如损坏玻璃等)。
以上这些任务的共同点是,它们不仅要求轨迹控制,还要求力控制。
以机器人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为例,在垂直于黑板方向需要控制力以保持粉笔和黑板间良好的接触,在沿黑板平面内需要精确的位姿控制,以保证正确的书写;或者通过控制机械手末端的刚性,使它沿黑板平面的方向很“硬”,在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很“软”。
能够实现以上要求的控制称为柔顺控制,柔顺控制主要关心的是机器人与周围环境接触时的控制问题。
显然,柔顺控制需要力反馈,用于力反馈的力传感器主要有三类:腕力传感器、关节力矩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
关于力传感器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7.1.1 外力/力矩与广义力的关系图7.1 典型的腕力传感器及其在机械手中的位置机器人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将产生作用于机器人末端手爪或工具的力和力矩。
用T z y x z y x n n n F F F ],,,,,[=F 表示机器人末端受到的外力和外力矩向量(在工具空间的表示)。
设驱动装置对各关节施加的关节力矩是τ,广义力可以通过计算这些力所做的虚功来得到。
设X δ为末端虚位移,θδ为关节虚位移,满足θθJ X δδ)(= (7.1.1)产生的虚功为θτX F δδδT T w += (7.1.2)将式(7.1.1)代入式(7.1.2)得θτJ F δδ)(T T w += (7.1.3)因此在外力F 的作用下,广义坐标θ对应的广义力可表示为F J τT + (7.1.4)7.1.2 奇异问题在奇异位形(如图7.2所示),雅可比矩阵)(θJ T 的零空间非空,在该零空间的向量F 对关节不产生任何力的作用。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力是促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它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衡量。
1.2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方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场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和支持力;场力是指物体间通过场的作用产生的力,例如引力和电场力。
1.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一次力的作用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1.4 弹力弹力是一种由于物体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弹力是弹簧、橡皮筋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它在生活和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运动与重力2.1 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位置是运动物体的空间坐标,速度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2 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根据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根据第三定律,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将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场力。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在地球上,重力的大小约为9.8N/kg,它引起了物体的重量和物体跌落的速度。
2.4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维运动的公式来描述。
2.5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弹力同步练习
7.2 弹力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在其两端各施加5N的水平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5N B.0N C.10N D.15N2.小明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
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所测得的该物体的重与真实值相比()A.偏大B.偏小C.一样大小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在以下四幅图描述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人对跳板的压力C.手对弓的拉力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4.以下关于测量工具的使用,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的力B.测量物体长度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用天平称量时,先由大到小加减砝码,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一般应与凹液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5.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A.弹簧对手的拉力B.弹簧受到的重力C.墙对弹簧的拉力D.手对弹簧的拉力6.如图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挂在一起,保持测力计A不动,用5N的力拉动测力计B,则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是()A.5N;0N B.0N;5N C.5N;5N D.10N;10N7.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 C.4N D.8N8.弹簧秤的弹簧一端断了一小段,将剩下的弹簧修复后重新调零。
用这只修复的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值与没有损坏前的弹簧秤测量值相比()A.读数变大B.读数不变C.读数变小D.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G=1.2N,则弹簧测力计A 和B的示数分别为()A.1.2N,0N B.0N,1.2N C.1.2N,1.2N D.0.6N,0.6N 10.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A.撑杆跳高B.同学们课间跳的皮筋C.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D.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二.填空题(共3小题)11.如图所示,刻度尺测得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弹簧测力计测此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N。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2力的描述
教案:7.2 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力的单位:牛顿(N),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5.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掌握力的三要素。
2. 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重力和摩擦力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重点: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重物、斜面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思考桌子对课本施加了哪些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3.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课本受到的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5.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跳绳时手对绳子的力等。
6. 重力和摩擦力概念讲解:通过实例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7.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如拿物体时手对物体的摩擦力等。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表示方法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地球对物体的作用,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七、作业设计1. 踢足球时,为什么用大力不一定能踢远?答案:因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考点专训7
北师大版八下物理7.2弹力力的测量考点一.弹力1.(2021•鼓楼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A.弹簧对手的拉力B.弹簧受到的重力C.墙对弹簧的拉力D.手对弹簧的拉力2.(2020秋•长乐区期末)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弹力的大小只与形变的程度有关B.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C.放在桌面上的一根弹簧一定产生了弹力D.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3.(2020秋•兰陵县期末)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B.饼干一捏变成碎片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D.排球砸向地面时变瘪4.(2020秋•平邑县期末)生活中,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在弹性范围内),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力气大的同学B.体重大的同学C.手臂长的同学D.因为弹簧拉力器相同,因此几个同学都一样大5.(2020秋•沂水县期末)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6.(2020秋•唐河县期末)如图所示是用手压弹簧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是由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是()A.弹簧对手的作用力B.手对弹簧的压力C.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D.弹簧的重力7.(2020秋•青岛期末)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A.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B.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C.弹簧拉力器被拉开D.橡皮泥上留下指印8.(2020秋•社旗县期末)足球已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必修内容。
下列与足球有关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A.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B.踢足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C.头球攻门时头对球的顶力D.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地面的力9.(2020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所示,用手将一端固定的弹簧向右拉伸,请画出弹簧对手指弹力的示意图;10.(2020春•太仓市期中)如图所示的三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7.2怎样描述力
2、小明用力向上提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 20N的提力,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3、一辆正在运动的玩具汽车,如果向前推,它 会运动得更快,但若向后拉,它运动的速度就 会慢下来,这说明力的 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4、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 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 的沙发时,沙发的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5、用木棒撬石头时,手握在木棒的末端比握在 木棒的中间更容易把石头撬起来,这说明力的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F=80N
找到作用点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末尾打上箭头 标上力的大小
2.力的图示: 有标度(分段)
受两个力:
小结
•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画一条带箭头 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1、下列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力的单位 C、力的方向 B、力的大小 D、力的作用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验:
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N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 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1.感受1N力的大小; 2.感受蚂蚁的拉力;
3.感受火箭的推力;
三、1.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经常研究力,因此需 要一个通用的在图中表示力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 表示力.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B
A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 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
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归纳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 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特征或者描述物体之间相互联系的量。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则是用来量化物理量的具体数值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目前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主要度量标准。
1.1 常见物理量- 长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延伸程度的量,单位是米(m)。
- 质量:用来描述物体惯性的量,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用来描述事件持续的量,单位是秒(s)。
-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移动快慢的量,单位是米每秒(m/s)。
1.2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简写为A、K、mol、cd)。
- 衍生单位:包括面积(平方米,m²)、体积(立方米,m³)、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等。
二、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
运动则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置和姿态的变化。
2.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是推动物体运动和改变物体形态状态的根本原因。
- 特点:力的大小有大小,方向有方向,力可以相互叠加。
2.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质量与地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弹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弹性形变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引力:物体间由于质量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3 运动的基本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保持静止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和休止状态的描述运动和休止状态是物体不同的物理状态,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对其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
3.1 位置和位移- 位置: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某个基准点的位置。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力的定义与描述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学习如何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2 力的计量单位学习国际单位制中力的计量单位,即牛顿(N)。
1.3 力的图示表示学习使用力的图示表示方法,如箭头表示法,以及力的分解与合成。
第二章:力的合成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理解两个力的合力如何通过将它们的向量首尾相接形成平行四边形,合力为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
2.2 力的合成实例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力的合成,解决力的合成问题。
2.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学习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理学、工程学和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力的分解3.1 力的分解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使其作用效果与原力相同。
3.2 力的分解方法学习力的分解方法,如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3.3 力的分解实例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力的分解,解决力的分解问题。
第四章:力的平衡4.1 力的平衡条件学习力的平衡条件,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4.2 力的平衡实例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力的平衡,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4.3 力的平衡的应用学习力的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力的平衡在建筑结构、机械设计和日常生活中。
第五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解决策略5.1 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步骤学习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步骤,包括确定已知量和求解未知量。
5.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解决策略实例通过实际例子,练习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掌握解决策略。
5.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解决策略的应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解决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解决工程设计、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二维场中的应用6.1 二维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在二维场中力的合成与分解,使用坐标系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7.2丨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2.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 8-1所示。
图8-1 (1)两运动员中,____乙____的速度较大,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 运动员___通__过_的__路_程___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他的速度是___1_0__m/s。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方法指导] 运动图像详析: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相等,运动快慢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特别注意:匀速直 线运动中,速度是一定值,每一时刻的速度均相等,速度与路 程和时间无关)。典型图像如图7 -2 -4所示:
图7-2-4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图8-2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图像,如图8-3所示。由图像可知:计时____1____s后小 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____匀_速__直_线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 速直线”)运动,1~5 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8___m,速度是 _____2 ___m/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则前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 ____1_8 ___m。
图8-3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4.从如图8-4所示的v-t图像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并求出物体 的运动速度:
(1)A和B物体做___匀__速_直__线____运动。 (2)A物体的速度为__1_0__m/_s__,B物体的速度为___6__m/_s__。
图8-4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5.如图8-5所示,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运动的( B )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7.2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从评价的主体来说,既有学校内部评价,也有学校以外的社会评价;从评价的环节来说,是一种覆盖主要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评价。
一、内部评价也称学校内部评价,即学校各级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江西师范大学一向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形成了具体由校、院两级教学评议会和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督导专家组成的教学咨询与评估系统,负责对学校(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审议、评议和咨询。
评价对象和内容包括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收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
教学咨询与评估系统具有全面性。
1.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控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控是学校层面对学校对各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一种方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实现“厚专业、宽学科、高品德、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学工作常态监控的检查、诊断、导向、调控、激励、服务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能力,努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科学、民主、规范、优质、高效、透明的生态管理,真正办好一流的本科教育,学校印发了《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控实施方案》(校发[2011]94号文),常态监测指标包括:培养方案、师资条件、师德师风、正副教授上课、图书资料、教学基地、教学文档、课堂教学质量、试卷质量、毕业双答辩质量、实践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共15项。
监测指标下设50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两类,得分均采用百分制。
定量监测点得分依据各责任单位制定的计分办法,将监测数据转换成具体分值;定性监测点得分采用五级计分制,五级制换算成百分制办法: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分别计为90、80、70、60、50分。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力的定义与描述引入力的概念,解释力的含义讲解力的基本性质,如相互性、矢量性等1.2 力的计量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解释牛顿与克力、dyn的关系第二章:力的合成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释其原理示例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2.2 力的合成计算讲解力的合成计算方法,如向量加法练习力的合成计算,提供例题与解答第三章:力的分解3.1 力的分解概念引入力的分解概念,解释其意义讲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3.2 力的分解计算讲解力的分解计算方法,如向量减法练习力的分解计算,提供例题与解答第四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4.1 共点力的合成引入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其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2 共点力的分解讲解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如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练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例题与解答第五章: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5.1 非共点力的合成引入非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其特点讲解非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如力的向量加法5.2 非共点力的分解讲解非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如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练习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例题与解答第六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图形方法6.1 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图形方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6.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图解法引入三角图解法,解释其原理示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图解法应用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1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学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7.2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第八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8.1 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传递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传递之间的关系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传递过程中的作用8.2 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第九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验证9.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讲解实验设备与实验步骤9.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如何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提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例题10.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复习题提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复习题提供复习题的答案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力的基本性质力的相互性:理解力是相互作用的,即每个力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反作用力。
八年级思想读本《7.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八年级思想读本《7.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历史背景、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平发展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素养,对于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和践行和平发展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历史背景、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积极参与国家发展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平发展理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事件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平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践行和平发展理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和现实例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3.准备一些关于和平发展的小故事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和平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平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历史背景、内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平发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观点,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和平发展理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政治课堂中,本节课的主题是“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与责任,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重要性。
3.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民族观、文化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
4.小组合作,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包括:
1.以国际进口博览会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具体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新冠疫情全球防控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为全球发展做出的贡献,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民族观、文化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心世界发展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短文。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7.2 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
三、力学量的表象变换
ˆ L kj (y k , Ly j ) F表象(基矢yk)中,力学量L表示为矩阵(Lkj),矩阵 元 ˆ F′表象(基矢y)中,力学量L表示为矩阵(L'b),矩阵元 L b (y , Ly b )
y
y k (y k , y )
a
k
k
ˆ Ly
k
7.2 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
两边左乘 y
bj
j
,取标积,得
ˆ (y j , Ly k )a k
k
L
k
jk
ak
(6 )
其中
ˆ L jk (y j , Ly k )
(7 )
式(6)表示成矩阵形式则为
b1 b2 L1 1 L21 L1 2 L22 ... a 1 ... a 2
sin q A1 co s q A 2
7.2 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
把矢量逆时针方向旋转q角的操作可用R(q )刻画
co s q R (q ) sin q
sin q
co s q
(4)
它的矩阵元是描述基矢在旋转下如何变化的. 例如第一列元素
xy
n
1
n 2
y
n 1
n 1
y n 1 2
(9 )
d dx
y
n
n 2
y
n 1
n 1
y n 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力的三要素
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得越远。
——力的大小
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力的方向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 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力的作用点
1、下列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 ) A、力的单位 C、力的方向 B、力的大小 D、力的作用点
B
)
2、只要有力存在,就一定(
A 只有一个物体存在 B C 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只有受力物体存在
)
D
只有施力物体存在
左图中,当木块质量增 大时,弹簧将变得更长,说 明了什么?
力的大小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右图中,当手的压力 越大,弹簧就越短,说明 了什么?
力的方向能够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下图中,压A点和压B点,哪点容易将直尺压弯些?
小结:
力的作用效果:
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一种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分为:
⑴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 ⑵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1、关于磁铁吸引铁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钉被磁铁吸引,铁钉并不吸引磁铁 B 磁铁吸引铁钉,铁钉也吸引磁铁 C D 两者没有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无法判断
本节课学了什么:
力的
作用
效果
取决于
力 的 三 要 素 力 的 方 向
表示
力的 图示
力 的 大 小
力 的 作 用 点
力的示意图
小结
物体发生形变
1.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2. 力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是 F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 N 表示。
二 、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例、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N
物理课本约为3N
1Kg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约为10N
50kg的同学重500N
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N
用文字来叙述力 的三要素既麻烦又不 直观,因此通常我们 是用力的图示来表示 的。
通常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 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 的方向.
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作用点.
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还要在图中附上标度,指出某一 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20N F=80N
力的图示的作法: 1.确定受力物体
2.画出力的作用点
用100N的力提水桶 F=100N
用200N的力向右推小车 F=200N
用0N的力按图钉 F=150N
用3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F=300N
F=200N
100N
300
在许多情形下,我们只是关心力的方向, 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只需在物 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 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小孩穿着旱冰鞋推墙
施力物体 小孩
推
受力物体 墙
同时 受力物体 推 施力物体
推墙
力的作用效果:
弓的形状改变
竿子的形状改变
球的形状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投球手把静止 (2)棒球被接 的棒球投掷出去; 球手接住;
(3)接球手将 棒球击出。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棒球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A
B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 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 力的 作用点 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 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
A
B
A
B
归纳: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 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物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2、小明用力向上提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提 力, 同 时水桶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拉力,那 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C )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3、一辆正在运动的玩具汽车,如果向前推,它 会运动得更快,但若向后拉,它运动的速度就 会慢下来,这说明力的 方向 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4、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 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 的沙发时,沙发的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 有关。 5、用木棒撬石头时,手握在木棒的末端比握在 木棒的中间更容易把石头撬起来,这说明力的 作用点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________
3.选择合适的标度
4.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标度和 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短
5.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方向 6.用规定的符号、单位写出力的大小
画力的图示:用200N的力提起一袋粮食。
50N
F=200N
1.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竖直向上提木箱 的100N的力
2. 用200N向右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的拉 力拉木箱,用力的图示画出拉力。